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分之二,感觉一般,其实是给后面的高潮部分作铺垫。
那个一开始就主动要求照顾丈夫的邻居Lilian ,丈夫一开始就耿耿于怀的妻子50年前的前任Dan,在后面都有了交待。
最后的结局,泪目,影片在妻子的遗书中结束。
一路上,有笑点,也有泪点,找到妻子的前任Dan,居然Dan已经不记得妻子了;妻子得知丈夫48年前出轨,一气之下把丈夫扔到养老院,最后又把他接回来;丈夫在加油站忘记带上妻子自己开车走了;丈夫忘了孩子们的名字,居然还记得自己学生,还能流利地背诵海明威的小说;两人晚上看幻灯片回忆过去,引来其他人驻足;本来想住一晚经济型的酒店单间,后来住进了套房;妻子出门化妆,戴假发,很有仪式感。
key west 和海明威故居2012年去过,海明威故居当时没有举办婚礼的,比较安静的院落;key west 是美国最南端,但是不记得有影片中那座跨海大桥和天堂一般的美景,不过key west 还是很美的。
丈夫身体健康但神志不清,妻子神志清醒但病入膏肓,两位老人开始了最后一段人生旅程,前往丈夫一直向往的海明威故居。
最后的结局,算是变相的安乐死,老人最后选择安静体面地离开人世。
这是我看过的Hellen mirren 的第三部影片,另外两部是《女王》和《谎言大师》,演技是真的好。
男主年纪好大,拍这部影片应该有80多岁了,厉害。
令人不安的是,一路上丈夫开车,毕竟失智老人是否合适开车上路,是否会成为马路杀手。
略带欢乐的一部悲剧电影。
一对病了的老夫妻,走了一趟最美好的旅程,就像他们人生的缩影,有欢乐有痛苦有失望有误解有欺骗有伤害有原谅,但最强大的支撑力是爱。
爱让他们从起点走到了终点。
而终点,成了终点。
关于电影中的动人细节:
1.来接两位老人的儿子暴躁着急,衬托了两个淘气任性的老夫妻。
家中无人!
他们开着房车潇洒去了。
2.老夫妻路上拉着手唱歌,是嫁给爱情的样子。
3.房车之行真的美好。
即使把露营打招呼的邻居聊的无法逃脱。
4.爷爷睡下,乐观的奶奶突然身体疼痛难忍感到更扎心。
5.爷爷突然的正常让奶奶感到开心,但马上又健忘开始。
一瞬间的变化让人十分心痛。
照顾和被照顾的角色互换。
6.超老的古董房车行驶在现代化的跨海大桥上。
强烈的对比。
7.虽然记性不好了,但还记得吃醋,哈哈
(关于骂人的小幽默)8.坐在房车边,看着老照片的投影,望着对方闪光的侧脸
9.一起锻炼身体的和谐(即使刚刚尿过床)
被检查驾照的笑话
找不到对方的焦急
10.笑死:爷爷忘记在打电话的奶奶,加完油直接把车开走。
奶奶坐上摩托追
11.感动:有些话可能失忆之后更好说出口吧,把孩子当成“孩子”——你的名字就意味着你的杰出。
孩子的眼泪里是多少种情感的五味杂陈。
12.被打劫还不忘给人家上课。
机智可爱的两位
13.醒来发现被用枪指着。。
吃醋的要找奶奶的初恋算账
14.住酒店标间?
不行我们不能分开,改为住套房后,开心的像个孩子。
15.像年轻时一样幸福的喝酒、跳舞。
说“我爱你”(虽然奶奶却突然呕吐)
16.望向记忆回来时魅力四射的他时爱的眼神
17.记忆阴晴反复时的“随机应变”
18.发现了丈夫曾经出轨后的崩溃、遗弃,然后愤怒、唾骂、接着理性回归、接回、原谅。
这可能就是现实的生活吧。
无奈又无可奈何。
19.到了梦寐以求的海明威故居,他在欢乐的跳舞,她却晕倒了。
20.他竟然找到了被救护车拉走的她,通过包包、口红的味道,激发了记忆
21.他带她偷溜出医院。
“你是我的英雄”
回到“家”
22.——“再也不要离开我了” ——“我发誓”。
喝下安眠药,体面的画上口红、戴上眼镜。
汽车启动,永远沉睡。
两个老人和一辆老车(HOME)
—— 23.终点便是终点。
电影《爱在记忆消逝前》讲述了患有阿兹海默症的丈夫约翰与患有癌症的妻子艾拉,为了避免疾病将两人分离的命运,开着名为“求闲者”的房车展开了一段有爱有趣的夕阳之旅。
自电影上映以来,老夫妻说走就走的人生态度引发了众多观众热议,更有人笑称:电影简直就是真人版“飞屋环游记”!
电影中夫妻两人在疾病与死亡面前果断选择了即刻上路,用一路乐观前行的方式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旅途。
这对老夫妻用实际行动力证:虽然每个人不能选择如何与世界相遇,但至少可以选择如何与世界告别。
影评人纳兰惊梦评价道:“如此精彩绝伦的行程,断然不是躺在医院病床或者养老院穿着纸尿裤所能领略到的。
”
影星真的是上帝对他们自身的恩赐 只要是影星,都有一种超乎所有平凡人的魅力。
这种魅力与血统、出身、受教育、人格等等乱七八糟全加起来的因素无关,或者说是这些乱七八糟的因素全加起来造成的魅力。
总之,一旦有了这种魅力,就仿佛笼罩了上帝光环。
唐纳德萨瑟兰就是这样一个影星。
真的是从年轻帅到了垂垂老矣,有没有想起来大腕里面的那个影帝?
那也是他。
这个片子,才看了片头,就喜欢的不得了。
帅的人,就算得了阿尔兹海默病,也是阿尔兹海默病人里面最帅的。
嫉妒吧,在嫉妒的这头是唐纳德萨瑟兰,就算他死了躺在棺材里也比我帅。
而在无法超越的嫉妒的彼岸,才是自己,那个无论如何无法在这一生跨越魅力汪洋的自己。
明白了这一切之后,就去做一些自己可以改变的事情。
《爱在记忆消逝前》想忘了我?
没门!
带你一起走!
一对深爱着彼此的夫妻,开始一段只有彼此的旅行,与其让爱在病魔中消逝,不如一共奔向生命的终点,他们用对彼此无私的爱自私的支撑着自己走向尽头。
全片采用明亮的色调配合轻松、幽默的氛围讲述这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喜欢这种积极、阳光的表达!
但感觉整体戏剧性略微过头,表演的痕迹略重。
7分。
ps:如果说春节档的几部高票房片都算主菜,略显油腻,那这部就是爽口凉菜,专解油腻!
大学室友的父亲因病去世,夜里与他通话,平日无话不谈的两人突然语塞,好容易用陈词滥调安慰了半天,自知世上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便说道,自己保重,等以后见面再细聊。
半年后和室友终于在北京相聚,天南海北聊了很多,却刻意避开这个话题我们从小学会了很多道理,唯有如何面对死亡没有学习过。
这当然不怪我们的父母老师,死亡在中国向来是个避讳的词。
英文里简简单单一个DIE,中文里有“仙逝”“驾崩”“翘辫子”“离开”“去天堂”等不下几十种说法,大家竭尽全力地绕开这个最残酷的话题。
千言万语淤积于心,最后也不过化作一句:“节哀顺变”可死亡这么必修课每个人都要面对,没有父母的言传身教,我们该如何学习?
好在,我们有书,我们有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们还有电影,有猎奇刺激的《死神来了》,也有深刻感人的《与神同行》。
今天我们聊的这部电影同样关于死亡。
《爱在记忆消失前》影片的主演都是爷爷奶奶辈的演技派了:唐纳德·萨瑟兰,83岁,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得主,海伦·米伦,73岁,奥斯卡影后。
而电影的节奏比两位主演的皮肤还要松弛,这样一部略微沉闷的电影能得到8.2高分,真心值得一看。
电影的故事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向死而生。
片名英文名叫:The Leisure Seeker,更准确的翻译是:求闲号,两位日薄西山的老人求闲若渴,驾驶着那辆“求闲号”房车,开始了生命的最后一次燃烧。
作为一部典型的公路片,本片不过是借着一趟旅行,将一个个生活碎片串联在一起。
我们读书的时候老师常说,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就像过电影一样把学过的知识点过一遍,片中两位老人也是这个意思,他们像两个挂满伤痕与勋章的将军,用一段旅程检阅一生的荣辱得失。
这些碎片之间并无任何逻辑关联,那么它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
鲁迅有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本片真是对这句话最完美的诠释,编剧将二位老人生命里有意义与无意义的东西全部撕碎,洒落在这一趟求闲之旅中,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喜剧的外壳与一个悲剧的内核。
本片在探讨死亡方面真的给了我们很的启发。
首先是人物的塑造。
我们的传统会刻意“神化”行将就木的人,我们会把他塑造成一个慈眉善目,看破世事的人,他的喜怒哀乐,人生劣迹在死亡面前好像都不值一提。
一提起来,必有人横眉怒目:“何必和一个要死之人过不去”,这样的人更像是一个符号,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但本片偏不,两位老人都塑造的有血有人。
先说老头约翰吧,按出身可是大学教授加作家,可镜头下却是一个行动迟缓时不时尿裤子的呆萌老头,同时对爱妻不管不问,关键时刻却总能浪漫一把的钢铁直男。
另外还是海明威的迷弟,虽受阿兹海默症困扰,记忆很差,却能张口说出海明威作品。
这些细节从不同纬度塑造了一个可爱的人物,而非一个僵死的躯壳,编剧甚至“煞费苦心”地给他加了一段婚外恋“黑化”他。
再说老太太艾拉吧,也是槽点满满,就是一个絮絮叨叨的话痨,妒忌心强,控制欲强,内心同事住着女魔头和小公主的“末路狂花”,丈夫和以前的女学生邂逅叙旧她会争风吃醋,面对抢劫的小混混她完美变身1Vn完成反杀;面对丈夫的背叛她气急败坏后又选择原谅。
这样两个个性饱满的欢喜冤家聚在一起,即使是全程插科打诨,你若看进去了,也能看到真实的生活与爱情。
是呀,往往最牢的关系,不是无话不谈,火花四溅,而是即使不说话也不觉得尴尬。
其次是临死前的云淡风轻。
本片两位老人这一趟“求闲之旅”并不闲,可谓危机四伏,但每到危急时刻总能轻松化解。
比如面对抢劫的混混,别的影片里少不了一场打斗戏份,本片艾拉却轻松拿枪化解;比如面对婚姻危机,要搁我们国产电视剧里,又是填充几十集的狗血剧情,到这里艾拉却轻松原则原谅;再比如片尾当医生下发癌症通知单,别的影片里必然哀乐响起,主角像站在演讲台一般发表一段催人泪下的人生感悟,本片里的两个老家伙却选择了去他妈的,死之前爽一把再说。
这当然得益于编剧的功劳,甭管合不合理四两拨千斤让道道难题瞬间化解,但从另一面也揭示了,在生死面前其他都是小事,我们出行一次当然不会遇到抢劫出轨绝症这些戏码,但快乐纠结抑郁悲欢总是如影随形,我更愿意相信编剧是将这些情绪“物化”成一个个具体的事件。
最后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在创作涉及到死亡的作品时,作者往往有一个负担,就是要想方设法整哭你,要么设计一些煽情的戏码,要么憋两段高深莫测的台词,就差直接拿双手戳你的泪腺了,似乎不把你弄哭,这样的作品就不深刻,是失败的。
可贵的是本片没有这样做,它像一个博物馆一般,陈列了主角生前所有的琐碎,最后两位老人的去世方式虽然离奇,但有了前面详细的铺垫又那么顺理成章。
你若听懂最后主角在生命尽头唱出的那一曲悲歌,潸然泪下,那么恭喜你,你看懂了。
你若看完毫无感觉,只是觉得可乐,那么也恭喜你,你看透了,因为生老病死不过和吃饭一般是一件寻常的事罢了。
本片没有强迫我们感动,作为一个观影人,我很感激。
本片给我们生了关于死亡的生动一课,以后和朋友聊起死亡,我们或许有了更好的切入点。
我们可以聊聊书籍,聊到电影,聊到这样一部悲喜剧,聊到两位老人在死前还不忘来最后一炮…
《爱在记忆消逝前》一、果然,爱人与被爱这件事,还是要跟老人学。
阿兹海默症john和癌症晚期ella的一路向南公路旅行,没有半点对这对老人的同情和悲悯,更多的趣味和惊喜。
再枯燥的晚年,再难扛的病痛,有了执子携手的爱情,都不算什么。
果然有了爱情喝水都甜。
(这电影太适合跟另一半看)二、很喜欢这个结局ella带着john在《老人与海》的那片海滩一起逝去,没有感伤,只有对他们俩美好爱情的祝福,她知道他愿意跟她一起走,被这种没有也没有来得及通过言语说出来的默契感动,这次回顾人生的旅行,ella做到了,仿佛时间永远定格在面容姣好ella和身材高大才华横溢的john年轻时期最美好的相爱时光。
John是爱ella的,即使失忆 连儿子女儿名字都记不得,却一直记得年轻时的她,对传闻中的情敌耿耿于怀。
Ella代表了很多婚姻中的女人,更爱男人,默默的为男人付出很多,怀胎十月,操持家务,人老珠黄,也曾会有第三者插足,但因为爱选择了原谅。
也许我们以为是ella带john走的,其实也是ella满足john理想中的死法去的她死前能为john做的就是成全
每个人的出生是无法选择的,我们在混沌中被带到这个世界。
而死亡,如果可以选择,你希望如何结束自己的生命呢?
贺岁档之后的第一个周五,原本并没有观影计划,朋友买了票晚上临时有事,于是看了这部《爱在记忆消逝前》。
非常棒的电影,虽在开始就能看到结局,然而过程却出乎意料的有爱有恨有痛苦有怜惜,并不仅仅只是电影宣传里说的“快乐轻松”,相反,整部电影里充斥着一种忧伤的快乐。
海伦·米伦、唐纳德·萨瑟兰两位老戏骨用云淡风轻的演技带来了教科书般的角色塑造。
深沉的爱意酝在演员的眼中,贫瘠的生活在现实里。
这部影片的英文片名《the leisure seeke》直译是“求闲者”,两位主角一个癌症,一个阿兹海默症,夫妻俩开着叫做“求闲者”的房车去海明威故居旅行。
翻成《爱在记忆消逝前》可以说非常贴切,像是著名的《爱在》三部曲的老年续曲,又把故事的内核完全概括。
夫妻俩一路重温从前的美景,一路絮絮叨叨说着一辈子都没有说完的话。
好莱坞电影中时常会看到各种惊险刺激的追车场面,但我从来不担心主角会开飞车死掉,他们像是开了挂,无论怎么作死都不会翻车。
然而这部电影看得我担心害怕一直悬着心,可以称之为我看过最慢却最惊险的公路片了。
看到80几岁的老爷子双手去接老太太的饮料我揪心;看到反应迟钝差点撞到路基我害怕;看到警察查驾驶证我紧张;看到小混混想抢劫我却要笑出眼泪。
是的,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你大妈永远是你大妈,小毛孩子瞧不起人,在美国自驾游谁还不带把枪防身啊?
(以下大量剧透)看上去神采飞扬的老太太其实已经是癌症晚期了,却一直坚持着照顾时不时失忆犯糊涂的老头子……他们的这场旅行的初衷是因为他们的子女为了方便照顾老人,想让他们分开,一人照顾一个。
一辈子生活在一起的两个人,到老来分开会怎样?
久病床前无孝子,老太太并不想活得毫无乐趣再慢慢忍受折磨而死,她选择在还能照顾老头子的时候,一起去一次老头子一辈子的偶像海明威的故居,然后在一切可以选择的时候,不留遗憾的死去。
如果仅仅是这些,那这部电影或许就会更像《恋恋笔记本》一些,人固有一死,好在结局浪漫美满犹如一出童话。
在一路上,老头子时不时会想起老太太的初恋,即便阿兹海默症了,还是忍不住吃醋。
老太太觉得:好烦啊!
你怎么老年痴呆了还揪着陈年旧事不放啊!
但其实,能感觉出老太太嫌弃里的一丝受用。
好不容易再次见到初恋,几十年没见对方早不记得老太太了,老头子满意了,终于不再提这倒霉话题了!
但是随着阿兹海默症越来越严重,老头子忘性越来越大,不止记不得自己的孩子们,有时候甚至连老太太也认不出来了。
终于,有一天,他对着老太太喊出了老邻居的名字,他把老太太认错成他们一辈子的邻居,老太太的好闺蜜了。
他说:我们不能继续下去了,艾拉会心碎的。
在记忆的深处,老头子一直埋藏着曾经出过轨的事实。
这真是猝不及防。
不仅老太太,作为一个女性观众,这也非常让人生气。
被瞒了48年的老太太当机立断把这混蛋丢到了最近的养老院,让他自生自灭去吧!
她一边哭,一边骂,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发现一切早有端倪,不仅是和女邻居,风度翩翩的大学教授热衷于跟年轻美丽的姑娘谈论海明威,即便已经白发苍苍,即便有时已经忘记了海明威那美妙的语句。
只不过因为爱与信任,她从未怀疑。
原本以为看了一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结果一颗苍蝇让我发现,这哪里是什么童话,简直就像我们漫漫无知的人生。
但冷静下来之后,爱还是战胜了恨,老太太没有因为老头子48年前的错误惩罚他,没有留下他一个人,而是把他接回到“求闲者”,依旧选择一起走。
影片看完我很压抑也很难过,这篇影评也整整迟了一周。
老去是一件痛苦而必然的事,我们只能接受,然后尽力让过程不那么痛苦。
能力 -- 70年代造的房车,可能是被当作家族的记忆而非财产被保留下来,还有一间自己的车棚。
至少有十几年的休息后,它被启动了,在记忆力逐渐衰退的七旬老人John的驾驭下,完成上千公里的旅行。
车如人,只要得到不断的关爱,依然可以老当益壮。
人终要老去,但能力依然可能使我们做到一些甚至自己都惊讶的事情。
勇气 -- “持枪合法“的政策每当这个国家发生枪杀案时就会成为热点话题。
这部电影说明,枪支始终是正当防卫的有效武器。
虽然Ella的右手食指始终离扳机大约有2秒以上的反应时间,所以说做古惑仔还是需要一定的常识和判断能力的,不够聪明不要随便出来混。
Ella吓退小痞子(感觉小痞子一贯开低逼格的跑车)后,取出上膛的子弹扔进荒野里的动作帅呆了!
兴趣 -- John在不同的侍者面前不停的讨论海明威著作中的细节。
无论对方的反应,兴奋或无奈,退休语文老教师始终保持着对著作经典桥段的叙述。
我们一生会遇到很多事,很多人;如产品生命周期,我们会对很多事物产生好奇,兴奋,然后进入淡忘的状态。
如果有一件或几件兴趣能伴随我们一生,它会让我们终身受益,至少乐在其中。
小气 -- 虽然已是50多年的婚姻,John一直心怀妒忌的念叨Ella的初恋男友Spencer。
当Ella带着John在养老院里挖出从未谋面的”情敌“时,他实际关心的却是Spencer对底裤的喜好。
小气可能给成年人带来纠结,但利用好了,也不失生活中的幽默。
其实小气是可爱的。
宽容 -- 在旅程中,Ella通过间歇性失忆的丈夫的无意表现,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 -- 她的情敌一直住在他们隔壁。
虽然她差点因气氛,甩掉记忆力衰退严重的John独自回家,但她还是包容了这一切。
说她是原谅了John,不如说她原谅了历史。
我们经过的事情随着年纪增长其实是在指数增长的,因为开心事在庆贺之余很快会被淡忘,烦心事因为无法解开所以如同包袱一般不断累加。
选择忘记过去,不是因为我们确实勇气,而是需要腾出内存给未来让路。
John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可能全然不知。
他可能也并不清晰Ella为他们策划的这次旅行,更不清楚Ella计划的的他们最后的同床共枕。
而这些不重要,他们的结尾是愉悦和安详的。
对于再成功的人来说,与死亡的战争,也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斗。
能大段大段背下海明威著作的教授,却记不住妻子的名字;对生活抱有巨大的热情也无法抵抗癌细胞在全身的扩散。
就像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的那张“用好多面粉袋子补过的旧帆,看上去就像一面永远失败的旗帜”。
如何去面对死亡?
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说过“更可怕的死亡是那种依赖于现代医学苦苦维持的生命,那种永不结束的慢慢的苟延残喘。
以希波克拉底的名义,医生们创造了一种对于人类来说最为精致优雅的折磨:存活”。
在这部电影当中的两位老人显然拒绝那种精致优雅的折磨,而选择开上一辆古董房车去和死亡迎面撞个满怀。
海伦米伦和唐纳德萨瑟兰的精湛演技为这部公路之旅添色不少。
优雅绅士和痴呆老人之间无缝对接,一个爱吃醋,话痨的妻子跃然屏幕。
尽管遗憾于段落与段落之间连接较为松散,对于推动情节并没有多大的作用(尽管我们能看到他们的病情越来越重),但那些知识分子的玩笑,对女儿的示爱,发现劈腿后的原谅,这些点点滴滴带给了观众许多欢笑与感动。
对于爱情最美好的憧憬全包含了这里。
但比起老夫妻俩的爱情,我更喜欢的是“去海明威的故居”这个主题。
在我看来,电影中老人的所作所为就是海明威一直所崇尚的,而电影也像是对他的一次致敬。
纵使人生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但他们就如同圣地亚哥一样始终没有停下行动的脚步,不向死亡进行妥协,那种顽强和乐观,对于尊严的彻底守护,就像是从海明威的小说里走出来的。
也许终其一生拖回来的也只是无用的巨大骨架,最终想到达的目的地也是今非昔比,充满遗憾。
但用尽全力去奔赴目的,在路途中展现出“要用自己的意志过活”,从内而外体现的强大生命力依然令人动容。
19岁的海明威对于生命有过类似的感叹:“与其在年老体衰万念俱灰时死去,还不如在这无不充满幻想的幸福的青年时代死去,让生命在灿烂的光明中消逝。
”我想他们都是在幸福中消逝的。
愿他们在梦中遇见了狮子。
7 一个温情脉脉,又带有喜剧色彩的故事。健忘是令人难过的,不断地反复填补健忘者的记忆的,是世界上最爱他的那个人。老年痴呆和病痛并没有将他们分离,而是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乘着leisure seeker「独自旅行」,为什么说是独自呢,因为他们俨然成为了一体。在生命的尽头释放(开上房车),回忆(幻灯片),畅想(要去的远方),对着陌生人滔滔不绝,仍然生气(警察)、反抗(抢劫)、任性(把老爷子丢下)、相互守望。爱可以把泪水风干,能够将绝望吹散… 最后的结局不让人悲伤,反而感叹,多美好啊!
死亡之旅还是少看点比较好
三星半,不少细节很好,一条内裤引发的血案更是精彩,但总觉得有些点怪怪的。一个想给里根投票的南方老婆,一个投了一辈子民主党却老来痴呆为川普打call的北方老公,一路听着MAGA,最后双双病入膏肓决定去死,说这片没有政治隐喻,你信吗?
执子之手同偕老,相濡以沫不相忘。五星推荐。
喂,等我们老了,趁记忆没有褪逝到淡忘彼此,身体没有衰老到无法依偎,趁还能一块呼吸,能不能也来一场说走就走没有目的没有尽头的共行。重温相逢相识相爱相知相濡以沫的岁月,一块吃饭,一块舞蹈,一块品酒,一块抽烟,相拥相吻相互交织,最后道一声“谢谢你爱我”,相伴入土。
比较老套和狗血,可能老美比较受乐。
It was our happy ending, though grandpa had forgot his wife twice~
哭了笑了羡慕死了!看的时候脑海里全是那句最老套的话: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希望每一个珍贵的你,无论多少岁的你,都能看到。“爱不是一时的激情与浪漫,而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起体验人生的美妙,直到生命的终结。”
表面的自然和内在的精准才是正确的,这片子完全搞反了。这种题材,在电影语言层面应尽可能自然主义、写实,而不是有着好莱坞电影般的做作,包括表演风格。反倒是在剧作层面,即便是公路片,也要有段落间的逻辑性和精准的结构,而不是现在这副走一段拍一段的随意性,完全没有逻辑。
故事略显平淡,人生的末期就该享受一下生活了,应该是我还太年轻了吧。
老太太凭什么决定老头的命运
哭到满脖子都是泪但是是暖萌的 看完好想好想马上能遇见能够共度一生的那个人 当他变老失忆的时候 越早年的记忆越晚忘掉 再记得我早一点 好想早点开始度过美好的时光 想起码拥有一下
爱到极致的一起消逝,意大利人拍一部美国的公路片,还把完美结局弄得那么轻松的感伤,风景再美争吵再多也抵不过陪你回忆在一起的日子。主线海明威和失忆症制造了不少笑料也比较戏剧性,但光看老戏骨女王和大腕信手拈来浑身是戏的表演也完全值得了。
这样旅行一次哇保持这样的心气最重要(但是要会开车呢(唉(路过那个桥蛮好的,没有什么完美的爱情,无奈生气遗忘出轨就这么自杀我也在好奇自己的老年生活或得知生命期限之时,想想
又在电影院里哭成了傻逼,四星半,押最佳演员。
上映的时候错过,终于在高铁上看了,可能自我预期的很高吧,毕竟这个死前来趟房车游的故事我是吃的,不过整体平淡,结尾小感动,倒是英文片名最惊喜,又学了个新词儿。
可能他的一生与海明威截然相反,但他还是追寻了一辈子海明威的足迹,在那些果敢里,一遍又一遍感受着野性和美,终于,他变成了其中一个笔下人物,作为老人,作为海。
羡慕他们的爱情,电影看的有些昏昏欲睡
3.5星吧。无法形容这种感觉,前面觉得太艺术化了真实的生活哪里有这么浪漫!然后在老头找22岁的艾拉时就流泪了。后面觉得靠近真实了一些,但应该还是把所有戏剧化的情节都综合到一起了。然后最后的结局……还是被震惊到了2018.2.23 安贞UME1号厅 人还不少有几个 制止了一个总是举着手机的前排女孩
结尾不提倡,过程不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