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是未来!
杜威前期让人难评的点太多了让我把这份无语诉诸于扣一星吧。
但孩子都是好孩子,末场演出感动得人哇啦哇啦泪流满面拯救了一切。
虽然歌词里孩子们把杜威称为魔法师,但也许孩子们才是真正的魔法师,他们的演奏兴许没有改变世界,但至少改变了杜威。
不得不承认如此如梦似幻的故事要顺滑运作可能真的不能诉诸于现实。
那里没有刚好能组一个乐队的英才小孩,没有看一场表演就能平息怒火的家长,没有严肃之中带着狂气的小学校长,没有真的有真才实学的loser,也没有能帮loser交那么多年房租的朋友。
但我还是觉得用音乐对抗the man是一件很虚的事,至少它从不是对抗the man的主要部分,更像是某一阵声音某一种提醒,毕竟剧里的乐队经理还是得看the business of music。
不过乐队经理summer真可爱,她让我想起陆曼曼,精明干练好胜好强的女孩,虽然现实中我对这种类型退避三舍,但隔着一层壁就爱到不行。
杜威对她的评语太准确了:她就是下一任美国女总统,就算她马上参选我也会给她投票的!
结尾的课后乐队演奏如果能在电影院看到会很有意思,好的好的我马上出去!
只是最后再念叨一次,孩子就是未来!
以及没把校长和杜威拉成一对我真是太感谢了。
很早就知道这个电影,一直没看,心想会有什么意思,前段时间下到了,没想到带给我的却是震撼,看似幼稚的剧情,却蕴含着深刻的摇滚思想:摇滚乐不是喝酒吸毒和作混蛋,而是一种宣泄,一种力量,一种精神.我已经看了两遍了,真的是不错
只是一种态度。。。
不懂摇滚的说。。。
摇滚就是反摇滚。。。
非hardcore。。。
悬在中间,nowhere。。。
伪君子的摇滚不在此地。。。
只是因为Jack Black 。。。
kids的摇滚还是不一样。。。
没有感到真正的激情。。
kids能懂多少的摇滚???
即使我们的伪摇滚又能懂多少。。。
重在参与。
这部有趣的美国式喜剧因为牵扯了摇滚乐而显得生机勃勃,导演Richard linklate在108min的时间里妥帖地安排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而影片的主演Jack Black作为最大亮点,出色地演绎了“摇滚老师”的喜剧角色。
影片从Jack Black所出演的乐队主唱兼吉他手威尔的生活开始,描述了他倒霉的生活现状:被乐队开除,又因为房租而被死党女友嫌弃。
随后威尔冒名顶替死党去了一个学校任教,偶然间发现了班级里的孩子们身上有着极佳的音乐天分。
他决定组成一支少年乐队参加摇滚乐演出,并最终获得乐迷的认同。
影片透着对坚持理想之人的由衷赞许。
威尔混迹地下音乐圈多年却得不到好的发展,都源于对摇滚乐的一种质朴热爱与抗争情结。
这种对摇滚乐鼎盛期的膜拜见缝插针地出现在影片的各个部分,尤其是教授“摇滚乐史”的部分,看录影带学习乐手动作的场景,着实有趣至极。
《School of Rock》是一部喜剧片,因此希图从中获得有深层次的感悟并无必要,影片并没有向深处去挖掘一个教育体制外来者(威尔)对被教育者(孩子们)以及教育载体(学校)的影响,只是提供了一种想法并对摇滚乐做了正面的介绍。
影片摈弃了摇滚乐手的恶劣生活习惯(威尔没有任何不良的嗜好),这一点相当讨好,也令人更接受这部影片。
影片内小演员的演出相当棒,展露出的音乐天分也让人惊艳。
他们从各个侧面展现了十岁小孩的生活群像,搭配着Jack Black与自身经历相仿的本色演出,让电影从头至尾都处于一个活泼向上的气氛之中,着实是上佳的娱乐电影。
今天在电影频道巧合的看完了这样一部电影。
关于失落,关于梦想,更多的也许是关于摇滚,关于我们最爱的音乐。
我想我会和很多人一样,看片时疯狂的大笑,笑着笑着却在结尾哭了起来,一种浑身起鸡皮疙瘩的感动,我想每个怀抱有音乐梦想的人都应该看看这部电影,他能让你找回最初怀抱梦想时的感动,因为似乎有人代替你完成了梦想,哪怕他们只是群孩子,你还是觉得不可思议,想想对自己说那要是是自己多好啊,要是那老师是我的老师该有多好,那不就是我之前想要做的事么,可惜没有伙伴,没有老大,我们仍一事无成,音乐终究只能给我们带来寂寞,却不像电影里那么让人感动和欣喜。
是的,也许很多人都嘲笑,甚至侮辱他,说他们唱歌简直像发了神经,但我能明白,那就是摇滚,不管唱的是否好,是否宇宙无敌,摇滚需要的是一种状态,一种不怕失败,打不死的精神,我想他们做到了,他们最后也成功了。
我喜欢那音乐老师的几句话,他说一场出色的演出能改变全世界。
我们也需要这样一次机会。
此外那群小朋友真的很勇敢,他们今后还有无限的机会,可那老师没有了,他们却义无反顾的帮助他实现了一个这样的愿望,那时他们还只是小学生而已。
所以很让人感动。
一直标榜自己是个摇滚的粉,但是看了这部rock片,还是觉得看不懂。
一、自我对于“老大”say no的勇气,是不是要在成长经验中积累呢?
有些时候这种愤怒和发泄,我以为是自发,而不是他启。
对于摇滚,这样一个狂野又浪漫,堕落又糜烂的音乐形式,乖乖牌们永远是观望且艳羡,释放天性,但是天性是不是对于天然本性的自我追寻呢?
所以还是那句话,要自启而非他发。
二、自学 每个人都有一个摇滚梦,每个人都有偷鸡摸狗一般寻找摇滚的旅程,当我们唱着红旗下的蛋唱着姐姐唱着黑色的梦,唱着麦田的守望者唱着海阔天空唱着雁栖湖的时候,是不是都是独自攀爬在一堆堆的黑色音乐里,独自享受独自伤心。
所以我以为,摇滚不是讲别人强行从古典音乐里拉出来,教几个POSS,摆几个干嚎,亦或在适当的时候跳下场子。
摇滚的真正精神是反叛,是对抗,是一个人在永远的战斗,不言败。
摇滚注定是孤独的,大众的摇滚,要么流行,要么被打压。
全民的觉醒,往往在某些人眼里意味着危险重重。
所以,摇滚只能小众,而且只能自我寻找。
三、如果道歉能解决一切,还要警察做神马即便是喜剧,即便喜剧里情节可以夸张可以戏谑也可以人物肆虐,但正统的我仍不得不思考,教师是做神马的。
如果老师以一种强行的姿态洗空你所有获得知识的机会和可能,这样的一种霸道算不算强权?
这样的用音乐,仅仅是摇滚来代替科学和人文的态度是不是独裁?
这样用愤怒和咆哮去撕破文明丑陋外衣的形式,算不算暴力?
在孩童时代,真善美的存在是必要的。
公共社会,秩序和角色的遵守更是重要的。
我们可以在the school of rock里面笑,却不能笑其中的种种真实。
影片的最后是皆大欢喜,但若这种欺骗可以看做善意,这样的胡闹可以得到谅解,这样的目中无他可以解读为轻喜剧,我只能说,如果道歉可以解决一切,还要警察做神马?!
很少看喜剧片,尤其好莱坞的,感觉大部分编剧脑死亡。
今年压根没看几部喜剧,只是英语课上老师放了几部喜剧我跟着乐了乐。
前些日子看了《海盗电台》,暂且不说它跟摇滚有啥联系,总之那种没心没肺的态度感染了我,也感动了我。
《摇滚校园》也是这样,里面孩子们学摇滚的场景这是让我乐得屁颠屁颠的。
喜剧嘛,就是图个乐,可是看了很多恶评说啥伪摇啥的,我就不懂了。
挺好的喜剧非要拿来较真,真没劲呀。
真是笑开了花,这就够了
父母们都需要知道这部电影里Jack Black一边弹吉他一遍用表情诠释什么是 rock 'n' roll. 这部电影对于每一位音乐爱好者和音乐人有趣的经历。
电影里也讨论了一些更严肃的东西,比如10岁的小男孩和同学们讨论醉酒。
影片里有一些醉酒抽烟的镜头。
School of Rock 更多的是表达小朋友们怎样对音乐产生兴趣,怎样和父母交流从组建乐队中得到的宝贵经历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影片里也正面探讨了困扰孩子的一些问题,比如一个女孩子不愿意在大家面前唱歌因为觉得太胖。
好教师养成记,刚好男主也叫杜威真是绝了~这部片子再次说明了,不一定是学了专业考取资格的人才懂得如何当一个老师。
1.一个好老师,最起码的是对自己专业的狂热,那份喜爱是真的是或多或少能够传染给学生的。
学生都感受不到你对音乐的喜爱,你凭什么叫他们喜欢你都不喜欢的东西,根本就没有说服力嘛2.突破等级评分。
这个很难,尤其是在一个等级非常明显的学校文化里,让学生不以这个为标准真的很难,因为就算这一科老师不做,其他老师也会做,他们只会觉得你这个老师很奇怪。
当然杜威很聪明,从来不模棱两可,他真的不喜欢评等级他就把评分表撕掉,对不反抗的学生视为理解战线,对于一直反抗的学生就用等级评分对待他们,当然是悄悄说。
3.总是发现学生的优点。
杜威在里面简直就是变着花样夸学生,这一点真的是太强了!
不自信的、胆怯的、很少表达的学生全部夸个不重样,用自己的经验类比,用夸张的表情和肢体逗乐他们,再表达对他们的肯定,以及对他们鼓起信心去做这些事情的感谢。
4.安排合理的职务。
从观察其它课程中挑选音乐素质较好的学生当乐手和和声,其他人组成小组去完成其他任务,例如舞台灯光、服装化妆、队名口号、安全监督等等。
总之从学生的外表、气质去安排适合的工作,精致带有点女性气息的男孩子做服装化妆,表现普通却漂亮的女孩子想队名口号,总是想着评分拿好成绩爱出风头的班长来当乐团经理,看上去文弱戴眼镜的男孩子做舞台技术。
而且不是只有在台上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在杜威眼里所有职位都很重要,一视同仁,并且从一开始就准确表达每个位置的重要性。
对于想换岗的学生,尊重她的想法,并要求表达其换岗的理由和展示胜任的才能,在进行换岗,留意她在岗的表现,给予建议和支持。
5.树立强烈的团队意识。
承接4——合理安排职务的前提以及后续工作,就是一直培养“We're a team”。
团队意识特别强,这也决定了班风。
首先每个人都很重要,他真的是对每个人他都特别上心、负责,听每个人的意见,赞同每个人的贡献。
再到杜威的意识灌输特别强,从一开始学生不了解摇滚🤘🏻,世俗观念认为摇滚不是要学的高雅音乐,到后来所有学生“违抗老大”,非rock不可的状态,可见老师的感染力和带来的知识技能是多么丰富,才让大家进入同一个科目/专业气氛中,这对团队意识更加强烈,每个人都相信摇滚精神,不断从各个方面理解和给予自己的付出。
6.强大的知识技能库。
承接1,既然对此狂热,那一定会去投入吸取这方面所有的一切。
杜威热爱摇滚,音乐是灵魂,他不会出卖灵魂去写破歌,也不会因为商业利益而组队,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点,决定他的教学动机是真的很淳朴——我很爱音乐,希望你们也能感受它、珍爱它。
每个乐手的安排,每个旋律的走向、节奏点、交汇的设计,舞台风格的出位展现,黑板画上摇滚乐史结构图,还有大量的乐器和光盘库存。
(真的是太富有了,物质&精神)除了知识技能,最重要是摇滚的精神是从一而终地表达——违抗老大做自己,表达自己的内心;摇滚不是代表完全的叛逆,至少它不等同无节制的生活恶习、吃喝嫖赌,树立正确的纯爱摇滚的理念,不去从其他渠道靠近摇滚。
这个特别好!
说明三观是正的,同时不让脑袋还简单、没啥鉴别力的孩子误入歧途。
7.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虽然片子里展现的少,但是例如现场练习合奏、展示结构图、录像带、针对听曲目聆听模仿解决某一个技能表现等。
其实方法是很多种,但全服务教师想教的内容而已。
有些老师到现在还弄不明白,总是去抄课例。
唔,花哨的教学法是表面,一个课不可能总在热闹中进行,到底课堂/科目的魂在哪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这些老师要治也很简单,就是重新找回她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就好。
8.教学相长。
这个是一直特别有趣的现象,我也有过和总是特别期待这种现象,这意味着你可以从你身边的学生就能学到些东西,更多时候是悟到的,这说明自己在长智慧,而且我会为我的学生骄傲的。
当杜威打算放弃比赛到最后没有评上大奖,孩子们的表现简直太棒,真的违抗老大,还真的不去看重成绩,而是看重在舞台全心全意投入、无所保留的表演。
全部实现了杜威所说的摇滚精神。
有时候大人也很容易在一些关键时刻丢了信念,但孩子并不是,或许在你彻底激发他心底的一刻,他反而会简单又坚定地不走回头路了。
9.专属手势。
我感觉这个点太棒了,就是跟学生有专属的握手游戏。
我觉得教师跟学生有这种趣味性的、简单的、有着鼓励默契等正面涵义的肢体接触,真的是增进师生友好关系的一把可爱钥匙。
10.及时与学生承认错误。
这是一个心胸宽广,并且珍惜彼此关系的人的一个正确做法。
无论位置高低,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个很简单的,但是就是有人做不到。
11.教师需要的是提供支持的脚手架。
每个人都有学习能力,只要你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
现在科技发达学生在网络都可以学习到所有知识,甚至比书本的多,那么教师的其他方面的作用就突出了。
一方面是提供支持学生学习的脚手架,这涉及到对专业的深度了解以及经验之谈,例如杜威,关于哪个技能突破、哪个风格展现,就听哪个专辑的哪个乐手、看哪个现场录像,这未必是网络技术能够涉及到的,吧。
😂另一方面,就是教师的“育人”功能,这涉及到如何组织团队分组学习、对专业精神的理解表达以及一些长远眼光等。
片子理想化,但是里面的一些关于教学的点是真的很赞,光凭印象就可以列举一些,何况再细看呢。
BTW,里面的音乐是真的赞的没话说!
为了长时间航班随意挑的电影,看完有被惊喜了。
这部电影不是像标题一样,只是一部关于摇滚的音乐电影,更是一部教育主题的佳片。
它用摇滚乐的方式大声质问“只知成绩,压抑天性,忽视个性的教育难道真的是好的教育吗?
”通过音乐,假冒教师的杜威和孩子们以平等尊重方式连结,相互共振,并激励了彼此。
他教会孩子们的当然不是语文数学天文地理,也不只是演奏方式舞台表演,而是勇气自信,不畏强权,创新求变,遵从内心。
还有什么比这更摇滚?
还有什么比这更棒的教育?
固然情节有些老套,就像弹幕所说“又是一部乌托邦电影”,但电影闪耀着理想主义光辉又有什么问题呢?
毕竟现实已经如此沉重。
当杜威和孩子们终于站上舞台完成属于他们的表演时,每一个荧幕前的观众都会像台下曾经压抑古板的校长,曾经只知成绩的家长们一样,为他们感动欢呼吧!
怎么会充斥着这么多对摇滚典中典的刻板印象啊,看不起流行乐、让女生去当groupie等等,真的很令人不适。男主自己生活烂成一团还动不动言语霸凌室友、背后暗讽室友女友,还天天标榜摇滚精神,😅好无语。表演也给人一种用力过猛的别扭感,只有孩子们是可爱的...
现在想想觉得好幼稚……摇滚科普吧……
这叫摇滚的话,荒村公寓可以算恐怖片了
女贝司范儿够正
里面有ACDC的歌!
看着玩着摇滚的娃娃们,竟然意外地流泪。我们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the man”,但是总会有一条发泄出路,那便是每个人心中的神。AC/DC的那句名言太好了,OST各种好听。但和《Velvet Goldmine》还是不能比。
尼玛不知道什么时候看过这片
我不懂摇滚~但也很激动
杰克布莱克演技没的说,对摇滚的诠释也是一流!
杰克布莱克是全剧的灵魂,长得就很像熊猫阿宝。
看到这海报我都要笑……
School of Rock~World of Rock~有些band 他们不懂摇滚 他们只会摆pose和表演 靓皮囊和屎音乐!Jack说的对 摇滚是有使命的!rock 'n' roll never die!
终于看了,励志的很,再者,导演分裂吧。。。
熱血啊!
rock 'n' roll!!!
原来国外也挺多装2的.胖子刚上台时,一脸陶醉的模样太造作了,往人群一扑,摔得不轻,我乐了,活该!
摇滚吧!少年!
还是得当年看,现在就觉得一眼望到头,而起承转合都没做好,一部分原因在于Black演得一言难尽,于是会幻想《IT狂人》的Douglas能否妙上几倍。其实都是在冲最后一曲,作为具有本土特色生活经历的我,当然也会为之触动。其实比起老赖Dewey的自我成就,我更关心被唤作Fancy Pants的非直男学生,在那个年代有多少艰难。话说,《无耻之徒》可爱的Sheila,是直接在这里把Cusack给捎走的哎。还有Summer,居然是《神偷奶爸》Margo的配音演员,还出了好些专辑……
这种电影能拍成这程度已经成功了~
never have liked Black. 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