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个电影感觉不错,虽然也夹杂着点灰色的情愫。
不过最后一段感觉有点突兀2.冯砾的演技真是一流,尤其是那句“哥,额要是个女地,额揍让你糟蹋”。。。
巨喜庆 3.陕西话应该是天生就是这么好听,阎妮儿只是把它给发扬光大了
我还是认为衡量一部喜剧优秀与否的标准并不只是它把人逗笑了多少次。
看《高兴》的时候,大厅里的笑声一直是零散的,次数也并不怎么多,但我仍边看边不住地想这真好看。
有些情节发生的时候大厅里一片寂静,但我自己却带着微笑,并也知道大家都是在微笑地看着它。
出门之前看介绍说《高兴》虽然结尾被改成了喜剧,却仍然是“喜剧形式的悲剧”,不甚理解。
直到影片进行到五富死了,我才开始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并也想到了茅盾《海南杂忆》中所说“含泪微笑式”的含义。
悲剧正在发生,观看者的我们都明白这是悲剧并准备好了为他们悲痛,影片却继续坚持着它喜剧的调子。
片中的人物没有深沉地叹息,背景音乐没有变得悲怆,画面上是高兴和黄八一人绑上五富的一条腿,架着他十分滑稽地走出医院。
他们甚至还给五富叼了根儿没点着的烟。
这确实是悲剧,但影片却用这种微妙地自嘲向我们表达着片中人物无力却美好的人格。
他们就像在调侃着自己轻贱的生活,无暇顾及那种你希望看到的“放下一切的悲痛”。
你发自内心地感到难过,他们却仍在惹你发笑。
这样的氛围到了众人目送高兴载着五富飞行并合唱欢乐颂被发展到了极致。
在歌声中,我们已经要流泪了,我们已经在流泪了,画面却仍让妇女们手中的菜刀老太太的红脸蛋跟胖子的大肚子出现在我们面前,每个人的眼神都凝重而有光亮。
这并不是低俗的笑料,而是暗藏于所有小人物心中微薄却不灭的希望。
这真正是含泪微笑,笑中带泪。
他们在承认:我很轻贱,我们感到他们很宝贵。
所以我有一点儿感觉五富没有复活可能更好。
但是当他真的活过来了,我却又觉得这样真好,于是由衷地笑了起来。
在他复活之后很明显地笑声也重新回到了电影厅里。
所以即便确实消弱了主题的意味,大家却还是愿意看到一个更完满的结局。
这也是面对他们这样一群人,我们每个人都愿意怀揣的一份善意吧。
说实在的,一直没有注册账号,只是嫌麻烦。
“高兴”只有6分实在让我惊讶,不得不说两句。
就为了这部电影的评论注册了账号,希望能够提高一点该片的评分。
《高兴》是部歌舞剧,我国这些年拍的歌舞剧很少,这是很成功的一部,其中少了美国歌舞剧中的浪漫风格,多了我国底层文化的趣味,这是一种西风东进的创新。
令人耳目一新,个人感觉十分成功而接地气。
《高兴》是部喜剧,或许其中的部分笑点有些低俗、有些恶心,但在破烂王与按摩小姐为主角的电影中倒也切题。
刘高兴的苦中作乐、按摩小姐的世故与单纯、五福的土气恶俗、黄八的底层市民、杏胡两口的猥琐与仗义还有黄渤片中角色的完美无赖表演在影片中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使整部影片具有强烈的张力。
笑点不断。
一直以为只有80分钟左右,今天留了心,发现竟然接近两个小时,我想只有笑点太多才会造成我这样的时间错觉。
《高兴》是部励志片,但和我看过的众多励志片相比,《高兴》似乎更加真实。
刘高兴没有像《阿甘正传》中的阿甘、《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克里斯、《肖申克救赎》中的安迪那样的天份,也没能像他们一样创造奇迹。
他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走进城市,怀着一种良好的心态,追求一份普通的收入,追求一份美好的爱情。
最终,他没有发财、没有创造奇迹,只是影响了一群人、帮助了一个遇到麻烦的风尘女子,获得了一份美好的爱情。
其实他的成功在中国每天都在上演,只是大多数人没有刘高兴的这种心态,无法体验刘高兴式的幸福。
看了《高兴》,不禁想起另一部风格有些类似的电影——《喜剧之王》。
《高兴》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
国外有很多歌舞片,比如秀兰邓波儿片子应该也是属于歌舞电影吧。
都拍得很不错,很爱看很爱看。
至于咱们滴歌舞电影,想得起来就只有一部〈如果。
爱〉是根据贾平凹小说改编而来。
这种形式反影村里进城寻找理想故事,俺是蛮喜欢的。
我有点排斥把村里生活拍得苦兮兮的电影或电视。
台湾滴苦情戏,什么一个姑娘嫁了好几次然后S几次老公又S儿子,然后又被富人欺负欺负,无限制欺负,而受苦的女人只有忍耐忍耐,以所谓的慈心感动天感动地,最后得到一个好结局,就是所有恶人受到惩罚,然后这个受苦女人也差不多要S了。
靠。
路过一回我都要骂一回。
上回看锵锵三人行,有次陈丹青参加聊天,他说现在少了很多快乐穷人。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其实在自己小时候,大伙物质状态都不咋的,那时候还用粮票什么的,可在我印象中并不觉得大家日子过得天天愁眉苦脸。
也是天天有高兴有快乐,甚至幸福感更强烈。
而现在“穷人”,简直被这个物质穷折磨滴,不如直接S掉得了,毫无快乐可言。
人么,谁都有自己跨不过去事情,谁都有苦滴事情。
这世界富人也不幸福,穷人也不能穷开心了。
真是无语啊。
因此电影主人公自己改名叫“高兴”。
就是以一种很快乐方式进城完成自己伟大理想。
高兴收废报纸废物,大着嗓门飞快滴踩着三轮车,生意很不错滴。
当然也有人因为他的工作上瞧他,可人家自己不瞧照样开开心心组装自己飞机梦呢。
高兴喜欢上按摩院小姐,电影中按摩小姐,偶不知道是真滴“小姐”,还只是工作形式。
总之高兴帮助按摩小姐还债。
最后真滴自己组装一架飞机在西安城上飞呢我喜欢这个类型反应方式,苦情滴很多,生活本已苦,为啥子不快乐方式来表达呢?
至少也得百花齐放。
但是电影有很多不足,比如歌舞插入方式觉得很唐突,感觉是硬塞进去一段歌舞。
不过歌舞抛开故事情节,单歌舞来看,却又是不错的,音乐不错哇。
电影就是西安拍滴哦也也,电影中有段吃羊肉泡馍,哇,口水啊!!!!
日月请寄碗羊肉泡馍给我!!
不亏是俺去过三次地方,那个熟悉感飘呀飘呢。
发现最近影视与当地旅游合作,偶看韩国《花样男子》把澳门介绍滴很详细,这部《高兴》把西安特色也都很着力介绍一下呢。
虽有众多不足,做为国片少有歌舞剧式,及他们反应农民进城快乐形式,都是要看看滴
高兴的意淫《高兴》一部充满了意淫的荒诞喜剧。
生在陕西长在陕西的我看完《高兴》,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除了在导演的高速运动的镜头中看到自己熟悉的城市某个角落的时候有那么一点点兴奋。
男主角郭涛意淫着自己和按摩小姐田原能发生点什么(剧情暗示田原并非性工作者,仅仅是单纯的按摩小姐,按摩小姐的名字也很独特,孟夷纯,不知道是我多心了,还是贾平凹的原著就是这样)郭涛和他的弟弟五福在这个城市拾破烂的同时,意淫着可以成为人上人,这个梦想就牵强的引申到了本片的另外一个线索,郭涛乘着自制的山寨版滑翔机翱翔在西安上空。
(所有飞翔的镜头都做的假到了极致,我斗胆问一句,导演阿甘在影片宣传期间叫嚣的百万制作费就换来这样的意外的喜剧效果啊?
)郭涛、他的弟弟和一个东北男人,三个壮年男子和一对生活和谐的夫妻成为邻居,三个人难免会在夜深床不静的时候,意淫一下邻居的幸福生活。
这样的桥段未免太过突兀。
田原,一个时而川普,时而陕西醋溜普通话的按摩小姐,工作在城市的底层,却意淫着有朝一日能用自己辛苦换来的工钱去园自己的大学梦(导演的剪辑的太过高明,我一直没搞明白此妹妹是否真的想去读书,还是拿这个理想来装纯真以掩盖自己毒贩的身份) 阿甘,本片的导演,通过本片我发现了导演的特长,导演一定是呕吐控,本片所有呕吐的镜头都很真实,导致我和女友,以及身边的若干观众有些反胃。
导演的思维是跳跃的、离散的,片中很多情节和整个剧情没有多大关系,却反复拿来说事:三个男人偷听苗圃和老公的夫妻生活;三个男人在打鸡蛋却被苗圃误会成在做自己的事;电影开场出现的陕北那一条类似长空栈道的小路的镜头,不知道导演想表现什么,从这里一直到郭涛准备进城却被警察拦住这一段的节奏,已经给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一看就是十分小家子气的影片,直到影片结束,我和女友交换了观点,正如我所料般狗肉电影上不正席。
导演,从影片小范围点映直到上映档期一躲再躲,都在意淫着自己可以靠着这个作品进入有票房号召力导演的队伍,只可惜他的这个意淫终究只是春天的一场梦而已。
片中反复出现的山寨歌舞,实在是难以让我提起兴趣,不论是舞蹈还是镜头,再到剪辑,丝毫没有出来山寨应有的气势,少林足球中的被剪掉的那段魔鬼舞,阿甘应该多多学习学习。
本片的几个亮点:黄渤,演技自然质朴,总让我忍俊不禁,虽然他的陕西方言又那么点串味,但是他诠释的市井小人总是那么传神,这在疯狂的赛车中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看《高兴》的时候,我潜意识里总希望黄渤出场的次数能多一些,因为他比郭涛演的好很多很多。
苗圃,同样很放得开,陕西话地道,陕西女人的豪爽也很够味,只是戏份不够多啊。
再就是本片中出现次数很多的黑撒乐队的陕西话RAP,还有些水准,小小推荐一下吧。
阿甘导演的《高兴》是一部根据贾平凹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和原著小说不同的是,电影《高兴》按照发行方的宣传说法,是一部“山寨喜剧”。
如果这部电影按照原小说的风格进行忠实的翻拍,那么它完全可以拍成一部类似《三峡好人》或《落叶归根》那样风格的影片。
但是因为《高兴》的导演是阿甘,所以电影《高兴》就变成了一部混杂着喜剧、歌舞、励志、爱情、恶搞等等诸多风格的影片,以至于很难一下子就将它准确地描述出来。
和同期上映的另一部国产喜剧影片《疯狂的赛车》相比,《高兴》这部喜剧无论是在电影的叙事技巧层面还是制作技术层面上都显得很粗糙,以至于在春节期间上映的诸多国产电影中,《高兴》很容易成为一部被评论和观众所忽视的电影。
可能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只要看到电影海报上“导演阿甘”的字样,就会立刻掉头走开,并直接将《高兴》这部电影划进“烂片”的行列。
观众的这种评价对于导演阿甘来说并不算刻薄,因为他之前曾经导演的诸多影片都堪称国产烂片的典范(这些电影的名单长到我都懒得一一将它们列举出来,相信很多观众都能随口说出一两部)。
但是对于曾经导演、监制了22部电影的阿甘来说,从他的上一部电影《大电影2.0》后,他似乎开始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这种变化延续到了《高兴》后,终于开始直接影响到了影片本身的质量和风格。
虽然《高兴》由于电影技巧方面的不足,以及叙事方面的混乱,只能算是半部好戏,但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怀,已经能够让观众开始忽视电影在技巧方面的失误,从而真正开始关注电影中的人物和故事,以及大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命运。
从这个角度来说,只有半部好戏的《高兴》,是值得我们去善意地关注的。
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中国电影市场可以说是风声水起,不但年度票房达到43亿人民币,而且票房过亿的国产影片就有八部。
但是在一片热闹喧嚣中,我们仔细回看一下这八部票房过亿的国产影片,就会发现这些影片的故事和主题都完全和当下的社会生活没有任何直接关联。
即使有个别影片的故事发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下,但故事和人物都完全和我们的真实生活没有丝毫瓜葛,如同发生在另一个平行时空。
这种对于现实的有意无意隔绝,可能只是制片方为了实现娱乐电影的商业属性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手段。
这种虚构和架空的娱乐,为了弥补叙事上的缺憾,就刻意强调电影技术给观众带来的感官刺激。
虽然这样可以暂时支撑观众完成看电影这个消费行为,但是这种单纯的感官刺激所带来的快感已经越来越不能让观众得到满足。
当眼睛已经疲劳,耳朵已经疲惫,身体已经麻木后,还能够让观众有所触动的,就只剩下心灵的震颤。
而对于当下的国产电影来说,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影片即使用“屈指可数”来形容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举动。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说《高兴》这部电影能够让观众的心灵震颤肯定是有些夸张了,但是电影中的这个故事、这些人物肯定是能让很多观众感到亲切和产生认同,甚至会让一些观众感到温暖。
虽然由于导演阿甘的电影技巧还没有达到能够驾驭和提升这样一个故事的地步,让整部电影在叙事和人物方面还留有很多遗憾,但对于这样一部电影来说,最重要的元素却被阿甘精准地抓住了——那就是情怀。
一个农民进城拾荒的故事,出于商业角度考虑而被改编成了喜剧,这个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应该是如何平衡喜剧和悲剧的成分。
而导演阿甘在这方面虽然很努力但做的并不算成功,其中片中诸多喜剧桥段由于讲述方式和趣味取向的问题,最后沦落为简单的滑稽恶搞,虽然能博取观众的哈哈一笑,但对于故事的讲述和人物的塑造来说毫无帮助,形同鸡肋。
但是在正常讲故事的段落,《高兴》就可以说是一部好电影了,无论是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线索,还是男主角的励志成长线索,都沿袭了导演阿甘在《大电影2.0》中就已经开始逐步成形的风格,在小人物艰难挣扎救生的故事中,悄然蕴涵了一种情怀——无论生活怎么艰难,无论环境怎么困苦,我都要努力活出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
而这种故事主旨对于多数观众来说天然地具有一种亲切感,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观众都会在不同层面对此感同身受。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的梦想,这就是我们的爱情,虽然每个人可能会因为各自的环境和条件不同,从而表现出来的形式也不相同,但最本质的那些东西并无不同。
这样的主题并不是第一次在国产影片中出现,但能够象《高兴》这样嬉笑之中让观众笑中带泪的,却是非常少见。
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只有半部好戏的《高兴》仍然值得我们去善意关注的原因,因为在影院诸多虚构和架空的娱乐中,这部电影有一些不一样的真诚。
对于导演阿甘来说,在经历了22部电影的历程之后,他似乎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大电影2.0》开始,阿甘的叙事风格和影像风格正在逐渐明晰,商业化的电影技巧也在明显地进步。
相比之前他导演的那些烂片,《大电影2.0》从故事层面就有了明显的变化,开始懂得借力弥补自身叙事能力的缺陷,故事直接改编外国成功影片,并很好地完成了本土化。
而《高兴》更是直接改编了贾平凹先生的同名小说,虽然因为市场考虑而将本片改为喜剧,但原著小说对于这个电影故事的支撑作用是相当明显的。
正是脱胎于原著小说的“刘高兴”这个人物,支撑起了整部电影,并赋予了它温暖和关怀。
《高兴》可能是出于商业和市场的考虑,在片中增加了许多歌舞场面和喜剧噱头,但由于制作能力的限制,这些歌舞场面虽然偶有亮点,但整体上来说并无加分。
而那些喜剧噱头大部分时候都只能说是在减分,因为它们无论品位如何,基本上都是脱离于叙事主题的,纯粹为了搞笑而搞笑。
当幽默变成挠痒痒之后,这些笑声就会变得很廉价,最后伤害到电影的主题叙事。
特别是当电影的主题叙事做的还算精彩时,这种廉价的搞笑对于电影整体的伤害就更加明显了。
不过,这些遗憾都属于技巧范畴的问题,对于电影行业来说,只要有一个成熟的工业体系,技巧水准是一个很快就能够得到解决和提升的问题。
而能够赋予一部电影灵魂的,则是导演和工作人员对于电影、对于生活的“爱”。
一部能让观众感受到“爱”的电影,才可能让它触及到自己的内心,从而让自己去相信,去感动。
[请勿转载]
电影《高兴》:要活出个人样来passionfly2009年2月5号的下午,春节已过,寒假未尽,情人节将至,女友分手,百无聊赖……打开好久没看的田原博客,又推荐了阿若优的两本占星的书,新出了一期原味电子杂志,看到了她在西安拍《高兴》的采访,说贾平凹的原著让她“五体投地”……这份量可够重的,于是我对这部“把伤疤排列组合成的艺术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看看这“50后”是如何用老男人的厚重,征服这“80后”的。
傍晚的时候,在厦门中山路的光合作用买到了我缺的一本阿若优的《生命四元素》。
然后直奔金逸影城,用伪造的两年前已经过期的博士学生证买了半价票,25元(真够无耻的)。
片子排的场次都在白天和深夜,300人的场子,只坐了不到10个人。
电影开场之前,我自顾在空空的影院中央看书。
占星大师们说,人之所以会卡在某段生命遭遇里进退两难,是因为不知该以何种态度来面对……正看到这里,四面灯灭,影片开始,刘高兴架着土制飞机冲下悬崖,冲向黄河,冲上蓝天……这是一部贾平凹从农村农民走向城市农民工的作品;也是一部阿甘从小成本惊悚片走向正式商业运作的文艺片;是一部让田原从闷骚耍酷的文艺青年,走向从容释放的职业艺人的电影;往深了说,还是一部电影审片制度不断探底和突破的标志性事件。
无论对于哪一方,这种转变的关键都在于——尺度。
转变不足,则落于俗套,转变过头,则是自个儿往深渊里跳,谁心里都得要仔细掂量。
要说农村和西部题材的“土”,张艺谋《红高粱》那些个摆在那里;要说城市的地下和文艺,《十七岁的单车》和《小武》也让你没什么再创造的余地;要说闷骚、磨叽和嚼情,《江城夏日》也已经拿到了嘎纳的“一种关注”了;要说搞笑贺岁加点煽情和愤青,人家冯小刚也已经成了品牌,更何况还有疯狂的宁浩。
《高兴》杂糅了很多类似的元素,甚至让人联想到了四处向电影大师致敬的《功夫》,而歌舞片元素你也可以说模仿好莱坞或者《如果爱》。
我甚至还可以扯到超现实元素的土制飞机,有点像模仿《山峡好人》和宫崎骏的《天空之城》。
这些其实都无妨,关键还是控制这些个尺度的人,是否有信手拈来的勇气和从容不迫的风范,是否把这些元素用到了恰到好处的份上。
首先,导演、摄影和后期制作无疑是成功的,电影的节奏和视听效果一改《天黑请闭眼》当中的小家子气,终于有了商业片照顾影院买票观众的优点,快节奏的剪辑配合节奏感很强的rap和摇滚,展现西安风貌的镜头酷且到位,丝毫不逊色于文学语言,比《江城夏日》里面欲遮还羞的手笔要洒脱很多。
当然这里面也许很大程度上是有审片放松的功劳,而不全是王超当年的问题,冲着得奖去的定位也害了他。
《高兴》的市井画面清新、真实、流畅、自如,既大气又不乏细腻,恰当的把西安外在的隐忍与骨子里的高贵展现了出来。
音乐是第二个亮点,rap的歌词妙语连珠,而且很多都超过以往电影的表达尺度,直,爽,痛快,你也可以说它是中国式民谣,且民风十足。
绿地里信天游配笛子那段抒情,美到摄人心魄。
几段歌舞部分的词曲和编舞也都算认真制作的,义演捐款部分的选曲匠心独运,情节过场的配乐都运用得比较轻快以防止影片基调变得过于苦情。
片末的《欢乐颂》将情绪推向高潮,达到了让人含着泪笑,抑或捧腹着哭的效果。
田原配唱的插曲首次让她的中文歌以流行音乐的姿态,大大方方的摆上了桌面,原来她也可以玩俏皮的。
也许有人会说,《高兴》搞笑的桥段太过时,太土,太冷,甚至太雷人。
孟夷纯从楼梯上摔下来的时候,刘高兴其实不该说“你把我打击了”,应该直接说“你雷死我了”。
东北版、广东版和陕西版的方言大杂烩也是够惊人的,田原的武汉陕西北京普通话更是叫绝了。
不过,这些都不打紧,关键是说这怪腔调的田原再也没有《江城夏日》里的生涩,而是一种调皮,潜台词就是,就是这样怪的,咋啦?
这个尺度的把握,也还算及格。
的确,在特技和服化道上,《高兴》没有做到像欧美大片和历史文艺片那样一丝不苟的精致,飞机掉下去打个大问号,也实在有点《功夫》和《无极》。
不过,1000万人民币的预算,已经很不错了,贫民窟和旧工厂的那几段,让人有油然而生的亲切感,能做到这种程度,实属不易。
歌舞里面的几段,也是故意要土的效果,相信真要做成《芝加哥》和《红磨坊》,也不成问题。
关键在于,这几段歌舞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文艺人的才气和骨气。
其实,《高兴》最大的亮点,还是在审片上——能让这样的本子开拍,能让这样的片子出来,甚至让他公映,已经是一件很让人“高兴”甚至让人“欣喜”和“振奋”的事情了。
这部片子涉及农民工进城受到的歧视、户籍、贫富悬殊、卖黄碟、卖淫、贩毒、公安寻租受贿、医疗事故、社会保障等各种时下热点的社会问题,故事原型农民工李绍为千里背尸返乡更成为2005年十大感动中国事件。
片中也不乏“低俗”之嫌的桥段。
但所有这些都没有阻挡它的上映,实在是难得。
只可惜的是,影片结尾处的那些仰望刘高兴飞天的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他们最应该是《高兴》的观众,他们应该扶老携幼,走进影院,来看看他们自己的故事,来听听他们自己想说的心里话,但是他们不在这里,他们是这场自我表达盛筵“缺席的大多数”,因而是“聋闭的大多数”。
偶然来这里看电影的,不过是些还没有开学,抽空来看个热闹找个乐子,家境还算滋润的年轻人。
如此,公映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只希望那些偶尔看到穷人苦难的年轻人,能懂得在生存边缘挣扎的人们如何坚持做人的尊严;那些吃着爆米花、喝着可乐还成天为情所困年轻人,就好像我一样,能够在些许感动之后,能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懂得回报,能有所行动,有所作为,并让这个世界有所改变。
电影结束,灯又亮起,田原在唱歌,我的目光又落在阿若优的《生命四元素》上:“人之所以会卡在某段生命遭遇里进退两难,是因为不知该以何种态度来面对……将人与宇宙联系起来理解,就能使人让命定的事件顺利的穿越自己的意志和选择。
”而这,也正是贾平凹在从农民向市民转变时努力打开的精神瓶颈,他借刘高兴说:“你把城里人的钱赚了,还骂城里人。
”城市,恰是这么一个人与宇宙相联系的中间扭结。
那些生活在城市底层的人们,也许会遇到更多像《高兴》里一样的窘境与绝境:饥饿、匮乏、鄙视、欺骗、暴力、压迫、掠夺、死亡……但电影《高兴》其实就像刘高兴一样,在面对这些生命苦难时,却并不恶搞,不煽情,也不愤青,而更像是中国版的《恋恋三季》,努力争取和执著期待着change,choices与second chances。
也许,所谓“高兴”,就是这样一种面对生命难关时的态度,不流氓耍痞,不悲情自哀,也不愤世疾俗,只是把身上的尘土弹掉,怎么着也要活出个人样来。
http://student.mblogger.cn/passionfly/posts/279920.aspx
挺让人高兴的片,也许在陕西呆过。
所以对这样的关中话,陕西小吃格外喜欢,倍感亲切。
关中话,陕西小吃,这些很鲜明的地域因素地域文化第一次这么鲜明恰当地融如一部电影里。
而音乐剧一样的表现手法又让平淡的故事里多了些互动,平民甚至底层人士刘高兴的苦与乐(更多的是苦中做乐)生活气息很浓。
整个片子都是小打小闹的乐和里进行的,尤其是后面的慈善晚会更将电影笑点推到高潮。
而结尾五福的脑疝闹剧,使戏里戏外都皆大欢喜。
生活太坎坷,在这样的描写小人物的片里,更需要圆满的结尾给人以信心。
虽然我们不是刘高兴,可也在经历着他经历过的生活
白天忙得七荤八素脚后跟朝天,好不容易下班了还有一大堆活儿没干完。
看着桌子上堆起来的一大叠白花花的文件,心说:“我擦!
咋就没完了?!
”在头痛欲裂之前,我把那一沓子文件往旁边一推,开始在文件夹里翻腾。
音乐不想听,电视剧不想看,下了几部电影还是鬼子们的,说一白天英语够闹心了,晚上实在不想接受再教育了。
冷不丁看见个电影叫《高兴》,都来不及上豆瓣搜索一下,就点开播放了。
管他高兴不高兴,我先看看再说吧。
开场没多久,一句“贼贼贼”就把我乐疯了。
那满屏满耳朵的陕西话听着真来劲,虽然好些人评论说除了苗圃,别人的都不咋地道。
刘高兴没心没肺地咧嘴一乐,瞬间让我想起当年和我纠结许久西安小伙儿。
说不清是什么感觉,就是特想像刘高兴拍五富胖脸蛋那样,给那现在深圳混迹的小伙瓷瓷实实地来一下。
没有恶意。
鼓楼、太白路、回民街、大雁塔、路边的梧桐树、路边的胖老太太、黑撒乐队抻着脖子唱的那些歌儿,还有我的小谁,我都多少日子没这样真切地想念过你们啦?
我当大瓜雷的时候,阿能说“你包再瓜咧”,刘高兴也喜欢说个“你包咋咋咋……”,听得我直乐,真想抓起电话给大能来个夺命连环call。
想了想还是没call,怕她说我没头没脑又瓜起来了。
说实话,这片子情节一般,拍摄手法一般,跟原著相比又不够震撼,可我看完愣是激动得半宿没睡,脑子里净想着当年在西安和朋友们胡闹的陈年往事旧日时光those good old days。
也不知道这帮人离开西安之后,是否还常常把这有棱有角的方言挂在嘴边。
反正我现在经常喜欢骂“瓜皮!
”陕西话咋也不会像英语那样受全世界人民欢迎,也不能像粤语那样受全世界华人欢迎,可是有钱难买我“高兴”,学英语学粤语都不如学陕西话那么有趣。
为了当一个称职的大瓜雷,我决心学好陕西话!
ps.看苗圃的表演总让我想起牛小野他媳妇儿。
牛嫂,俺想你。
昨晚去看了《高兴》,发现它一点不辜负我对它的期望,真是一部好片子,从编剧到表演,从内容到形式。
高兴很穷,从农村来到城市,他一无所有。
然而他靠着善良、乐观、“高兴”,在这里获得了友谊、爱情,甚至造出了自己的飞机,最重要的是,找到了一个立足的位置。
看到有人评论说,“导演没人性,一部关注当下城市化进程中弱势群体的小说,生造成了笑料。
刘高兴们忍受着身体的痛苦,精神的侮辱,最后在城里人眼里还整成了一部贺岁喜剧。
”我觉得这样的人除了在欣赏艺术上有障碍之外,还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怜悯。
喜剧的力量是个古老的话题,我不想去说。
只说这份怜悯,你不配给他们。
我们每一个人,可能都和高兴的处境有某种相似——总有一个方面,我们是贫穷的,从而让我们焦虑,没有安全感;总有一件事,我们是无奈的,面对世界感知和慨叹自己的渺小;总有一个人,让我们觉得高不可攀,想得到他/她的爱,却除了为他/她做力所能及的事之外,不敢多想。。。
你真的以为你所处的地位比高兴高吗?
你真的觉得你的幸福感比高兴多吗?
你真的认为你从心里比高兴富足吗?
如果提问到这个地步,我们就会发现,这个电影是有普世意义的,它不止是为了弱势群体争取关注,也是对你我的生存态度加以审视。
高兴说:我就是高兴,只要高兴,做什么都顺。
另一边,五富畏首畏尾地用跟毛片大姐接头的声音说:有破烂卖吗?
高兴说:“收破烂怎么了?
额就是收破烂的!
”你当程序员怎么了?
你当白领怎么了?
你扫大街怎么了?
开心地面对现实,快乐地工作,在心中怀有希望,而不是整天自惭形秽、指天画地地谴责找不着责任人的“社会”,你能说这不是一种勇敢?
你能说这不是一种坚强?
你能说这不是一种智慧?
五富进医院那段,电影的悲剧色彩达到了顶峰。
一开始按摩小姐需要的钱不过是几百几百的,高兴还可以挣钱凑;5000的,高兴可以开飞机挣;20000的,高兴和黄八都傻了。
教育、司法、医疗,当他们越来越多地遭遇城市中的境遇,他们就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关起门来开慈善晚会的快乐,变得轻如鸿毛。。。
能让人笑出眼泪的喜剧,我想应该算是最好的喜剧了。
另外,作为一个歌舞剧,这个电影里的音乐都很好听。
苗圃的表演很可耐,我喜欢。
看着让人高兴不?不高兴!!
不错的电影 故事情节以及电影的结构都很不错 结果也很让人满意 《高兴》很让人高兴
牛逼了,
看了就不高兴了
与原著的风格迥异 只是高兴 而原著是悲伤
高兴的不怎么高兴。
不咋能高兴起来。
2.22
过了……过了……
高兴这个片子不错
乱笑·乱唱·乱跳·乱说·乱死·乱生 乱讲故事···还是去看小说吧······(除非你想看西安)
垃圾电影
很雷人的一部电影
对这样的电影只能哀叹一声,然后告诉自己别再想了。。
还行吧。留胡子那位倒有点阿部宽大叔的神色
有陕味儿
2009/2/7王府井,新东安,dyl,一般。
果然山寨
雷死我``
山寨ING,荒诞ING,就像电影中的打鸡蛋,一切都是荒诞不经,又合乎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