在这个热血励志故事遍布天下的时代,有谁想到山下敦弘会用77分钟缓缓记录下一个家里蹲废柴的日常呢?
看完《不求上进的玉子》,意外地想到了很多东西。
老实说我自己并不是玉子这样的人,甚至可以说相对于玉子,我一直在全力疾走,力图让人生的一个阶段和下一个阶段可以无缝衔接。
但你不可否认世界上就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自己的步调,他们在从一段生活走向下一个目标时,就像地铁的车门和月台之间有一个缝隙,需要停下来仔细瞧一瞧再迈步;或者又像因为抽风的网络总也没有起色的进度条,需要一些缓冲的时间。
家里经营着生意不咸不淡的体育用品店,大学毕业回到家突然迷茫了的玉子,大概就是这样的人。
玉子的缓冲时间为期整整一年。
如果不是她在经历了一轮秋冬春夏的时光洗礼之后,心态起了微妙的变化,终于开始着手做起身边的小事,终于勇敢跟熟人打招呼,终于决定走出家门去自寻出路,我大概也不会帮她把家里蹲的借口变得更合理。
家里蹲大约是有惯性的:越蹲越厌恶自己,越厌恶自己越不敢面对他人,越没有勇气便越是蹲的更加彻底。
这个恶性循环如不打破,便一辈子跳不出废柴的泥潭。
“时机到了我会行动的。
”可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时机,说这话的玉子,势头狂妄但底气不足。
百无聊赖的日常让玉子无法接受别人的好意,是因为自我厌恶所以认为自己不配得到这样的好意?
当玉子打死都不要父亲赠送的昂贵手表时,我觉得她应该是这么想的。
因为自我厌恶也羞于讲出自己的梦想,尽管内心深深渴望但总觉得会被人笑话。
一切因为自我厌恶而包裹起来的自我,让玉子觉得“我扮演别人的时候才是最自然的”。
其实你只是没有找到那个自己喜欢的自己而已。
关于家里蹲的故事,我看完玉子之后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打工仔买房记》。
诚治在经历了职场失败之后也躲回家里,刺激他重新走出家门的契机是妈妈的抑郁症。
比起诚治,玉子更贴近身边的日常:生活里哪有那么多壮烈的事件来给你一个不蹲在家里的理由,我们大多数时间是在等这一份迷惘“自然消亡”。
不过诚治妈妈的一句话倒是各处都适用:人生无论何时都可以再出发。
玉子听完了父亲终于合格的“训斥”,舔完了手里的冰棍,决定在这个夏天之后再出发。
还没决定好去哪里,总之先出发好了。
片尾曲响起来的时候,我又想起来曾经在豆瓣家里蹲小组(是叫这个名儿吗)看到的帖子,就莫名有点感动。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个帖子,一个家里蹲三年自我厌恶到极限的“玉子”,终于鼓起勇气申请了动物园一份喂养企鹅的工作。
虽然上司态度不好,而且被告知养企鹅很脏很累,但他/她依然秉着“先走出家门再说”的想法接受了这份工作。
帖子里直播着自己在动物园和企鹅相处的每一天,从自己的笨拙到逐渐发掘的微小快乐,足以鼓舞不少没有勇气打破现状去直面社会的“玉子”们迈出新的一步。
只要抱着一颗“绝不能一世废柴”的心,一个这样简单的帖子,一句父亲的严厉督促,都可以成为再出发的契机。
其实微观来说,想想自己,总会有拖延症爆发的时刻,也总会有干什么都提不起劲头的时刻,这种时候总觉得内心也住着一个“不求上进的玉子”。
一段时间的缓冲过后,在百无聊赖的琐碎中慢慢滋生起来的自我厌恶又开始“自然消亡”的时刻到来的时候,这个“不求上进的玉子”便可以收拾心情重新出发了。
话说回来,演出这个不求上进的宅女玉子形象的,是一个无比上进的偶像,前AKB的ace前田阿酱。
影片中鲜有激烈的配乐,镜头都淡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前田独自卖力演出。
不知道她为了这份“不上进”,花费了多少钻研的工夫。
这份“不上进”,同样也成为了令前田更加上进的垫脚石,毕竟能够参与入选旬报十佳的电影,对于任何演员来说,都是一份殊荣。
大概是我想多,可是这微妙的选角似乎给我一些暗示:要看到好吃懒做的玉子的每一个小表情的背后,都是前田不断追求上进的努力。
不努力生活就是我本人的生活哲学。
1在懒洋洋的晚上看《不求上进的玉子》,我想起了青山七惠的小说,比如《窗灯》《碎片》等,风格也是这样,一切都自然而然、平静又理所当然地行进。
用玉子酱的话说,是“自然地消亡”,其实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不也正是这样吗?
我们所痛恨或怀念的过去,珍惜或挥霍的此刻,即将到来的未知和明日,都在不受阻拦地、无比自然地发生,而它们也终将随着岁月自然地消亡。
这个懒洋洋的电影,你以为它了讲了什么,它好像什么也没讲;你觉得它什么都没讲,可又好像讲了点儿什么。
看不到什么高级的艺术手法和拍摄技巧,但是那时不时出现的用做背景音的嗡嗡蝉鸣、玉子和父亲在饭桌上吧唧着嘴吃秋刀鱼的声音,又让人觉得这就是生活的真实样子啊,平淡至极,甚至无聊,还有点儿颓废,隐隐之中又有些东西在挣扎。
223岁的玉子大学毕业后没有工作,四体不勤地家里蹲,整天在家吃饭、睡觉、发呆、看漫画、发牢骚。
玉子的父亲早年跟妻子离婚了,自己开了家商店,一日三餐照顾玉子的起居,连内衣裤都帮她晾好。
虽然对玉子的状态很忧心,但也始终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女儿的自尊,从不当面说她,在外人面前也始终维护着女儿的面子。
玉子就这样看似无所事事地度过春夏秋冬,从长发剪成短发,又长成长发。
虽然她父亲一直耐心地照顾她,但也有无法忍受的时候。
玉子看电视总是一脸烦躁地发牢骚,嘴里嚷嚷一句“日本真是糟糕透了”,有一次父亲终于当着她的面说了她。
玉子吃饭的时候忙着发新年短信,父亲也会假装不在意地随口说一句。
其实玉子并没有放弃生活,这种对生活的茫然蒙头盖脸地砸向她,而她能做的只是用虚无的举止去对抗。
她问父亲要钱买面试穿的衣服,却因为收到父亲送的一块手表而窘迫地大发雷霆;剪了短发穿着黑色连衣裙偷偷摸摸去照相;还去画室打探别人给她父亲介绍的交往对象......对她而言一切都是在等待一个时机。
只是这个时机不知何时才能到来。
这时的玉子也许还没参透,一切都在自然而然地消亡。
而无意看到玉子掉落的简历之后,父亲也可以更坦然地对待玉子了。
3要知道,世界上本来就有各色各样的人啊。
但是人生毕竟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上,如果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就已经是一种胜利了吧。
有人愿意埋进生活扎根,也有人愿意追求虚无的东西,有的人有理想,也有人没有理想。
其实关于人的一切都没有标准,只是定标准的人多了,便有了标准。
如果你无法达到人们眼中的期望,你就显得不那么正常。
恰巧人生又是个无解的命题,那些迷惘和彷徨,每个人都会经历,又都只能自己面对。
村上春树说“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放在这里虽然有失本意,但类比说来,不止如此,人也是一样啊。
不是所有人都理应变成一个样子,生而为人大家都已经够像了,两只胳膊四条腿,还要勉强自己在各方面模仿他人吗?
而时机到了,事情迟早会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发生下去的。
那么,不要去关心它们的流逝,仅仅是向生活踏出去吧。
最后的夏天,玉子终于要离开家。
舔着雪糕的她,也明白了这些一切都自然消逝,那些扑面而来的虚无,就是生活本来的面目啊。
就好比念书的时候,身边的人都在为将来做准备了,我还在浑浑噩噩地等着最后一个属于学生时代的夏天到来,那些曾经一起欢声笑语的人好像在一瞬间都成了大人,变得遥不可及起来,我只独自守着我孤零零的岛屿。
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想迈进生活的时候,又不小心掉进传销,害怕地逃出来,又一路北上。
这段熟悉又陌生的岁月走来,越来越平淡,越来越无聊,可连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我是如何抗过那段虚无至极、手足无措的时间的呢?
是如何变得依旧茫然、却好像对生活有了一丁点儿底气的呢?
现在的我,还是一点儿都不像个大人啊。
而如今年龄已经不再对我产生影响,连年轻时候还会为大一岁而感慨一番的心情也都随着岁月消逝了。
4有个法国记者写了本书叫《在西伯利亚森林中》,他跑到贝加尔湖畔隐居半年,在小木屋里无所事事地度过安静、绵长的时光,陪伴他的是伏特加、雪茄和一箱书,还有寂静宏伟的大自然。
这样诗意的栖居注定只能通过他人的叙述来体会,看完了还得一头扎进生活的洪流,面对满地的鸡毛蒜皮。
除了看电影本身,我更关注的是他们每顿饭都在吃啥(没办法,除了中国人总喜欢在影视剧里假模假样地吃,人家国外都是货真价实地吃饭呢),玉子有一个不嫌弃她家里蹲还会做饭的爸爸真是太幸福了,到后面还出现了我每天也正在吃的苦瓜炒蛋鸭~!
就是酱紫,今天也要勇敢坚强地做自己鸭~
2014年始播的《小森林》与2013年上映的《不求上进的玉子》都属自然派,前者小清新,后者脱力系,小清新 “看起来就很美”,有治愈效果无可厚非。
脱力系无聊散漫,主人公玉子正好是个“家里蹲”,这样不大美不大萌也不励志的姑娘,最后竟然也好治愈,天理何在?
四季流转 以食为天表面看来,两部片子有相似之处,都以自然的四季流转来划分影片节奏。
《小森林》夏秋始,冬春收,《不求上进的玉子》秋、冬、春、夏起承转合。
前者始于夏之热烈,终于春之新生,后者始于秋之慵懒,终于夏之活力。
此外,以食为天,“吃”都占据了影片的中心地位。
《小森林》中女主市子曾在东京闯荡,终因无法完全融入城市而回到家乡小森,一个人过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夕的田园生活。
生活重心全部围绕着“一人食”,自种自收,精心制作山野好味:火炉余温烤面包、自制冰镇酸米酒、胡颓子果酱、家酿伍斯特酱油,巧克力榛果酱配面包、雨久花泡菜拌饭、烤红点鲑与味增汤、西红柿罐头、野生通草果甜品、核桃饭团、洋葱醋腌油炸鱼、糖煮板栗、烤番薯干、油煎番鸭、煨炖胡萝卜、嫩炒青菜…… 森系“舌尖上的日本”,大自然赋予的纯朴美食,浑然动心,返璞归真的自然生活,没有平凡时刻。
《不求上进的玉子》中,女主玉子23岁大学毕业后没找工作,而是回到了老家,当上了“家里蹲”。
父亲经营着一间甲府体育用品店, 父亲工作的时候,玉子一般在躺着睡觉、看漫画、发呆,只有吃饭时才会起来。
御宅女废柴的生活中心也是吃,好吃懒做,吃成了百无聊赖生活里唯一的动态。
父亲会精心烹制一道道佳肴——从秋刀鱼到意大利面、汉堡,用香菜、橘片等作为摆盘装饰,就像饭店一样。
这些只会让玉子觉得好笑,她最经常吃的是蔬菜汁加水煮西兰花什锦,简单随便,正好与父亲相反,映衬了一个懒人的生活观。
独立坚韧归隐自然VS懒散依赖自然停滞《小森林》中市子从城市退回了家乡,《不求上进的玉子》中玉子则是无法迈出离开家乡的步伐,同样是后退的人生,两人的个性却大不相同。
市子独立坚韧、不依赖,面对母亲突然抛下自己悄无声息地离开家也没有抱怨,而是在精心制作的一道道美食间,勾连起对母亲的记忆。
失去了爱情与亲情庇护的市子归隐自然,展现了对于无人知晓的个体独立生活的珍视与热爱,在大自然中一个人对抗命运的无常,寻找自然赋予的生之意义。
市子和学弟都“不想过那种被别人杀了,然后槽杀人方式的人生”,而玉子不喜欢什么,她还不知道,想做什么,也很模糊,偷偷让小男孩拍面试照片时,玉子要“自然的感觉,天然的,要有透明感”,玉子在简历上写道:“ 现在的我并不是真正的我,任何人活在世上都是在饰演别人,我在变成别人的时候,是最自然的。
”父亲质问她为什么不去找工作时,玉子说时机还未到。
“什么时候到呀?
反正不是现在!
”因为时机未到,所以玉子让自己的人生不再奔跑着从众向前赶,而是自然地停滞了,任性地做一个自己也看不惯的啃老族。
旁白解说引导VS 画面静观感悟《小森林》属于半记录片式电影,平淡去戏剧性,人物自然自语,旁白画外音贯穿始终,解释说明着镜头前的一切,引导观众思考,无法演出来的东西,就用旁白解说展示。
与之相反,《不求上进的玉子》属于纯正的记录式风格,无画外音,对白很少,全靠演技,萦绕其中的是自然细腻的日常感、“空气感”,余韵悠长,不强加解释,观众看到的一切,都需要自己感悟。
导演山下敦弘说:“我拍电影的目的不是想传达任何意念,也不在于做出任何回答。
我们现实生活一直在解决问题,今天的问题就算解决,明天仍会出现新的问题。
时间一直在流逝,人生没有绝对的快乐或悲伤。
”这样“无聊”的生活流风格,观影过程中却并不会感到沉闷,而是充满着小乐趣,奥秘就在于影片的节奏。
人们先看到画面、人物的行为,无法理解的东西,之后会通过人物对话阐发出来。
每一次对话都是小高潮,矛盾激发点。
比如影片伊始,全景,玉子趴在床上睡觉,父亲敲门,玉子不理,翻身继续睡,父亲开张、工作。
玉子起床,边吃剩饭边看电视,父亲晾衣服,收拾餐桌,玉子看漫画睡着,一天过去了。
接着仍是父亲工作,玉子懒散的无声节奏,电视上在谈论日本内阁,接连两天看电视时,玉子都自然自语:日本不行了。
父亲第一次听到时无语,第二次终于爆发,对着玉子叫道:不是日本不行了,不行了的是你啊,为什么不出去找工作?
由此,影片完成了一次从静到动,从无声到有声的小间奏,父亲的疑问如同观众的疑问,观众也像父亲一样,受够了玉子,屏息怒目等待她的回答。
在自然中治愈VS自然地治愈了《小森林》中,市子返璞归真,回归到了自然的怀抱,在山川细雨、缤纷森木间得到了心灵的治愈。
“黑暗的森林里,水滴的气息,侧耳可倾听;温柔的风,狂放地吹,是为了治疗伤口;有时候,虽然什么都不明白;事到如今,我想告诉你,我已明白” 。
观众也被这种桃花源式美景、美人、美食,以及坚韧独立的生活理念所治愈,在自然中治愈,这里的自然是一个名词。
而《不求上进的玉子》用另一种方式治愈了观众——自然地治愈了,这里的自然是一个动词。
影片结尾,玉子吃完最后一口雪糕,伸着懒腰笑起来:“自然消灭什么的,好久没听到了。
”就像小男孩分了手,爱情自然消灭了,玉子那个不求上进的停滞人生,也自然消灭了。
玉子告别了懒散的人生,愿意长大了。
这种漫长的告别方式也是渐进的,自然而然地。
从有心去偷偷去参加偶像选拔,到阻挠爸爸再婚,发现女方是好人后,决定支持。
从静到动,一点一滴,那个整日躺在床上,坐在饭桌前的女孩动了起来,开始骑着自行车飞奔。
开篇到结尾,父女状态进行了倒置,最后做菜给爸爸吃的是玉子,晒衣服的是玉子,搬出广告牌开张门店的是玉子,虽然这些本来就是她该做的事。
父亲说,过完这个夏天就从家里搬出去吧,玉子不再反驳,觉得这样的父亲才是“合格”的。
虽然她的目标还不明确,但已经接受“总有事情是无可奈何”,有勇气“找个地方去了”。
有无之妙 物理效应 VS化学效应《小森林》的治愈是表层的、理想的、静止的。
所有治愈系的因素它都有,美、萌、积极,秀色可餐,这是物理式的赏心悦目,可望而难即。
《不求上进的玉子》的治愈是深层的、现实的、动态的,看起来什么治愈系的积极法宝都没有,最后却化腐朽为神奇。
这是化学式反应,你的不求上进不愿长大最终一扫而空,因为玉子就是你散漫青春最自然的一部分,观影过程中自然开悟,自然消灭了。
今天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第8300天。
晴。
我终于出门了。
原因是六个小时前我的朋友老杨(程序媛)给我推荐了一部电影《不求上进的玉子》,对我说,“这简直就是你。
”看完以后。
我对老杨说,“这简直就是我。
”
电影讲的是一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玉子,没有找工作,整天宅在家里看漫画、打游戏、靠手机打发时间颓废啃老的故事。
约等于现在的我。
因为一些事情,我拒绝长大。
我不想上学,不想实习,不想工作,在长达半年的毕业旅行后,无缝衔接开启了不求上进的废宅生活。
我就和玉子一样,每天都窝在房间里写写画画,刷电影,玩手机,看漫画,发呆,偶尔做些家务,无聊但安逸。
当然,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我有时也会突然怀疑自己,丧到极致。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不求上进的我是很幸福的,我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浪费。
我的父亲似乎也和玉子的父亲一样,虽然不理解我的想法,但也并不要求我和同龄人一样背负成长的压力,也不强迫我走出温室,不管是我想出去旅游也好,想一直呆在家里也好,也依旧无条件的给我提供资金,让我做自己就好。
“现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任何人存在世上都是在饰演别人,我在变成别人的时候是最自然的,请为这样的我,起一个新的名字。
” 我挺喜欢这台词的。
我的朋友老杨们都在成长的道路上扮演着优秀的人努力前进, 没人像我一样,过得这么清闲。
玉子就像所有“不求上进”表现的集合体。
所以在看着电影里颓废的玉子,我莫名有一种从老杨们的视角看着自己的奇怪感受。
说实话,这种感觉很不好。
所以我给自己找了一个“我好歹不像玉子那样邋遢颓废一脸生无可恋我是个有梦想有活力的废宅”这样的理由安慰自己。
直到电影结束,这个理由都没有说服我自己。
......半个小时后,我开始“大张旗鼓”地打扫卫生,其实也并没有多脏,我只是较劲似的楼上楼下来回跑着。
我甚至终于想起了给阳台上那几盆自生自灭的绿萝浇浇水。
今天阳光很好,从三楼阳台上往下望的时候,我注意到院子里的樱桃花比上次开的更满了,旁边的海棠也红的夺目,没看错的话,那棵原以为被虫子蛀坏的红枫竟然长了芽,另一侧的月季因为没人修剪长得越发野了,还有那棵被爸爸移栽到角落盆栽金桔也比去年更高了些......
我突然就想出门了。
我想出门买条金鱼,填补一下空了很久的小鱼缸。
我想去动车站附近的面包店买泡芙。
我想给很久很久没一起吃饭的父母打电话约他们两个小时后一起去离家6公里远的烤肉店解决晚饭。
我还想吃完饭“杀”到老杨(沉迷游戏的高中老师)家,“逼迫”她放下手中的游戏陪我逛会儿商场看看上新的春装。
真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一天,和家长吃饭聊天,和朋友逛街散步,我一样做的很好。
......送老杨回家后,我开车绕到了动车站。
北京时间21:00的动车站。
有大声喧哗的社会青年,有衣着考究的都市丽人,有手挽手的甜蜜情侣,有满头白发的沧桑夫妇,有一脸疲惫往家赶的社畜,有急匆匆送外卖的小哥......有人笑有人哭......确实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一天。
......我意识:我之所以可以活这随心所欲,是因为有人在背后替我负重前行。
父母也好,老杨们也好,并没有人好奇我总是待在远离市中心的房子里不出门的原因,也没人会来干涉我的生活,更没有人会刻意打乱我的脚步。
好像大家都在等待我自己的成长。
人的一辈子太漫长了,所以偶尔可以肆无忌惮地去浪费时间,阶段性的“不求上进”并没那么糟糕,也不是所谓的自甘堕落。
人生呢,有时是进取,有时是等待,有时难免也要混混日子… 偶尔的几个瞬间的迷茫,会被叫做成长。
“啊,吃完这个泡芙就出发吧。
”我对自己说。
山下敦弘?
不认识;前田敦子?
不知道。
想看这部电影,大概也就是名字突然让人很有好奇心,然后就一个人看完了这个只有70多分钟的电影。
看这部电影似乎真的在看自己, 玉子每天睡觉,看漫画,这种无所事事真的不是自己所喜欢的,可是,越是那么无所事事,就越不被自己喜欢,然后就是无休止的恶性循环,在家和父母吵架,出去见到熟人都会躲着走,自己有的小想法又不好意思给别人说,偷偷的做被发现就会羞得不行。
然后秋去春来,再到夏天,离婚多年的爸爸也经人介绍有了新的对象,玉子偷偷给妈妈打电话,妈妈说,爸爸有了新的生活,自己也组建了新的家庭,姐姐也过得很好,就剩下玉子了。
这个时候玉子才发现自己真的该开始新生活了。
片子最后爸爸说,这个秋天就出去吧,不管找没找到工作,总之先出去再说。
玉子怔了片刻,然后用一种若无其事的口吻说,合格了。
最后没有讲玉子怎么出去的,总之,以前的那个自己应该是要自然消失了吧,毕竟,生活还是要往前走的。
《不求上进的玉子》我看了两遍。
第一遍无甚感觉,平凡的,废柴的,中二的,逃避的阿宅日常罢了,虽然很细腻。
没有高潮和大起大幅的剧情,就是琐碎的平凡的日常,跟现实一样,连笑点都不明显的脱力系。
阿酱顶着两个受重力下拉明显的黑眼圈,窝在杂乱的一角,一被叫吃饭才慢腾腾地从漫画书中抬起头来,脸色微微泛着黄的油光,跟假期的自己一模一样。
明明二十多岁了,内衣裤还要老爸洗晾;明明是饭来伸口的米虫,却脾气别扭,从不刷碗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明明自己天天看着漫画混日子,却对对着新闻鄙夷这个国家真是不行啊。
社交障碍,面对老同学经常尴尬症发作,只敢和老爸和中学生窝里横的玉子。
电影很切题,玉子是真的不求上进,浑身散发着中二的“丧女”气息。
跟阳光励志正能量的女主角们真是很不一样。
但是,按套路来说,往往一篇文章中最有重量的就是这个但是,人生也是,充满峰回路转的魔力词语。
的确,这里也要用到但是,就是当我看了第二遍之后。
之前真的不懂这电影为什么算是治愈系电影,治愈?
从头丧到尾,到底哪里治愈了喂。
结果第二遍我真的被微妙的治愈了。
理由,也许是因为我也正处于求职不顺利的废宅期吧。
每天除了神经质的几分钟刷新一次微信和邮箱,就是躺在床上花着手机pad无所事事。
看喜剧片笑不出来,看爱情片只能感到虐狗的酸臭味。
于是,鬼使神差的,我打开了这个之前不怎么喜欢的电影认认真真的二刷起来。
突然明白,这个片子本就不是给状态积极的现充看的啊,能治愈到的群体更多的是同样处于迷茫焦虑期的阿宅们。
看着自己和玉子相似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感觉到,啊,还是有人跟我一样的啊,一样的迷茫,一样的“不求上进”,惧怕改变的契机带来的未知,虽然讨厌无懒散的自己,却也缺乏作出“不破不立”决定的勇气。
当身边的人,影视,文章,所有言语都强调着逃避可耻,要上进,要自律,要成功,他们告诉你,你在家躺着看剧时,你的同龄人又背了几个雅思单词,做了几组仰卧起坐,不劳者不得食,焦虑地让你觉得多睡会觉都是有罪的。
以前,我觉得最治愈人心的是美食和宠物,看《小森林》时向往归园田居,自然中一箪食一瓢饮的梦想,《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海鸥食堂》、《吉猫出租》……一间小小食堂和猫咪,不固定的餐单,带着故事的客人,都让心生美好。
现在,我发觉了另一种治愈,它是微妙的,告诉你人生总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力不从心的无奈和苦中作乐才是人生的常态。
“此时的我不是真实的我,任何人生存在世上都是在饰演别人,我在变成别人的时候是最自然的,请为这样的我,起一个新的名字。
”
《不求上进的玉子》告诉我,你不是一个人。
人生在世,本就是各扫阶前雪,各有各的隐晦和皎洁。
那么,真实的自己在哪里?
在等待“时机”。
“时机”在哪,也许没人知道。
不过,阶段性不快的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缓慢的,自然消失。
就像这部电影的另一个译名:青春,半生不熟。
二十出头,青春的九局下半,总有半生不熟的微妙,总有青黄不接的难捱,但,总会自然消失的。
平静的,却带着某种深刻温柔的力量。
熊孩子的早恋结束了 他说是自然消灭关于她的特长 Tamako写了 [人类观察]真是有趣的两个人。
经过秋冬春夏 头发变短又变长看漫画 吃西瓜 秋刀鱼 番茄 和蔬菜沙拉小圆扇子 裹着毯子吹空调要拍出透明感的照片看了让人想放暑假的电影。
四星,豆瓣五星。
冲着啊酱看的,以前也不乏听过啊酱是那种有点天分的演员,也许很多基本的角色演得不怎么好,但是适合她的一定演得很有味道。
那时候我就觉得,写出这个评论的人的list里面一定有这部“不求上进的玉子”。
还是以前,有人对于玉子整天都在吃,还有表示了对于夏天空调温度开得低裹着被子的认同感时,我大概知道,这是一部也许无趣,但是真实的电影。
啊酱很多时候演得真心不错,特别是父亲让玉子搬出去之后,那无辜委屈有点难过的小眼神,之后又一副有点释怀,其实也想到过这些的神情,大概就像教室阿姨的评论吧,玉子是有趣的。
玉子颓废,但是不颓废的可怕。
也许有人会觉得怎么不可怕呢,毕业大学生不好好找工作,整天赖在家睡觉看电视看漫画打游戏吃零食。
但就像很多深有同感的观影者,这大概是一种懒惰惯性吧(脑洞到美国可是把放弃找工作的人不计入Labor Force的)。
那也是,开门的玉子,起身的玉子,其实也没有那么懒。
还有虽然疲于人际交往却还是娇羞微笑的玉子,那也是,一有决定就可以去努力的人呀。
和许多处于人生低谷的人一样,是绝对可以走出的。
“合格!
”玉子表情转换后最终这样说道。
父亲的演员不了解,不过演得很好,能够有生活情趣地在意大利面上也放装饰菜的父亲,如此亚撒西对玉子的父亲,觉得真是很温暖。
小男生演员也是,是小孩呀,也是人物。
还有导演山下敦弘有特色的个人风格,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多翻翻,这里也就不提了。
春秀秋冬每个画面都美。
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不想努力,只想做个废柴的日子,但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敢付诸实践,害怕被嘲笑,害怕一旦停下来就会被别人落下,被这个社会抛弃,到那个时候,就成了真正的废物了。
但不求上进,停下来的生活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日本有部电影带给了我新的思考:请允许自己虚度时光,等待废柴状态自然消亡。
01《不求上进的玉子》讲述了一个23岁的女生玉子在大学毕业之后没有找工作,而是回到老家成为了一个小清新废柴。
四季轮转,一年后的夏天,父亲做出了让玉子离开家的决定,没有异议的玉子,即将在夏天结束后踏上新的人生旅程。
这部电影所有的镜头都极具生活气息,剧情、场景单一,叙事节奏缓慢,将“春夏秋冬”作为时间推进线,呼应玉子看似缓慢,实质发生的变化。
运用正反打镜头和固定镜头这两种最简单调度,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依靠角色之间的对话以及角色看似不经意实际细腻的表演。
导演山下敦弘总是用反常规的拍摄方法和选用反常规的人物角色来营造影片的虚无感,好像什么都没讲,但已经全部说尽了。
02玉子的父母很早就离婚了,玉子回到故乡和父亲住在一起,日上三竿才起床,整天除了睡觉吃饭,就是看漫画打游戏,什么活也不做。
父亲做饭,打扫房间,甚至连她的内衣裤都由父亲来洗。
在大多数人看来,玉子就是个废物点心,大学毕业了也不找工作,躲在家里啃老,不上进就算了,还懒成这个鬼样子。
但在我眼中,玉子是当代一些年轻人的缩影。
他们迷茫,毕业即失业,找不到努力的方向,选择家里蹲不是要一直做个废物,而是暂时停下来,不在逼迫中,让自己彻底失控。
看着整天不干正事,百无聊赖的女儿,玉子的父亲终于在饭桌上爆发了。
对于女儿他没有多大的期望,只希望她能好好找份工作,不是养不起女儿,而是人终究要学会独立生存。
看着发火的父亲,玉子也生气了,她大吼大叫,说“等时机到来我也是会行动的!
”。
自此之后,父亲断了鞭策女儿的念头,一心一意经营着体育用品专卖店,每天还是会把饭菜做好,叫玉子来吃饭。
影片中有大量父女两个一起吃饭的镜头,他们会在吃饭之前,说一句“我要开动了。
”之后两个人都不说话,各怀心事,各自慢慢吃着碗里的饭,但就是这些看似简单无聊的镜头,串联起了影片的精神主线。
玉子的父亲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而玉子看似无意,实际上是刻意只吃不发胖的食物,这是她对自己的要求,真正的不求上进,对自己不会有要求。
仔细观看影片,我发现玉子并非真的不求上进,四季轮回,她也在悄悄发生着改变。
她开始写简历,偷偷去拍了艺术照,偶尔会帮父亲把广告牌搬到门口去,晾衣架前也有了她的身影。
她看似废柴的背后,藏着一颗等待时机的心。
她从未放弃过重新开始的希望,她一直都很在乎别人对她的看法。
慢下来是为了找到自己,正如她在简历自我介绍栏中写的那样:“现在的我,并不是真实的我,只要活在这个世上,每个人都在扮演着某个角色,我成为别人时,是最为自然的,请给这样的我,取一个新名字。
”
03当时的日本经济不景气,电视新闻中的报道都散发着“丧”的气息。
玉子总会在看电视新闻时,嘴里嘟囔着“日本不行了。
”由此看来,玉子的不求上进,在日本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是一种不抵抗的抵抗,一种另类的抵抗方式。
我们每天步履匆匆,忙忙碌碌,看似拼命努力的背后,是对人生无力的慌张和无声抵抗。
崇尚奋斗的社会氛围中,多少人活得矛盾又纠结,即便懒得像猪,也无法懒得心安理得。
不允许自己虚度时间,恨不得一天24小时不睡觉,干什么事情都追求二倍速,生活不再是生活,而是一场拼命奔向终点是死亡的马拉松。
影片的最后,玉子还是没有出去找工作,但父亲让她住到夏天结束就搬出去,她没有生气,也没有向上一次那样激烈对抗,她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的废柴状态在毕业之后的这一年,终于自然消亡了。
等待目前的状态自然消失,是我们缺乏的能力。
我们没有等待的耐心,更没有允许我们消化“不良状态”的环境。
除此之外,我们还不敢慢下来。
但很多时候,往往是慢下来,我们才能找到自己,找回自我。
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丢掉不得不扮演的角色面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节奏,没有哪一种活法理应成为标准答案。
生活之所以迷人,不在于我们把时间都用所谓有意义的奋斗填满,而在于我们有允许自己放空,允许自己“浪费”时间的勇气。
人生不必活得那么拧巴,松一松心里那根弦,遵循自然状态,不逼迫自己,也是一种生活智慧。
(完)
14.6毕业、回家。
15.3看完。
刚好经历了和玉子一样的过程。
个人历程:从“想要做XX其实什么都没做"废材状态→梦想“伟大、不平凡的生活”的doing(玉子试图俳优、我的试图……总之这个试图让我稍微了解了自己、稍微了解了人生)→接受生活、学着长大(玉子是爸爸要再婚,对我是真正的踏入职场,每天和一群30+的大人在一起,和他们聊各种日常、各种孩子经……和同龄朋友在一起完全不同的感觉)→重新出发(虽然依然不知道这次的选择是不是正确,但是现在的自己明白了“平凡之路”,不去盲目的期待,而是单纯的做自己能做的事。
)这种状态会充斥着各种情绪,父母虽然不说但是一直存在的氛围、亲戚熟人的一句“你回来了”、有自己生活的家乡朋友和同期同学……但是,日式的意义就是没有负面的消极的情绪,而是这样淡淡的说一个故事、说一种日常。
它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而已。
一期一会。
不论何时,都能踏出一步,这难道不是一件幸运的事吗?
四季不停 废物必看 有人感叹“我和她过着一样的生活 只是比她丑比她胖” 听着好心酸 废柴故事不该拍得这么讨人喜爱 你们都别幻想啦
节奏很缓慢,确实是治愈系的。但是女主的性格实在是不讨喜,懒惰又暴躁,做一些幼稚的行为,只是身边的人都很好,还是把她当孩子包容,难得觉得大人们的样子更有魅力。对这个人设的讨厌在她口不择言开始给一位女性造黄谣达到巅峰。
很轻很淡的四季.
70%的时间都在吃,果然是深夜食堂的导演
记起之前一期世相曾说,如今做个普通人就像犯错,那么不求上进就更是种罪恶了,体验世界和做好自己都是认真生活,人生并不只有向上一个方向。
日语是一门充满了大量用毫无意义词汇表达的语言,但是在情景对话中又无比有用。“你跟你女朋友分手了?为什么?”“怎么说呢,自然消灭吧。”(这是直译,我觉得更妙)
能遇见山下导演真是太好了 我是说这位小姐@ユナイテッドシネマキャナルシティ
开着冷气裹起被子睡到自然醒,窝在床上打完游戏看看漫画,父母会做好饭菜洗好衣服,你不用上班也不必上学,一切的日常只需你这样赖皮的活着就好,这是多少人梦寐的不上进生活啊!
萌死人不偿命
什么机子玩意
羡慕,不是羡慕这种生活,而是羡慕这种人格。从无到有很容易,从有到无几乎不可能了。
现在的我。
其实真的没法带入
发现这类日本喜剧确实很喜欢直角正反打诶 每天晚饭都变着花样呢哦多桑喜欢做饭的哦多桑 妹子左手拿筷子蛮萌的 袜子萌萌的 小花短裤也萌萌的 字幕卡设计的很不错更文艺明信片似的 吃西瓜诶好奢侈 好厉害的小朋友。。被那个突然的运动镜头吓到了。。。
为了点题凑出来一堆土得掉渣的对话,这也小津。
非偶像粉完全得不到治愈的无聊片,大概是中学生演不出大学生的味道又或者是编剧导演对大毕的尼特族误读为思春期的叛逆?
阿宅看御宅,差不多看死废物
短评里说loser那位,我们可爱又无用怎么了,吃你家大米了?最喜欢那句“现在的我并不是真正的我,任何人生存在世上都是在饰演别人,我在变成别人的时候是最自然的,请为这样的我,起一个新的名字。”给我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好剧本不需要多巧妙,真实也可以吸引到人,越真实琐碎搬不上台面的东西越生活
要过什么日子,随便你啦
http://www.bttiantang.com/subject/25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