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蔚蓝深海

The Deep Blue Sea

主演:蕾切尔·薇兹,汤姆·希德勒斯顿,西蒙·拉塞尔·比尔,安·米切尔,乔林·科伊,卡尔·约翰逊,哈利·海顿-佩顿,Sarah Kants,奥利弗·福德·戴维斯,芭芭拉·杰夫德,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1

《蔚蓝深海》剧照

蔚蓝深海 剧照 NO.1蔚蓝深海 剧照 NO.2蔚蓝深海 剧照 NO.3蔚蓝深海 剧照 NO.4蔚蓝深海 剧照 NO.5蔚蓝深海 剧照 NO.6蔚蓝深海 剧照 NO.13蔚蓝深海 剧照 NO.14蔚蓝深海 剧照 NO.15蔚蓝深海 剧照 NO.16蔚蓝深海 剧照 NO.17蔚蓝深海 剧照 NO.18蔚蓝深海 剧照 NO.19蔚蓝深海 剧照 NO.20

《蔚蓝深海》剧情介绍

蔚蓝深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二战后,英国律师William Collyer(西蒙·拉塞尔·比尔 Simon Russell Beale 饰)的妻子Hester Collyer(蕾切尔·薇兹 Rachel Weisz 饰)邂逅了退役的飞行员Freddie Page(汤姆·希德勒斯顿 Tom Hiddleston 饰)。生活空虚寂寞的Hester和年轻英俊的Freddie陷入了一段不伦之恋。此事不久即被Hester的丈夫William发现。后来,Hester认为Freddie不再爱她了,于是尝试自杀。她没有成功,Freddie在读完她的遗书后勃然大怒。最后,Freddie终于决定离开她,去一个遥远的地方继续他的飞行员生涯。Hester只能望着Freddie离开的背影黯然神伤......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圩堡枪声战鸽总动员刁蛮公主特警狙击手抢红降魔大师杀手柔情沉睡花园坡道上的红屋顶新逃学威龙老鼠危机:塞纳河之乱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暗战我女儿的妈妈第一季总有一天剩女大作战第五部回爆鬼店另有主死亡女孩黑眼苏珊花三十九级台阶冥海禁地冰上火花相爱十年一闪一闪亮晶晶御宠娇妃腹中甜星期日联赛刺猬索尼克2我家的女仆太烦人了!

《蔚蓝深海》长篇影评

 1 ) 三观不同何以为谋啊

想了一下儿还是点了“推荐”没点“力荐”,总体来讲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片子,表现手法很文艺,但是点名的主题却很现实,唯一让我觉得别扭的就是女主的三观,实在很难理解。

不过这还是回到了一个老问题上,也许就是扭曲的三观和每个人面对自己生活迷惑的态度,才让人觉得有拍成片子来讨论的必要。

几个突出感受写一下吧,首先:不是一个世界的人真的可以在一起么?

这一点我非常悲观,如果有那么1%的可能的话,也是要双方非常非常地努力去了解彼此不同的生活,并且愿意放弃自己一直以来的某些想法而照顾对方的感受,想做到这些非常难。

Hes出生长大的传统家庭和他所接受的教育,注定她对出轨这件事儿还是心有顾忌,但她又注定是她那个圈子里的异类,受不了平平淡淡甚至有些装逼的上流社会的日常生活。

这样过了一些年之后她发现能够从另一个世界里的人身上找到生活的乐趣,所以她开始了另一个平行世界的生活,试图从中找到平衡但是最后失败了。

William希望过一个稳定的生活,他有令人羡慕的工作,很好的家庭背景,美丽和善的妻子,尽管还有个无趣的老妈(大概William本人并不觉得)。

每次Hes和老妈拌嘴的时候,William什么话都不说,顶多静静地圆个场儿,说明他并不觉得这样的生活有什么“需要逼得他决裂”的地方,他爱她老婆,并且不明白这样过一辈子有什么不好。

Freddie就是我认为那个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人。

他的家庭背景我们并不清楚,但战争的经历很显然已经占据了他某一段时间全部的生活,他在引以为豪的飞行经历里面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他知道现在这样稳定的生活来之不易,但也因此迷失。

他有些害怕别人的不认同,害怕自己给不了深爱的人什么东西,害怕与他完全不是一个世界的Hes总有一天会打破他们之间微妙的平衡。

说到底Freddie的敏感和隐藏很深的暴躁造成了最后的结果。

从最后William送了一本十四行诗给Hes做生日礼物就可以看出来,他懂得他们这类人珍视的东西,认为相爱就应该记得、就应该让我高兴,而Freddie爆发的诱因就是他以为“没给生日礼物就要自杀是一件莫名其妙的事儿”,其实在此之前Hes应该已经偶有崩溃的时候了,绝不是这一件事儿造成的,但她可能解释不清楚也不想去解释,所以缺乏交流的两人总是莫名其妙吵个底儿朝天。

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三观不同背景不同的人真的很难在一起。

因为要我们做到去了解另一类人真的太难了,我们可能是朋友可能是知己,但是要每天踏踏实实过日子处理一切繁杂的琐事,同时又要在精神层面找到安全感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这些要做起来都太难太难。

举个例子我觉得生日这件事儿真的无关紧要,早一天晚一天庆不庆祝都无所谓,如果有一天是特别的,会是因为其他的事儿而不是与生俱来的生日这一天。

但是我知道有的人非常看重这件事儿,很看重某个纪念日,一旦身边人忘了,他们就会迅速认定你是不关心他们。

我可以理解这种敏感,我也可以接受,并且努力改变自己,但如果对方真的因此作出我认为“出格”的事儿,我也会觉得他们不可理喻,赶紧躲得远远儿的好。

其实说到底都是缺乏交流,缺乏相互理解,缺乏放弃自己想法去深切体会对方生活的勇气。

这是一件很无奈的事儿,每天都在发生,如果我们是个旁观者我们可能能择清楚,但当我们身处其中,很多时候想到的只是“你为什么不理解我”,而不是“我要怎么做才能理解你,并且让你理解我”。

然后再来说说片子本身吧,整个故事都发生在一天之内,其间穿插的美好回忆都停留在女主的脑子里,用她的视角叙述出来。

Hes和Freddie之间的美好时光,他们之间发生的冲突,还有面对以往“正常生活”的无奈。

无数次我都得按暂停键,停下来想想清楚,然后再继续看下去,因为它叙述故事的风格实在有点儿太文艺,很容易就看晕了。

细节表现很美,女主的某个表情都有很多故事,我最喜欢的一段儿就是她冲进伦敦地铁,然后在列车呼啸而过的瞬间想起了二战期间大家聚集在已经被当做防空洞的地铁道里面唱歌相互鼓励又担心未来的情景。

还有就是最后女主站在窗前看着萧条的城市街道,但其他人的生活仍然日复一日地发生着,孩子在废墟上玩儿,也许这一瞬间她能够理解Freddie心里的纠结?

无论战争为他带来多少骄傲,那毕竟也是战争。

而人们的生活不需要这些,大家需要健康温饱的生活,需要安静的下午茶时光和站在画廊里欣赏艺术的心情。

就像楼下大妈的丈夫,退伍海军,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家人在照顾他,鼓励他活下去给他信心和温暖。

战争总是会过去,而停留在过去的人,却需要我们拉一把他们。

我想起抖森演的另一个片子Midnight in Paris,那里面Gil也说,怀旧是永无止境的,但只有当你把自己融入现在、当下你的生活里的时候,你才能发现人生真正的意义。

Freddie接受了在南美试飞员的工作,他虽然说过“我再也不会去开飞机”,但还是不得不承认,这是他最擅长的事儿,也是通过这个工作,才能真的直面现在的生活,不说对整个人类社会做什么贡献吧,至少不会让他仅仅停留在回忆过去,能够让他找到当时当下的他,存在的意义。

再来说说抖森吧,我估计大家都是因为这货全裸出镜又是主角所以才来看片子【捂住鼻血……查了一下儿IMDB发现这个最早在爱尔兰和英国上映,过了快半年才引进美国,又因为是文艺片的关系所以好像并没有上过什么大的影展。

本来抖森是带着这个片子去多伦多的,结果TIFF的采访很少有人提到deep blue sea,也可能因为他2011年片子井喷了大家没空关注到每一部吧。

相比其他配角或者客串的片子,这部他的戏份很多。

尽管大家都说女主是唯一的主角,其他人都只出现在她的视角里,但不得不说两个男主的演技都非常牛逼,我们观众通过女主的视角应该可以体会他面对这样两个人,两个世界的观念和生活的时候,我们会有怎样的纠结。

抖森演的人物非常易怒,所以就看到很多龇牙咧嘴炸毛的桥段。

我记得有人写Henry V的影评的时候,说抖森可以举重若轻,但是举轻若重的时候不尽如人意。

我非常同意这一点。

大段大段的念白和同一种情绪即便持续很长时间,他都可以表现得很自然,但是到了用细节来诉说内心的时候,他的表演让人觉得稍显僵硬。

用眼神儿和小动作来表现性格,我觉得是塑造人物的关键。

相比起来我觉得他演的Scott,那种浪漫又有些不安的感觉,比这里的Freddie要有意思得多。

Freddie的情绪都在某一特定的场景下表达,是故意设计出来的。

但是客串Scott短短几分钟几个小桥段,就让我们能管中窥豹看到这个人复杂的性格。

然后我记得抖森采访里面大夸Rachel的演技,不得不说女主塑造得很成功,尽管故事里面女主的三观我实在不能认同,但这种纠结还是完全被表达出来了。

一个本身并不勇敢的人,有那么多热情和不甘心,又特别害怕失去。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不都如此吗?

这里的Hes面对的是选择适合自己的爱情,我们面对的更复杂的事儿的时候,也肯定不可能痛痛快快地抉择。

最后大赞电影配乐。

我个人喜欢交响乐团或者室内小弦乐团的BGM,尤其在表达人物内心的时候,一段悠扬的旋律比任何语言都来得直接。

音乐可以表达心情,也可以表达冲突。

我之前对这个导演和配乐的团队没有任何了解,但看过片子之后确实觉得很棒。

冲这个也要多打几颗星啊。

不过话说回来了,它毕竟是一个在小场景里唧唧歪歪的文艺片,个人觉得在自己电脑上看和去电影院看宽屏没有什么区别,所以默默偷笑一下XD

 2 ) 如果注定分离

《蔚蓝深海》:这是毛怪三年前看的一部美好且沉闷的片子。

尽管奔波一天瞌睡难挡,依然耐着性子把它看完,一向急性子的毛怪对电影对小说对吃食具备天生的好耐性。

电影是毛怪最奇妙的玩具。

也许有的比较费神,也许有的比较复杂,也许有的以悲剧收场,也许有的冗长枯燥,但毫无疑问,它的多元化和本质的虚无性,都丰富了毛怪的生活,简直是浮生安慰。

在看了很多很多的电影以后才会明白,世界参差百态,人类的情感如此复杂,真相貌似唾手可得却又遥不可及,真正应了那句如梦幻泡影。

蔚蓝深海,英文名The Deep Blue Sea,在蔚蓝色的深海下面,有冰与火之歌。

(还有男神抖森的全裸出镜哦!

捂鼻血中……)无论三观是否一致,都值得一看。

毕竟人类的道德标准一直在改变,唯有对才华和美的欣赏亘古流传。

整部电影美轮美奂,所有的场景都怀旧唯美,带着浓厚的二十世纪中期复古英伦的味道。

HESTER略带神经质的磁性的声音,背景音乐小提琴的曼妙,飘忽不定的光感,老式的楼房泛黄别致花纹的墙纸,跳跃的时空场景切换,意识流不经意却准确无误的表述,尽管情节简单到三句话可以解决,仍然不失为一场感官盛宴。

接下来就用三句话说一下剧情。

HESTER是一个旧派绅士之妻,和婆婆一起生活,维持上层社会的优雅和沉闷,波澜不惊,遇到退伍回来的年轻军官FREDDIE,陷入爱河。

从而断然离家和FREDDIE同居,抖森演的FREDDIE如此的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又桀骜不驯,HESTER如张爱玲说的那样“低到了尘土里,却欢喜的开出花来”,结果屡屡失望,自杀未遂。

这是两性之间古老的话题,关于爱与自由,关于付出与得到,关于执着和放下,关于斗争和妥协。

我们一直以为情感生活中,女性永远处于弱势,看上去是这样的,HESTER放弃一切,不要上流社会稳定的生活,不要温和细心的丈夫,不要优越的地位,不顾一切的爱FREDDIE,可是终究被辜负,最后FREDDIE冷酷得几乎恶毒,决绝离去,HESTER倾其所有,却真的一无所有。

在我眼里,其实就是英国版的安娜卡列尼娜。

可是,事实真的这样吗?

片中FREDDIE的一句话很发人深省:我没有要求你用生命来爱我,我也无法做到像你所要求的那样去爱你。

是的,A不顾一切不要命的爱B,凭什么就该要求B也要那样的爱A呢?

看似弱势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强势。

你要的爱我给不了,我就一定是亏欠吗?

我给不了,你就可以自杀吗?

你自杀了就应该是我的不对我的责任吗?我爱过你,难道就必须一直爱你妈?

我爱过你现在还爱着,难道就应该放弃我想过的生活按照你的方式生活吗?

我没有权利离开吗?

我没有权利不再爱了吗?

我仿佛听到了男主的内心嘶吼,多少理解了他的歇斯底里和冷酷无情。

两性之间达成真正的理解很难,建立在多次的伤害和绝望之上。

当成熟到来之时,大概才是真正的爱情到来之时。

即便是真正的爱情,也无法保证能永远如初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更多的是出于实际生活的需要。

塞林格在《破碎故事之心》中写过:“爱你是最重要的事,莱斯特小姐。

有人认为爱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点的吻、是一堆孩子,也许真是这样的,莱斯特小姐。

可你知道我怎么想得吗?

我觉得,爱是想触碰,却又收回手。

”想触碰又收回手的爱情如此美妙煎熬,是求之而不得,是短暂,是瞬间的烟花,它注定和生活隔岸相望。

所以FREDDIE最后离开的决定完全可以理解。

如果注定要分离,应该如何面对?

当盟誓过的爱情灰飞烟灭,女房东给出善意的劝告:当从未有过的坏事发生的时候,保有最后的尊严,日子才会继续下去,自杀,不值得。

最后的最后免不了说BE SAVE,BE GOOD!

爱与自由之间,势不两立,可是HESTER最后嘴角的微笑是不是意味着,还有未来, 还有新的开始。

但愿那将是一个没有相爱相杀情节的故事。

 3 ) Love, that's all

作为汤抖森的brain -damaged fan,看The deep blue sea成为了必然。

难以想象的是,居然crying from beginning to end.喜欢Shakespeare,读他的作品时,一直在憧憬那优美细致隽永的英伦美景,油画一样的画面,尽显英伦风情,即使是在1950年前后的二战结束时期。

严肃而绅士的不列颠人,行走在断壁残垣的街头,庆祝二战的胜利,重建家园。

Oh,跑题了。

故事从一栋公寓的窗前开始,从这栋公寓的窗前结束。

情节非常简单,Hester结婚已久,丈夫Will是一名律师,也许是厌倦了平淡的家庭生活,厌倦了固执保守的传统,她爱上了年轻英俊的飞行员Freddie,一个饱受战争创伤的自私残忍的(之后看过Tom Hiddleston对Freddie的角色分析)年轻人。

Hester放弃了Will,放弃了家,最后,Freddie放弃了Hester.96分钟的电影,讲了24小时的故事,其中以Hester的视角,穿插着回忆。

对Hester的感受感同身受,我想这种情绪,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只是有些深刻,有些浮浅。

其实,她所追求的不一定是Freddie的爱,不是爱情,而是爱的感觉,去爱一个人,充满激情地去爱一个人的感觉,并且也像许多人一样,LOST。

她知道Freddie并不爱她,并不如她的爱情一样,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方式。

她对Will说她从一开始就知道Freedie并不爱她,什么也给不了她,只是还是飞蛾扑火般,挣脱如死水的生活,毅然决然地投入到让她灰飞烟灭的激情中去,哪怕其实根本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是对原有生活的极度厌倦?

这种自虐般的爱情,让她痛苦不已,却又乐在其中。

因为Freddie忘记了她的生日而自杀,可能有人觉得太偏激了,但是当她站在窗前,等待Freddie回来,当她跑去酒馆被拒绝后,站在地铁前,当她在最后一个早晨起来帮他擦好鞋,坐在壁炉前失声痛哭,当她最后站起,回到窗前,注视着街道期盼见到Freddie的背影时,我理解她的那种心情,她的痛苦和悲伤。

我想,她既不会再去寻找Freddie,也不会回去Will身边。

Feddie说的对,这是个开始,开始都会很困难。

Hester选择的方式,无关道德,无关忠诚,无关背叛,无关家庭,只是选择了她想要的生活,可是,这样的选择注定是悲剧。

最讽刺的是,Will独自开车来到了她的公寓门口,送了迟来生日礼物,她的生日从未被忘记。

我不想谈论什么是非对错,只是在思考,我要走的路,我想要的人,我的选择,结果是否是我们能够承担的。

也许,她那种撕心裂肺的痛的内容,只有她自己能够感受。

家庭,生活,两个人的生活,就像房东太太说的那样,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做出选择是很难的,但是,总要扶持着走下去。

Tom Hiddleston绝对是演技派,他把Freddie诠释得具有他自己的风格,我没有看过原著和另一个版本的电影,这里面的Freddie是一个年轻,脆弱,自私的人,他对Hester自杀所产生的巨大反应,也许是对于生命的理解不同,也许仅仅是他一直想离开的一个借口。

究竟是否爱过呢?

(完全是想看抖森侧面全裸~~)奇怪,怎么会写了这些,我应该过了多愁善感的年龄了......“What happened,Hester”"Love, Will,that's all."

 4 ) The Deep Blue Sea

她并不完全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她决意要过一种与从前完全不同的生活;她不知道如何去实现,于是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他是那么有激情,性格轻松,有样貌,与过去压抑又沉闷的生活完全不同。

于是,她卑微地爱他,以为通过这样为爱牺牲妥协的方式便是通往理想生活了。

但这当然是不行的。

她没有看清楚自己的愿望,也没有切实有效的行动;她也没有看清楚他。

抛去爱欲的光环,他只是一个自己的人生难题也没解决的普通人;他也不爱她——于她而言,有一丝生机是换个环境,可他没有带她走,因为他心里只有自己,他要的是自己百分百的快乐,那么就要摆脱她这个大麻烦。

她像安娜卡列尼娜以婚姻反抗,她也像田小娥以为黑娃会带她走,但是结局都一样,她们失望了。

所以请千万千万不要盲目寄托于爱情。

人生课题终归要自己通过思考和行动去解决,没有那么多幸运。

 5 ) 一次注定失败的爱情冒险 (剧透慎入)

三个星期的假期,俺并没有在努力临时抱佛脚备考,而是撸了几部大烂片后,拜倒在Tom Hiddleston的西裤下,顺着他的名字找到了他的这部文艺片。

感谢Tom让我认识了导演,电影诗人Terence Davies,如此美伦美奂的作品,就像一首长达一96分钟的影画诗作缓缓在眼前展开。

有的导演是讲故事的高手,各种情节引人入胜,有的导演天生就是诗人,虽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情节,但是各种细节让人赞叹不已,这部电影就是一首意识流淌的印象诗作。

作为一部女性电影,影片中Tom Hiddleston的男性角色Freddie,其实不是主角。

本片中一切视角都是从Rachel Weisz扮演的女主Hester的感受出发。

可以说我们作为观众跟随着Hester的视角,和她一起体验了一把她的私人感情生活。

(这里随便乱入一下,凡是在电影里和英国演员Ralph Fiennes(英国病人主角)睡过的美女,俺都默认为超级大美女,Rachel Weisz就恰好是这样一位超级大美人。

)整部电影就是描述她和情人分手的那24小时里发生的事情。

对于搞不清片断与片断转接关系的同学,可以抓住一个要点就是整个故事非常简单,就是女主早上自杀被救,男主回家后发现遗书大怒而去,女主打电话求他回来,晚上她真正的老公来看她的时候,男主回家和她分手,呆了一晚第二天清早就去南美洲,故事结束。

其他中间插播的所有的情节片断都是女主的回忆和感受。

影片一开始,伦敦清晨,一个女人,后来我们知道她就是女主角Hester,正在从容不迫地收拾房间,她好像没有出门的打算,而是铺好床,打开煤气,又静静地躺了下去,这时观众明白了她这是要自杀。

这是一个长镜头,伴随着漫妙的音乐和飘忽不定的光感,观众将迎来影片中第一个让人屏息的剪接,迎来美感高潮,摄影镜头在床上方旋转,呈现的是女主角Hester弯曲裸露的美腿。

正当观众沉浸在对Rachel美腿的审美高潮中时,镜头一直在旋转,慢慢呈现出另一个在同一场地的另一个时空。

剪接得非常完美的无缝连接呈现的是女主Hester在临死前回忆自已和情人Freddie的美好时光。

这时我们见到了Tom Hiddleston侧面全裸和Rachel Weisz如希腊雕塑般纠缠在一起。

女主在现实中绝望自杀,回忆中却是在同一张床上的美好时光。

这时观众便感同身受一般感受到女主绝望悲伤的内心世界。

不禁产生了一位美女为何沦落至此田地的疑问。

这时影片再度跳接。

还是Hester,安静地坐于室内,这个房间明显比她自杀的那个房间漂亮高档多了。

至此影片已经进行了差不多十几分钟,也没有一句对话。

一切尽在不言中。

整部影片用光极其唯美考究,美人如在雾中朝观众微微一笑,然后镜头一转,我们发现她是朝一个老男人微笑,这个男人也很节制地回报微微一笑,然后他低下头看书。

不发一语。

镜头再转回来,美人的笑僵住了,她的美好情意没有得到热烈的回报。

她无趣地转移了视线。

这时Hester流淌的意识再度把我们带入了另一个时空场景,一个高挑清秀挺拔的男人,(男主角Freddie)站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向观众微笑,镜头一转,原来他是朝我们的美人Hester抛着媚眼。

Hester笑了,她还是那样美,与前面一个场景唯一最大的区别是,她的笑容没有僵住,而是羞涩地低下了头。

随后我们见到这位帅哥跑到Hester的躺椅边,握着她的手,情深深雨蒙蒙地说,I really really truly think you are the most beautiful girl I have ever seen. (我真的真的完全同意你是我见过最美的女孩。

)这样强烈的感观对比下,观众此时应该也感受到了大帅哥Freddie对Hester的致命吸引力。

这两段感观片断都是女主角Hester的主观感受,导演通过丝丝入扣的细致描述把她的内心感受以第一人称的方式直接呈现出来,观众有第一手的感受,相信也会像女主角一样,一秒种爱上男主角。

这种看似混乱不堪,实际上精心安排的时空跳接,但是片断中大量呈现的细节值得我们细细玩味。

影片中各种细节也暗示男女主角是来自两个世界的人。

在这之前我没有读过关于这部电影的任何相关信息,实际上这是一部翻拍作品,原作拍于50年代,由大美女费雯丽主演,这部影片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有点不对劲,在Tom Hiddleston伊顿公子加剑桥才子的个人气质误导下,我误以为男主角也是和女主一样出身的浪荡子,实际上我看了一会儿暂停一了下,找到费雯丽版的男主角和Tom的气质完全不同,实际上他们是两个阶层的人。

这下才算明白了。

首先就开头这三段我们就可以轻易推断出女主出身于较好的家庭背景,嫁给了一个社会地位比较高的老男人,而她后来和男主角一起,生活质量有所下降,这从她的穿着和室内陈设看出来,她不顾阶级身份和男主搞在了一起。

那么这个男主是什么人?

导演不动声色的慢慢交待,有一个场景是女主和沉闷的老公还有婆婆一起吃饭,他们在讨论运动。

婆婆问她What do you play? (你平时玩什么。

)女主说就玩玩纸牌,引来家婆的无情讪笑,纸牌算不上什么运动,也许我们可以感受到运动也是有阶层性的,婆婆认为主有上流的运动才摆得上台面,她自已喜欢打网球,她儿子也就是女主角的老公打高尔夫。

这些都是所谓上流社会的运动。

这时女主忍不住发作了,她说,Sport is the most useless ridiculous absurd exercise of human kind. (运动是人类最无用最无聊最荒谬的举动。

)这们我们就知道女主解在她的自已世界里是一个异类,她并不赞同当时她所处阶层的人所持的主流价值观。

然后导演开始玩花样了。。。。。。

其中有一个小细节很有意思,一起吃饭的片断中女主问婆婆你还去看网球么,她说老公去世后就不去了,没意思。

然后在影片快结束的时候女主问过来探望她的老公,你还打高尔夫么。

老公说,不怎么打了。。。。。

然后沉默。

相信这时观众会恍然大悟,原来男主就是女主老公的高尔夫球友,影片一开始男主出场的场景,就是女主角老公邀请他一起打球,他第一次见到女主角,就下手勾搭了。

所以女主角的老公在自已的老婆被球友拐跑了以后,就再也不打高尔夫了。

而影片最后男主角离女主而去的最后一份好意竟然就是,你可以把我的高尔夫器具卖了交房租!

看到这里,联系这些细节,让人唏嘘不已的同时也对导演的精心安排叫好。

运动也许是打入上流社会的捷径,此中道理,在另一些影片中也有表现,比如在Woody Allen 导的Matching Point, 男主通过打网球晋身上流社会,而在天才瑞普利里,一心想挤入上层社会的Matt Damon没啥运动细胞,只好唱唱歌弹弹琴,Jude Law还看他不上眼,杯具。

作为一个退役的飞行员,没有艺术细胞也很正常,比较杯具的反而是女主角Hester,有一个片断回忆她让男主陪他去博物馆看立体派绘画。

做为现代先锋艺术的立体派,一个军人欣赏不来也没什么关系,但是男主角下意识里对他们之间的阶层差异还是非常敏感的,他当时说了一个嘲笑先锋艺术笑话,女主没有笑,他小心地说,那是一个笑话,意思是我没有那么傻,我在说笑话呢你怎么不笑啊。

女主角说你太幼稚了,男主角大怒,在公众场合大喊大叫。。

Yes, you are the cultured one. (对啊,就你有文化。

)If not we risk our life to protect the cultured ones like you, you wont be here being culture.(如果不是我们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你们这些有文化的,你哪儿还能站着这儿装逼啊。

)女主角说,对啊你们很勇敢,没有人否认,但是我们是要向前看的,这又踩了男主的大忌,他是一个活在战争里无法向前看的人,没有其他事情能像战争一样让他感觉到自身的价值,有一个场景女主角的老公和女主的对话。

女主角说男主角很羡慕她老公的工作,不是因为钱还是社会地位,而是一个能活在当下的工作。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于是男主角骂骂咧咧在艺术馆里扬长而去。

这些细节让我们了解到他们之间的爱是不平等的,他们之间的差异是不可调和的,男主和女主称不上灵魂伴侣。

那他们之间究竟是什么?

各色人等给出了自已的理解,一个片断女主角的老公来探访她的时候曾经和她探计过这个问题。

老公:It is a tragedy. 这是一个悲剧。

女主:No, just sadness. 不,只是悲哀。

老公:When did you realize that? 你什么时候意识到这一点?

女主:From the beginning. 一开始就知道了。

老公:Why you love a man who can give you nothing. 你为什么要爱上一个什么都不能给你的男人?

女主:He gave me himself. 他把自已给我。

女主老公百思不得其解,一个没钱没地位的男人,除了长得比自已帅,除了性,她到底喜欢他什么,他也多次问她是不是性,她否认。

实际上,女主在和老公对话中透露了他们的关系,她和老公说她们的问题在于:You know as one of those kinds I brought up to believe it is usually the man who is the one do the loving part. (你知道按我的教养方式来说我通常认为男人才是付出爱的一方。

)也就是说在她的世界里,男人通常是容忍包容的一方,而女人是为所欲为,被爱的一方。

男主角Freddie对她的致命吸引力就在于他随时散发出的灵动的生命力,阳光气息,和她老公相比,他就像圣诞节里的那棵圣诞树,相比之下,他周围一切人和事都显得黯然无光,了无生趣。

在反映女主婚后生活还有一个片断是和婆婆在客厅里喝茶,喝茶无疑是非常绅士淑女的活动,却让女主角坐如针毡,她的婆婆有各种爱好,声称自已“have a passion for gardening, have a passion for cakes.” (对园艺有热情,对蛋糕有热情)婆婆好像对什么都有热情,唯独对生活生命没有热情。

这种快要窒息的上流生活,让女主果断告辞上楼打电话给情夫,她已经没有掩饰了,公然在卧室里给情人打电话,她已经无所谓老公知不知道这个事了,她决定要活一把。

最后事情像她预想的一样,男主要离开了,她这段注定要失败的感情终于要结束了。

她拿着他的手套大哭一场,然后站在窗前,拉开窗帘,如果观众细心的话,会想起男主第一次一起进入这个房间的时候,男主也是站在同一个窗前,充满希望地哗地拉开了窗帘。

各种场景的不断重叠,让人沉浸在这一诗作里久久回味。

不得不说,两个主演的演技都很强大,Rachel Weisz演的女主角优雅美丽勇敢,她不顾强大的社会压力爱上一个一开始就知道是杯具,不能给她太多爱的男人。

而Tom的个人气质给这个男主角又加了一层感情层次,一个敏感多情,灵动活泼,惹人喜爱的角色跃然而出。

另:我看的这个版本字幕错误比较多,一个例子是,女主的老公问女主,如果生个孩子,会有帮助么?

老公:If you have a child, will it make any difference? 如果你有一个孩子,(你们的关系)会有什么不同么?

女主:To whom? 对谁(来说有所不同呢)?

字幕却译成,谁的孩子呢?

这里介词to 的意思是对谁来说是有所不同呢?

如果是怀谁的孩子,应该用介词of , 而不是to 。

这简直是差太远了,女主的意思是我就是有了孩子,这对谁来说都是没什么不同的,因为我们之间的关系我知道是不可能改变的。

她一开始就知道她是付出爱的一方,注定就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字幕却把这个情节整成八点档韩剧一样的情节,我到底是要怀谁的孩子呢?

= =这样的错误如果是听译倒可以理解,如果是按字面译的就太粗心了。

希望大家自已也注意听听原音,有的时候字幕错误严重影响了我们的观影体验。

此文里面的台词是按自已的记忆写出,不能确保精准,本来应该去查一下台词,但是也懒得查了。

这也许是我写过的最长的影评,如果你已经读到了这里,看在我写了这么多的份上,不妨留个言,说说呗。

:)

 6 ) 什么是爱情

昨天回到我自己家,本想拷贝一些照片,没想到突然发现这篇文章。

细细看下来,我都没想到那个时候我写出来这样的心情的想法。。。。

虽然现在的情况已经完全不一样了,真的已经是,我的世界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但这个毕竟是已经存在了的文字。

我还是放在这里。

毕竟,我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

————————————————————同豆友“红杉”一样,我也的确是因为抖森看了这部电影。

     前十分钟,我还沉浸在对抖森完美无瑕如古希腊雕塑般的侧颜,和侧面全裸的花痴中,并为Freddie and Hester的柔情接吻而心神荡漾。

没想到时间未过半,我已经完全忘记了他是抖森or some other ones.他就是Freddie。

     到Hester在酒吧外,当着Freddie朋友的面,低声恳求Freddie回家。

  到Freddie回家收拾东西,Hester从完全不能接受Freddie执意要求分手的事实,再次百般挽留Freddie陪她度过最后一晚。

  到最后的一天,Freddie和Hester克制而冷静的告别。

  到Freddie说i will miss u……      情节如鸡啄米一般的缓慢推进,逐渐控制不住默默的泪水。

  没有经历过的人,可能真的很难明白那种撕心裂肺却仍然必须要做出舍弃的痛苦。

     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   进退维谷。

     就像Freddie,说着理智冷静狠心甚至残忍的话,却仍然控制不住眼含泪光。

  就像我曾经说,它就像是我手上一块坏掉已经腐烂了的组织。

如果我把它剜掉,鲜血横流,不知道多久才能够恢复。

但如果我不狠心下手,它就会蔓延开来,像病毒一样感染全身,最后就整个人都得死掉了。

我为了能够自保,再痛再难也要做。

哪怕留下碗口大的伤疤,我却能够活下来。

     什么是爱情?

     或许大部分的女人在感情中,比男人爱得更加深沉,甚至到迷失自我,自认为了所爱之人付出一切,却没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于是会有幽怨、责怪、不满、情绪化。

  或许这真的是borned to be.   或许是男女天生的生理结构导致对情感需求和理解程度的差异。

  如同Freddie的比喻,Jack and Jil, Jack loves Jil, Jil loves Jack. But Jack loves Jil in a different way.   原来全世界的女人都差不多,东方西方,一样一样的。

     而Hester的丈夫,克己复礼的老式人,比Freddie平淡太多,甚至因为“Mummy”要跟妻子分床睡,却永远不会对Hester恶言相向。

他会记得Hester最喜欢的唱片,会注意到让Hester坐进车里免得过冷,会在Hester出事第一时间赶到,会反复询问Hester你跟他现在到底感情怎么样,甚至会为了让Hester开心,同意离婚。

  这样一个跟Freddie完全南辕北辙的一个男人,你会选择吗?

     人生而不同。

性格想法更是千差万别。

  在对爱人的选择和之后的相处中,没有什么是一定正确的。

当然也没有什么是一定错误的。

  同时也很有可能随着岁月的更迭,对爱人的想法也有所变化。

  但最怕的就是当你终于认清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为时已晚。

     但,即便如此,曾经,已经过去的消逝在空气中的曾经,如同镌刻在心底上的小字,慢慢变得影影绰绰,却会一直在那。

     就像,最后告别时候的Freddie手颤到三次才能够拿住帽檐,说,谢谢你带给我美妙的过往。

  然后,再头也不回的挺身离去。

     就像我也这么说,即便有万般的伤心难过,我也谢谢你曾经出现在我生命中的日子。

  兜兜转转这么久,互相的受伤和矜持,差一点点就可能改变的时间差,道德观价值观的约束,累积起来,就是终究还是差了一些许。

     这就是完全不同的人生了。

 7 ) 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

听惯了成语的字字玑珠柔美委婉,对于说什么就是什么、所指能指高度对应的英语难免有点小瞧的意思,但今天这部片名算是提醒了我,英语里也有意境美妙的习语的,比如这句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 其实它还有个意思相同的表达,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between a rock and the hard place。

至于为什么两者语言美感上的对比如此强烈,……也许是因为家里俩孩子总得有一个长得漂亮的一个长得丑的?

这才能表明基因选择的微妙确定性与随机性?

Alas, I digress. 还是回头来说片吧。

冲着新一代英伦人之翘楚代表基抖森去看这片的人,估计随便在哪个平台上都不计其数,我自然也不能免俗,连听说这片还是因为抖森乐呵呵地带着女朋友去了多伦多的;但是不能不提的一点是Terence Rattigan也是个太有分量的名字,有人想重拍他的剧本总是会让人忍不住好奇,尤其是在评价甚高的1955年版已经基本可以算作失传的情况下——想讨论Rachel Weisz接过Vivien Leigh的枪似乎是个太不着边际的话题,但是让Hidddleston演一个Kenneth More演过的角色还是挺有看点的,毕竟两人有着截然相反的气质与人生经历,一个敏感,一个粗犷,一个瘦高单薄,一个矮小结实,一个是剑桥RADA的优等生,刚一毕业就遇到了肯手把手教的好师傅于是青云直上;一个是白手起家,从加拿大皮毛猎人和剧院小工一点点努力到西区乃至好莱坞的舞台上。

但是说来说去,TDBS在Rattigan作品中数一数二的地位和价值总是不变的,Rattigan成为显赫一时的战后英国剧作家,自TDBS开始的一系列剧作的成功当然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但让人遗憾的是,这次的改编,近乎完完全全是失败了的。

回到标题想表达的意思,对于名作的每次改编都是一次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的艰难选择过程,但是这次Terence Davies对核心精神的把握和中心剧情的取舍完全偏离了剧本的原意,硬是把一个人性的故事简简单单地掰成了八点档苦情剧,真是让人不禁扼腕啊。

想当年TDBS刚刚面世的时候,剧评界对它的评价是“Rattigan对人性看法开始变得更加复杂和有深度起来了”,而这一点正是TBDS之所以留名戏剧史的重要原因:完满地讲一个充满感情的好故事只是melodrama的要求,好的melodrama的确可以凭情节的跌宕起伏感动人心,但毕竟不具有普世意义,真正能具有普世意义的只能是那些透过情节直击人性本质的东西,它们也许并不能给人性的某一个侧面下一个完美的定义或者给出一个万用指南,但会让你觉得触到了生活坚硬表面之下一些不易发现的柔软。

虽然melodrama和正剧在评论时并不该有上等下等之分,但作为社会之眼的剧作家想要真正唤起公众的注意,还是得要靠作品独特的角度与深度。

而本次的改编忽略的恰恰就是原作中一些反映人性“复杂而有深度”的东西,Hester和Freddy反反复复分分合合的爱恨纠缠被推到了最前面,可以算作原剧本精华的Hester与其他人物的互动几乎被删了个干干净净,这真是让人无法理解。

要看八点档谁会去翻六十年前的老剧本?

新写的矫情小故事不是多了去了么。

虽然重点错误,但是两位主演的表现是值得表扬的,虽然,再一次不得不说,他们的重点也随着影片的重点一起还给了Rattigan老爷子。

Weisz的控制力依然出色,她对喜怒哀乐以及Hester矛盾性格的准确表现让这部片没有沦落到完全失控的地步;Hiddleston的节奏感和爆发力也依然展现了学院派尖子的出色实力与舞台感,但是不得不说他的表现和原著中强壮迷人但缺乏教养的酒鬼形象实在是相去甚远,亲身参加过RAF的Rattigan老爷子大概也会觉得,在这个角色上,Kenneth More的形象与表演方法会更加贴近原著精神吧。

(一个能脱下衣服之后比女人还纤细白嫩、经常泪光闪闪的的战斗英雄。

I blame YOU, Terence Davies.)总的来说,这一版的改编实在让人失望;原剧的剧本还没看完,看完之后若有其他心得再上来补遗。

底线是,情节太散节奏太慢,导演太过于故弄玄虚,一部既不适宜花痴又不适宜消磨时间的电影。

 8 ) 折服于原配丈夫的成熟与担当

丈夫并没有简介里预想的古板守旧,比预期的更尊重妻子,甚至还对她有“爱”嘴上说着是来幸灾乐祸看她笑话的却处处都透着对她的关心“你还好吗?

”“你是在跟你的丈夫说话(不是法官)”“你回伦敦怎么不告诉我”“上次我就是胡言乱语(说不想见你)”“他抛弃你了吗”“我再也不打高尔夫了(虽然以前很喜欢)”“他对你不忠了?

”“他还爱你吗?

”“你还爱他吗?

”“是因为钱吗?

”“很高兴看你还戴着它”丈夫说这句话,手部动作显示他内心的慌乱他有点欣慰她没有把他的痕迹抹净“我没(刻意)做什么,你还想离婚就离吧”“我能帮到你什么吗?

”得到她否定的回答后,他的眼神从期待变得落寞,继而环顾,无所适从手部动作更加显示内心的不安,他知道自己真的要失去她了"At least I've found you again…"这句话的“again”他是颤音说出来的希望破灭后,他安慰自己至少知道她下落了“你真的试图自杀了吗?

”“他背叛了我的友情,而你背叛了我的信任”上一句那么目光坚定的说下一句低下了头“但愤怒会消逝”继而是诚恳的目光“取而代之的只有后悔”“你刚还说他对你感情依旧”【但0-0还是0】“你啥时候知道的?

”【一开始就知道】他无奈地揉眼睛“那到底为啥还一直爱他?

他啥都给不了你”【但他时不时给了我一些】“什么?

”【他自己】“探究人性对我来说是本职工作,但在这种事上,我还很懵懂”(此处他是尴尬的害羞脸)女主说自己接受的教育传统,同样不懂,觉得应该由男人主动合适”我希望有什么方式我能帮上忙”【好,我努力找到一种方式】女主起身,意思是送客丈夫临走时短暂地握了一下女主的手“这真是个悲剧”“如果我们当时有个孩子,现在会不一样吗”丈夫走到门口打开门,突然想起,转身“迟到的生日快乐”他站在门中间,也是站在光里看到这,我就不想再继续了,同为女人却无法对她感同身受,她不是权富丈夫豢养的宠物,他爱她敬她,虽非传统之爱,但给到她的安稳与宁静不少了,而且两人每天都能见面,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不喜欢婆婆又不是住在一起天天面对!

我看不出情人对她的爱,那个知道自己错过她生日的表情,恨得我牙痒痒街巷里低三下四求情人跟她回家的样子,好病态啊,恨不能钻进电视里抽她几个嘴巴子拉她离开,你没做人尊严的吗?!

没有想到丈夫在晚上再一次独自来找女主“我很担心你”“到车里坐吧,外面冷”她上车,他在车外站着“他呢?

你怎么了?

”“你对他的爱害得你要自杀了吗”【是我自己害的】“实话告诉我,真不是情欲吗?

”“那几个月没什么不和我谈谈?

”这句话,我听出了“夫妻共同面对”生活一定会有危机,事来了,面对它【谈了也改变不了什么】“意思是我改变不了什么吗?

”“没错我是还在爱着她”诚恳地向前一步,靠近她“你还看不出我想帮你吗?

”“要我说什么你才能回心转意?

”“我们的未来吗?

”(这句话说得好卑微)“迟到的生日礼物”落寞地抓了自己的额头上车,看她一眼,发动车子,再看她一眼她最后跟情人的告别,没让我太失望总算是保留了一些她生而为人的尊严再次打开煤气,是为了取暖拉开窗帘,站在光里,活出个人样情人好像也爱她,只是爱的有些怕没有过多去了解创作背景,不知道创作者是否有类似经历,细节刻画入木三分!

推荐给每一个“爱而不得”的人看,生命生活,远比爱情丰富!

 9 ) 始于欲望,止于厌倦

自立秋之后,乐山日渐凉快了下来,晚上下过雨后的风很舒服,产生了想看点东西的念头,点开了电影《深海蔚蓝》。

Hester是律师威廉的妻子,老夫少妻的组合加之丈夫的清规戒律,两人在性生活方面并不和谐,或者说,二者无夫妻之实。

常年的寂寞生活让Hester对婚姻产生了厌倦,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结识了二战后退役的飞行员弗雷迪,激情让他们产生了花火,Hester陷入这场爱情无法自拔。

威廉无意间得知了自己妻子与费雷迪的亲密谈话,他意识到妻子的不忠,但是他的身份与男人的自尊不允许Hester离婚,Hester搬离了伦敦的家,同费雷迪在外同居。

日子久了,费雷迪对Hester最初的激情逐渐褪去,常不归家,在外同朋友喝酒作乐,与Hester在一起7个月,陪伴的日子却不足3个月,在Hester生日这天,他忘得一干二净。

意识到爱情已不再的Hester写下了致费雷迪的遗书,饮下12片安眠药企图自杀,却被房客医生强行救活,房东太太及时联系了她的丈夫威廉。

在威廉的面前,她努力地将生活的不如意藏起来,想要将这份狼狈遮掩住,威廉知晓她的苦衷却没有说破。

费雷迪在Hester的衣服中搜寻到了那封遗书,勃然大怒的他离开了Hester,让人窒息的爱的束缚让他远离她。

一个是不计前嫌一如既往地爱自己的丈夫,一个是拴不住的飞鸟,激情过后就要逃离的费雷迪。

电影的最后,费雷迪离开了Hester去了南非,二人哭笑着说着再见,而Hester的选择是什么,无从得知。

这是一部将女人的出轨都要拍的这般文艺的影片。

似乎每一部含出轨内容的电影或者每一本涉及女人出轨的小说都要给女主设定其婚姻生活不和谐的戏码,以此来让观众对她们的不忠产生丝丝的同情而不至于显得作品三观不正。

《包法利夫人》里丈夫呆笨,对待生活没有丝毫情趣浪漫,这是爱玛出轨的原因之一,同《深海蔚蓝》里Hester一样,二者有相近之处。

有了出轨的理由,女主自然是在放飞自我的路上飘得更远了。

两种生活状态,同丈夫威廉在一起时,Hester过着的是一种养尊处优的生活,夫妻二人相敬如宾,音乐,绘画,两人在许多爱好上是一致的,这是她第一个愿意称之为“阁下”的男人,这也是为什么Hester会嫁给威廉的原因。

结识弗雷迪时,花言巧语使Hester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被恭维的欣喜,沉沦于激情之中的她很快迷失了自己,但是时间很快检验出彼此的不合适,陪同Hester看画更像是一种折磨,弗雷迪对爱情显现出了不耐烦。

威廉告诉过她,她同弗雷迪的感情,不过是欲望的产物,那不是爱情,但是Hester始终要逞强,说弗雷迪能给自己威廉给不了的东西,那便是爱情。

是性欲作祟,而非真感情,Hester不愿意承认,在一次次弗雷迪对自己的咆哮里,她卑微地乞求他能留下来陪自己,哪怕不允许自己说话,她也想要他陪陪自己,多给自己一些爱。

弗雷迪是真的受够了女人的这副恳求的面容,他本就是不愿被感情牵绊的男人,当初选择在一起的时候Hester就应该知道是这样的结局,她却苦苦维持着这种小心翼翼的感情。

作为弗雷迪6岁时便在一起的好友Jack,他知晓弗雷迪二人的感情,他也曾这样劝说Hester,很多时候,性不能代替一切,比性更值得寄托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灵魂。

房东太太在得知Hester自杀之后,对她说道,爱情里的尊严很重要,自杀是卑微的行为。

Hester道理听得很多,这对在感情里挣扎的她却并没有什么用。

冲往地铁口试图卧轨自杀,曾经和丈夫在一起时的回忆让她清醒了过来,回家楼下是威廉的车,送来了迟到的礼物——她爱的唱片,最懂她的人是威廉。

她还是执拗的坚持自己的想法,她爱弗雷迪,哪怕这个男人已经忍不住想要将她远远地甩在伦敦而自己迫不及待地飞去南非。

“留下来,陪我最后一次。

”Hester对着弗雷迪惆怅说到,弗雷迪拒绝看着她的眼睛,他知道,一旦自己心软了,女人又将拾起当初的那一套,企图要更多的爱,而爱是什么,他也不知道,也许是自己对她的性爱更多一分?

他没想过。

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个道理Hester应该是懂的,但是她自己也坦白,在无数次羞耻、难过中,她认为自己无法回头。

比起心痛,威廉更多的是后悔,他恨弗雷迪作为朋友的背叛,他恨妻子辜负了自己的信任!

The deep blue sea 翻译成深海蔚蓝,大约是从女房东嘴里那句,“有时候,魔鬼与深海,人们进退两难。

”Hester深陷欲望的海洋,回头,还是继续?

弗雷迪说,谢谢你陪伴我过去的几个月,很高兴遇见你,再见。

Hester说,很高兴遇见你,再见。

是啊,很高兴遇见你,再见。

I miss you. I miss you .I miss you .写于 2017-08-19 00:44:25

 10 ) 两难

看了四五遍 一是因为抖森 二是因为这部片子很美 这样的故事也是我所喜欢的类型相爱却不得最喜欢的场景是freddie教hester唱you belong to me那里那个版本的you belong to me真好听所有人都跟着唱 沉浸在甜蜜的温暖的气氛里她在他怀里 却跟不上调 于是她四下张望 发现只有自己一个被排除在这甜蜜的气氛之外再联系美术馆的那一幕 二人完全不是一个世界的他说but jack doesn't love jill in the same way. jack doesn't ask to be loved!她说and what about jill!他说that's jill's bad luck多么无力的感情 爱的很深 却改变不了现实的差异或许他们只需要无言的相对 拥抱着跳舞 亲吻着入睡虽然physical并不是他们之间的全部 但是灵魂无法契合的爱情一样痛苦

《蔚蓝深海》短评

好苦情的片子。激情是要人命的啊。那些年轻美丽闪闪发亮的小伙儿是毒药啊。好人家的太太就是能折腾,所以说保暖思淫欲。只不过踏出危险一步前要想明白下场,女主好就好在没有回头抱着自家男人的大腿哭。Rachel weisz还是很有味道的,就是有点太爱脱衣服了,几乎每片都脱啊。

5分钟前
  • 茶泡fan
  • 还行

开头Rachel的标准英音念那封遗书好动人,立马被吸引了,可节奏太慢,快进两倍都不会错过剧情,但冲着Rachel主演和优美台词还是耐性子原速看完,太逼仄压抑。。

10分钟前
  • 木子汐
  • 还行

一贯特色的平移长镜头,许多虚焦后景,配合悱恻小提琴和古典温柔的光线,依旧那么美那么感伤,借一常见纠葛,还旧日时光之魂,Terence Davies 依旧在同时间作战,一日光景囊括前因后果,典型意识流,跳跃场景,不过窗前光阴,已然相遇至分离。

1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上层社会的寂寞芳心总是经不住下层帅哥的挑逗(又想起了杰克和肉丝。还有点与安娜卡列尼娜异曲同工)。色调和镜头很美很像王墨镜。抖森的气质太不像下层人士了!选角失败!但是我好爱啊哈哈哈!

15分钟前
  • 荞麦安娜娜娜
  • 推荐

好久没有看纯粹的爱情片了。一直会把这片叫成蔚海深蓝。两个相爱的人怎么分手。最残忍的分手方式是,要看着你一件件收拾你的行李,头也不回地关门离开。

16分钟前
  • 洱凍
  • 还行

看不懂 只为抖森一看

17分钟前
  • kellycharlie
  • 较差

剧情毫无内容啊,抖森啊你长这么帅可否接个好点儿的片子演演男一号.....

22分钟前
  • sangchen
  • 较差

为了抖森看的 比猩红山庄还没意思耶

23分钟前
  • 小猪快跑233
  • 较差

此事不久即被Hester的丈夫William发现。后来,Hester认为Freddie不再爱她了,于是尝试自杀。她没有成功,Freddie在读完她的遗书后勃然大怒。最后,Freddie终于决定离开她,去一个遥远的地方继续他的飞行员生涯。Hester只能望着Freddie离开的背影

26分钟前
  • (๑⁼̴̀д⁼̴́๑)
  • 还行

真心不喜欢这种扭捏的片子!

30分钟前
  • Fiona
  • 较差

剧情单薄,拍的更是沉闷无趣。情人忘记生日就自杀的女人谁敢跟她在一起?叙事线条也十分凌乱,感觉编剧导演在抖机灵,把自己感动的一塌糊涂观众还很莫名。开局十多分钟的大提琴独奏听的心累,全片滤镜光影朦胧就是文艺精致吗?整的跟标清480一样,去尼玛的意识流!欣赏不来女猪的颜值,带大坑的腮帮子像男人,一星给抖森泪光盈盈的无辜小眼睛~PS:二姐夫佩勒姆打了个大酱油。

32分钟前
  • 红非红
  • 很差

看在萌汤姆的份儿。

37分钟前
  • 僵尸太疲惫
  • 还行

演员表现很好画面很美音乐好听,就是剧情…时间线有点混乱,然后好多对角色理解无能的地方=,=木有看原著查资料发现抖森那角色Freddie应该是个粗莽下层阶级的酒鬼,女主是上层阶级的……可窝看的时候一直以为他阶级比女主还高几个class,谁叫他老是泪光闪闪衣服脱光了比女主还白嫩纤细╮(╯▽╰)╭

42分钟前
  • StephaKiddy
  • 还行

色调、配乐、构图都极具艺术美感,意识流剪辑穿插映衬人物内心情感波动。基于欲望而开始的感情到底能维持多久?薇姿姐姐的演技依旧令人惊艳,从失落、彷徨、迷茫到崩溃、觉醒、放手,将女人在飞蛾扑火爱情里的心路历程刻画的细腻又真实。每个人的内心又何尝不是深邃寂寞的蔚蓝深海。

44分钟前
  • 张苑希
  • 推荐

有的爱情是细水长流,有点爱情是激情燃烧

46分钟前
  • 熊猫神菁
  • 还行

好闷

49分钟前
  • 錦鯉
  • 较差

矫情

50分钟前
  • 李娇娥
  • 还行

太考验我的耐心了

54分钟前
  • 明,以食为天
  • 较差

我觉得这个只能看抖森。。。会不会演话剧会好很多??

58分钟前
  • 红龙湾萌鸭梨
  • 还行

闷片系列。基本是个话剧。小提琴的音乐啊,您用的真是不分场景时刻。稀里糊涂又看一遍!(20250422)

60分钟前
  • 不改色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