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安利!
前些天看到微博上的推荐,今天就和母上一起观影,结果两个人都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总结来说,该片用了十分浪漫的台词与画面来表现了科学家在探索未知时的勇气。
这里的“浪漫”不是那种你侬我侬黏黏糊糊的感触,而是星辰大海征途式的震撼。!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篇幅超长!
我对片中的几句台词和几个画面印象尤为深刻。
男主为了说服皇家协会给自己出资研究天气而做的演讲时,说到“科学就是在混沌中找出秩序”;还有在片中与片尾重复出现了数次的“天空永远是敞开的”;再有是女主的姐姐同母亲焦急等待女主,却又清醒地认识到“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而后踱步到落地玻璃窗前,迎着阳光仰望天空…除了这些美妙的台词和画面以外,电影对人物的刻画也十分的到位。
它采用了插叙的方式,一边推进着热气球飞行的时间轴,一边穿插了主要人物的一些过往。
通过这种手法,让观众不会单纯就看着他们升空飞行那样乏味枯燥,还能理解到人物的心境,理解他们的那份热情。
两位主角都是勇气的凝聚体,热气球飞行稍有差池便是有去无回,但他们都为了探索未知而踏上了征程。
尤其是女主,在故事背景年代,要做这样的一番事业需要莫大的勇气,而且她还经历过沉重的打击,要重新迈出这一步更需要勇气,我真的很佩服她。
有一个好笑又伤感的情节,男主为了以防万一回不去了,带了四只咕咕咕上路捎带消息。
其中一只咕咕咕还用来给曾经看不起自己的飞行大佬捎带了打破纪录的消息w联想到近年兔子的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成功,还有携带天问一号的胖五成功发射,再看到片尾女主再一次说“天空永远是敞开的(The sky lies open)”,不得不说,科学也是一种极致的浪漫啊。
热气球升空,是一条赌命的路。
而飞行员和科学家是天上的雄鹰,他们走进了彼此的修罗场。
影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
讲述在1862年,热气球驾驶员Amelia Wren和科学家James Glaisher踏上了一段非凡的旅程,去寻找天堂的奥秘。
在飞行过程中,他们的飞行高度突破了世界纪录,也有了令人惊叹的发现。
然而当他们即将达到大气层时,被迫为了生存而展开了史诗般的斗争。
那便首先说说两个主角。
小雀斑扮演的詹姆斯James Glaisher生于1809年,电影里的事件发生在1862年。
James Glaisher也就是说在电影中詹姆斯开始飞行的时候,已经53岁,显然早已没有小雀斑所扮演的那般朝气蓬勃与意气风发。
但开场的几分钟里,起飞前那一系列细致的飞行准备工作,仍旧展现了詹姆斯作为科学家的那份严谨、矜持与优雅。
五十三岁的中年气象学家,忍受了半辈子的科学界对当时前途尚未明朗的气象学的嘲弄,以及人们对他所追求的一切的讽刺与讥笑,决定孤注一掷,赌上性命与名誉,搭上了飞往天空之境的热气球。
正如人类最高级的浪漫有两种,其中一种莫过于面对未知而一往无前的勇气,另一种是面对已知的悲剧也仍旧勇往直前。
詹姆斯在如此“高龄”依旧对未知充满勇气并一往无前,忍受这世人的嘲弄与讥讽,这份勇气和追求真理的决心无疑值得我们钦佩。
小雀斑饰演的James Glaisher而本片的女主角阿米莉娅Amelia Wren,是个虚构人物,历史上不存在,但她架着马车、挥舞着彩带的出场,吸引了所有目光。
穿着夸张的裙子,把带着降落伞的小狗从高空扔下。
这溢出荧幕的自信、豪放与疯狂,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却让人觉得,应该是该是这样的两个人一起飞向天空。
他们,是一样的人。
果然,当热气球飞离人群后,阿米莉娅迅速脱下夸张的大裙子,换上方便的飞行服。
着一刻,我们便已经开始感受到阿米莉亚深邃的内心世界。
她虽然外表看起来活泼可爱,实则内心深沉丰富。
花枝招展的表现背后,是极致纯粹的精神追求。
当然这个角色也并非编剧凭空捏造,而是受到世界上第一位女性气球飞行家Sophie Blanchard的启发。
Sophie Blanchard而真正和James Glaisher一起上天的是气球飞行家Henry Coxwell,上天时已80岁高龄。
他和James自1860年开始合作,于1862年9月5日一同乘坐气球,升到了当时的最高处海拔10970米,即本片改编的故事。
James Glaisher和Henry Coxwell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当时的人们还不是非常了解在高空时会出现的低温和缺氧现象。
气球升到高空时,两人都出现了严重呼吸不畅的症状,差点无法割断放气的绳子。
最终Henry Coxwell用牙齿咬断了绳子,从而打开了阀门,使气球顺利降落。
不过在电影中这个片段改为了女主阿米莉娅冒死爬上气球的顶端完成了这一壮举,从而凸显出阿米莉娅的理性与坚定。
她的勇敢与果断,终于使她站在了热气球之上,就像站在了天空之巅。
而对于天空这一未知领域的探索中,飞行员的冒险精神决定两件事。
第一是热气球飞行高度的上限。
在热气球制造工艺没有显著差别的情况下,热气球本身所能达到的高度上限取决于其所承载的重量。
飞行员要考虑是否要以牺牲安全性为代价(比如放弃携带降落伞等求生设施),来换取更高的飞行上限。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中小狗有降落伞,而詹姆斯和阿米莉娅却没有。
第二是在热气球实际能飞行的高度。
想要达到热气球本身的飞行上限是极为困难的,因为天气状况等外部影响因素复杂多变,飞行员要有丰富的经验,以敏锐的判断力做出上升或下降的决策。
但是在向人类未至之境挑战的过程中,面对未曾见过或无法预见的环境,经验本身可能变得作用甚微,这时飞行员的冒险精神便对他能到达各种高度至关重要。
飞行员过早的放弃会让他品尝失败的苦果,但是同时相较激进者,他也会更加安全。
在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中,安全与冒险的纠葛是永恒的矛盾,人类群星的闪耀时刻往往是有人抛却个人的安危选择去追求某些东西,他们所选择的生存方式让他们改变了世界。
《热气球飞行家》确实显得不是那么“传记”,但它给人传递的东西是可贵的。
通过这样的艺术呈现,让人们回忆起过去那些伟大的人们,了解他们做过的伟大尝试。
更通过电影中的人物,照见自己的内心。
当热气球到了10970米,詹姆斯和阿米莉亚都异常激动,对于他们来说,那是一生都在等待的时刻。
詹姆斯不想下降,就是为了离天上的星星近一点,再近一点。
这让我想起《星际探索》中的父亲,选择不回地球,只想在太空中继续探索。
无论是热气球,还是宇宙飞船,都是一些人,想要去探索一些东西。
在高高的天空上,一点声音都没有,更能清楚地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詹姆斯和阿米莉亚,科学家与飞行家,他们想要探索的是知识,更是自己的内心。
而这种探索,正如詹姆斯所说,需要非凡的勇气。
天空如此广阔,向它进发吧。
其实人如果爸爸死了;死前嘱咐他/她好好活下去;那么他/她要自杀?
相随而去呢?
那不是虚情假意;也可以好好活下去吗?
为什么要自杀?
才是对的呢?
但是《泰坦尼克号》;如果你的爱人要你好好活下去;你却真的好好活下去;这是什么?
这是真情实感;但是由于这种选择的态度和物理现象、变换、曲度是;如果你选择活下去;还爱上了别人;活得幸福、自如、美好、幸福得不得了;变得觉得是这样的;那你就是虚情假意;爱情在物理视频里;是不能这样的;《泰坦尼克号》的结局剧情;你要是敢爱别人;放弃富贵、幸福;那怕生命的机会;和别人拼命;到那一步;又答应爱人;好好活下去;爱人为了保护你;死了?
又忘记一些东西;爱别人、结婚、生子;搞得很幸福;说是把爱情永远留在心底;却又真情实感的爱别人;最关键的是;永远没提过爱人的事;还说自己爱得这么深?
这不就是虚无假意吗?
虚伪?
虚妄吗?
这不就是忘意得太狠了吗?
怎么能这样呢?
真情实感;你父亲死了;要你好好活着;你就要真情实感的活着;感动得连相随而去的态度都忘了;一定要活着;但是这种故事、物理现象发生后;你要还爱别人;还愿意让别人当你的父亲的潜意识、主观意识都发生;那你在哲学上;就是心理变态;精神病患者;这是坚决、绝对的!
虚情假意!
精神病院的一些专家不是不觉得;是很多情况实施不了;大家不要幼稚啊!?
主观和微观唯物上说;我感觉到我的爱人死了;我还去选择爱别人;这就是心理变态啊!?
所以夫妻死了;还续弦、爱别人的婚姻;都是虚情假意;但是很多人这种婚姻坚持了很多东西;才成了真情实感;但是死后还是必须离婚;这中央就算现在让我公布;也是政府对社会的一个重大秘密!?
非要真情实感才行!?
因为这就是《泰坦尼克号》真正的续集;要你们死后;在离婚前;好好看看的……中央安排每一对续弦;都要看完、离婚的;除非原配是虚情假意……这是对全世界的续弦、但真情实感的婚姻;所对不住的!
当然;有人又被哄了;还想半天;宣传半天;还总被我反着说……你真的去爱你的爱人;为什么还会爱别人?
这不就是虚情假意吗?
时间长了;忘了?
是为了生活所迫?
这更加虚情假意啊!?
也可以爱别人;别人也是真情实感?
那你的爱人如果也是的话?
是不是呢?
知道是小雀斑主演,才去看的这部电影,但觉得相对来说,女主给我的印象更加深刻!
从剧名来看,其实她才是主角吧~~作为热气球飞行家,女主受到家人反对,升空那天姗姗来迟,表演风格十足,给人的第一印象很浮夸,但随着剧情的展开,女主角的形象逐渐立体起来,也显示了强大的专业技巧和勇气,太佩服了!
虽然在那个年代不被认可,但真的做到极致了,独闯学院真的很帅!
爬热气球那段心一直都悬着,好紧张!
和小雀斑的对手戏很精彩,相互依靠的感觉,但没有演变成爱情是很好的结局,这给了故事更多的可能性,太棒了!
菲丽希缇琼斯,记住这位超棒的演员!
看了电影,很震撼。
看了评论,发现是Inspired by ture story。
真实情况竟然是俩老头子一起飞上了天。
美好的感受瞬间降温。
嗨,真相总是不会这么美好。
也罢,真相反而不重要,重要的还是你的感受。
从电影中明显感受到的是:1.女人能带给这个沉闷的世界更多欢乐🥳
女主的出场就很拉风,站在车顶,挥舞丝带,借着绳索飞上舞台,大长裙彩虹翻,绚丽亮相。
接下来的种种,甚至到小狗虚惊落地才发现也是其出场的一部分。
这一波操作为看台上的观众,也为在座的观众带来了惊喜和欢乐。
坐在看台上的观众都对科学有兴趣?
那倒未必,更多的人就是来感受气氛的,感受欢乐的。
就如你来看电影就真的是对100多年前的热气球有兴趣?
也未必。
你也是来感受欢乐的。
2.女性正凭借着其独特的优势快速成长,或将取得你我不愿承认的更大成就。
电影中原文:她们到达了那个年代所有男人,所有女人所能到达的最高高度。
而事实上女主为了打开空气阀,攀爬热气球并最终只是躺在热气球的最高点隐晦地表达了:1.在韧性、耐力方面女人绝对完胜男人,。
2.事实上是女人到达了那个年代所有男人,所有女人所能到达的最高高度。
近年来女性的成长速度远大于男性,女性领导者的占比更是快速增加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战乱时代更需要专注,力量,男性的领导力更被重视。
而在和平快速发展时期女性的乐观、复杂情况的处理能力也更有用武之地。
尊重时代赋予女性的机遇,也要珍惜为数不多的男性被时代所需要的时间。
今早去看了《热气球飞行家》,没想到是“包场”,电影画面无疑震撼,当主角们遭遇在高空中的惊心动魄,恐高的我也是肾上腺素飙升。
”Do you hear it, it’s completely silence”, 我想到如果我要处于一个没有人,只有我和无限的寂静,我想象自己在一片森林中,想象自己处于峡谷上,想象自己独自飘在海面,或者像电影中的主角,处于高空中的热气球里,只有一两个人,我想自己是不是太习惯生活在城市里,习惯生活在喧嚣中,只是想象处于这样的情境中我都感到恐惧。
给我最大的震撼的无疑是Amelia徒手攀爬热气球的一段,处于一万多米的高空中,身体因极低的气温而僵硬,大脑极度缺氧,很有可能处于极度饥饿的状态,可是你看到她一步一步的往上,我满脑子都是,这要依靠多么强大的意志力,凭借这样的意志力救下两个人生命。
探索未知的路充满危险,可是总有人去踏出脚步,他们对真理的追求影响我们看待世界的视角,我从这部电影深切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sometimes its price is life, but it’s worth it.“想要改变世界旁观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选择怎么生活。
”你会看到无与伦比的天空之境,你会体验到处于pure nature中的感觉,你会思考人类的意志力之强大,你或许会试着改变自己现处的状态,你会喜欢这个浪漫的、勇敢的故事。
影片中的诗句What more felicitie can fall to creature,还有什么降临众生的欢欣,Than to enjoy delight whith libertie,能堪比无拘无束地享受愉悦,And to be Lord of all the wrokes of Nature,能堪比成为大自然杰作的主宰,To rain in th’aire from earth to highest skie,于天地间降下雨水,To feed on flowers, and weeds of glorious feature, 滋润生性灿烂的花儿与野草,To take whatever thing doth please the eie? 能堪比将赏心悦目的万物尽收眼底?
Who rests not pleased with such happines,若仍不满足于这般幸福,Well worthie he to taste of wretchednes. 品尝不幸滋味自然活该。
注:埃德蒙·斯宾塞(Edmund Spenser,1552年-1599年1月13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诗人,用词典丽、情感细腻、格律严谨、优美动听,对后世的英国诗人,包括弥尔顿、马洛、雪莱、济慈等都有很深远的影响,被称为“诗人的诗人”。
在长诗《仙后》中他探索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长诗的格律形式,后被称作“斯宾塞诗节”。
代表作有田园诗集《牧人月历》、组诗《情诗小唱十四行诗集》、《婚前曲》、《祝婚曲》等
本文发表于《上海电视》2020年11月某期。
如需转载,请一定联系本人、一定注明、一定附上豆瓣链接!
2019年,我带着母亲去土耳其深度旅行,颠簸一路,夜晚才到卡帕多西亚那个著名的旅游小镇,为方便实现此行目的——坐热气球飞行——我们入住皇家气球公司的旅馆,很多人住这里也没能飞成,所有人都得半夜起床,然后被一车拖到星星下的旷野,冷飕飕等待热气球驾驶员通知今天到底能不能飞,有些人走到这一步也没能飞成。
我们飞完之后,接下来三天都没人能飞成。
为什么?
这种飞行方式与天气关系最紧密,下雨,大风,无风,都可能取消飞行。
《热气球飞行家》正是把在天气预测这一科学领域跋涉的先驱,和女性追求自我实现的热气球飞行先驱,放在一个热气球筐子里做故事。
科学家詹姆斯·格莱舍确实在1862年跟男性伙伴乘热气球升上海拔11000米的高空,但当时已年过半百,而艾米莉亚的原型,苏菲·布兰切特,却是18世纪生的人,1819年就因热气球坠毁身亡,她也的确是随丈夫一起飞行,并在他去世后继续这项严肃的新型飞行器探索事业。
所以这就是关公战秦琼、乱了朝代的传记片,导演把这两个不同时空的杰出之人,设定在正值青春壮年时相遇,也并非不可,电影是造梦的。
不清楚这大部分戏都在热气球筐里的电影,有多少内容是靠绿屏拍摄和后期加工的,男女主角的皮肤水平,也不是每场戏都达到高空受冻的化妆效果,我本人飞行的高度自然不会有多高,但落地时皮肤瞬间老了十岁。
所以这电影只能看意识。
詹姆斯对科学有执念,艾米莉亚对冒险有执念,两人的交集是美、爱、自我实现、造非功利性之梦,基于这种生命体验上的深层契合,我们很快感觉到从头到尾都没有吻戏的两个人之间,有很强的爱情化学反应。
本片也显然受到好莱坞日前主流思路的摆布,不只强调女主逃避再婚才能幸福的主流迷思,还把她捏造成体魄远胜于男性的女英雄形象。
她高空攀爬上热气球顶端的那场戏,曾经都是由零零七之类硬汉完成的,她站立起来,以短靴踏开被冻住的放气阀门,那样子,使我意识到日本动漫文化里的硬派女主角——这种抚慰东亚脆弱男性的经典圣女形象——为性别关系转型中的好莱坞电影提供了多大便利。
选择埃迪·雷德梅恩和菲丽希缇·琼斯主演这部戏也是种便利,两人在霍金传记《万物理论》中的合作已建立起肉体上男弱女强、知识上男强女弱、女性照顾并拯救男性的真实伴侣形象。
我依然忍不住沉醉于这对男女之间虚构的爱意流动,本片整体制造出的梦幻感,确实奏了效。
一位富裕家庭出身的小姐,一个不得志却充满科学幻想的天文学家,两个似乎永远都无法产生交集的人因缘际会一起完成了还没有飞机的时代飞上天空的梦想。
故事没有什么复杂的情节,跟《云中行走》题材太类似了!
那种眩晕感,那种执着无畏,那种细节狂魔,那种如在云端的感觉……我想起了我们经常在纪录片里看到的那些作死的外国人,他们或者荒岛生存,或者徒步沙漠,或者穿越丛林,或者徒手攀越……总之我们会感慨地说一句:外国人少,是有原因的……女主出场的时候可一点都不像个良好家庭出身的姑娘,她简直就像流落街头满身武艺的吉普赛女艺人,华丽登场,套路满满,掌声热烈,众星捧月……男主略显古板又严肃的脸,满脑子都是数据和仪器,不知变通不谙世故。
一动一静,一调皮一古板的强烈反差。
ps:女主煽动观众气氛的台词和套路,简直满分满分满分好吗?
太羡慕这种公众演讲的套路了!
直到热气球升空以后,女主还不忘把她的狗从高空扔下来赚欢呼,这个开场真的完美无瑕!
男主无奈地问:你有认真的时候吗?
然后女主脱下了表演裙,开始干活儿……她可不是一个演员,她是一个专业级别的飞行员!
事实证明,找她,真的找对了!
遇到暴风雨没有专业经验根本无法从云团中脱险,如果没有她的经验和判断根本无法得知什么时候该返航,即使遇到故障女主都勇敢地爬上热气球的顶端解除……反正这个过程就是恐高人士的噩梦,追求刺激人士的天堂。
高空之上,真的美如天堂啊!
从天空归来,女主内心对当年热气球遇难的丈夫的愧疚得到了疗愈,男主得到了那些科学人士的认可和尊敬。
明明是一个没有爱情的故事,却意外地磕出了cp感。
我喜欢最后的升华:仅仅旁观,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你必须选择怎样活在这个世界上。
科技和文化是没有国界的,那作死的外国人们,他们一定是心里有改变世界的梦想才愿意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探索和拥抱这个世界的。
海报开头铺垫太冗长了!
简直想瞌睡!
当然细节的处理上,很棒!
地上的污泥,马粪!
都很真!
让人感觉到身临其境。
冒险的情节很老套。
有几个镜头确实让人感觉到心头一紧,可那又如何?
满屏幕的急促呼吸,和呼呼的风雪声,怎么“发酵”都无法把情节撑满!
服装方面倒是处理得很到位,有复古的英伦风。
电影让我看下去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艾米莉亚与家詹姆斯·格莱舍乘热气球旅行,不是单独的冒险运动,也不是宣扬体育精神,而是严谨的科学研究!
看了四十分钟弃了,没啥意思,看不下去,画面和场景倒是挺美挺壮观的,为什么我总是看到热气球有四根线莫名其妙的挂着?
作为商业片,无聊,作为传记片,人物立不住,作为冒险片,大概只有一丢丢刺激吧
不太好看... :(
没错,在影片的前中后,我的菊花分别为剧情紧了三次。
在36000英尺高空上,男人晕死过去,女人孤身爬上热气球砸开了冻住的阀门。
科学家有时候真的是拼啊,我还没坐过热气球,有机会一定要坐一次!
这不是热气球,。虚构太多,最后一句台词强行升华
就是一场看了开头就知道过程和结局的冒险片。
跟看完不久的《中国机长》还是有点相似之处的,除了年代和发生地不同,都是空飞型冒险片,也克服了三大困难:遇积雨云女主差点被甩飞、升顶下降时排气阀被冻、降落超重原地盘旋。从小酷爱天文做了气象学家的男主一心飞天创造新纪录,而女主夫妇在尝试过程中丈夫不幸遇难。宣扬自己理论同时男主得到赞助和女主组成搭档一起完成这项创举,整个过程经历了疾风骤雨、蝶群、冰霜、大雪,减负到只剩顶棚才活着落地。飞空高度37000英尺(约11.3公里)
剧本还是传统传记片的那套吧,不功不过。观感最好的部分,来自于热气球置于3万英尺高空的几场戏,拍得蛮惊险刺激的,有点太空科幻片的感觉,称得上高空爱好者的福音了。7分
被政治正确恶心透了
居然没有爱情,但还是如此的惊心动魄,跟着心跳加速手心冒汗。二度合作还是好般配!
完成度很好啊,又紧张又励志又不狗血,热评是什么智障气死了什么时候能给点评打无用
#HIIFF2019#大制作的题材,二流的特效,二十年前的叙事。
结尾有点匆忙。剧情的吸引点全放在热气球上两个男女主角的生死存亡和斗智斗勇了,看久了对我这种有恐高的人来说,有点折磨视觉。小雀斑在影片里没有太多发挥,倒是女主戏份重,挺有印象的。
妇女能顶半边天,啊不,大半边
无法发现科学之美和其他美有着共同本质的电影,一定是失败的
上一次成就小雀斑 这部显然主推菲丽希缇琼斯。在片中这个所谓“纪录”上强调男人、女人 而不是人类human 可见其投机了。菲丽希缇琼斯的门牙真的和凯拉奈特利的下巴一样抢戏。今年格雷都拍了部《星际探索》告诉人们不要那么着眼太空 别老想着上天…这部倒好 俩人作死就为破个当时的人类纪录 可别说什么为了全人类 就是私心。《星际穿越》的上天那是为了寻找新家园。上来就给了结果 俩人都已经上天了 还在片子里插入大量之前二人没达成一致意见的过程 不明所以 又不是顺叙到最后才飞天。空中的奇幻展现也远远不够啊 想象力匮乏。这片就是为了让菲丽希缇琼斯冲次颁奖季吗?
情节比较没意思 画面很美 适合周末休闲
不知道是因为雀斑讨厌这个角色,还是因为角色而更讨厌雀斑。你要为科学献身你就去,别拉上别人(所以说观影是特别主观的事,我讨厌雀斑谁也别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