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装B的人越来越多了 就讲我最近看的三部作品<人在冏途><决战刹马镇><功夫梦>被批的体无完肤 我觉得吧 批一部电影可以 但你说人家烂你得说的出来才行 你就放一句 大烂片 给了一两星的 对于看到这部电影好的人来讲 是不是有些不负责任功夫梦 从一开始 走的就是温情噱头商业路线 为什么美国的商业片发达 因为人家老美知道 剧本可以简单通俗 但决不能只有简单 没有细节 影片的内容实际上无须多述 几句话就讲的完 那真正支撑影片的是什么?仔细看看 你会发现这部电影里很多的细节工夫 很到位镜头不浪费 给JADEN乱扔衣服的镜头 有关于后面学功夫的过程女主角虽然花瓶 但她却是故事发展的一点 有了她 才有JADEN被程老大暴揍 才有了后面一系列的故事发展成龙第一次出现给JADEN治伤 用的拔火罐 有关于后面比赛中JADEN受伤能继续上场的逻辑线....成龙的破车和孤傲的性格有关于后面那个家破人亡的故事 虽然很狗血......山上给了道姑单脚调戏蛇那么长的牛X镜头 有关于后面JADEN单脚制胜一踢 ....于荣光第一次出现调教徒弟时候就说不能手软 为的是后面让弟子打JADEN的残腿 不要手软 不要留情....还能说出太多太多 人家的剧本故事主线清晰 很简单 很通俗 很明了 同时细节方面做的很有逻辑 很到位 其实和当年的<功夫熊猫>有异曲同工之处 你说<熊猫>的剧本简不简单?? 但人家的小细节做的很好很饱满 影片的配乐很强调中西方文化碰撞 很得体 很配合镜头再来讲其文化输出 老美最主要最喜欢输出的价值观 就是美国梦式的 通过努力 弱者胜强者这在很多主流的美式商业片中屡见不鲜 屡试不爽 而且有关中国的<功夫熊猫> 甚至<花木兰> 几乎都是有着这样一条简单却完美的价值观输出 弱势向强权的挑战 战胜强权 这是一种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同时也是最容易表现的 也是国人最拍不好拍不出的类型....功夫梦讲他的故事体现他的价值观之余 比别电影多的地方就是展现中国的情况 不是那种一味的给中国旅游做广告的宣传 而是一种平易近人的真实镜头 记录的是日常生活的街道邻里的过日子的真实再现....所以这样一部诚意十足 甚至WILL一家不只一次的来中国宣传 包括创作也看的出很认真 不胡来 很诚心诚意的商业电影比起中国大部分粗制滥造的商业化电影做的好的不是一星半点还有 如果不喜欢看暴米花电影的豆友 完全可以不来看这部电影你来看了还要把他和文艺片比 一边还要骂 你不累啊??
首先说明。
四颗星的去处。
一颗星给史密斯他们家小子以及那无敌美丽的鬼脸一颗星给James Horner的配乐一颗星给我家门口的两个加起来有1分钟的镜头最后一颗星献给我的Justin Bieber 从哪儿开始说呢。
孩儿他妈吧。
影院中第一声“我嘞个去”献给了孩儿他妈那一身加大码大红旗袍以及那个对成龙倍加挑逗的媚眼儿有人受得了么反正我的表示是压力很大。
真的就像电影海报一样,尤为的红也尤为的黑。
我以为我在看《红与黑》。
pick up your jacket。
Drepick up your chi-pao。
Mom再说说那公寓吧。
1.内地方到底在哪儿?!
2.小JS在厕所秀肌肉那段我一度怀疑是他老子附身了。
3.对成龙职位的翻译错了吧。
那样儿的也能叫物业?
我们一般称其为值班儿室内大爷 / 居委会内大爷 / 内大爷。。。
4.而且我们这儿的“内大爷”们英语程度最好的应该也只能达到welcome to china吧龙叔内一口华盛顿郊区味儿哟5.内叫做公寓的筒子楼到底挨哪儿呢!
内地方怎么嫩么时空交错整部电影怎么都嫩么时空交错既然说到了,就说下时空交错。
1.还记得么?
内俩小孩儿从学校翘课直接奔到鸟巢水立方再一个回马枪杀回景山山顶万春亭。
两个没拿着公交卡的孩子如果不是使用了乾坤挪移大法就一定是穿越了啊要知道从宣武门内的鲁迅中学跑到海淀北土城再跑回景山公园内是一什么概念啊。
这不是穿越这是什么。
2.去武当山的火车上明明是硬座却还那么干净,这不是穿越这是什么。
3大名鼎鼎的Forbidden City里居然没人了。
这不是穿越这是什么。
4大名鼎鼎的Great Wall上居然没人了。
这不是穿越这是什么。
5电影里的北京中学实质上是北京鲁迅中学,但是为什么要接在东直门桥的两个镜头后面啊。
离东城是近但再怎么说也属于西城啊所以——这些如果不是穿越又是什么呢!
括号。
小JS跟他那被老爸用高轿接走的小情人儿前后脚儿到达演出大厅那段不是穿越因为北京真的有那么堵。。。
还有一些有的没的的角色。
1.王姬演的校长很好阿姨特谦和。
2.小女主的老爸我起初一直以为黄秋生减肥成功。
3.龙叔老了。
就只会欺负欺负小孩儿了4.龙叔真的老了。
欺负完小孩儿都喘不上气儿了。
5.我爱那个叫做程的清冷凛冽的小小男子。
6.我爱那个紧紧跟在那个叫做程的男子身后不离不弃的小圆寸男子。
7.还有那个武术大会上长的形神兼似国际著名球星郑大世的毛寸头男子。
8.于荣光就是一二逼。
仅此而已。
最后。
如果take off,throw away,pick up,put on了jacket之后真能练成中国空腹。
那我也练。
好了这是我看到的本片的全部精华所在。
其实是可以在闲暇之余一看的,但是特意去电影院什么的就不必了,太伤神。
初次听说这部电影,是关于它的负面消息,说成龙辱国,想想我也是一热血青年,所以为了避免气到自己,我并不打算去看~但阴差阳错,来到电影院的那天的那时间,刚好就只有《功夫梦》,所以偶就很没有革命立场地进去了= =进场的时候很困,打算随便看看就好,但是......但是......没想到啊没想到,看完之后居然让我精神百倍!!
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说这部片子辱国,其实相反,我觉得把这部片子归为爱国影片也不为过!
看着北京的小孩个个英文溜功夫好,连公园老大爷都是乒乓球高手,再看看长城的壮美,还有武当的神圣......说真的,我觉得很自豪!!
也许你觉得电影把北京拍破了,可我觉得很正常,那些地方确实就是北京啊~他有刻意到别的地方取景吗?
也许你觉得把中国的小孩拍得太坏了,可成龙在戏里说了,没有坏的学生,只有坏的老师!
也许你觉得把中国家长拍得太死板了,但我身边都是这样被束缚着的小孩,而且人家家长都说了,我们家从不失信于人!!!
也许你觉得小德瑞打败所有的中国小孩太涨别人的威风了,但是片中特意强调中国人的功夫在民间,而不是现在正红火的跆拳道什么!!!也许你觉得......不要再觉得了,我认为,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抛开成见,它让我这个中国人都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多的敬仰,我不相信对外国人不是一个触动!!!
不要再说什么侮辱中国,什么不尊重中国,那是因为自己对这部片子的期望太大了,它不过是一部电影,怎么负担得起传播整个中国文化精髓的重任??
况且还是美国拍的??
ps:很喜欢片中的一句话,我要继续打下去,是因为,我还在害怕,我不想一直怕下去!!!
希望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这样面对困难的勇气!!!
《功夫梦》明智所归,中国需要“功夫”精神,需要“功夫”说明!所有的事物都有“好”与“坏”来接受世俗的评论。
我带着对《功夫梦》涉嫌辱华的态度,认真的观赏了该部影片。
影评:一部电影他叫《功夫梦》,唤醒了我、也更加坚定了我的中国文化情节。
这部传播着各种讯息的《功夫梦》,屏幕间虽然是一个外国小毛孩,在中国大败中国人的故事,而帮助这个小毛孩大败中国人的人,确是一位中国人“成龙”。
表面看来,确实是很可恨、可气、可痛,可这是“世俗者”的肤浅之见。
为什么《功夫梦》需要借助这样的形式来说明许多的社会问题呢?
我总结以下几点观后感1、某些中国人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功夫”;因为成龙大哥在影片里说了一句感人的话“那不是真正的中国功夫”,因为“跆拳道”、“空手道”的确不是真正的中国功夫“是由中国功夫演变而成的几种武术法”。
不知道多少中国人知道这点?
成龙大哥想告诉所有人“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功夫”2、中国功夫的武术精神所在,千百年来中国功夫所教导“习武者”的精神总是在影视剧中表现过。
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3、某些中国人为什么总是需要外人的提醒,我们该做什么了。
4、他教育了我们的新生代,什么是友谊、什么是恒心、什么是真心、什么是良心、什么是中国、什么是中国功夫。
5、简单的用一个成语阐述了中国“阴阳太极”的文化,这个词“物极必反”希望成龙大哥能更多的推出这么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这样的精神粮食是现在小孩子所需要的。
有孩子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影院欣赏这部难得的影片,并拷贝次作品保存,让孩子多多学习,深度讲解、教育孩子。
评:在这部影片里,成龙大哥一扫以往的风格,在平淡朴实中体现了影片里的讯息。
从某个角度讲,成龙大哥此次演出只能为配角。
鲜花确实承托出了绿叶,绿叶确实遮不住鲜花的鲜艳。
影片的风格很朴实、很真实,也是一种新的视觉冲击。
因此我也在期待成龙大哥转型的一种新模式。
情节简单、几乎找不到一点水分,在观看时能让人感觉非常的轻松和条理。
在中国的那帮小孩中,感觉是此部影片的一个缺陷。
其实中国的小孩还是很友好的,几千年的文化,让中国人可以接受各方的外来文化和群体。
或者成龙大哥想在此片里,对外国人说“我们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
注:请不要再论该片涉嫌辱华之说;说着话的人,根本就没有水平,更没有资格去评论,相当没有素质。
片子还行,感觉是美国励志片的统一套路,给任何非中国观众看问题都不大。
威尔史密斯的儿子虽然确实是沾了星老爸的光,但是人家至少是真的努力的练功夫了,腹肌应该不是骗人的,这比中外很多明明没什么本事只不过是靠着是明星的老爸老妈而得到机会红起来还总是在镜头面前说类似于:“我不是XX的儿子/女儿,我是我自己”的那帮鸟人好多了。
不过这片子其实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充满戾气的中国中学生,三观不正的武术教师,英语口语流利的水管工,校服日,不管是什么时代什么城市都很破旧的街道。
这些美国人YY出来的中国元素真是很缺乏说服力,喂你们真的用心来这里调查过么。
中国孩子不怎么爱打架,街头的小流氓或者问题学生是另外一回事,那不是大众化的行为。
在学校里好好呆着的孩子都不太爱打架。
就是打架也不大可能找外国孩子打,更不可能往死里打。
我们是农耕民族,没有游牧民族那么严重的侵略精神和骨子里的狠劲。
虽然“礼仪之邦”的风范好像没有那么有说服力,但是中国人不怎么欺负外国人。
就算欺负自己人也不怎么欺负外国人。
那些可能在美国的学校里发生的欺负转校生或者新生或者不同种族的学生的事,在这里不怎么常规,还是那句话,他们就是欺负自己的同学也不会欺负外国同学。
所以片子里的中国孩子,厉害厉害的不太对劲。
怂也怂的不是地方。
至于武术的教育,几乎每个武术教师都会告诉学生们“武术是为了强身健体,不是为了打败敌人”,教学生往死里打人的恶劣的武术老师,稍微正常点的家长都应该不会送孩子去他那里学武,最简单的道理,要是把别人家孩子打坏了,赔多少钱还不一定呢。
至于那武术比赛,就更离谱了,肘击心脏再怎么说也是严重犯规的吧,再者,“不用你打败他,你要毁掉他”要不要这么脑残啊,这帮孩子参加的是正规的武术比赛,不是地下拳击好么。
再有,校服,中国孩子的校服和你们的校服概念是不一样的,在中国,“非校服日”其实才比较稀少。
其他有点奇妙的人物,比方英语很好的水管工成龙师傅,还是住在王爷府的严重符合美国人审美的女主角(其实不太清楚对于黄种女人,好莱坞的审美标准到底到底是怎么量化的,只是从刘玉玲,实习医生格雷里面的那个韩国人,再有动画片花木兰里面的女性角色中,可以稍微总结出一点规律),大环境都设计成那个样子,这些个细枝末节的不常规点的出现也不奇怪了。
目前从各种迹象来看,美国好像都把中国当作某种意义上的“假想对手”来对待。
那么,不管这合不合理,有没有必要,至少既然都已经当成对手了,至少要对对手有点尊重吧。
也许你们从来也就没想过这些,你们只是一味的输出你们认为适合别人的东西。
就像你们多数时间以问“过得好么?
”作为对陌生人的礼貌的开场白的时候,其实并不怎么在意答案一样。
“中国人人都会功夫。
”不知道这句从主角那小子嘴里说出来的台词是编剧认真写的还是只是一句玩笑,最好是后者,不然这么多年过去了,这种概念依然存在真是挺可笑挺悲哀的。
顺便,片子拍摄在2010年,那个时候,底特律就已经不怎么样了么……
儿童片向来是考验导演和演员的最佳题材。
虎父无犬子的童星贾登·史密斯,八岁就在《当幸福来敲门》中展现了让人惊艳的演技,十二岁的他在《功夫梦》中的表演更是集勤奋、才能与灵气与一身。
抛开动作戏不谈,单看多次面部特写的镜头,贾登的表情都极其细腻和到位。
万里挑一的中国女童星韩雯雯的表演,虽然显得稚嫩很多,但神似《七龙珠》里的韩星Jamie Chung,也十足让我惊诧了一下西方人的审美观。
编剧Michael Soccio从西方人的视角看中国,他者眼光或者更为敏锐,能一针见血而不带偏见的看到事物客观的状态。
大裤衩、王八蛋、鸟巢和水立方未见得不能是风景,胡同、四合院、武当山和长城也未见得是装逼和老土。
关键在于,这些中国景物的选取是否信手拈来和恰到好处,在我看来,他们配合情节,实为必要和精彩的笔墨。
作为中国人自己,却不一定真的了解自己。
就好像日本小孩熟知中国历史的程度不一定亚于中国小孩。
中国小孩也未必真能理解武当和长城的文化意义。
《功夫梦》从世界通用的生活细节中抓取语言要素,比如挂衣服,比如求偶,比如认错,比如从挫折和痛苦中重新站起来。
以孩子的智力也能理解养成好的习惯和懂得礼仪、尊重、平和与坚强的重要性。
其文化阐释的深入浅出不亚于《最后的武士》,更在《霍元甲》之上。
就像在水的倒影中看自己一样,摇滚、饶舌、街舞、篮球……一系列西方符号包装之下的中国电影,却并不会让中国的影像模糊,反而更加清晰……什么是普遍,什么是独特,小提琴与皮影戏,汽车与火车,滑板与武术……一对黑人母子从后工业城市底特律来到正在现代化的中国,住进拥挤的中国社区公寓里,会发生什么故事?
真是一次能勾起无限想象力的化学试验……抛开商业化的观光冒险和武术比赛不谈,我看见了中国的音乐少年,我看见了街头跳舞的大妈大婶,打乒乓球的老爷爷,旅游景区的三蹦子,望子成龙的父母,穷人与富人混杂在一起的闹市,吊车鳞次栉比的城市剪影,街边的面摊,食堂的餐盘,堆满汽水瓶的街巷,小学的校服和红领巾……这就是中国,太中国了!
尽管反派的角色除了龙腾武校的教练之外,大多最后“回头是岸”的和谐了。
但是,我想看到的不是为了批判的批判,而是为了真实的不刻意批判。
更重要的,是故事对我们行动的影响,那就是史密斯系列一以贯之的主题:励志。
电影在蛇拳的发威中到高潮结束,蛇拳的精髓当然不是小贾登理解的“用意念控制别人”,而是用静气凝神的自我修为来让别人尊重自己。
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爱和恨,友谊和敌意,但是它们当中太多太多,不过是为了“控制”别人,不过是狭隘的自私和无知的自负。
在《功夫梦》中,成龙用太极和长城的智慧告诉一个美国黑人小孩,中国其实和西方的文化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异——和谐的前提,便是谦和宁静与自强防守中透出的“不控制”,唯有如此,才有独立,才有平等,才有自由,才有沟通,才有分享,才有礼,才有道,才有大爱。
小威5分,电影3分。
白瞎了那么可爱的小威了。
不推荐。
模式化+商业化+快餐式难道非要这么急迫的告诉老外们This is China? 从机场出发无论去北京哪个角落,居然先经过大裤衩然后化工大学的毛主席像然后鸟巢?
不用非在1分钟之内把所有北京元素都展现吧。
堂堂北京小学的出游校车居然比50年代的公车还斑驳?
有历史有年代不是这么表现的吧?!
火罐在2分钟之内治好小威受伤的腿并且最后夺冠?
皮影戏出现热吻激情戏?!
少林宣传的够多了,现在该是武当SHOW time了。
该赚钱养家了。
那几个小“反派”居然成了小痞子,不用这么3岁孩童般的表示善恶吧。
北京人哪有这么排外的,从乒乓球老人到孩子?
妈妈对小威的爱也太点到为止了,儿子在比赛受伤,说什么也要跑到看台下边离儿子近一点吧,居然还在看台上为儿子加油?
尤其老美这么奔放这么感情外露的性格?
只能说剧本太快餐了。
对了,穿旗袍倒是挺奔放的。
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
不一一列举。
总之太失望了。
顾问很失败,或许根本就没找顾问。
还有老外的审美实在是无语。
一个像李宇春的小女孩做主角。
柳叶眼大平脸就是老外眼里的东方美?。。。。。。
囧把观众当白痴。
不过本来这个也不是拍给中国人看的。
反正是个北京人应该都不会喜欢。
有那么一瞬间,感觉一众演员出品人都成了汉奸。
完全受剧组摆布。
这部片不应该叫功夫梦,应该叫美国人梦游中国。
北京不是这样的。
《功夫梦》在美国很受欢迎,我觉得这里有一半功劳要记在小演员贾登史密斯身上,威尔史密斯的这个娃简直太帅太可爱了,当年《当幸福来敲门》中的那个与老爸相依为命的苦命孩子已经步入青春期,出落得越发玉树临风,眉眼之间英气逼人,不知道有多少美国小女孩会缠着父母跑到电影院去为这个小正太发花痴呢。
应该说这是一部在商业做得很圆熟的影片,虽然没有什么新意和惊喜,但情节铺排和人物设置都是经过精雕细琢的,即使是公式化套路化的东西也包装得簇新养眼,其实这是中国电影真正需要向好莱坞学习的地方。
说到底这是一部外国人学了中国功夫之后教训中国人的电影,看叶问在拳台上痛扁洋鬼子时的掌声犹在耳边,从看预告片中一群带红领巾的孩子追打一个黑人小孩的场面时我就觉得很迷惘,我不知道作为一个中国人该怎么接受这部电影。
但电影看完之后,我居然还觉得挺爽,我有点为我民族气节的缺失感到惭愧了。
不过仔细琢磨了一下我又有点释然了,虽然这是一部看上去与中国人为敌的电影,但这个敌意其实是色厉内荏的,是充分考虑了中国市场的审查尺度和观众接纳程度的,从而让我对某位伟人的名言“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
《功夫梦》全程是北京实景拍摄的,影片的取景很有意思,基本上所有的情节都是在北京的老城区或胡同里发生的,导演在捕捉着自以为最能代表中国当代生活最朴实的一面侧影,出现了很多即使在中国的电影中也很少涉猎到的一些草根元素,如摩的、装着堆积如山的饮料瓶的三轮车、河间驴肉火烧……我想以现在美国人对中国人的认识,他们不会再把中国人想象成穿着中山装、骑着自行车、满口雷人话语的革命圣斗士形象了,但是中国让他们感兴趣的还是这些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底层才能接触到了异域风情画,他们希望在银幕上能够还原这些东西,这为这个类似传奇的故事带来一种现实的质感。
其实以一个中国人的阅历,这电影中的故事几乎都是不可能发生的,隐藏在民间会说英文的功夫高手、小礼堂里为上北京音乐学院的试演会、聚集了众多习武少年的比武大会……但在这种现实质感下,所有这一切纯意淫的东西在美国人眼中就是可信的。
我看这部电影时最大的乐趣就是在影片中体会美国人到底是怎么看待和臆想现在的中国的。
其实这是一个发生在中国的美国梦故事,故事首先要营造一个陌生环境对小德瑞的压迫感,于是我们看到了逼仄的街道、压抑的空间和横行的不良少年,然后再用让美国人感到亲切的元素来破除这种压迫感,逐渐地用温情的暖流来抚慰观众,并在这一过程中让观众位移到一个美国视点来见证主人公的成长。
影片中对北京开阔街道和高大建筑物摄取很少,只有两处,但都很有寓意。
第一个是小德瑞刚到北京时从机场到住地的路上,他看到了中国人都知道的“大裤衩”(中央电视台新址),这个建筑物对中国人来说意义太多了,我当时看到的时候就几乎笑出声来。
但是对美国人来说,这是个形状怪异有点张牙舞爪的陌生建筑,仰拍镜头中大裤衩所表现出来的威慑感正代表了小德瑞此刻的心情。
第二个是小德瑞和美莹的快乐出游,地点是让美国人感到亲切的鸟巢,毕竟两年前的北京奥运会让他们熟知了这个地标性建筑,而就是在这里,小德瑞和美莹两人之间朦胧的好感和依恋在升温,走出这里,他们的交往就遭遇了致命的外力干预。
而这部影片中最能让美国观众感受到他乡遇故知般的心理依靠的元素,就是在美国家喻户晓的成龙。
还有一处是两人一起到游戏厅玩跳舞机,美莹跳舞时的音乐放出来竟是在美国和中国都很走红的lady gaga的《poker face》,多么会心的情节啊!
在陌生的中国面孔中间,成龙扮演的韩先生的出现像一道曙光照亮了小德瑞的暗淡人生,也让美国观众长出了一口气——终于见到自己人了!
我们看到的一个中国人帮助一个美国孩子,而美国人看到的则是一个熟悉的朋友在异国为自己的同胞出头,这个心理投射作用绝对是不一样的,就像小德瑞所说的,他们之间是《星球大战》中Yoda大师和Jedi武士的关系,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小德瑞的命运和观众的心都止住了下坠的势头,我们的小主人公终于有了靠山了。
这是成龙赴好莱坞发展后最成功的一个角色,外形上洗尽铅华,微驼的身材,蹒跚的脚步,凄惨的经历,却有着强大而孤傲的内心世界,他如同一个智者向小德瑞传输着功夫的奥义和人生的这里,“everything is gongfu”,相信这句话会深深印刻在每个观众的脑海中,另外还让我记住的一句话是他说的“安上开关,保护地球”,这种美国人借中国人之口对自己的调侃,也冲淡了影片表面上的种族对立色彩。
因此这部电影的价值就在于这种在不同文化中寻找有共识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以取得共同的个体强大的创作初衷,在跌倒之后要坚强地站立起来这个激励主题上,小德瑞和韩先生是互为精神支点的。
正视自己的弱小和对手的强大,但不被这种表面上的实力落差所击倒,《功夫梦》最可爱的地方就在于这个从尊重对手的强大到战胜对手的强大的过程的美国式演绎。
当然,和《叶问》系列一样,妖魔化对手的成分也有,最后也会有美国人为比武台上的结果而鼓掌,但中国人也能接受这样的情节,反正真正强大的中国功夫,你们美国人不过是仗势欺人的纸老虎而已。
今天是新西兰第一天首映karate kid。
到了豆瓣上一看,祖国人民两周前就看过了,很不爽。
在豆瓣上如果想要把影评顶上去,一定要有高质量的文字和思想,同时要在“回复”数量,或者“有用”数量 到达两位数前,抢占前五名的影评,否则就难以得到豆瓣社区成员关注了。
(这部影片可能遭到中国武术各社团,各大武术学校的抵制,尤其可能遭受武术教练、老师们的抵制。
因为他们可能会认为因为这一部电影,美国人会认为中国武校的老师都是独裁者和虐待狂。
)《功夫梦》(原名叫“跆拳道小子”)最早的版本是1984年拍摄的,它在美国电影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类型电影的巅峰:,“功夫片”或者是“武术片”。
《功夫熊猫》当中很多情节,都是遵循了“跆拳道小子”的当年确立下来的众多该类型片特点——年轻的徒弟从零起步,师傅很严厉,功夫学习既残酷又富含神秘哲学,而且师徒必须出游爬一次山。
这个类型的原型包含了很多渊源:有李小龙的功夫片,也有风靡美国的《功夫》电视剧,还有——星球大战。
学生学功夫这种故事早在77年的星球大战中就经受了欧洲和美国观众的鉴定,非常受欢迎。
星球大战的导演坦白说, jedi武士们本来就是根据少林和尚的原型创造的,其中的 force 当年就是来自中国的“气”的概念。
终于,2010年的Beijing 成为这个故事的舞台。
这是件让我很兴奋的事情。
要知道,北京已经有很多年像外国摄制组说 NO 了。
好莱坞有个叫“白灵”的女演员,当年就是参与了和理查 吉尔的影片”红角落“从此不能在中国发展了。
那部影片当中,摄制组把摄影机藏在车里面,偷拍了天安门的场景。
在《功夫梦》里,我们看到了奥运会后的北京,也看到了保护很好的老北京。
这是我第一次在一部主流电影里面看到了一个有人类居住,并且适合人类居住的北京。
很多人会讨论影片描绘的北京有多少是真实的,要小心这些人到底有多了解北京——我作为一个在北京生,北京长,现在每年都回趟北京,并且积极地,按部就班地全城乱窜的老北京人,我觉得影片的各个场景——外国人公寓,社区操场,芳草地小学(或是城府胡同小学,都是国际学校),小院,胡同,武术学校,武术学校周边,都让我觉得 至少有99.9%真实。
相信这是一个东西方电影人交互的结果,中国既没有被描写的无比光鲜体面,你还是能看到买破烂的板儿爷,穿的寒酸的街坊;于此同时,你也没有看到特别混乱,肮脏或者特别让人抑郁的场景。
事实是,这些场景的真实度,符合影片要求的真实要求——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观众都清楚,长城上练功夫很做作,但是大家明白这是功夫电影这个类型——也正因为这个类型的要求,和故事的要求,让我们不需要离开Drew 这个小孩能够理解的“beijing" 和 ” China". 我毫不怀疑,中国的电影人和美国电影人一起创造了这个电影的现实。
除了场景的选择以外,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动机,他们经历的故事,都是让这个影片在中美文化之间筑起一座鹊桥——因为从一个孩子眼睛里面看,没有任何历史的包袱,也没有什么矛盾是不可以化解的,没有什么人不能交朋友的,这比熊猫外交更有效。
首先影片没有涉及任何种族主义的讨论——黑皮肤成为一种透明颜色,没有附加任何美国黑人的文化包袱,也没有中国人不喜欢黑皮的人中国文化包袱。
Parker 母子成为标准意义上的”外国人“。
第二,这里的中国人一点都没有”排外“的特点——一百多年的殖民时期的旧伤没有一点点表现。
没有了以上两种可能产生敌意的地方,小孩能够理解的敌意,其实只剩下了醋意。
情节安排Drew 顿时成为了小罗密欧,见朱丽叶就意味着要挨打。
这里中国电影人的态度很明显: 欺负Drew 的几位少年——第一不能是因为种族歧视、仇视,也不能因为排外,并且也不能因为是他们本来就是欺负人的暴徒——儿童有本性的暴行,但是没有一个会为自己的暴行找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
一定要因为有道德败坏的成年人影响他们!
(“跆拳道小子”原版也是如此)(同时,不能因为这一个成年人,而污蔑了中国所有的同样职业,年龄,性别的成年人。
所以需要有好,坏两个师傅。
)这样,影片没有任何对任何种族,群体,类型的偏见,而把所有负面和邪恶的东西转变成私仇——而且是可以化解的私仇。
幸运的是,政治正确的路线不是一个非常做作的决定——恰恰因为,全世界的少年们,都是很自然的政治正确的,当一个12岁 黑孩子看到中国女孩子的时候,他看到不是 “Wow. Asian Chick!” 他看到的就是一个皮肤很好的女孩子。
——还会拉琴。
Drew 的故事就是围绕着这一条爱情主线,腻腻歪歪的讲了两个半小时——中国朱丽叶表演还挺真实可信,简单淳朴,挺舒服,可惜演员很内敛,没有能够驾驭情感戏; Drew 和 她之间没有chemistry 是很明显的事实。
这点很失败。
当然爱情线很重要,因为如果主人公只是为了不受欺负去学功夫,有点缺乏理想。
所以爱情故事,以及和师傅的关系主线也是一个重大目标,这样让最终的胜利来的更加有意义。
可惜的是, 一个12岁的孩子没有什么可贡献的精神力量。
Drew 没有办法让师傅的转变更加可信,除了在师傅失意的时候拉动师傅练功。
全篇最糟糕的一场戏就是成龙在比赛开始前对Drew 痛哭流涕的说 你教会了我跌倒了爬起来;Drew 回答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拥抱。。
啊。。。。。
真烂。
韩师傅(成龙)的故事,是影片最糟糕的部分。
痛失妻儿的记忆是他的对手,这个桥段既和影片的主题不搭调,也没有实际的具体变化能够证明他战胜了他的对手(比如以前从来不去上坟,现在去了;或者以前从来不联系妻子的父母,现在拿起电话去问候了)。
成龙不战胜自己的对手——不“被生活击倒以后爬起来”,他的故事怎么能算结束呢?
好在影片有些地方让功夫自己解释功夫的奥妙,训练脱衣服穿衣服,然后成龙在一道圣光之下解释说“功夫无处不在,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个细节,也在我们如何对待他人的态度中” 还很玄妙的——同时把暴力为主的这个行为说的很政治正确。
最后由Drew 自发的坚持“继续。。。
比赛!
” ,加上自我领悟的这招武当蛇拳保证了影片的高调落幕。
立志影片中必须有的部分就是当主人公必须孤独地做出一个壮举,赢得全场人的尊重。
这就是Drew 在师傅的阻力下,还是坚持,不退缩。
我想这个时候全场观众不是在为一个黑人小孩加油,而是为了一个面临巨大阻力,知难而上,在探索自己内心力量的少年而加油——无论你有多少文化包袱,这里都不重要了。
Drew Parker 的故事还会继续讲下去(跆拳道小子在86年, 89年拍续集共有三集)。
不知道下次Drew的敌人会因为什么“私仇”而敌视他, 因为如果故事继续在中国发展,所有中国本来的文化包袱都没办法碰。
它就是一部电影而已,哪个导演也拍不出让所有人满意的电影说电影差强人意情节乱也好,把中国拍的不好的也行,说对中国武术侮辱也可以,甚至说武当山啊什么的离谱 的也说的过去,但他就是一步电影, 这里也提下 叶问2 看叶问最后打拳王真过瘾,他最后一句 “不是证明中国比美国的武术厉害······· 这就很好了嘛 难道按照评友们的意见把电影演好了 就能让中国和美国从此深爱着对方吗?
哈哈 每个演员都不错,除了那个剪花的老头对 那个说”李师傅好“的 美国小子过于热情 有点儿不爽 其他演员都很好,但是回头想想 自己去演老头也不过如此了 呵呵 我对它评价很好,很不错的电影 够好了 电影而以
这都是旅游巴士上放的……充满了对中国的YY。。。
超烂的剧情,还有片中所诉的超假的北京生活,北京人有那么排外吗?尽管天朝有些地方挺黑暗,但是那群恶霸小孩我还是震惊了。
相比这个主角小孩,我们祖国的花朵们又丑又2又暴力又脑残。打生打死就为了赢一个什么少年什么武术什么交流什么比赛奖杯,wtf。130分钟的片长,让一部儿童片瞬间变成“灾难”片。
真的是太他妈的好看了 中美合拍商业片的里程碑
我是看斯密斯的
什么剧情。。什么演员。。什么演技啊。。这样都能上映啊。。
Will的儿子啊~
-0-有外国小朋友的中国功夫片就是不一样...
外国人应该会看的比较开心…真是虎父无犬子!印象最深的是“中文海绵宝宝”…“我以为我会猜中开头,猜中结尾……没想到…我真的猜中开头,猜中结尾……”是的,影片给我的感觉就跟刚刚的那句话一样…
一颗星给Jaden Smith,其他的,好无聊啊啊啊啊啊啊
一部绝大多数演员都是中国人的电影,一部完全取景于中国的电影,这里面的中国是美国人眼中的中国,这里的中国人是美国人眼里的中国人,他们只不过用中国人讲他们自己的故事,这部电影讲得是美国,不是中国。什么时候我们象征不再是长城和功夫,什么时候我们不再谄媚
七夕游园???
小SMITH 是唯一看点
只喜欢史密斯可爱的儿子。。。。
这货居然有这么理想的票房……
感觉很平淡
片名很好的说明了本片主旨,will给儿子圆“功夫梦”。ps,看见jackychan我就各种烦。
三星给jaden smith
贾登继续奉献了《当幸福来敲门》的出色演出。不过最出彩的还是出演程的王振威小朋友,那眼神和身手,恍若当年的谢苗。
四年后的Jaden还是很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