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匹兹堡医护前线

The Pitt

主演:格伦·霍威尔,卡丹·韦尔·贝内特,Reginald Lashaun Clay,Mariel Suarez,布兰登基纳,莱利·内尔达姆,Kim Bonifay,Wesley River,Johnathan O'neil,德鲁·鲍威尔,Zavieh Harrell,Holden M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5

《匹兹堡医护前线》剧照

匹兹堡医护前线 剧照 NO.1匹兹堡医护前线 剧照 NO.2匹兹堡医护前线 剧照 NO.3匹兹堡医护前线 剧照 NO.4匹兹堡医护前线 剧照 NO.5匹兹堡医护前线 剧照 NO.6匹兹堡医护前线 剧照 NO.13匹兹堡医护前线 剧照 NO.14匹兹堡医护前线 剧照 NO.15匹兹堡医护前线 剧照 NO.16匹兹堡医护前线 剧照 NO.17匹兹堡医护前线 剧照 NO.18匹兹堡医护前线 剧照 NO.19匹兹堡医护前线 剧照 NO.20

《匹兹堡医护前线》长篇影评

 1 ) 剧名The Pitt的翻译

看了很多短评长评,纠正一个小误区:标题The Pitt是The pit的谐音不假,但这里的pit不是指什么“坑”或者“社会底层”,其实是赛车术语,the pit指的是F1赛车比赛里每个车队的维修站,赛车进站加油快速维修的地方,我们常常视频里看到的n个人通力合作几秒钟就给赛车换好轮胎的奇观,就是在the pit完成的,用来类比同样无比忙碌混乱且需要所有人通力合作争分夺秒的急救室。

 2 ) 我心目中美剧No.1制作人John Wells新作《匹兹堡医护前线》PITT

很偶然打开一个最新的剧集PITT,本来没啥期待,就知道是一个最近口碑不错的医疗剧,结果刚播了5分钟,我就支棱起来了,等等,hold on, hold on…我直接把第一集拖拽到片尾,因为这个剧集没有片头字幕,果然!!!

John Wells的名字第一个弹了出来他导演了第一集,也是这个剧集的执行制片人,剧集核心主创他是我心目中,过去三十多年看美剧历史,排名第一的show runner剧集制作人一切要回到1995或者1996年的时候,那时候青岛有线电视台刚发展没多久,我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运作版权的,我居然在我读高中时,电视上看到了配音引进版的《急诊室的故事》ER的第一季我记得我反复看了两三遍,包括重播是《急诊室的故事》让我用全新的视角,第一次反复审视生与死的话题,反复通过一个个病患的案例,去理解人性的黑、白、灰,包括这个剧集里大量的急救现场,应该说深深植入在我的脑子里,在20多年后,我投入了几年的时间,因为野外极限耐力运动,我不断学习野外急救与实践,收获非常大,也有了一些初步的野外急救经验,无论是心智、精神气质和实践精神,这些源头我觉得必须部分归功于John Wells的这个剧集这个剧集对我个人后来成长影响之深远,应该不亚于初中时代读的金庸、梁羽生,还有海量的日本漫画,我是活在《七龙珠》通过盗版,跟《少年跳跃》同步国内发行追看的时代ER这个90年代划时代的剧集,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美剧创作风格,用超级写实的风格,通过芝加哥一家医院的住院医生和护士的视角,来解剖美国社会,展示为日常生活打拼的美国人的内心世界这个剧集一共15季,我后来读书,通过DVD后来补追到第10季,后面几季没看,但前三季我应该反复看过好几遍,对我印象太深了,特别乔治·克鲁尼还是前三季主演,其中女主角就是后来《傲骨贤妻》的女主角,那都是后话了所以大学时代,我就记住了John Wells,其实同期他还有另一部The West Wing白宫群英,也是90-00年代跳不过去的经典,但对这部有点传奇、轻松气质的政治剧,显然我更偏爱纯写实的生活流《急诊室的故事》,包括John Wells显然对现实主义风格也情有独钟他后来几部最重要的长篇剧集,我几乎都不落下的全都看了比如比较小众的Southland,讲的是两个洛杉矶普通巡逻经常的生活,特别第三季里在创作上也非常大胆,有一集相当复杂的长镜头动作戏调度,叹为观止还有就是后来一直追到2021年到大结局的美版《无耻家庭》Shameless,英剧版其实更狠,但显然美剧版更流行,我直接看的美剧版,特别前几季,看得我惊掉下巴,太精彩2021年收官后,我记得他还出过一个《女仆》Maid,那个我评价普通,但也保持水准所以,这很鲜明,John Wells过去三十年,从普通驻院医生、护士、普通巡逻警察、低收入家庭到蓝领阶层,他一直通过美国普通劳动大众角度,去审视着这个国家的最现实的社会问题,从来不避讳。

比如,三十年前,他让我知道以前我以为高大上的美国医生,实际上他们当年普通驻院医生年薪也不高,我记得大概4-6万美金,一样活得特别辛苦,但却要面对日常高强度的行医工作John Wells过去三十年估计拿过不少于300个艾美奖提名,获奖超过70次,其他奖项不计其数我去豆瓣看了一眼,很多资料都是缺的比如PITT只把他放导演一栏,执行制片人都没有

回到开头,当我看到已经50多岁的Noah Wyle,他可是30年前在《ER》里风华正茂、二十岁出头的Cater医生,现在成了PITT里急诊室的一把手,30年一晃过去,但John Wells的人文关怀,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批判,始终没变,对我而言,他的人格魅力依然吸引我

我盲猜一个,John Wells应该是Bernie Sanders的支持者吧第一集的结尾最后画面是闪回到Covid疫情期间的抢救场面,相信后面还会有更多震撼的场面,John Wells和这部剧的编剧,应该是借着PITT,对Covid期间会有自己的总结性观察和思考另外,我注意到海报上的宣传语,15集,15个小时,1个班次,估计就是借鉴911事件后,千禧年后另一个划时代的反恐剧集《24》的创意,每一集时间和现实时间1:1关系,《24》每一季24集讲一天24小时内不间断的故事,这次PITT估计就是一天里早晨7点开始此后15小时的故事下面说说,我刚看完第一集里的一些制作层面的发现:-首先是场景设计,整个还是全部搭景拍摄还原,完全跟30年前一样,但显然空间布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变得更开放性,这个应该是参考了现在医院的整体设计风格,30年前的ER,印象最深的就是防火门的来回开关,带来的声音和画面的冲击-长镜头、多线叙事,还是最初的那个味道,所以我才看了5分钟就支棱起来了,但显然在制作技术上更成熟,拍摄器材更轻便,也就是可以期待PITT后面应该会有一些精心的场景设计,至于单集长镜头,我觉得反而不见得,这在《混沌少年时》里已经用到全新的一个创作水平,PITT应该会另辟蹊径,比如势必会有大型灾难急救现场,但如何跟前面医疗剧做出区别,其实第一集结尾Covid期间,就是最佳的「视觉奇观」场景-很多医疗设备更新换代,以前都是用执笔,现在遍地iPad,也挺逗的,还有人工CPR机器等,都是30年前看不到的-第一集因为主要介绍人物出场,具体病例都没有特别复杂的,其中铁人三项运动员的横纹肌溶解导致的钾过量,肾衰竭的心脏骤停,这个跟我的运动背景实践经验里,是有交叉的-这也是30年后,我再次看这种纯写实风格的医疗剧,感觉再看其中每一个病例、每一个问诊、每一个诊断逻辑,感觉好像我又回到了WFR考试现场(野外急救不需要医疗背景,就是一套有限医疗环境下的紧急判断系统),注意无论ER还是PITT,跟当年House《豪斯医生》那种专门死磕疑难杂症的医疗剧不同,急诊室的故事,其实跟你我日常里很多身边案例都能产生交集,前面说了,我学了几年野外急救还有很多实践经验后,看这个剧集虽然知道可能医学院学生看或许还能挑出毛病,但对我而言,基本上可以当部分案例学习来看,这是30年前我不可能有的看剧视角-30年前可能只有黑人角色,现在有重要的印度裔角色,还有戴头巾的伊斯兰背景的驻院医生,这也是时代的变化总之,我会认真看PITT每一集,因为制作人John Wells和主演Noah Wyle,对我个人还是有些略略不同的怀旧情感在里面,特别是前者是1954年生人,老当益壮,依然在创作的最前线,拿出过硬的新时代的写实主义医疗剧集,让人佩服后面看到啥再想到分享给大家关雅荻20205.4.20

 3 ) 豆瓣9.1分,又一部年度最佳!

文章首发公号:分派电影,每日推荐告别剧荒!

作为医疗剧的鼻祖。

《急诊室的故事》影响了后来很多医疗剧。

23项艾美奖、124项提名,创下医疗剧纪录。

在它之前,医疗剧多聚焦单一病例或医生英雄主义。

而《急诊室的故事》首次将镜头对准急诊室的群体性忙碌与混乱,展现医护人员的高压日常。

(《急诊室的故事》截影)奠定了其美剧史上的经典地位。

自2008年第十五季完结后,华纳也曾想过重启这个IP。

但却因为种种原因始终没有谈拢。

直到去年华纳决定开启一个全新的医疗IP。

男主是《急诊室的故事》中的卡特医生,他带着原班编剧R·斯科特·格雷米尔和制片人约翰·威尔斯又重新杀回了急诊室——《匹兹堡医护前线》The Pitt

该剧目前IMDb评分8.6,豆瓣评分9.1。

虽然还未完结,但华纳已经续订了第二季。

在医疗剧被浪漫化的肾上腺素与英雄主义充斥的当下,《匹兹堡医护前线》像一剂没有糖衣的苦药。

它采用多线并行,交叉叙事的结构,多维度角色塑造,不仅聚焦医生,也深入护士、社工、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视角。

整部剧一共15集,每集50分钟=现实1小时,15集就是医护人员真实的15小时轮班实录。

作为匹兹堡一家创伤医院急诊科的高级住院医生,朗登(帕特里克·鲍尔 饰)在面对同事“我们为什么要选急诊科”的疑问时。

他的回答风趣幽默:“也许是因为我们都有多动症吧……”

(《匹兹堡医护前线》截影)急诊医生平均每三到五分钟,就会从A任务被叫到B任务,每天可以说是忙到脚打后脑勺。

但即使如此,病人满意度依旧十分低迷。

作为急诊室的主管罗比(诺亚·怀尔 饰),一大早被医院领导追问数据的他注定不会好过。

(《匹兹堡医疗前线》截影)当然,不太好过的还有几位新到的实习生。

01倒霉的实习生一名女士被人恶意从站台上推下去,导致火车碾过脚踝,伤势严重。

在做了初步诊断后,医生需要先在她脚踝处做个复位。

刚来还不到10分钟,几位实习生就有幸目睹了这一场面。

或许是画面太有冲击性,站在旁边观看的实习医生贾瓦迪(莎巴娜·阿齐兹 饰)在众前辈面前就那样水灵灵地晕了过去。

(《匹兹堡医疗前线》截影)喜获“宕机女孩”的外号。

另一个实习医生维塔克则在协助搬动病人的时候,不小心压伤了手指,疼地哇哇叫……

(《匹兹堡医疗前线》截影)面对此情此景,朗登医生忍不住感慨:「我们的实习生们像苍蝇一样纷纷阵亡了。

」刚来急诊室第一天就这样“出糗”,这让两位实习医生很是尴尬。

尤其是贾瓦迪,因为父母都是这家医院的住院医生,头顶光环的她为了证明自己,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同事们在得知她的父母身份后,总会给她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但最让贾瓦迪难受的是,就连妈妈沙姆西也没有认可自己。

因为她总是当着其他医生面叫贾瓦迪“亲爱的”,而不是以医生来称呼她。

(《匹兹堡医疗前线》截影)这天,医院来了一个沙姆西的病人,但因为她在做手术,而该病人又严重腹痛。

所以只能其他医生给她做检查。

可在询问病情的时候,该病人却拒绝配合,表示自己只认沙姆西。

(《匹兹堡医疗前线》截影)最终,贾瓦迪被同事以“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推了出来。

(《匹兹堡医疗前线》截影)可当贾瓦迪按照母亲在电话中的指示对病人用药后,其疼痛丝毫没有减轻的迹象。

从病人口中得知疼痛开始前她曾在花园里搬过木头,因为没穿袜子,脚上还被刺扎了一下。

(《匹兹堡医疗前线》截影)贾瓦迪在病人脚上发现了两个很小的,相隔一毫米的穿刺伤。

可直觉告诉她,并没有那么简单。

她下意识的查看了病人的拖鞋,竟在里面发现了一只毒蜘蛛……

(《匹兹堡医疗前线》截影)02慢动作医生莫汉医生(苏普丽雅·加内什 饰)是出了名的慢动作,不过也是急诊室病人满意度最高的医生。

(《匹兹堡医疗前线》截影)因为相比其他医生,莫汉不仅是治病救人者,她还是一个倾听者。

但鉴于急诊室的特殊情况,老大罗比总是在要求她放快速度。

(《匹兹堡医疗前线》截影)这天,急诊室里被送来一个名叫南迪的网红,看着有些疯疯癫癫。

朋友称在回家的路上发现她在大街上乱窜,而且还大喊大叫。

在医生要对其进行检查的时候,南迪也表现得很是惊恐。

(《匹兹堡医疗前线》截影)因为不能确定具体病因,医院决定给她做个全面的检查,主打一个广撒网。

在等待检查结果的间隙,南迪恢复了一些理智。

(《匹兹堡医疗前线》截影)她告诉莫汉医生自己是一个美妆博主。

在最近1个月她总因为焦虑睡不着觉,时常感觉身边不安全,似乎有人要迫害她。

(《匹兹堡医疗前线》截影)没多久,检查结果出来,身体各项指标正常。

一切根源似乎都指向精神分裂症,罗比指示莫汉医生将南迪送到精神科。

但看着面前这个脆弱,坚称自己没有疯的女生,莫汉医生顶着被上司斥责的风险,决定再跟她深入聊聊。

没想到,这一聊还果真让她找到了病因……

(《匹兹堡医疗前线》截影)03职业素养45岁的塞拉斯在家里安装灯具的时候从两米多的梯子上摔下来,右胸撞到了地板。

医院给他做了ct,发现肋骨骨折一侧有肺部出血症状,而且还很严重。

好在等妻女赶到医院的时候,塞拉斯已经脱离了危险。

但在桑托斯(伊莎·布里昂斯 饰)医生做进一步复查的时候,发现病人的胸部有明显增大现象。

(《匹兹堡医疗前线》截影)虽然最常见原因是酗酒,但也有可能跟内分泌系统有关,医生提出要给他检查一下激素水平。

说完,桑托斯注意到病人妻子苏珊神色似乎有些异常。

在她的逼问下,苏珊道出了实情。

原来,她每天早上都会在丈夫的咖啡里放黄体酮(会导致激素水平异常),只为遏制他的性 欲!

(《匹兹堡医护前线》截影)因为她怀疑丈夫在猥亵他们的女儿,他曾在孩子洗澡时进到浴室里,强行给她按摩。

(《匹兹堡医护前线》截影)女儿的行为因此改变,学习也受到影响。

因为不想给女儿灌输这些想法,苏珊并没有跟女儿谈过这件事。

桑托斯医生建议立即报警,但医院社工提醒她,如果仅凭妻子的一面之辞并不能逮捕那个男人。

除非女儿出面……

(《匹兹堡医护前线》截影)《匹兹堡医护前线》以匹兹堡一家创伤医院的急诊科为核心舞台。

通过对详实的医疗案例、逼真的手术场景和医护流程的刻画,展现了急诊室日常的紧张氛围和医护人员在高压环境下的职业素养与人性挣扎。

(《匹兹堡医护前线》截影)它拒绝传统医疗剧中“圣人医生”的刻板印象,医生会犯错,也会倦怠,真实呈现了医疗行业者的脆弱性。

被叫做“慢动作医生”的莫汉其实一开始并不慢。

她每天尽可能多的接诊,只为让病人尽早摆脱病痛的折磨。

但有一天因为她的一个错误,导致病人死亡。

这让她非常内疚,决心永远不再重蹈覆辙。

她以为只要自己慢下来就不会出错。

但却忽视了自己有时候让病人等得太久,而且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金钱在不必要的检查上。

更重要的是也让她错失了很多次成长的机会……

(《匹兹堡医护前线》截影)不同于理想化的医疗剧,该剧还提出了很多现实问题。

比如医疗资源不足,医护过劳等。

医院一边对罗比施压让他提高急诊室病人满意度,但对于他提出的多雇些员工的问题却总是以预算不够驳回。

(《匹兹堡医护前线》截影)除此之外还探讨了种族议题,通过患者背景差异映射社会不公。

一黑人女性在公交车上因为疾病痛到抽搐,却被当成一个骚扰乘客的瘾君子,被警察暴力送到医院。

(《匹兹堡医护前线》截影)“急诊室即人间”,通过患者故事折射出社会百态。

因为父亲的疏忽,4岁儿子误食了他口袋中的大麻软糖,致使孩子昏睡不醒,夫妻感情面临破裂。

(《匹兹堡医护前线》截影)男子给女朋友的宠物狗买了电击项圈,只因狗狗整日狂吠。

但一觉醒来,却发现项圈戴在了自己脖子上,为了牢固还涂抹了强力胶,男子不得不来医院求助。

(《匹兹堡医护前线》截影)昏迷不醒且身份不明的流浪汉,在剪开衣服的时候,跑出来三只杰瑞。

(《匹兹堡医护前线》截影)《匹兹堡医护前线》不仅是一部行业剧,更是一面折射医疗行业现实困境的镜子。

作为一名观众,除了感受到对生命的敬畏也对医疗从业者有了深刻理解。

在日复一日的辛劳里超负荷运转。

既要怀着崇高的使命感救死扶伤,同时也要面对生命骤然消亡而陷入深深地无力与自责。

很真实的疲惫。

图源于网络 / 图片Toffee / 作者

 4 ) 近期最佳,HBO又出一部9分美剧

今天推荐一部HBO出品的新剧《匹兹堡医护前线》,剧如其名,这是一部医务类美剧。

但整部剧的设定特别清奇,没有当下流行的黄暴和狗血元素。

整部剧就是单纯的聚焦不同的医疗,甚至连该有的煽情桥段都没有,这在当下的影视剧中简直罕见...开播后口碑不俗,目前IMDb8.6分,豆瓣9.0分。

简单来说,这是一部现实主义风格的医务剧,主要讲述的是一帮急诊室医生、护士们,在生死线上拼尽全力救人的故事...每一集都聚焦不同的医疗事故,涉及车祸急救、疑难病症、伦理困境、手术意外等,同时又有主线剧情推动角色成长。

该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只是单纯地展示医疗场面,而是让观众真切感受到医生们的挣扎和困境。

比如在一集中,急诊室爆满,所有医生疲惫到极限,一名车祸伤者被送进来,情况危急,必须立刻手术。

男主冷静指挥,团队配合天衣无缝。

就在他们成功稳住患者时,另一个病人突然心脏骤停,所有人立刻又投入另一场抢救。

等这一切结束,已经是凌晨三点,医生们累得连站都站不稳,但还没等喘口气,新的患者又被推进来……整部剧就是如此,一直在不断地救人。

手术室的灯光永远不会熄灭,急诊室的喧嚣永远不会停息,而医生们只能不停地往前冲。

可人不是机器,医生也会崩溃。

他们也会不耐烦、会犯错、会对病人撒谎、会为了某个病人和管理层吵翻天,也会因为太累在手术室外瘫坐着叹气。

此外,这部剧也涉及了医疗系统的残酷现实。

医院是生意,救人得讲成本。

病人有没有钱决定了他们能不能活,而医生往往无能为力...

在剧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无家可归的老兵突发严重的疾病,送到急诊室时已濒临死亡。

医生们立刻展开抢救,暂时稳住了他的生命体征。

但很快,医院的财务部门介入,发现他没有医保,也无力支付住院费。

管理层要求尽快将他转移到收治无保险患者的公立医院,但那里床位已满。

医生们知道,如果现在把他送走,他很可能撑不过去。

男主试图说服管理层,护士们偷偷给病人多争取了几个小时,可最后,他还是被送走了...这样的故事在这部剧里比比皆是。

医生们努力救人,但制度、经费、资源永远是一道无形的墙,挡在他们和病人之间。

有人说医学是一门科学,但这部剧告诉你,医学也是一门妥协的艺术...

这也是《匹兹堡医护前线》最牛X的地方,整部剧从头到尾都很克制,它不灌鸡汤,也不搞煽情,反而用最冷静、最真实的方式,把「更贴近的现实」撕开给你看。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部剧太丧了,因为它几乎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胜利。

在许多医疗剧里,医生们最后都会成功救回病人,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但在这部剧里,医生们大多数时候都在失败,他们面对病人去世、面对无奈的体制、面对自身的极限...但正是这种不完美,才让这部剧显得更有力量。

对这个类型有兴趣的剧迷可以去下载看看。

@公众号:来看美剧

 5 ) 年度必看医疗剧

2025年至今看过最好的一部剧,毫无悬念的五星(连着刷15集的感觉真的太爽了),也值得本年度的所有电视奖项。

真的很久都没看过味这么纯正的医疗剧了,不是那种披着医疗皮我跟你谈恋爱然后你转头就跟别人睡了的狗血恋爱(没错,说的就是隔壁的《心跳一线间》,还有长青剧《实习医生格蕾》);也不是那种看起来很专业结果根本不经扒的“医疗剧”(可以去看一些reaction,反馈都很不错)。

主题对于医疗剧来说也挺新鲜的,聚焦在了一次15个小时的轮班当中,这就能抑制过度描写剧中人物个人生活的可能性,能够最大化地聚焦在救死扶伤的工作当中。

整部剧如果你能连着刷的话,是真的能感受到急诊室里面那种吃人不吐骨头的氛围的:死亡是常态,崩溃也是常态,大家脸上都是肉眼可见的疲惫感(这里再次拉踩一下隔壁的 《心跳一线间》,为什么剧里面的人脸上会有这么浓的妆????

),血液,体液跟医疗垃圾是随处可见的,最重要是压力真的很大,而the pitt这部剧真的是能让你感受到真实的急诊室工作的氛围的。

而这就是这部剧成功的地方(国产编辑真的能不能好好学学什么叫真正的医疗剧是什么样的,不是一群人在那里故作高深的说一堆专业术语就可以了。

) 另外这部剧里面的群像也非常鲜明,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这也是我喜欢这部剧的地方之一。

即便是管理整个急诊室的头儿,危急时刻总能帮到一把手,抓到地下医生偷药也能毫不犹豫秉公处理的人;在大规模枪击案发生的时候却也会违背规则过度救治继子的女友,也会瞒着所有人自己的心理问题,也会躲在房间里面崩溃大哭。

当然缺点也是有的,可能是班底不太够的原因,有些客串的角色演技不太行有点出戏(比如男主的继子,完完全全接不住男主的戏),希望剧组后面能够选一些演技好一点的演员。

 6 ) 可爱可敬的医护们

好久没看过这么intense的剧了,无论是剧情节奏,情感浓度,还是对各种议题的讨论。

(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所以不知道细节是否都符合现实)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是亲近的人死亡带来的持续的创伤。

还有差点没能堕胎的17岁少女,她面临的困境太让我揪心了。

太懂她不想自己的人生被毁掉的心情,因此我对想强迫她生下小孩的母亲充满了愤怒(我男票说我太入戏了,大概是因为我有相似的经历)。

最后这位母亲因为医生一句话就被说服太理想化了,如果所有人都能听得进去道理的话现实中就不会有那么多恩断义绝的母女了(曾经有国内的非常专业且温柔的女性医生耐心劝说我妈近十个小时无果,甚至还被威胁要医闹)。

标题很“正能量”,但是医护人员真的太可敬可爱了!

(我一直从心底里这么觉得)下次在ER等的时候我会在心里更有耐心。

有剧评人觉得本剧说教意味太浓,但是也许现在的我们比以往更需要这种正确。

第十一集结尾:前面铺垫了那么久的音乐节发生大规模枪击太好猜了,但是编剧你没有心!

最后一集又来了个XX的妈,跟我妈就更像了。

我妈也是真的会不顾我死活坚持不让我做现代医学的检测和治疗的,而且她绝对不会听医生专业的建议,医生再怎么努力劝也不可能有用,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她坚信自己是个好妈妈,一切都是为了我好,她永远是最正确的。

然后那个爸,明明知道自己的小孩会被害死,但他依然会说:“我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变成这个样子了,她可一直都是个好妈妈啊!

”太典了,中国爹和美国爹明明隔着一个地球却说着同样的话。

我无时不刻不为自己已经成年这一事实感到庆幸。

逃离,是为了活下去。

 7 ) 人生從此吃素

《THE PITT-匹兹堡医护前线》一位匹茲堡朋友推荐的戏,第一集是最轻松的,一如他们刚上班时还可以喝一杯咖啡,之后的每一集,频率加速到你会想赶紧离开医院。

所以,重咸的韩剧爱好者不宜。

讲究高潮迭起者不宜。

见血晕针者不宜。

追戏放松心情者更不宜。

朋友告诉我匹兹堡这个快废弃的工业城,人蛇混杂难以想像,据说这是根据真实的匹兹堡医护历史的原型事件写的故事。

15集仅仅只说了一天的急诊室,你要在这工作上一年,没脑溢血也要精神半残,而剧中的护士长竟然在此工作了30年。

什么原因你会选择留在急诊室工作?

套一句广告公司最爱讲的360整合传播。

急诊室医生的专业武功真的就是360。

这部戏某种程度的上瘾不是来自剧情,而是来自他像一剂临时「救生」的吗啡,激发短暂的肾上腺素让你撑下去。

还有一种压力,你实在累到精疲力竭了,但你就是睡不着,与其辗转难眠你不如起身继续工作。

以上我说的,都不是剧情,而是这部戏一直要把你救活,即使你实在痛到不想活。

所以,喜自讨苦吃者,宜。

几点膜拜必须赞扬:1.场景单ㄧ,美术单一,色调单一。

所有过去我们在制作上要避免的无聊,在此都成了核心概念。

就是要让你视觉疲倦。

2.演员量惊人,张张面孔真实到你不知哪里找来这样多临演挤满急诊室。

3.摄影晃动,镜头追寻解决问题的目标锁定,瞬间转焦,谁发号施令,下指导棋,执行者,柳叶刀,身体的问题点在哪,镜头就像医学探针精准无误。

4.剪接没有四双眼睛绝对无法工作,没有边剪边干,肯定边剪边哭,剪累了趴睡一会儿再起身接着「干」,一旦床上躺平后再起身,前面熬的可能都成浮云。

5.化妆工作量惊人,这一季搞完人生可能从此吃素。

6.编剧若没有AI帮忙这一堆专业医疗问题肯定漏洞百出。

而男主竟然是编剧之一,我都佩服到要屈诡肢了。

7.口碑甚好的美剧「ER」,在THE PITT面前应该自废武功。

8.看二集就弃戏的,我不怪你,啊你也不要怪我。

 8 ) 豆瓣9.3,HBO又出年度最佳医疗剧!

被一部医疗剧看得又哭又笑是怎么回事?

看到有15集,对于平时一般习惯看10集以内的我来说体量有点大,所以一直犹豫着没点开。

可是点开之后看到欲罢不能,15集还嫌不够!

今年就看过两部医疗剧,一部是韩国的《重症外伤中心》,一部就是今天要推荐的《匹兹堡医护前线》。

两部剧都是发生在急救中心的故事,节奏都极快,有大量手术画面,台词充斥着很多医疗术语,主角们都在那面临着被关闭风险的有限空间里闪转腾挪,挽救生命。

看完前者感觉超过瘾很畅快,爽感超足。

看完后者,只觉得生活好难,但是再难也能走下去。

造成如此大的观剧体验差异,主要还是源于两部剧的整体立意不同。

本剧开篇就点明这个地方超出预算、人手不够、用户满意度太低、不赚钱,是医院一直想要取消的存在。

男主Robby自从2020年疫情之后首次踏进这里,而这一天,又恰好是他导师去世的纪念日。

所以护士长一开始就交代大家多担待,忍着点——这对所有人来说将是难熬的一天。

闯进来的病患们没一个是容易处理的——有的自己让自己生病了进来,为的是阻止儿子成为可怕的杀人犯;

有的整只手被烫伤,却要着急包扎完赶回去送孩子上学;有的是少数族裔才特有的病症如镰状细胞,非专业人士不会处理的;有的是过量使用芬太尼而导致脑死亡的;有的是瞒着妈妈过来打胎的十七岁少女;

有的是因为翻新而从梯子上摔下来进院的中年男,此前一直被妻子下药……有些奇葩病患,能把人给气笑……他们让医生忙的焦头烂额,他们自己的生活同样焦头烂额。

那个转移注意力的妈妈,看到儿子列出一张想要伤害的女孩名单,吓得不知该怎么处理。

她只能以自残的方式将自己送进医院,但是这样就能阻止儿子犯罪吗?

那个整只手被烫伤的年轻妈妈,已经十分疲惫,但依然要全力付出,为的是做一个好妈妈。

十八岁男孩服用芬太尼脑死亡,父母中年失独,这种痛苦有几个能够感同身受?

十七岁少女意外怀孕,母亲却坚决不同意她打胎,因为自己曾经很早就生下女儿,自己能做到,为何女儿现在做不到,为何女儿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她真的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吗?

仅仅为了省钱而选择自己翻新的中年男,看起来很顾家,可妻子为何要在他的饮食中下药?

看起来很不可思议,就是这些进退两难的处境,这些面对死亡时的锥心痛楚,让观众移不开眼。

因为我们也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我们也会经常被困在某个难题里。

剧中人的做法似乎是下下策,似乎愚不可及,似乎固执己见,可是那是他们认知范围内所能作出的最优选择,将我们的视野放置在他们的生活中,我们就能理解他们的挣扎。

那么医生们呢?

这里有主治医师,有住院医生,有医学生,有护士,不同级别、不同专业的他们面对如此紧张又混乱的局面,势必会有摩擦。

Robby的导师4年前在疫情中去世,他的心里似乎就此留下了一个洞,再也没合上。

他四年后再踏入急诊中心因为自认为做好了准备。

可是创伤已经种下,又怎可轻易挥去?

Colins医生怀孕还不到12周,没告诉同事这件事,依然坚守岗位。

接待十七岁打胎少女时,发现少女腹中胎儿生命已经超过可以打掉的周数,出于医生的职业操守,她不能安排打胎,可是她又不忍心少女被这个胎儿毁掉大好未来。

如果打胎,检查报告必须造假,这会影响她的未来。

当Robby决定担责时,女孩的妈妈却突然出现,并拒绝打胎。

Robby和Colins冒着风险的越线举动此刻显得相当苍白,因为他们此刻面对的不是造假的数据被发现,他们要做的是改变这位母亲偏执的认知。

更加令人痛心的是,Colins帮助病人如愿以偿了,自己小心翼翼护胎,却还是流产了。

Mohan医生,经常花很多时间在同一个病人身上,同事看到的是她效率低下,可是在病人眼中,她体贴细致。

急诊中心讲求的是效率,Robby也时刻提醒她要以更快的速度处理病患,她自己也因为这一点头疼。

可是,她的共情力、她的同理心其实是她的强项。

在效率先行的理念下,共情力和同理心能够丢掉吗?

Trinity,作为一个医学生,十分好强,总是捡对自己帮助最大的病例锻炼自己。

一开始的她是咄咄逼人甚至盛气凌人的,当后面碰到那个猥亵自己女儿的病患时,她破防了。

Robby说只能跟警察报告妻子给丈夫下药的事,无法报告丈夫猥亵女儿的罪行,因为医生的职责只能依靠证据做判断。

眼看着禽兽父亲就要逍遥法外,Trinity能做的只是在他耳边威胁,虽然确实吓到了他,可真的能预防一辈子吗?

这个时候,全面立体的Trinity就呈现在观众面前。

原来,她不只是好胜,她不只是急功近利,她还有热心肠,她还有医德,她还有正义感,即便这份正义感或许来自于自己幼年时的遭遇。

救死扶伤的医生们,有自己的困境,有自己的痛苦。

他们没有可以开的天眼,他们也没有开挂一般的技能,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努力将自己的工作做好,然后独自面对自己生活中的苦痛与创伤。

太像我们牛马了!

也是这份接地气和真实,让观众欲罢不能。

他们的每一个抉择,都让我自问:如果我在那种处境,我会怎么做?

太有代入感了。

如果说《重症外伤中心》讲的是神,那么《匹兹堡》讲的就是人;前者把人神化,后者把人普通化。

最动人的地方,就在于它撕开了医疗剧的"英雄滤镜"——医生白大褂下跳动的同样是普通人的心脏。

那些在急诊室里奔走的背影,既要接住他人坠落的生命,又要承受自己生活的重锤。

而屏幕前的我们,何尝不是在各自的战场重复着相似的战役?

 9 ) MAX串流《匹茨堡医护前线》分享4K 完结

官方背景图名称:匹兹堡医护前线 The Pitt又名:null导演:R.斯科特·格雷米尔编剧:格伦·霍威尔,卡丹·韦尔·贝内特,Reginald Lashaun Clay,Mariel Suarez,布兰登基纳,莱利·内尔达姆,Kim Bonifay,Wesley River,Johnathan O'neil,德鲁·鲍威尔,Zavieh Harrell,Holden Morse,凯瑟琳·拉·纳莎,诺亚·怀尔,菲奥娜·道里夫,伊莎·布里昂斯,泰勒·克兰斯顿,特蕾西·伊芙艾策尔,Shabana Azeez,Supriya Ganesh主演:null类型:剧情制片地区:美国上映时间:2025-01-09(美国)影视语言:英语评分: 豆瓣ID:36831851IMDb:tt31938062本剧透过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现代医院中第一线英雄的视角,检视当今美国医疗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

[内嵌多字]夸克网盘分享 - pan.quark.cn迅雷云盘 - pan.xunlei.com

 10 ) 非常推荐的医疗剧

节奏跟24H一样 看得我好上头《匹兹堡医护前线》第一季是一部以医护人员为主角的美剧,自2025年1月开播以来,凭借其紧凑的剧情和真实的医疗场景,获得了广泛好评。

以下是关于该剧的一些点评和亮点总结:### 1. **剧情与节奏**- 该剧以匹兹堡创伤医疗医院为背景,讲述了医护团队在15小时急诊室轮班中应对各类紧急病患的故事。

剧情直击主题,没有冗长的铺垫和家庭琐事的描述,开篇即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

- 采用类似《24小时》的叙事手法,展现了急诊室的日常碎片化工作,虽然缺乏明确的主线,但通过紧凑的情节和多样化的病例,成功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 2. **角色与群像**- 剧中角色塑造鲜明,包括因新冠失去导师而心怀伤痛的首席医生罗比、怀揣秘密的实习生以及初出茅庐的医护人员等。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线,展现了医护人员的复杂情感和职业压力。

- 观众对角色评价不一,例如有观众认为男主不够突出,而配角过于聒噪;但也有观众对群像刻画表示赞赏,认为这种多样性更贴近真实的医疗环境。

### 3. **真实感与情感共鸣**- 剧中通过处理药物过量、工伤等病例,展现了医护人员的高强度工作状态。

特别是对COVID-19疫情的提及,引发了观众对医护人员在疫情期间所经历恐惧和疲惫的共鸣。

- 有观众指出,剧中的急诊室氛围稍显“棚感”,缺乏实际医院的紧张感,但整体布景和道具设计仍在线。

### 4. **观众评价**- 豆瓣评分高达8.9分,观众普遍认为这是一部“美味十足”的医疗剧,没有冗长的铺垫和家庭琐事,直击主题。

- 部分观众认为剧中的刻意搞笑部分稍多,影响了整体观感,但也有观众表示这种轻松元素让剧集更具可看性。

### 5. **与其他医疗剧的对比**- 相比于传统医疗剧,《匹兹堡医护前线》更注重急诊室的日常工作和团队协作,而非个人情感纠葛。

这种写实风格让它在同类剧中脱颖而出。

### 总结《匹兹堡医护前线》第一季以其紧凑的剧情、真实的医疗场景和鲜明的角色塑造,成为2025年不容错过的医疗剧之一。

如果你喜欢写实风格的医疗剧,这部剧绝对值得一看。

《匹兹堡医护前线》短评

太棒了,难以想象实习医生格蕾都是20年前了,对医学的憧憬居然还能再被点燃

6分钟前
  • ballsirius
  • 力荐

其实算中等偏上的医疗剧,但好在没有感情线不失水准3.5吧

10分钟前
  • bbem
  • 还行

是一部让我觉得最能想起爸爸妈妈的医疗剧。看Robby碎掉的时候我会想到去玉树救灾的爸爸和在pandemic的时候负责run医院的妈妈。我会想起小时候爸爸跟我说就算在医院见了很多死亡也要在每一次死亡面前给予病人尊重。世界上哪里去找这么好这么优秀的爸爸妈妈🥹🥹 医生们真的都很好。(虽然奇怪的人也不少)

12分钟前
  • HeartsAMess
  • 力荐

e12开始更上强度了。

13分钟前
  • Amnoroc
  • 力荐

在12集因为感受到压力大哭特哭,流泪的点的太怪了吧我。

16分钟前
  • 无敌金刚你芒
  • 力荐

剧情比较精彩,演员演技到位,镜头有画面感,整体还可以

17分钟前
  • 春雨降临_Yill
  • 还行

欧美的医疗剧已经进展到这个程度了 好厉害 就是感觉像开了倍速 这一天的轮班该是别家一个月的量了 不得把剧里人累死 观众也好累……

19分钟前
  • 阿黄
  • 还行

看不下去,没有吸引力,一直围着男主转…

21分钟前
  • momo
  • 很差

好满的剧情、节奏

22分钟前
  • 深鲨
  • 还行

看得出来本剧医学部分力求写实,但时常与本意创新的“一天”时间线设定冲突,给人一种左右脑互博之感,状况太多显得刻意,一个糟糕的客串演员更是能使得整段垮掉,观众的情绪由此被打散,观感也变得疲劳。也许一次性放出更好一些?

25分钟前
  • Default
  • 还行

情节好忙好紧凑,人物设定大都是有瑕疵的普通人(主角男医生除外)政治正确的部分我自动忽略了,可看

28分钟前
  • 八戒你来了
  • 推荐

2025年初就已经锁定我的年度最佳,即便只播出了两集。

32分钟前
  • 有点道理
  • 力荐

挺好的 真实展示医院的日常

35分钟前
  • another face
  • 还行

整季就是剧里一次轮班15小时吗

38分钟前
  • momo
  • 推荐

两集弃…剧情淡如白开水,不值得浪费时间看

41分钟前
  • Doraemon
  • 较差

剧情紧凑,人物形象鲜明,细节处理得当,简直是视觉与心灵的双重享受!

46分钟前
  • Yoyo
  • 还行

急诊室24小时实录,Such a long day. 最近摸鱼都在刷这部,比自己上班还要上班。技术层面无可挑剔的好,人物众多,极其鲜明,致敬理想主义者。

51分钟前
  • 叙不明白
  • 力荐

好久没看医疗剧,有点古早味儿,而且没有乱搞情节非常好!COVID ptsd那里真的泪目...无法想象四年多过去了,还有人记得那时候的医护人员每天都在经历的恐惧和疲惫么

56分钟前
  • 荆棘
  • 力荐

cool。好多不打码的镜头。急诊室的医生和护士,好牛啊。

58分钟前
  • Jafe
  • 推荐

..

1小时前
  • 梦想高飞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