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会觉得自己是个极端的人,痴迷、痛恨、不屑、狂热......这些充满极端色彩的词语,都能准确的使用在我身上。
而回过头,对待大部分生活与事物,又是那么不在意,认真也谈不上。
生活最大的意义就是找寻各种意义活下去,事实上很多事当你认真去考量时,发现没有什么是有意义且值得的,所以,过度认真伤心伤神。
如同拍照时,适度模糊像素,会让美人更美,风景更秀。
但我已经近视又不带眼镜,才发现原来看更美的美人与更秀的风景并不是我的追求。
《午宴之歌》,英国演技派明星瑞克曼与艾玛汤普森的作品,一首叙事诗改编的48分钟充满诗情画意优美无比的影片,英国人文艺起来,没有法式的无厘头,却比法片更深刻,来势汹汹,不可抵挡。
无数的观众歌颂演员的演技、编剧的灵感,叙事诗的多情,台词的优美,评价情感的沧海唏嘘,生活的现实丑陋......而我却从这些纷繁华丽中看到了“孤独”,彻头彻尾,冷澈心脾的“孤独”。
“孤独”来自片中“斯内普教授”断断续续支离破碎的回忆、词不达意的无奈以及昔日恋人思想上成为陌路的失望伤感;来自一个人偷偷站在巴黎豪华公寓窗口下不知是否敲门的辗转;来自用曾经缠绵绯曾如胶似膝今日一句“你丈夫还好吗?
”来表演人生的路上最后还是一个人走的领悟;最大的孤独是全片诗情画意的对白旁白......诗歌,不就是人类经受孤独的产物吗?
我想问,分手这么多年,还有必要见面吗?
女主难不成想聊男主的作品?
最终也不过是,互相生气。
没必要呀,既然你好母亲好妻子,你就好好过你的日子呀。
大老远见个面是为了?
男主真的,皮松肉馕,lsp中年男。
反正就是,看完想去看下男女主其他的电影,有魅力,但是本片,真实且没劲,886。
想要见你的心情是如此雀跃 就像能够看到我所有喜欢的作家们一样 我们点头致以 而只是与你相见的序曲 于是年过半百的我重回年轻时代 步履轻快 就算纷乱人群也不能破坏这欢欣 往日情缘不曾淡薄 经年君不改 定能重拾往日情意他是如此相信着 就算西服外套皱缩脱线 鞋帮已开线脱胶 他仍觉得自己是翩翩少年 而进到餐厅的一瞬间 和往日画面已截然不同 然而他可是生活在自己脑内世界的潦倒“艺术家” 怎么会允许这一切发生呢?
于是从此刻开始 外界发生的一切都不重要了 存在即 self-righteous 所以他没有看到她的翩然而至 他无法感受她指尖传达的情绪 她眼中流转的过去 他唯一能感受到的只有所有场景的失控 这样他越发深陷在怨怼和自弃中无法自拔 他只能赞扬她所摒弃的 贬低她所喜爱的 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 酒精成了放肆和无能的借口 这场否定的风暴席卷了所有关于她的一切 片甲不留所以最后他否定了对她的念念不忘 否定了在她门外踌躇徘徊的自己 否定了她对自己仅存的温柔和善意 否定了自己想要秉持的风度和优雅 否定了他所有关于她的幻想 最后甚至否定了自己对她的跨越十五个春夏秋冬的执念 留在脑海中最后的念头 变成了 向那个丰腴的女服务生求婚。
【旧情人 特别是余情未了留有念想的旧情人 我大概还是不要去见的好罢
1.面对平凡的现实。
能力与理想的差距,成就了平凡又带有落魄的人生。
又因为心怀,或者怀过梦想,所以不能心甘情愿过这样的生活,因为能力不足,所以只能自怨自艾。
这就是现实的失落。
2.面对曾经盛开却又不能拥有的感情。
Found a treasure and threw it away。
本应是自己的,却被别人抢走,而自己竟然放任他人抢走。
感情的失落。
3.演技。
为什么能让我看别人一个落魄小编辑吃一顿饭,听他内心这些自怨自艾的话,忍受他的无所作为。
只因为男主的演技。
其实,看你的眼睛,看你的嘴唇,看你的双颊,就足够了。
(如果有錯的話,概不負責:p)“It's an ordinary dayin a publishing houseof ill repute.Another moronic manuscriptcomes crashing down the chuteto be turned into art.This morning it was Wayne Wanker'slatest dog's dinnerof sex, teenage philosophyand writing-course prose.Abracadabra, kick it up the arse -and out it goesto be Book of the Weekor some other bollocks.What a fraud. What a farce.And tomorrow: who knowswhich of our geniuseswill escape from the zooand head straight for uswith a new masterpiecelifeless in his jaws.That's about the size of it.What about you?” 這才是英國式的毒舌,英國式的嫉妒和鬱憤……太地道了,反而覺得作者有點可憐……我沒看過原作,不過如果不是影像的話,大概也不會是我的菜吧,太英國中年男人了,而且還是比較失意的那一掛,看太多會内傷的。
Alan Rickman杯杯深藍色襯衫上面鐵棕色的西裝,看起來説不上風雅,也顯不出落魄,Emma Thompson阿姨白色的裙子質地顯得極好,趁出一身的風韻尤存。
她招來侍者,他就說她誘惑,她說他是嫉妒,他表面不動聲色的否定,可内心的聲音說著完全相反的態度,“madly jealous”,“madly jealous”:P………………“The very table linenhas lost its patriotism.Plain white: we surrender.twanging And this menu, this twanginglaminated card,big as a riot policeman's shield? ”………………………………而其實從這裡開始,我就一直不停的在怪笑了。
Alan Rickman杯杯的“内心的聲音”和表面的不動聲色實在是太精彩了,面對爲了一個“小”男人離開他的女人,深深的相信這要是多麽愚蠢的女人才做得出這樣的決定啊,可人家如今是暢銷書作家……看著杯杯“說”著“how could she have been so stupid”,一邊不懂聲色的把紅酒倒進杯子。
那看著waitress的裙子不小心翻起來的眼皮一跳,那精彩的在肚子裏罵這“笨女人”實則“強烈的嫉妒”,那對她新老公的諷刺,那個沉默,對著侍者的那段挖苦……其實Rickman杯杯都沒怎麽動嘴皮,甚至臉皮XD 那雙不大的眼睛一轉再配上那些心里的聲音,再加上另一根戯骨Emma Thompson阿姨的風韻和配合,就十足的撐起了這將近一個小時。
“Massimo……”………………個人覺得Massimo也很是個點:P 這個結尾滿絕的。
於是整個好英國,好中意:p
片子不长,诗句很美当斯内普遇上特里劳妮,也许压抑深沉的基调就早已注定。
低沉完美的嗓音,深情细腻的原诗,连续两遍,说不清的若有所失就像弥漫在空气中一样,道不出原委,却不来不去,静静淌过,从片头至片尾。
是什么让原本心底的诺言失效,让那些念念不忘最终被置之度外。。。
是岁月呵,还是彼此呢?。。。
我们终于成为了再无瓜葛陌生人,这个结论如此坚定又如此令人受伤。
坚定得一如当恋情一开始相信一定会从此携手与共的信念一样;受伤,就像一件融入自身记忆个人成长的物件出乎预料的突然割除,好似被放了冷枪一般,虽不致命,却也伤的不深不浅,一经提起便会长久的隐隐作痛,这大概可称之为爱的余威吧,是如此的不可阻挡。
会有人觉得女人占上风,男人可怜么?
其实他们一样的,一样会感怀于原来曾与之共享过一个灵魂的另一具肉体今天与自己截然不同的模样吧。
曾经靠的那么近,应此也更对比出此时此刻这中间隔着的距离,无法精确,大抵刚好一个餐桌,是彼此够不着彼此的距离。
女人打扮得有多精致直接反应她对面的人至少曾经于她来说是多麽的举足轻重,才让她远从巴黎就这样翩然而至只为赴这一次短暂而无望的午宴。
他们都忘不了时光长河另一端的彼此,无奈他们已经在不同的方向上跑的太久,一切都已不再。
只叹那流失的时光和那个你。
再见吧,走远的不可追。
那些空空荡荡却嗡嗡作响的若有所失便是那不可阻挡的爱的余威。
头脑中肆意甭出的思绪,沉淀在心底的精神独白,剥丝抽茧的想法剖析,alan rickman用他天鹅绒一般的声音缓缓道来,犹如在你耳边低声细语。
直捣心灵的思维分析和充满快感的自我倾述,诗一般地吟出,不失优雅地淋漓尽致,时间在倾述中放缓,现实在吟诵中归于平静。
这部电影让我脑海中闪现最多次的词是“细腻”。
它极其细腻地描写了男主人公的心理——怀着期待赴宴,一点一点地失望到底。
旧情人再见,大半会是这种结局吧。
相见不如怀念。
刚开始我不敢相信一部电影可以通篇用画外音解说——那不成了看图说话了吗,既然画面能看到,为什么还要解说?
既然有解说,那画面的价值不就被大大削弱了吗?
习惯这种方式之后,才注意到画外音的文字那么精当优美,遂明白,唯有如此,这种形式才成立。
眼睛欣赏着老戏骨丝丝入扣的表演,耳朵欣赏着诗人的才情,当然,还有男主角那充满磁性的声音,不啻为享用了一场感官的盛宴。
看到一篇缈沨写的影评《诗意可餐——文学魅力英伦造》,觉得特别好,衷心夸赞了一下。
那篇影评写于十一年前,那么久之前的一位作者漂亮的文字穿越时光感动到今天的我,这就是文学艺术的粘结力和穿透力吧。
这缠绵缱绻的英音让人无法抗拒(有点像卷福)旁白式太有感觉像在读文学,果然伍尔夫和托马斯就在对面向男主走来。
文章也写的太美了,将文学与电影,视觉与听觉,想象与现实结合的非常有美感运用慢镜头中虚化其他只突出旁白表达人物丰富心理活动。
结尾马西莫垂垂老矣的样子让人心酸的想起时事境迁过去的都成为过去。
我想起某知名相声艺术家第一次当导演的时候说:大概是相声是为观众服务的,什么时候抛包袱是门学问;电影也是为观众服务的,什么时候呈现什么画面就跟抛包袱是一个道理。
所以他只是个相声艺术家。
我觉得午餐和晚餐还是很有区别的,好像有什么隐含的标签一样。
一般刚开始约会大家都会精心的准备赴约一起吃晚餐,我对一些不太喜欢的date会拒绝一起吃晚餐的要求,不如我们中午去吃吧
曾经那个喜欢过多年的人呢来信说:每年要在京半年之久,有时间见面叙叙旧吧。
上班开会的间隙些许的失神了一下,犹豫之后还是删掉了那能联络的方式。
偶尔的时候会想,再见会如何?
他还会是那个曾经在阳光下笑的一脸痞气的样子吗?
而我还会是那个无论他如何都满心满眼的喜欢他的样子吗?
回忆永远是今不如昔啊她不再是那个活力的青春的少女,她的手上还是有了皱纹。
她不再是那个眼眸有着爱意的人,她也不会用身体温暖他愉悦他。
而他也不再是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他的脸上开始有了失意的神情。
他不再是那个酒桌上让人愉悦的伙伴,他开始苛责和失去控制。
在自己爱人的城市晃荡,晃荡到你知道的爱人的地方,却没有勇气敲门。
熟悉的桥段,每个深爱的人似乎都经历过或者暗想过。
也正因为如此才让那首好久不见成为ktv经典的歌曲吧。
在一起的时候要唱,分开的时候也唱。
每个人都在臆测,如果有一天真的在那个城市,在那个咖啡店我遇见了她,会怎样的说好久不见呢?
今不如昔,索性让那些回忆就永远封存变成美好的回忆。
让那个你记忆中的完美的人永远激励你前行就好了。
还是不如不见吧头沾湿 无可避免伦敦总依恋雨点乘早机 忍耐着呵欠完全为见你一面寻得到 尘封小店回不到相恋那天灵气大概早被污染谁为了生活不变越渴望见面然后发现中间隔着那十年我想见的笑脸 只有怀念不懂 怎去再聊天像我在往日还未抽烟不知你怎么变迁似等了一百年 忽已明白即使再见面 成熟地表演不如不见
妈的 为了这俩人 我直是生肉也要啃了
加了内心旁白的短片,好难看!一开始以为我搜索错了这么短!中间睡着了几次终于看完了
一以贯之的画外音自成第三人称叙述文,手法可以,可内容太陈腐浅薄了
一如往昔又今非昔比
英音各种美啊
基本算是台词与演技的示范课,适合粉丝观看。
女人喜欢的老男人和男人喜欢的老女人
这片怎么分这么高= =失意老男人的性幻想与酒后逃离,很做作。
with no real intention of ringing the doorbell, yet unable to depart. Until the horrible shock of the pigeon, an entire flock rising at some
斯内普磁性的声音让人难以自拔 细细长长的生命之河 怀念过往 或 许真的不快乐 却又能够让浮躁的心安静下来 真快我们在老去 四周的亲切的事物都已消失 一切都是物是人非一切也都改变 或许我们真的不应该来赴这场午餐之约 只在夕阳缓落的傍晚在记忆里 一遍又一遍重温和你走过的美好
I don't think this is called a movie.
太喜欢了。由诗歌改编的电影,表演难度大得出奇。莫嫌独白絮叨,还有太多东西隐藏在眼神里。太久的别离与太多的顾虑令旧友的重聚沦为一场五十分钟的酷刑,最后他被苍老打败,她哭着离开。没来由的烦躁与忧愁都得到了极好的展现。
这个电影比较特别,说不出来的感觉……
too much narration
很久之前看的,记得还有些许新意
无趣,甚至没觉得这诗有什么深意
空虚寂寞冷的丫丫…
很好地调整了我读原著诗歌时的不当节奏。。。但还是一样的问题,你可以“让想象飞翔”但是!!不是在和前妻?前女友?重聚午餐!配上这样变态的diction,只能说,留给B们小资去吧!sod off
美丽如诗。散文诗的独白。大爱!
hearta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