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小月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她不爱笑,她穿着职业装,她凝视着上海的黑夜发呆,她说那我替你说分手好了,她一个人喝着可乐在街上游荡和发呆她拿着锤子修理四面透风的房间她不肯向他低头她就是倔强她要他在午夜十二点之前找到她她在零点十分走到他的身边她说生日快乐满脸的倔强羞涩和温柔......很久没有看过这样一部如mv般的电影。
没有大段的对话或者独白,没有喧嚣的场景,甚至没有过多的人物角色。
男女主人公的角色选定恰到好处,王菲的冷艳和藏在骨子里的温柔,黎明俊朗的外表和故作木讷的神情,都是这部电影的增光之处。
故事的情节再简单不过,甚至如一条毫无分枝的竹竿一样,自然而不做作。
男女主人公在都市生活的忙碌中逐渐茫然,对感情产生了一些疑惑,于是,倔强的他们分手了,然而在这短若即若离的日子里,缘分和心底的感情仍然把两个人紧紧的栓在一起,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细节后,两人重归于好。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每个揣着梦想在大都市里面奔波的人都像小月一样孤单?
没有过多的朋友,倘若再失去了爱人,就会常常一个人,一个人吃饭逛街回家。
是不是每个在打拼中的人都像黎明所演的那样,逐渐的失去了对感情的信任和激情?
是不是每个从低做起的人都想他们那样整日过着平静和平淡的生活?
我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忽然想起《蜗居》里面的小贝和海藻,面对如此现实的物欲横流,小贝坚持着他小小的梦想,而海藻却轻易的背叛了她的感情甚至生活。
辛小月和海藻不同,她有能力有学问有工作,对男人和生活从不肯低头,如果说海藻的骨子里有种软弱,那么小月的骨子里绝对是硬的。
因为,倘若黎明自始至终不和她提出重新开始,她会一直站在原地,保持现状。
即使心里很痛苦也无所谓。
一个倔强的小女子。
我想用这句话来评价小月再合适不过了。
而黎明则诠释了一个心思缜密的形象。
互补或相同,二人的缘分,没有人能说的清。
电影中一个重要的细节就是男女主角同时为一位孟老先生工作一段时间,也就是这简短的接触,让观众了解了孟老先生内心中的一段满是遗憾的感情经历。
正因如此,男女主人公才能更深刻的认识感情,重新看待彼此和这段感情。
爱情,最怕的就是遗憾。
两个人,可以吵架,可以不开心,可以平静的分手,但是,永远不要给对方留下一种无法弥补的痛,这种痛会痛到心底,久而久之,长成抹不掉的疤,暗示着你的过去,扰乱着你的未来,很久。
倘若我们还有时间和机会,就好好的去爱吧,去珍惜,去用心,去幸福。
不要遗憾。
王菲和黎明这两个角儿不错,音乐不错,其他的都没什么好提的,故事情节很一般,甚至莫名其妙,有人说感动?
好吧,就当我铁石心肠好了,没什么特别感觉。
成功的爱情片,往往会让没享受过恋爱的人心怀向往,憧憬 那令人砰然的破碎感,从而从泪腺中挤出一线液体,放纵久违的 感伤。
那种贴近生活的感动,能将观众包容其中,令自己成为主 角,演绎剧本后的真实。
如今的片子大多走煽情路线,将爱情唯美化而不生活化,仿 佛一堆钞票一筐玫瑰几团烟火就可以说明爱得与众不同。
其实不 然。
剧本的简单,形象的单薄,人物的无力,让人一看就知道是 在生搬硬套。
就拿新出来的《大城小事》说,故事简单的令人寒心。
两个 人分手了又最终走到了一起,其中牵强的引入个别人物让人摸不 到头脑。
黎明在里面的演技还是没有变化,依然保持固有的呆帅 形象,真要说有提高,那就是在与王菲对视时眼睛会发光了。
王 菲身材还是那么好,把小月这一形象刻画得和自己一模一样,或 者说,小月就是王菲。
不知道当初菲姐对窦唯说分手时,是不是 也像剧中演得那么派,“你放屁!
”之后会不会在人后落下不舍 的眼泪。
整个片子下来唯一感到满意的是摄像,如同年前“欣赏”过 的一部烂片《绿茶》一样,电影的色彩很到位,温暖但不做作, 柔情但不妩媚。
音乐在影片中充当的角色好比男女主角的影子,可惜的是这 《大》中的音乐通过一些改编润色,反而让人觉得不舒服,如同 看到出席晚宴的男人穿着燕尾服走在大街上,你不能说不可以, 但就觉得别扭。
可能是因为享受大餐过了头,口味挑剔得让自己也感到吃 虽然近几年港片描述爱情的不少,但合胃口的几乎没有。
不管是 将漫画图本改编成三维电影,还是将江湖偏方帖出来充当武林奇 药,片商都不能找到言情片的出路。
倒是韩国方面不断推陈出新, 从电视剧到电影将国内观众一网打尽。
且不说韩国电影如何利用朦胧的色情镜头吸引我们观看,其 剧本及影片结构的处理都十分讲究。
蒙太奇已经成为导演信手拈 来的技巧,但让人眼花缭乱的时间排列确实对观众提出了挑战。
年前的《无间》系列跳出了港片的泥潭实属不易,也望我们自己的电影事业早日冲出迷茫的怪圈,回到真实的生活中来。
话说至此,或许很多人觉得我是在“开黄腔”,那么我们还是抛开影片,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来,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情呢?
其实,爱情就是模糊不清的。
jiafei 2004年2月18日
和s一起看了一遍.我自己估计是看第三还是第四遍了.我只是喜欢那个时代的上海,有王菲有安妮宝贝的小资气息,衡山路餐厅美丽,茂名南路酒吧,新天地,人还不那么多,街道还很干净,外滩早晨笔直的马路可以看到东方明珠.有一种纽约气息.还喜欢南翔小笼,嗯.还有座落上海各处的老洋房.外滩那些房子里头的老电梯.老纪念馆们.喜欢月亮河,还有那些配乐.我觉得这部片子如果叫做"上海,我爱你",那会很适合.
在朋友的推荐下看的。
据说这来自黎明听过的一个真实故事。
一个老人到了老年,只能靠吃小笼包和听老上海音乐来思念初恋情人。
所以年轻的时候,要不要抓住爱情,让他不留遗憾呢?
这是影片要表达的吧。
摄影非常唯美讲究,每一帧都都赏心悦目。
故事娓娓道来,舒缓的,轻松的。
配乐也不错,当moon river的音乐响起来,小月屋子在万家灯火的映衬下,更加粉色浪漫。
分手后的确会让人略带伤感,但不至于沉溺其中,忘掉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再有能想起他的东西,所以小月决然离开了粉色浪漫的房子,删除了对方的联系方式。
但不会歇斯底里。
工作也还是要做的,毕竟,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圣诞前夕,翻出《大城小事》来看,因为同名的歌实在太有名,便觉得电影也该是很好看吧,再加上之前被《堕落天使》里的黎明crush到了,对这部着实期待很高。
但很可惜,王菲和黎明,两类颜值巅峰却互不搭边,即使分手后再相聚的戏码,也没擦出任何火花来。
94分钟,像是拉长版的音乐mv,画面唯美,面容模糊——如果真压缩成一部mv,倒是可能非常惊艳。
起初,我以为是黎明自导自演的片,在我的刻板印象里,演员初次做导演,往往因为自己的某种执念或情怀,导致成片风格化严重,要么惊艳,要么一塌糊涂,这部大概倾向后者多一些。
后来发现黎明不是导演,而是监制,不过参与度颇高,也算大致符合我的刻板印象。
我猜《大城小事》的戏核,应该不在王菲或者黎明身上,而是不久于人世的大富豪孟老先生,自知天命,在最后的生日前带黎明去小酒馆,回忆当年红极一时,夹给他小笼包,给他酒里倒一滴醋来治感冒的歌女。
这是黎明从一个朋友那里听来的真实故事,所以真挚,所以打动人,即便转念一想,还是杜十娘与负心汉的故事。
而分手后再相见,再走到一起的男女主,不过是为了把这个真实故事嵌套进去、让观众出乎意料的虚套子。
所以会觉得,即使王菲黎明如此姣好的面容,也还是模糊的,他们是曾经无法善终的情侣的叠影,望见了双重宇宙里另一种可能,于是不妨规避,不妨再相逢一试。
可是真的改变了什么,似乎也没有。
借用某某某在喜剧大赛里的名言——“没有人物弧光”,他们只是影子。
我觉得黎明很可惜的一点是,他请来了王菲,却拍了一个太泯然于男性印象中的女孩儿。
这个斜刘海长发的女孩,可以由任何一个人来扮演,分手了避之不及,有闺蜜帮忙出气,要复合会设计倒计时寻人的考验。
实在是太普通了,普通到完全就是直男的想象,普通到你从人群中真的拽一个普通女孩子出来,都比这里更鲜活。
要还是《玻璃之城》里的舒淇,或者杨千嬅,或者张曼玉,倒还更多些不折不挠的娇憨可爱。
另一方面,我觉得王菲也没好好演,甚至都懒得给这样的情节唱一首插曲。
记得有一次某篇帖子捋黎明,除了著名的李嘉欣舒淇乐基儿,其实王菲也是有很多交集的,不过被二人其他更为著名的曾经给遮蔽了。
看他和女主演戏,《甜蜜蜜》我们甚至更加感动于李翘和豹哥的插曲,《半生缘》整片我都忙于把每个人都贴合到小说的人设里,于是,黎明和张曼玉,以及黎明和吴倩莲,电影过后并不会特别感叹于之间的爱情。
但是像《玻璃之城》,黎明和舒淇,情节已经淡漠,但是深情不泯,想起来直接就是在看本尊的恋爱,莫名牵引来看到的《大城小爱》,黎明和王菲,菲后的感情疏离,但是黎明却是认真有感情。
开场是分手,分手两个字还没有说出口就被王菲抢了先,委屈又追悔。
一直不知道为什么迷黎明,《大城小事》里面的黎明看起来要比《玻璃之城》老一截子,面孔也浮肿很多,但是干净、嗫嚅、执迷、深情,依然是我喜欢的样子,影评里有人喊渣男,这样的渣男可以来一打。
黎明扮演一位出诊的医生,一个司机搭档,停车总是被美女交警贴罚单,收到罚单也不争辩,也不问为什么,就晓得乖乖掏钱包数钱,第二次又被贴,助手还在讨价还价找零钱,也不问,一块,两块,三块,凑零钱,然后第三次,直接可以做朋友吃饭去。
也许这真是情节的辅助线,可是对比满世界为了停车位、停车费和别人抢和别人怼的人,这不是懦弱这是涵养,那份温文尔雅的样子,才是美好。
所以老先生会喜欢他,车子擦到铮亮,午饭吃一份外带的小笼包,最想念老字号的味道;安静地陪伴,并不觉得厌烦,懂得倾听,也懂得欣赏,为什么要放在上海,因为上海老的街巷风情多配。
和助理和美女交警午饭,很认真呢,撇见大屏幕里摄进的王菲,她喝饮料,撇撇嘴,就是她自己;和朋友说不好意思先离席,寻到她的倩影,不敢打扰,只是把感冒药投到信箱,四处打量,预备也搬过来;通篇都没有什么肢体剧烈的表现,这里又蹦又跳的,像个孩子。
会说情话,手写留言条,爱的人珍稀得像国宝。
两个人的公寓,也许不大,都多有情调。
开始住对门,藤蔓爬满窗,王菲是粉红的窗框,粉红的门牌号,好巧不巧,是55号;黎明要搬家,收拾也很简单,一个心脏,一些书,很多台灯;后来王菲搬去的地方黎明要跟着去,因为环境更好,嗯,像《欲望都市》凯丽的房子,独门独户一楼用钥匙开门上去,一副字,一副画,插满花,上海挂起香港的台风,瞬间黎明就到了,蹲下来说,小月我帮你,真是温柔如水,要到心里去。
刚强的菲楞一下,却是很本色地责任,你怎么在这里,也是非常本我了。
美女交警喜欢黎明,老先生的助理瞧上了王菲,别说什么人没有演技,也别说木讷到无知无觉,有一些人,只喜欢自己喜欢的,在乎自己在意的而已。
故事很单薄,但是画面很美,音乐很好听,作为大型MV我很埋单啊,就像去一趟太古里,焦躁无聊,可是蓝天白云满目美女,真是一件快人心意的事情。
可不可以再见面啊,可不可以给一个机会啊,嗯,就这样软软地央求,24点之前要找到,巷口错过这一幕,王菲简约美到不行,以为终是要错过了,还是回到烟花绽放的那里,黎明对王菲“对不起”,王菲对黎明说“生日快乐”,啊哈,简直专为我预设的彩蛋啊。
烟花灿烂得很假,两人拥抱略显尴尬,但是我信这大城小事里的曾经,就像很多已经逝去的真情。
这部电影怎么在豆瓣上才6分呢,04年王菲人气那么高,应该有一些苦情的女大学生爱上这电影吧。
我看这部电影时一点都不苦情,是个还算年轻的混蛋。
我在影院里使出种种手段逼她说了几个字,不如分手吧。
电影看到一半我们就出来了,她满脸泪水,扭头独自过了马路。
我戳在那呆望,那灯火叫一阑珊。
后来,我一直记得这片子,印象中它的音乐还有画面把氛围渲染的非常好。
有几次人多的时候我试图一起把它去看完,但都没能成功。
今日发烧,躺在沙发里汗流浃背,我把它看完了。
这片子节奏很慢,而且前半段的氛围可以说是忧郁的都有点压抑,难怪我当年在电影院会如此急躁。
试想,要是当时是个喜剧片,或者看完,我就没那么快分手了。
但我喜欢这种电影的调调:镜头里的人很少,根本不像一个“大城”,人多了就没办法拍纯情电影; 人物间的关系很简单,每个人都很美好。
画面干净,色彩浓烈,时不时整点冷风落叶啥的,味道全出来了。
今天找片子时才知道是叶伟信作品,他不错的。
黎明参与监制制片,这也很配,这部片子就和他给人的感觉一样,慢慢腾腾的。
如果你有时间,不急躁,这是一部可以让你享用的电影。
故事真的是个老套,黎明是个私人医生,不坐诊天天出去跑。
王菲是一家活动策划公司的负责人。
故事一开始就是两个人的分手场景。
是黎明提出的分手,然后两个人就分开。
黎明接了孟先生的私人医生的活,刚好,王菲也接了孟先生寿诞的活动策划。
为了避开,王菲重新租了房子。
黎明却在各自的生活中,重新回去找到了王菲,并且搬到了王菲租的房子的对面。
通过两个人的沟通,慢慢的开始了感情的复合。
为孟先生策划的烟火表演,让他们两个重新复合到了一起。
很老套的故事吧。
基本上就是一对男女分手后,经过努力复合的故事。
只能说一般般吧。
作为对王菲和黎明的早期的片子,就当还算不错的吧。
菲之爱,同余者何人啊?!
坚持王菲&黎明:绝配一样都是北京混大香港发展,一样孤独的眼熟,菲的眼熟带有不安与灵动,黎明的眼睛很看似平静,暗藏骚动。
绝配绝配!。。
只是现在看来是乱点鸳鸯谱了。。
大城小事的故事情节很兜兜转转,典型都市片,周傔的角色我不太喜欢,过于懦弱不强烈的个性让人不痛不痒的。
菲的角色是婚庆策划哦,o(∩_∩)o...好像不像呢。
影片里他们分手那段情节两个人心情刻画的很写实,就是王力宏那首歌里唱的那样,“脑袋都是你,心里全是你”眼前面对的一切街道景色都充塞着ta的记忆,他们的快乐曾经。
还有,原来分手真的可以很平静,没有大叫大哭就割裂的那么彻底,一个城市,一样的忙碌呼吸,不闻不问,不见面不承认想念..和好的大结局是在预期中的,这点上没有悬念。
记得那年我特地跑去游乐场玩了高空弹跳球,= =没有剧中那样刺激,只是直犯恶心...
那时的上海中心还没建,弄堂里车不多,那时的南京路格外的冷清,外滩还是那么雅致静穆,可是人再也回不去了。此片流于表面的爱情像塑料一般空洞,最难忘的还是主题曲。彼时的黎明确实帅。
我们相爱太快,关系又发生的太多。腻歪了就想分手,现在觉着对我又有感觉了,又回头找我,以后呢?
初中毕业去上海的时候,在金茂大厦就看见了它的广告
看的时候很喜欢上海
空空的影片,好像远远站着一个华服美人,近瞧,却单单只是徒有其表.
刹那光辉敌不过细水长流啊,一辈子的事这么快做完,以后怎么办呢?
不管不顾,只懂装酷。王菲之所以成功,不仅因为她在屏幕内装酷抓住观众,也因为她在屏幕外给窦维倒垃圾——她能分清演戏和生活,聪明。娱记都知道她其实是很和蔼的一个人。电影是电影,不是现实。我对王菲没什么感觉,只能说,她很特别。
都市魔幻爱情,好文艺青年的矫情加得瑟
好难看 p.s.loving you的歌词好球囧 = =
没意思,对黎明不感冒
她不适合刘海 特别是平刘海
记得片子拍的很漂亮。。王菲也很好
极普的片子,平淡无聊,没有烦恼没有矛盾,讲点没头没尾的日常生活,孟老先生死在生日宴前还是后也不知道,不知道为什么分手,只知道感情都未尽,于是过段时间男主又后悔了黎明好呆,演得好呆几位人物身份太上流社会了,毫无代入感,也很工具人,只是背景板而已,孟老先生的朋友也没说清找到了吗,到底什么关系,有什么感情结尾画面很像迪士尼,然而剧情没有一个故事的基本要素,又不如散文的美感,像拿不到优+的有头有尾无过程记叙文果然这种平淡如水的文艺片就算出现青春伤痛我喜欢你你喜欢是我兄弟我不知道的关系,也不会有后续,背叛,捅破,矛盾,更不会有偶像狗血里复杂伦理关系,也没有美式干柴烈火的曾经恋爱和突然复合男明星真不如男纸片人,至少男纸片人不会塌房,不会塌脸,长得好看,不崩人设,有魅力,够温柔,只要作者有脑子
5星摄影,5星剧情,5星音乐,0分表演……
剧情忘了 感觉不好 王菲怎么演这么个电影
04年小均.太平洋文艺电影城.
这电影拍的不错啊~~怎么才三星..我看过好几遍呢..可能是因为王菲吧!!!很喜欢王菲在里面不齐的那个流海~~
faye演得挺好的.主题曲很棒
可以想象大银幕MV中间插播情景剧,摄影美术造型都 很好,看看天王天后。这种分手又复合的戏码后来不知拍了多少,女的不讲理,男的死心塌地追(以看低的方式讨好女观众),王菲歇斯底里包打黎明算是一点点反人设效果,但是对于电影来说情节实在无聊。天后王菲都要雨夜落难让黎明上门来救,男儿当自强啊。没有对白字幕,恨不能八倍速读完字幕结片
叶伟信导演?完全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