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演技先不说,单就是影片对于男主的塑造,逻辑上就很有问题。
一个能靠着“男人主事业,女人主导男人”这样冠冕堂皇的话,靠着5分钟成功男人学“功成名就”的男人,只是经历了个反转就体会女人的“辛苦”了?
就重新做人了?
我想不带脑子去看这部电影,但是不带脑子我也只觉得它尬,而非搞笑。
一个“嫁娶”都不能改变的电影 竟然用男人生孩子来支撑电影走向。
你是拍不下去了吗?
而且影片中男女的行为举止完全那是大清还没亡的时候才能拥有的吧?
说刻板印象里的男女形象都是高夸了。
再说,如果这部影片的初衷是想迎合社会上所谓的“女性主义”,讨好女性观众,那我觉得这部电影真可谓是用心之至,作为生理上心理上的女性之一,我简直被恶心吐了。
从开始我就感觉人物、剧情有点恶心,但我还能忍受,我希望看到反转,但并不是“啊!
女人做家务生孩子带孩子很辛苦,我体验了你的辛苦 ,以前都是我不好!
我错了!
” 您自己品品,男主几十年的价值观就这样掰弯了?
变成了刻板印象里的“贤妻良母”?
还tm怀孕,从发现怀孕到怀胎八月去捉奸,影片不过几分钟,那八个月女主就没花天酒地 偏得等快要生才去?
总的来说,这电影很敢,它把性别话题搬上大荧幕,但它不拍现实问题,纯纯搞男女对立。
而且很可笑的是,假设它的观影对象是女性群体,那它完了。
它在使女性观众(之一——我)反胃尴尬的同时,也讨不到男性观众的欢心。
这里面的男性,油腻、家暴、乱搞、死板、大男子主义,完全没有一点正面形象,哦,有,神奇地重塑了价值观(呵呵)就像是被夺舍了一样。
整部剧,逻辑混乱,剧情稀碎,演技拉夸,人物塑造刻板单一,谄媚的做作实在是让我想吐。
一、喜剧猫眼上电影标签是喜剧,但观影全程我只笑了一次,是常远从电梯里醒来之后:我觉得这简直是在致敬《弥留之国的爱丽丝》。
我唯一能get到的喜剧手法是演员们通过反串来扮丑,可本剧中的扮丑是无聊的,甚至是令人不适的。
这种不适无关阳刚,当一群花枝招展的男演员作媚态,观影人的生理会有本能的反应。
影院里其他观众只在事后一根烟时齐齐低笑,你们细品。
其实影片中有很多能演好喜剧的配角:魏翔、黄才伦、蒋诗萌、宋木子……可他们要么没什么戏份,要么就是在演小丑,是另一个维度的可笑。
二、不是没得夸电影的结局我挺欣赏。
没有强行大团圆,离婚后许薇薇一句“我爱干嘛干嘛”比前面所有无聊冗余的剧情更好地突显主旨。
三、关于女性主题女性朋友们真的会喜欢这部电影吗?
虽然出发点可能是好的,可电影里那个两极反转女性至上的世界本质上还是充斥着男性视角自上而下傲慢的凝视,通篇的刻板印象。
电影用将近两个小时教育男人们将心比心的道理,但我觉得这类目的没必要用让男人生孩子的魔幻剧情来实现。
两性关系要靠理解。
我只是纯粹觉得这部电影不好看,不是什么被刺痛跳脚的郭楠。
跟我的表情神同步了哈哈哈
首先这部电影是对女性(尤指女性观影者)的一次侮辱。
是对男性(尤指男性观影者)的一次三观洗脑。
绝对不能认为这是一次男性(特指男性创作者)的“共情”最简单来说,在女性主导的社会里,男性受到的危机绝对不是怀孕,绝对不是因为性器官(阴道及阴蒂)所引发的。
以特殊的方式去界定女性处境的是,她作为整体的人,作为一种自主的自由,是在男人逼迫她自认为他者的世界中展露自己和自我选择的,人们企图把她凝固为客体,把她推至内在性,因为她的超越性不断被另一种本质的和主宰的意识所超越。
女人的悲剧,就是这两者之间的冲突:总是作为本质确立自我的主体的基本要求与将她构成非本质的处境的要求。
另一点,女性的审美需求也不会统一为剧中审美——男权社会中的gay,就像现在的男性不会统一审美为当今的铁T一样。
还有一点。
电梯反转后,剧中女主强制要求男主进行性行为,来讽刺当今男性要求妻子强制进行性行为。
创作者(男性)就像性学家马拉尼翁说的,达到性欲高潮的女人是“男性化”的女人。
性冲动是“单向的”,女人只在半路上。
而事实上,男权社会下的女性,也有性需求,任何社会情况下,女性本身就有性欲的。
即使单纯就片子的喜剧水平来说,也是极低的。
好的片子是自己创造梗,而不是在抖音微博看那些烂梗收集起来用。
为什么说坏呢?
看的时候坐在后排一个男的也觉得这片子烂,开头就一直说看不下去,烂的原因是觉得男性权利降低,而不是我说的这几点或者别的原因觉得烂。
所以可想而知,本片一定会被部分愚蠢的田园女权以及反串男性推荐,而那些别有心机的男性又能开骂了。
最后一句。
但凡男人写女人的东西都是值得怀疑的,因为男人既是法官又是当事人。
本文参考《第二性》,建议大家一起阅读。
立刻就能发现本片的卑劣之处。
喜剧搞笑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靠设定来达成特定的喜剧效果,这就很考验编剧和导演的脑洞的。
电影《绝望主夫》就是用穿越的形式,结合喜剧的风格,用新奇的手法且又非常符合当下社会话题的笑点,不是那种老套的男扮女装的故事,而是将男人转变为女生,奇幻感直接拉满了。
而且对另一个世界的塑造也非常完整,能看到很多细节,好玩但又非常贴合剧情的发展。
尤其特别说一下,李诚儒老师饰演的岳父非常出彩,一个打扮成大妈样子的老大爷太有喜感了,台词也很真实,转换之后还真有种小媳妇的感觉。
当然本片最大的亮点还是对婚姻关系中,男女不同分工这一主题的表达,在层出不穷的笑料中探讨非常现代的婚恋观,敢于去触碰和反对我们旧观念中男尊女卑的观点。
演员反差的表演更多是在讲述全职主妇在婚姻中的状态,家务负担重、个人价值不被认可、没有安全感等问题,传达家庭中的双方都应该理解和尊重对方,相互支持。
深刻的主题不单纯是在迎合女性观众,也是以电影这一形式在推动观念的改变。
传统固然有值得继承发扬的,但其中一些不再符合我们时代发展的,也需要去转变了!
文/电影怅客
胡铁男,成功学教授,普信男心目中的偶像。
实际上却是一个将大男子主义刻入骨髓的顽固分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成功穿越到了一个“异时空”。
在那里周围的人都没变,兄弟,妻子,岳父还是那些人,可是社会地位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温柔贤惠的妻子化身成了霸道女总裁,岳父变成了把岳母奉为皇帝的妻管严,兄弟变成闺蜜。
最最离谱的是,还有一个“主夫学院”,在里面学习“相妻教子”料理家务。
开玩笑,这简直颠覆了胡铁男的三观和认知了好不好?
在“主夫学院”里学习的过程对胡铁男来说就是不停天人交战。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毕业典礼上,他的直男癌的毛病彻底被治愈了。
刚刚说的就是12月31日上映的电影《绝望主夫》,想象一下常远将一个兼具钢铁直男和温柔贤惠于一身的角色,在矛盾和颠覆中自我改造,这过程一定能让人捧腹大笑。
不过笑过之后还是要感谢主创团队给我们这样一部对女性群体特别关注的电影,让我们边看电影边学会互相理解和体谅。
更多的细节和笑料,就等大家去电影院慢慢发掘吧。
最让我无法理解的也是影片的最大设定——性别调转。
先不说这个设定多么老套,我明白性别调转的意义是要让男主体会女性的生存困境,以求共情。
但作为观众的我实在是无法共情,我始终相信电影的一重魅力是视听语言的魅力,真正打动我的反而是性别调转之前的那个世界,展现女主忙于家庭失去自我的那个短暂的片段。
影片希望男性反思的目的昭然若揭,但性别调转的这个手法真的有些低劣并且无效。
因为调转之后展示的世界更像是一个宣言:你看,这次让你们女性当家作主了,不还是不平等吗。
这也是让我觉得可怕的点,本身女权已经在被扣上各种帽子,而最大的一顶帽子便是女权的目标是反身压榨男性,而这部影片主部所展现的便如此。
我不知道这会再次加重多少人对女性主义的误读。
让我最不适的是对刻板印象的再次固化。
即便性别调转,女性仍然代表着顺从和陪同,母亲仍然代表着奉献,父亲仍代表着霸权,怀孕女性仍代表无限猜忌,成功男性仍代表着不忠。
如果是影片试图展现女性主义甚至想以女性主义为核心,那么女性主义的一重点便是打碎刻板印象,而影片却反身再次固化了性别间的刻板印象。
无论是调转之前和调转过后除了大男子主义男性和受压榨的女性,剩下所有的存在都消失了——尊重的女性的男性,已经寻求出走的女性,还有各种性少数都消失在影片构建的二元对立的性别结构中。
最后是喜剧化的处理。
这么严肃的问题反而运用一种戏谑和调侃的方式,我理解影片是想营造出“笑中带泪”的反思效果,但我没笑,也觉得无趣,说实话我也愿意一个空洞无物的笑话以寻求纯粹的快感,但这次没法将我逗笑,并且影片极力证明自己言之有物并非无物。
影片大部分笑点是将各种神话寓言或者名人名言中的性别结构反转,如片名一样:主夫、孕夫、白雪王子……影片几乎所有的包袱都是再这些语言台词上。
而说到台词,这部电影让我觉得每个人物都充满了口号,几乎所有对主题的表达都是人物说出来的,感觉是为了让别人截取这段台词而写的台词,而不是人物自身说出来的话。
自身感觉主题大于内容,并且主题在电影一开始便明确告诉所有人。
其次伪善,在渴求为女性发声的假面背后反而是另一种声音。
不得不说从来没有一部电影能让我这么如坐针毡想尽快立场,就算是空洞的商业大巨片也有其剧情逻辑和核心价值,能让我安心跟着剧情做一个梦。
最后我想说一下女性主义不应该成为卖点,这部电影更遑论女性主义电影。
换皮,这就是最恶心的地方,主创团队骨子里还是那副男子为尊的傲慢,却硬要换一个皮好赚女人的钱,甚至里面还有三从四德之类裹小脚的东西,不由怀疑编剧是不是裹了小脑!
这分明就是打这女性主义的旗号消费女性!
什么是女性主义《第二性》说“与原始时期相仿的是,从女方来说,爱情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服务,她从中得到一定的报酬。
所有的一切都并不鼓励少女依靠自己的力量赢得幸福与幸运,即使这一成就是艰难的、不测的,仍然让他们寄希望于以为白马王子。
只有靠他,她进入比自己等级高的 阶层才有了指望,那种奇迹的境界是她劳动一辈子都换不来的。
结婚呗认为有如此多的好处,以至于她自己也盼望结婚,造成的后果是她常常得不到足够的专门训练,没有她的兄弟基础牢固,杜宇职业的专心程度也不够。
她被固定在低级职位上,注定了劣等,并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职业的劣等性反过又加强了找一个丈夫包托的想法。
”“当他必须和女人通力合作、和善相处时,他便会很抽象的说男女平等;当他看见不平等的具体事例时,却会对两性的不平等视若无睹。
不过只要他和她有利益上的冲突,情况立刻整个反过来:他会从具体的不平等事例中归纳出几项原则,甚至根据这些原则来否定抽象的平等。
就因为这样,很多男人几乎都真心认为女人和男人是平等的,她并没有丧失任何权力,没有什么好追讨的,同时他们还会说,女人永远也不可能和男人平等,她们追求女性权益的行动只是徒劳。
男人想像不到女人在社会上所受的其实严重到什么程度,这些从外部看来似乎微不足道,但其实这对女人的道德、智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以致女人遭受的不平等,看来都像是命定的天生本性。
对女人最友善的男人也不能真正了解女人具体的处境。
同样的,我们也没有必要相信男人,他们在努力护卫自己的特权时,根本也没衡量整个事态触及的层面有多广泛。
尽管对女人的批评数不胜数,而且程度猛烈,我们千万不要收到惊吓:我们也不要被颂扬“真正的女人”之类的赞美哄骗了;也不要期望男人会关心女人生命境况的问题,男人说什么也不会替女人承担她的命运。
”这样无意义的男女转换和本质上是在消费女性,和女神节没有区别!
女性主义一定是创造价值的,一定是自我意识的觉醒的!
不要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
可以去看看女性瘾者:第一部女性瘾者:第二部第二性去了解什么是真的女性主义
从夏洛特开始,主题思想都是男人反思然后回归家庭,手段都是梦游或者穿越等手段互换身份,总之越来越没看透了,好多笑点也是浓浓的综艺味。
如果回过头去看,反而是《驴得水》是最好的一部作品,用一个模板,为了搞笑而搞笑的创作手法,只能是临时圈钱。
加上疫情等原因,大家消费欲望下降,很难有好的口碑和票房
电影还没上映前,我看了一些官方放的预告片,一眼就发现是翻拍了法国的一部电影《男人要自爱》,剧情设计都差不多,一个事业有成且不尊重女性的作家撞到电线杆上后就穿越了,新世界里男人们穿着短裤、浓妆艳抹着吸引女性的注意,那些刻板印象里的男性职业比如警察或消防员则都由女性充当。
这部电影目前在豆瓣的评分是7.6分,虽然不算很高的评分,但也是个还算优良的分数。
而反观《绝望主夫》的评分,已经一降再降到了4.4分,甚至有些影视up主把它评为2022年最烂的电影。
我忍不住想和大家聊聊这部电影是不是真的烂到值得荣登烂片榜首?
看完部分高赞影评,有些人的理解是为什么穿越到了新世界,依然是由雄性的性格来主宰世界,比如女人穿男衣,抽烟,粗鲁等。
男人的弱则用现有世界雌性的刻板印象如温柔、胆小、懦弱来展现。
那么新世界无非是把男人和女人换了个,掌权的依然是雄性。
其实这些被吐槽的点原本是原著电影里很重要的笑点,利用这样的反差来得到男扮女装的搞笑或是讽刺。
在法国这样女权主义高地的国家,大家反而是以一种图个乐子的肥皂剧心态在看,因为男扮女装和女扮男在大部分文化中都是一个全民觉得搞笑的桥段。
甚至国内也有大量男扮女的搞笑UP借此火遍全网。
电影编剧其实挺不容易的,要在不到两小时的时间里让观众快速进入情境,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选取一个大家日常生活中其实就存在的东西,比如近年国产剧小三绿茶基本稳定出现,而且基本都是出来充当拉动情绪火力的关键工具人。
所以,如果电影撇开这些部分,这个电影应该如何让观众快速进入情境呢?
一个新世界里,当雌性为尊,婚姻的戏剧冲突还存在吗?
人类的历史上存在过母系社会,那时候的男性更像是个送种对象,没名没份送完你就可以滚了。
什么婚姻?
不存在的!
那时候都是无父无夫。
所以如果按照母系社会的逻辑写,确实没有那么多鸡毛蒜皮相互不体谅的矛盾了,怀上孩子后就没男人啥事了,压根来不及存在矛盾和冲突。
都没有矛盾和冲突了,这电影该咋编?
一个男人穿越到母系世界,发现自己没身份没社会地位,但有几个走婚对象,睡完回自己家打鱼捕猎吃饭干自己想干的事,不用养育孩子也不用给对象买礼物提供情绪价值。
等等,为什么感觉这生活是《绝望主夫》里那个男主原本的理想生活状态呢?
照着这个方向是不是有点编不下去?
要说男主本来是个大渣男,去了趟男德学院就反转了,非常莫名。
其实我觉得他是被孩子触动了,孩子因为他被关学习班而受到同学嘲讽,他是真的心疼的,而且他后来也说自己明白了,这是报应,他在为自己过去的行为而买单,于是顺从了。
当然,没有要替电影洗地的意思,只是这电影虽然称不上优秀的电影,但感觉也没糟到值得荣登烂榜。
要说我其实还是从电影里看出一些教育内涵的,比如:我虽然依旧不懂婚姻里的大权到底该握在男性还是女性的手里?
但姐妹们一定要记住——母系社会的消亡,就是从女性所擅长的陶瓷、火种保留、编织和家务不再是社会主要经济动力开始的。
所以,婚姻大权在哪里根本不重要,婚姻里明明可以通过经济劳动获得社会尊重的人,却需要仰赖伴侣生活,任由对方束缚,那么ta本身应有的权利就是被ta自己送出去的。
如电影中一样,无论是正常世界的男性主宰还是新世界的女性主宰,都是以叫嚣自己对家庭的经济贡献作为终极恐吓。
希望姐妹们记住,伴侣有钱就不让对方出去工作是一种真正的婚姻cpu,因为无论男人或是女人,错过的职业生涯黄金期是很难弥补或衔接的。
什么?
你说你的梦想就是嫁/娶个有钱人然后躺平到死?
哦,那没事儿了,感情好时做好财务储备,万一有别人也看上了这个梦想,没有工作履历,咱总得留点财务备手不是?
在一个打女权的社会,现实是男权的社会,拍一部表面女尊,里子充斥着男权的片子,这不是让人打女权,让男权社会中男人不爽吗,两头不讨好。
这部片子相当于一天世界上男女互换样貌呗,甚至不是互换身体(毕竟这样会有喜剧效果,而这部片子看不出来),实际上如果这世界男女突然互换是个相当有趣的话题,但这部片子完全没有体现,浪费了这么好的题材,(不如知乎上这个问题的高赞),当然这部片子也并不是一次勇敢的尝试,毕竟现在这个社会越来越魔幻了,男女关系方面更是个不能碰的话题,而这部片子,它选择了探讨这个问题吗,没有,一个换皮游戏罢了,不想承受更多的非议只会承受更多的谩骂,这部片子本质还是个男权社会,甚至连现实中的男权社会还不如(片中现实社会正常情况下也不会有吧),如果“男性”在里面收到的委屈对应女性几千年来的付出,但要么你就拍的更现实残酷,要么就正常普通些,(里面这种大男子主义现实中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可不是这样,普通男女也有普通男女的幸福,痛苦不尽然是生活),甚至直接只拍喜剧,彻底娱乐至死,本人更倾向于清欢,而不是嘻嘻哈哈,把痛苦当玩笑,又不敢直面血淋淋的现实,两头不想得罪就注定两头不讨好。
所以教育意义无,喜剧效果无,不够彻底,害怕改变,但喊喊口号,做些形势上的改变也算点进步吧。
从坏变好的过程中可能会变得更坏,但我愿意相信,虽然浪费我一个夜晚的前奏。
因为要打跨年炮的缘故,想看看喜剧开心些,但不够尽兴,不过也没影响兴致,上床(床上)需要的是交流而不是教育,社会风气不影响个人准则,今夜我们多温存些。
4-鼓励分,倒不必带着有色成见眼镜去看电影。就凭男主回来后女主薇薇仍然毅然决然决定离婚这点我就给4分。一则是性转的爽,二则也有看“男人”在“女权社会”的矫枉过正中日渐顺从的同感同情。三则是,果然消除偏见 兼之制服爹味的最好方法,还是换位思考,和异位相处 感受一下“现世报”了;但如果连生育权都被置换了……全剧瞬间位格骤降一级 失去了进步性,沦为新瓶旧酒的社会讽刺,,但还是值得鼓励。(时5.6分)
我给五星,至少他敢于碰这个主题。男宝别破防
诗萌太厉害了,把盘串儿的中年男人演活了,给诗萌点一万个赞!!!其他的,快跑!
勉强看看
真好,本以为会是开心麻花量产罐头小品电影,结果意外的非常恰到好处。从孕假到家庭劳动都触及到了,虽然是粗暴的反转戏码,但这样拍能不落入无脑娱乐的窠臼真不错,最后没复婚加一颗星。不得不说脱口秀那批人真让人惊喜,成功把女权主义平民化了
反讽是这样的吗?如果男女性别换过来,你再看看这部电影,女子在你眼里就是这样的吗?现在的女子也可以立起来。动不动就打你一巴掌,骂你两嘴子,冷暴力,你自己看了恶不恶心。尊重很重要!这年代还能写出这种旷世之作,你牛逼。思想落后的玩意儿~yue🤮
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能上映这类电影也算是个进步了。
怎么说呢,就是平台VIP免费观看,我都觉得浪费了我的会员充值…
你又不是某晚,好好搞笑就行了,别总想着教育人, 看完觉得很尴尬,很恶心,三观也不正, 强烈不推荐…演员表演也很刻意,别想着从电影中领悟到什么……能体会到的只有尴尬
整个故事构思还不错,对南拳来说是一种批判
三年前,一种流行性病毒横空出世,凡是亲身经历过它的人,几个礼拜之内都会浑身难受、头痛乏力且久久不能平息,甚至还会留下后遗症,没错,它就是常远主演的元旦档电影
跨年期间一部喜剧片, 在欢乐的同时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采用了异空间穿越的题材, 男女性别社会地位颠覆的情况下用无数的细节让我们看到了几位主演和老戏骨的精湛影技 ,值得一看
换位思考不是这么换的吧
立意还不错
幽默不足,讽刺有余且生理不适(讽刺大男子主义确实很有必要,但是怎么演出来这么不舒服呢),常远真的不太适合做主演(可能是挑本子有问题吧)……他演的这个反转,首先应该阳刚气特足,这样落差才会大,还有剧情上逻辑衔接也不行,燃也很突然(单指男德培训班那段,因为之后我人生第一次中途退场,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感觉就是性别主义旗帜口号下的投机产物。还有就是性别逆转,也不是说,男的就全是阴柔的,女的全穿的和铁t一样,塑造角色太纸片化。是需要这样形式的电影,但绝对不是这种借题不好好发挥,剧本单薄,主演撑不起来的影片,这种粗糙的影片在现在这种社会对于平权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因为作为喜剧片,它不够幽默;作为类型片,它过于扁平;作为新电影,内容过于老生常谈!还有男主演演技没撑起来!!
什么狗屎!曹尼玛的开心麻花,全家得死!
想到了评价会很两极,毕竟电影的初衷是好的。如果只看前四十分钟我甚至想要给四颗星,因为国人终于意识到该往哪个方向去拍电影了。但导演显然功力不足,从大恶斗和学习班开始故事便朝着愈发荒谬与不受控的方向疯狂发展,极度夸张的处理方式让人深感焦躁不适。翻转后对于男性的恶意丑化便是对于现实世界中女性的挖苦与嘲讽,加之过度渲染的「大女子主义」更加看得到刻意和针对,全然违背了女性崛起的初衷。尤其是当一切还原后来自男性的大笑与癫狂更加使人深深意识到他(们)其实并没有改变,这种利用互换从而达到共融与和解的方式真心令人心生厌恶。
看得我生理不适😅
开心麻花这波人除了谐音梗再不会给电影起名字了吗?只要是谐音梗的电影绝壁是烂片。
开心麻花的跨年档,很能创造出喜剧气氛,笑点很多,值得特别表扬的是辣目洋子(应该是李嘉琦)演技很好,职场强势女性和家庭主妇都演绎的很到位,很细节,还有魏翔那张憋笑脸,一看到就想笑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