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此生无悔”看完这部电影,给我留下映像最为深刻的不是故事的主线情节,反而是父亲给儿子大学毕业礼物中的这句寄语。
在我看来本片虽说不能算是一无是处但质量绝对不算上乘。
整部电影,叙述了一位下肢残疾的青年女钢琴教师——李静,在前往诊所检查之后,状告医生猥亵性侵,然后控辩双方在法庭上展开激烈辩论,以及为寻求真相各显神通的故事。
检控官陈志天由郭富城扮演,辩方律师薛肇文由夏雨扮演,而那位被告医生则由张震扮演。
在整部影片中,导演围绕着这么一个敏感的话题展开故事的叙述,其中也穿插了男主角陈志天的部分成长经历,虽说非常刻意的试图制造整部电影中的紧张的氛围,也试图制造悬念丛生,案情扑朔迷离的状况。
但导演杨采妮的手法和功力显然不够深厚,纵观整部电影实则波澜不惊,给我的感觉是无论那位被告医生是否有罪,其结果都不十分精彩,虽说牵扯到了一个敏感的话题,影片中的台词也足够出位,但矛盾双方各角色的性格和作为都没有十分出格,缺少了大奸大恶之徒,自然也就缺少了激烈的角色冲突,也就没有了那种绝对的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高潮,也就没有一个精彩刺激的故事。
只能说本片的最大看点就是故事海报上的几个演员,估计影片的绝大部分投资也都花在了这几位的片酬上,几乎没有任何外景和特效的电影,估计只要是演员都到齐了,这部电影可能一个月不到就能杀青。
但也不能完全否定这部电影,其中多少还是有一些个正能量的存在,主角陈志天为求真相、力图伸张正义的各种努力和执着,以及在朦胧的真相前的那种挣扎还是值得称道的,影片最终的那句“愿你此生无悔”给了所有观众一个美好的祝愿,礼盒中领带的打开,暗示着主角心结的解开,也祝愿各位观众和读者能此生无悔,心结得解。
legal high 刷新了我对法律的三观,也让我得出了“法律讲求真凭实据”以及“事情未必就是你所看到的那样”、“律师是服务于法律的但并不总代表正义而总要代表自己的委托人”的结论。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一直在对比legal high,于是便一直默默吐槽也大致猜到了桂纶镁的假装无辜。
最后一众人在眼泪中化干戈为玉帛还真是国内电影的惯用伎俩,请问你将法律的尊严置于何地呢。
夏雨在一票港台演员在严重违和,字正腔圆的强调很有伪君子的感觉但其实他才是担当古美门的角色的那个人最后却缺了古美门的决绝。
但为什么最后还是给了四星呢,因为我喜欢张震和桂纶镁的表演啊。
张震的隐忍和桂纶镁的黑化看着真是过瘾。
至于郭富城,一直在镜头前晃来晃去要不是看他长的帅早看不下去了。
《圣诞玫瑰》:暧昧的双刃若非艳情便是绝情文:火神纪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到结束,我们会一直在都想一个问题,张震饰演的角色周文瑄,到底是不是侵犯了桂纶镁饰演的残疾钢琴女教师李静。
从廖启智的角色与李静一起回到李静的处所的那一组镜头后我其实已经开始怀疑,也许周文瑄是不是无辜的呢。
因为李静的说她想要去所有的那些美好的地方时,脸上洋溢着的那种光亮,不像是一个刚刚被侵犯过并且刚刚在法庭上情绪激动的人应该有的那种表情。
当然,我不觉得真如电影最后所展现的那个结局一样,周文瑄就这样无罪释放,并且周文瑄的妻子,秦海璐就会变成那个大度宽宥的妻子带着满脸幸福与快乐的被救赎后的圣光去照耀周文瑄的归来。
就算在法律上也许无法去定周文瑄的罪行,但是从情感上来说,她又是否能判周文瑄无罪呢?
无法想象,一个妻子能够心无波澜地接受自己的丈夫对别的女子嘘寒问暖,也许真如周文瑄自己所说的,他知道李静对他有好感,但是他觉得这件事不应该会影响到自己的家庭生活,不会影响到自己与妻子的感情,所以他一次也没有对妻子袒露过,李静给他送了许多的纸折的玫瑰,玫瑰的心苞里写着各种甜蜜的情话。
同样也无法想象,当她终于知道了一切之后,她跟他的情感生活,会如此波澜不惊。
作为一个男人,一个自己也颇为关注的女性,给自己送各种手工小礼品,写着各种美好的情话,你说他会不会享受这种关爱呢。
暧昧,永远是一切原罪最初始萌发的那个小芽苗,而基本上,不拒绝的暧昧本身就是一个接受的表达——这是我对周文瑄的判断,他没有拒绝本身就是一种变相的接受,并且他还会时不时地约李静一起去吃饭,陪她聊天谈心,给她做肢体按摩……作为一个已婚的男子,作为一个明知道对方爱慕自己却不拒之千里的男子,而对方又是自己颇为欣赏的异性——你说,你不享受她带给你的这种爱慕表达给予你的满足,你觉得你说出来的话,你自己相信吗?
因此,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在镜头之外,我脑补出来了整个故事更为完整的轮廓。
周文瑄初遇李静,颇有好感,于是他与妻子将李静聘为女儿的钢琴老师,并且因为李静的残疾行动不便,他改装了汽车方便接送李静去家里给女儿上课。
因为周文瑄坐诊的医院与李静的琴行距离很近,所以他偶尔会去找李静一起去吃午饭,甚至他听说李静生日那天没有人陪伴只有一个人过生日,他会放下一切约她出去给她过生日。
李静是一个单身的并且身有残疾的年轻女子,虽然知道周文瑄有家庭有孩子,也不管她是有心或者无意,不管他俩到底是谁撩拨了谁,可是从他们之间的这种种往来看,说有情可能还尚早,但是至少暧昧这一点是绝对铁锤了。
时间线来到那一个夜晚,李静在周医生的劝说之下来到周医生的医院里做身体检查,之后李静报警说,周文瑄作为她的医生和雇主,在给她做身体检查的时候,对她做出了性侵与非礼。
在这个夜晚之前,事情是一种什么的状况?
李静对周文瑄是有好感的,至少是有好感的,从她的生长经历来说,这样的一种人设其实很容易捕获她;而周文瑄同样对李静也是有好感的,甚至他很享受李静对他的爱慕。
所以这一对男女,纵然男人过着体面的生活,有着幸福的家庭、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但是他们至少还停留在暧昧的那个阶段,而所有疯狂的爱与欲的开始,不都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的吗。
李静去周文瑄家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周文瑄会体贴地接送;工作的闲暇之余,周文瑄会约李静一起去吃饭;李静会给周文瑄折纸玫瑰花,并且在纸上写着许多暧昧的甜蜜的情话……如果事情一直停留在这里,也许就这样一直暧昧下去。
只是,事情不可能一直停留在这里。
两个人,彼此双方一直暧昧,是因为两个人对进一步的动作可能还有别的考量,这种理性上的考量压过了感性上的欲望,所以彼此双方还能发乎情止乎礼仅仅只是暧昧玩味,保持着这种体面上的平衡。
但是总会有一天,平衡关系中的双方但凡有一方想要更多,渴望更强烈,感情的欲求最终压过了理性上的克制,这种所谓的平衡,就会完全彻底地坍塌。
这种表达如果得到回应在的话,也许两个人就干柴烈火一发不可收拾了,从此什么道德理性皆会被抛诸脑后,开始一场疯狂的畸变,情欲交加。
而一旦,这种表达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时,很容易就会回想起刚刚原来的暧昧时的小美好,并且发现再也回不去之前的那个位置的时候,这种失落其实很容易就把人推往疯狂。
事情剖析到了这里,其实已经相当明了了,没有任何模糊的地方。
不管周文瑄是不是性侵了李静,或者仅仅只是李静的攀诬,这二者其实没有多少区别。
这二者仅有的区别只是在于,到底是谁打破了原来的那种平衡,谁是先失去了理性的那一个,仅此而已。
事情的本质上,就是二者暧昧,一者欲求更多,另者不给回应,于是将欲求更多者推往了疯狂,那个一者是周或是李,其实没有区别。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者欲求,另者回应,那是个什么样的情景。
假设一下是周有欲求,而李回应——那么故事的走向就成了医生检查室里我们都曾耳熟能详的那种动作故事。
再假设一下是李有欲求,而周回应——也许真如庭审上所说的,是李突然抓住了周的手放到了自己的胸部,而周一回应,你会发现,故事的走向依旧还是跟前面的路线一样往前,都会演变成那些我们都看过无数次的小视频不是吗?
所以最终的假设是这二者皆不成立,回到我们之前的那个立论,一者欲求,另者不予,才会最终出现了当前的这个困境。
爱与欲,仅一线之隔;暧昧的两边,一边是艳情,一边只是绝情。
周有欲求而李不予,则性侵成立;李有欲求而周不予,则恼羞成怒,求之不得则毁之。
我们应该感谢杨采妮,没有让这个故事滑向艳情与畸情,而最终选择了绝情。
因为我们其实看过了太多的艳情与畸情,甚至慢慢地都会觉得那种非常态的艳情与畸情成了常态,这是很奇怪的事。
其实现在回头看,这种绝情似乎更多的时候才是常态吧,只是所有的创作都在追求新、奇、怪,才会慢慢让我们觉得那种非常态成了常态。
所以反而,像杨采妮这样的选择,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从相识开始,到彼此好感,到互生情愫,到彼此暧昧,到一方不仅满足于暖昧,于是开始进一步地撩拨……故事发展到这里,跟所有的情爱故事其实是一样的。
受不受撩拨呢,这是个问题。
杨采妮选择了不受,不管撩拨的那一方是周,还是李,总之是不受——于是后面的故事似乎也就顺理成章地往下展开了。
可能是因为看过了太多往艳情激情的方向去发展的故事了,偶尔看到这样往绝情的方向去走的,反而似乎变得更有意思了。
按最终的故事走向,那个撩拨方其实是李静,撩拨而不成于是便恼羞成怒了,求而不得则毁之。
真正应该被控诉的不是周文瑄,李静更是因为带着一个残疾的身体以及原生家庭带给她的童年阴影而披上了一个会被大部分影迷去同情的人设,真正应该被控诉的——是李静的母亲,以及那个将罪恶之手伸向李静的那个继父。
我不喜欢这部电影的结局。
李静毁周文瑄,因为她觉得世界对她不公,别人都有健全的身体,有美满幸福的家庭,她却连平静的生活与爱的权利都不曾有。
所以,得不到的她想毁掉,这种心理多少有些扭曲了。
电影里也不曾去追究李静的问题,也许那会不会是另一个案件,下一集拍个《钢琴女老师攀诬妇科医生性侵案》,话题度照样拉满。
李静那么可怜,怎么还能去追究她的问题呢。
但是,她确实是有问题的,瑕不掩疵不是吗?
好吧,既然不并案处理,那么这个故事最终结束的落点在周文瑄无罪。
电影的结局是周文瑄回归家庭,妻子带着宽容的微笑迎接了他的回归;这样的安排我其实也不太能接受,就算周文瑄是被李静给攀诬的,但是在这件事发生之前,可能他不曾有身体上的出轨,但是他与李静的暧昧这一点上,似乎没有任何可辩驳的余地。
庭辩过程中周妻几次情绪不佳离场出去收拾心情,更符合这种关系中作为被背叛的人应该有的表现。
就算是法理上周文瑄无罪,但是情理上,一个妻子真的能够做到如此大度地迎接回归家庭的丈夫吗,这一点我尚存疑问。
2023年10月18日;农历九月初四。
真的,看完之后感觉毁三观,我的法律专业白念了。
首先,这是发生在哪里的案件啊?
应该是香港吧。
大家都知道香港应用的是英美法系,作为一个barrister,首先你应该站在bar的后面,你以为这是在美国吗?
其次,我们亲爱的陪审团成员呢。。。
开场陈述和总结陈词以及控辩双方所做的一切的一切是用来使陪审团成员相信原告或者被告是无辜的,可悲的是这里非但没有陪审团,居然还是法官来判定被告的guilty。
再次,至于律师与原被告见面没有solicitor这些小节暂且忽略,法官怎么能够容忍李静同学在法庭上怒斥他妈的情人强奸了她呢?
先不说她违法了法庭的严肃性,完全可以被驱逐出去,作为在cross-examination中原告的证词这也与本案相距太远了吧,况且作为没有呈供的证据作为补充也应该让法官有一份书面文字提交呀,完全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法官大人是如何忍受接近20分钟女儿对她母亲的谴责的?
看这部电影真是虐心啊,毫无逻辑毫无亮点,扭曲了我对法律那么一点点的认知,至于很多人提到的人伦与道德底线等一系列问题,在基础已经崩塌的前提下我无法思考了。
综上所述,这应该是一部以香港为背景的大陆政律讽刺片,俗称中西结合疗效好。
大家如果有不同看法请予以纠正,有可能是我真的不懂法律,谢谢!
经常看完一部电影就来豆瓣看影评,看来看去就被大家的视角征服了,全然忘记了自己看电影时的种种感触。
今天破个例,先说自己的,再看各位高手的。
很喜欢这部电影。
这是首先必须要表达的。
尽管我的出发点只不过是郭富城主演,这个最后来讲。
最开始控检方交锋的时候,夏雨的一句话,面对这种性侵案件,周医生就先输了,不输在法律上,输在社会对你的认可上,社会舆论就判你输了。
为什么?
因为原告是弱者,是一名身有残疾、自强自立但却是柔弱女子,舆论不会站在你这边。
怎么表现?
周医生女儿的生日宴会都没有人接受邀请。
舆论的恐怖影响力正在于此。
此处可以参考前几年的**鑫案。
后来在柴静《看见》里,我也有同样的感触。
当一方强势另一方弱势时,很快舆论就一边倒了。
至于事实?
谁关心!
法律正义。
香港电影里叫“公义”。
我把两个词等同起来,不知道对不对。
当年选择自己专业的时候,我不敢学法律,因为当时我就觉得我没有能力去判断对错,所以至今,我还是个法盲,我的行为准则全然出于道德,我看电影,也习惯地去以对和错来评判。
但是事实,通常没有那么简单。
郭富城饰演的律师,后来是检控官,同样也很迷茫,他们作为能够维护权益的战士,依然很迷茫。
因为这世界本来就不是非黑即白,而这点,需要碰多少壁才能明白?
说回电影,因为导演是杨采妮,所以看的过程中,更多地去体会女导演对一场性侵案的感受。
同样是女性,她更关注的不是庭审的精彩,而是对女性内心的一种剖析。
当然,庭审也很精彩。
很多年没看过港片这种庭审了,让我想起当年对《壹号法庭》的狂热。
而且,貌似我很多同学都是因为看多了港片的庭审,而选择法律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但是大陆?
还是不提了。。。
激烈的庭审现场,原被告当事人、双方的律师(控方不叫律师?
我不懂,别说我)、秦海璐饰演的妻子、以及李绮红这个陪同者,演的都非常精彩。
面部表情与内心世界。
这都让我时常感觉到这是个女导演的影片。
而电影的最终结果,也完全是一个女性视角的法律正义,我们需要的是对女性更多的关注,了解她们的内心世界和需求。
而真正的公义,自然水落石出。
最终郭富城理解了父亲,只不过他已永远离开。
作为法律从业者,做到终生无悔,好难。
打开父亲赠送他的领带,是否结下了一份心结?
ps. 喜欢郭富城这个演员,大概20来年了。
那是四大天王的鼎盛时代。
过了这么多年,你能看到他的坚持。
大家说我歌唱的不好,那我用我的舞步来弥补我的唱功的不足。
现在改用演技,从《父亲》、到《最爱》,我能看到我偶像的坚持和努力。
加油!
说来道去,我发现我更喜欢华人电影。
也许文化的背景更重要,更易让我接受。
再由衷地赞一下廖启智,名字总是没记住,这次也不例外,特意确认了一下。
为什么记不住名字,因为他总是配角,但是确实很精彩的配角。
戏份不多,却让人记忆深刻。
赞本片的演员,除了夏雨,他怎么总给我一种出戏的感觉,尽管电影里都打好了伏笔,说他是大陆的富二代,哈哈。
首先从影评打分开始我是有出于私心的,因为我偏爱桂纶镁>< 但比起其他导演的处女作,杨采妮自编自导还有徐克监制什么的,就很值得一赞了。
影片最后没有什么某某男和女主坠入爱河的狗血剧情,没有撼动人心的性侵场面。
更或许这个话题本该就不应该存在爱情戏才对。
杨导也说过本身事情大家就足够明白了,没必要要血淋淋的呈现出来。
首先题材虽然不是很新颖,但是却是真真切切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发生的状况,题材不够光鲜不够阳光,恐怕也很有人怀疑怎么会有女导演处女作拍这么重口味的电影。
哈哈,或许杨导在香港破案剧中沉沦了吧。
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真的很值得我们看,长期以往我们出于一种思维定势之中,往往看这类电影一下把坏人好人定位好,顺着自己的思维一步一步的进入剧情。
所以我们常常被国外侦探类电影所吸引。
我觉得咱们中国应该多多出现这类电影。
这部电影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幻案情也出现了突转,我当时也是稍稍震惊下。
无论是预告还是简介,我们思维定势认为女主李静就是悲情的性侵残疾钢琴教师,对她雇主周文瑄医生定位为十恶不赦的罪人。
看着周文瑄不断的推脱责任,看到李静不断坚持不断哭泣,心里总是有点为她同情的。
陈志天自小就讨厌父亲,因为作为检察官的父亲间接逼迫被强奸女子跳楼,让他觉得父亲的丑陋,现在正好遇见李静一案,充满正义感的他感性充斥头脑,失去了平时的理性思考。。
随着剧情推进,真相一步步露出水面,音乐也在那时变换,一切都将水落石出。
咳咳,对于小镁的演技可谓真的赞呀 她最后的“真心表露”坏坏的本质和撕心裂肺的哭诉,真的有戳到我的泪点!!!
昨夜看完《圣诞玫瑰》,草草写了几句话的短评,便与舍友喝酒打牌直到破晓,黎明来临,倒头便睡,醒来时即便头昏脑涨,也依然觉得如果不为这样一部电影写点什么,多少有些对不起自己的迷影良心。
《圣诞玫瑰》从制作规模上讲是一部标准的小品式电影,用一场官司贯穿全片。
如果不是杨采妮的好人缘能请来徐克和张之亮坐镇幕后,郭富城、张震、夏雨、桂纶镁等撑起台前,《圣诞玫瑰》可能就会像许多导演处女作电影那样埋没于市场的洪流中,但是从另一面考虑,《圣诞玫瑰》本身其实也具备了让其脱离一般生涩小格局电影的本钱,起码它让久违于银幕的港式法庭戏以一种较为优异的形象重新回到了观众的视野中。
作为杨采妮的导演处女秀,《圣诞玫瑰》自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和漏洞,形如郭富城作为全片主角,坚信法理至上,其次才是法情,但是当他与自己立场相反的夏雨同台竞技时,反而以一种低调保守的姿态出现,再加上夏雨的强势高调,反而让这个角色的立场显得并不那么可信,进而使得在病床边的那段声泪俱下的独白有些莫名。
之前一直对片头字幕中的“特别演出 张震”心生好奇,不是主演之一吗,看完后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张震在本片中除了眉头紧锁外几乎找不到第二表情,选择张震这样的好演员来诠释这样一个略显单调的角色无疑是一种浪费。
给我最大震撼的就是桂纶镁,结尾声嘶力竭的独白着实震撼了我,这段全情投入的表演足够虐心,足够飙泪,直指人内心深处的罪孽,让身为健全人的我们在同情残障人士的同时也为内心对他们的多多少少的歧视而心生愧疚,这段表演堪称全片的巅峰。
但是,高潮过后,电影却没有交代参与这场官司的各个人物的最终归宿,而只是表示事件的情绪进入积极之后便戛然而止,这无疑又是一次对影片基调把握上的失衡。
综上所述,《圣诞玫瑰》确实是一部并不怎么出彩的小片,不过我却发自内心的喜欢这部电影,即使它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它勇于尝试尘封多年的亚类型片的勇气,以及其中闪现的闪光之处,也足以让这部导演处女作具备较高的档次了。
所以,对于这样一部无论是题材还是类型都在如今的国产片大潮中显得奇怪冷门的电影,就算它没有《法外情》优秀,更无法同《十二怒汉》比肩,但我还是要给它打四星,毕竟物以稀为贵。
第一:医生在检查前为什么要褪下婚戒。
妇科以及外科的检查时,医生都要带上一次性手套,并且要卸下手上的饰品(包括手链,戒指等)这一点可在影片20分钟镜头回放可看出,周医生佩戴着手套用镊子夹着棉花球伸向小静的下体提取分泌物。
而导演则利用了这个医务人员的惯例,将婚戒的责任,诚信的寓意赋予这一动作。
再加上对于张震眼神的捕捉和家庭的合影,愈发使得观众确信周医生有预谋的侵犯了毫无反击之力的小静,使结尾出乎预料。
第二:周医生对于小静有没有男女之间的好感。
我认为应该是没有的,根据周医生妻子的口供,周医生是一个好人,很知道疼惜妻子和女儿。
而对于周医生的观察来看,周医生的性格属于比较内敛温吞待人和善的一类人(不可否认,有些变态医生表面也是这样,但是周医生的基本内心性格是观影最后得知),这种人对于周围人都是很体贴照顾的,同时不懂得拒绝,害怕伤害到别人,所以也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拒绝。
开贴的周医生作为一个社会名流有经济实力的男人,看到一个身体残疾,有些平静淡漠,但是又很乐观的女孩,(可见周医生在门外看见的,小静教授周医生女儿钢琴时的笑容)他就会产生一些怜悯疼惜的感情,不由自主的想去帮助她生活。
并且小静赠与了周医生手折的玫瑰花,更加使周医生感动和慰藉,他认为小静是十分感激他们一家人给予的和善和帮助的,也许就是这时,产生了短信事件和主动要求小静来自己的诊所检查身体。
(我认为,周医生发给小静的短信数量不多或仅次一条,如果数量很多的话律师会统统读出,以增加自己方面的胜算)所以综上,影片里并没有证明周医生对于小静产生了男女好感,反倒是周医生的每日净增的温柔和照顾(可见一细节,周医生蹲在小静面前帮她按摩腿部),这让小静萌发了从未有过的温暖和爱意。
第三:诊疗室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一段导演始终没有告诉观众答案,但是所显示的画面应该都是真实的(但并不是小静描述的那样)。
把几段破碎的画面整合起来,应该有一下这样一段情节。
小静推着轮椅进了周医生的诊疗室,两人交谈,护士帮助小静换好衣服后周医生把小静抱到病床上,护士接电话离开了。
周医生脱下戒指,戴好手套和口罩,开始按照不同位置检查小静的身体。
当他把小静的衣服纽扣解开,手探进小静胸部的时候,小静下意识的将他的手按住了,周医生也有些惊讶,他应该会问一句:你还好吗。
小静因存在内心阴影,反应为抗拒男姓的触摸,但这时她应该也用理智忍住了,然后让医生继续做检查。
她这时心中开始波涛汹然,如同她在法庭上所说,(除过十岁时受到继父的性暴力后),没有交往过男朋友的经历,也没有尝试发生过任何性行为,加上小静提及性时表情带有的对于丑陋回忆的憎恶——从精神角度来看,小静仍是处女,她也试图一直这样欺骗着自己。
这时,周医生脱下小静的内裤,给她做下体检查。
她觉得自己的秘密好像一下都暴露在周医生的面前了。
她开始感到痛苦和挣扎,同时却赋予了她平日不曾有过的,极端的勇气(握住医生的手,明确表露爱意)医生有没有用手指触碰小静的下体,这个没有明确的镜头。
但我觉得应该是有的,妇科检查允许医生佩戴手套触摸患者下体。
检查完成后,医生取下口罩和手套,走到清洁区洗了手,然后回到小静病床前,对她说了一句:化验过两天就出来。
(可见影片第四十分钟)这时小静内心爱意积压到极致,突然牢牢地捉住医生的手后没有松开,接着拉扯到自己脖颈部位,靠近心房的位置。
医生刚开始有些没有反应过来,而反应过来后就立刻想要把手扯回来(可见影片25分钟画面,这里可以看作医生的手强行在侵犯小静的身体,但也可以看作小静强拉着医生的手不让它离开)这时电话铃声响起,把小静和医生的理智都喊了回来,小静哭着停滞动作,医生的手从小静的颈部脱离。
并且为了安抚她,他触摸了小静的头发(由开头医生在纸上印上手印时的回忆可证明)和手背(二十五分钟小静的回忆),然后去一边接听了妻子的电话。
也可能正是这个电话,真正的激起了小静心中的怒意。
医生与妻子说道:喂,我们刚做完检查,老婆,等我晚上一起回家吃饭。
小静这时可能会在心中反复的钻牛角尖,并且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又一次被所爱的人抛弃。
她也许会想,既然他已经有了老婆,那为什么还要对她那么好。
他们夫妻在一起其乐融融,她又算什么呢。
为什么只有她这么命苦,这么凄惨,身体不能直立行走,让她唯一感到温暖的爱人也都被抢走。
这时她内心的激愤让她跌倒在床下,护士赶巧进来了,扶起她后,她迅速的扶着轮椅出了门,医生这时追了出来,提出要送她们回家。
医生这时的心理可能是感到有些歉意(虽然刚开始感觉是医生心虚),他不想伤害这个已经命运多舛的女孩,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底线不能突破(可见医生虽然是个好人,但并不是滥好人一行)所以医生尽力想要去弥补小静。
但他不知道的是,他无疑又往小静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也许就在这时,小静萌发了要状告医生的念头)而越是自卑的人就越是自尊。
所以她拒绝了医生扶她下车的举动,并且强硬的推开医生的手。
——————————————————————————————总结:片子总体不错,合格的处女作了。
但是还是能看出新手的问题,想把每个人都说的面面俱到,却每个人都没有交代完整(致青春也有这个问题)。
感觉像是赶火车一样,噌噌噌这个人,赶紧又下一个。
如果能把重心集中在周医生,小静,和周医生妻子三个人身上,也许会更好。
而且有些疑点我还是未了解,希望知道的豆瓣友解答。
最后夏雨所拿的绝密档案里是一份小静当年出车祸的报道,而他最后又选择不去公开它,这是为什么呢?
是他最后从心理上褪下律师的法衣,而出于一个普通人的道德良知吗?
在弘扬真善美和电影精彩程度上,导演显然选择了前者,非常挑战世俗的选题,又抓住了社会舆论导向的点,但最后只看到张震和秦海璐的拥抱,却没有法官要桂纶镁接收心理辅导的宣判,感觉不完满。
若是付出的善意被当做攻击自己的武器,还能坦然地去原谅吗?
既然善没有被妥善接收,那就让恶更猖狂吧……能拉到这么一大票戏骨,杨采妮还真是不简单,可是明明一手好牌,却打糊了……廖启智的戏虽然没话说,但好像有些格格不入的叨逼,李绮红和夏文汐被岁月摧残得让人唏嘘也就算了,最后夏文汐的那个充满恐怖片氛围的特写,也太让人出戏了吧,对于强迫症来说,国粤语的切换也太纠结了,郭富城和夏雨戏虽然都好看,但配搭在一起还是不和谐,尤其夏雨的英文发音好Low,开个敞篷车真的合适吗?
只看每个演员的表演,是很爽的体验,但终究整体还是蛮多缺憾的作品……
昨日沪上点映《圣诞玫瑰》,觉得这片子的影评难产,因为纠结。
撼于初执导筒的杨采妮的勇气,犀利,善良的心,但或多或少也被她暗喻的这朵圣诞玫瑰刺伤。
“就算…也不能…”这样的句式想来在观众群中会有不少共鸣。
Christmas Rose,一种国外理疗草药花,珍贵又可能隐含剧毒,非一般隐晦的呓语——采妮创作剧本时的用心良苦,挣扎深思,唯有看过影片,方能体悟。
当“性侵”这个《圣诞玫瑰》表面的“刺”被拔起,层层“花瓣”落下时,“真相”露出端倪,“真相只有一个”这种柯南式论断,不见得都是对的,至少在卷入风暴的人心上。
“法律是保护人不受伤害重要,还是惩罚真正的罪人重要”? 觉得影片不是在借题材出位,更多的是一种社会关注,对弱势,受伤群体的反思。
联想起同为社会事件题材,亦与舆论密切相关的影片《搜索》。
凯歌导演用时而诙谐时而冷峻的手法叙事,也讲了个纠结混乱的事件,也搅进了一大拨人,其中各有心事,各怀鬼胎,个中况味自己领会,首映时看得出陈导是对叙事还是颇为得意,他觉得这就是社会事件。
而《圣诞玫瑰》中,采妮则更侧重于探究,风头浪尖事件中心的人物立场和内心纠结,演员表演要求更高,亦更深刻,撼动人心。
全片在一种阴风阵阵不得开解的气氛中,被裹着快速向前推进,悬念重生,激烈又重口。
虽然冷了点,叙事和表现手法还是值得称道。
凛冽,她要的就是这个味。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反正这种戏本来就不好拍。
法庭戏加重了惊心动魄的砝码,喜欢法庭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道,绞脑汁的绅士对喷,字字珠玑,又酷又炫!
我们的法庭就没这东西啊,也没陪审团来凑热闹,太可惜。
而出人意料的是,全片以温雅优美又凝重的钢琴引领统一影调,就连法庭的激辩也在很好的控制中。
三大影帝二大后演出都精彩绝伦,人性冲突,人物性格挣扎,立场转变,就是演得让你信了,又翻船了,也打动了。
比起80年代《法中情》《法外情》两部同为对簿公堂的性侵案件的电影,《圣诞玫瑰》更有人性哲思,机位更骚,景别取镜更漂亮,剪辑更有冲击力,配乐更出色,演绎更有煽动性,剧情推进亦更过山车。
一个看似柔弱的女导,从前的玉女掌门,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内心的power不是盖的!
第一次导戏,亲自选材撰写剧本,酝酿三年,六七次易稿,尖锐的话题,法庭罗生门,最终选择了逆转的呈献和不同的立意,颇有高度和深意。
杨导厉害哦,未来还会发光。
鉴定完毕!
by :Ada森林蹄子今早再次走进影院。
当事件最终只能靠同情,或是人性倒戈解决时,说明社会实际没有解决它的能力,存在无可挽回的漏洞缺失。
人与人看似平静下,波澜无处不在,对白剧作充分留白,每个人都会有反思。
虽然手法略显稚嫩,不够从容,导演欠火候,但如果你愿意沉下来,这部影片真的很值得欣赏。
华语电影极为罕见的一个题材,当片头片尾两次出现Charlie Young时,我很欣慰,她很有勇气地说了她想说的。
很多很多。。
比起《中国合伙人》我更喜欢《圣诞玫瑰》;比起赵薇,杨采妮更加用心,诚意十足。
谢谢Charlie 2013/5/24
失望了就。乱死了
屎一样的剧情和人设,故事讲得狗屁不通。煽情和道理全部靠主人公坐那儿一口气长篇大论说出来。世界观幼稚到无法直视。最后以及最重要的,夏雨你还好吗!?这真的不是张一山吗?夏雨我不信这是你!
心有裂痕病态柔弱文艺女青年与心痒中年英俊优质男之间,说破便是深渊。@张震 一如既往只管耍酷扮帅,@桂纶镁 顾盼流离小鹿眼我见犹怜永远被人找理由原谅,@秦海璐 淡定而拧巴的大婆范儿,@夏文汐Patricia 即便戏份不多仍旧夺目,@夏雨 没什么不对,@郭富城 戏里戏外都在辛苦证明自己。@杨采妮 加油
演员都演的非常好,本以为夏雨和秦海璐会比较违和。法律的价值就在于利用公平的诉讼程序赋予每个人平等的诉讼权利。这个案子其实真相只有周文宣自己知道,因为李静的下体根本是没有感觉的
夏雨太像大陆检察官了。郭富城也不像大律师。秦海路怎么那么胖。张震一直没笑过。桂纶镁有种半死的气息。anyway,作为杨采妮小姐第一部作品还可以啦!
如今电影圈处女作都越来越厉害了,影片悬疑氛围营造得不错,法庭戏冲突强烈,好奇徐克作为监制都做了哪些工作。夏雨出场居然成为全片唯一的笑点,好虐啊...@博纳晶品
案件牵涉出李静儿时被母亲的男人强奸的陈年旧事
当人情与法律发生碰撞,你怎么选择
我觉得比那青春好多了。不懂为何分差这么大。1星情感拉分
为了看张震!!!
只有题材是好的,看夏文汐李绮虹这种童年女神现在演大妈阿姨真是各种唉
需要自行脑补好多。。
5585 整片缺乏火候 执导太嫩 让我想到“人与人之间真的需要真真切切的关爱”
去电影院看实在不划算,看的都快睡着了
比预期好点
没有戏剧张力,立论混乱,零展开。且无声控诉光用说表现很矫情。这不是呐喊是任性,只会让人觉得烦。。阿姨处女作仅支持一下吧。
杨采妮的号召力可以,但号召来那么多卡司来捧场的同时也招来了烂片之神
杨采妮 你也别回去演电影了 回家种菜吃饭该干嘛干嘛去吧
桂纶镁不演鬼真是可惜了,把一个残障人士演成变态杀手也真是好有想象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念,执念与执念之间互相扰动。最后没有继续泼脏水是谁的恻隐,不重要,但展示更多的事实很重要。对当事人来说真假当然重要,但如果还有比真假更重要的东西,那必然是每个人更想守护或更不想打破的那个。桂纶镁演得很好,秦海璐也是,后者竟然有很多镜头这点真好,杨采妮女性导演的视角,是男性完全不具备的。重要的不完全是这一孤立事件中的事实,而是反应,反应反映的不只是现在而是此刻从前。秦海璐的几场戏都耐人寻味,她相信吗,未必,但如果不相信,这不信任大概由来已久。没有片面的好人与坏人,人都是带着过去的一切来到此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