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过那样的梦想吗?
到一个深山老林或者无人居住的孤岛去独自生活,告别物欲横流的社会离开虚伪麻木的人群,过完全纯净简单的生活。
片中的年轻男孩也有着同样的梦想.他穿梭在每个主人不在的房子里,躲藏在人们看不到的角落中,过着简单真实的生活.有人说男孩是个游手好闲的边缘人物。
我倒认为金基德在他身上安插了更多现代都市人的元素,比如开着BMW的摩托车,比如将普通人玩不起的高尔夫球玩得出神入化,比如他的大学学历....但是那都是他的过去,无从考证的过去,金基德并不想着重解释这些.我只能想象他,曾是个过着优越生活的都市人,却因为心灵过于纯净善良而发觉越来越无法适应这个社会这些人群....也许受到过重大的创伤或者欺骗,以致转为自闭,孤僻到不想和任何人交流....因为心灵纯净,才会帮每一个走进的家庭洗衣服,整理房间,修理电器. 因为心地善良,才会忘不了那个被丈夫虐待的女孩哀怨的眼神,回去解救了她...... 救出女孩后,他们无意中走进了一个摄影师的家,看到了女孩的过去-一张女孩做摄影模特时的照片.女孩一直望着照片中的少女,回忆着当年那个心境纯净完整的自己,她取下了照片,将它撕成了一块一块,又散乱地贴合在一起,就像现在支离破碎的她...第二天,男孩看到了那幅修改过的照片,他会帮她恢复的,不论是照片还是她的内心.但是撕碎了就不可能彻底还原,有几张碎片已经无法再找到它原来的位置......幸好,她的到来并没有破坏他自由的生活方式,她显然很乐意成为一个加入者.幸好,她的心灵也足够纯净善良......甚至愿意为一个死去的老人料理一切后事...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逃避着这个世界,却用相机记录着自己的生活,证明自己仍然活在这个世界上. 他们放弃了语言,只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语言中包含了太多的欺骗,虚伪,伤害的元素,还有多少可信性?只有行动才是最为真实的表达方式. 他们随意的穿行于各种人家中,看到的是他们的虚荣,欺骗,自私.伤害....其实他们只想找到一个能够安详睡去的地方...最后他们找到了,却仍然必须离开.可他们一直留恋着那户生活祥和的人家....高尔夫是当今社会中最高雅的运动之一,却在影片中设计成唯一的暴力宣泄的工具.这是导演嘲讽的方式吗?越是高雅的就越隐含着暴力的存在......有人说其实男孩后来死了,最后的相遇只是女孩的幻觉罢了.我倒认为他还活着,最后的相遇也是真实存在的.人的视野范围只有180度,消失在人的视野范围之外生活其实一直就是男孩的梦想,金基德利用电影帮助他实现了这个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梦.所有看过之后觉得不真实的地方都是基于现实生活的理解,有什么不可以呢?这只是一部电影而已或许金基德也曾经有过同样的梦想,却可惜不是活在电影中的人物......金基德在结尾写道:很难说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现实还是梦......每个人都会有过很多看似不切实际的梦,有些实现了,有些是永远无法实现的.很多人或者失去或者放弃了梦的机会,接受了如行尸走肉一般生活着的权利.这样的人多了,就形成了人群,再多起来就形成了社会,那些仍然单纯地怀有梦的人们就成了少数的异类,成了边缘人群.....成了孤独的人...... 这是我从这部影片中看到的,遗憾的是我也不是活在电影中的人物......
It is hard to tell that we live in either a reality or a dream.看了《空房间》,是金基德的风格:缓慢的镜头,唯美的画面,有意的停顿,稀少的对白,舒服的颜色,常常响起的主旋律。
只是自己在看这位怪才导演的电影时,不经意间被感动了,措手不及。
金基德用自己的浪漫思维展现着那是生活在现实又似乎只能在睡梦中出现的生活和情节。
他们的相遇,是一种上天注定的安排。
男的骑一辆BMW的摩托车,穿梭在各式各样的住宅区中发放粘贴小广告,以此为生。
也正是因为这么一个工作,他从各个公寓门上小广告的撕去与否猜测主人是否在家。
他能熟练地打开每一扇门,在那个没有主人的空房间里自如地度过自己的一天或是一段时间。
只是在他离开之前,他会将那个空房间打扫干净,会将那个空房间里坏了的电器或是用具修理好,并在那里给自己照相。
记得他独自悠然地在别人的空房间里生活时脸上的表情和那时享受的眼神,只是他沉默着,纵使自己细小的快乐或是发现主人回来时的稍微惊慌。
沉默,是他的生活。
他是这么一个寂寞的人,打开一个又一个空房间,试图从别人遗留下的房间里找到生活的模样和温度。
只是有一天,当他以为自己独自一人住进一间空荡的豪宅时,惊异中发现一个被丈夫虐打的美丽女子。
这是他们的相遇。
突兀,仿佛注定。
女子哀怨的眼神紧紧地揪住了他的心,在他恐惧地逃离大宅后,无法忘却那双眼睛、那笼罩着恐惧和虐打痕迹的脸庞。
于是他用高尔夫球棍教训虐打女子的丈夫,从此女子得救后坐上了他的摩托车,和他一起每天到住宅区粘贴小广告,打高尔夫球,住进一个个空房间,打扫,修理,生活,微笑。
他们的生活就这么简单而崭新的进行着,像一个又一个五彩的梦。
在摄影师的空房间里看照片;在茶道者的空房间里喝茶;在拳击手的空房间里拍照……促不及防的浪漫和平静的温馨使女子绽放出久违的笑靥。
只是太美的梦总是容易破碎,他被抓了起来,女子被迫送回虐打她的丈夫身边。
她那么地想念他,以至不顾丈夫地怒吼独自来到曾经和他一起喝茶的那户人家里,躺在曾经两人喝茶接吻的长椅上,闭上了眼睛。
他亦那么想念她,在监狱里练就一种奇异的隐身法,从监狱里逃了出来,一一来到和女子曾一起住的住宅,怀念曾经一起度过的每一个温暖的瞬间。
当他来到女子家中时,只有女子能看到他,她对他微笑,她和他拥抱,只是中间夹着那个无所谓的丈夫。
脑海中印象最温暖的画面是那个定格:女子转过身看着站在对面的丈夫身后,温柔地说:我爱你。
丈夫诧异得有些不知所措,激动之余紧紧抱住她,只是她僵硬的身体在丈夫怀里,而柔软的手却紧紧地握住那隐身站她丈夫身后的男子的手……两颗寂寞的心灵拥抱着,温暖着,幸福着。
我一直觉得有些人的寂寞是与生俱来的。
当我面对他时,感到那种莫名的淡淡的忧伤;当我看着他时,仿佛看到一池微蓝的湖水;当我开口与他说话时,却发现自己忘了语言……
王小波《2015》里一段对一个贼的描写就是特写,众位看过电影的同学不妨看看,只是我没去追究哪个人的想法更早。
“此人是唐山一带的农民,在京打工已经十年了。
他是个很好的木工、管子工、瓦匠,假如不偷东西,还是个很好的人。
据说他溜进每套房子,都要把全屋收拾乾净,把漏水的龙头修好,把厨房里的油泥擦乾净,把垃圾倒掉;然后才翻箱倒柜。
偷到的钱多,他会给检查机关写检举信,揭发失主有贪污的嫌疑,偷到的钱少,他给失主单位写表扬信,表扬此人廉洁奉公。
他还备有大量的格言、人生哲理,偷一家、送一家。
假如这家有录相带,他都要看一看,见到淫秽的就带走,以免屋主受毒害。
有些人家录相带太多,他都要一一看过,结果屋主人回家来把他逮住了。
从派出所到居委会,都认为他是个好贼,舍不得送他进监狱,只可惜他偷得太多,最后只好把他枪毙掉,这使派出所的警察和居委会的老大妈一齐掉眼泪。
这个贼临死还留下遗嘱,把尸体捐给医院了。
我有个同学考上了医科大学,常在福尔马林槽里看到他。
他说,那位贼兄的家伙特别大,躺在水槽里仪表堂堂,丝毫也看不出是个贼,虽然后脑勺上挨了一枪,但不翻身也看不出来。
每回上解剖课,女生都要为争他而打架 ”说实在的,《空房间》里我最喜欢的恰恰也是这个片段。
ps:我看《空房间》在《2015》前。
房子空了,就会有阴冷的风无孔不入。
心里空了,就会有偷心的人乘虚而入。
东方讲究因果,一道裂缝的初端总是自己的选择开始的。
泰石骑着摩托穿越在住宅区,在宅门上挂商家的宣传卡片。
停着的摩托,在豪车面前有些寒碜,两个男人目光交汇,心中各有感怀。
平静的叙事却让画面留下人心的敌意!
他,泰石,是个贼,以小计干着溜门撬锁的勾当,有时候一种生活方式不仅为了生存,更重要的消磨时光的方式。
空是相对的概念,当你的时间被自己打发,日子也就这么过去。
终于,他潜入了故事的深处,一双幽怨的眼神注视着他的侵入,这个段落我想到了《阳光灿烂的日子》马猴的行为,只是导演在《空房子》里加了其他的元素。
而泰石的洗衣以及干得事情更像是强迫症和恋物癖。
她幽灵般非常沉着地和冷静犹如导演的摄影机的镜头,注视着泰石的一举一动,注视着他的自渎,直到他们的目光撞在一起,凸现出这种存在的尴尬。
于是,就是机缘,压抑的心如同飞蛾像另一处的光亮飞去。
不然你无从解释瞬间决定的事情,没有欢乐的屋子和囚牢一样。
他和她的行走犹如无暴力版的《天生杀人狂》相互的慰籍在彼此无靠的情形下,温暖已经冰凉的心。
合影的镜头表明了这样的相依。
有时候电影传递的是梦幻和状态,其合理性被我们忽视了。
整部电影里寂寞是种姿态,只要是金基德这个名字,你就别想在窥视里获得舒服。
一切和人的相处只是证明一份相对。
无数的合影是为了留下存在的历史,不然生命无从回忆激情。
口传的历史总是被记忆篡改,照片里的人会永远年轻。
为了将来的寂寞,他们留住现时的身影。
很多事的发生不是因为爱与不爱,而是为了在空落的心房填充进人的念向和感官。
这样的生活只是活着,所有与人的相遇成为记忆的参照物。
这样的生活只是为了让无边无尽的寂寥里有稍些鲜活,而心灵里有着什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在这样的生活里,他们等待着什么,等待着主人进门的刺激,还是等待无情生活给他们一个天定的归宿。
有人说他们行为是为了医治心灵的窗口,我看更像是如无脚之鸟的无奈,一旦起飞就不再有停下的可能。
生活,残酷而现实。
导演表现的是人的疏离和孤单,那个死于家中老人形象其实不过是对于社会现状的描摹,这样的场景缺乏力度和新意,他和她不是天使,导演却让他们担当了天使的义务和角色,甚至让这种溜门撬锁的行为有了神圣和救赎的意味。
电影的表现方式是直观的,“空房间”是个泛哲学的命题,而电影给我们的感觉但是两颗寂寞心灵的不当漂流,而且这样的处世方式并不可取。
电影只是让一些人际寻常的关系扩大成视觉的冲击,让诸多世相在一处展现,从人性角度和宗教角度风险没有任何新意。
特别是后半部陷入了金基德自己的老套,东方的诡异和东方的迷幻音乐对西方或许还是《Sixth Sense》式的惊奇,然这样的表现忽视了东方玄学的基本常识,两人的间隔和紧密都是导演的编戏。
靠感觉生活的人是幸福吗?
是道德吗?
当善华沉迷在虚幻的默契里,她的行为是值得同情的吗?
她和丈夫的关系取决于交易成本,当你认同了交易也就必须支付成本,在这个命题上她的鼻青脸肿是交易的成本,现代韩国又不是从一而终的年代。
你获得,就必须支付成本。
而影片将未来建立在这样的虚幻里我看没有必要,直面是我们来到世间的目的。
选择了就是勇敢面对的过程。
作为一部描写人性的影片它没有给我多大的冲击,因为表现方式没有新意,而选择因为“慰安妇” 事件女主角李成延出演此片的原因可能和她存在的压抑有关,这部影片里的她一脸苦相… 【附录:影片资料】 《空房子》韩国 导演:金基德 主演:李成延、在熙、权赫浩 片长:95分钟 IMDB评分:8.1/10 (83 票) 奖项:2004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荣获了最佳导演特别奖(银狮奖) 爱沙尼亚第8届“Tallinn Black Nights”电影节上荣获了最佳导演奖等五项大奖。
2004年12月30日 星期四 19时16分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Osama KavkaLu)
前几天整理碟片的时候,又把这部电影又拿出来看了一遍,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这片……活在背后的世界里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上,金基德凭借《空房间》拿下最佳导演银狮奖。
他领奖时,像电影中的男主角一样,用手心里画了一只眼睛的左手向全世界的记者致意。
有人说,金导这个动作的意思是:韩国电影是第三只眼睛看世界。
而我猜想,那不是什么第三只眼,只是一只普通的眼睛,或许导演只是在传达电影里的一个意思:看看背后的世界。
人的目光——从左眼的最左边到右眼的最右边——是180度的范围。
这似乎注定我们的生活会被一分为二——看得见的被称为“面前的世界”,而看不见的则被称为“背后的世界”。
也许是因为对看不见的事物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所以大部分的人选择在面前的世界生活。
不管这个世界多么的糟糕,毕竟在可视的范围内,一切都不容易失去控制。
不知是否是这个原因,金导让泰石(《空房间》里的男主角)带我们走进了那个总是处于未知状态的背后的世界。
这是一部游走于两个世界之间的电影。
而泰石是个活在背后的世界里的人,无法想象他是曾在面前的世界里遭遇了什么,还是与生俱来就活在那里。
电影开始,随着泰石第一次打开的空屋,我们也第一次看到了背后的世界——零乱的儿童房间里有弄坏的玩具枪,客厅的电话打录机里是主人出游时留给亲朋好友的祝福。
这时才知,原来背后的世界并没有想像中的恐惧感。
随后泰石洗澡、洗衣服、吃东西、修理玩具枪、看电视、休息,除了些许的寂寞,觉得他的生活也并没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直至主人归来,泰石将一切恢复原状之后离开。
电影这是从背后的世界回到了面前的世界:归来的男女主人一脸的不悦,丈夫觉得已经满足了妻子旅行的要求却仍见不到妻子的好脸色,而妻子却不停地抱怨这趟糟糕的旅行……鲜明的对比出现了:同样的房间,与主人回来之后屋子里充斥着的烦躁相比,没有主人的空房间要显得温暖许多,或者说,其实这就是两个世界的不同。
原来,背后的世界才是宁静、平和而舒适的。
电影继续,泰石在美丽的庭院深处遇见了被丈夫虐待而伤痕累累的善华,不知是否是因为爱情,他救走了善华,把她从残酷中带离。
而善华也跟着他离开了面前的世界,来到背后的世界生活。
其实泰石明白:只有在这里,善华的伤痛才能被治愈。
电影依然在两个世界之间游走,但我却不太想面对影片里所描述出来的面前的世界——因为这个世界里只有衣冠禽兽般丈夫的变态行为,看似“甜蜜”的爱人之间的猜忌,遗弃老人的儿子的伪善和利欲熏心的警察的出卖。
对比之下,活在另一个世界里的泰石和善华是幸福的,在这里,他们以爱情相依为伴,善华治好了身体和心灵的伤痛,而泰石也不再被寂寞围绕。
但两个世界始终是相联的,再美好温暖,背后的世界也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伪善的儿子把泰石送进了监狱,而善华也被迫回到那个地狱般的房子。
电影到了这里,透出了“绝望”的味道。
但影片立刻封住了这令人不快的味道,而让“希望”蔓延。
毕竟,如果人的心是温暖的,就不会因残酷的现实而变得冰冷。
回到“地狱”的善华相信泰石一定会回来,她不再是开始时那个任人蹂躏的柔弱女人。
她坚强地在那所房子里生活,并开始独自勇敢的面对魔鬼般的丈夫,然后默默等待。
而监狱里的泰石也终于找到了和爱人生活下去的方法,既然面前的世界中没有他们能够生活的地方,那就彻底的离开,活在背后的世界里。
随后,电影里出现了那只被画在手心里的眼睛。
那并不是“第三只眼”,而只是一只普通的眼睛——一只看不到背后世界的眼睛。
泰石回来了,但却只有曾在背后世界里生活过的善华能与之相对。
当愚蠢的丈夫将善华的“我爱你”信以为真,而善华却在他背后的世界里和泰石相吻时,我们看到了他们爱情的彻底胜利。
结尾处,丈夫出门了,房间里又响起了泰石第一次为善华播放的音乐。
善华知道,此时此刻,泰石正在自己背后的世界里。
她张开双臂,将爱人推到墙边,然后转过身。
这是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也是唯一一个让面前的世界和背后的世界完整结合的时刻。
在这个完整的世界里,只有一对相爱的爱人——画面如此美丽。
这是一部美好而理想的电影。
美好是因为影片能带给人们温暖的感觉。
而理想是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像泰石那样彻底地活在背后的世界里。
但我想,至少在我们锁上房门离开,只留下空荡荡的房间在背后的时候,我们可以经常回头——看看那个背后的世界。
因为在那里,会有曾被我们丢弃的温暖在默默等待。
男主角每天骑着摩托车,在居住区走街串巷假装在房门挂上广告,实际上是在试探该房子有没有人在家,如果第二天广告牌还在,似乎证明房子主人不在家,观察好之后,男主角就会选择一家偷偷开锁进入,他并不是小偷,他在陌生人的家里洗澡、做饭、睡觉,还会帮主人修理家电、洗衣服、收拾房子,最后会跟主人的相片合影留念。。。
女主角出现了,当他进入到某一家屋子,他以为没有人,却不知道房子里有一双凄楚而又憔悴的眼睛正在偷偷窥视着他,看着他一声不吭地游走在屋子里,把坏掉的秤修好,把脏了的衣服
她是一只被囚禁在富庶生活中的金丝雀,身姿绰约、面容瑰丽,但是她面对丈夫一言不发,在他不断打来的电话中隐匿着自己,即便被丈夫的狂躁折磨得遍体鳞伤,她也只是沉默,面无表情,以此来抗拒丈夫的占有欲和内心深深的孤独。
他是一个骑着摩托车穿街走巷发传单的青年,发现哪家门上的传单几天没被动过就会潜入别人的房子,他在人家的屋子里洗澡、洗衣服、做饭、看电视……他会很认真地修理屋子里坏了的物件,还会在那里拍照留念,俨然就是那些屋子的主人一般。
有一天,他潜进了她的屋子,他没有发现她在,她只是躲在一旁偷偷地看他,看他在自己的屋子里生活。
那边,丈夫的电话打来,威胁她说如果再不接电话就立刻回家,也许是为了保护他,她接起了电话,良久,对着话筒声嘶力竭地发出喊声,很绝望的声音。
她的丈夫回来,想要亲近她,她拒绝,得到的又是一顿殴打,她仍旧回以冷漠。
为了救她,他跑到他们的院子里打高尔夫球,他用球来教训那个男人,那个不懂得爱她的男人。
后来,她跟着他出走,白天坐在他的摩托车后面四处发传单,夜晚就在主人外出的空房间里过夜,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一起,做温暖的食物、靠在一起看电视、面对面微笑,她给他洗衣服,对着他笑。
仿佛两个人从开始就在一起,相互熟稔,相互依靠。
这是一个听起来比较枯燥的故事,男女主人公甚至没有一句对白,整个故事或许还会给人离奇的感觉,可是借此反观下我们的生活,那一切一切又离我们如此之近。
那些个关着寂寞的空房间,只不过是把我们生活中的孤独具象化了,你会不会觉得有些人离你很近,但是心灵上却相隔甚远,每天朝夕相处,但时常无言以对。
然而某个时刻,又会出现一个不期而至的入侵者,那个人会乱了你的心,会渗透进你的生活,会像阳光一样赶走你的阴霾。
《空房间》是金基德看了《爱情万岁》后拍的,虽然讲的也是“私闯民宅”(在房屋主人不在家期间使用其空间)的故事,情感内核却相反。
“爱情万岁”里没有爱情,“空房间”比主人在家时更温暖。
同属“城市孤独边缘人”,《爱情万岁》的主角们是实实在在的底层,《空房间》的男主角却是“主动边缘化自己”(他有辆价格不菲的摩托车,学历不低,却选择了发传单的工作。
在无数个家庭里生活,却像鬼一样不被发现。
不是哑巴,全片却没有说过一句话。
在监狱里练习消失,最后真的成了“隐形人”)虽然这种主动某种意义上也是被动(无奈)。
被广告传单覆盖多日的钥匙孔,意味着被“遗弃”的空屋。
“3 iron”是一种高尔夫球球杆,因其较一般球杆长,导致打击时的倾斜度相对较低,难以瞄准入洞。
很多人买了三号球杆,却只知道放在球袋里蒙灰,“你有个家,有家人,却只知道留她(他)在家里,这样和空房子有什么不同?
孤独死的老人,貌合神离的夫妻,家暴的男人……这些房屋里少见幸福,空无一人时,它是温暖的,主人的归来让它失去安宁。
男主是陌生的闯入者,但有他在的时候,房屋才是“家”,每到一户人家,他都会跟墙上的照片合影,为房屋主人洗衣服(手洗)、浇花、修电器,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吃,但离开前都会让一切回归原本的样子,粗心者可能甚至不会发现家里来过人。
“明明有洗衣机,为什么还要手洗?
” 家暴的丈夫这么问妻子。
女主也是一个不说话的人,但她的台词比男主多了一点,一句是对着电话那头的丈夫大喊“啊——”,一句是对男主说的“我爱你”。
他们因为相同的原因沉默——这个世界就像一个家暴的丈夫,面对他,我们不想说话。
影片最开头就是高尔夫球一次次被击出,后来这个动作也出现了很多次,是整部电影里最核心的动作。
不论出于愤怒、无聊,还是本能,都是暴力。
就连小男孩的玩具手枪也一样(它也确实打伤了人)(btw,这部电影里,男人攻击女人,男人内部互相残杀…)更别提那双拳击手套了。
挥杆的动作里力量和脆弱并存,挡在杆子前面的女主更勇敢。
但她没挡住,直到那位无辜的路人女士(又是女性)不幸被高尔夫球击伤,男主才嚎啕大哭。
结识男主以后,女主把摄影师挂在墙上的自己的那张照片剪碎、重组。
(重新塑造自我)这两个不说话的人互为对方的屋顶,也是唯一能看见对方的人。
家暴男、警察、那些屋子的主人都看不见他们。
一开始的“看不见”只是“不能真的看见”,到了影片结尾直接变成了“真的看不见”了。
男主从“隐形人”变成了隐形人。
——————刚认识他的时候,他问如果把我们写成故事,这两个家伙的结局会是什么?
我不假思索地说,他们一起消失了。
当时我的脑子里并没有一个具体的什么,只是强烈的消失欲一直在心中,所以脱口而出。
后来有一天聊未来职业,我们在大学时期都在苦思冥想怎么去海上工作,离开大陆,或者在原始丛林里观察动物,离开人类。
我说,我们一起成为无国籍,无身份的人吧。
这个念头也是突然自发地从脑子里冒出来的,他问,怎么做。
我也不知道。
后来,我才明晰,outside society的结局是成为失踪人口,让社会意义上的“我”消失。
消失是最好的。
最后,那个男孩真的隐形了,除了她,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
最后,他们两个一起站在体重计上,重量却是0。
原来我想过的东西早就有人想到并且拍出来了。
这也很自然,毕竟,谁想待在这里呢?
男主泰石属于社会边缘人,泰石没有生活的方向和重心,他将自己的生活融进他人的房子里,就像小朋友过家家一样,在别人的房子里按照主人的方式生活,甚至会注意到物品摆放和使用体现的主人的习惯。
他自我边缘化到不像一个真实存在的人,而只是一个现实世界的精神体验者。
女主被富豪丈夫长期家暴,因为男主带她离开了自己的暴力丈夫而自觉的追随男主,并以身相许,女主的内心心理仿佛显示着她的存在都是依附在另一个人身上的。
两个边缘化的人试图让自己透明化,他们依然按照男主之前的方式一样生活。
在遇到一个死在家中却没有人知道的老人后,他们以为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空空间”,并享受着这个空间里两人透明得仿佛消融于这个世界的生活。
然而现实的世界就不存在透明的部分,他们最终被过世老人的儿子发现了。
入狱的泰石在监狱里悟到了视角盲区,并利用狱警反复训练自己的位置调整以准确掌握自己能永远处在想躲避的人的视觉盲区内。
利用这一点,泰石成功越狱并和善华在善华的家里回避着善华的老公生活在一起。
终于男主成功使自己变成了“透明人”,透明化的与女主共同存在。
下午,看了韩国导演金基德德片子《空房间》。
一个总是被各种电影节亲睐却一直在本国票房不佳的导演。
看的时候,竟然觉得有些诡异。
一个发传单的男子泰石,去不同的空房子住下,后来带走一个被丈夫虐待的女子善美,两人一起,在不同的房间之间辗转。
住下来,吃东西,然后修理坏的电器,洗好所有脏衣服,象在自己的家一般。
两人就如此相爱了。
后来却在一户房发现一个无人看管死去的老人。
两人葬下老人,以为可以安静住下。
却被老人子女回来报警将两人抓住。
善美被带回家,而泰石因各种罪名做了牢。
泰石在监狱中练习躲藏象幽灵一样不被发觉的本领,后来在再来到善美的家,近乎隐身人躲在善美丈夫的后面,只有她看到他。
“每个人都是一个空房间,等待有人打开心锁,放我们自由。
有一天,我的希望成真了,一个男人象幽灵一样走来,带我走出限制,而我毫不犹豫地紧跟着他,直到找到我新的命运……”整部电影没有对白,只有女主角说了三句话,“啊”“我爱你”“吃饭了”。
那句“我爱你”在电影播出70分钟说出。
我没有办法清楚的讲述电影的情节,因为导演离奇古怪的想法。
画面很美。
男主人公的扮演者至靠眼神完成了所有交流,并且,他的眼神那么震彻人心。
结尾有一句话,每个人不知道是生活在梦境中还是现实里。
其实,电影表达的很好,盯着屏幕,有温和宁静的气氛在流动,有好听的音乐。
只有自己的看,才会感受。
而我的感受,标题里的几个词,就已经够了吧。
我欣赏的金基德唯一的几部片之一
没对白只用眼神肢体推动剧情蛮好的,也难,但对于春夏秋来说是合适的,这种剧情越看越觉得是两个哑巴在一起。。。。。太装逼的电影,个人不喜欢,很极致,人物塑造变态到恐怖。太诡异了,简直细思极恐…
我怎么就不喜欢金基德拍的东西呢 其实片子差不多三四星的样子 但就是不喜欢金鸡德
在那些暂时没有人居住的房子里生活,没有语言只有身体和运动。整个故事很有趣味,最后的结局几近奇幻、颇有点形而上的寓意。不被人看见的存在,只愿被你捕捉、和你一起称量的存在。
神经兮兮,不知所云闹哪样
8.0/10。不知最后是女主的梦境,还是男主真的变为鬼魂了?求解答。。。金基德电影的主人公都是现实世界的边缘人,他们偶然结合无需任何言语上的沟通,全片女主仅讲了句:''我爱你'',本质也是构建于《漂流欲室》的基础之上。配乐特赞,就是有几段挺无聊的。
看完后,一直想着一定要安装个好门锁。
大概因为我没有期待谁带我离开所以只能隐隐觉得特别却又没什么特别的感觉→_→最初耍小聪明到处住人房子的设定和幽灵功夫与手中的眼真有爱。特别不喜欢女主,不喜欢只用沉默对抗残暴,拖住别人,等待他人拯救自身的人。既然可以再入他人门为什么不直接走出这个牢笼呢。
1.男主角一言不发,女主角一句我爱你;2.空灵至深的爱情为无言,或多,只需一句我爱你;3.拯救是爱,孤寂让两人融合;4.最后的超现实很喜感,隐身对其可见。
好久之前就看过了,最近看了几部爱情片,偶遇此片,记录在案!相当不错的韩国影片,对白不多,却情绪满溢!爱情,你懂了没有?
自作聪明
金基德算是一个优秀的二流导演,模仿能力很强,原创能力偏弱。他最好的作品都有出处,《春夏秋冬又一春》模仿裴镛均的《达摩为何东渡》;《收件人不详》模仿今村昌平的《猪与军舰》;《空房间》模仿若松孝二的《无水之池》。
整个感觉有点像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
区别于伯格曼的轻浮的做作。前四十分钟所有的干扰事件都是房屋主人归来。男主女主的长相都不喜欢,在熙长得太正了。不能理解为什么善待了意外死亡的老人后二人还要留在屋里等待儿子喊警察来抓他们。打斗戏都那么慢,只会用眼神瞪来瞪去。→如果这些都可用理想主义的幌子来解释那学年作品很可以借鉴。
虽然我的品位低,但是我依然了解,电影就应该美。变成幽灵的男主角是幻想中最美好的人。
我都不稀说你
主题比较小众,《空房间》的情节还是过于刻意了,看着不自然,接受不了。不过那种阴魂附体的气氛真心影响观众的心理。
真他妈文艺
看的好像是纯洁版。。。太文艺了
没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