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之生死同盟》我奔着苗侨伟看了这部片子,话说他和翁美玲是我生平第一批偶像,他“杨康”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了,我觉得,这个世界上的姑娘大概可以分为两类:喜欢郭靖的,和喜欢杨康的。
而现在,三哥是越来越有味道了。
哈哈,说远了,回到主题。
网上对这部电影的评论也有很多,但绝大多数都是对影片情节和演员演技的评价。
其中不乏有独到之处,但也有不少无甚价值的观点。
笔者无意对影片的情节和演员演技作评论,因这两者乃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并无太大的评论价值。
《兄弟之生死同盟》表面上是描写兄弟同盟生死同心的内容,但仔细看过之后,发现该片远不止表现了兄弟情义。
笔者着重从本片三位重要人物:尧、舜、鬼身上,揭示本片所表现的三大主题。
王者风尧无疑是全片中众星拱月的灵魂人物。
他接替父亲成为社团大哥,为铲除社团内部的反派势力,和对方斗智斗勇,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将自己的衣钵传给了弟弟。
在警察的眼中,他是邪恶势力的代表,为正义事业所不容;但同时他又是一个极为可怕的对手,所以警察们除了对他憎恨之外,更多的应该是畏惧,只因他是真正的强者。
他的性格是复杂的,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他究竟是正是邪。
就好像今人看唐太宗李世民一样,他是贞观之治的明君,同时也是策划玄武门之变弑兄篡位的阴谋家。
身居高位、能成大事之人,成府极深,性格复杂乃是一种必然。
作为一个高高在上的社团大佬,从小就看透了社团内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身边的所有人都不足以让他信任。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必须将自己所有的情感都隐藏在内心深处。
他有着拿破仑式的威严和深邃,眉宇间有一种不怒自威的力量。
没有人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包括他身边的女人。
同时,他也是孤独的,高处不胜寒的道理他比谁都清楚,所以,他的生命中只有两个人可以走进,一个是舜,另一个是鬼。
“王位不可落入他姓人之手”这一信条占据着他的意识,并左右着他的人生。
为了这一信条,他对待反派势力冷酷无情,不惜一切代价要铲除之而后快。
同时,为了这一信条,他甘愿奉上生命,像怒放的樱花,用一种极度灿烂和伟大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履行他人生中的最后职责。
他是悲剧的。
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为了让弟弟能够顺利接受自己的衣钵,也为了那生命中的信条,不惜赌上生命。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将生命之火全部爆发,燃烧到极致,最终燃尽自己的生命,以这样的方式来让弟弟最终成长为一名强者,一位足以接替自己的强者。
可以说,这一人生信条是他人生悲剧的根源,但正因为悲剧,成就了他的伟大。
父子情舜是尧的弟弟,一位未经世事、天真纯洁的年轻人,“干净得像一张白纸”。
然而,天真的他性格中却不乏血性。
他坚持原则,不畏强权,对兄弟仗义。
尧正是在舜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由于从小被父亲送到美国,舜的生命中实际上是缺少了父亲的位置的。
虽然回国之后见到了父亲最后一面,但毕竟太过短暂。
而早在父亲去世以前,尧就已经成为整个家庭的顶梁柱,家中的大小事务显然都由他来承担和解决。
虽然影片中没有提到舜在美国生活的情况,但仍然可以从一些细节里看出来,尧对舜的一切都非常地了解和关心,知道他的学习、工作,甚至知道他的行踪。
而这一切,连他的父亲都无从知晓。
由此可以推测,尧在舜的成长经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长兄为父”,他们名义上是兄弟,实际上尧在舜的生命中已不自觉地扮演了父亲的角色。
因此,舜对尧的感情里,并肩作战同甘共苦的兄弟之情固然有,但更多的则是一种对长辈、或者说是对父亲的敬畏。
影片中舜在尧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固执、反叛,即是这种感情的真实投影。
一如成长中的男孩,在父亲的权威下总是要表现出一种男孩特有的倔犟和不服。
每每要吃过亏之后才发现父亲的用心良苦,而父亲总是能够在这个时候给予男孩特别的理解和宽容。
在和尧对话的时候,舜就像个聪明、率真、又带点反叛的儿子,对尧总是要出言顶撞一番。
但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来,他是从心里面尊敬这位大哥,抑或这是男孩天性中对父亲的一种敬畏。
为了让舜尽快的成长起来,尧设下一个一个的局,最终目的都是让白纸般纯洁的弟弟,懂得世道的凶险和人性的险恶,在弱肉强食的社会里学会如何让自己成为强者。
都说父爱像一盏明灯,危难时总是能够给孩子带来希望和方向,尧最终选择燃烧自己的生命,为舜照亮了前程。
影片没有交代未来的舜将会怎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尧的形象会永远像一盏光辉的灯塔,在舜的心中燃亮。
兄弟义鬼是谭家的养子,也是尧和舜生命中真正的兄弟。
影片中他的镜头并不多,但并不妨碍他成为影片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
对尧来说,鬼不但是他的保镖,更是自己身边唯一能够信赖的人,是可以把生命托付给他的。
他们之间的感情,已超越了主人和保镖的关系,而上升为一种兄弟情义。
为什么尧在最危急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鬼?
因为只有他是可以为自己两肋插刀的兄弟,有他在,自己才可以放心。
对舜来说,尧是父亲,鬼是兄长。
兄长对弟弟总是有一种出于本能的保护,鬼虽然不是舜的亲生哥哥,但他却是舜生命中真正的哥哥,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生的希望留给弟弟。
为了这个弟弟,他甚至和尧发生争执而不让步。
而尧也知道他是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兄长,因此在舜前往泰国的时候暗中把舜托付给他照顾,最后,鬼因保护舜而牺牲。
在鬼为数不多的镜头里,他已经完整的演绎出了一场感人肺腑的兄弟情深。
至于片中其他角色,如警察、律师等,虽然在片中有穿针引线的作用,但对本片的表现主题没有太大影响,相关评论在此略
六年後再度觀影《兄弟之生死同盟》,不為那略顯疲弱的劇情,只爲看幾個有型的演員,以及練練聽力口語,對類型片不能要求太高。
苗僑偉實乃現今影視圈屈指可數的眼睛能閃光的男演員,難道是因為他當了那麼多年眼鏡店老闆的緣故嗎?
個人認為他的段位還在梁朝偉之上;黃奕雖戲份不多,但清新亮麗的外形加上好聽的粵語英語也著實讓人難忘了。
黃日華、劉德華中規中矩;陳奕迅稍嫌稚嫩;湯鎮業真是已經醜得不忍直視了……
这帮演过郭靖的、演过杨康的、演过康熙的、演过段誉的人遇上这么一个凑合的剧本,疲疲耷耷地像是在演电视剧。
这里哪有能让演过韦小宝的梁朝伟发挥的角色?
难道让他去演陈奕迅那个雏儿?
这部片子真是没让我失望啊。
苗乔伟真的是很有气势啊,头一次觉得男人到了中年,发福一点也是很有型啊(后来在豆瓣评论里得知,不是发福,是结实,亚洲什么高尔夫记录保持者之类)。
岁月风云里面见他,觉得壮了好可惜,那样的身躯要演年轻的弟弟实在是有点勉强。
但是放在这里正好啊,成功的黑社会集团的老大。
相比之下,华仔身形好单薄啊……小时候看《射雕》,当然喜欢郭靖这个正面角色,虽然有点傻乎乎的。
长大后,每次看《射雕》,都是越来越喜欢杨康,呵呵。
在片头给股东分红的时候,汤镇业老爸不是说了句对尧妈不敬的话么?
苗乔伟拿着酒瓶过去那段戏,真的好有张力啊,镇住了……弟弟舜撞死汤镇业老爸,苗乔伟的眼神啊,我看了几遍都看不透,是在看弟弟呢还是在看仇人?
是在笑呢还是轻哼?
真是太牛啦,华仔相对“清澈”的眼神是演不出来的,也许真的跟苗在商场中摸爬滚打多年有关吧。
苗的苦心布局一开始真的让我误解他想除掉弟弟。
比如弟弟不明就里地坐上老爸的椅子,苗看到后那个眼神,让我担心啊。
不过,还好eason聪明啊,知道记车牌,总算听到老哥的心里话,才不至于反目。
刘德说eason从泰国回来就不相信任何人,苗说就是想让弟弟变成这个样子,唉,用心良苦啊。
黄日华好像瘦身很多啊,跟O记根本不能比啊。
为了演个精干的贴身保镖,真是有锻炼啊,而且一贯忠义形象,很喜欢。
他说“我也把eason看成弟弟”那句,真的蛮打动我的。
我一开始一直担心,他知道了父亲的死,会不会报复谭家,还好没有。
开着小三轮跟汽车飚车,真的好有型,让我也为他捏把汗啊。
非常喜欢eason的戏份,比如看到华仔上出租后使劲看使劲看,搞了半天在记车牌号……反正好多地方觉得,这个弟弟好聪明,以后接手兴隆一定不错,呵呵。
eason在里面很出彩的啦,尤其是灵堂那段和从泰国回来以后的戏,都很出彩啊,做足了功课呢。
林家栋也蛮出彩的,比如很不请愿地跟刘汇报查到的黄和于的旧事,边拉百叶窗边嘟囔着“堂堂男人”,说这个干嘛之类的话,转过头来就鲜格格地跟刘头挨头嘀嘀咕咕地八卦,真不是一般的搞笑哈。
还有好几场戏,林都很抢风头啊,好像刘是故意站在一边,让林发挥演技嘛。
刘在eason报案的那段戏拍桌子,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不太好的警察,不爽。
另外,他已经很避免露出天王pose等痕迹了,不容易了。
汤镇业真的是很作孽啊,跟他爸在一起,还可以说自己是年轻人。
跟苗在室内对峙的那场戏,真的让人看出对比来,汤的身上几乎已经找不到当年段誉的风采了,悲哀啊。
王志文演得非常好啊,比如在海滩被刺后脸部涨红的表情,还有在医院跟两个儿子说话的戏,反正他现在演什么都好,呵呵。
于荣光就让人晕倒了,北大里面还油头粉面的,现在当警察了就壮了好多。
庄晴有很多人可以演啦,就觉得黄奕跟eason讲苗乔伟是好人坏人那段戏,好像还行。
其实我是最没什么娱乐八卦精神的人。
年少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偶像,翁美玲死的时候,我就觉得,是哦了一声,这哦,是大过于路人死的感叹了。
苗侨伟据说是帅哥的,据说是我周围的人都说,我虽然亲眼目睹了,但也就是哦了一声,这哦,其实是不大分辨得出来郭靖和杨庸哪个更帅的。。。
刘德华重组公司,想找齐五虎将一起出演,梁朝伟不来演。
其实是这个爆料去吸引了我去看这部电影。
如果梁朝伟去演了,就是一派其乐融融,五虎将重聚一堂,那有什么意思?
看电影,不过就是看人性,这台上的精彩不过二三个小时,又怎么能和二十年来人生浓缩后的风云变幻比呀,睁着眼睛在豆瓣上写着不好看几个字的人,脑子里大概就和年少时我哦出一声地样子差不多,他们懂什么看电影的精华呀。
一切的文艺作品,从来不是看人家拍什么写什么给你,这不过就是有个平台让你在大脑里重新搜索组合,自己给自己想出一段好戏来的呀,那些年轻人呀,从来不知道写感想写评论是最精彩的一次再创造,哎,再叹,年轻人呀,懂什么人生。
记得宁远有一篇文章,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忍不住存了那篇八卦,她只是写在她的博客上,用了很yy的精神去写狄龙。
香江第一小生被邵氏一脚踢开,从1984到1986,他的演艺事业几乎一片空白。
宁远是这样写的:狄龙憋闷在家里的这两年,正是为他日后的宋子豪打下了坚实基础,那种壮志未酬,那种亲人离散,那种小人背叛,世态炎凉,他也尝到不少。
1986年,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值得记录的日期之一,这一年,中国的香港,诞生了辉煌巨著《英雄本色》,几个失意人集中到一起,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呐喊,所有的人名说出来都是铮铮响亮:吴宇森,徐克,狄龙,周润发,张国荣。
再来看五虎将吧,刘德华长得很帅,但是个子不高,但他从我十几岁时一直红了二十多年,红到我三十多岁。
黄日华演过多少金庸大侠,从正直演到了奸恶。
梁朝伟当年演过多少小混混,现在已经是一方影帝。
我们那个时候,汤镇业又有多少戏在演,侠女十三妹里面,左右摇摆不停的安公子。
苗侨伟的外型又是多么让人注目。
可是,人生起起落落,让人去想一下想吧,苗侨伟转眼也卖了二十年的眼镜了。。。
从委曲卖到愤恨,从愤恨卖到平静,从平静卖到波澜,从波澜卖到无欲。。。
我说过我从来没有喜欢过这些人当中的谁。
不过他们又站在了舞台上而已。
除了刘德华,都胖了。
就连刘德华,也老了。
还少了一个梁朝伟,就算没演又怎么样,这戏里全都是他的影子,每一个林奕迅演的地方,你都会去想,梁朝伟来怎么演,他怎么用他现在的沧桑去演一个曾经天真的一张白纸,他梁朝伟还有信心去演一张白纸吗?
他为什么不来淌这淌混水,为什么不去看所有老的容颜,为什么不把所有老的容颜拼在一起?
他又为什么要来淌这淌混水,现在他的地位,有必要要演一个非名导演,非名编,非主角的角色吗?
谁知道他在怎么样想。
就是不知道,这戏才精彩呀!
刘德华当了老板了,当了配角了。
有一个不认识的人在网络上说,光看他当着配角,衬托着自己过去的兄弟就觉得感动了。
看,这位才是真正懂戏之人呀。
黄日华几乎没有风采,给他的风衣很碍眼,风衣,是属于上个世纪的,不是这个世纪的,你披着,是因为你还恋着旧吗?
汤镇业在演凶残,在演孝顺,那是温温的,他知道自己的定位是在哪里,他被打死前的,子弹穿透身体的眼神真的让我觉得,他也有日行千里过呀。
谁也不知道刘德华是怎么样想的,把苗侨伟拉回来,还是当主角。
可是苗侨伟演得真的很不错,他演得越好,越让人心酸。
狄龙在1986年后,豪哥那么风行一时,也仍然那么快被小马哥取而代之,贾樟柯的三峡里,也只有小马哥,而无豪哥。。。
象这样非名导非名演,只不过挂了一个退休了也想有地方养老的刘德华的名字的电影,我觉得是很难有机会拿奖的,那么今日的苗侨伟,比之当日的狄龙更不如。
因为,就算有的角色是为了他们量身定做,但是,有谁是能够为他们量身定做一辈子呢?
明天的苗侨伟不知道会怎么样,总之,他仍然是可以去卖眼镜的。
但我总觉得,明明一弯春水,是谁投了一颗石子,让死水也起了波澜呀!
(好了,感想发完了,再闲说电影二句,我觉得设计得还不错,很典型的香港商业片,基本的故事的高潮起伏铺垫都有。
黄奕是我目前见过合拍片中演得最好的女演员,比什么高园园、董洁,李小娜(不知道是不是叫这个)统统要好,后面的戏演得差了些,总的来说,还蛮替大陆的女演员长脸的。
)我在参加博客大赛,看了这篇文章觉得好的,请点击: http://www.feedsky.com/challenge/user.html?u=9d351ac2 帮我投投票好吗?
还有欢迎通过http://feed.feedsky.com/zz4211 订阅我的博客,谢谢要连续比三十天,我会在这期间分享我看的电影和书,敬请支持鼓励!!
在校园网上看的,枪版,还是国语配音。
看到一刻钟的时候就后悔了,然而想想我也没有动力去找更好的版本,于是还是看完了。
这部片子刚出来的时候甚至想过去电影院看。
究其原因也无非是为了无线那几个老帅哥,特别是在《赌场风云》里把本人迷晕了的苗三哥。
于是在片子的开头看到那张写着“玄武门之变”的算命字条时,我几乎要叹出声来。
脑海里模糊但忘不掉的《决战玄武门》,白衣胜雪的秦王殿下李世民,黄昏斜阳里翩然倒下的惜惜和那柄飞到半空中的红油纸伞,是在我关于幼年电视剧画面记忆里最美的一幕。
尽管当年的我并不明白世民为何要杀了惜惜,也无法预料到不久之后,那个容颜美丽的女子便会弃世而去。
关于这部片子的剧情发展,动作设计,导演水准,真不想多言。
一直对于港产黑帮片有种莫名的喜爱,就算桥段再老制作再糙,都还是愿意看看的。
就像爱看TVB一样,看着那些熟悉的面孔来来回回去似曾相识的场景,心里会觉得安定的。
所以尽管我并不觉得这部片子有什么优点在,却还是欣欣然的。
怎样都好,就当看看熟人熟路也好。
当年的无线五虎,除了梁朝伟不在。
伟仔在早些上映的《色|戒》里,已博得满堂喝彩,俨然已是叫好又叫座文艺大片的不二男主角代言人;即使江湖地位高如刘德华,在大屏幕上大概也要永远甘拜下风的吧。
华仔在片中仍然扮警察,这把年纪仍是一副眉目朗朗英气逼人的大好青年形象,就算演技没什么长进也足以叫人心下告慰。
就请你永远青春闪耀、神采飞扬下去吧。
汤镇业和黄日华,都让年岁残得叫人不忍看。
谁还能想起当年那个文采风流、儒雅翩翩的段誉小王爷?
谁又能忘记当年那个淳朴善良、身姿矫健的傻哥哥郭靖?
如今在屏幕上看到的,一个挺着发福的肚腩,一个眼角满是皱纹。
最是人间留不住。
岁月无情,一样见了白头。
而三哥,三哥是足堪告慰的。
一样添了皱纹沧桑,但却还是帅气而魅力的。
有一类男人会越来越帅,希望三哥就是这样的男人。
有了年月的痕迹,也有了年月的味道。
于是他,永不会老。
整部戏可以说都是靠三哥撑起来的。
这多年之后,江湖已非当日之江湖,三哥已非当日之三哥,而庆幸这江湖之中终究还有三哥的一席之地在。
看着当年清涩英俊的后生小子们,走过人生不同的风雨,而今再在荧幕上聚首,是无法不叫人感慨的。
倏忽年华,弹指而逝。
这是南柯一梦,还是红尘万丈。
在戏里面,他们每个人都演过百样人生。
而他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交织着悲欢起落的一出戏。
也因此最终还能相聚再见,也许就是最大的安慰与满足了吧。
虽然这是一部以“无线五虎重聚”为噱头的影片,但依然是精品。
刘德华的号召力非凡,虽然梁朝伟为了《色,戒》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加入,但没有影响影片的质量,尽管票房号召力可能小一些。
我还曾想如果梁朝伟加入的话,让他来演哪个角色呢?
陈奕迅的角色吗?
有点太胡闹了。
说回影片,比我想象中的要好看。
苗侨伟与汤镇业对峙的两场戏,刘德华带警察去王志文葬礼上搜查毒品的情节都是用语言和眼神来烘托气氛,让人能感觉到剑拔弩张却不需要打斗场面,这才是渲染气氛的极致。
导演把握的也不错,有点看《无间道》时的感觉。
当然情节很简单,甚至可以说很老土。
父亲非常相信20年前的一个算命先生的话,对方说他的两个儿子在一起会自相残杀,于是他把两个孩子分开;哥哥却不太相信这种算命先生的话,他说“人定胜天”,他开始尝试着让弟弟去尽快成长接管家族生意,因此他策划了让弟弟杀人跑路甚至被追杀的不近情理的一条生死路;而弟弟不信哥哥是好人,自己想把家族企业变成正当生意。
这样的一个家族,这样的一对兄弟,开始了与另一对父子的对峙之路。
为了一些主流的因素,编剧依然把剧情时间安排在了香港回归之前,因此那些有关黑社会的内容有关血腥对峙的场景有关警察的嚣张都可以在影片中得到很好的展现。
虽然香港电影的元素很多,但是由于大陆演员的加入,和编剧导演的因素,使得这部影片不再仅仅像一部老式港片那么简单。
只不过最后兄弟们在泰国的那段追杀有点虎头蛇尾,而刘德华对苗侨伟兄弟俩态度的转变更加不可思议。
生死同盟在最后的影片中没怎么体现出来,如果是说黄日华饰演的阿鬼对谭氏家族的忠诚是这种同盟的话,那他的戏份也太弱了点。
如果说是兄弟同盟,影片中兄弟的感情更多一些,如果说“生死同盟”的话有点文不对题。
莫非还要拍“兄弟”系列?
最后说说演员。
刘德华还是那么有型那么帅,苗侨伟演老大不怒而威出乎意料,黄日华演的小弟由于情节不多很难让人留下深刻印象,汤镇业光着头的形象让人看了就想揍,王志文还是老样子表演无功无过,于荣光和黄奕的加入更像是两个应景的花瓶,如果没有他们,也许这部影片可看性更强。
综合打分:75分。
值得一看,收藏就免了。
可能是因为〈教父〉的缘故,黑帮题材的电影从来就是我的最爱。
加上有3个月没有去电影院看电影了,〈兄弟〉当然成了一部不容错过的佳片。
但是不知道是因为电影看多了,还是自己心态变了,现在的电影总是不能让我找回以前看电影的感觉,每次看完都觉得不尽兴。
老实说〈兄弟〉的前半部确实让我兴奋了一把,电影一开始就为电影的主题〈兄弟〉做铺垫,王志文的表现保持了他一贯的水准,本色的演出,不需要突破就已经可以技压全场,一个传统,有霸气的老大形象跃然于屏幕之上。
电影在前期交代上花了不少的工夫,使得故事发展的脉络非常清晰且顺其自然,但是我认为兄弟两开车撞人那段戏处理的不够好,可能导演的初衷是想通过这段戏来表现两兄弟的性格特征,为两兄弟成人后的性格做铺垫,但是这场戏却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哥哥小时侯的性格是那么谨慎,胆小,遇事慌张,这和苗乔伟后来饰演的大哥形象相差甚远。
电影的前半段,主要由王志文主导,王志文与生具来的天赋把剧情渐渐推向高潮,一晃二十年,故事发展的接力棒交到苗乔伟手上,说实在话,苗乔伟的表演的的确确让我惊喜了一把,从他饰演的大哥形象里,我看到了一个不同于教父、蛊惑仔、黑社会等电影里的大哥形象。
他谨慎、低调、凶狠、城府极深,同时他又温柔、孝顺、义气、还带点幽默,最让人难忘的是苗乔伟把他十年经商练就的商人才有的风度融入到角色中去,就是这种成功商人才有的风度使得苗乔伟饰演的大哥形象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随着故事的发展,整部戏在刘德华带领手下闯灵堂时达到高潮,苗乔伟整部戏里的最佳表现也在这里,苗乔伟用棺材夹了一个警官的手后,就发表了一段堪称经典的演说,在场的每个人都听得出来,苗乔伟这段话不是恐吓,而是承诺。
在那种场合、那种气势下,一直嘻嘻哈哈的刘德华也不得不收拾心情,认真对待。
可惜的是,整部戏的高潮至此达到最高点后,就急转直下,接下来的故事发展就有点牵强和莫名其妙了。
不是说后半段就那么差,只是配不上前半段的精彩而已。
今天在“精品回放”里又看了一遍兄弟,这部片子的星评不高我总觉的是和它混乱的剧情有些关系的,也许演员演技不行?
也许情节平庸有漏洞百出。
对于一个好的电影的标准我也不是很清楚也并不去在意它,喜欢这部片子更重要的还是冲着Eason。
放下Eason不说,放下这部片子到底拍的好坏不说,我觉的它还是有它的亮点的。
这个亮点就是这部片子的主体和选材。
不说别的了,就光看见《兄弟》这两个字眼,就可以引出一大串发人深省的思虑了。
而且片中每个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
我看电影不太喜欢去追求细节,也许是我观察力不够,只是为了追星看个热闹。
不管怎么说,个人觉的这部片子还是不错的,也许是我品位不高?
也许吧,是独生的缘故,一看到和兄弟姐妹有关题材的电影,就会觉得特别好看。
还有主题曲很好听的说。
参加立顿的一个网上活动,得到了两张免费的电影票。
于是周六就拉着朋友一起去看了。
电影是《兄弟》,也算是从开拍就炒作得很厉害的一出戏。
无线五虎重聚独缺梁朝伟,最先就是这点爆料,所以那时候就觉得这出戏应该会有点戏头可看吧。
毕竟他们代表了我们年少时的一段岁月,那时候我们是看着黄日华的《射雕》、刘德华的《猎鹰》长大的。
而多年前他们五人合演的一出《五虎将之决裂》我都看过不下三遍,所以这一次,我觉得应该看看。
然而这部电影真的让我失望了,按理应该是一种大片的感觉,然而只是看明星而已。
众多熟悉的面孔都可以轻易叫出名字来,但故事的内容却是俗套,导演的手法也极其低下,让人不得不为这出本应精彩的戏而难过。
大家都老了,汤镇业不再是当年清秀的段誉,黄日华也不再是青涩的靖哥哥。
就连刘德华,那脸上的纹路一定可以告诉我们他经历的岁月。
是啊,也应该老了,想想他们曾经伴我们走过的日子,才发现时间过得真快。
只是喜欢电影里的一种概念,兄弟是一种亲情更是一种责任。
五虎重聚...缺了伟仔...
凑和看。
我反而觉得不错
桥段比较老套,阵容值得看
大牌堆砌~~
幽默呢吧
没有任何戏剧性
也很无语 但是至少比好爸爸那个强……
黄奕是来做嘛滴?于荣光更莫名其妙的说,跟《投名状》里的老徐不分上下,不过老徐好歹还算是个内杠的导火索涅…
拍得像电视剧对刘德华无语
看的翡翠台版本的,阵容还挺不错,要是再加上梁朝伟就凑齐“五虎将”了,整体也比预期强很多,黑帮江湖险恶与兄弟情深义重都有体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哥哥安排的一切也是用心良苦了,既报了仇又历练了弟弟,结局也算是和前面道长批的“玄武门之变”那支卦对应上了,还是没能逃出“兄弟相残”的宿命……
只记得 左手 神马的
这个是只有一点点一般
陪老妈在医院看的,感觉还不错啊,E神演技挺有张力的!
劈头盖脸的难过
相聚不如怀念
特别烂
蛮和谐的。好多明星客串。不过“玄武门之变”的卦象好似没了呼应。黄日化显老了,打酱油了,不复射雕、义不容情的光辉。好多警匪片里看到的光头原来是汤镇业——“宫”里的皇帝。
一帮老男人主导的烂片
两大社团火拼竟然全是首领互怼,全片看不到几个喽啰,群演都请不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