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来借钱,咋就突然拉人家抢银行了?
还非他不可没他不行?
不应该是早就计划好的吗?
这么随便就加一个人?
抢银行时候也没看出他有啥重要作用抢了30多次银行的人,就这水平?
连个备用计划都没有,而且全员不戴面罩,这警察抓不住?
为什么非要让那个警察进来?
再找个借口说确实做不了业务不就完了?
自己给自己找事儿警察和哥哥扭打在一起,给他一脚或者一枪托不就行了,开枪干啥?
不怕把你哥哥毙了?
截了救护车,结果车上这警察,手机也有,枪也有,没人管,漂亮!
不愿意杀人,又不愿意把人扔下,搞得还要参与救人,没见过这么有爱心的抢匪直播做手术,肚子剖开血得流多少啊?
这都能手术成功,更夸张的是后面这哥们面色红润的坐起来说话了,一点都没看出来刚才快死了警察boss让自动驾驶的车给击中了笑死,那枪都不会左右转,就直线开枪,都能打的一帮警察人仰马翻话说都能喷漆换车了,为啥还非得带着女主和警察一起走?
直接换辆别的车不行么,之前车库里那么多车黑帮老大心太大,冲警车阵这事让自己儿子亲自上,而且话说你后面遥控一辆车冲这不挺好么?
之前为啥要让自己儿子人肉冲?
黑帮老大心大还缺心眼,进自己的地盘,连枪都不缴,让人家俩人就团灭了,而且是对方已经反对你的想法,你手下都拿着枪围着俩人了,这都能被反杀?
太废物了吧弟弟中枪,之前输的血能不能再给输回来,毕竟是义务献血最后哥哥想同归于尽,弟弟机智的开枪阻止了他,给自己留下了正当防卫的证据弟弟躺地上没人管真的可以吗?
这是在自黑吗?
这么多人看着,结果一个黑人快死了没人救?
这要最后真死了不引起老黑暴动?
后面那警察可是说是他救了我啊(也是他开枪打的你啊笑死)全片都在胡扯,加上镜头乱晃,5.6分不算冤
《亡命救护车》,2022年的最新电影,Michael Bay导演,Jake Gyllenhaal主演。
一黑一白两兄弟抢劫银行,阴差阳错劫持了一辆救护车,救护车上的救护员是个美女英雄,危险情形下依然不忘救助受伤的警察。
于是这辆救护车和众多警车和警用直升机开始了洛杉矶大飙车。
故事情节异常简单,但居然片长130分钟多,虽然爆炸翻车不断(卖拷贝的专业)但还是看得有些昏昏欲睡。
最后吐槽一句,吉伦哈尔扮演的主匪出场没多久,他的手下就被团灭了,背景还吹嘘他抢过37家银行,就这水平?
说实话我知道为什么丹尼前37次抢银行都没事就这次凉了,因为带了个圣母弟弟,中途把车喷绿了丹迪让威尔走,内心的意思应该是你快滚吧圣母婊,都他妈抢银行对着警察扫射干翻多少车了你现在告诉我不能杀手上俩人质,最后还背刺你哥,我真是看吐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真特么又当又立啊我真是吐了,圣母该死
导演是好导演,演员是好演员,电影是真垃圾。
实在没什么可说的,就说点题外话。
这个题外话是我看电影时产生的一个想法,就是建议美国的电影评级制度中在增加一个新的分级,叫NA-35,为什么这么叫,你听我细细道来:目前的美国电影评级制度主要是分下面几个级别:G级(General):就是大众都能看的,无限制影片,这类电影比较常见的是《狮子王》之类的动画片,或者是《歌舞青春》这种由童星主演的青春片。
由成人主演的真人G级经典电影非常之少,少到我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一部用来举例说明,由此可见成人的世界确实充满了限制。
PG级(parental guidance):是指十岁以下儿童需要在父母陪同下观看,因为电影中会出现少量骂人的台词和打架的镜头。
这个级别的电影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确实拍给那些应该在父母陪同下观看的小孩的,比如《功夫熊猫》《小鬼当家》。
另外一类是价值观正确的主旋律电影或者人畜无害的娱乐片,比如《憨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星球大战》,这个级别我最喜欢的电影是《死亡诗社》,我觉得它最好的诠释了PG这个分级的用意。
PG-13级(parental guidance-13):官方的翻译应该是特别辅导级,是指不建议13岁以下的儿童观看。
这个级别应该是包含电影数量最多的,诸如《复仇者联盟》《泰坦尼克号》《阿甘正传》《指环王系列》等。
R级(restricted):限制级电影,因为电影中存在暴力,脏话以及色情场面,所以规则是17岁以下青少年需要父母陪同下观看。
限制级电影的特点就是导演拍片的时候没有限制,不必担心电影拍出来对于儿童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可以自由的讲述故事或者阐述特定的观点,所以这类电影是最具娱乐性和观赏性的,比如《教父》《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好家伙》。
R级与PG-13本身看起来界限分明,但是在某些特定的电影分级是也会引起争论,比如《肖申克的救赎》被评为R级,而《黑暗骑士》则被分级为PG-13。
NC-17(no children under 17):这个就不多说了。
现在回到的想法上来,我为什么建议增加NA-35这样一个分级NA-35(no adult above 35):浪费生命级电影,这类电影的典型特征就是:看起来不觉得好也不觉得特别差,情节或者场面足够支撑观影者从头看到尾,但是看完电影两个小时之后,就完全忘记了电影的内容,就好像从来没有看过一样。
由于超过35岁的成人本身所剩生命有限,又有太多的工作和生活琐事需要处理,所以这类电影非常不适合35岁以上人群观看。
一部抢银行加追车电影拍了快2个半小时,真的是我看到过最长的此类影片,但是居然全程无尿点,以至于我都没办法去洗手间,确实节奏感掌握得非常好。
本片镜头的运用真是变化多端,花样百出,令人头晕目眩,虽然偶尔会觉得有点过,但大部分时间俯视拍摄洛杉矶市中心,不断用飞行器拍摄以及沿着楼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的各种折腾,的确增加了抢劫案发生时的紧张气氛。
不得不说,虽然麦克贝一直被认为只会搞撞车爆炸,但他也确实每次都搞得不错,钱没白花,绝对会让动作戏成为主菜。
即使这次没有变形金刚,但在洛杉矶真实街道、高速公路上展开追逐,整个场景设计调度、摄影都算完成度很高,且枪击、爆炸频率颇高,确实挺过瘾。
大部分喜欢他电影这些特色的人不会失望。
警匪对峙、追车的同时,被劫持的救护车里还要救人,剧情绝对算得上扣人心弦。
没有这么干得。
爆炸贝可能是疯了,这是新买的无人机吗?不够他玩的了。
晃得我连早饭都吐出来了。
剧情上更加不堪。
这哪有好人那,你哥带你挣钱,救你命,为了你这个黑人弟弟连好几百万的钱都不要了。
结果你背后开黑枪给吉伦哈尔打死了。
你真不是人那。
最可气的是你还给你媳妇藏一沓子钱。
真真无语了。
爆炸贝这个新电影之烂,让人震惊。
后来我想明白了。
这可能是下个变形金刚的前传,变形金刚8之变异无人机。
这个变异的无人机晃来晃去,观察着人类,最后发现人类这么狗,就决定下一部就都给你们消灭了。
Handguns 手枪:1. Glock 17
Glock 17影片中LAPD警察和FBI探员配枪,后被Cam捡到。
Glock 172. Beretta 92FS
Beretta 92FS结尾仓库大战中,一帮派小哥使用其射击救护车
Beretta 92FS 想当年这把意大利手枪和1911红遍整个影视圈,尤其吴宇森的作品里基本是标配,比如“英雄本色”,基本属于硬广植入。
随着Glock和SIG的兴起,现在已很少在影视作品里见到了。
Semi-auto Rifles 半自动步枪1. Heckler & Koch HK416
HK416影片开始,LA SWAT特警使用其压制银行抢匪的重火力。
2. M4A1
M4A1中枪警员的黑人搭档在被匪徒袭击后,从警车中拿出M4A1还击。
话说1997年在好莱坞北部发生了一起银行抢劫案,两个匪徒拿着AK-47, 穿着防弹衣,而和他们对抗的LAPD只拿着手枪,此次事件造成了警方重大人员伤亡。
从此以后,美各地警察开始在车内配备半自动步枪或者霰弹枪,用于压制悍匪重火力。
2003年的“紧急44分钟”就真实地还原了这个事件。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308072/
黑人搭档手持M4A1奋力还击3. Salient Arms International GRY
Salient Arms International GRY匪徒“Mel Gibson”使用的主力突击步枪,SAI公司AR-15系的设计,它的特色就是外观美,火力猛,有自带的枪口火帽套件,价格3500刀左右,绝对属于枪店爆款。
4. Troy M7A1
Troy M4A1Jake大男主饰演的Danny使用的主力武器。
Sniper Rifles 狙击步枪1. Barrett M107
Barrett M107影片中LAPD使用其狙杀劫持人质的抢匪。
Machine Gun 机枪1. GE M134 Minigun
GE M134 Minigun答应帮助Danny逃跑的黑帮用改装车携带遥控M134机枪,在路口给LAPD造成重大杀伤。
还记得T2里天网研究中心T-800使用一把手持M134扫射那场戏吗?
结果是 zero casualty.
再谈电影《亡命救护车》观后感。
电影讲述了关于人类共有的人间温情的故事,包含爱情、友情和亲情等等。
但以我之见,影片的真正主题是关于爱(同理心)与正义感的传导和回流,最终形成一个个完美闭环(我们姑且称之为“爱流闭环”吧),从而实现从拯救他人到自我救赎的完美结局。
其中男一号威尔作为战斗英雄,在经历了战争创伤后还要饱受无法担负儿子癌症医疗费用的二次打击,理想幻灭,被逼无奈,为挽救儿子生命铤而走险,走向犯罪的不归路。
这一情节主线看似老套无聊,但后来的情节发展却非常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耐人寻味。
影片中有无数关于爱的传递与回流的“爱流闭环”故事。
首先,威尔对于妻子和儿子无限的爱实现了第一次爱的传导,而妻儿在与威尔的对话中又将爱和正义感传导回来,实现爱的回流,从而直接导致威尔在亡命途中良心发现,最终做出迷途知返的正确选择。
其次,作为前面的爱的传导的直接结果,威尔在逃逸追捕过程中不惜牺牲自己以拯救被自己误伤的警察以及急救车上的医护人员、女主角卡姆,从而完成了爱的传导,并导致受伤警察最终没有指证威尔误伤他的犯罪行为,反而说威尔救了自己,又一次实现了救人与自救。
同时,威尔的正义感和对弟弟丹尼的兄弟情谊最终打动了丹尼,使其一度放弃了金钱和自保,奋力保护威尔并与其共同保护人质,从而又一次实现爱的回流与救人/自救奇迹。
最后,也是最精彩的“爱流闭环”情节,这就是女主角卡姆的故事。
卡姆本来是医学院名校的高材生,但因大三酗酒吸毒自暴自弃,不得不辍学改行成为急救车救护员,并因此失去了珍爱的医生男友。
卡姆为此有很深的心理阴影,久久挥之不去,所以尽管她在急救领域技艺超群,非常专业,但她始终无法面对被自己拯救的急救病人,更重要的是无法面对自己,她将病人送到医院之后从来不敢进病房探视病人,因为一是担心会因看到病人的苦楚或感恩加重心理和情感负担,但更重要的是她对自己不能成为医生怅恨不已,因此不敢进病房重揭内心的伤疤。
但经过这次生死考验后,特别是多次被威尔不惜牺牲自己拯救生命以后,她最终勇敢面对自己和他人,不仅奇迹般地成功挽救了受伤警察的生命,而且在片尾终于鼓起勇气进入病房探视当天早上自己亲手急救的受伤小女孩,而小女孩的康复和天真可爱的笑容又反过来彻底拯救了卡姆,使她重新审视了生命,认识了自己,从而完成了自我救赎。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可能是因为自己太脆弱敏感,即使你说这是俗套也好,煽情也罢,总之我就是喜欢这样的关于自我救赎类的电影。
我觉得整个电影就是在讲述这样一个个看似平常而又感人至深的关于自我救赎和爱的传导的故事。
真不明白为什么在国内首映时观众反响如此惨淡,很多观众表示对大导演迈克尔·贝很失望,说什么对影评主题不知所云云云。
也许我又少见多怪了,或者也许我又对电影过度解读了,从而读出连导演本人都没想那么多的寓意来了吗?
不管怎样,总之我觉得影片不失为一部好电影,甚至堪称一部伟大的电影。
窃以为,一部电影堪称伟大,不仅仅在于剧情、人设、动作、场面、演技、特效、悲情、幽默等等诸多外在表象,而在于温情、温情、温情(重要事情说三遍),而且理应仅仅在于影片所呈现的源于生活并真挚感人的温情而已。。。
典型的迈克尔贝的电影,各种飞车追逐、密集的枪战,作为爽片看还是不错的。
但是剧情似乎有些弱了,号称洛杉矶最大的银行抢劫案,劫匪一开始就一副亡命徒的样子,没做周密的规划、不戴任何面具就让包括银行职员在内的人认清大家,洛杉矶警察如此不堪?
让劫匪如此轻视?
从电影的设定来看,洛杉矶警察确实有些儿戏了,警方头目破案紧急档口惦记的是自己的宠物狗,因为有一个负伤的警察在救护车上,所以警察只能跟车跑,前面就不能放个破胎器?
黑人弟弟驾驶救护车撞别追击的警车导致警车上警员毙命毫不手软,但对救护车上的警员就不同了?
反正是不能细究情节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大概很多人看完《亡命救护车》,都不太满意。
在豆瓣端端正正的6.0开分底下,不乏对于「狂轰滥炸」的「晕头转向」「筋疲力尽」式抱怨。
但不太满意里,多少又藏了些带有撕裂性的不甘。
非常突出的现实是,今年难得引进的好莱坞大片里头,能达到这个质量的竟然已经屈指可数——我们就看《新蝙蝠侠》以下,有多少勉力扒着6分档的爆米花电影。
这分段意味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而在当下,天平早已往后者倾斜。
哪怕是曾经招惹不少轻蔑的无脑爽片,也会在凋敝、断裂的影院生态里,折射出一些挽尊的余辉。
不过,既然电影被这般定义,那背后的相关导演,大多难免被预设到「只能如此」的框架里,譬如早被戏谑为「卖拷贝」的迈克尔·贝。
「变形金刚」系列越火爆,他的名声越透支,这十年,除了淹没在工业流水中的《危机13小时》尚且有些声誉,恐怕其他作品连拥趸都难以护驾。
《亡命救护车》也是在这链条上的一个标准产物,我们单从梗概就能判断。
威尔为了筹措患癌妻子的手术费,在求助兄弟丹尼时卷入了银行抢劫案中,然而事情并不顺利,他们不得不挟持一辆救护车逃生,没想到车上还有一名被他们枪伤的垂危警察扎克与急救专家卡姆。
很显然,警匪冲突,公路追逐,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动作戏背景与场景。
在一个可以预想结局的故事里,它有充斥刺激的版式供人娱乐,哪怕这里的刺激,类似于游乐场惊险但安全的项目体验。
既然故事框架与取悦方向决定了电影的高度,我也无意于为迈克尔·贝与《亡命救护车》找补,但是,这电影头一回让我感受到了导演的快乐。
换句话说,对这部电影满意的人里,至少要算迈克尔·贝一个。
我们都知道,迈克尔·贝是对得上「爆炸贝」这称号的。
面对只有80分钟的「寒碜」原版,他兴致勃勃地增加大量警匪角色,动用无人机、直升机打造各种FPV(第一人称主视角)画面,实现了财大气粗的感官提升。
在这场盛大游戏里,他可以继续快乐地组合自己喜爱的爆破、追车、美女、英雄主义,甚至连带致敬自己早期的《绝地战警》《勇闯夺命岛》。
还是得说,他确实有在延长、丰富动作场景,予以观众所谓更超值的票价,那么对于中规中矩的同类电影而言,《亡命救护车》起码不输。
窠臼很难飞出,但为了赋予一点深度,他在增加纵深、填充片长时,拿掉了两兄弟的血缘关系,以非裔加入白人家庭的羁绊和分歧,以及畸形父权埋下的精神创伤,点到即止地挤出了一些悲剧性。
而哪怕是脏话狂飙的R级电影,对暴力、血腥的爆米花水平呈现,都体现出他精准的控制,不会什么都没有,也不会让大众过于不适。
迈克尔·贝也得端水,他必然要打许多安全牌,才能让资方提供游戏资本。
这安全牌固然是模式化生产的范本,哪怕涉及到堪称疯狂的抢劫案、追车戏,只要在逼近合家欢的商业片范畴内,就必须符合观众的价值期待。
于是,谁生谁死的悬念是可以舍弃的,反正悬疑无法也无意遮挡动作的光彩。
谁死呢?
恶徒是必然要死的,正义弘扬不了,就缺乏解气的出口。
比起结局的了然,劫匪一伙逃离银行时的生死一线也很值得一谈。
新版武装了一支抢劫的专业团队,但光是第一役,就只剩两名生还者。
这里固然有迅速回归原版兄弟故事的意思,但是强大同伙各种惨状被慢镜、特写所放大,提前强调了整体上要恪守警恶惩奸的秩序。
其实,警察、平民也会在大规模的乱枪扫射中有伤有亡,可《亡命救护车》除了呈现新手警察扎克的受伤,以便推动剧情发展,其他人物至少在镜头内,基本上是安然无恙的。
不只是在银行外头,当质量超好的救护车撞毁了无数摊档店铺,甚至撞飞了一些汽车,观众也不会看到有关人员的伤亡。
整部电影落入一种近乎童话化的筛选中,除了一些躲避与尖叫提醒现状残酷,这R级片的本质还是过家家。
所以在这种保护伞下,警方老大门罗竟然死了,而且是横尸街头的那种,这一微妙的倾向就很有意思。
他在电影里,是典型的白人直男领导,即便站在正方阵营,那种不由分说、咄咄逼人的长官姿态还是令人不悦。
关键是,他一意孤行地指挥狙击手开枪,这一战略上的重大失误,导致了本可避免的冲突走向升级。
放在很多电影里,这类人物最多被说成有点性格瑕疵,比如性格火爆、不够同理心和人情味等等,最终只会不了了之,顶多让他们扭扭捏捏道个歉,反个思。
像是《月球陨落》,NASA那个虚伪怯懦的老油子,最后也不过是逃难前,把局长一职丢给女主罢了。
但是《亡命救护车》居然替电影内外的人出了口气,就相对罕见。
而这实际上,契合了电影对各类弱势群体的庇护倾向。
我们不难发现,除了「不可以死」的孩童与狗,电影里还有很多在政治正确范畴内的角色,全都毫发无损。
比如非裔和亚裔,后者难得出现三个,其中一个还说了句粤语。
比如女性,包括了具有高光场面的女主角卡姆。
又比如,每一位被卡姆救下的人,以及威尔的老婆这类病患。
还有一个需要着重提的,那就是同性恋,因为内地影院做了删减。
FBI的克拉克在增援前,与丈夫共同接受心理咨询,离场前本来有一个亲吻镜头,而之后在车上,他也会跟门罗明确提到「丈夫」这一称谓。
不完整版电影的呈现,使得好莱坞电影本来周全的弱势群像有了残缺,而我们理应还原创作者的初衷。
可以看到,《亡命救护车》思想上是进步的,但创作上是保守的。
我们当然会对这种不失温柔的照拂感到欣慰,不过格外关照又往往导向过于谨慎的臃肿感,那会牺牲电影可能抵达的质感与深度。
当紧张情绪只能被动作牵动,人物的悲剧、宿命带来的震颤就要变得清浅,所以很多电影在爆米花的前缀下,丧失了在心底留痕的功力。
那这样的电影最需要突出谁呢?
一边是被击杀的致命凶徒,一边是被照顾的弱势群体,最大的英雄则是横跨并模糊了两种身份的威尔。
他诚然参与了抢劫,但是电影一再强调种种不得已,特别是他背负着患癌妻子的大额手术费,至情至性在这里提振了他的(电影)合法性。
此外,他对卡姆等人舍命保护,也削减了恶行带来的败坏。
最终,故事顺应了英雄的诉求,即让所有需要他的人都得到了帮扶,由此奠定了英雄身份。
这类英雄身份并不罕见,好莱坞最不缺为了家人铤而走险的大男人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多少提升了一点电影的表达层次。
强调这点还有个原因,那就是今年引进内地院线的好莱坞电影,一改早年白人男性担当拯救世界主力的局面,不约而同地树立相对边缘的「英雄」。
《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拿掉《汪汪队立大功大电影》这类儿童向的电影,剩下的10部全年龄段美国片(包括2部动画片)当中,除了《纽约的一个雨天》,9部都是有动作、冒险属性的,这些电影的内在逻辑,需要呼唤英雄人物。
罗琳热衷于缝合「正确」,《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可谓集大成。
魔法世界的精神领袖邓布利多是同性恋;魔法联盟的唯一女性竞选人最终获胜;加重戏份并且负责全片最华丽魔法场景的是非裔女性;而雅各布身为被巫师鄙薄的麻瓜,这次玩转全场。
《月球陨落》最终愿意为了大局献身的英雄,是在现实中得不到认可的透明人KC,而他还被男主漠视过、奚落过。
《月球陨落》《精灵旅社4:变身大冒险》里的妖魔鬼怪本来就是边缘群体,而在他们之间,唯一的人类乔纳森又成了边缘中的边缘,而要让世界恢复平衡,他是关键。
《魔法满屋》瞄准的可是哥伦比亚一家,属于迪士尼扩展地域版图、增加「非主流」人种的举措。
女主米拉贝这个拯救了所有人的平凡英雄,在全员具备超能力的家族里,也是不折不扣的异类。
我们甚至可以拿《新蝙蝠侠》来举例,布鲁斯这种阴影、包袱都过重的孤儿,天生就跟黑暗捆绑在一起。
人一旦不被他人理解,甚至不被自己理解,那种少数派的属性就呼之欲出了。
《新蝙蝠侠》在巧合里,这些新片折射了好莱坞在近年思潮里的某种自觉。
又或者说,唯独这些电影能够过审,也暗含了某些题材上的玄机。
可以说这类电影越来越善良,越来越包容,也可以说在全面平庸的商业片矩阵里,相关创作者对于澎湃的控诉、对于尖锐的表达,失去了往常的兴趣与冲劲。
迈克尔·贝集中体现了这种趋势,而我们在几乎没有选择的当下,就连面对被阉割的《亡命救护车》,也会陷入矛盾的惶惑。
一通乱糟糟又吵闹的你追我赶。急救警察那块院线版删减痕迹也太重了吧,真无语。无人机视角看着挺爽。瞪眼又跳脚的杰克吉伦哈尔有种独特的萌感真是笑死人了,好喜欢老吉哦有他看就够了。冈萨雷斯性感美丽如旧。
美式动作片传统技能—GTA5
全片第一个有印象的静止镜头,在20多分钟处女主角约会场景,值回票价。情节复杂。
三观离谱,剪辑混乱,又臭又长,不知所云。
疫情期间影院最佳好莱坞动作片,比超英化的素鸡好一个人之怒,小成本拍出了足足两个多小时的紧张感,设置的救护车追车戏也有点意思。时长可以稍微缩减个十五分钟,中间有一段剪辑很奇怪不知道是删减了还是啥,有一些剧情会让人皱眉,但主角人设立住了文戏也算过关了,这么低分估计大部分看的都是盗版吧。最后为爆炸贝启用冈萨雷斯这样的尤物但全片把她包进两斤厚的急救服点赞
我就爱看卖拷贝哈哈,就是这么没品
这片子拍100分钟都绰绰有余吧,硬拍成136分钟即便有酷炫的无人机视角都很难忍受,超过一个半小时的救护车狂飙逃亡,癫狂的剪辑和摄影,能把人看到在影院里犯晕车。
如果是你好莱坞警匪追逐迷,恭喜你,选对了,一回让你看过瘾。好多逻辑都跟不上,也就是爆米花吧
屏住呼吸的2个小时,几乎是电影工业的极致了
4.7 年度土片,一部过时的gta(也许是盗火线)仿作,迈克尔贝深知自己的文戏就是一坨屎,所以在视觉效果乃至对白上都是快节奏下的狂轰乱炸,一定程度上绷紧了叙事的节奏,但也把所有人物都拍成了狂躁症患者,完全非人的穿梭机运动镜头比不上r星的电影镜头一根毫毛。
熟悉的运镜,乱糟糟的剧情。
中国影迷对迈克尔贝导演的两个昵称「爆炸贝」和「卖拷贝」就已经很好地总结了这部电影的特点。追车爆炸等标志性场景,再配合迈克尔贝导演一贯的碎嘴双男主叙事风格,让这部电影一看就是标准的「卖拷贝电影」。而在电影院观影的体验,也会让目标观众心满意足,追车场面因为使用了无人机拍摄还有更多的新花样。能够在影院大银幕看这部电影,是一个愉悦的观影体验。抢银行枪战那场戏按迈克尔贝说法,是对《盗火线》的致敬,不过两个导演的两种风格还是辨识度很高的。另外,本片女主角,是 Netflix 版《三体》的女主角,看完之后我有些担心 N 版三体的故事……
在电影院看观感加一星!好久没看过这种爽片了 爆炸贝算是把穿梭机玩明白了
音乐挺好 虎扑@CBD万达
看得我是贼困。爆炸贝依旧乱炸。整体烂俗。这样主题的片子搞得如此无聊也是令人尴尬。
3.5/5 能想像麥靠北連裝都不再裝,開始正式放飛自我是什麼情形嗎?就是這部片的情形。放飛自我的動態調度、滿滿自我揶揄與吐槽、劇情弱智但段子讓全影廳笑開懷。麥靠北首次拍一部屬於LA的警匪追逐片,警匪間的拉鋸戰可說是銀行搶劫版捍衛戰警,調度成功做到每分每秒都動態鏡頭,以往平地轉彎鏡頭現在開始嘗試空中轉彎鏡頭,調度採蜂窩式的低空跟拍,不得不說,放飛自我後的麥靠北比他這幾年拍的假正經作品更具可看性,同時更能展現出一個把攝影機當機關槍在用的創作者,直男性格下的真誠展現,史上最龜速的警匪追逐戰全場笑噴,可以不要這麼幽默嗎導演😂,獻給疫情時代下醫護急救人員的主旋律作,傑克葛倫霍一如既往的怒吼叫囂,艾莎岡札雷演急救人員,賣靠北照樣能拍出梅根福克斯的味道,今年爽度最高的電影無庸置疑。
太虚伪了。
不细想就还不错,一环一环的挺紧张,能把追车戏拍出这些花样也是不容易,试听效果延续变形金刚
迈克尔贝的味儿太冲了,不论是追车还是结尾强行燃的长镜头。不动脑子分段看还是很喜欢的。吉伦哈尔演这个角色疯批又不讨人厌,也是厉害。
明明已经开救护车逃出来,开到小巷都可以走人了。。爆米花电影,杰克挑剧本的能力不如往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