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年 单亲母亲 同性恋单亲老妈的爱是偏激的老妈的细节看起来总是那么的恶心 又无法开口纠正这就是爱 其实我们都是恨老妈的 所以才会在吵架的时候诅咒她 才会在没有梦想的时候责骂她没法 她总是那个让人又恨又爱的老妈要不我也不会去嗑药了画画的时候 老妈说她看不懂看片的时候 老妈说我不务正业所以 我该把她千刀万剐那把黑白的刀 切断了我们的联系你逼我走我那窝囊的老爸 脾气大又听你话我没法活不下去 我不配拥有我的小孩 我就是那该被唾弃的同性恋买了便宜的衣服就喜欢在我面前炫耀其实你不知道 那有多丑 我是没品位 我还没得到关注所以 老妈 你应该被我杀死千万遍所以 我爱你 老妈
我在ex的renren上面看到他的推荐,说起来我竟然还会抽空去renren,我是被北京早晚凉爽白天汗热的天气催眠了还是怎样,一个人沿着大望路就这么嘈杂的走路回家,坐在沙发上无所事事的看着窗外的天。
和他很久没联系,许久没有登录的ID只看得到他一人在线,最新的分享记录就是《我杀了我妈妈》。
本来以为只是一个喜剧视频,却赫然发现其实有95分钟那么长。
看完了来豆瓣,发现制片地区怎么会在加拿大,还是我听错了里面的人说的难道是法语?
——我从头到尾一直都以为是西班牙语,还自以为是的点评“确有几分阿莫多瓦的风韵”之类的,笑。
原来即使是老外,面对自己的子女是gay,也不是那么容易接受。
不过整个电影的重点并不是男猪是gay这件事,而是他和母亲之间纠结的关系。
说起来我真的一点都不觉得这个电影有任何北美电影的影子,完全就是欧洲范儿啊,还有一个想要沿着海岸骑车旅行的语文老师!
而且电影的色彩和配乐,也全都是大红大绿西班牙的feel。
尤其是男猪家的装修。
男猪挺美的,其bf也很帅。
汇报完毕!
看片时,我没注意到导演的年龄。
各位豆友提醒了我,这娃只有19岁啊。
19岁的男孩能拍出如此优秀的片子,想来导演的经历与主角于贝尔是有所不同的吧——估计至少不会处处受制于母亲的决定。
优秀在个性中产生,而个性是需要放逐的。
我想,片子的话题对于许多叛逆的或者不叛逆的人来说都是能产生共鸣的,除非这是个完全泯灭个性的时代。
于我而言,最大的感触就是生命与个性的此消彼长。
高中的时候,我就曾试探性地问我的父母,我以后如果不结婚不生小孩,你们会反对吗?
双亲的回答无非是强调了“结婚生子是人生规律”这样的观点。
50后的父母说出这样的话,并不令我感到意外。
其实,繁衍后代已经不是一种人类的“必需品”,相夫教子也不注定成为女人最后的归宿。
我们可以追求更加丰富特别的东西。
我们的母亲大多平凡,生活单一,会为各种各样琐碎的事情而劳心。
这正是我令我恐惧的状态。
结婚前,女孩们聚在一起,可以谈论艺术文学电影帅哥;结婚后,女人们聚在一起,话题范围迅速缩小,整天老公孩子老公孩子。
如果一件事,让你在此后几十年里失去对生活丰富性的探索,那讲这件事毁了你的人生都不为过。
其实,有许多女人是被婚姻与孩子榨干了她们的理想、创造力、以及生活的激情,成为碌碌大众中的一员。
你问她生活过得好吗?
她说好。
她连“其实我生活得不好,很无趣很累”的意识都没有。
当孩子逐渐发现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的个性时,我们的母亲正在日益变得没有个性。
她们不屑于打扮自己,整天忙于琐事,甚至变得有些神经质。
一个生命的诞生,应该是件令人欣喜的事。
不过彼长必定此消。
有一天你猛然回头,我们的父母已经正处在要问“尚能饭否”的年纪了。
我们杀死了父母的青春,追求,活力与个性。
而这些,正是构成生命之有意义的元素。
于贝尔抱怨他的母亲吃相难看、不懈打扮、啰嗦多管、不可理喻,抱怨她乐趣极少,只会工作,生活无意义。
而他没有意识到,母亲生活的全部意义都在于他,她可爱的儿子。
“如果今天我死了,你会怎么办?
””那我明天也会死。
”直到现在,我才知道我五十几岁的父亲喜欢收集钱币和邮票。
我不知应该感到可惜还是欣喜,可惜于他年过半百才开始自己的爱好,也欣喜于他总算能够干他喜欢干的事情了。
去年,我们父女俩与妻子(母亲)谈了希望她开始阅读的建议。
我很开心,五十多年过去了,她总算开始阅读一些探讨生活联系生命的文字,甚至有的时候,她会催促我多读读报纸,不要一天到晚只知道读书。
如果我们爱自己的父母,就尽早放他们走吧。
让他们能重拾自己年轻时的梦想,不因为我们而被局限在琐碎的事情和庸常的生活中。
更重要的是,也别让自己陷入这个看似是人生规律的恶性循环中。
如果我今天死了你会怎么办?
那我明天也会死。
那我明天也会死我刚开始工作的那年有个客户的孩子溺死在了巴厘岛的酒店泳池里,我看过那孩子的护照,是个9岁的圆圆脸的小男孩,他的样子纠缠了我很久。
我的孩子当时只有1岁半,只要想想失去他我都会痛苦得无法呼吸。
然而我们可能依然无法避免未来的母子彼此憎恨。
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影片穿插着黑白的像是审讯般的录像,儿子于贝尔讲述自己对母亲的感受。
于是我们很容易被片名和这样的片段先入为主的相信于贝尔有一天终于爆发杀了自己的母亲,就像社会新闻报道的那样:单亲家庭的青春期的孩子捅了母亲十几刀。
但其实没有凶杀,于贝尔在心中杀死了他的母亲,在学校老师那里用言语杀死了自己的母亲。
我敢说,每个孩子可能都有过想要自己的父母消失的想法。
有那么一个阶段,他们身上的缺点会被你无限放大:粗俗的品味、可怕的吃相、喜怒无常、脸上的皱纹、无知愚蠢的谈吐……片头母亲一张油腻腻的大嘴在大嚼奶油面包,奶油摸到了粗糙的皮肤上,嘴唇还在不停的咗着手指头,发出啧啧的声音,镜头模拟了于贝尔的视角,厌恶溢于言表。
他们母子的关系已经走到分崩离析的边缘,有时候只能靠回忆过去的短暂的美好时光来唤醒对彼此的爱。
于贝尔的母亲情绪波动特别大,前一秒还春风得意下一秒立刻暴跳如雷。
后来我发现原来于贝尔的父亲也是这样的人。
这几年被妖魔化了的原生家庭似乎是于贝尔喜怒无常的一个注脚。
他的母亲很喜欢用成人的优势制裁他:不满意就滚下车不送你了,不听话就不给你零花钱了,你要同性恋我就把你送到寄宿学校去关起来,昨天答应的事儿今天就反悔了……看来不把孩子当平等的人对待这一点不单属是我们国家的特色。
这些手段在我看来是司空见惯的,只是搬到电影上就感觉很触目惊心,原来我也是这种恶劣的大人。
影片中的于贝尔为了缓解和母亲的关系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虽然每次都坚持不了多久(大概还不够24小时),在他看来母亲是故意忽视他的存在,发生争执后就故作轻松的哼歌,这一切都令他极度厌恶。
他用写作、绘画、录视频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不满,无效沟通是这对母子走向对立的主要原因。
然而遗憾的是母子不是夫妻,不可以离婚,即便解除母子关系,源于血缘的那份羁绊也无法使他们形同陌路。
彼此相爱,最终却无法简单的好好说话。
于贝尔在绘画和写作上面很有才华,他的老师和男朋友的妈妈都意识到了这点儿,但是和他相依为命的妈妈却完全不知道,只是在餐桌上言不由衷的问:今天过得怎么样?
我买的这个灯罩怎么样?
我今天买的这个名牌的衣服怎么样?而其实影片给我的启示是不管你多老、多丑、品味有多差、吃相多么令人作呕、和什么男人鬼混,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记住孩子并不是属于我的东西,他有自己的生活,我学会赏识他,并不把他的陪伴作为理所应当,才能赢得他的爱。
部分原声Maman, La plus belle du monde
一个人在凌晨吹着空调看了Xavier Dolan的《j'ai tue ma mere》,89年出生的少年16岁时写下的剧本,喜欢电影里慢摇的镜头和非常非常王家卫的配乐,看完电影最直观的感受是,魁北克的法语真TM难听,以及,如果一个人成了诗人,那他一定有一个非常糟糕的母亲。
好吧,我承认,我无法理智地观影。
我总是在Hubert忧郁的眼睛中瞥见自己的少年时光。
“若有人伤害她,我会恨不得将那个人杀掉,可是如果让我想,我会想出一百个让我爱他更甚于爱我的母亲的人”在他对着摄像机说到这句话时我感叹,有那么多的人,他们的青春如此相似。
于是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我的父母没有离婚,他们为我维持着一个完整的家庭,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两只取暖的刺猬,既彼此需要,又无法彼此和解。
每个男人在十几岁的时候和母亲生活在一起,都是极其痛苦的。
青春期遇上了更年期,生活便一路火花带闪电地惊心动魄。
我想起了我和母亲的争吵,无数次的争吵,在我的少年时代,我从未为自己的言行向母亲道歉。
而母亲总有办法让我闭嘴,她会在众人面前毫不顾忌地给我一个耳光,就像她把我生下并抚养长大一样天经地义。
我是一个迟钝的人,几乎从不掉泪,唯一能让我哭的,只有我的母亲,那不是感动之泪,而是恨的泪水。
我几乎可以将母亲的恶行倒背如流,不管母亲在外界的形象多么优雅多么精致,她在我眼里都是一个自私,虚荣,狭隘,脾气暴躁,肤浅毫无内涵的女人,她在我的少年时代做出的种种事情,让我一度认为,我和她将是一生的敌人。
她偷看我的日记,跟踪我,给我喜欢的女生家里打电话,摔坏我父亲给我买的随身听,控制我的自由,用别人孩子的所谓优秀嘲讽挖苦我,屡次未经允许收拾我的屋子随意扔掉她认为不重要其实对我很重要的东西,不准我自己布置房间,把我的书全部堆放在书柜里但我读书时她会因为我弄乱了书柜而生气暴跳如雷。
我曾以为我对母亲的爱,是道义之爱,不是精神之爱,也就是说,因为她未经我允许而将我带到这个世界,并自作多情地抚养我长大,所以在道义上,我应该用我的爱作为她辛苦的回报。
母亲的恶行罄竹难书,但我的少年时代终究还是匆匆过去,我离开了出生的小城市,去北京上大学,后来我终于要决定离开我出生的国家,去到另一个国家,而更可悲的是,我发现我爱着那个女人,我的母亲,那个我一直认为我对她的爱仅仅是出于道义而不是出于情感的女人。
当我一个人在北京发高烧时我想到了她,想到那个整晚不睡只为了起床给我喂药喂水换额头上冷敷的毛巾的女人,那个在我高考前每天早上5点起床给我做早饭的女人,我的母亲。
我突然理解了她,男人无法理解女人对自己孩子的爱,就像任何男人也无法替代孩子在女人心中的地位一样,因为孩子来自于女人的身体内部,一个任何其他男人都没有居住过的地方。
所以女人把孩子当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一个永远永远不会长大的部分,甚而她对自己身体这部分的爱,超越了爱自己本身。
于是我在大学三年级第一次给我的父母发短信告诉他们,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我第一次因为自己和母亲的争吵而向她道歉,第一次拥抱了哭着的母亲,第一次静下心聆听了她讲述我小时候的事,她的母亲,以及小时候她是如何整晚整晚不睡觉照顾生病的我,我从未想到那些在我看来习以为常的事情,竟会带给我那么多感动。
我有这样一个母亲,使我恨不得杀了她,使我甚至希望自己是个孤儿,使我怀疑婚姻乃至决定一生都不要结婚,使我疯狂使我哀伤,使我写下那么多文字都是为了表述我对于爱和生活的幻想与恐惧,使我迟钝和麻木,使我想要逃离想要去远方永远不回来。
然而,我还是爱着她,我的母亲,就像她爱着我一样。
“我认为作家、画家或者导演进行工作,不是因为他们有一些特别想说的东西,而是因为他们有一些自己感受到的东西。
”——库布里克然后我不得不说,Xavier Dolan他是个真实的人,也是个真实的艺术家,他的导演、编剧和对于角色的饰演都忠于自我、忠于发自内心的感受,而非外界的种种。
然后我不得不描述他的外形和气质,鱼形的脸型表现他的脆弱,深邃的双眸散发一种忧郁和无助的微光,上翘且尖锐的嘴角体现他的敏感。
我不知道Xavier Dolan是个怎样的人,但是无论是“我杀了我妈妈”还是“幻想之爱”中他饰演的角色,我认为大半都是他自己。
他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气质就说明了,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电影中的女人都非常不美,而男人都充满内涵和强烈的人格魅力,我假想,他其实对女人没什么鉴赏力,而对男人却拥有着深刻的鉴赏力。
之所以对于Xavier Dolan如此着迷,不仅仅是因为他又帅又有才又年轻又是gay,更多的是因为他和我同岁,1989,又是和巨蟹座相似的双鱼座。
从他的电影中,从他散发的难以抗拒的忧郁气质中,我能感受到自己相似的情感。
他的电影,不一定有什么过于深刻的内涵,不一定有震撼人类内心深处的东西,甚至也难以像“暹罗之恋”一样纯净又赚足观众的泪水,但是我却十分珍惜他的作品。
因为他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情感和需求,他的电影技术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恰到好处地表达一些东西。
他在电影中诉说的,就是他自己的青春,以及,与他有相似感受和需求的同龄人的青春,一种无处安放的青春。
关于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愤怒、偏执、不满、厌倦、叛逆、疑惑、任性“哦,险恶的女人,残忍的不停喧哗悲凉的鼓声伴着你喋喋不休的唠叨成为时常萦绕在我耳边的可怕声音于是我逃到了一片绿油油的恐怖草地上”爱“人们爱自己的母亲,不由自主直到最后分离的时候才发现这种情感已深入骨髓”——莫泊桑--“如果今天我死了,你会怎么办?
”--“那我明天也会死。
”“当我说到她或想起她的时候其实,我还是爱她的但不是那么由衷地爱奇怪的是当别人伤害她的时候我一定会想杀了那个人”理想“我想做诗人、作家,我可以做一个不拘泥于对话的作家,然后我可以在作品中把我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就能解脱了,我所有的抗争。
”忧郁、酸涩、痛楚、回忆、恐惧、无助、伤感、脆弱“亲爱的母亲,我只信任你这个迷惑人的世界上到处都是陷阱把我脆弱的小舟颠覆我多想一直躲在你温柔的怀抱里永远都幸福快乐”“亲爱的于贝尔你就像深海里的鱼盲目的游着,身上散发着光芒你用看似现代的方式在复杂的社会中遨游但你的诗歌却透露出一种旧时的脆弱和哀伤”成长、蜕变“人生最难对付的就是内心的敌人双重坚硬的内核统治是一门艺术我们怎样才算艺术家?
”
我不知道他21岁的脑筋里为什么可以有这么多的奇思怪想。
自大狂也会嫉妒他。
从电影本身的角度来说,你可以指出十个以上的重大缺陷。
但是他年轻的血足可以完败那群拿着物质的剑却去虐杀良知的知天命患者。
因为Xavier Dolan是个珍视感情但蔑视生命的人。
他把一切都看得太认真了。
这难道不对吗?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想认真但不认真”的人了,他们可以干许多别的事来填充“不认真”造成的缝隙。
他们不用再来拍电影。
有人说了,这是A货的范桑特。
太不同。
范桑特完全没有想过“认真”这回事,他是另外一个世界观的引导者。
你可幻想用各种颜色的油漆来洒满白墙?
你也没有带钥匙坐着夜车不知驶向何方,你在车里为了鸡毛蒜皮辱骂和你亲近的人,你憎恨你室友鲜艳的皮毛外套,你在寄宿学校里一边哭一边刷牙,那些流萤般的霓虹包裹了你曾经皮开肉绽的年轻轮廓,影像升格,世界在你的眼睛里放慢了。
那个吻你的人,也只是有生理温度而已。
你感觉在吞咽自己的舌头。
你本来也想当个作家,但是这个社会不需要作家。
这个国度膜拜烂写手和,生意人。
你高中时喜欢读你周记的年轻语文老师没有去成俄亥俄,他不小心喜欢了他的女学生,然后被辞退了。
没人知道他去哪。
我只知道她的农历生日,因为每年都在变。
很多年,我没给她过过生日,她也没有给我过过。
我和她不熟,我为她打过一次架。
我只知道她是水瓶座,是属猴的。
我还跟她住在一起的时候,有一天下大雪,她半夜没有回来。
我很害怕,打电话给她,她淡淡地说回不来了,对不起。
我开着灯,看天花板看到天亮。
第二个月我就搬走了。
离她很远的地方。
十年里,我很少回去。
女老师和于贝尔说,有的时候觉得生命很奇妙,十年的沉默,有的时候十秒就打破了。
我想说,对不起。
父母与子女之间很难相处,除了林林种种的原因,比如小孩还不知父母的难处,还太自私,还有一个原因:父母希望孩子很优秀——那是假的,他们只希望孩子很普通,普通的好成绩,考个好学校有份好工作组建一个家庭,过普通人的好生活。
“我们只是两只鸭子,怎么会孵出一头丑小鸭?
”南丁格尔的母亲哭诉(是的,与红十字会联系在一起的南丁格尔护士小姐),这才是一些父母与子女难以相处的原因:他们其实忍受不了孩子与他人不同。
说真的这无疑是标题党,然而我仍然选择力荐并且想说上几句,当然有我自己的理由。
我很佩服这个89年的导演编剧演员,自编自导自演还那么出色。
最重要的是还长得这么帅。
我实在是非常的喜欢他的发型还有他的鼻子。
还有这样一部关于母亲的电影。
我曾经叛逆,也是十六岁,那时候我撕心裂肺歇斯底里都是与那个叫做我母亲的女人争吵。
我同样曾经恨之入骨,这么说不为过。
当我作为一个抽烟喝酒吸毒纹身的同性恋来看这样的一部电影时候我突然明白了这种爱之深恨之切的母爱的绝望。
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其实一直是一种尴尬的存在,太近了会扎人太远了又很伤人。
特别是对于爱人。
当然,这里的爱是泛指。
谁不曾自私,从小被父母捧在手心,所有的明白都叫做索取,从来不懂得别人的付出。
然而我相信成长对于每一个人的意义,就像是血液里与生俱来流淌着的那种对母亲的爱。
这不仅是子宫壁所孕育的细胞,这是任凭世事变迁时间流逝也无法磨灭的一种信仰。
当他说出我如果今天死掉你会怎么办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了她会告诉他,我也会死掉。
镜头定格了几秒,然后我看着她像是含着泪默默的说出那一句那么我明天也会死掉的时候我突然有点心酸。
我想起曾经我同样的嘶吼着对着我的母亲说那句话的时候她并没有回答我,而是目不转睛地盯着我,当我看着她眼眶里异样的时候我选择转身摔门而出。
当时我的心里千万遍的责备她,我抱怨着自己在这样的一个家庭有这样不爱我的一个母亲。
然而过了两年我才突然知道她比我爱她爱我得多,看到我皱眉她都欲以身代。
或许在乱石上坐着,即使相依,日后他们仍然很可能继续争吵,甚至有一天他会砸掉之前没有砸掉的那个大的圆盘子,甚至再离家出走等等等等。
也有可能从此宝贝甜心地叫着,他在她的怀抱里永远幸福快乐直到死去。
然而无论怎样,至少这样的开放式结局会有美好的一种。
纵使最恶劣的语言最伤人的眼神却也永远磨灭不了内心的那一种与生俱来。
当他用力扣掉安东尼做的妈妈的那滴眼泪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有一种释然,无论未来怎样,只是我愿意将它想成是美好的。
就像是当我妈妈对我微笑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这偌大的世界我所最想要并且一直追寻的是什么。
嗯,这样就好,无论你多恨她,记住她都始终爱你,并且你所给予的永远也比不了她给过你的。
你给的伤害她也能读成真爱,这就是妈妈。
老周,还好我20岁以前懂事了。
如果可以,我愿意永远陪着你。
只要能看着你对我笑。
你对我的抱怨也好唠叨也罢,纵使你曾经字字如割地刺伤过我我还是舍不得杀掉你,因为我知道我再也不会拥有一个这么爱我的人了。
"亲爱的母亲,我只信任你,这个迷惑人的世界上到处都是陷阱,把我脆弱的小舟倾覆,我多想一直躲在你温柔的怀抱里永远都幸福快乐。
"好吧,我也算是个标题党,还套用别人的了。
难以想象多兰20岁就能拍出这样的片子。
主角所说每个人都恨过自己的母亲,不敢承认自己恨过的很虚伪……一下击中了我。
我母亲也不是一个好妈妈。
她没教过我做饭洗衣,也不喜欢带我出去玩。
爱小题大做,永远认为我没出息。
影片里面母亲和儿子的战争,小到开车听的广播,大到出柜、转学。
在恨与爱之间来来回回。
剧中说的恨自己的母亲,却又没办法不爱她、如果有人欺负母亲,恨不得一刀宰了他、爱她,可是随便都能找出更爱的一百个人……这些句子简单,但是真的是孩子对父母感情的真实写照。
这就是最痛的爱,因为爱到极致,便成了痛。
另外让我感到分外惊喜的是,我看到了王家卫的影子。
复古慢谈的背景音乐,扭动身子母亲,不禁联想到《花样年华》。
还有歇斯底里,故意放慢的镜头,背景音乐掩盖摔盘子、争执声的处理,都好像王导哎!
难道多兰也是王导的粉吗!压抑的男孩,压抑的母亲。
一切都好压抑……竟然也笑着流出了眼泪,心里却像压着块石头。
很好的电影!还有,多兰也是同志哦!
最近我喜欢的导演作家画家都是gay,也真是巧了😂
还以为是惊悚片。
是大惊喜!
景框不错,期盼另一个的回应。
男主什么都憋在心里!好难受
青少年视角拍出来的比所有同类作品都来得真实和真挚,顿觉不少其他亲子电影都太过于伟光正了。编剧表演摄影剪辑配乐灯光美术行云流水。第一部五星法语片竟来自加拿大。
十六岁时我在做什么....今天我又做了什么..... 点点点点
3/10
被高估得厉害。。。89年生的就牛逼了么。。。活糙得一逼,虽然小花样玩得挺到位。。。
牛B闷
有前途的导演
看来这种特别文艺的电影还是不适合我
我就是没看懂啊,也不想探究
部分优于整体....对于处女作来说已经很好了...
且不说我无法理解那个男孩的世界,如此将家庭问题毫发毕现地放大开来的电影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虽然很真实,但是我不觉得得花90分钟来看一个优质少年的唠叨
多兰很美,但这部电影搁这拍MV呢,有一搭没一搭地爆发拼上各种各样的慢镜头,节奏相当折磨人
丫真自恋
田馥甄推荐,但实在不是我的菜!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问题,话说这样的情况也不少见吧
这导演有前途
生猛的九零后
绝对不能因为这是导演的自导自演作就宽容他,他只是颜好了点儿而已,而且自从看了"男主角是马景涛继承人的咆哮帝"之后,每次令人心碎的争吵场面我看着都要笑到肚子疼啊^ ^ 虽然被误导了,但是不笑的话,只会觉得这电影更加难看吧.
主角好美。就是故事有点不知所以然
看不下去,没实质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