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超字备注好气啊!
本来看到lisa在旧宅能“抱持”住jerry的时候还松了一口气,哪知道和后面的alison一样千里送人头了。。。
而且jerry是知道的!
他还没有在the voices里烂得透透的,lisa给他送小饼干的时候他知道杀人痕迹是不能暴露的,虽然之前lisa还接住了他回忆手刃母亲时急转直下的情绪。
两人在卧室对峙的时候也能立马反应过来推倒试图逃走的lisa并杀人灭口,简直是时刻准备着呢!
和猫狗的自言自语中也说出来了,是自己在主动杀人,不是猫让他这么做的,即使这么想会让他好受很多。
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然而现实太难了,干脆就把药倒进水池,自此不去想也没那个能力好起来了。
至于Dr. Warren,jerry开了句嘲讽,10年的毛病生死关头10秒就能说通了,Warren显然并没有在以往的咨询室里为jerry建立一种安全稳定的关系,直到不可收拾了才声情并茂地讲出you are not alone,之前就是对着表勾勾画画例行公事,有没有吃药也控制不了全靠jerry自觉,赚得都是送命钱啊,最后命还是捡回来了,不知道以后她面对其他的来访者能不能走点心。。。
一部理论上应该很可怕的电影被喜感化后真的很奇妙呢,可怜又可恨,可怕又可爱。
心理医生最后在生死关头说出了真心话,jerry都说,十年的心理治疗都没这十分钟有用,太讽刺了。
关于神经病的方面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孤独倒是可说一二,可怜的jerry如果有人从小真心关怀应该不至于走到这一步,人怎么说还是社会的动物,内心再强大独立也需要陪伴,倾诉,发泄和理解,就算大家都狗屁不通。
片中揭示出jerry的心理疾病可能来自母亲的遗传,犯过错被指定心理治疗。
Jerry每次有心理变化时去心理医生分享心情,寻求答案。
可是治疗师只是例行公事的询问问题,让Jerry很无助。
最后以至于绑架心理医生,那段对白很精彩(不剧透)了。
心理问题应该是人人都会有的,但是当我们有困苦的时候,谁能真正的去帮助我们呢?
周围多数的人都选择了搪塞,回避,好吧,我们都是精神病。
《血色孤语》可以是一部挺平常的“变态杀人狂”电影,它有一位自闭、孤独、沉浸于幻想而无法自拔的精神病患者,以及他无法区分现实与幻想的边界,终于动手杀人了。
在沦为又一部贩卖血腥的杀人片之前,《血色孤语》从另一个角度去切入了故事:假如我们不以被杀害、被威胁的无辜者出发,而进入到杀人狂的幻想里去,那么事情会变成怎样?
在《血色孤语》中,杀人狂不是让人畏惧的,相反他却是值得同情的。
杰瑞固然犯下了残杀的罪行,但他杀戮的原因来自无法脱离幻想的影响。
更加让观众产生同情的是,这位孤单的患者杀戮的动机,其实只是想要寻求一点慰藉而已。
伊朗女导演玛嘉·莎塔琵,以一种喜剧的方式去讲述这个残忍的故事,无论是杀人或者是分尸,导演都以病患男主的视角出发,让它们变得甜蜜、美好。
这种视角的代入感,让观众不容易感受到杀戮带来的恐怖,反而更加能体会到男主角的那份孤独。
结果是我们简直无法仇恨这位杀人狂,反而感受到了他的那份孤单带来的苦楚。
你看,类型片的魅力就是如此,把一个重复了千百次的故事模式,换了角度切入,他就立刻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方面它仍然会让人感到熟悉,另一方面它却带领观众走向了区别以往的结局,并且在最终会被它深深打动,亦或被狠狠地吓一跳。
在电影的结尾处,导演借心理医生之口,解释了杰瑞陷入困境的普遍性。
在每一个人的生活里,都会有一些声音在蛊惑他们,或者叫他们沉溺于欲望——酗酒、吸毒、满足性冲动,或者是愤世嫉俗的声音,告诉他们一切都无所谓,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
每一个人都无法逃离孤独,每一个人没成为杀人狂,也许都只是一种侥幸而已,这就是《血色孤语》隐藏在喜剧之下的寒意。
@暴风影音
《血色故孤语》(2014)剧照,来源:豆瓣这不是什么童年创伤的心理疾病,这是基因层面的。
我们都知道童年创伤会在成年以后表现到某些行为或心理上,这是对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心理或精神层面的疾病都可以会归于童年创伤。
毫无疑问,Jerry是带着创伤长大的,而这层伤害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深,越来越痛。
但是Jerry在童年时期就已经病了,而他的母亲亦是如此。
基因层面的遗传是根本,而童年创伤与孤独是引子和影子。
他们诱发了疾病的开始,而在其后的过程中如影随行。
全篇最精彩的地方大概就在两处。
一是医生被绑架后,他们在野外时医生说的那段话,尤其是那句,【世上的孤独,是所有痛苦的根源】。
我们所有人都会有听到各种各样貌似从远处飘来的声音,或嫉妒,或愤世嫉俗,但是这些声音其实都来自与我们内心。
就像狗狗和猫说的,Jerry,你知道的,这些都不是实际的,这些其实都是你的想法。
所有人都会有负面的心理倾向,所有人都会想要沉沦,想要屈从于欲望,因为这是来自人类基因的原始本能。
嗜甜,嗜杀,性冲动,懒惰,钟情于短期目标等等,这些都是远古时代的生活环境与习性决定的。
而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却远远地快于了人类基因的进化,我们的基因还没有适应这种改变。
所以,所有的负面心理倾向都不是我们的错,如果非要说是,那也是我们的原罪。
即使是天使,也有堕天使。
然而,即使如此,也并不表示我们就一定要顺从这些欲望,就一定要去赞同这些来自我们内心的黑暗想法。
世上的痛苦和孤独是无法彻底消除的,而对于精神病患者而言,孤独与痛苦却格外地深刻,不想孤独却又无法融入群体。
就像每次有人来敲Jerry家门时,狗狗都是在叫唤着,侵入者!
侵入者!
侵入者!
为什么?
明明每天都在说着,他们人很好,我想和他们一起玩,我很孤独,我想和他们做朋友,不是吗?
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大概他在害怕,因为没有人与他一样,他在害怕自己被抛弃,在害怕自己被伤害。
但是,人活在世上,又怎么可能确定自己不被他们伤害呢,不是吗?
而每个人,当然不会是一样的人,不是吗?
但是他渴望认同,渴望别人与自己有一样的感觉或行为,以此来得到一个信号,我,不是一个人,还有人与我一样。
而这样,能让他觉得,自己不那么孤独。
就像第二个被杀的丽萨一样,因为她说,她也一样,她也会和她的猫猫说话,她也一样。
很细小,但是Jerry还是感受到了认同与融入群体的感觉。
然而其实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一直游离于群体之外,而已。
如果说,Jerry的矛盾心理是我们所有人的矛盾心理的放大,那么,我们每个人大概就是Jerry的缩小了。
人无完人,不要对自己太过苛责,不要要求自己完全没有负面的情绪与想法,接受这一点。
有了想法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选择不顺从,可以选择反驳,并用行动来说明『我真得没有坏掉』。
因为压抑和斥责自己的想法,只能导致反讽心理,只能让自己越是想要去做,想要去想。
而第二个精彩的地方大概就是片尾的Happy Song了。
最终,狗狗赢了,猫和狗狗都消失了,Jerry永远地留在了大火里,因为他不想再伤害任何人了。
他本来,也就不想伤害别人,真的。
2016-06-02
一直对瑞安能胜任很多种类的角色这点深信不疑,这种蠢萌又嗜血的戏路充满了新鲜感;整部片子虽然充满喜剧元素但完全令观众笑不起来,如果这是导演想要的效果那么我得说她挺成功的。
关于结尾,我并不认为耶稣带杰瑞上了天堂,对于杰瑞而言只要他想,哪里都是天堂,而这不过是他将自欺欺人的“幸福”贯彻到底的又一手段罢了。
面对杰瑞遭遇的种种以及他展现的那些奇幻式幸福,屏幕外的观众却什么也做不了,甚至不知该如何抒发此时此刻的情感,只能傻乎乎地看着“耶稣”带着满脸笑容的杰瑞渐行渐远。
影片的结尾虽然算不上多么经典,但它成功地将整部片子带给我的感觉升华得更为强烈,使得我整部片子一直维持着的这个哭笑不得的表情终于变成了一个大大的“悲伤”。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都是一个Loser,每分每秒我们都在失去,只不过那个“失去”有着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感官,有的人垂垂老矣方得终焉,有的人却像杰瑞一样早早地把自己掏空,还带走了别人的生命。
脑海里耶稣带着杰瑞离去的画面久久挥散不去。
不知道还能再说点什么。
也许有些时候不去打破别人的梦,远比把他拉回现实施以援手更为慈悲吧。
一般影片中变态的内心总逃不过童年创伤的套路,而“血色孤语”的主人公杰瑞则是一个天生的神经病。
由于他的母亲因精神疾病自杀未死而流血痛苦时,曾要求杰瑞帮助她死,于是给杰瑞造成了一种错误的观点,就是当有人受伤或快死但死不了时,他应当去帮助他们解脱。
这部影片中有两种视角,一种是杰瑞幻想中的鲜艳明亮视角,另一种是现实中的灰暗污秽。
而幻想视角占了大多数,只是偶尔露出丑恶狰狞的一面时才使观众想起这其实是在案板上剁人肉。
导演借了神经病的世界观,把夸张的卡通手法带进了电影,教唆杰瑞的猫狗和冰箱中开口说话的头颅使影片的效果看起来更加诡异!
这种灰色恐怖电影,我真的是没有欣赏的心情,看到最后 也只是看了一个变态的心理过程,只是用的不是平时那种 恐怖手法而已,看完整个人都不好了,我讨厌看恐怖片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挑了几个评论看,喜欢这部片的一些人都推荐了其他类似的电影。
还说什么更喜欢这种内涵,不喜欢好莱坞圈钱电影。
我真是无语了,你们真够小众的,电影就是放松的,或者是月球、盗梦等电影 在小众的圈里里喷这部电影,注定被群喷我真是醉了,被你们骗了
说真的 看见男主角的电影有好几部了,感觉越演越好了。
第一次看的是《X战警》里,第二次是《活埋》,第三次《死侍》。
影片提出了一个每个人都有过的现象,那些从自己内心里冒出来的声音,小时候看过猫和老鼠还是什么动画,主角在面临抉择时,会有两个小精灵出现,一个羊角恶魔的主角,象征着邪恶,负能量,怂恿着主角做一些违法但是很诱惑事情。
另一个精灵是带着光圈的天使,会教唆主角向善,正能量。
这里猫和狗就是这两个小精灵,这部电影的胡须先生真是萌啊,小嘴一张,说出自己平时不会,不敢,不想说出的话,大部分都是否定jerry,引诱他干非法违规的事情的。
我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情况,我小时候对着玩具,猫猫狗狗 ,也会在内心里赋予它人格,会想‘它’在跟我说话,我有时候也会跟自己说话,不会我也是神经病吧。。。。。。。
看完这个影片我想起一个游戏叫《弗兰的悲惨之旅》,弗兰通过吃药可以穿梭与超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这部影片的jerry有一段吃了药,发现猫,狗都不会说话了,家里的房间变的突然很压抑,脏乱,冰箱里菲欧娜也腐坏了,吓的立马把药全都扔了,这也许说明了 精神病人为什么不喜欢吃药,现实可能真的是无法接受了,才拒绝服药的。
jerry先是有精神病母亲遗传,还有继父家暴,不精神病谁精神病?
影片最后一点部分,心理医生解答了迷惑,其实很多人都能听到那些voices,那是因为我们是人,我们有思想,但我们可以和它们争论,我们可以不听它们的,你可以毙掉那只怂恿你做坏事的猫,最后还不忘教唆jerry,跑出去,咱们买个更大的冰箱,把冰箱装满再死啊,我真是又爱又恨这个胡须先生了。
总的来说,废话很多,这是个好片子
看这部影片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多时候不是在紧锁眉头就是在瞠目结舌。
看完这部影片后,一定希望大声问创作者,你X到底怎么想的啊!
首先要感谢互联网,如果不是互联网带来的方便,内地观众就要与这部影片无缘了。
现在很多内地观众的电影观看习惯其实还不够成熟,就像很多人看完《一步之遥》之后都会说“看不懂”一样。
很想把这些看不懂的观众拉到电影院,然后放一些《电锯惊魂》、《人皮客栈》之类的影片,再来问他们,“请问这电影您看懂了没?
”当然,这些影片可能有些极端,很多人也知道他们卖的主要是血腥。
那换一些,《发条橙子》、《飞越疯人院》……请问这些您又看懂了多少?
电影,冯小刚导演曾经说过,就是创作者用光影为观众塑造出一些梦,观众走进电影院就是为了做一个梦。
所以按照冯导的说法,电影就应有很大一部分数量,是对现实生活的荒诞演义,让人们看到很多跟自己生活完全不相关的世界。
这才是很多创作者应该钻研的问题,非得让影片接的十足地气,那看正能量不如去看《新闻联播》,负能量就去台湾看看电视上各大新闻频道就好。
说了这么多,就是因为《血色孤语》为观众呈上了一个太有特色,太过冲突的观影体验。
看完之后很难去说出这部电影讲了一个怎样精彩的故事,更不要提去阐释这个导演到底要表达什么。
或许这部电影,正是创作者通过理解,去探索影像所能表达一种极致的可能性。
这部影片前1/3就是一个传统屌丝男的悲剧爱情故事,剧中瑞安•雷诺兹扮演的主人公一直有神经病,但整个人很暖很阳光。
也正是因为这份神经病让其在现实生活中很不受姑娘待见。
但当观众刚要同情这个主人公时,剧情急转直下,直接切换到可爱的变态模式。
如果快进看看影片,那么一旦快进到一个冰箱里三颗人头对话的场景,就一定会被这部影片独特的气质所吸引。
这部影片的主人公绝对可以被称为“世界最纠结的人”,一边痛哭流涕渴望和大家和妹子成为好朋友,一边把盛着一块块被剁碎女人尸体的饭盒在家里摆成墙,一边再继续不停地寻求忏悔和谅解……就像人们会问“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一样,这部影片的最大问题就是“药,吃还是不吃”。
如果吃,就要承认你是一个病人。
但不吃,你就将离开梦的虚拟世界,就要看到血淋淋的现实。
相信很多人看完影片,都会对主人公不吃药后,现实世界逐渐浮现的一幕记忆深刻。
整个观影体验中,就是你绝不会看到你想看到的场景,但你不想看到的画面影片会分量十足的给你。
就像这样一部电影你总觉得会露个点,但整不下来就是啥都没给你看;你没准备好看到金发妹子的死,马上就让瑞安•雷诺兹穿着一套粉嫩的工作服一点点割下来她的头。
或许,如今的我们也生活在梦中,梦境中的我们可以跟一个人头成为好朋友,可以由猫狗指引我们的生活。
可现实却恰恰是人头上的皮肤正在一点点被侵蚀、腐烂,猫狗也不可能真正与我们交流。
所以对于现实来说,让我们看到美好世界的药是什么,梦想还是幸运?
无论是什么,都希望我们可以拥有停不下来的药,毕竟不是谁都愿意、也有勇气看到血腥残酷的现实。
最后的最后,就是下图带来的一个疑问,那颗人头吃完麦片后东西会咽到哪里去?
好棒
挺恶搞的
太棒了,作为恐怖喜剧我给五星。不需要对主角移情,只明白他为什么会那么做就行了
好无聊没啥看的
好心酸
太吊诡了!因为缺少真情的陪伴而导致的无限孤独真的可以把人摧残得体无完肤,就像主角的住所,幻想的纯洁与现实的肮脏,其间的反差可怕却又可怜,雷诺兹演技大爆发。基本每隔五分钟就有一个小包袱,或欢笑,或惊悚,都抖得很到位,彼此间又毫不违和,很棒!善与恶之间的拉锯战用猫和狗来象征太讨喜了!
导演很有风格,精神病真可怕。
好诡异的片子。演技不错。
这片我不ok。太太太特么自我自私了。真的不ok。
是给Ryan练演技用的吧 片尾演职名单同步的天堂歌舞……惊到我了
其实前半部分挺搞笑的 后面就wtf 想从编剧手里把笔抢过来
换个角度看也许这只是一个神经病杀人事件,而电影却换了个角度用一种很荒诞吊诡的方式演绎,变成自从得了精神病整个人都精神多了和今天我没吃药整个人都萌萌哒系列!精神分裂猫狗会说话加上冰箱里的美人头,男主自带滤镜明亮的色调对比真实的阴暗和孤独。一直觉得贱贱其实演技不错,没想还是个好声优
不是他绝望的时候,而是他开心的瞬间,中间某一瞬间确实能感到皮卡丘进入了那个感觉,甚至会觉得皮卡丘连变态都那么可爱,安娜最后那个无力的摇头也极具代入感,但可是!鸡撒出场的那个片尾舞破了全片的功!!
没劲,美术还不错但怎么2014还在拍这款类型片中俯拾即是的精神病渴爱渴女incel男...现实和幻想的割裂做得冲击力欠缺,精神分析追溯童年阴影但浅尝辄止毫无说服力不如不拍,除了耶稣开叉车之外哪里都令人失望
粉红色的梦幻恐怖片,色彩越斑斓,就越显得凄凉孤独,没想到瑞恩如此适合这个角色。
拍的不错但不喜欢甚至有点讨厌,不心疼也不想理解男主
满脑子都是那猫嘴一动一动的,萌死个人
3.5
这是真申金
结尾风格一变我真的醉了。不喜欢这个故事,但是表演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