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后想吐槽一下,毕竟是三十多年前的作品,剧版说实话拍的不错,但是手法剧情bug挺多的。
1:按凶手这个来回杀人的频率,根本没什么休息时间,累都累死了,来回这么多趟还没有渔民发现,离谱2:警方给描写的宛如酒囊饭袋,首先这座十角馆被凶手伯父买下,按道理伯父也属于案件相关人员,有没有人使用之类的不进行调查?
一查不就知道凶手借用了吗?
还能让他跑了?
这伯父也是个冤大头,买了个宅子,就被凶手借走烧了,事后还不找凶手算账,笑死3:推理研究会的智商低下,也别叫推理研究会了,叫烟酒会算了,不是抽烟就是喝酒,完全没有智商,身边人一个一个死了,还能睡着,睡不着甚至要求吃安眠药睡着,笑死。
唯一一个看上去有智商的埃勒里,就剩两个人了还不怀疑对方,直接白给,简直是个大天才,要不怀疑你自己是凶手算了,这么信任对方。。。
4:中村千织也没人强迫她喝酒啊,自己要喝的,你也要怪朋友们,和这种人当朋友简直倒了八辈子血霉,尤其是奥希兹,太惨了,第一个杀她的理由是知道她一定是帮自己女朋友的,不想让她崩溃,也不想被她看出破绽,只能说明凶手已经是个疯批了,根本不是为了女友杀人,只是想杀人的杀人魔罢了。。。
【秦昊?
你咋变得这么年轻了?
】
很失望。
纵然010行人《十角馆事件》的口碑褒贬不一,可是在1987年发表这样一部新本格作品作为自己的出道作,怎么样都是很惊艳了。
在看原著的时候就觉得非常适合拍成SP或者剧集,但是没想到最后的表现是这样,真的非常失望。
我当然觉得不一定要找名卡司,可这群青年演员最后所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是演技很烂。
2017年《无人生还》的SP,还有其他几个莎婆作品的改编,我觉得日版拍出来就是一个笑话,可对着一群名卡司,看到名演员我的心情也会好一点。
原著中的埃勒里非常聪明,但是我不知道为啥望月步把这个角色演得这么讨人厌。
艾伦·坡作为大医院的继承人+医学院高材生,极具个人魅力,但是在剧集中,除了判断死亡时间,几乎没有任何推理的点。
阿加莎不用说了,除了尖叫+做饭,没有任何担当,长滨祢留这角色,还不如《假结婚》中的受气包。
至于范,别提了。
看小说的时候就觉得这本书映化最大的bug就是范这个角色出来就知道是谁了,因为两地跑两地都要出现。
我想这也是剧集没找名演员的原因,于是找了一个出道没多久的新人。
但是我又不是脸盲。
于是为了削弱这点的bug,范在十角馆的参与度不高,可在看原著的时候,我就觉得范很可疑。
十角馆的呈现也没有我想象中大气。
《十角馆事件》果然很难成功真人化。
有一个设计很奇妙,剧情里说明明是十角馆,里面却隐藏了11角的杯子,11个房间。
算上死在十角馆的人,六个大学生,馆主夫妇,佣人夫妇,花匠,正好十一个。
下面是我对凶手想法凶手认为女友是被迫喝酒犯病,是其他人挽救不及时而去世,认为其他人不挽救女朋友,是因为想要刺激,想当侦探,而我认为,凶手才是那个想法。
他其实并不是为了复仇,而是借着这个理由实施一下犯罪,和别人玩一场推理游戏。
他要复仇早就可以实行了,一把刀就可以。
还说想杀了他们后自杀,可他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和侦探玩游戏,完成一个推理案件。
比如耗费精力做不在场证明,比如给自认为的侦探发信息。
他其实在享受,享受自己愚弄他人的感觉,觉得自己战胜侦探,满满的自以为是。
如果为了复仇,就不会杀掉女朋友的朋友。
他其实只是想让自己的演出完美
(剧透警告,且部分内容需要对剧情有相应认知)作为绫辻行人的处女作和館系列首作改编而成的日剧,原作作为新本格在八十年代最早的一批作品之一,其实在今天看来或许没有那么新本格,館系列标签性的建筑诡计在本案中也并不重要。
但这都不能影响原作的历史地位和本剧的成功。
众所周知,推理与现实不同,终究是作者先设计出了答案,再反过来构建出谜面和线索。
整整一代的推理小说家热衷于挑战读者,明确告知读者:用以推知真相的全部线索都已列出,请愉快的推理吧——而这正是问题所在,既有的线索和证据足以构建起一个具有唯一性的逻辑,最终导向真相——然而你怎么知道不会再有更多的线索和证据构建起另一个逻辑和真相,甚至是对现有结论的彻底否定呢?
无论绫辻在写作时是否意识到了上述问题,本作都触及到了这个问题:艾勒里确实是一个小丑,一个坚信自己的推理并试图依靠推理得出结论的蠢货,他强烈的自恋感让他面对杀人事件时的兴奋几乎压制了正常人应有的恐惧——然而,从艾勒里的视角,他的推理从头到尾有任何地方错误了吗?
他凭借有限的信息得出了合乎逻辑又能解释问题的结论,并不断根据新出现的信息修正推理,大胆猜测出了正确的关键信息,甚至发现了连凶手都不知道的第十一间密室、园丁的遗骸、通向大海的密道。
然而,在小说中描写过的枪必然会在之后的剧情中被打响,并不代表与案件有关的要素一定会被凶手用在犯罪中。
线索并非都是有用的,逻辑上正确的推理并非是唯一的,所以自以为是侦探,自认为头顶笼罩着主角光环的艾勒里,知道的越多,推理越正确,反而离真相越远,最后甚至到了凶手已经摆在眼前的时候仍然偏执地视而不见的程度——因为他的推理确实已经完成,案件在推理小说中当然也理应结束——于是他搭上了自己的小命,还一度成为警察眼中的凶手。
范的杀人过程也构成了对于旧推理小说的批判。
毫无疑问,本格推理的问题在于无论构建起多么真实的案件,推理也终究是浪漫化的。
谁说凶手一定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并且不出意外的执行了下去。
勒死奥希兹时他满脸惶恐不安,毒死卡尔、阿加莎和爱伦的过程充满着目标和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勒鲁更是撞破了真相导致他被迫灭口,烧死艾勒里之简单更是完全超出了范的预料充满着黑色幽默。
你以为一切都在凶手的计划中,他在从容不迫的猎杀,基于这种前提试图解释看起来是凶手的所作所为的深意,殊不知人家只是冒险一搏根本没想那么多,甚至因为生理和心理到达了极限在理论上可以更完美的犯罪的情况下被迫留下了破绽。
回到作为观众的我的推理,不得不承认推理作品这一属性本身即是我猜测和推理的基础。
当七张身份牌出现时,我的两个猜想分别是:凶手在致敬一年前的青館杀人案(这一猜想在第二起案件后被质疑,第三起案件后被彻底否定)或凶手在有意引导众人陷入思维定势(基于无人生还的引伸想法,身份牌可能并非对应真正的死亡顺序或凶手人数。
后一猜想逼近了真相(凶手最初确实打算按照身份牌杀人,但在中途放弃了计划),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的原因正在于我默认凶手完美的执行了其计划。
关于凶手的推论,不考虑某些以触犯推理小说一般写作禁忌为诡计的情况。
全剧的镜头语言从头到尾给予着明显的杀人动机:为千织之死复仇。
接下来从人物关系入手——凶手必然在出场人物之中。
主角与千织关系良好,但侦探即是犯人是推理小说最大忌讳,更何况全程查案的主角也没有作案时间。
红次郎是帆船健将,具有作案能力;在主角团查案期间,有固定的时间不在家中,具有作案时间;疑似是千织的父亲,具有作案动机。
但是第三集的剧情否定了这一猜想,同时也基本否定了红次郎帮助青司的可能。
青司生还的可能大大下降。
随着岛上七人死亡到只剩艾勒里和范(且所有死者均经过验尸),凶手的范围已缩小到艾、范、青三人。
第四节结尾的镜头语言给予了观众远超原作的震撼。
相较于原作不仔细看甚至会略过的一句话,慢镜头下,守须恭一摘掉眼镜,海风将他梳成背头的发型吹乱成刘海,他说:“不,我是'范 达因'”时,这种冲击感是难以文字实现的。
和我一起观影的朋友在听到'范 达因'这个的名字的时候,意识到了问题:在日本本土和岛上的范必然一真一假。
但我第一时间受到的冲击是那张摘下了眼镜改变了发型后与另一个范一模一样的脸,所以我的第一反应是双胞胎诡计——然而我随即就意识到了问题,范虽然也是留在本土的探案者,但他仅仅出现了三个晚上,而在最初几天岛上的范因为发烧感冒大多数时间在独自休息——显而易见,是时间表诡计,守须恭一、范 达因和凶手是同一个人。
对于读者,推理永远都是不公平的,在谜底揭晓之后,最关键的线索才在第五集中揭示:守须恭一是千织的地下男友。
现在我们拼上了逻辑链最后的一环。
接着跟着凶手的回忆复盘了整个案件。
第五集也是大结局是绫辻提出的修正,算是时隔快四十年作者对故事结尾的重置。
不同于原作,复盘是以凶手的回忆而非侦探的推理完成,而岛田洁观察守须恭一临摹的佛像这几秒钟没有台词的独角镜头足够说明侦探意识到了守须在制造不在场证明,从而推理出了真相。
江南基于新回忆信息的新推理主体虽然错误,事实却在逻辑上正确,于是守须带有强烈个人感情和偏见的千织之死的叙事被冲击,他不得不正视一种可能,虽然也仅仅是一种可能:千织之死的关键间接原因正是自己抗拒公开俩人的地下恋情,甚至不惜以在众人面前羞辱千织为代价。
尽管这仅仅是一种可能,是充斥着江南和守须两重主观认识后的叙述,但这仍然足以彻底解构守须的复仇。
在故事的最开始凶手投入海中代表复仇的漂流瓶,又被大海送回到了守须的脚边。
于是他捡起那个瓶子,漫步到一个在沙滩上玩耍的女孩身边,拜托她将这个瓶子交给身后注视着自己的主角和侦探。
而瓶子中装的是犯罪计划还是复仇宣言,又或者是别的什么东西,那其实也不重要了。
怎么说呢……把叙诡成功影视化了算是加分项吧,但是硬伤真的太多。
原作本来除了叙诡和故弄玄虚的山庄模式之外真的一无是处。
首先杀人动机真的弱得一逼,真有人为了自己的臆想就就非要惨烈地弄死6个好朋友吗?
岛国年轻人的心灵状态真是太纤细了吧?
然后是这个犯罪手法,真、的、好、累,啊……第一次觉得凶手真的太不容易了,就为了这么薄弱的理由,还把自己给累成狗,到底图什么……整个故事感觉就是作者有了一个非常厉害的诡计,为了突出表现这个诡计,其他的动机啊、手法啊、建筑物设计啊、人物性格啥的都一点不重要了,随便糊弄糊弄就过去了。
甚至名字里那个所谓的十角馆,在整个犯罪手法里面的必要性甚至不如柯南剧场版里每年都会毁一个的地标建筑。
太多没必要的设定了。
最后的泄底纯粹是凶手自白,而对凶手最深的一击并不是“因为误解了社团伙伴们所以自己犯下那么可怕的杀人”,也不是被主角侦探团发现自己的罪行,而是“没能读懂恋人真实的愿望,天人永隔后再无弥补的可能性”……什么鬼?
你都不反省一下因为这种莫须有的理由杀了那么多人吗?
现在凶手杀人的动机都不讲基本法了吗?!
然后说回来演技,因为都选择不怎么有名的年轻演员的原因,演技就非常普通。
其他都可以忍了,但是所有人不分场合的テンシン上がる真的超级别扭,除了埃勒里可以说是角色性格之外,死了三个人后因为一点点推理就高兴得笑起来参与讨论的爱伦坡,和知道整个岛上朋友都死光光了后还能开心地跟范讨论案情的柯南道尔,这种表现太奇怪了,如果是年轻演员对角色理解不到位,为啥导演还不纠正?
或者说导演就需要这种奇怪的演绎?
(摊手总之,本来十角馆也是一部历史地位远远大于实际水平的小说,能影视化到这样,也还是不错了。
给影视化成功2分,史上最累凶手1分。
没有再多了。
看到“十角馆”影视化的瞬间真的激动到爆鸣!
绫辻行人的“馆系列”对于一个爱极了“暴风雪山庄”模式、看热闹不嫌事大星人来说,真的每个DNA都在咕嘟嘟滚开冒泡泡,而“十角馆”作为系列首作,是我的“叙诡”启蒙,至今记得读到守须低垂着眼帘回答自己的绰号时,那犹如熔岩从闷声翻滚到骤然爆发的震撼!
而这种用文字承载的“叙诡”式惊艳居然真的实现了“影视化”,服道化确实起到了一定程度上“混淆视听”的作用,恰到好处的勾起观者的疑虑,在没有事先读过小说的情况下,大概率会被迷惑到吧!
然而更宝贵的是自人物角色内核出发的刻画,从不同情境、状态下仪容气度的雕琢到行动逻辑的把控,处处都是演员与编导组的用心。
真的要好好夸夸“守须”的演技,左岸是七人组里病弱、怯懦、缺乏主见的从属性形象,右岸是舒朗、睿智、冷静的“安乐椅侦探”,而摆渡其间的是坚韧的意志与强大的内心——个人从内到外的气质翻转完成了“叙诡”最重要的一环。
而作为被害人群像之二的“爱伦·坡”与“埃勒里”的表现也同样精彩,前者把医学部学长惊变之中强按下本能的恐慌冷静处之的矛盾感拿捏的非常精准,后者令一个单纯的、烂漫的、沉溺于推理元素刺激浑然不觉危险已然迫近的“侦探”形象跃然于屏幕之上,明艳鲜活又毫不夸张离谱。
再说“江南同学”——在看书的时候并没有十分get到江南的人格魅力,就像夏洛克身边的华生、御手洗身边的石冈、波洛身边的黑斯廷斯,似乎都是以一个穿针引线的“叙述者”的身份存在着,平实朴素不说还会时不时的“深陷危机”.......可在这部剧当中,能很清晰的感受到“江南”身上那股子独属于象牙塔内学生的天真热忱,热爱冒险、向往正义、打破常规时会赧然抱歉、热血上头的刹那又忘记边界到底在哪里——少年呐,你的诡谲要命的人生副本才刚刚开始哇!
最后,我们的名侦探“岛田洁”!
说实话当看到青木桑演岛田的时候真的“两眼一黑”,脑袋里光速回放了一下他以往的角色形象,这人高马大的样儿哪里有一点点岛田啊!
说好的“清瘦且略黑的面颊”、“大号鹰钩鼻子”呢!
然而青木桑把岛田洁身上矛盾又和谐的独特魅力表达得出乎意料的好——闲散单纯不设防备的稚气与犀利沉着不被情感左右的成熟,他会随你一起天马行空的在谜题里滑翔翻飞,却也会引领你在最需要的时刻安全降落。
综上无比期待后续的“馆”,以及热心提名小日向叔友情出演“宫垣叶太郎”
注意:包含剧透!
包含剧透!
包含剧透!
十角馆事件 (2024)7.42024 / 日本 / 悬疑 惊悚 犯罪 / 内片辉 / 奥智哉 青木崇高以下内容均源自作者的观察以及作者在网络中搜集的资料。
文笔不佳,敬请谅解。
1. 制作之始:真的“影像化不可能”吗?
很多原著党在播出之前都对这部剧既期待又不看好,播出后又觉得还原诡计的手法“很土”,以为会有什么大招,结果只是通过造型和镜头来凹。
不过笔者认为,不拐弯抹角搞小动作,直接按原样还原,是制作组的努力,以及他们对原著尊重的体现。
(有人曾在播出之前猜测,剧组会用“性别认知障碍”这种设定来还原诡计,会比现在的方式要更好吗?
)内片导演在访谈中表示,影视剧和书的呈现方式,或者与观者/读者的交流方式是不同的。
十角馆原著对读者是“0和1”的呈现,要么让你完全看不出来守须=范,要么直接一句话揭露。
而影视剧则是“0%到100%”的呈现,虽然难以做到完全掩盖守须=范这一事实,但他们能利用影像特有的性质,令观者注意到的可能性无限降低。
给年轻演员们讲戏的内片导演看过的各位也都知道:剧中守须和范的形象差距很大;拍摄守须和范的方法完全不同,一个都在怼脸,用小景别拍,另一个不怎么拍正脸,用大景别拍;十角馆内光线昏暗,别说范了,其他人的脸都不怎么清晰……笔者身边就有不止一个人被骗过去了。
八位大学生的演员2. 制作巧思之一:选角有讲究这里的选角当然是指十角馆内大学生的选角了。
笔者也承认,这群大学生的演技虽然及格,但并不完全令人满意——不过这也是难免,因为如果找一群兼具外形佳、演技好的人(而这类人往往都比较有名气了吧)来演大学生,那么范在其中很难不暴露吧。
制作组的选角是真的很有讲究。
(1)大学生是一群名气没那么大的演员,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咖位都相同。
最初的两位受害者:奥希兹和卡尔,他们的演员都没什么名气。
去掉范,剩下戏份比较多的几位:埃勒里、坡、阿加莎、勒鲁,他们的演员都或多或少有认知度,有粉丝。
尤其是埃勒里和阿加莎。
饰演阿加莎的长滨祢留曾经是欅坂46的成员。
(过世绿,懂的都懂。
)前偶像现演员,外貌出众,角色本身又是那种外强中干的性格,很容易获得关注。
黒い羊 (Special Edition)9.0欅坂46 榉坂46 / 2019饰演埃勒里的望月步,从中学开始演戏,不说日本观众,很多我们这边爱看日剧的观众应该对他不陌生。
以下是他出演过的在这边比较有名的日剧:
非自然死亡 (2018)9.52018 / 日本 / 剧情 悬疑 / 冢原亚由子 竹村谦太郎 村尾嘉昭 / 石原里美 井浦新
3年A班:从现在起,大家都是人质 (2019)8.62019 / 日本 / 剧情 悬疑 / 小室直子 铃木勇马 水野格 / 菅田将晖 永野芽郁
消失的初恋 (2021)8.32021 / 日本 / 喜剧 爱情 同性 / 草野翔吾 宝来忠昭 / 道枝骏佑 目黑莲有了以上两位演员的衬托,一些熟悉他们的观众会自然而然地认为,把镜头分配给埃勒里等人,很少拍范,只是因为名气的差别,小透明演员来演不怎么重要、没什么戏份的角色很正常。
(这也是影视剧特有的一种误导方法吧。
)
名场面(2)说到饰演范的演员,制作组对于守须/范的选角自然也是下了功夫的。
这个演员不能有名气,因为那样就太容易暴露了;不能演技太差,因为这个角色可以说是整部剧最大的看点。
剧组通过试镜最终挑选出来的这位,名叫“小林大斗”的演员,各位还满意吗?
这个演员是什么来头呢?
维基百科上没有他(现在有了吗?
),豆瓣上找不到演员主页,不仔细去外网搜,就会有种“这演员是刚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吧”的感觉。
当然,小林不是刚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作为00后的他,几年前毕业于桐朋短大,目前活跃于话剧舞台上。
桐朋短大是日本著名的表演学院,不是行内人所以做不了过多评价,不过据说那里培养演员非常严格。
过去几年,这个学校都曾带着话剧作品来我国交流。
一位科班出身,演技有保障,活跃于舞台而非荧幕,观众不熟悉的演员,饰演守须/范不是很合适吗?
3. 制作巧思之二:宣传有讲究这一点其实用一句话就能总结:守须,在宣发中,不存在。
一些从开播之前就在关注这部剧的书粉或演员粉可能早就注意到了,宣发一开始公布除了江南之外,包括千织在内的,推理研究会大学生的演员时,没有写明角色,只写了演员——也就是观众只知道有谁出演,不知道谁饰演谁。
这是必然,毕竟一出现演员表就会暴露守须=范的事实,甚至剧中的演职员表都是到第四集末尾(也就是诡计揭露之后)才完整出现的。
与此同时,这部剧的海报一开始也模糊了每位大学生的脸,直到播出一段时间之后才放出清晰版海报。
模糊版海报(为啥显示不全)
清晰版海报(每个人的位置其实是他们在馆内住的房间)除此之外,据笔者观察,官方发布的预告片、剧照、幕后花絮、花絮照中,都没有出现过“守须”——是的,“范”还会会隐隐约约出现在各个角落,甚至剧照和花絮还会拍他(被头发挡住的)正脸,唯独“守须”这个人,或者说这个形象,从来没有在剧集之外的地方出现过。
举个例子,这部剧有专门以推研大学生为中心拍摄过一集幕后花絮,里面自然会出现,也应该出现“范”。
(虽然还是有把他刻意“边缘化”了)
一起比“十”字的合照而“守须”,你谁?
(bushi)
还记得在医院的这一幕吗?
右下角其实是靠墙坐的背头皮衣守须,但这个拍摄角度显然是为了隐藏他。
当然,演员们的努力也不能忽视。
开播以来,他们在各个社交媒体上发现场的幕后照就跟挤牙膏似的,三月二十几号开播,最近才开始上传些幕后合照。
海上风景不错
关系很好的推研同学总而言之,从各个地方都能看出剧组的用心,我认为也是因为这样,所以这部剧能够以一种“正面对决”(而非钻空子,甚至把叙诡改掉)的形式将诡计基本呈现。
当然剧组的巧思肯定不止如此。
你还能看到哪些?
欢迎评论交流哦!
一口气看下来的,标准的本格推理,感觉悬疑部分还是很到位的,演员们选的也不错,群像戏演出了各自的特点,没有出戏的。
剧情用双线叙事推进,本以为江南是主角,结果只用来串联了青屋案,实际存在感很弱,而且到最后也没推理出来真凶,最后还是靠真凶的回忆自述来还原案件的,缺乏破案的爽快感。
故事的杀人手法其实并不复杂,无非就是趁夜深人静的时候下毒,趁人不备下药,还有力大砖飞用暴力打人。
最大的悬疑点在于叙事诡计,通过中村青司的案件来迷惑观者,混淆真凶。
不过话说回来,这凶手也太变态了,千织根本就是自己喝的酒好吧。
本来以为她是被欺负霸凌了,结果推理研究会的全员对她都挺好,课余时间大家一起开心讨论推理,也没有谁强行灌酒,提议喝一杯是在不知道她病情的前提下大家一起举杯给她庆祝生日的,出事后医学生还在努力做心肺复苏(全剧里医学生最忙,救人验尸安抚同伴,是阴森的十角馆里难得的可靠存在,可惜最后也没逃过被杀的命运)。
千织之死顶多算是过失,再怎么样大家都罪不至死,就为了这事凶手能迁怒朝夕相处的同学,还一个个痛下杀手,只能说这人偏执残忍到极致,判死刑都不冤。
故事最后给了个开放式结局,凶手看到漂流瓶被海浪冲回来认为是神的审判, 暗示了自首的结局。
但总觉得不够痛快,如果漂流瓶没回来了呢?
江南和岛田来回奔忙也只破了中村青司案,十角馆里众人冤死的真相和所有物证还是被湮灭在一把火里(岛田好像从画里看出端倪,但没有证据)。
我倒宁愿像金田一或者柯南剧集一样,侦探推理出真凶,真凶懊悔不已,在胜利的BGM里痛哭流涕跪倒在地上,虽然俗套但也比看着这个变态优哉游哉走在海边舒服多了
一口气看完5集,还是很爽的!
讲讲自己的小小观后感吧。
合理的地方:1、没有上帝视角。
江南和岛田搜寻线索的过程,还有岛上的推理,给人感觉就是比较真实的,没有夸张的上帝视角,根据询问或调查到的证据,一点点代入推理过程,体验不错。
2、中村杀妻动机能理解。
天才建筑家中村,设计的十角馆暗藏密室,这个在最初看到建筑家的时候就有猜想到,似乎建筑家跟密室会自动关联哈哈。
因为女儿死了,中村为了能和心爱的妻子永远一起,杀了佣人夫妇和妻子,再把园丁留在密室(应该是杀了园丁,死因不明)。
在大众的视角来看就是园丁杀害夫妇畏罪潜逃的感觉,此刻他们是真正恩爱的夫妇(大众视角),但实际因为没了女儿这个纽带,本身爱着自己弟弟的妻子或许哪天会提出离婚。
弟弟有说过哥哥有缺陷,不知道是不是说明其实哥哥是无法生育的,但是为了能和妻子永远一起,接受了女儿这个纽带,同时也只是接受女儿纽带的作用,但是无法接受弟弟的不忠和不是自己亲生女儿的织子,所以当女儿死了,为了能和妻子永远一起这个杀妻动机就显得合理。
岛上的人到后期才猜到中村青司和织子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埃勒里认为是青司假借死亡,为了女儿报仇,然后在岛上杀人的动机,但是主角最开始看到信就猜到了他们之间存在关系,这合理中似乎又透露着不合理,或许也体现了江南的敏锐,不过你都退团了,你怎么会这么轻易的想到这个成员,相反其他推理社成员却没人察觉。
不合理的地方:1、岛上的人,当有一个人死了之后,应该是会很紧张,而且晚上大概率都不敢睡觉或睡不着吧,但是各个都是睡到自然醒,然后再出门看到有人死了,再来惊讶和害怕,这给人感觉就有点npc,似乎到了晚上就只能入眠且强行隔音效果巨好,一点听不到范杀人贴牌的动静,进入了狼人杀世界,晚上只能闭眼哈哈。
2、勒鲁在山顶看到岸边的范,竟然会被范追上而且敲死,一个在上一个在下,这追上的速度也太快了吧。
同时也揭露了,勒鲁之前在看到的,是范藏在岸边的皮艇,他想再次来确认下皮艇。
3、关键线索。
载学生去岛上的船员,肯定会留意到岛上实际死亡的学生人数和实际载过去的人数是不符的,亦或者是警方在调查的时候,通过调查到学生去岛是通过坐船的方式来确认实际岛上死亡人数,这样就会发现实际少了个学生尸体,也就是范。
4、作为岛上的推理担当,埃勒里在最后都看到园丁的尸体了,应该会意识到,当初蓝屋被烧死的真的就是中村,那就不存在什么中村这个外来人杀人的猜想,真正杀人的不就在他和范之间,后面都还能毫无防备的喝下咖啡,强行降智的感觉。
5、既然岛上的人,都是热爱推理的,甚至在范的视角里,他们在抢救织子的时候,没有选择打电话和人工呼吸,都怀揣着可能有人蓄意杀人这么一个希望有死者然后进行推理的冲动,那在岛上的头一晚有人死的时候,除了埃勒里和卡尔,其他学生我感受不出他们实际对推理的在行。
6、范这来回跑的体力和意志力,铁人三项他必须得报名拿冠军哈哈哈。
如果按照主角属性,江南看到了织子戒指的符号,猜到了织子和范的恋情,那他最后的猜想,会不会根据为了给织子报仇这个动机,推测到范犯罪的可能性呢
没看过原作,因为我不太能够接受霓虹推理小说,但最近看微博上都在推本作,吹得神乎其神,作为推理爱好者,正巧今天看到了就点开看看。
先说优点,前四集非常精彩,因为我是重度脸盲加上是重度推理爱好者,本能地认为最可疑的人才是最不可能的人,所以观看体验非常好。
虽然演员演技确实略青涩,男演员长相也确确实实有点不佳,但我们推理爱好者还是应该以推理为主,所以看前四集的时候,包括凶手露面的时候还是觉得好绝!
接下来是吐槽:有一说一,我果然还是高估了作者啊。
就,怎么能是随机杀人呢???
怎么能是随机的呢?
我和我妈一起看的,咖啡杀人的时候,我妈:啊😧这凶手是随机杀人啊。
我:绝不可能,一定是根据被害者习惯杀的人,随机杀还有1/7的几率抽到自己呢,杀不死怎么办。
结果,大结局的时候,我简直就感觉自己像里面那个花名“艾勒里”(对不起奎因冒犯了)的丑男,自以为是地小侦探😅人家就是集中起来全部杀掉啊,仅此而已。
最后一集,凶手自白里说自己是走一步看一步,而且要拖着脱水的身体两头跑。
我be like:?
时间管理大师啊!
到底是怎么保证绝没有人能看到自己的呢?
这么跑来跑去不给摩托艇加油吗?
杀掉第一个人的时候怎么做到完全没动静的啊😅也太随机了吧!
死者也太无辜了吧😅还有怎么最像凶手的人就是凶手本人啊😅乌鱼子……总之我不是很满意这个结局,虽然比起轮到你了更合理更专业一些吧,但总觉得好没有意思啊!
还有本人阿加莎克里斯蒂死忠粉实在不能接受あの“阿加莎”那么蠢啊啊啊啊啊!!!
我不喜欢!
-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