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妮可基德曼,在冷山和小岛惊魂里的表现令人无法忘记,多么美丽,漂亮,吸引人,魅力难挡,甚至有似乎是真实的感觉,沙漠女王依然想把她那高贵的魅力延续下去,但那无法掩盖的年龄衰老痕迹,在扮演少女部分显而易见,太过于牵强,而妮可本身的演绎,也无法达到当年的水准。
本片主要败笔有两个,第一个是前部分的初恋,太过于平淡和无聊,并且非常罗嗦缓慢,没有亮点,让人感觉很多余,第二个是妮可从少女到获得女王称号的十多二十年内,相貌几乎没有年龄的变化,全片没有给人时间长久沧桑、令人撼动感动的变化。
本片虽然不算成功,但妮可...你仍然是我最喜欢的女演员,没有之一。
真实人物传记,虽然不无改编美化痕迹,但是基于历史人物原型拍摄的沙漠女王,依然在女性典范上给予女观众一剂清醒良药。
电影里的女主,博学、独立、勇敢、自信,即使多次坠入爱河,也从来没有被男人控制过思想意识。
首先是自己足够优秀,毕业于牛津大学,精通文学诗歌,因此有足够的底气自信。
当被第一个男人爱上之后,能迅速get到心意并且予以反馈,互相爱慕喜欢,也希望得到父亲的支持。
然而在收到父亲不同意的回信之后,毅然决然地离开男主,当面请求父亲同意。
即使是爱的男人,也无法左右他回家的心意,最后死的有点突然,但也为女主开挂的人生奠定基础。
从此,女主不再想着谈情说爱,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自我追求上。
认真的女人最美丽,就在女主一心一意专注自我理想的过程中,散发的迷人魅力难以避免会吸引一个又一个男人,即使有妇之夫也难以阻挡地沉沦其中,不择手段地想献上自己所能贡献的力量,为女主偷来一匹好马,送上一箱好枪,无视妻子的感情。
女主的自信还在对于感情的敢爱敢恨,即使知道对方是有妇之夫,也没有压抑隐瞒自己爱的反馈,在沙漠里为男人写下一封又一封信,一本又一本日记。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第二个两情相悦的男人也死了,导致女主更无心思谈情说爱,全神贯注搞事业,凭借着高超的双商,在动荡不安的沙漠里赢得一个又一个人的尊敬。
优秀的女性当然不会缺少男人的青睐,但是她们还是足够理智与清醒,不会因为男人的垂怜就全身心依靠,仍然不断学习和努力,发挥自己智商与情商的能力,在追求自我的人生成就上不断前进。
所以,优秀的女生在某种程度上非常具有男性的理智,恋爱只是和呼吸、吃饭一样重要,但不代表全部,也没有必要为了男人放弃自己的人生梦想,尤其是在自我条件还这么优越的基础上,更不能浪费双商,毕竟大部分男人是配不上拥有这么美好的女人的。
如果说看一部女性电影对现代女性有什么启示?
想想主要还是不要太把男人和恋爱当回事吧,有讨好和猜疑男人的时间心思,不如花时间充实自我,思考人生梦想,专注实现自我追求。
另外,爱情来的时候也不用逃避。
一个优秀的男人会让你更清晰地认识到自我的优秀,也会为了对方变得更好。
女人总是需要爱情的,有了爱情的滋润人会变得年轻、美丽、性感、柔美,但是这指的是优秀男人给予的好的爱情。
如果没有运气遇见好的爱情,从精神领域获得满足也是可以的。
在那一片只有自己知道的王国,做自己的女王,无需迁就,不用自卑,懂得享受,深得其乐,最终开挂的人生都是靠自己实现,男人不过是点缀!
你恐怕很难想象,这部电影的导演和编剧出自同一个人——沃纳·赫尔佐格,一个十五岁就写出第一个剧本的德国人。
由奥斯卡影后妮可基德曼这个澳大利亚演员出演的格特鲁德•贝尔,是一个极具传奇意义的英国历史人物。
故事的背景则是发生在神秘的中东地带——这一系列的国际元素拼搭,无疑让人对这部电影在观看之初就充满了好奇心。
格特鲁德•贝尔,这位英国旅行家、考古学家、语言学家和作家,为中东地区板块的划分和国家的建立贡献了卓越的力量。
妮可片中在黄沙漫天中穿越的造型深得人心,她的语言、态度和使命感使得格特鲁德这位传奇人物活灵活现出现在观众面前。
一个美丽、睿智、却果敢混迹在政客中间又掌控着话语权的女人,无疑将成为男人们竞相追逐的对象。
可惜的是,纷至沓来的爱情指引她在沙漠中前行,却也让她在人生的选择上失去了方向。
当事业成为格特鲁德的全部动力,她用行动证明了一个女人如何对世界产生的划时代的意义。
那个从黄沙中走来的女人,蒙着面纱,隐匿在缓缓前行的骆驼队伍中,从容而美丽。
介于我可怜的历史知识,我看这部片是懵逼的。
get不到女主的伟大之处,拜访的地方也都是在路上走啊走,和贝都因人的联系也没表现出多少,所以get不到为啥是沙漠的无冕之王,为啥大家都这么爱她 整体剧情真的的太平了……没睡着不容易 每次被一群人出来劫持,然后和酋长聊个天就走了 实在是get不到啊……女主的爱情除了第一个还有点看得懂之外,别的都好奇怪啊,完全不知道为啥就喜欢上了毫无过渡,爱上的都挂了……不过,这部片的风景真的赞,很多高空俯拍的镜头,当成沙漠风情片来欣赏完全没有问题!
而且配乐很赞,很有味道!
我觉得女主一开始就是小孩子的顽皮是驱动力, 遇到第一个man以后诗歌,远方, 羊群, 山峰, 沙漠,星空, 溪流, 反正不是吃的真正开启了一个少女的心。
爱的欲望和冲动。
在无法改变的失败加上自己倔强的性格形成的不是更加容易走出失去爱人的低谷, 相反这样的性格在恐惧再次受情伤的情况下更是愿意选择逃避寻找相同替代。
勇敢的是人最后选择了去沙漠旅行,各种沙漠各种走。
天生的勇气和胆量贯穿始终, 我觉得这种勇气不是被困难逼迫的狗急跳墙的勇气, 而是那种天朝上国出生就有的优越感的勇气。
是发达经济体和文明对落后经济体和文明的天生碾压式的心理胜利生态位。
姐姐真漂亮!
所有问题的解决的都是先理解,最好是感同身受。
英国的冬天的冷峻的画面和中东沙漠热的画面都是对理解的诠释。
这绝对是第一次我用一整篇文章的长度去吐糟一部电影。
影片前半部分是讲格特鲁德和初恋相爱的故事,按道理他们俩从刚开始的气场相同到后来的谈到诗词歌赋再到两人骑着马看不一样的风景很浪漫啊,但是由于双方演技问题(后文会展开讲述)和某些不合理情节,这个故事怎么看怎么都像是暧昧。
格特鲁德和亨利独处的时候,都是格特鲁德主动去靠近亨利,比如挽着他靠着他吻他,女生主动点没问题啊,但不要这么主动好不好?
虽然格特鲁德的条件比亨利好,但明显是格特鲁德的格局低一点。
两人爬上天葬的塔,碰上了秃鹫,想接吻但觉得应该找个安全的地方,亨利居然跑在格特鲁德的前面,Sorry,难道不应该让女生先脱离危险吗?
就算你跑在前面至少也应该拉着女生的手吧,从塔里出来后跑得比女生还快,期间居然也没回头看女生掉队了没有。
你这叫喜欢人家?
在格特鲁德到来之前,格特鲁德的妹妹喜欢亨利,还给他写了200多封信来着,用央求的语气让他表演魔术和戏法,这就是在跟亨利说“我喜欢你我喜欢你我喜欢你”啊。
但从剧情来看,亨利虽然不喜欢她但没有拒绝她,装傻充愣地和她们两姐妹相处。
这不就是妥妥的渣男一个,你不喜欢人家你倒是直说啊,耗着表现你的人格魅力吗。
当时的时代背景,加上两人身份悬殊,工作之外的晚上私会应该是容易招致闲言碎语的。
但是亨利就是没有想过要维护女生的名声就擅自带着梯子爬到格特鲁德的房间。
发生关系前跟女生说“男人为了娶女生,会先犯个错误”,发生关系后,又说不想大使馆的人知道他们的关系,前言不搭后语的,你是在逗我吧,一会说想娶人家一会说不想公开。
另外,这场戏的男主是忘记刷牙了吗,一笑一口大黄牙,差点看不下去。
后面的剧情提到亨利是个大赌徒没有家底,但这事没跟格特鲁德说过,真想和人家过日子的话早坦白了。
再说演技这回事,影片里格特鲁德在沙漠探险,先后拜访了三个地方,她在沙漠和当地的高官交谈,不论语气神情肢体动作给我的一大感觉就是作和浮夸,故意用累得喘气的语气去吸引别人的注意(她透露出的信息是:我很厉害,你们都应该看着我),眼神也没有表现力。
最后和埃米尔会面的时候,她应该是通过眼神和坚定的语气去显示出强大气场,离开的时候也应该是如此,但除了前文提到的浮夸我丝毫感受不到所谓的气场。
和费塞尔王子会谈,台词透露出的应该是谦虚和从容,但她透露出来的是满满的骄傲。
后来和理查德相恋,前一秒推开人家说自己是个寡妇后一秒马上改口说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潜台词就是我也喜欢你但你要追我)。
到沙漠写日记情话不断,刚见面就忍不住亲吻,但是理查德是个有妇之夫,至少应该等人家断了之后再上位吧。
另外,得知理查德死讯的时候她的反应的确是震惊,但不应该是震惊加悲伤吗?
为什么又一次看见了浮夸。
整个剧情还是挺碎片化的,故事贯穿了一战,但从影片里除了丘吉尔等人外看不见一战的其他消息。
觉得演员真的没有演出神韵。
最后声明:这篇评论只涉及电影《沙漠女王》,觉得演技不真剧情方面不合理,并不涉及探险家Gertrude Bell。
沙漠女王(Queen of the Desert)概括故事主旨就是女文青的沙漠历险记。
本片根据英国著名探险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格特鲁德·贝尔(Gertrude Bell)的真实历史改编。
出身优渥家庭的高知女贝尔才华横溢,气质出众,但是上流社会的浮华和肤浅令她生厌。
出于对伊斯兰文化的喜爱,她来到了伊朗并与外交官相恋,怎奈上流社会的家庭无法接受这样的凤凰男,最终这段恋情被终结。
贝尔感到万念俱灰,从此开挂冒险的人生。
她无畏前往中东腹地,多次身处危险境地,遭遇凶残成性,杀人如麻的各种“基地组织”。
她的勇敢,真诚,尊重以及人格魅力打动了各方穆斯林高官,成为中东各割据势力的座上客。
由于她对神秘中东情况的了解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的判断,协助英国成立伊拉克王国,成为大英帝国和中东国家之间的桥梁。
她在一战后参与划定了中东地区各国界线,在阿拉伯世界中倍受尊重,称为无冕女王。
妮可基德曼在本片中不忌形象,但是一颦一笑中尽显果敢刚毅,优雅从容的女神形象。
【开篇碎碎念】主人公只有一位,就是沙漠女王格特鲁德·贝尔。
简单来说,这部电影就是她的传记,记录她传奇一生中那几个重要的切面。
古今中外,这世界上多得是普通的无名之辈,而我们为什么要看传奇?
对我来说,是因为有趣、有指导性。
人都喜欢听故事,在听故事的时间里,我们并不无聊地由时间流逝,同时获得一些趣味和启迪。
只是这启迪或有,或无,或早,或迟。
一场多年前看的电影,可能在经过无数被遗忘的时间后,突然发现它的某种价值。
电影女主人公格特鲁德·贝尔,为省事好记起见,以下称她为“贝尔”。
-【从童年说起】生在近代、英国、贵族家庭的少女,她穿着有及踝大裙摆和繁复蕾丝花边的连衣裙,接受作为一名贵族淑女的教育。
但她天性并不淑女,她拥有历史学学位,向往骑马和外面的世界。
面对父母安排的相亲对象,她很坦诚地说,她不喜欢对方,他也知道对方并不喜欢她。
她不喜欢安于相亲结婚的男人,也不是对方所期待的宜室宜家的女子。
她前往伊朗,电影里没说明具体的原因。
或许我们人生中是会有这种想做一件事,但没有具体理由的时候。
理由是有的,只是不能被表达,或者不具备实用性、普遍性而无法被理解。
但正式这中想法中,藏着我们生而为人的真正向往。
很高兴见到,在当时的环境下,贝尔得偿所愿,想去就去了。
-【初恋亨利】在伊朗,贝尔邂逅被派来引导她了解当地的大使馆秘书亨利,一个独角兽遇见了独角兽的美丽但悲剧的爱情。
父亲不同意他们的婚事,亨利殉情,贝尔“被打碎”。
衷心喜爱着历史、诗歌,天性高雅清静,这样的人注定在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上回和生性平庸世俗的大多数迥然有别,因此不合群、孤独。
亨利就是这样的。
其实贝尔也可能是,但她因为有贵族的出身、美丽的外貌而不至于受到冷落疏远。
但在家境欠佳的亨利身上,就成了把他和周围人隔离开的无形的屏障。
因此他们相知相契,因此亨利在得知贝尔父亲不同意他们在一起后,怀着被拒绝、被离别的失望和悲伤,难以为继地结束了自己凄凉的人生。
这段悲伤的插曲结束后,贝尔的心沉寂了,不似从前喜欢骑马的活泼,但仍保留着饱受教育的知性,于是渐渐转变成追求文化型冒险的旅行家。
中东的沙漠,从边缘开始,越来越深入,还一度进入了所有认识的人都劝她不要去的嫉妒危险也嫉妒神秘的沙漠中心黑伊尔。
-【勇敢与智慧】一个你认识的人都极力劝阻你前去的地方,并且并没有非去不可的客观理由,只是你自己想去,你会坚持自己的追求吗?
我不能。
别说有人阻止我,就是没有客观理由这点,就足以劝退我了。
因为并不富裕的经济条件,并不允许我追求消耗稍微大一点的个人爱好,只能在有限的限度内劳逸结合,比如看看电影、吃顿火锅。
小时候天真烂漫,想着长大后去做环球旅行,长大后才发现,环球旅行依然令人向往,但我却没有经费。
如果条件允许,但别人都在反对呢?
会被劝退,作为一个听话的乖孩子,我一向非常重视别人的意见,我自己的似乎并不怎么重要。
但是贝尔不。
虽千万人吾往矣。
到达黑伊尔已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遭到软禁三周有余,然后才终于见到黑伊尔的“首领”。
对方要把她纳入后宫,她借用对方信仰的伊斯兰教的箴言说已婚的女人不能碰,自己得以全身而退。
在这件事上,贝尔的人格魅力不在于引用安拉的话回怼了对方的机智,而是被软禁三周后,见到其首领,还能据理力争,而不害怕因此被囚禁、被虐杀的勇敢。
-【沙漠女王】沙漠女王之名从何而来?
这是一顶无形的皇冠,由无数由衷钦佩贝尔的智慧和勇敢的人们为她加冕。
她不是统治着哪一寸土地的王,她只是沙漠之上无人能及无人不尊的沙漠女王。
-【后记】良好的教育,对文化的热爱,对未知的好奇,对危险的无惧,这是贝尔,也可以是我们。
貌似这部电影评分不高,可我看到的是:圈养天鹅和鹿的美丽英国庄园,充满异域风情的大使馆,铺满鲜花花瓣。
女角们的衣裳:细皱褶高领连衣裙,白色绣花蕾丝裙,中东特色绣花袖口。
干净又可爱的白色骆驼,女主漂亮的手写英文字,沙漠特有的景色。
初恋男主角沙哑性感的声音,合二为一古银币浪漫爱情信物。
细节很漂亮,撇去跳跃剧情和理不出女主为什么信仰在沙漠游走的动力外。
我喜欢这部电影。
阿富汗的巨变 让中东这块土地的命运和历史重新成为全世界的焦点。
这个时点遇到这部电影真是太巧了。
女人以对波斯诗句的喜爱 与德黑兰伊朗结缘。
在一段美好也荒谬的恋爱终结后,她开始在伊朗和现在的阿富汗的伊朗高原上游荡。
依靠着英政府的强大,无穷的财富,完美的向导,已经无畏的精神,她和沙漠里传说中杀人不眨眼的酋长们谈诗歌谈信仰谈历史谈波斯的荣光。
之后她的目光又拓展到西边更宏大的阿拉伯世界。
这次她开始和贝都因酋长们谈先知,赠送现代工具,许诺未来。
阿拉伯的崛起,她和劳伦斯像两股绳编织在这将升起的国家图画里。
maker of kings。
阿拉伯的国王,伊拉克的国王,约旦的国王在她的挑选和建议下,由英国扶植上位。
从看剧的传统体验来看,太浪漫。
但在如此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像远古先知,创世纪般的大刀阔斧场面之前,只有诗歌般的只强调美感,或许才更能传神,传递那种壮阔的情怀。
阿拉伯的劳伦斯毕竟也写了 智慧的七柱 这首情诗给阿拉伯。
辛巴达历险记,奥德赛,伊利亚特,二十世纪再加一位沙漠女王。
=以下引用自网络=1921年3月,在开罗,英国殖民事务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召集了大约40名研究近东问题的一流专家,讨论对这一地区新获得的版图进行最终政治分割的问题。
出席这次会议的人几乎囊括了所有一流的英国阿拉伯问题专家,有丘吉尔的亲密朋友劳伦斯、珀西·考克斯爵士、格特鲁德·贝尔等人,这次会议的结果是成立英国殖民部中东局,取代1916年成立的阿拉伯局。
根据在开罗拟定的计划,美索不达米亚被重新命名为伊拉克,由麦加的哈斯米·侯赛因·阿里的儿子费萨尔·侯赛因统治。
英国皇家空军飞机永久驻扎伊拉克,伊拉克政府被置于盎格鲁-波斯石油公司官员的有效控制之下。
其实,讲了半天,没见她干什么功绩,镜头不错,演技不错,故事说的很挫
沙漠里不该只有沙子。
观感没想象的那样沉闷,毕竟是剧情片,可是从字幕到转场一点花哨的东西都舍不得加啊,可就算是讲人物生平流水账,赫尔佐格还是有独特的视点,这种独特是掩饰不住的,没办法。
只为妮可!
为什么现在才看!风光、美人,古老神秘的波斯文化,苍凉悲壮的阿拉伯音乐,全部都喜欢!不过,满屏充斥着女性歧视、等级观念、殖民主义文化的台词还是有点不适,虽然表达的是一百年前的观念。
4⃣️3⃣️3⃣️♥️♥️
漂亮的摄影,高贵的妮可,还是撑不住整个故事的平淡无奇,也看不出来到电影最后有人问贝尔的,你作为一个英国人,为什么那么爱沙漠。
只能看美女妮可,别的方面~这位杰出女性的伟大处,都被沙漠风光,女性魅影,爱情日记给淡化了。
整片流水账 没啥触动 开场看到五方演的T. E. Lawrence就出戏了
有钱,任性。任性了似乎就会有魅力,清风和男人都自来。
一位资本主义刻意美化的克夫女人的奇妙沙漠之旅。
一部历史片拍成爱情文艺片,妮可女王永远那么高冷。娓娓道来的叙事节奏和钢琴配乐很文艺。看完电影,打开窗子看昏黄路灯下的第一场飘雪和雪后清冷的空气,冬天又要来了,在哈尔滨,冬天是最浪漫的季节。
没有男人能碰一个已婚女人。人物传记。
还可以的传记电影 当年英国人就是这样在这些主权国家搞破坏的 还打着解放自由的旗号 个人感觉妮可在剧中的表演一般
故事讲得乱七八糟
视觉呈现都尽力了,这个故事和阿拉伯的劳伦斯、黑金之类的参考着看估计会更有意思。整个制作上几乎没有赫尔佐格的特点了,除了“步入蛮荒”这个视角之外。弗兰科的演技尴尬,剧本问题也挺大,这个传奇女性的故事看起来就是在沙漠中游历,每次都是被沙漠骑士拦下,然后几句话摆平酋长,作为故事太轻了
跟1英国1病人似的,我看睡着了3回
从《冷山》到《摩纳哥王妃》妮可基德曼都诠释出了高贵美丽的女神范,而此片中的格特鲁德•贝尔有同样的气质,这位沙漠女王的两段不幸的情感经历也是演绎的让人伤感……两位男主,头一个弗兰兰看着太搞笑,而后面的不撸迪的英腔很赞。
昏昏欲睡的文艺片。从付兰兰到“劳伦斯”,片子里每一个青年都像猥琐男。片子也并没有表现她如何建立了中东新秩序(虽然建立的秩序现在也是个P,绿癌是扶不上墙的)
接连看的两部妮可主演的影片都颇令人失望,如果说美版《谜一样的双眼》里的妮可表演木然的话,那么在这部《沙漠女王》里则颇有游离于角色之外之感,除却大漠景致、风土人文,该片空洞乏味到乏善可陈,以此成色作为女探险家贝尔的传记,真的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