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洛弗道10号》假悬疑真科幻。
所谓的世界末日,一间设备齐全的地窖,3位各怀心事的幸存者。
看起来更像一部标准的密室悬疑片,由“为什么女主会在地窖里”和“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两个足够大的悬疑点支撑着剧情一步步发展。
剧情的设定也给了导演足够大的空间做好这一次次的反转,但最后呈现出的效果确实差强人意,紧张的氛围没有营造出来。
直到最后女主逃出来后的最后一次反转,才发现这原来是部科幻片,还没等缓过神儿来,又秒变超级英雄片。
6分!
ps:这更像是科幻和悬疑的类型拼接,而不是融合!
相信这几天大多数的影迷的朋友圈都被漫威大作《美国队长3》或者大师绝响《百鸟朝凤》刷屏了,但是也有一部分影迷的世界里是被《科洛佛道10号》刷屏。
这几部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电影的营销做得实在太好了。
当然《美国队长3》和《科洛佛道10号》是电影自身做得营销,而《百鸟朝凤》是被一众自媒体影评人和电影人抬上神坛的。
看过并关注《科洛佛道10号》这部电影的影迷一般都看过《科洛佛档案》,也正是因为这部前作留下的良好口碑才让这部续作得到空前的关注。
但若是要说起电影营销和宣传的话,前作《科洛佛档案》简直高出不是一个两个档次。
首先,这部电影在大受关注的《变形金刚》电影之前做了一个相当流氓的预告片,预告片中没有片名没有导演的名字,只是一段DV拍摄的视频,视频中原本歌舞升平的纽约突然被袭击,房屋成片地倒塌,人民四处逃散,爆炸声此起彼伏,似乎纽约突然就陷入世界末日了。
更关键的是,这段视频是以DV拍摄的,甚至有人开始怀疑这是真实拍摄的场景。
之后在出现的真实预告片才出现了这部电影的名字。
但是至于攻击纽约的究竟是什么并没有给出明确解释。
一时间,关于纽约究竟被什么攻击了的传言在网络上飞速地流传,有类似于911的恐怖分子说,有外星人入侵说,使徒来袭或者变形金刚来临,甚至有人认为是上帝要毁灭纸醉金迷的纽约。
除了这手预告片玩得极好之外,这部电影在宣传方式上还别出心裁,特意开设了一系列极其有趣的官方网站。
其中有电影中哥哥要去日本工作的那家公司的官网,官网介绍这是一家生产饮料的公司,而这款饮料据说也出现在续作《科洛佛10号》中。
而这家公司的母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海洋深处未知生物探测的公司,正是他们在海底发现了一种神秘物质“海洋之蜜”,并将它添加到饮料中去。
除此之外,电影宣传方还有一个用于上传记录电影中当天晚上聚会的照片的网站,更可怕的是电影中每一个重要演员都有自己个人的博客,并且一直更新到电影在北美上映的时间2008年1月18日。
整个电影宣传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把电影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都引入现实,给每个人物一个真实的现实背景,给每个事件一种现实的解释。
电影不再只是局限于银幕之上带给你视觉听觉盛宴的故事,而是在网络上、在电影院之外一起给你一个迷幻的体验。
你看的不是电影,而是一段DV拍摄的视频;而视频中的人在网络上社交平台上都有真实存在的印记,甚至你与他之间或许还有一些共同好友;视频中的公司也在网络上存在。
这一切把电影变成现实,非常有趣的一个创意。
至于电影《科洛佛10号》和前作《科洛佛档案》的联系,在电影中并没有明确展示,而是有一些细节上的联系,但是这两部电影是共享一个世界观的。
《科洛佛10号》中的世界正是电影《科洛佛档案》中纽约被毁灭之后的世界,但是第一部中的怪兽普遍认为是一种深海巨兽,但是第二部中的似乎是某种外星生物。
深海巨兽的设定特别类似于日本动漫《新世纪福音战士》中的“使徒来袭”。
第一部电影虽然最终成品是以一台DV拍摄的视频来展示的,镜头抖动地让人头晕,画面质量低下,但是令人惊奇的故事以及强大的后期特效让人目不暇接。
到了第二部中,整部电影的基调变得不太一样,电影塑造了一个具有强大的保护欲以及危机感的胖大叔。
而这位胖大叔之前在某个与卫星有关的公司工作,而这个公司正是第一部电影中那个日本公司的母公司。
这或许是这两部电影比较突出的一个联系。
电影中的这位大叔似乎提前预测到世界末日的来临,这个可能跟他之前的工作经历有关,但是电影中并没有明确交代。
所以他提前在自己的农场地下构造了一个避难所,其豪华程度可以称之为地下度假酒店。
不仅有看不完的DVD和书,还有各种吃的喝的,温度适中,浴室整洁,有床有沙发。
大叔在着急逃回避难所的路上撞到了女主的车,他只能带上昏迷不醒的女主一起来到这个地下室,而地下室中还有一个强行闯入的曾经帮他施工的小哥。
所以,三个人就在这个地下室中形成了鼎足之势。
首先,他们三个人对外面世界的理解都不一样。
胖大叔坚定相信世界末日并深知外面世界的危险;年轻小哥在外面皮肤被腐蚀过,所以愿意相信外界的危险;但是女主知道的只是自己被人撞昏迷并带到一个地下空间,并且声称世界毁灭了,是个人都不会信这个,所以她一直试图逃出去。
其次,三个人的武力值也不一样。
胖大叔身材肥胖、行动不便,但是有一支手枪;年轻小哥一只手断了,但是行动敏捷;女主身为女性,在体力上不及男性,但是身材娇小,可以钻爬通风管。
他们三个人对现状也有不同的态度。
胖大叔具有极强的控制欲,而且作为避难所的主人希望控制一切;年轻小哥半个残废,并且为能活在避难所而感激不已,但对胖大叔有些反感;而女主一直企图逃出这里,是整部电影的X因素。
三个人在同一个密闭空间,正如三国鼎立一般,这三个人之间纵横捭阖的较量,联盟互相讨好共同对付一个人或者互相背叛的较量尤为精彩。
但是很快年轻小哥和女主的密谋被发现,胖大叔毫不犹豫地枪杀了年轻小哥,并且转换出一个和善的姿态来对待女主。
最后,一番挣扎的女主通过通风管道逃出了避难所,而外面的世界正如胖大叔所说的是世界末日。
但是开挂了的女主,用一瓶伏特加做的燃烧瓶就轻松简单地炸死了外星人和飞船,然后开车准备前往电台中所说的某个有幸存者的地方。
电影中有很多需要猜测的地方,比如胖大叔对女主的意图,那个照片上的女孩究竟是谁,而外星生物又是什么等等。
这些电影总都没有给出明确的证据,只能通过蛛丝马迹去猜测。
但是,这两部电影一起构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第一部中先搭造出世界的轮廓,再用第二部电影扩展这个世界,相信之后的第三部第四部甚至更多将不断完善这个突然被袭击反而世界的真实面貌。
相对而言,第二部电影的水平比不上第一部,但依旧不失为一部优秀的恐怖电影。
特别希望这个系列能一直保持下去,而不是像类似《生化危机》这个系列这样都后面都毫无逻辑可言,可以说,《生化危机》的前期设定也相当吸引人。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两个系列还有一些共通之处,一个神秘的公司,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末日;只不过两个系列展示的角度不同而已。
电影《科洛佛档案》和《科洛佛10号》中都是以无助的平民百姓的视角来展示大灾难对每个人的影响,而不是超级英雄那种灾难对世界的影响的讨论。
简单来说,《科洛佛档案》可能就是《复仇者联盟》中纽约之战中一栋楼里的平民百姓遭遇的故事。
更简单来说,可能这就是外星人入侵之后你的遭遇。
近些年,很多欧美恐怖片开始走类似的创意。
逃出了恐怖的小房间,待要舒一口气时,外面的反而是更加绝望世界。
片子里这样的多主题杂糅倒是首创,但整体下来也实在没什么新意。
我大概也算阅片无数,看到后来,恐怖变成麻木,反而模糊了看片的初衷。
现在来看,大抵只是猎奇的心态,于恐不恐怖似乎都不太在意,偶尔看成悬疑,看成科幻,甚至看成廉价的爱情。
如此想来,不如去看谷阿莫,科科。
以下有剧透。
本剧不建议看剧透,也不建议看所谓“前传”。
得分都这么高了,看什么剧透啊就来一发呗。
对这部剧来说,“悬疑”成分还是很重要的。
=======================这么曲折地告诉你,敌人的敌人不等于朋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对前作《苜蓿地》有印象的观众,和完全忘了《苜蓿地》的观众,会有完全不同的体验。
说真的,像《苜蓿地》这种题材特殊、手法偏门,宣传期还刻意隐瞒片名的电影,八年后被一部分人忘了也很正常。
像我就忘了还有这么回事,看着得分挺高就冲进去看《苜蓿道10号》了。
接着就享受了双重惊悚和悬疑,一边是可疑大叔是好人坏人,一边是外面到底有没有末日。
逃出去后,本以为会看到恐怖片传统结局:警灯闪烁、媒体画外音、女主裹着毯子喝热可可、由美国队长客串的Bob含泪奔来……结果是怪兽出现。
这时只觉得脊背发凉,对未来的希望瞬间瓦解,对人类的信念灰飞烟灭,维护女主的一颗心落入深渊。
已经无法判断这个结局是好还是雷。
而共同观影的友人,因为以前看过《苜蓿地》,从头到尾都在潜意识中知道外面有外星人。
于是就以看《行尸走肉》的心态,随时准备着铲除内奸,对付更大的敌人。
除了胡子青年死的时候震了一下,其他时候基本预料到剧情发展。
最后的评价是:《苜蓿地》还能发展出这么个支线剧情,挺好玩的。
所以这部电影比较高的得分,不知道是哪种观众贡献的。
前者大概会打5分,后者大概会打3.5分左右。
=======================剧情大概是这样的:刚和男友分手的女主,自己开车走在深夜的公路上。
这里就充满了要完的气氛,因为以年轻女性为主角的恐怖片大都发生在路易斯安那的独栋房子里,我们大概能猜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果然,一场车祸后,蜜雪儿再次醒来,她被锁在一个小小的地下室房间,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看守她的是一个中年大胖子,虽然他演过各种角色,但是我们早就知道他总有一天要演变态。
特别是他这次留起了胡子,还给出一个完全不可信的说辞,外面世界末日了,他救了女主什么的,怎么看怎么可疑。
但是女主的监禁状态马上解除了,她可以在这个小小的地堡中走来走去。
这里还住着一个看上去比较靠谱的胡子青年,他和胖子的关系并不融洽,但是青年也说,外面的确末日了。
三个人在这里尴尬地生活着,胖子没有做什么坏事,只是对女主的控制欲很强,这时女主和我们都认为这就是大小两个变态,青年大概被洗脑了。
胖子要做坏事但是一直没做坏事的戏剧张力要把我们逼疯了,谁知道他在计划什么变态的事啊?
于是女主找了个机会,偷了钥匙、打伤胖子,一路逃到最外面一层门内。
然而这时,一个陌生女人跑来求救,拼命要进门,而胖子在后面拼命喊不要开门。
陌生女人活活撞死在门外。
女主和我们都意识到,外面的确发生了可怕的事,我们冤枉胖子了。
女主安分下来,三个人过了一段融洽的生活,女主还听胖子讲他女儿的事情。
直到有一天,女主钻进一个窄小的地方修空气净化器,这里有个天窗。
很久没看到蓝天的女主不禁打开了全部窗帘,发现有人在窗子上刮出“救命”字样,附近还有血迹。
和胡子青年说这件事的时候,女主拿出胖子宣称是他“女儿”的照片,而胡子青年说,这明明是附近一个失踪的女孩。
而这个女孩的衣服现在还留在胖子家。
两个人意识到,胖子还真是变态。
他的女儿被妻子带走了,就绑架囚禁其他少女。
之后发生了什么没人知道,至少前一个女孩试图求救,然后被胖子杀了。
胖子把女主当做女儿爱护,但是这种爱是扭曲的、不可预测的。
外面也的确发生了事情,但是胖子原本就打算把这个地堡当做避难所和监狱,他要监禁控制一个年轻女孩,只是胡子青年突然跑来求救,也不能说杀就杀了。
这样就形成了胖子的半控制局面,另两个人对胖子言听计从,但是胖子认为自己的控制力还不够,只要男青年还在,女儿就不是他自己的。
而男青年消失以后,会发生什么难以预料。
女主和青年就准备逃跑了,女主开始用家里一些杂物偷偷做防护服和防毒面具,打算让胡子青年拿枪威慑住胖子,然后她穿上防护服出去求救。
这个过程被胖子发现了,胡子青年被杀。
胖子马上又发现了女主的手工作业,女主把他推进强溶液里,挣扎着逃出去。
外面果然没有胖子所说的辐射,还是鸟语花香……但是,外面有外星人啊!
女主大战外星人,加入了地球抵抗大军……=======================作为一个PG分级的悬疑恐怖片,这部电影在没给出任何血腥暴力镜头的基础上,成功踩了几个恐怖爆点。
比如孤立农舍地下室、目的不明胖大叔、幽闭恐惧、控制狂等。
“我是在帮你”、“我是为你好”,是控制狂的标签性用语,然后一意孤行地让你生活在他们设计的世界。
比如在这部电影里,外面有外星人入侵,但是并没有可怕的辐射或病毒。
三个人没有必要一直不出门,也没必要一靠近门口就洗澡。
要真是为了求生,在靠近地面的地方获得通讯才是正道,混过海军的胖子不可能没想到这一点。
胖子撒了“辐射”的谎,迫使其他人呆在他制造的小地牢里,就好像这场入侵是他期待已久的一场盛事。
世界终于缩小到他的房间里,这里每一件事都是他可以控制的,从每天吃的用的,到所有人之间的关系,都在他的掌握之下。
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世界。
窄小、强压、喜怒无常的家长、无处可逃的环境、半真半假的外敌、去向不明的其他人……这些成分是影片里紧张感的来源。
而影片至今评价比较好,说明这些元素是很多人内心深处的恐惧吧。
不可否认,本片前作《科洛弗档案》是一部优秀的科幻惊悚片,它开创了一个名为“科洛弗”的宇宙。
作为科洛弗系列续作,本片借用前作的背景,却讲出令人失望的故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本片最大的败笔,正是在于“科洛弗”。
首先,“科洛弗”三字透露了太多信息。
作为一部悬疑电影,本片想要通过一次次反转,让观众在相信大叔与怀疑大叔之间反复横跳,在究竟是世界末日还是囚禁骗局之间反复猜测。
然而“科洛弗”三字相当于直接剧透,令片中的剧情不再悬疑,令片中的一切反转都显得苍白无力,毕竟傻子都知道地堡外面有什么,海军大叔并没有骗人。
一部悬疑片变成了三个人在地堡里瞎折腾的闹剧,要不是女主扒出大叔的变态癖好,那全片真叫一个毫无悬念无聊透顶。
背景设定不管是外星入侵还是全面核战都没有区别,导演却偏偏借用科洛弗的IP,把好一部悬疑片搞烂了。
另外,本片作为“科洛弗”续作实在生硬。
《科洛弗道10号》与《科洛弗档案》之间的关系,就仿佛小熊猫和大熊猫的关系,只能说除了名字之外毫无关系。
全片几乎都是女主和大叔斗智斗勇的情节,要不是结尾蹦出几个外星人,我都怀疑自己看了假电影。
就是这么一部三个人的闹剧,硬是要扯上“科洛弗”宇宙,强行把前八十分钟的“女主摆脱变态大叔监禁”桥段和后十分钟的“女战士大战外星人”桥段拼在一起,甚至未交代外星人的任何信息,结果拍得不伦不类,让人看得莫名其妙。
这种不伦不类最终是两头不讨好,对于从前作过来的老观众来说,前八十分钟看的莫名其妙;对于新观众来说,后十分钟看的莫名其妙。
老观众浪费两小时在一部和前作风牛马不相及的影片,新观众则对结尾凭空出现的外星人一头雾水。
这样一部电影,本可以拍成《科洛弗档案2》,也可以拍成《解放大道10号》或者《建设大道10号》,最终却杂糅成了四不像,当真是成也科洛弗,败也科洛弗。
我主要是没搞懂,胖老头自始至终都没有害女主的行为,却不断的看到女主妄断出各种理由来害胖老头,无语。
首先那场车祸我们搞不清是否是胖老头有意为之,但当时女主明显分神,造成交通意外太正常,所以我认为那就是意外,其次外部是确实发生灾难了的,空气虽然未被严重污染,但毕竟确实有外星人定期放出毒气,所以胖老头推断不算全对,但至少也不算错,所以他关住女主绝对是为了她安全着想!
第三,女主从两张照片和一个求救信号就判断胖老头想对她怎样,实在武断!
就算胖老头曾经害过人(没有确凿证据),这么多年过去遇见了女主,也未见得就同样想害女主吧?
而且从胖老头能够临危收留男配的胸怀来看,我觉得他最起码还是愿意善意对人的,除非别人对不起他!
所以,综合以上,我觉得女主就是一个有被迫害妄想症的彪子!
对救了自己的人一再人身攻击,把人害得惨不忍睹,中途还因此害死了自己的伙伴,无语了😓
冲着科洛弗去看的,但电影里完全都没有科洛弗的影子,感觉电影公司就是买了个密室类悬疑剧本,又在结尾硬加了一段10多分钟的外星人戏,在把科洛弗这个招牌当噱头挂上炒炒冷饭,有种明明包装是薯条,打开一看却是薯片的感觉。
不以科幻,以一个密室悬疑片的角度来评价它,它非常的不错,三位演员演技非常到位,剧情进展也是一环扣一环恰到好处,引人入胜无尿点,他们会不会真的在地下生活几年?
胖大叔究竟是好是坏?
他对女主有什么目的?
会不会有感染者or外星生物袭击他们?
观众的想法完全被导演和演员牵着走,非常精彩。
但是女主逃出来后,大战异形狂炸外星战舰的科幻戏并没有给我一种很震撼的感觉,或许因为电影挂着科洛弗的名字看之前已经打了预防针吧?
结局的伏笔还挺热血,期待续集。
看完同时让我想起了另一部同类型叫做《隔绝》的电影,也是非常机智内心强大的女主,同样的密室虎口逃生,同样的末世背景,个人更喜欢《隔绝》的结局。
我永远也忘不了她逃出后看第一眼世界的那一幕,核冬天极度的震撼人心,一个令人绝望到窒息的结局。
老板:我们要拍一部科幻片!
编剧:可以啊哥,麻痹你说了算啊!
要爽要炸随便你,古今穿越外星人!
有钱没什么不可以!
老板:我们的投资只够10分钟的特效。
编剧:草,谁他妈投的啊这么抠?
老板:Glenvagulin酒厂,12年陈酿单一麦芽威士忌,绅士的选择,浓浓的麦芽香混合着苏格兰大地的泥土以及这土地中生长出来的果树,橡木桶温暖的包容心将他们融合在一起,献给最有品味的你……编剧:闭嘴行吗哥,我他吗知道了。
老板:有什么办法吗?
编剧:《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或者《彗星来的那一夜》这种风格可以吗?
便宜,好整,几个月搞定。
老板:投资方要求要有大场面,世界末日那种,《僵尸世界大战》+《普罗米修斯》懂吗,这酒是献给真正的英雄,威尔史密斯+布拉德皮特那种英雄,懂吗?
编剧:(我懂你个锤子啊)了解了解了解!
这样吧,前面80分钟《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最后10分钟丧尸世界末日外星人ET大爆炸嗨不嗨!
老板:可以,酒怎么办?
编剧:什么怎么办?
老板:酒得出现,而且酒要拯救世界!
编剧:(你妈个鸡啊)最后关头主角用酒炸死外星人怎么样!
喜不喜欢,够不够劲?
老板:就是干!
本片海报上的口号是Monster comes in many forms,怪物神出鬼没,常常出人意料。
个人理解这里的怪物不是指结尾t的外昙花一现的外星人,而是那个令人胆颤心惊的大叔。
看片时,我一直在带入女主,考虑大叔究竟能不能信。
最初照面,一醒来就只穿内衣被锁在墙上,脑子里警铃大作,第一个判断就是大叔是个强*暴*犯,听完大叔讲的故事觉得他还可能有神经病。
等解了锁,遇到男二,高度警惕略略降低一些,但是大叔不许男二碰女主,不许两人愉快聊天,占有欲重得可疑。
再看到自己的车明明就是被大叔撞得,戒备再度升高,大叔显然是一个编故事的诱拐犯。
到后来女主亲眼见到了“外面的末世浩劫”,还有亲和力十足的男二聊日常,大叔给出了车祸的解释。
戒备降低,大叔可能是个孤僻多疑的被迫害狂,但真遇上了灾难,也多亏这种怪人能救命。
我要是女主,甚至要感激老天安排自己被大叔撞车。
大叔又不停把女儿magon和女主相提并论,感觉略甜。
这一段,大叔就是一个脾气古怪情商低,但心肠不坏的人。
然后又发现,这个不停被念叨的magon不是女儿,是曾经被诱拐又消失了的年轻女孩。
啊啊啊,大叔无论如何是杀过人,好不到哪儿去。
继续往坏处想,邻居们口中大叔孤僻的形象也可能是假的。
痴迷阴谋论很可能是他多年做诱拐犯的cover!
什么外族清洗入侵也是修地窖的借口!
这末世浩劫搞不好也是赶巧了,弄假成真。
大叔就时好时坏的变着,到了猜字游戏觉得大叔怎么猜女主都是“孩子”“小公主”,很呵护的感觉。
死都想不到有性意味的“女人”,我又看到一线转机,也许那个magon的故事另有解释,或是这次大叔是真的出于内疚,并没有起色心。
等男二轰然死掉,大叔飞速刮了胡子,急不可待得拿着冰激凌出现在女主门前的那一刻,我的心就凉透了。
这诱jian的心昭然若现,照此推测,大叔很可能从第一天就在找理由把男二干掉。
估计之前的车祸也不是意外,是大叔打算下地窖隐居为自己诱拐的伴侣,再重新想大叔之前口中的“孩子”,真是越想越变态,越像越吓人。
人心啊,一个聪明人要开始变坏,就像是一个无敌的深渊,可以无穷尽的挑战一个人的想象力,真是太可怕了。
这是这个片子最吓人的地方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悬疑设计的很巧妙,在有限的外部信息中,观众的认知随着剧情的推进信息的更新在不断跟进。
比较有槽点的是结局,当女主逃出地下小屋,看到天空一队大雁飞过,女主摘下面具,深呼吸几口新鲜空气,柔和的背景音乐,伴随着知了的叫声,景象一片祥和。
镜头推向远处,一片金黄稻田,直升机的声音响起,稻田上的那个飞行物应该是来营救的直升机吧,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一个好故事。。。
直到我慢慢发现那好像。。。
不是一个直升机,最后一个包袱抖出来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崩溃的,Fuck!!!!
真尼玛有外星人!!!
真的是科幻片!!?
这两次反转差别有点大,原本的剧情是老男人伙同三五人等编了个故事想要囚禁小姑娘,外星人出现的一瞬间我不得不推翻所有推断从头开始思考到底发生了什么?
老男人之前应该有过囚禁小姑娘的经历,对于老男人带女主回地堡,我猜测,老男人在慌张逃亡的时候撞了女主角,下车查看的时候起了色心,索性带走。
小哥是为了生存无意闯入地堡的,但是老男人想要和女主独处,索性找了个由头干掉了小哥。
本想从此开始与女主好好生活不料女主有一个汉子的心,动作片从此开始了,女主一路干掉海军出身的霍华德,一个燃烧瓶干掉外星飞船,打开之前锁着的车门,魔术一样变出了车钥匙,奔赴战场,留下屏幕前一脸傻逼的我
钱一大半都还不错吧就是最后稍微有点崩了。氛围和悬念一直都保持的不错。最大的特点是一直在不同电影类型之间来回切换就像主角来回变换说法一样。好像导演的一个恶作剧。
兴许是受到前期各种评论吹捧的影响,本片如同关联度并不大的前作《科洛弗档案》一样,继续玩着故弄玄虚的形式把戏,靠着不断反转的剧情推进销蚀着并不严密的逻辑关系,就算被解读出各种神联系,就算密室段落营造的氛围并不弱,也无法挽救观感的不适。
不好看,结尾跟前期烘托得一点也不搭。
这么难看我跟我妈也还是看完了。。
后面感觉太扯了
呵呵,我也不知道怎么形容,但我确实带着好奇心给看完了。。。。。。
在被提前剧透后,它就显得并不怎么有趣了
真正的灾难没有典型性,谁说遇见了变态大叔就保证不会再遇见外星人?
太多篇幅讲的是密室禁锢和逃脱。。。。
Mary Elizabeth Winstead你啊,金剛不壞。
吓尿了
表现得中规中矩,说是《科洛弗档案》续集我还不信。其实剧情跟那部精彩的伪纪录没啥关系,本来还期待本作会有什么神展开,结果……有点失望。桶装液体总让我想起毒师的桥段。还有妹子DIY做出的防护服居然可以抵挡外星人的毒气……
酒好。
结局有种小起小落的感觉,外星人怎么看都很弱的样子
悬疑、惊悚、科幻,几个人几个场景就演完的电影,期间有着强大戏剧张力,编导的刻意误导式叙述,以及细节线索的暗示,带来多次转折,终究是反类型片的模式,期间与《科洛弗档案》有几处世界观上的联系(胖子的公司、还有几句台词)。大概这是史上最倒霉也是最命大的女主了,躲得过初一躲过十五
一个惊喜!变态狂cult科幻!
补个爪爪印。完全没看头啊~剧情拖拉,有台词的就那么几个面孔…其实导演只是在展示摆机位的高明而已吧…
我中间睡着了,后来又补着看完。作为新人导演来说很棒,但是如果不是挂着科洛佛的名字的话,会更好,珠玉在前啊……
给伊丽莎白两颗星 比前作差太远
几处转折,颇有些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