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色的镜头给人安静的感觉,真实感,角色不像传统美剧中明星闪耀的感觉。
女主角穿着不收腰的家常毛衣,黑色的外套,两绺头发自然的搭下来,本因要结婚将离开这个城市的她因为这个案子不断拖延着离开的时间,没有语言的镜头中透露出她的执着。
我常常觉得美剧比国产片情节把握得更好,一个爆点接着一个爆点,让人不自觉的追下去,但是最近的一些“慢”片,比如“清水湾”、海港、无处可退等等,安静和阴郁的镜头不会让人觉得厌烦。
看来无论哪种表达方式都有好坏,关键看是不是高手了。
我很喜欢平静的推理片。
不止是场景情节,关键还是演员的表演和画外传递的那种气息。
这部片子的前四集一直在雨中拍摄,那场雨看起来下得太长了。
一个女孩淹死了,显然是一桩谋杀案件。
但更是一个不同角度可看的故事。
这就是一种难得的叙事技巧和艺术制作水平了自从24小时之后,还没有一部美剧让我追看呢!
首先要表扬AMC,最近出品的几部小制作都相当让人惊艳。
阴暗的画面,雨,码头,黑色系衣服,如果忽略口音,俨然就是一部BBC的英剧,想不到西雅图也可以这么英伦,这么欧洲。
剧名很简单,the killing,谋杀。
不是什么变态连环凶杀案,请不动FBI们上天入地,更没有神奇的CSI鉴证结果,只有当地警察局的两个探员跟着线索顺藤摸瓜,其中一个还是刚刚从卧底转正的新手。
虽然剧名很简单,案子很简单,但剧情却相当复杂,牵扯到教育,政治,家庭,宗教等等等等,可完全没有混乱庞杂的感觉,而且每一位角色都性格鲜明,整体上精致又真实。
节奏慢?
我完全不觉得,只不过你看完第一集,凶手没有被FBI用枪指着抱头跪低,就以为节奏慢了。
大家都看惯了一集解决1-2个案子的CSI、CM,此剧的意图大概就是让你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破案连续剧。
以上就是我一口气追完八集的感受,以目前的质量来说,想烂尾都难。
-第一季终,再来说几句。
据说,米国媒体和观众们都对结局感到相当愤怒。
追了十三个星期,以为终于能知道凶手的真面目了,结果却是:请看下季。
也难怪大家都喊着要去kill编剧。。
但不得不承认这部剧开创了破案剧的新模式,虽然是翻拍但翻的很大胆,也没有谁规定季末就必须破案的吧?
还据说,制片人表示,现在只有他自己和编剧知道凶手是谁。
所以,大家可以用余下一年的时间,继续猜。。
13集的戏量,并没有把一件案子完全讲完,第二季继续还是这个案子,这个编剧团队是厉害的。
每一集都是案件发生后的一天,这个结构和体量的难度非常之大。
编剧,果然不是一个人,是一个编剧团队共同创作。
犯罪悬疑剧的创作难度,最大难点其实不在情节上,这一点和犯罪推理小说的核心诡计不一样,小说最难的是核心诡计——犯罪手法要足够难以猜到,足够新鲜,而犯罪悬疑电视剧的最难是在容量上,用让别人猜不到的一种讲故事方案,线索复杂但主线清楚;如果一个案子像法治节目那样一集告诉就你答案了,迅速结果出来了,那么就没有太多戏容量,无法延展出来的人物深度和人物关系,这是犯罪悬疑剧的特点。
其他类型,比如言情剧/甜宠剧,结构方法就容易一点,只要为了两个人谈恋爱,没完没了换场景,跌宕起伏起来,都有爱情关系作为核心线索。
但是犯罪戏本身的核心情节就一两句话,延展开来的人物和情节也必须要和犯罪有关系,这才是难度所在,编剧创作时主要要解决的问题。
编剧团队创作会有一种集思广益,把悬念打开得足够丰富,用人物扩展场景,每个编剧贡献自己擅长的部分,这个戏的容量就可以有保证。
为了足够多的容量,这几年比较流行的一种结构方式是多线并进,最后闭合在一条叙事线上,比如《无罪之最》,这个结构的优点显而易见,多线就能带进很多个人物,带进多个悬念和叙事钩子,在《无罪之最》里,第一个钩子是消失的妻子,接着是一个坠楼的修女,再接着是莫名其妙遇害的私人侦探,几个钩子下来,就都要解谜,于是故事的容量就可以展开。
多条线最后收拢进了一个多年前的大事件里,还有一个精神失常的父亲,两件大事件收尾,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容量撑了9集戏,这已经是犯罪戏的良心容量了,他根据小说改编,已经算是个人智慧竭尽所能。
还有一种传统方案是像《犯罪现场》《犯罪心理》那种单元剧,我们叫做系列剧,就是一集一个案件,有核心的侦探、警员贯穿人物,新人物每集都有。
这种单元剧是犯罪剧里一个大的种类,后来和连续剧不断融合中和,进化出如《傲骨贤妻》这种有固定场景、常驻人物的单元连续剧。
犯罪戏这种结构是比较好写的,因为在一集之内案件悬念会解开,会告诉观众凶手是谁,容量不用特别扩展。
犯罪悬疑剧里最难的就是《谋杀》这种结构和容量,作为犯罪悬疑类型的连续剧集,挑战类型极限,一个剧集里从头到尾只有一个案件,一个核心悬念,不跑偏,彻彻底底把和案件相关的每个人的秘密挖了一个遍,一个又一个坑,挖了又填上,悬念有层次地展开,这是最考验编剧的创作能力的。
难在哪里?
一个案件就是从当事人,破案的人角度看,只是一个时间、地点、作案手法、动机,这几件事,一个案件的真相,用一句话就能说明白了。
但是要扩展成13集戏的容量,每一集是20-30场戏,每场戏人物要有事情干,有话说,人物之间有矛盾,最要命的是,展开的所有戏的容量,都要和主线的案件紧密相关,这是很难的。
大部分编剧会用到前史策略,用主人公的前史和现在的案件搭上关系,就像《无罪之最》,使用了时空很多跳跃,为了什么?
为了容量。
所以你看一会儿就能写到前面的一个案子,等于编剧给自己先准备好了一个备胎,万一不够,就写前面的故事;最后再编回来,虽然有些技术难度,逻辑容易不严谨,但是好于故事容量不够。
《谋杀》改编自丹麦的原作,保留了原作结构,时间线一直向前走,故事的核心案件一直保持着压倒性的地位,没有前史案件的勾连,所有的人物都在这一条主线上,围绕着一件事,一个案件扭结人物关系,这简直是犯罪戏里的高端难。
我先看的《东城梦魇》,就是这种结构的,觉得这戏很棒很让人惊艳,但当我看完《谋杀》,真的觉得《谋杀》更棒,而且前者很多借鉴了《谋杀》,但没有超越她。
《谋杀》的故事容量靠什么?
一个是人物关系展开,受害者家庭线,展开了固定场景,常驻人物,但是是逐层揭开家庭秘密的结构,这条线是不断推进的,最后也归到核心案件的揭开;这条线带出了西雅图一个普通底层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那个圈子的人的状况;一个痛苦的母亲,有过黑暗历史的父亲,和自我不太正常的小姨;一条线是竞选线,那些光鲜的上流社会的人,他们的世界,他们的斗争圈子,他们满脑子想的事情,除了经济条件不同,他们的人性并不比穷人更好,也不比穷人更坏;两个警察的私人生活线,填充故事的调节情绪线,两个警察是引领员,相当于故事向导和视点,这两个人如果有意思,思路清楚,我们也愿意跟随人物,没意思的人物,看她们破案也没意思。
两个警察的故事,创伤、弱点,都是一点点展开讲的。
第一季里,剧本写最好的是第一集,毫无疑问精彩的第一集戏,紧凑集中准确;剧本第二好的是第十一集,女警察儿子失踪了,两个警察一整天去找男孩儿的一集,教科书级别的一集戏,将二人的性格特点、前史、二人情感关系微妙变化,逐层推进呈现,就只有找孩子这一件事,写得跌宕起伏,而且还没有悬念和动作、强情节加持,都是人物关系,人物心理、人物情感都出来了,一定是出于成熟编剧之手。
警察的破案主线,这条是最好看的,主线中的主线,有刑侦学专业知识、技能,还有不断打开又关上的悬念,有热血和正义,是犯罪悬疑剧这个类型的核心看点,本剧这部分戏也很硬壳了。
还有竞选这条线,这条线索里的人物深深卷入犯罪故事,每个人物都被作为嫌疑人,而且竞争对手市长和主角议员的争斗主导了故事里所有的小人物,如蝴蝶效应般,因为竞选的双方互相挖坑陷害,争夺最高权力,并因此控制公检法、控制经济,土地,所有罪恶和不平等的根源都在政客股掌之间玩弄。
这条线看的时候,对我们来说有些没感觉,毕竟我们没有选举文化那套资本主义的东西,但是难度在于编剧将这条线索紧密缝合进了案件主线,而最终意难平的就是整条线上的事情。
上面围绕核心案件展开的四条故事线,表面上必须有情节容量作为支撑,但归根结底还是对人物的创作,这个戏的人物创作相当优秀,深深扒开人物内心,扒开和谐表面下的危机和龃龉,光鲜袍子下面的虱子,透过一桩少女被害案件,两个警探带着观众完成了一场人性的冒险之旅。
犯罪戏写成这样子,才是合格的、好看的。
看点并不在案件的离奇曲折,因为案情和犯罪过程几句话就能说清楚了,看个电视法制节目就明白了,犯不着看剧集,剧集要给到观众的是透过案件所看到的人的故事。
阿加莎·克里斯蒂也很少营造案件的复杂性,而是喜欢写在案件侦破中,将当事人言行的真真假假,一一揭开。
人性的不确定性,观众不断地猜测和落空,是我们看犯罪悬疑故事的最想看到的了。
写好犯罪故事真的才是会讲故事。
因为这个类型考验编剧的结构能力,安排时间空间、事件线索、人物关系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考验创作者对人性的理解和呈现能力。
这是我们很多国产剧的弱项,这几年在不断创作尝试犯罪悬疑剧,希望会越拍越好。
“歧途亡羊”:杨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有一天,他的邻居丢了一只羊,邻居就召集很多人,找这只羊。
杨子问:“为什么用这么多人找羊哪?
”邻居说:“路太多,大家分开找呀!
”过了一会,大家都回来了,杨子说:“怎么没找到羊?
”邻居说:“各个岔路口还有岔路,所以没找到羊。
人们只好回来了。
”说这剧拖沓的、反转不断的都不准确。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女警探带着个实习警察两人出去找羊,挨个把所有的岔路都找一遍。
刚刚看过的《小镇疑云》和这部虽然有着相似的故事背景,但是二者带给我的感觉却很不一样,或许是因为英剧美剧对于悬疑剧的主题有着不同的侧重。
缺少配乐和景物特写使这部片子的代入感并没有前者强烈,过于缓慢的节奏让人疲惫,对于嫌犯的刻画也略显单薄。
第一集的时候很喜欢男女主角的设定,看到第五集有些失望,女主角总是不知哪里来的悲天悯人,男主角既不像警察也不像毒贩,缺少个性。
希望接下来的剧情发展能吸引我。
20180405 22:32我来打脸了,第二季快看完,欲罢不能。
四季一起评了,第一季很OK,乃至后面的情节如何如何都不怎么重要了,关键是这两个人在一起就是看点,在西雅图的凄雨和浓重的灰色中。
第三第四季的剧情实话不如第一个故事有条理,这片谁要快节奏啊,更何况也不怎么快,总之,让人最后忽略破案情节的剧集,不错。
女主不知道换到电影里做主角会是什么感觉,总觉得是为这部剧集而存在的,换一个节奏,不敢想象。
AMC出品的片子似乎着重在人性的描写上。
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看过单元剧之外的罪案剧了,习惯CBS的一集式紧凑故事,碰上这个在警探抉择自己生活和不停延误飞机中慢慢展开细节的线索,忽然觉得有种舒畅感。
还没下载本季最后一话前被文字透说第一季的故事还留了尾巴可能到第二季才会解开。
看完最后一话倒觉得第二季会不会去解这个底呢?
感觉完全没有必要。
说到底这场少女的谋杀就是一场政治选举的伴生,那到底是谁导演了这场悲剧,答案真的无意义。
前边几集都特别精彩,一般侦探剧看到的都是警探神勇无比,分分钟破案,这部剧娓娓道来的模式更像一个普通的警察慢慢摸索,不停的根据线索推理证明。
女主警探的演员选的也炒鸡平凡,这样也更加真实。
那么吐槽来了。
首先是我们的米奇大妈。。。
我讨厌过绝望的主妇里的苏三,还有整容室男主的老婆,忘了名字。
反正整容室因为男主媳妇弃剧了。
米奇大妈性格独树一帜,或许米国人都比较强势自主吧,咱也不知道,咱也没去过。
罗西死前她对她好像也没那么上心,一周不联系,对自己女儿完全不了解。
死了以后刚开始那种悲痛,我都看哭了。
那么后来,米奇大妈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儿子也不管了,老公也不管了,全世界只有我最苦。
还要逼着自己老公去报仇,老公报仇完了被抓了,居然说,我早知道会有这一天!
你就这样的人。。。。
艾玛真的。。。
还有对她妹妹的态度。。。
还有知道家里没钱了,都不让老公解释,就直接断定他拿去赌博了?
what???????????????????????
其次是我们的女主警探。
说实话这个人设我不讨厌,但是,有点。。。
不专业??
透露老师是嫌疑人给受害者家属,直接导致老师icu里住。
都没看她去看过,好吧。。
可能没拍。。。。
但是最后一集。。。
怀疑议员是嫌疑人。。。
然后去查加油站???
what?不是议员开的车就发现不了油箱不一样吗???
为啥第十三天才查这个?
跟怀疑议员有毛关系?
不是第一集就该查吗。。。
然后居然跑去骂人家。。。。
虽然我也不知道凶手是谁,但是我觉得不是议员,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姐姐,你不能怀疑谁谁就肯定是凶手吧?
整个剧被你怀疑的人都毁了好伐。
能不能职业点,拿证据说话,别那么冲动。。。
看的我都吐血了。
全部毁在最后一集!
吐槽完毕。
从在议员的车子里发现尸体就显然不会是他啊,以他的缜密和智力怎么会干这种蠢事,再怎么样,也得尽量抹去自己和案子的关系。
不是很喜欢女主,总给我一种随时精神崩溃的感觉。
也不喜欢那种有了一点线索就很激动,不彻查甚至不尊重嫌疑犯的权利的行为,只是嫌疑犯而已,如果人家不是呢,你道歉有用吗,人家生活已经被你全毁了。
作为这种特殊部门的人,言行就应该慎之又慎。
可能还是因为不喜欢这种美国片子常见的单干型个人英雄吧,比如国土安全我也不喜。
还是CM NCIS这样的氛围比较好。
我都不想知道谁杀的了
美剧
哪儿又这样的?!着急忙慌的把一季看完就是等不及要知道这案子的结尾。没成想一个案子还打算讲两季!有没有公德心啊!
#S1##S2#在美剧中一部剧集只跟进一个案情的很少,这部丹麦翻拍剧的情况跟《24》颇有相似,后者每集一个小时的剧情发展长度,而后者是每集约一天的剧情发展。在一个少女谋杀案的调查中,不断发现线索,不断否定打回但又更进一步,政治、黑帮等各种因素若有若无渗透其中,让情况变得更为复杂。
太过于被牵着走的感觉让人很不爽···明明就那么点事儿偏要抻得那么长···有点看不下去···
情节棒极了,谋杀,政治,丑闻,亲情,黑帮,种族冲突,各种元素都有了,杂糅的合情合理,结尾又来了一个悬念小高潮。
导演编剧鄙夷地看着我们这群等着揪凶手的人
故事本身和人物设定都很像《双峰镇》,但真的是同样很好看啊啊啊!好喜欢痞子气质的男主神马的。。。
没诚意
太杂,太乱,不专注,不够逻辑性,分线太多轻重又分的不明,闷的只能快进看下去
一季结束了都没个说法,节奏太慢,没集后面抖个包袱都救不了
头尾都还不错,中间抻的太狠了,楞由皮带宽抻成毛细,我是说拉面。。。
逻辑有问题
不自虐,远离坑爹剧
先是一个浅坑,跟着每一集都开始越挖越深挖呀挖呀挖呀,太拖沓了!
那该死的mitch!!!你才是凶手!!!!
怀念双峰镇
好像真探和小镇疑云的混合体,演员和剧情却不及前者,一桩谋杀牵扯到政治竞选,我一下就没了兴趣。又是类似的套路,死者并不是父母面前那个乖巧的女儿,警探一步步揭开每个人的秘密。据说到第二季才知道凶手是谁,不带这样坑人的。节奏慢的剧不是没看过,看一个头发都不梳的女人破案不能忍。
虽然拍得不错,但是节凑真的好慢。季末坑人
整个案子说不出的搞笑感……主线么讲不清楚,其他单元各人的副线么也看着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