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周末夜场,人特多。
经典的抽嘴巴场景全场都在乱叫,黑人姑娘小伙尤其夸张。
从Insidious第一部,到Sinister,再到The Conjuring,感觉美国恐怖片终于有点进步,不再是青少年野营大胸大腿鲜血内脏的了。
第二部电影的内容紧紧衔接第一部,是第一部结束后短短三四天内发生的事件。
令人惊喜的是我们终于看到这个系列的脉络,原来第一部里代表着传统美国英雄形象的老爸是配角,而在第一部中惨遭炮灰已经领便当的灵媒老太才是贯穿全篇的主线人物。
将两部电影中的情节按时间顺序排列如下二十世纪初,白衣女和儿子派克单独居住于一个大房子里。
由于未知的原因,白衣女仇恨丈夫,心理变态,将儿子打扮成女孩。
长大后的派克理所当然的也变态了,在母亲的要求下,派克杀死了她。
他打扮成一名黑衣寡妇,连续不断的杀死了多名年轻少女,并将她们的尸体保存于家中。
老年的派克试图阉割自己,受伤住进男主角妈妈工作的医院。
在医院里他见到了幼年的男主Josh。
派克去世。
幼年Josh具有睡眠时灵魂出体的异能,因此派克的灵魂盯上了他,一直尾随他想趁机夺取肉体。
派克的灵魂以黑衣老寡妇的形象在Josh的照片上出现。
发现照片异常的男主妈妈找来了灵媒爱丽丝。
爱丽丝与搭档察觉到派克灵魂的存在,他们封存了Josh灵魂出体的能力,使他暂时安全。
接下来就是第一部的剧情,Josh的儿子也遗传了超能力,在出体过程中迷失于灵界,他的肉身被一红脸魔鬼看上了。
Josh为了带回儿子亲往灵界寻找,多年来锲而不舍的派克鬼魂终于等到了机会抢去了男主的肉体,杀死了灵媒爱丽丝。
第二部一开始看到了爱丽丝留下的照片的女主就对丈夫产生了怀疑。
夫妻俩带着孩子去男主的妈妈家住。
Josh漂泊在外无家可归的魂魄弹钢琴想引起妻子的注意,白衣女的灵魂也来找自己儿子团聚。
忽然之间有了美貌的妻子和几个孩子,派克有些动摇,不想再过以前的变态日子,也想感受下天伦之乐。
可惜他的灵魂太老,肉体承受不住开始崩坏,白衣女趁机撺掇他杀死所有人,声称只有这样才能保住他现在的肉体。
男主的妈妈忽然间爆发了各种潜能跟着爱丽丝的新老搭档上天入地挖出各种内幕引发大决战,死去的爱丽丝在灵界帮助他们,大家斗智斗勇在一片混乱中消灭了白衣女的鬼魂,间接驱逐了派克的鬼魂,Josh拿回了自己的身体,其他人也都回魂了,大家皆大欢喜。
爱丽丝虽然是鬼魂仍然继续自己生前的工作。
两部电影内容环环相扣,基本都解释的通,只有一个地方我不是很理解。
无厘头捉鬼二人组在白衣女旧宅里,看到了穿着女孩子衣服的幼年派克的鬼魂。
这个鬼魂在后来爱丽丝消灭白衣女的时候也出现了。
可是派克在幼年的时候并没有死,而是正常长大了,他的灵魂应该就是打扮成黑寡妇进入Josh身体的那个。
他的灵魂为什么会有成年和幼年两个形态呢?
铁定期待第三部。
卡尔:不同的灵媒师与阴间联络有不同的方法,我的叫做“投子问天”。
先问问题,再掷骰子,掷出的骰子中,将会构成答案的字母组合。
伊莉丝,我们呼唤你,告诉我们你在不在这?
(第一次毫无意义的骰子结果)伊莉丝,请回答,告诉我们你听见呼唤了。
(第二次毫无意义的骰子结果)我得解释一下,这种方法是看几率的,有时候确实无法连接阴间。
伊莉丝,请你告诉我,你在这里吗?
你在这里吗?
(第三次结果:是的)伊莉丝,我们想知道是谁杀了你。
告诉我们。
(骰子结果:是她)她要干嘛?
随从1:我看到了。
卡尔:哪儿呢?
随从1:“她要杀人”。
卡尔:她在哪?
随从2:“潜伏”。
卡尔:她潜伏在哪?
伊莉丝,告诉我们在哪能找到凶手?
随从2:“我们的安格丽丝小姐”?
随从1:安格丽丝小姐是哪路神仙?
奶奶:是“天使”。
“圣母天使”,是一家医院的名字,我曾经在那上班。
电影还没看,先发个之前写的“鬼屋电影现象汇总”吧,一般鬼屋片都这套路。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姐姐,弟弟,狗 辅助人物:同学,警察,牧师,驱魔人 BOSS:魔鬼(单独或群体做案皆有,比较喜欢少女和小嫩孩) 地点:美式典型中产阶级老别墅(必带地下室或阁楼,可带草坪游泳池) 家用设备:电路系统经常存在严重故障,导致灯泡会闪暗或自爆,电视机或其他电器会自动打开。
装修环境:偌大的房子总一处地方是潮湿发霉的,经常出现在地下室,阁楼,或者卧室某面墙上。
闹鬼第一阶段: 在无人的情况下,房门会轻微移动,灯会自己关闭又亮起,桌上的小摆设会自行移动,甚至莫名掉在地上,此现象在半夜出现率较高。
一般小孩会先发现闹鬼现象,根据不同家庭氛围,有的小孩会告诉父母,所有鬼屋电影都证明,大人根本不会把小孩的话放在心上,就算发现了也会以为是错觉。
闹鬼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的现象出现率增高,家庭成员的某人会开始做噩梦或被“鬼压”。
小孩的同学来家里玩,也能遇到奇怪的现象,狗开始会对房间某个角落乱叫。
在一般鬼屋片里,大人在这段时间会找各种借口出门,剩下孩子独自在家,这时是魔鬼的放松时间,可以任意玩耍小孩。
比如在地下室发出怪声,勾引小孩探寻,然后关门放狗使劲揉拧。
一般情况下,大人会及时出现,解救并拥抱惊吓过度的孩子,并仍然安慰一切都是幻觉。
闹鬼第三阶段: 这个阶段魔鬼哥终于开始挑战大人了,父母总有一人会开始听见耳边有人在对自己说话,并产生幻觉。
家庭成员一定有人在晚上睡觉时,床单被魔鬼哥拉扯抬起漂移,(似乎魔鬼一直对床单都很有兴趣)。
也一定有人会看见有黑影出现在房间的某个角落,或者听见奇怪的呼吸声。
在有的电影里,狗甚至会莫名惨死。
各种奇怪现象开始集中性爆发,比如厨房的餐具全部瞬间飘在空中又落下;有人梦游坐在草坪狗大便上发呆;甚至群鸟会集中撞向房子自杀等等。
但请放心,在大部分鬼屋电影里,爸爸妈妈们都会不死不罢休的继续住下去。
闹鬼第四阶段: 这个阶段里,一般情况会有家庭成员被魔鬼附体,而牧师或驱魔人就会出现,但是基本都为时已晚,驱魔人不是束手无策,就是仓皇而逃,甚至会惨死。
而被附体的家庭成员,会开始毫不留情的屠杀自己亲人。
遇到魔法强大的,亲人根本逃不了,因为会有无形的,或者恶心丑陋的魔鬼束缚着他的身体,让他无法动弹。
一般死亡地点会在地下室,楼梯上,阁楼,卧室,车库或仓库,甚至是后院的草地或者小树林,在客厅的死亡几率则比较少。
在杀光所有人后,被附体者会失踪,或变成精神病患者永远呆在医院里,而魔鬼将永远存在人间,并且常常会在电影结束前一秒对镜头诡笑。
这正是:嬉戏在人间,微笑永留存。
前言:不要主观臆断一部影片的好坏 努力发掘它的闪光点 才能证明你的强大1.时钟拨回乔希小时候伊斯利来到乔希的家里帮助解决乔希的问题。
为了了解乔希在这所房子里所惧怕的东西,伊利斯对乔希进行了催眠。
出于本能的恐惧所以乔希并没有放松下来,所以伊利斯跟乔希做了个游戏,如果伊利斯靠近那个东西乔希就说热,远离则说冷。
在家里的各个房间都寻找了一遍之后,终于在乔希房间的壁柜里找到了那个东西。
而当伊利斯想要试探的时候却被恶灵抓伤,看着手臂上的抓痕伊利斯推断这个恶灵是寄生灵,乔希神游的能力吸引了寄生灵,并且想要占有他的身体。
由于寄生灵强大的力量,伊利斯唯一能做的就是封印乔希神游的能力。
而就在人们都在讨论这个方案可行性的时候,乔希站了起来并对身后说:我带你去看。
随后走到了走廊的楼梯前,手指向一个门,而那个门顺势就打开了。
至此导演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疑问:乔希对着身后说话的人是谁?
而他指向的那个门的后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带着这些问题在后续的情节中寻找答案。
接着瑞莱接受警官针对伊利斯死因的调查,而瑞莱坚信不是乔希杀死了伊利斯,但是警官并不这么认为,如果通过鉴定伊利斯脖子上的指纹认定是乔希杀了伊利斯的话,他就难逃罪责。
从警局回到家的一家人貌似恢复了正常,但是突然自动弹奏的钢琴,以及从摇篮床掉到地上的卡利都让瑞莱意识到,房子里的寄生灵仍然阴魂不散。
就因为这点加深了乔希和瑞莱之间的猜忌。
而为了调查伊利斯的死,她的助手来到伊利斯的家希望找到一些线索,而就在阅览室的隔间里助手们找到了1986年伊利斯给乔希做访谈的录像带,从录像带里助手们发现了诡异的一幕。
当凌晨罗琳睡醒之后,来到道尔顿的床边,而道尔顿还在神游的状态,并告诉罗琳,有个人就站在她的身后,而罗琳马上站起身打开了房间的灯,并且在家里四处寻找可疑的东西,而就在寻找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身穿白色婚纱的女人。
处于惊恐状态下的瑞莱以及罗琳都发现眼前过于镇定的乔希已经变得陌生。
而第二天早晨道尔顿讲述昨晚所做噩梦的时候,发现乔希正在和一个人说话。
为了不让道尔顿担心,瑞莱只能安慰道尔顿爸爸没事。
而罗琳也将自己的顾虑告诉了伊利斯的助手们,而助手们把罗琳带到了伊利斯的地下室,几个人从经过处理的视频中发现,乔希转过头向后说话的人却是年长的乔希,看到这一幕的罗琳倍感震惊。
情节发展到这里好像之前的疑问已经揭开了,这一幕确实出乎我的意料,以我对于情节的理解,这里应该出现的是寄生灵,而不应该是穿越时空的乔希本人。
貌似答案已经揭开,又带来了新的疑问——为什么这里会是他本人?
他在这里的目的是什么?
而小时候的乔希跟他说的话又是什么意思?
而瑞莱在家里洗衣服的时候,接到了证实乔希无罪的警官的电话,而松了一口的瑞莱被自动移动的婴儿车吸引到了会客室,并在会客室里见到了那个身穿白色长袍的女人,当瑞莱追到书房的时候,凯丽监听器里传来了那个女人的歌声,接着就是凯丽的哭声,而惊慌失措的瑞莱冲到凯丽房间的时候,房门被反锁,而里面传出好大胆子的怒吼之后,就是一阵响亮的耳光,接着当瑞莱冲开房门的时候,凯丽已经不在婴儿床里,来到楼下的瑞莱到处寻找凯丽,而她的身后突然出现了一个身穿白色长袍的女人并对着瑞莱大吼:你好大的胆子。
接着就是一击响亮的耳光将瑞莱扇倒在地。
在这里白衣女人现身并用标志性的话语:好大的胆子。
塑造了强势的女性角色形象,而对于白衣女人的长时间铺垫却好像与之前出现的黑衣寄生灵毫不相干,但是对于恐怖电影来说,所有出现的角色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所以看似毫不相干的人,后续肯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罗琳为了找到伊利斯被害的真相请来了卡尔进行通灵仪式,通过卡尔的筛子他们被暗示事情的真相暗藏在罗琳以前工作过的医院里。
因此一行人来到了罗琳以前工作过的医院,并在一间ICU病房停了下来,在这个废弃的病房里罗琳回忆起以前乔希遇到的一个病人名叫帕克,当时乔希在帕克的病床前到处乱看,而转过头之后帕克突然坐起身并抓住了乔希,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帕克安静了下来,但是在几天之后,罗琳在电梯里再次见到了帕克,而疑惑的罗琳在询问前台的护士之后才知道电梯里的并不是帕克本人,因为帕克在前一天早上已经跳楼自杀了。
而回到家的乔希在厕所里发现自己的牙齿开始脱落,而他身后浮现的身影告诉他,如果不杀了瑞莱和孩子们,他的状态将会日渐虚弱,而镜子里的乔希已经面露凶光。
从昏迷中醒来的瑞莱面对一如既往镇定的乔希还是束手无策,而钢琴却突然开始弹奏瑞莱写给乔希的曲子,而显然瑞莱面前的乔希根本就不关心这个曲子的由来,而他更在意的是这个房子里的“不速之客”。
而在医院里找到帕克病例的一行人知道了帕克的住址并进入了他的房子,并在房屋的二楼发现了一间孩子的房间,在这个房间里塔克的身后出现了一个扎着双马尾的女孩背对着两个人坐在床上,而女孩告诉塔克,赶紧离开这个房子,否则被她看到了会逼着她将他们都杀了,而快速退出房间的两个人再回头看向床上的时候,那个女孩消失了。
晚上道尔顿在床上睡着了之后,被传话筒里的声音叫醒,而里面告诉道尔顿要帮助他们,他们都是被一个人杀死的,而传声筒的另一头连接着壁柜,就在传声筒被拉紧的时候,一个女人样子的灵魂从壁柜里冲出并向道尔顿求救,而当道尔顿转过头的时候,眼前出现了几十个鬼魂,再次神游的道尔顿慌忙跳回到床上并用被子将自己盖了起来,以此逃脱了鬼魂们的纠缠。
而拿着棒球棍的乔希坐在钢琴旁对着空气说:你别想跟瑞莱产生联系,你就好好当你的鬼魂吧,而当乔希走出房间之后,钢琴边出现了另一个乔希在怒吼救命。
显然真正的乔希被困在了异域,而现在占有乔希肉体的却另有其人。
故事发展到这里,导演已经反反复复地描绘被侵占身体的乔希的状态,而这样的铺垫的作用是什么?
为什么需要做出这么多的铺垫?
对于观众来说,只有瑞莱才是蒙在鼓里的那个人,而导演这样的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仅仅只是增加悬念么?
而作为主角的瑞莱实际上已经被各种诡异的事件暗示过无数次,而她为什么还没有放弃自己的幻想,这一点有悖常理。
所以这又引出一个问题:瑞莱到底在坚持什么?
或许是因为乔希在异域中九死一生,她的内心已无法再次承受巨大的打击,所以她选择自欺欺人。
在帕克寻找线索的一行人,通过卡尔的通灵才知道引他们来到这里的并不是伊利斯,而是帕克的母亲。
当他们打开暗门才发现里面整齐的坐着十五个人的尸体,同时在墙边的箱子里,塔克找到了关于黑寡妇的新闻,新闻中说黑寡妇一共杀死了15个人。
在卡尔与帕克进行通灵之后才知道,帕克其实就是黑寡妇,并且他是个异装癖,喜欢化妆成女人的样子并穿上黑色的婚纱残杀女人。
而帕克是被他的母亲逼迫这样做的,为什么选中了乔希是因为他想要回自己的童年。
虽然对于白衣女人与黑寡妇的关系描述的很简单,但是这里还用了一个反转就是异装癖。
当画着浓妆的他拿着手锯走向被害女性的时候,他虽然掌控着生杀大权,但是这种权力却被一个女人刻意压制在女性的装扮之下,当一个人潜意识里的性别意识被刻意压制的时候,被压制之人的性别意识会慢慢崩塌,最后会产生自残或伤害他人的行为。
而就在瑞莱准备带着凯丽回家的时候,罗琳及时阻止了她,并告诉她出问题的并不是房子,而是乔希,因为她认为真正的乔希还被困在异域里,现在占有乔希身体的其实是帕克。
在目送两人离开的卡尔和助手们在房子前给卡尔添加了监听器,而卡尔也顺利潜入了房子并与乔希交谈,当卡尔发现地上乔希脱落的牙齿之后本想带着牙齿离开却被乔希阻止。
留下来的卡尔正准备用麻醉剂制服乔希的时候,乔希背着手站在了卡尔的面前,当卡尔准确预测出乔希身后拿着刀的时候,乔希已经拿着刀向卡尔冲了过来,而闻讯而来的助手都不敌帕克并被制服。
在异域里,卡尔见到了乔希,而乔希说,如果再不回去,自己的妻儿会有危险,而卡尔说如果不找到伊利斯就没有回去的希望,因此两个人开始寻找伊利斯。
而在异域里乔希通过指引来到了自己的房子前,乔希眼前看到的一幕幕仿佛自己才是旁观者,而瑞莱身边的却并不是他本人。
在房子里发生的几乎所有诡异的事情,都与乔希有关。
这一段是整个影片中最精彩的部分,不单单对于本部电影中出现的疑问进行了解答,同时还将前一部中各种诡异的伏笔都做出了解释,在解释的过程中也将惯性思维中所认为的所有诡异均与恶灵相关的设定彻底抛弃,而是重新的扯出一条线与本部中的情节相关联,这就使得前后两部影片看似分割的结构顿时变得紧密起来,不得不佩服导演讲故事的能力实在太强。
而帕克利用塔克的手机引诱瑞莱来到房间里想要杀死她们,但是最后瑞莱带着孩子躲入了地下室,暂时摆脱了帕克的攻击。
而道尔顿希望利用自己神游的能力把乔希与卡尔带回来。
在异域乔希与帕克的母亲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在乔希陷入险境的时候,伊利斯及时出现并杀死了帕克的母亲从而让帕克的灵魂得到了解脱,而乔希也因此得以摆脱险境,并在道尔顿的帮助下成功回到了家人的身边。
最终乔希与道尔顿在卡尔的帮助下彻底解除神游的能力,一家人的生活也彻底恢复了正常。
后续,塔克与斯德尔德来到了艾尔森的家里,希望帮助这一家人,但是再次来到房子里的伊利斯发现了一个更加可怕的真相,以此为下一部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end。
2.首先先从这部影片说起,通过对于情节的梳理可以发现,里面有很多反转以及呼应的设定,而前后呼应的情节超出了惯性思维的模式,它不是固化的引用某种手法去达到震慑人心的作用,而是在细细品味之余才能发现其构思的精妙之处。
这一部相较于上一部来说设计的情节相关性更紧凑,上一部更像是散落在盘子里的珠子,每一颗都足够亮眼,通过这一盘珠子就足以构成一个完成的故事,但是每个珠子之间的联系并不强。
而在第二部中,整个故事的脉络就像一根线,将散落在盘子里的珠子串联了起来。
而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串联的过程充分考虑了情节的逻辑性,而不是胡乱拼凑,其先后顺序的排布显得十分高明。
其实对于第二部来说,它不能被割裂开去分析,它与第一部更像是一个整体,我的直观感受就是,第一部与第二部在故事框架上本就是一体,在构建故事脉络的时候两者本来就是紧密相关,而为了凸显悬疑性而被有计划的分开。
鉴于我的理解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构思一个故事架构的时候,除了关注每一个细节以外,最好还得考虑这个细节对于整体的关系以及影响,而如何处理好这个关系并且充分发挥出影响的能量,都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故事的质量。
3.温子仁通过两部电影给我们呈现了恐怖片的外在与内在。
外在可以通过各种手法呈现肾上腺素激增的观感体验,而内在却在抽丝剥茧中凸显了恐怖片故事性的重要性。
当外在与内在能够完美结合的时候,整个故事的架构体系才能变得丰满完整。
此文首发于公众号:【解构工坊】欢迎关注
关于一点结尾甘道夫奶奶(个人觉得灰常有甘大爷的即视感所以这么叫)5连击拿了BOSS帕克母亲的首杀的看法:一句话,那个看似是帕克的母亲,其实是帕克自己脑子里的映射。
认真看过的童鞋都会知道帕克有人格分裂,一半是自己一半是他母亲。
他自己的人格不用过多解释,他母亲的人格是他对于小时候的记忆形成的,他把她映射在了里世界中。
导演用两个角色呈现,其实是同一个人。
再有片中Josh的灵魂和灵媒大爷和甘道夫奶奶组队到了帕克的老巢开荒,由里世界到了更深入的一个世界——帕克的记忆里了。
在那里他们看到了帕克母亲生前对待小时候的帕克,可以推断在往后的日子里,帕克人格分裂出来的母亲也是这个样子,逼迫自己做各种自己不愿意的事情,包括杀新娘。
所以到此可以划分一下:在表世界杀人的是主角Josh,在里世界控制Josh的是帕克,而撺掇里世界的帕克的是里世界中的母亲,而这个母亲是帕克的另一个人格,也就是他记忆的映射。
而双重人格是在一方逼迫另一方的情况下存在的,在甘道夫奶奶干掉了逼迫方帕克母亲后,被逼迫方帕克也就不存在了。
综上可得看似干掉的是帕克母亲,其实是他的另一重人格,也就是他对母亲的记忆的映射。
有人可能会问,那那个小时候的帕克怎么解释?
答:在记忆世界中小时候的帕克和里世界的帕克并不冲突,按照逻辑,里世界的帕克不可能出现在自己的记忆中,所以记忆世界中没有出现长大后的帕克。
记忆世界最后,帕克母亲手一指让Josh和他的队友回到了里世界,展开了对付恶魔之源——帕克的母亲人格的讨伐。
而帕克母亲为什么会手一指呢?
只能说是帕克察觉到了有人进入了自己的记忆领地并来讨伐自己了,总不能说帕克这个BOSS蠢到有人来杀自己了还察觉不到吧?
这也太说不过去了。
以上为个人观点,如有以前有朋友讲过,那可能我是受您启发,我在这给您做个宣传。
恐怖片中的良心之作,我感觉每个民族对死亡的文化都不相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记忆:我上小学的时候,回家的路上要经过一个中学的操场,那操场很大,两边都是玉米地,村里办丧事经常在那个操场上撘丧棚,棺材就放在里面,在办丧事之前就要把棺材先摆在操场的空地上,我记得非常清楚,因为小学要上早自习,早上5点就要起床,5点半就得到学校,那操场是必经之路,经常能看到操场上摆着裸棺,就是漆好的棺材摆在两个板凳上,板凳下铺一些杂草,每次经过那些棺材的时候都能闻到漆棺材的漆味儿和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那种味道像是死亡的味道,我爷爷去世的时候也能闻到那种味道,后面经历过几个亲人的丧礼,每次都能闻到那种味道,很恐怖,尤其是看到披麻戴孝的,我心里就会泛起那种味道,那种味道也是害怕面对亲人离别的一种恐惧。
我经常会做一个梦:梦里很黑,看不清东西,我坐在路沿边,那路下面像是悬崖,我的双脚在路沿边上耷拉着,我往下面看,路下面是一潭黑水,那黑水看着非常恐怖,像是里面的东西在托我下去,但是我动不了,旁边的黑暗遮挡着视线,我努力着用巡视着我的亲人们,我透过黑暗隐约能看见他们,但是我说不出话,那种感觉恐怖极了。
在我的印象中人们对于死亡的仪式是非常重视的,有各种规矩,各种禁忌,年轻人必须遵照长辈的安排,否则就会很不吉利,虽然我不相信,但我还是得照做。
我想这是对传统的尊重和继承。
比起第一部,第二部没有给我像第一部那么吓人的感受,第二部更像是一个帮助别人解决灵异现象问题的可爱小队的探险活动,而且有个慈祥的老奶奶灵魂一直在身边陪伴,哇,想着就更不怕了。
哈哈!
很喜欢小队里的胖瘦组合,很有趣呀,那么紧张的剧,大半轻松的时刻都是这两位成员提供的,最后麻药劲还没过的大块头,硬撑着过来“打坏人”真的有看出很善良!
扭转了我之前觉得这两人太废物了,居然三个人打不过一个人,对手是大恶灵,你们他妈都不锻炼一下身体,学一下“功夫”就做这份工作的差劲印象。
当然还有伊莉丝这个慈祥强大老奶奶,好喜欢她,卡尔也很强大可爱的老头子,瞬间对灵媒这个职业有了巨大好感。
导演没有像很多恐怖片一样,让角色纯纯是工具人,在我心里就像模式化的机器人,没有性格不有趣不会有好感。
这一点给导演一个好评。
再谈及影片本身,第二部,是第一部的延续,更是把第一部留下的各种疑惑一一说清楚了,并给了观众一个圆满美好的结局。
盲猜,是不是第一部导演被观众投诉了,所以让善良的好人以另一种方式存在?
看完第一部,担心乔希真的在8岁被附身了,担心道尔顿是恶魔回来,还有种种疑惑,但导演没那么坏,他知道观众爱什么,他给了观众一个满意的结局,道尔顿是他自己,乔希8岁也是自己,就算后面被别人附身了,他最后也回来了,他们一家会很幸福生活在一起。
这个结局让我长舒了一口气,我为这个结局感到放松。
但是,论恐怖和精彩程度,我觉得不如第一部,第一部留下了悬念,吊足观众胃口,你会很想看第二部,而这一部,你只会觉得一段冒险旅程结束,你有点期待下一次冒险,但也可以不去经历下一次冒险,换而言之,你结束这部电影后,下一部,可以选择不看。
其实,我觉得导演这一部是为了迎合观众拍的,为了讨好观众拍的,他自己想的还是那个更恐怖可怕阴暗的结局,所以精彩程度不如第一部,恐怖程度不如第一部。
很矛盾,我依然感谢导演的结局,大多数观众还是爱看真善美,欢乐,我也是俗人,我也喜欢这个结局。
正因为讨好观众,更是解答了我第一部的各种困扰还有让我放下对第一部各种担忧的心,所以我要给4⭐,尽管它确实没有第一部吓人。
最后,感谢导演的讨好!
来同影音室第二部,大概一周前影音室蜜月期集中看片的时候和F4一起看的,第一次看温导的大作,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的,总评是节奏尚可,不无聊,逻辑还比较自洽,“魔”、“灵”等元素服化道做得还是不错,太多太恐怖片经典元素了,有点无聊。
就我目前为止对恐怖片浅薄的认识来讲,国外恐怖片和国内最大的区别就是国外恐怖的源头是鬼而国内是人,最终都会落脚在犯罪题材。
可能是我没看过第一部的原因,也可能是没怎么看过类似国外恐怖片(之前喜欢Finn Wolfhard时补课看过他主演的TURNING,其实也没懂哈哈哈哈)接受度尚未达到标准,有点没看懂。
感受是恐怖片确实要大幕投影多人看才爽。
怎么说呢,上次看恐怖片应该还是初中的时候,那时候不知道只是我们中二人群的风潮还是当时中国电影潮流,同龄人很追捧恐怖片,能想起来片名的有《半夜不要照镜子》和《孤岛惊魂》,其实都是犯罪片,纯魔灵类的很少见,可以多看看温导的作品提高下审美。
看到片末异世界元素时想到怪奇物语,不觉对比(毕竟怪奇物语我最爱的series,说好的24年最后一季呢!
),喜爱度低可能是因为少了主角团感情戏和英雄主义的结合吧,异世界我一直很喜欢啊,比如小时候的漫画偷星九月天,大二期末周考财务管理前一天都没复习又一整天重温完,异世界超能力这种世界观永远不会退潮,但似乎真的加了感情线和英雄主义等等才能吸引人,纯惊悚恐怖但是画面有不够新颖就蛮无聊。。
(比如婴儿车啊钢琴啊白裙大嘴女之类的典型元素)看片时在场一半人支持这么高的分绝对有一部分是冲着温导打的意见。。
编剧可以更好(或者我可以更深入学学)。
实际上关于第二部最大的争议就是为什么打败了恶魔之母恶魔就会消失,并且恶魔与恶魔之母同时出现也代表了这两者有必然联系。
关于这点个人觉得只有两种解释:1、恶魔之母是一个单独的怨灵,一直和恶魔在一起,伴随着恶魔出现而出现。
2、恶魔之母实际上就是恶魔的心魔,也就是恶魔罪恶的根源。
要搞清楚这个话题就不得不理解这个系列前两部曲千辛万苦构造了什么样的世界观框架。
在潜伏系列里构建了一个类似阴间的恐怖世界,此世界即不是阳间,不是阴间,更不是天堂,如果是阴间不会与阳间有这么多千丝万缕的连系。
可以说这个世界是由很多怨灵占据的,他们即不愿意下地狱,更不可能可以上天堂,而一直在这个世界徘徊,企图去占据一个合适的宿主重返阳间,而巨大的怨念和对阳世的执着都让他们在这个怪异世界停留。
而这些怨灵与阳间的联系点就是这些可以灵魂出窍的人的身体,当这些人灵魂离开了身体时,躯壳就相当于一个大门,引发了怨灵的占据,并且让怨灵得以在阳间出没。
试想一下,没有灵魂也没有死去的躯壳不正是阴阳之间的存在,并且电影中的恐怖世界本来就是依附于阳间的存在,而正好男主和自己的儿子就是灵魂出窍体质。
而且这个世界最奇异的一点是时间空间的错乱,你在这个世界可以去任何可能的时间或者空间,而且貌似未亡者的灵魂对阳间还可以产生一点效果,甚至这个世界还有一个更厉害的作用,你甚至可以达到恶魔内心或者说罪恶之源,这些门所能达到的地方简直是脑洞的极限。
现在我先否认掉第一种假设的可能性,因为第一部到第三部都在恐怖世界出现了恶魔但是并没有出现过恶魔之母,哪怕是第三部恶魔被灵媒奶奶打败也没有出现过恶魔之母,说他们是两个相伴随的个体有一些说不通,而且这样子也完全不能解释出来为什么打败了恶魔之母就打败了恶魔。
并且还有一个问题,和其他全部企图争夺阳间躯壳的人不同,恶魔之母从来没有想过去占据别人的躯壳。
而且死去之人会有生前的年龄外观,恶魔之母的外貌正好是当年她虐待童年恶魔的样子,证明如果她是怨灵,也只能说明她是在那个时间点死的。
不过题外话,恶魔之母倒真的有可能是被恶魔杀死的,最后一段有一出戏她与全部被杀死的新娘站在一起似乎暗示了这个说法。
个人比较支持恶魔之母实际上是恶魔心魔实体化的说法,因为这个说法可以支撑更多的细节。
首先伴随着恶魔来到人间,他一直以来的心魔自然有理由出现,而且恶魔之母虐待童年恶魔的戏也说明了他这一生的罪恶的来源,所以他的心魔以那天的装扮出场毫无问题。
而且按照《潜伏》系列的说法,能让怨灵徘徊不去的正是他们心中的怨念,而对于这个恶魔,他的怨念正好就是他的母亲。
我前面提到过这个怪异世界有一个功能,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去你想去的地方,而最后他们一行人穿越时间去到了童年男主指路的地方——这一切的根源——恶魔童年的阴影,而后来出现的正是童年的恶魔和自己的母亲在上演虐待日的戏码,而恶魔所有的怨念所有的能量正是来源于此,可以说童年的他一直被这个怨念所囚禁造成了一生的罪恶,毕竟不可能有一大一小两个恶魔的灵魂存在,而童年恶魔与恶魔之母正是恶魔的巨大怨念的实体化。
当灵媒给予了童年恶魔自由并且杀死了恶魔之母时,恶魔的怨念也土崩瓦解,因为这一切的根源已经不复存在,那个被扭曲的童年得到了解放,罪恶也没有了基础。
自然,不是怨灵的恶魔之母并不需要宿主,而且支持这个说法的还有一个理由,恶魔之母自从出场到最后除了在恶魔生前住所里基本一直都没有说过除了虐待日发生的对白以外的台词,就算是在生前的住所里那句“我是恶魔之母”也是以文字形式表现的,而这部电影世界观的怨灵都是有自己思想的,绝对和恶魔之母的形态不一样。
而唯一一段称得上是台词的还是与恶魔的对话,然而这就更加支持了这就是他心魔的说法,而且哪怕是在恶魔生前的房间,其实也还是在上演着虐待日的戏码,那里也是罪恶的发生地。
其实关于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小疑问,就是为什么恶魔之母和恶魔对话提到杀了所有人你就可以得到完完全全复活的说法,可能是恶魔的心里暗示,和他多年以来杀人一样,都是心魔作用。
最后不得不提一句:人的大部分不幸和罪恶都在童年时光埋下了伏笔,原生家庭决定了一生的走向。
视觉有全新的突破,更深的恐惧。
前半段:无缝衔接第一部,平铺直叙,主要靠突发镜头和音效产生恐怖的感觉...后半段:时空变换,异域灵魂穿梭回过去,与之前第一部互相呼应,有点小小的烧脑了,基本把所有坑都填了结尾:预示着第三部是关于艾力斯的故事,结尾充满恐惧表情,让人充满期待又是怎么一个恐怖故事。
简评:全家老小合力再战异灵。
剧情:剧情紧接第一部,达尔顿的父亲乔什蒙受杀人嫌疑,他只得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暂时回到母亲家中居住。
但是全家似乎仍在饱受恶灵的纠缠,于是请来仅次于伊莉丝的灵媒师卡尔,试图将一切恢复正常,然而事态却朝着不可预测的方向发展。
类型:恐怖片,由温子仁执导,雷·沃纳尔、温子仁联合编剧,潜伏系列第二部。
精彩的恐怖片续集,这个领域的经典作品。
表演:帕特里克·威尔森本作演技点水不露相当精彩,萝丝·拜恩等上集老人也都有上佳表现。
其他:影片整体布局相当扎实,故事情节正常行进的同时交叉时间线给予各种线索并补全第一部和本片开头的悬疑;长短镜头的切换也应用自如;各种惊吓场景层出不穷,恐怖氛围贯穿始终。
观感:这个系列每部影片的结尾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精彩。
时隔几年后又把潜伏2看了一遍,还是想给两星,总感觉这个系列不如《招魂》来的惊吓和刺激,老温这一次都无法挽救我那渴求被惊吓的灵魂。
不算非常完整,但是还是比一般的恐怖片好看多了。不错!
逻辑性跟第一部衔接的很好,光靠音效吓唬观众的恐怖片实在没太大意思。
笑死我了把彩色婴儿车拍得阴森,美术灯光老师辛苦了,很搞笑。精髓是加入和温馨家庭装修不协调的大量红木雕花。如果非要说我不喜欢的电影,大概就是这种恐怖片吧,以及警匪片。惊悚片还是喜欢的。
除了和恐怖不沾边,与上一部的衔接还是很完美的。
老美干事情就是公鸡拉屎,头截硬。第二部过分渲染气氛,形式大于内容。矛盾处理的不清不楚。结局很仓促。明显的结构剧。。。。没营养。
以为换导演了呢,后半部这叫一个烂……
原来还有1 呀
装神弄鬼、廉价的音效制造恐怖、抄袭《闪灵》(《招魂》是抄袭《驱魔人》),发誓不再看温子仁的片子了,一个兜售垃圾的变态狂…
灵媒老婆婆好厉害 死了都能拿椅子杀鬼
…
其实是个喜剧嘛…… 这个鬼的设定怎么这么搞笑呢
看睡着了。小成本凑桥的感觉太明显了。剧情经常磕磕绊绊的不流畅,比如负责搞笑的助手二人组,他俩第一次露面是偷摸到一个地方看当年的驱魔录像,那么他俩是谁?为什么要看这个录像?这个地方是哪里?也可能上一部有交代,但这么拍对观众很不友好,而且如果你在两部电影之间勾连了一些关联线索,但实际又没什么重大意义那也不行啊。中段的平行剪辑本来是可以出彩的地方,一边是骰子灵媒逐渐逼近男主被附身的真相,一边是男主在家暗戳戳的想干点什么——那他到底想干点什么?这一段他老婆孩子并未面临他制造的威胁,那你这个平行剪辑意义何在?然后灵媒那边,助手发现床上小女孩背影时,就那么在镜头里像发现“此路不通”一样扭头走了,这是个毫无惊悚感、完全业余的镜头啊。整部电影吓人的手段跟鬼屋游戏差不多:突然冲出来一个女人张嘴怼你脸这种,低级
说不失望是骗人的
挺吓人的。《电锯惊魂》系列到《招魂》,再到《潜伏》系列,温子仁俨然是这几年好莱坞恐怖片翘楚。气氛的渲染、幽闭空间、手持主观镜头的运用,都增加了代入感。地下室、衣橱这两宝简直被温子仁用到了极致。这一系列恐怖片看下来,特别是《招魂》和《潜伏2》,很多桥段都是直接照搬,温子仁在自我重复
还行
手法复古多样,连环杀人,灵魂出窍,惊魂记的异装癖男子,鬼影实录的纪实手法,小岛惊魂的两次元共处同一空间,第六感的阴阳眼小孩,blahblah。。。男主角和老奶奶阴间相见的场景超感人。期待第三部~
前半段还是第一部吓人的路数,我觉得自己已经习惯并接受的时候,那一巴掌扇的让我在屏幕前惊呼了一声……后面不那么吓人了,故事开始和第一部无缝对接,伏笔前后呼应,观感又提升了一级。温导节奏依旧稳,雷聚聚的故事很成熟,Patrick Wilson的演绎我吹爆!即使没有化妆加持,从眼神里都能看出性格的异变,总之吹爆!
【C+】大概是因为手上的项目多了,温子仁这部潜伏2感觉多了很多玩票性质,什么都往里塞,和1比起来风格特别杂糅,手持摄影的混搭尤其糟糕,把整部电影一下带到了作坊片的气质,也没第一部那样吓人了,亮点在于对前作剧情loop式的衔接,和男女主角的优秀演技。
看得出來導演很用心了,就是有點兒啰嗦。音效太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