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太阳
Il sol dell'avvenire,L'ombra scura,The Sun of the Future,A Brighter Tomorrow
导演:南尼·莫莱蒂
主演:南尼·莫莱蒂,玛格丽塔·布伊,西尔维奥·奥兰多,巴博拉·伯布洛瓦,马修·阿马立克,瓦伦蒂娜·罗马尼,弗拉维奥·福尔诺,佐尔特·安格尔,耶日·斯图尔,特科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语言:意大利语年份:2023
简介:意大利导演乔瓦尼准备开始拍摄一部政治电影。然而,他的婚姻出现了危机,他的合作制片人濒临破产,电影业也在迅速变化。所有的事情似乎都在阻挠他的前进!紧张中的乔瓦尼必须重新思考他的工作方式,如果他想要带领他的小世界走向一个光明的未来。详细 >
4.5 近几年来保守派感伤怀旧元电影的完全反面:一部完全关于当下的作品,以最幽默的夸张变形和肆无忌惮的混乱狂欢,指向这个时代最沉重的内外世界双重危机。莫莱蒂不仅没有“老”,而且依旧是精力无限、诚实热忱地站在最前沿,召唤过去电影的精魂和未来世界(不存在)的希望呀
卡萨维蒂+费里尼,挺眼前一亮的,看的时候就猜男主是不是导演本人结果还真是 Cannes2023@Debussy
呵呵,
7.5/10
2.5 无聊但至少有点真诚 老头卖萌的小儿科
物更新,我倒退。焦虑是不可言说之物,不可触及的蛋糕。
# Anteo 导演映后【A】莫莱蒂依旧进行着他的片场游戏,仿佛调出了「亲爱的日记」里的幽默与自我,但不再只是与角色平行的陪伴,而是不断在干涉,打断,甚至竭力的话语里强调着导演权力,却仅仅是力不从心的无力。虚构中混杂着类型的变奏,召回了歌舞的共振与历史的严肃,在幻想中对角色诉说,在喜悦中共存对于时代与创作的感伤。未来太阳升起,而电影仍会继续。
看大都會不知道會不會有這種感覺,這裡也提到了現代啟示錄,打電話給馬丁斯柯西斯,跟費里尼一樣鍾情馬戲團🎪但自殺已經不是真正的哲學問題了,或者哲學問題已經不是問題了,就像沒人會因為一個暴力場面而去旁徵博引大驚小怪一樣;關於終結的問題,關於美學道德政治和電影的終結的問題,關於如何結尾的問題,只能演著演著唱跳起來了,或者如何在第三分鐘加上WTF的元素,或者韓國製片人(跟義大利🇮🇹比確實還是強)片中片的報紙📰跟史實無關,再見列寧(反正不允許出現斯達麟)告別蘇俄,在未來的太陽🌞下,人們在自說自話
老气横秋的戏中戏结构还要掺上一脚无谓的红色主义,被自然灵动的《野蛮人入侵》轻松秒杀;现实生活中的情绪宣泄也完全不可理喻,除了神经质与自我感动再无其它;被强行架起的结构完全撑不起来,只能使用毫无意义的歌舞进行奇怪的填充。别在这里借着电影是不落太阳的噱头给自己挽尊了,这个世界最不需要的就是你这种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还装出一副轻松诙谐模样的一团糊稀,收手吧莫莱蒂大妈,你现在拍出的东西真的令人作呕,现在早就不属于你了,未来更不会。
枪口已经指向了头顶,是谁跳出来说这处决违反伦理。网飞已经传遍了世界,是谁摆着手说这投资干扰美学。比起妻子决定离开自己,女儿宣布嫁给老头,更让他头疼的是挂在演员脚上的穆勒鞋。比起大象无法运至现场,意共决定摆脱苏联,更让他在意的是莫名的道具。不想在结尾看到绞索,至少在电影里看见未来。
- 不再是金色的梦中能以才华破局的莫莱蒂,不服老但显露疲态。
二十分钟后放弃。不知所云。
#IFF23 @Palace Verona
一台属于莫莱蒂本人的大联欢晚会。简直就是我心中夕阳红的标杆,未来我也想成为这么可爱的老头!!
B-. 十分真诚的自恋。想拍一部《八部半》,却没有费里尼把自己生生剖开的勇气,最后就在“我就是个无法适应时代的老古董”的自嘲表象下猛烈进行了一波观点输出。WTF moment的确让影院大笑,但靠幼稚化嘲讽对象来实现的“喜剧”,实在是不太保值。2023.5.24 Debussy
能感觉到Giovanni的固执在这部片变得更发难忍了,打断别人电影制作简直尬到抠地,在电影制作中的逃离与走神时刻也越发得多。导演的操控意志也更为明显,这部其他角色真的像Giovanni的提线木偶。也还是发表了网飞啊影片中暴力的呈现的意见,还有韩国制片人笑死。但是真的有种老去的感觉,看这电影本身有种不知哪里提不起劲的老去,也的确来自于是被Giovanni承认的终结与脱节,只能唉声叹气了。所以结尾只庆幸他能够想得通,起码在自己的影片能够篡改电影已经消亡的事实,让角色跳出他固化的结局,让拥有不同立场的人也可以一起畅想最后一幕。又可以说是固步自封又可以说是自我调解。
@中国电影资料馆
这种不痛不痒的戏谑和有点偏执的现实主义也太无聊了吧……感觉是给当局的信,给我的感觉是松散无力,随意拿几个符号性的话题开涮,如果有人想用电影去拯救现实那一定不是这样的方式;除了那场枪决的戏,有人给你传递的是刻意的,正义的东西是暴力的
现在越来越少看到多元欧洲电影,这部元电影是双重反思。一是意大利视点对1956年匈牙利事变中苏共与意共立场的反思。二是一个新现实主义经典导演面对更戏谑的新生代导演、不了解历史也不够敬业的剧组人员、以及亚洲资本和奈飞等流媒体冲击的无奈与沮丧。导演的态度是怀旧的。但最终无奈求变,没有选择让主角自杀,而是想象了一个乌托邦结局。戏中戏里的意共社区党员站在匈牙利马戏团一边向陶里亚蒂总书记施压,意共摆脱苏共,群众坚强有力的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影片拍的不呆滞,很有趣。
回望那个对纯粹的理想主义充满追求与笃定的年代,从政治到生活再到电影,深深的怀旧情绪却又总是毫不回避的被当下入侵、扰乱和打断,更为坦诚的是并未将身处当下的手忙脚乱归结于客观的时代症结,也有源自主观层面的无所适从,却仍然怀揣着哪怕已然被遗忘或错位的红色浪潮洗礼下的本能意志试图去修补与和解,并终于从中回味到过去,和体会到未来,一种勇敢的幽默,又或一种幽默的勇敢,即使步伐早已年迈,依旧在尾声欢庆拍摄结束&革命胜利的游行人群中迎来了最后一镜,莫莱蒂冲着镜头挥了挥手,并不是告别,而是继续前进的问候和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