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凶手的母亲也是护士, 也是被人杀死的不过影片中一直没说明, 他母亲是被他杀死的还是被其他人杀死的
看到父子相互确认,聊起近况,聊起最爱的棒球,Frank说我明天在这里等你时眼泪彻底失控,影片找到了太多共鸣。。
作为和John一样童年亲情缺失的人来说,我最希望的就是有一天能连接上2005年2月13日之前,告诉他即将发生的,让家人也拥有属于自己的,和影片一样完美的ending。。
这片是看过的所有温情父子情影片中独有的,属于自己最真挚内心的。
昨晚在豆瓣搜索了一下惊悚类电影,发现了《黑洞频率》。
说说自己的感受,我是在 B 站上开着弹幕看的,从油罐车大爆炸开始,满屏的前方高能让我不知不觉地在一开始就扯着心紧张起来。
儿子与父亲在两个时空透过极光的交叉,电台成了一种改变时空秩序事态发展的媒介。
捣鼓电台在那个时候是一种极少数人才能拥有的权利,这保证了两个人的交流仅限于这两个人,很难想象凶手潜伏了 30 年却没发现他们利用电台沟通的秘密。
假如有第三方介入了这个跨越时空的电台频道,是不是故事将会有了另一种改写的方式。
儿子在未来指导处于过去的父亲,当历史发生改变,尤其在最后一幕,父亲如同一个从天而降的天神,毫不犹豫地解决了凶手,这实际也是一种惊讶与喜悦的震撼。
想说的是,未来并不因为过去发生的改变而停滞,假如父亲在极光所在之处,与儿子对话时死去的话,未来的改变也无从说起了。
同样地,假如儿子在未来被凶手杀害,处于过去的父亲有机会扭转结果吗?
越思考越发觉其中的矛盾之处,但庆幸最后是大团圆结局。
看了3遍,每一次都会感动,会热泪盈眶。
!!!!!!!!!!!!!!!!!!!!!!!!!!!!!!!
(写于2010-01-08 01:16,转眼到2016年了,物是人非,发生了好多好多的事情)转眼十年,世纪之交不看好莱坞影片的我看了《frequency》陶醉至今难忘James Caviezel的声音,10年前特地用录音机录了黑洞频率/生死频率里他那动人的声音转眼十年了。
James Caviezel也老了。
特地纪念一下。
10年以前,隔壁宿舍的租了《frequency》到我们宿舍放,偶然间看了。
深深感动,刚开始是感动于剧情,一遍一遍的回放,后来则是陶醉于James Caviezel的声音。
今天特地下载了英文字幕,花了好长时间学习编辑字幕,来重温昔日的情话。
《frequency》是10年来我电脑中几乎可以说是唯一保存的一部好莱坞片子。
(写于2010-01-08 01:16,只记得是在临近元旦看的,现在重新推敲,应该是大三,大概2000年12月,武汉,当时大唐双龙传还在连载,少林足球影碟刚出很难租到)2016年8月初看了《九回时间旅行》,忍不住想起《frequency》,李阵郁的声音竟然也有些印象中JC的味道
一张特殊的父子合影感动了无数人。
同样是父子题材的电影也感动了无数观众,两人通过电台得到联系,改变了双方的时空,使历史的人和事发生转变。
很值得一看,你会感觉即使改变历史你认为好的也并非有好结果 。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蝴蝶效应,缜密的逻辑构思成为了影片引人入胜的张力,而扣人心悬的亲情羁绊,则编织了电影温情的脉络,这是一部科幻、悬疑、亲情交融于一的佳作,电影即让人为之屏息,也在最后动人于心。
作为sifi迷,由衷的献上五颗星。
冰冷而理性的穿越题材,却时刻携带着温暖的感情,让人很动容。
做为一名坚定的宿命论持有者,看到本片后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困惑。
但细细想来,是正义、是勇敢,是感情的力量,让一切得以重来,最终相见相聚。
所以,走在一条对的路上,去做一些不懈的努力,或许真的能改变一切?
或许吧。
比《蝴蝶效应》温情,没有《时光穿越者的妻子》的娇情,比《罗拉快跑》真实。
欣赏一部如此完美的片子,希望大家都能有完美的人生。
JC的帅让我又一次确定了自己喜欢的style,认真的、诚恳的,深情的,坚定的。
(谢谢钟的推荐,以及资源提供,只是能再看一遍高清的就完美了)
When you come back to me在这首曲子中结束了Frequency。
然后一秒钟也等不了,搜到了,下了,听着,平复着,回味着,着手写下这一切。
已经很久没有这样部片子让我一看完就有种冲动,要来写一篇影评把心里那些感受到的,触动着的,跃跃的给写下来。
最喜欢的是那一段。
Frank从仓库大火中死里逃生之后父子俩在无线电中终于相互确认,询问近况,聊着最爱的棒球。。。
时间几乎被忘记,空间也在镜头中两个人的影像交互重叠中被摸淡。
父子之间的感情,那种不同于母女之间的亲密和柔情,通过Frank和John的话语之间和各种细微的表情被表达的淋漓尽致。
那种隐忍着但又深埋于血肉之间的浓浓情意,用一种男人的方式在无线电波中暗暗地传递着,这种微妙的感觉几乎难以捕捉。
那是一种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变的骨子里的passion。
其实这段我倒回去重看了无数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数度哭瞎。
然后再一次忍不住泪奔就是结尾的时候,从John回头看见父亲开始,到所有的至爱亲朋都出现在棒球场,暖阳把满场的欢笑融化,When you come back to me 响起,我就彻底不行了。
尤其值得一提的这首片尾曲,极富老式美国电影金曲的韵味,只消听上那个拖音,便如着了魔一般欲罢不能。
感觉好像整个人也被带回了那个黄金年代的美国,那些我们只在电影里看过的八十年代的美利坚,闪耀着午后灿烂的金色日光,总是充满活力,激情,勇敢和正义,看完之后总是留给人无尽的荡气回肠和沧桑感。
那是个我多么想要去看一看的年代。
回到片子。
跟结尾一样让我着迷的是开头Frank回家那一路的场景,感觉是抹上了一层淡淡的蜂蜜之后晕染开来,尤其是戴着墨镜骑摩托,包括后来很多零碎的家庭场景,其实完全是我的命门所在。
流淌着浓浓亲情的画面就像在梦里一样让我迷醉。
而这其中有一个异类。
那就是Frank把小女孩儿救出仓库时穿梭滑梯的那一段,唯美而不失充实,让我着迷不已。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镜头就是John对着当年的自己说话时,我几乎要被融化了!
好吧,那个yahoo确实是唯一的笑点I love you, partnerI love you moreAre you still there, chiefI am still here,little chief本片另一个最对我的点就是连续杀人狂。
重口味永远都是欢迎来我们家做客的,何况是专杀同一职业的女人,保留他们的物件。
独居身份特殊的这种典型性变态杀人狂呢。
肯定开膛手先森的入室大弟子,才能这么干净利落,最后以这个案子为主线,用我闺蜜的话来说就是父子完胜大Boss简直太对味了,你们实在难以想象我对这种连续杀人事件的热衷程度,而由此引出的黑人警察朋友我也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不知怎么的,这部片子不是那么的锋芒毕露,但就是给人一种说不出的舒服感,缎带般柔滑亲近而又不失羊绒的温暖。
最后,我也想要一台这样的无线电发报机。
W2QYV CQ15晚安导演先生。
我想看看您的《破绽》了。
或者,去梦里看极光吧
电影里极光在空中垂下的时候,我刚放下电话。
听着对白,挠了一会儿吉它。
然后开始烧水。
听着对白等水烧开。
洗漱。
听着电影里的对白挠吉它。
放下琴,缩在被子里看1969年的大奇迹。
最后,老约翰和小局长还有小小局长在棒球场打球,音乐响起。
我带着满眼泪水关灯睡觉。
是的,我一开始并没有专心看这部电影。
——当然你要是把这理解成我非常聪明,聪明到我经常一心多用还能把事情做好,那我也不反对,我愿意腆着脸停下五秒钟接受你的掌声。
——其实我只是想说,我本来只是拿这部电影当背景声,这样屋子里显得不那么冷清。
何况我看到的片名还是相当土鳖的《生死频率》。
但是到后面我还是被它吸引,被它的剧情带着走,并被它赚到大把泪水。
片名《Frequency》指的就是沟通父子俩的无线电频道。
所以翻成《频道》就很好。
现在的《生死频率》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蹩脚的动作惊悚片,《黑洞频率》就更和剧情搭不上界。
也许这个名字过于朴实,在这个喧闹的世界上太过不起眼,你会连剧情简介都懒得看就把它扔在一边。
但这本来就是一部很朴实的电影。
所有被它感动的男人都会同意这一点。
三十年后,工作失败,女友离去,生活一团糟的卢瑟警察打开一台破旧的无线电。
电波穿越了错乱的时空,让他和三十年前的父亲联系上了。
这是一个很聪明的想法。
不是说时空错乱与穿越,而是说,也许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父与子才能真正地交流,理解,并肩作战。
我想男人也许都是这样:年幼的时候觉得父亲无所不能,上小学的时候,我很自豪无论自行车出了什么毛病,我爸都能修好;然后,我们逐渐发现他的生活充满了麻烦,困惑,指责,蔑视,不屑,懒惰,埋怨他固执,武断,不学无术,什么都不懂。
从头至尾,很难有成为真正朋友的时候。
等我们真正走过了太多的路,成了一名男人,开始尝试理解他的时候,他早已垂垂老矣。
另外,回到电影,还有个问题,主角该怎样向周围人证明发生的不思议是真的?
没关系,我们是在1969。
这是一个神奇的年份。
没有刘谦,但是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奇迹。
无论是天文学,棒球,还是摇滚乐。
We haven't had that spirit here, since nineteen sixty-nine.随便说出一两个异想天开的预言,你就证明了一切。
编剧们会感谢上帝的,赐给了我们一个1969。
不过,到底是十多年前的编剧啊,搁现在拍雅虎的车牌会换成苹果的车贴吧。
每当遇到这些和时空有些关系的电影时,总会有人跳出来,拿着外祖父悖论的各种变体得瑟,自以为火眼金睛,挑出了bug,洋洋得意。
首先,外祖父悖论早已经是一个常识,会这么得瑟的说明你不是学物理的,基本上也不会是个合格的理科生。
其次,请看懂这个故事想要说的是什么。
不要炫耀你的无知与浅薄,谢谢。
周点杰伦应该也看过这部电影。
有个情节直接被他搬到那部不能说点的秘密里面去了。
那个词怎么说来着?
啊,致敬。
很早听说但一直没看,出乎意料的好看,将悬念和亲情融合在一起是它最大的特色,父子之间,隔着三十年的时空,靠着太阳黑子作用下的老式无限电互相联系,浓浓的亲情共同穿越时空,为改变彼此时空的生活共同努力,每一次时空的改变都扣人心弦,也浸透了感人的深情,一次意外的跨时空交流改变了父子两代彼此的世界,也从此蝴蝶效应般扭转了历史的轨迹,为了尽量改善各自的世界,父子齐心协力,试图将事实朝愿望的方向推动,不断缩短时空距离,最后终于完美的实现父子重聚。
这当然只是一种虚构,但这种幻想很温馨,令人向往,让人不禁憧憬:如果真的存在不同次元的时空,那么人类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的?
往好的地方想,人类就可以弥补很多不可挽回的缺憾,成就许多幸福佳话——这是多么美妙的童话!
绝对看过,在电视上,只是没看完整。这次是为了看特工叔,但感觉他年轻时还不如现在,成熟有魅力,包括演技。电影本身情节有点不可信所以,就3分吧。
“情节上可能有些漏洞和不一致的地方。没有头绪,无法确定。但我并不在乎。因为埋于情节之下的想法是迷人的——已对父亲失去记忆的儿子通过无线电波与父穿越交流,并互相帮助!”——伊伯特
我特别激动地哭了。
整篇都是鬼扯啊。这个故事还隔时空传物呢,那这样的话,他爸也能也自己传到现代来!科幻也是有逻辑的好吗?
名为科幻,胡扯的真够厉害的,没法推敲,只能归为亲情片了。
看到最后高潮的时候骂娘的心都有了,为了剧情不惜牺牲合理性,越来越悬,不切实际的程度也到了高潮,本来还想有点亲情念想的,这一下子神马就幻灭了,神马都假了,说点儿高兴的,很喜欢这句评语:“......还有童年的Michael Cera。。这孩子现在基本上都没变化,就是头比以前大了一圈” ,评的这可爱 !
才知道信号是跟谁学的…
4,这是我看的除了《蝴蝶效应1》之外的最感人的关于时空的片子了···而且看的我好紧张啊···
冲着Jim去看的,没想到是这么精彩的一部电影,穿越+亲情+缉凶,各种剧情元素糅合在一起,一点都不显得突兀。最惊喜是看到了Shawn Doyle演的凶手,和Jim一样,十年之前的模样更俊朗帅气,凌厉的眼神,略微带笑的嘴角,两大喜欢的男主同时出现在一部剧情大赞的电影里,今夜足矣。
9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好莱坞电影都有一种味道,油腻、厚重。调度上的仪式感很强,一板一眼,但叙事又是非常矮化的。就像同一个游戏引擎做出来的游戏一样,都有深埋的共性,比如虚幻4的光影和材质,无论什么风格类型,总是那个有点油的感觉。好莱坞电影也是如此,同一个学派出来的都有相似之处。现在看,也说不上好或不好了,虽然有些地方已经显得比较傻,或者假大空,但毕竟是一个电影时代的印记。
典型的好莱坞扯蛋剧本+不知名导演的套路,一些人只要是时空穿越平行宇宙类的就兴奋的直接5星啊
披着科幻的外皮,打着亲情的王牌,演着惊悚的动作。本片可谓是集大成之作了,但其缺点也相对地体现在失衡的题材把握(就好比本片的主角到底是父还是子),蒙太奇的过多运用也暴露出导演和编剧心有余而力不足。瑕不掩瑜,恒量与变量的科幻理论不过不失,结局是俗套也令人欣慰,只因为亲情的王牌足够感人
几亿年前就看过了 为什么没有点掉过。。。 Take me home,chief!
完了完了 看啥科幻穿越平行宇宙都会拿去和R&M做对比 不过确实R&M就是坠吊的 讽刺挖苦细节构思 如果没看过蝴蝶效应彗星来的那一晚第一次接受这个设定是好看的 但是嗯我都看了bug有点多了 确实无感 而且有点强行亲情和强行大团圆结局的感觉
看过几部美国关于时空穿越的电影,很棒!时空穿越这个话题关涉宇宙、时空这些伟大的数学、哲学、物理学概念,历来是我感兴趣的。推荐一部《黑洞频率》。另外,同样是时空穿越,中国也就只能推出现代女回到清朝后宫跟阿哥们多角恋的蹩脚故事,不值一提。
在CCTV6看的,不错!- 081025 电视上在播,看着看着就又看了一次。时空穿越的片子,逻辑上没什么大问题,倒也不错了。披着科幻外衣的亲情片,合家欢的大结局也符合当时的期盼。要是现在这个年代的话,难讲搞个杯具结局出来还更卖座也说不定。╮(╯▽╰)╭ - 160406
如果,我也可以这样把我的萨利文找回来
因为和亲情有关多加一星。若以科幻电影的眼光来看,本片各种逻辑问题
越后面越离谱。如果要不合逻辑硬扯的话,何止阻止连环杀人案?
故事现在看来有点老套了 但是在2000年的时候绝对是火热的 丹尼斯奎德总是在演绎一些出彩的小成本电影 詹姆斯卡维泽在细细的红线中的形象更是让我对他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