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很精彩的电影,信息量很大,打斗很精彩,克雷格的淡金色睫毛不太习惯,可是冰蓝色的眼睛实在惊心动魄。
从他之后,也许觉得007就该是这样硬汉的形象。
格林时而觉得美的惊艳,时而觉得脸型很奇怪,而且好像额头上都是痘痘。
克雷格应该秀肌肉,身材实在好。
硬汉加赌场真是无法抗拒的主题啊。
影片开头的那个黑人真不知道是什么出身啊,动作堪比武林高手了,是做跑酷的吗?
看这段时候我只惊呼“他是猴子吧”,绝对是高手,那么细的绳子居然能爬上去,那么高直接跳下去。
刚写了一大段都是写的维斯普和007爱情的分析,哎,懒得重新写了。
只想说特别感动007动的真心,他居然肯为了她辞职,两个人去环游世界,只是美好的事物总是不能长久,在一个看似普通的清晨,她说半个小时后就回来,可却是永别了。
让我耿耿于怀的是她对007说的最后一句话居然是“sorry”,怎么不用口型表示一下“i love you”呢?
而且不能理解她为什么不用007去救她,而选择赴死?
有什么不能说清吗?
她又不是真的叛徒,只是被迫无奈。
经过这次的感情的伤害,这是他第一次动真心,大概也是最后一次,他本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潇洒风流,一旦动真心就是“老房子着火——没救了”,当然,也可能因为是这次感情的伤害,才造就了以后风流又冷漠的007。
要知道,在007的片子里,凡是跟他有过接触、对他有过帮助的女子很少有好的结局的,一般都是死,而且死的很惨。
我想007之所以对维斯普投入真心,是因为维斯普和他之前遇到的女人都很不同,聪明、犀利,与他很像,同时他们有很多的机缘在一起,这是最最重要,让他们在这种机缘中更加了解彼此,也更能打开心防。
维斯普看到007熟练的杀人被惊呆了,也吓住了,在她脆弱的时候007安慰她,他们彼此觉得温暖也更接近了。
这部片子很好看,个人认为比量子危机更好看,也许是因为克雷格担纲的第一步007片子,为了力捧他,才会努力把这一部拍的这么好看。
克雷格在这里面可没少受罪,还有裸身受虐的筹码。
当然,并不是没有纰漏的,情节跌宕起伏,但有时候会觉得太过巧合。
而007的车为了躲开维斯普,翻了n圈,当时我只想这样还不死么,结果证明确实没事。
而刚刚濒死的007受了电击后便又神采奕奕的继续上赌桌斗智了。
最后,话说除了我之外,没人觉得克雷格长的像普京吗?
苹果日报 2006-12-19黄金冒险号 事先谁也不看好新占士邦人选丹尼基克──说他丑,名不见经传,凭甚么本事演风靡全球的万人迷?
辛康纳利雄伟,罗渣摩尔幽默,皮雅斯布斯南优雅,连观众不太熟识的铁摩达顿,至少有点神秘感,丹尼基克有甚么呢?
哪晓得电影拍出来,嫌三嫌四的指指点点一下子通通收声。
新占士邦完全脱胎换骨,从一个卡通漫画角色成长为血肉之躯,这个木口木面的英国后现代粗犷型的斩柴佬,相形之下,辛康纳利像一头恶枭,罗渣摩亚成了小丑,皮雅斯布斯南相比之下更是纯粹的花花公子,选角Casting,豪赌一手起用丹尼基克,大胜凯旋。
不错,间谍应该有一张冷峻的脸不是甚么木独,俄罗斯总统普京做过间谍,他的脸就是一个扑克牌的谜。
新占士邦虽然胆大妄为,但是面对上司M总不见得会嘻皮笑脸,看看几个旧占士邦,和上司也眉来眼去,言语充满挑逗,差一步就上了床,还象话吗?
从前占士邦有Q的各种小道具,开一辆雅士顿马丁,像蝙蝠侠出巡,不必付出血汗,歼敌手到拿来,和卡通片没甚么分别,在新片里通通改掉,间谍就该做间谍的事:跟踪、欺诈、搜集情报,捣破阴谋,还有危机中的焦虑,是玩命的差事──玩女人,不是Priority。
邦女郎一直是穿比基尼和紧身皮衣的人肉布景板,是慰劳男人的奖品,她们不必有头脑或者灵魂,占士邦不必和她们谈情,只须调戏。
奇怪的是,新片中是男主角穿着一条紧绷绷的小泳裤,用一身闪耀的肌肉挑逗女主角──世道变了,色欲权力移交了,现在不是男人垂涎女色的年代,而轮到女人和基佬挑选男色了。
片中占士邦有句台词:「我看是你心急相『嗒』我呢。
」这句话,宣示「占士邦文化」昂然进入了二十一世纪。
「邦女郎」再也没有炫耀身材的画面,连开场主题曲的片断,也收起了女性胴体的剪影,女主角品貌兼备,甚至在言词上占了占士邦的上风,眼神忧郁而迷惘,彻底粉碎了这个间谍王的心理防线。
占士邦居然恋爱了,而且和所有热恋中的男人一样很盲目,被心爱的女人欺骗而不自觉,旧占士邦是真正的「铁金刚」,无所谓人性不人性,只要卖座就好了。
看占士邦,原来不仅仅是看热闹,还有一门社会学,女权运动一百多年来的喧哗,没有白费,占士邦加女性主义,外国人不喊甚么「与时俱进」的口号。
他们用行动来表达。
新铁金刚,新的世代,成就了千禧年的大同理想。
【猫仔推荐度】★★★★给007大叔戴朵小红花,然后向琳德女王致敬!
每个花花公子,其实都有一段纯情的过往。
应该有吧?
至少它存在于007的前传里。
在他刚升为00级别特工的时候,有点自大有点莽撞的詹姆士·邦先生,陷入了女色与金钱的惊天阴谋。
言归正传,007先生到这一届,风流倜傥优雅绅士的接班人,竟然换成某头发稀疏的阴沉大叔!
单看电影海报就有种吃人不吐骨头的狠辣。
猫仔怀着沮丧疑惑的心情,开始欣赏《皇家赌场》。
片头不若之前系列般艳情颓靡,设计的装饰感意味较强,很流畅。
开幕戏是猴熊争霸!
相比小黑人敏捷的空中连跃动作,新任007就像一头在树林里横冲直撞的老灰熊。
但是,007大叔你为何不好好开你的阿斯顿·马丁豪华系列,却神经短路到去开蒙迪欧的平价车系呢?
害得大熊先生两眼冒红心,一副非它莫属的架势……看到最后,才发现这部戏的主题不是阴谋、不是激战,而是爱情。
从开始的针锋相对的冤家到一起历险后的心情萌动,不突兀,小高潮是浴室那场煽情戏。
可惜本来很感性的,却被舔手指的动作被破坏了……好寒。
话说回来,作为007的初恋,这期的一号邦女郎确实让人很惊喜。
首先是漂亮!
真的很漂亮,相比之下浴室的素颜最动人,天生丽质!
在情节上,她突破了超级花瓶的框框,也别于杨紫琼的功夫派,成为让人大跌眼镜的狠角色,俺觉得她简直就是剧中的女boss。
钓上纯情的007然后把他对女人的信任全部摧毁掉,my god!
邪恶女王呀!
而最酷的是,最后推开爱人的手,看着他伤心绝望的脸,宁愿自己痛苦死去也不肯获救。
不过也是,前一个爱人死了,又背叛了这个爱人,天大地大,却还真没她的容身之处了。
被这样的女人爱上,真是一场悲剧,她连生命都燃烧掉了,你却要花一辈子去忘记她。
最后缅怀一下琳德女王,纸上谈兵的政府会计员--惊艳全场的绝代佳人--热情火辣的性感情人--轻松背叛毅然赴死的女间谍,恐怕现场观众都很难将她的美丽和执念从脑海里抹去。
总之007大叔的冷酷情圣地位确立了,然我更好奇的是,续集的邦女郎该怎样去跨越维斯珀·琳德这道鸿沟呢?
我之没有说伊娃·格林而说琳德,因为成功的是这个角色本身而不是演员,这部电影成功的灵魂在于编剧。
但是我最后想说的话是……编剧你真恶毒!
今天是英国首映日(提前一天而已),竟然安排了30分钟广告加预告,真是急死人。
由于新男主角的原因,相信很多人都对这部007期望值并不高,本人起初对于这位无甚名气外貌又感觉不够007的Daniel Craig也不太满意,但看了慕尼黑后改观不少,之后看预告片眼前一亮,声音,气质都很到位,外表也是越看越顺眼,这次看完全片后我可以确定的告诉大家,结尾的“I'm Bond,James Bond.”他说的理直气壮。
007出了那么多部,大银幕上却是第一次看,个人认为这部007是近十年来最好看的一部.。
怀旧式黑白片开头加上全新风格的开场动画,短短几分钟Daniel Craig的形象工程顺利完成。
接下来两个超大场面,一个抓捕“极限运动高手”,一个阻止“撞飞机”,火爆紧张程度百分百,这样刺激的画面情节观众的感觉只有一个字:“爽”。
然后讨巧的编剧让情节转向赌场部分,导演真是会挑人,Mads Mikkelsen这个凭一张脸就足以成为演员的丹麦最知名演员饰演反派,将紧张情绪的压抑和气急败坏的释放演绎的十分到位,只可惜没坚持到最后就。。。。。。。
情节好象到此告一段落了,007和女主角到威尼斯浪漫去了,Eva Green,法国年轻一代中最美的女明星(实在太美了),凭梦想家一炮而红后逐渐在好莱坞站稳脚跟,此次做为邦女郎虽然少少的戏份,但凭借出色的设计(好坏邦女郎集于一身)和关键的场景安排令人印象深刻,其国际知名度将再度提升。
最后一个大场面相对前面要逊色很多,称其为大场面也只能说是“外面”的壮观景象,不知是借拆房之利还是特意花钱安排。
sony收购米高梅后,自然在影片中顺便给自家产品做做广告,索爱手机(型号较老),笔记本,数码相机,还有什么?
忘了。
邦德的豪华座驾好象应该是福特旗下的,因为前面给了另外一辆普通座驾的特写。
电影中没有什么牵扯到中国的政治画面,希望国内可以及时引进。
补:1.那个长的不太好看的死的很快的偷情老婆竟然是意大利小姐2.Daniel Craig出身舞台和艺术电影,和媒体透露签了3部007合约,但制片公司Eon不以回应3.邦德开始抓捕的黑人由parkour专家(自由飞跃,一种极限运动)饰演4.在这部电影中观众可以看到M的家和她的老公(M在GoldenEye前一直由男性扮演)5.上一部具有标志性的007电影是GoldenEye,同样由Martin Campbell执导
我想我很有必要写点什么,为这使我感动落泪的爱情。
这次看其实是重温,按理说既然已是看过的作品,感情似乎不应该这样强烈才对。
然而恰恰相反,这一次的观影使我明白,上一次我根本是什么都没看懂才对。
有人说这次的Bond是最温柔的,最富有情感的。
我同意。
007系列我看过许多部,从前的Bond们亦是俊美无俦、风度翩翩,但绝不至于令人感动,因为我们都知道,他是没有感情的。
其实我曾数次思考:他真的会爱上一个女人吗?
还是他根本就不懂爱,一切的一切都只是逢场作戏?
邦女郎每部更新,唯有他永恒不变。
我们在追寻新鲜的剧情带给我们的刺激时,心中亦在为他多变的桃花而鼓掌呐喊。
我们带着调侃而猎奇的心情去审视那些女郎,冷漠的看着她们掉入桃色陷阱。
在看到她们为真相而伤心欲绝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时,心中甚至会涌起一波诡异的快感。
"哦,瞧她们多天真!
那个男人如此英俊而优雅,但他却永远不会爱上任何人。
"是什么造就了如此残酷的观众们?
大概是Bond那满不在乎的态度。
连男主角都对那些愚蠢的女人们毫不在意,我们又何必怜惜?
好吧,或许事实并非如我们所猜测的一般。
Mr.Bond之所以不再爱人是因为他的心底早已被占据。
被谁?
没人知道,我们都不知道。
但她一定存在,存在这样一个女人,谜一般的,她使多情的James Bond沉醉并为之无情。
Now we know,her name is Vesper Lynd.That Woman.她是沉睡在他心底永远的爱,那一袭红裙就像一支绽放的玫瑰,永不凋谢,在爱人的生命里。
她是何时将他俘获?
列车上的初见,那时他明明"讨厌"着她;赌桌上的惊艳亮相,也许在他心上荡起了第一波涟漪;楼梯间的生死较量,直接催化了花洒下的温暖;她连接好起搏器救了他,哦,也许就是这里,撩动了那微妙的感情。
餐桌上,荷尔蒙的碰撞激发出奇妙的化学反应,尽管面上不显,但"我爱她/他。
"的事实已心照不宣,尽管谁都不愿先承认。
在中国人的情感哲学中,我们常说:"谁先爱,谁便输。
"从这个角度看,很显然是Bond输,他最终的伤心只是自作自受的结果。
然而,东方哲学向来富于思辩气息,我们又说:"谁爱得多,谁便输。
"那么这样看,输者该是Lynd才是。
毕竟她背叛了自己的初衷,放弃了曾经最爱的男友,以所拥有的全部来换取爱人一命。
她早就知道自己的命运,所以爱的那样潇洒,肆无忌惮,燃烧着生命中所有的光辉来照亮这一场注定以悲剧收场的爱情。
"I am sorry."给谁?
前男友?
自己?
Bond?他们都是聪明人,明知前途险恶却仍然坦诚了对彼此的爱意。
我们该对此肃然起敬,为对方燃烧了自己一生爱情,或生命本身。
My love.Form:James Bond To:Vesper Lynd.
第一次看007电影——当然,得把周星星同学的“假冒”国产007给排除掉,所以可以说,第一次看正宗的007电影(周星星会不会笑我贩卖他的“少林正宗”口号呢?
这是一个问题)。
而且正好是宣扬的所谓007前传。
夫前传者,对于007来说,用八卦的眼光来看,广大男女最关注的一定是为什么007在每一个美女面前都能游刃有余、化险为夷。
(其实这是我臆测的,正如我开始所说,我并没有看过任何一部正宗007,所以也无从说起我就怎么知道人家如何游刃有余,也许学心理学了就可以解释我为什么有这种无聊想法,因为自己面对所有喜欢的、半喜欢的、一点点喜欢的女士都非常的紧张。
不过还可以说我采用的是通说,因为几乎所有的杂志或影评给我们的印象就是,007是个风流不羁、浪漫无度、杀人不见血、泡妞于无形的英伦绅士。
)而影片恰恰可以说正是想回答或假装想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因为只看过星星同学的劣质国产007,所以看的时候我只能拿那部自己看了不知多少遍的东东与现在这部对照,或者用反戏仿的眼光来主观还原之前的一些正宗007。
这个过程还是相当有意思的。
主要是我一直在心理冲突,我到底是该因为热爱周星星的假冒而排斥正宗呢,还是因为热爱仿造而同时热爱原版,(这就好像那些用假冒Mac桌面家伙的心态吧?
痛苦啊,痛苦哪天我才能找一个冒牌的Mac桌面,混淆一下视听。
)但毫无疑问,看这部皇家赌场的过程还是充满了视觉愉悦的。
不管是如画风景还是超炫座驾,不管是美女如云还是身手矫健,这部影片都可以说是构筑了一个完美的特工,一个最接近于超人的普通人,一个有血有肉却有着钢铁的意志和信念的银幕英雄,而不仅仅是一个面容貌似沧桑、穿燕尾服、扎领结、彬彬有礼、到处沟女的英伦模特。
片头的007第一次杀人,彰显前传本色。
之后扑克牌背面基本图案组成动画特效的片花,伴随紧张而优美的音乐,色彩涌动让人惊艳。
黑暗、混乱、嘈杂的东非某国小镇,上演一场追逐秀,几次有惊无险的跳跃攀爬,让人彻底进入到影片中。
拼命拿到的手机似乎仅仅成就了一次艳遇,而这次艳遇也以那腰细得让人心碎的地中海女子香消玉殒。
之后就要开始皇家赌场里面的赌博了。
也许正是这次赌博让007从此觉得命运无常,该及时行乐,该到处沟女;也许是另外的原因,就是马上登场的极有可能为恐怖分子提供资金支持的美的致命的女会计。
但邦就是邦,面对这样的女子,依然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冷静的作了一番绝妙的心理分析;但谁知这女子同样也是个狠角色,马上以几乎同样以假乱真的诈牌伎俩回敬其几番冷眼。
听完这么些令我拍案的台词,我还真不知道自己记得了什么,只知道最后结论是他们互指为孤儿!
真是天可怜见:难道依编剧之见,只有心理不健全者才能成为完美特工?
不过调情男女的言语基本是当不得真的,尤其是俩人似乎还得装做互相讨厌,还得装作有职业素养,装得想把工作和艳遇分开。
但殊不知,这恰恰就是那些编剧为了满足无数的在工作中根本不可能有任何艳遇的无聊众人的精神快感而故意制造出这么些的超级英雄来的。
之后赌博的情节似乎有些零乱。
我当时看的时侯的一个疑问是赌局明明应该在一个晚上之内进行完毕,为什么中间还有处理尸体的一个早上出现。
对于不知道赌博规则的观者如我辈来说,虽然理解那牌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宁愿自欺已经看懂了,而且我实在看不出来007的赌术到底有多高明,也许仅仅还只是运气——因为他起到足够的好牌,仅此而已。
之后邦的境遇突然急转直下并侥幸活了下来,让我觉得影片是不是该结束了。
甚至邦都要做出在我们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辞职(辞了职还有屁的正传啊!
当然也就没有前传了。
),其实着实有些合理,有那样一个美女在身旁,一个心理健全的男人什么事情干不出来?
之后的邦的女人抢钱的情节就让人着实惋惜。
主要是美女的死——不像其他的片,看的时候总让人会发出《国家宝藏》里面一个反面喽罗的台词“为什么这种好事总轮不到我”的真诚感慨——任谁也不会希望为了成为一个完美特工而非得牺牲自己最爱的女人的吧?
这片里美女的死作为邦之为邦的必要条件,竟然好像死有所值!
看到这里,不禁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不知道现在好莱坞的编剧都怎么想的,和《超人归来》一样,似乎男人只有牺牲自己的爱情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
这是什么狗屁逻辑啊?
这些编剧男人(如果是男人的话)是不是都这么想的:当没有能力去爱的时候,才可以谈恋爱!
当你没有真情的时侯,才可以游刃有余、化险为夷?
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现今人们拈花惹草的绝对真理呢?
其实看到这个版本的007的时候,我第一眼想到的,就是普金。
看的过程中,我一直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来看这次猎艳之旅并充满期待:看一个未来总统如何调情!
所以,如果你想要了解如何成为总统,或者如何调情,或者如何鱼和熊掌得而兼之,都可以来看这部影片。
007的电影曾经是白看不厌的,当初挑选存在有限的80G硬盘里的电影时,还久久地不愿删除数部007。
香港周星驰的《国产007》也是爱不释手。
总之男人对于悍猛机智的特工角色向来是喜欢如心头肉的--可以游历各国风景、打击犯罪分子、温存世界级美女、使用各种最先进武器,谁不动心阿!
而新版的007终于跳出了布鲁斯南的影子。
其实这也难怪,布鲁斯南留下的007印象太深刻了,永远西装笔挺风度翩翩,永远临危不乱游刃有余,如果再换一个演员仍然是走这条路,那必定是死路一条。
于是,这次的詹姆士·邦德彻底改头换面,肌肉发达、目光冷峻,不太帅但是很威猛,不再使用高科技武器,改用手枪和拳头,也犯错误也被骗,还陷入感情漩涡,竟然提出要辞职!!
直到我看到一位网友的说明才知道,原来这部007讲的故事是原书中007故事的开头!
这就不难理解这个邦德容易感情用事,容易激动,容易陷入爱河,并且为了女人要辞职。
所以在此之后的邦德就逐渐的成熟起来,也不再留恋于女人的温床,只玩游戏只干活。
因此,这部电影可看作是其他007系列的“前传”。
基于此,这个邦德比其他的邦德人性化许多,他看到为他而死的人会愤懑,被擒的时候会惊恐,输了牌也会呆坐当场,也会被漂亮女人羞辱......这就像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神了。
不知道这个演员今后饰演的邦德会不会保持这种人性化元素。
既然是“皇家赌场”,片中有好长的段落是在赌场上与对手分输赢。
赌场的电影也是很好看的,香港曾经的赌系列曾经风靡一时,但我是个纯粹的赌盲,看不懂牌桌上点数的大小对抗,这让我很郁闷,恨不得去修习一下赌术--但全为了看电影?
似乎未免让人耻笑。
这次的邦女郎也很漂亮,但是不会动武。
她是詹姆士·邦德的爱,死于片尾,扫清了007未来走过无穷多美女身旁的道路。
http://logten.iblog.com/post/3742/264138
虽然天幕杀机是个炫丽的、“四个男人变出了半打cp”的片子,但重看几次过后,我永远还是最喜欢皇家赌场里那个年轻气傲的阿邦。
他那时还没学会喜怒不形于色,眉梢眼角全是藏不住的笑意;那时候他还没被迫学会失去,虽然每一天都是枕戈待旦着度过,却依然热爱生活;那时候他就像每一个普通人一样,勇于信任也渴望被爱——他爱时倾其所有,失去时痛彻心扉。
DC演的007似乎总是跟“痛”这个字眼扯不开,无论在哪都眉头深锁,好像连血都是苦的;那双惯常不露声色的冷若冰霜的蓝眼睛唯一因情绪而沸腾起来的时候,就是袒露无疑的深深的痛苦。
重看皇家赌场的时候总是会被有一幕惊艳到久久难以忘怀:在威尼斯倾塌的大楼里,Vesper在说完“I'm sorry, James"之后,特工隔着笼子栅栏猛地瞥了她一眼——那一眼里饱含的神色,真活体演绎什么叫又惊又痛,浓烈的恨与爱,就这样扑面而来。
皇家赌场也早就奠定好了他的性格底色。
他相当骄傲,自视甚高,因为明白自己能力出色,刚升职就被委以重任。
很明显即便此前一直默默无闻,他也更习惯成功,对失败的滋味不太适应——看他赌输了那个气哼哼的反应。
被下毒了死里逃生之后,拔掉管线针头狠狠吮了一下手腕上的伤口就立刻又赶回了赌桌那里去,他可能至今仍没学会也不准备接受被人打败吧。
他有与生俱来的善性,和对正义的坚持:在酒店阳台上他冲Vesper吼“你怎么不干脆说,成千上万的无辜人要丧命了,这种抱歉?
”他也绝非在享受杀人的过程:剧本里写道,他盯着那个死去的线人,是那么痛恨他,让他觉得自己夺去了一条生命("hating him for making this feel so much like killing"),他在酒店房间的盥洗室里对镜凝望的时候,也提到一句“Only now we could see he's having a hard time with the killings.") 然而这样煎熬着的他,在被Vesper问起的时候,也只会轻描淡写地说,如果我真的对此感觉很难办,我就没法胜任我的工作了。
或许从这句话就能望见他偏向隐忍的本性:比起将伤痛宣之于口,他更乐意沉默着忍受,直到习惯了的那一天,就可以假装那伤痛并未存在过了。
剧本里有很多不经意间的心理描写,因为太过细致入微,注定再鲜活的演绎也无法将其完全转述出来。
比如在邦德对维斯珀说”我已经没有盔甲了“的时候,他眼中其实充满恐惧。
爱本是就有一种脆弱感:人选择去爱一个人的时候,其实也一并交予了对方伤害自己的权利,只是乐意去相信对方并不会行使这权利罢了。
我在想特工那一瞬间,心中会不会也意识到自己或许会为此付出的代价,但纵然如此,他还是义无反顾。
再比如维斯珀殒命后,他坐在汽船上,把手提电脑扔进水里之后,看着她剩下的其它东西,在想自己有没有勇气把它们也都一并扔了。
他最后打开维斯珀留给他的手机,看到那条短信,明白了那代表着什么之后,刹那间被铺天盖地的情绪吞没,溃不成军。
但是要算下来,最使我心痛难耐的,还是要数尾声将近时M给他的那通电话。
问他你还会不会随便爱人了?
会不会随便信任人了?
特工一一地说着不,斩钉截铁又毫无犹豫。
挂掉电话后,剧本里写道——She knows she has just sacrificed a man to create a spy. 而有那么一瞬间,她并不为此感到很欢欣鼓舞。
她牺牲了一个人类,创造出一个间谍。
毫无疑问,这个间谍将会在此后的生命中风雨无阻、视死如归地为他的祖国赴汤蹈火,他只会越来越出色,越来越娴熟,越来越游刃有余——越来越趋近于人类所能最大限度地达到的坚不可摧的境界。
要真是这样就好了。
但很明显,DC的邦德是做不到真正刀枪不入的——如果真能这么强硬,对苦痛折磨都一笑置之的话,那也不会有时时刻刻都紧锁眉头的邦先生了。
他演的邦德是注定了有某种脆弱感的,好像严冬海港上方冰结的雾气,触摸不到,却如影随形,始终沉郁地飘浮着。
哪怕他再怎么三缄其口、死不承认,人也能从他那仅仅是一瞥的目光中,窥见过往在他心中留下的伤痕。
那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柔软的痛苦,缠绕在他的眼睛里,镌刻在每一个最细微的表情之中,如今仍是他尚存有人性的最好的证明。
所以可能无论过去多久皇家赌场仍然会是我最喜欢翻出来琢磨的一部...=v=不仅因为管工在那里面演技最好(。
也更因为,从各种意义上来看,我很爱成为间谍前的那个人类。
他锋芒毕露又满是弱点,虽然意气风发却也免不了一败涂地。
他也会痛、会害怕、会受伤,也有难以逃离的过去和血淋淋的伤口,比此后任何时候都情感浓烈、血肉丰满。
看过他暮气沉沉的模样,再回首看当年那个年轻又心高气傲的阿邦,我Q_Q
据说克雷格一开始是拒绝出演本片的,因为他认为邦德片已经落入了一个僵硬的俗套,尽管他读过每一部伊恩•弗莱明的原著,看过从Dr No以来每一部邦德片。
直到他读到了导演坎贝尔的改编剧本(此君已经是二度拯救007系列,上一次是1995年,慧眼选中布鲁斯南来改变罗杰•摩尔老迈的英式绅士形象),才爽快地答应。
在皇家赌场里,对邦德形象的重塑渗透到每一个细节里:邦德打量安全出口的眼神、利索地安装手枪消音筒、撕破衬衫用波本酒处理伤口、从反派老婆口中套出情报后嘎然而止的缠绵……这些小细节都在无声地告诉你,这是一个不一样的邦德,一个人性化的邦德,007这个代码首先意味的是一名杀手,其次才是风流倜傥的伊顿生。
为了这个角色,主演克雷格找到了曾经为《慕尼黑》担任过顾问的前摩萨德和MI6特工来进行基础训练,所以我们才能看到这个机敏、雷厉风行的邦德,一个令人信服的荧幕杀手。
克雷格还亲自修改了剧本,原本邦德在淋浴间里安抚Vesper的那一幕是完全香艳的设置——还穿着white tie的邦德湿身去拥抱全裸的Vesper……但克雷格认为这么拍不但有违逻辑,也完全违背剧本中邦德和Vesper那种独特的关系:由厌恶到信任,在由信任萌生爱意。
Vesper是弗莱明的小说中邦德唯一真正投入过感情的女人,她的死和她的双面间谍身份也是后来邦德人格塑造的一个分水岭。
如此标签化、性别化地处理这一幕,无疑是对这个重要角色的破坏……于是我们才能看到了007全系列中最浪漫的一幕。
除了演员克雷格,坎贝尔的复古拍法同样也是007系列得以浮生的关键。
在皇家赌场与Le Chiffre的牌戏赌局竟然用到了已经在当代电影中很少见的淡入淡出效果(Cross-Dissolve)。
长达24小时,赌注金额涉及上亿美元的大赌局如此处理后,给人一种平淡冗长的感受,但又能隐约嗅到赌桌背后的心理和谍战较量让人窒息。
达到这种暗流汹涌的效果还需要一个出色的反派,这一作的反派Le Chiffre堪称007史上最土最可怜的坏蛋,他并不是能在太空飞船上向地面发射激光的狂人,也没强大到能暗中操纵全球政治格局,他只是个帮全世界坏蛋洗钱的银行家而已,欠了一屁股债才被迫来到皇家赌场孤注一掷。
丹麦演员米克尔森成功也同样为邦德塑造了个有血有肉的对手,你很少能在一部动作片里看到情绪如此复杂的反派角色。
Bond: Vodka on MartiniBartender: Shake or stir?Bond: Do I look like give a damn?三句台词的信息量,邦德用最原教旨也是最离经叛道的方式回归。
完美的5分电影。
——写于幽灵党首映前,第四次重温后
James Bond终于从神坛走下来了,没有了阿斯顿马丁,没有很炫的小玩意,手机用上了索爱,本本用的是东芝。
没有了逼人的英俊,没有了得体的绅士风度,没有了总也不会在打斗中弄皱的衬衫,这个007越来越像鼠胆龙威中的布鲁斯威利斯,尤其是在机场恐怖分子被自己的炸药炸死那一段,简直就是翻版。
007会被人捉住,严刑拷打——一般人都想不到的招数,在忍耐疼痛上007还是那个超级英雄。
邦女郎会死掉,出现在007工作中的两个女人最后都死掉了,虽然第二个死得有些牵强。
007的身材是所有评论都赞同的焦点,虽然长得不好看,但基本上还是一个壮硕的帅哥。
有点蔫坏的杀人机器,对女性的杀伤力不是外在的,而是靠内涵,靠真诚。
呵呵。
我的理解是这部系列片拍到如今要转型了,首要的目标是削减开支,所以才会有了这样一部007,类似于前传的片子。
当然大场面还是有的,比如沉了威尼斯的一栋楼,但总的说来,与以前的几部相比,手笔小多了。
剧本也更紧凑,情节一直延续到结尾。
虽然还是有几处有些牵强,但总体要比以前那种奢华、更多浮于形式的风格要贴近观众的多。
还有一点是,这部片子不是那种一下子就能把所有的坏蛋都找出来的,所以才演到最后。
这个平民化的007时成功的转型,但除开一些标志性的logo以外,与虎胆龙威或者伯恩的身份落入同一类型的片子了。
如果那样,可能失去了系列片的优势,没有品牌效应了。
不知道派拉蒙的高层在挣钱偷笑之余,有没有相关的忧虑。
吃了屎的。 我好嫌他。
喜欢这个新的James.Bond(指里面的角色)
我喜欢看他额头和鼻尖上的汗水...
商业大片,看完就忘了。
[皇家赌场]所展现的宽阔与细腻,不由让我联想到同样是重启之作的[蝙蝠侠]系列。复古与现代并重的片头,张弛有度的剧情穿插动作。作为007初露锋芒的第一战,丹尼尔把一个硬汉的铁血柔情、鲁莽果敢演绎得无可挑剔。他用霸气外露的气场,掩盖片中所有累赘之笔。伯恩算什么,史上最强男人在这。
我发现了,虽然我喜欢007,但是我真的不喜欢007电影,故事都好无聊啊。。
这才是经典呀!经典无法超越!
也是没想到,今天才看了第一部007电影,克雷格成了“第一任”邦德。还记得当年他当选后遭遇的质疑压力,但从成品以及这些年的成绩来看,确实还挺争气,不是那种端端正正的英伦绅士风,然而欠下的质地,都用颇为俗世肉欲的味道给补足了,受刑一幕的“疯狂”,未必没有戏水出浴时那般“挑逗”。而每次见到格林,都觉得那种美貌是如此具备魅惑性,以致于你即便猜到了水深,也忍不住跳下。前半段真好,尤其是追击两个炸弹客的动作戏,在展现骁勇的时候,不忘暴露脆弱与犹豫,那种真实感,有时也是电影的催情剂。不过后面战线拉长后,丧失了这种爽利。三星半。
蛋危机
剧情都不记得了,只记得女主角死了,还有片头的跳跃好假……
【武大】爱死Eva Green了!这位最新的邦女郎和007的对手戏,无论肢体还是语言,都很出彩,更是获得了BAFTA的年度新人奖的肯定。我就是冲着她去看的,没有让我失望。其次我是冲着导演去看的,对了,英式幽默不错。2008年11月25日【三里屯美嘉】
好像是睡着了吧
看完无暇赴死回过头来看,赌场文戏太多不过瘾
略无聊,就为了看米克尔森
这部最经典,通过这部爱上了克雷格和女神伊娃,多想时间永远静止在威尼斯的船上
补标,顶级特工片
My first ever Bond movie.
作为系列的重新出发是很不错的
我比較喜歡前一個007主角皮爾斯·布魯斯南,不過年輕的這個也別有一番感覺..
我本来想打个三星的,可是伊娃·格林长的实在太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