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导演导演是平尾隆之 Takayuki Hirao,1979年生的日本动画导演。
本以为是第一次看他的作品,查过之后发现作品履历里还参加过今敏主导的蛮多项目,包括《千年女优》、《妄想代理人》,后续今敏天人永隔,他也走上自己做主要导演、编剧的道路,作品包括和荒木哲郎合作的《进击的巨人》第二季(2017年);和伊藤润二合作的动画短片《鱼》(2012年),中间也有自己编导过一部动画长片《魔法少女姐妹优优与宁宁》(2013年),以及编导的番剧《噬神者》(2015年)。
所以这部《酷爱电影的庞波小姐》也可以说是平尾隆之自己对动画长片的执着之果,虽然他的行业资历远远胜过片中男主角吉恩拍导演处女作的经历,但是又何尝不是自己借由角色讲述自己对于动画电影的执爱呢?
关于电影科普片中除了电影制作流程里的配音、编曲,其他电影制作和宣传环节几乎全有涉猎:类型片拍摄、摄影棚、试映、融资、制片、编剧、导演、选角、训练、造型、灯光、电工、摄影等等,甚至还加入了用flatbed修复老胶片的桥段,而剪辑的展现则是最多的,确实蒙太奇是电影独有的手段,在这部动画电影里被展现得犹如作曲家作曲交响乐。
足见平尾隆之这封电影情书的信徒成分~不过话说回来在现实生活当中,男主角因为才华横溢而被制片人像星探一样挖掘出来拍处女作(还是顶流明星跨国大制作)这样的角色和剧情设置容易让人觉得不现实,毕竟这个行业是靠作品说话。
平尾隆之在今敏逝世之后出来干、只拍了两部动画长片就是写照。
角色可能是爱电影的,这部电影本身不爱。
作为一个动画电影,故事的主题和内核比作为真人特摄剧的假面骑士01都更直白地给出了人人有U咩这个主题,最高潮段落的一场戏金发碧眼的男主求人的方式是土下座。
都已经这样了我真的搞不明白导演为什么一定要把这个故事背景放在好莱坞。
是因为霓虹的导演拍片子一点自主权都没有吗,是导演在借机讽刺自己的经历吗不然为什么这种剧本也能骗到投资拍完,你也是用真心是吗?
立本人搞二次元都已经是自家拿手好戏了天胡的开局怎么能打成这么烂?
不知道今敏活着的时候有没有给作为小弟的导演说过拍戏除了画面还是要走剧本的。
严重怀疑扳机社是不是看完这部寻思着画面做得炸一点剧本随便纸上撒点墨水就可以了然后去做了赛博朋克边缘行者。
一个讲述年轻男导演逐梦演艺圈的故事,因为男主角过于顺拐的流水线鸡汤经历和毫无印象点的电影知识讲解,成功地惹怒了所有潜在的目标受众,二次元,影迷,影迷二次元都能在这个片子里得到别样的高血压体验。
这个片子是2021年的,2021年了,都是动画片,追光都知道拍青蛇来恰女性主义的饭了。
庞柏小姐这个片子还在拍一个年轻男孩顺风顺水逐梦演艺圈,人脉资源良好的影二代(一个穿着白色水手服在随时可能粘上沙子和脏水的海边片场拍戏的大眼萌小萝莉形象)用自己的关系拉来投资和影帝交给他做大制作(具体是一个中老年白男被年轻女孩救赎的爱情故事),要补拍用真心求制片人就补拍了。
男主角可以全职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业里还有贵人相助,而作为新晋女演员的女主角需要一边打工一边找戏拍,她想要拍戏就要辞职,这种几乎是导演潜意识创作出来的角色差异就让我感觉这个片子在探讨追梦这个题材上做出的任何延伸都是毫无意义的。
后面男主角独白表示自己为了追梦牺牲了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
你所牺牲的你本来拥有的东西别人甚至可能都不曾拥有过,那我们就没有必要再讨论这种事情了。
并不是说不可以写一个过于理想主义的鸡汤故事,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个鸡汤故事成立的前提就非常的无法让人带入,所以我在看这个片子的时候没有办法共情到男主和女主。
同样是画面非常漂亮,但是剧本不尽人意的边缘行者。
边缘行者好歹是个爽文套路,前面大卫好歹献祭了老妈还被富二代同学打,你看了你也恨不得杀了公司狗所以后面他又是追露西又是装义体就也能接受。
庞柏小姐这个男主跟国产偶像剧女主最穷的时候住在样板间里一样只能让人感觉在霓虹拍电影搞二次元真的很赚钱啊!
完全没必要加进来怀疑是在凑时长的男二线也在重复这个套路,男二作为被生活压迫的社畜出场,前半段最大的挫折是因为没有调查好对接客户的喜好搞砸生意被老板骂了一顿。
西有金发梦露导演狂拍三个小时自己的xp责怪米国人不自信,东有平尾隆之大哭男宝怎么还要被上司骂啊好可怜啊。
真的你们别太过分了,光做画面效果有什么用你那点色彩和转场技巧我看普罗米亚就够了普罗米亚那个本子那么寡淡好歹还是够看的这片儿拿出来说致敬电影,你看看你大哥的红辣椒好吗
第一次在豆瓣上抒发自己的评论,以往都是在备忘录上随便写几句话。
可能是因为谢飞导演说他也在写豆瓣写影评(年少是在笔记本上写),可能是因为在这个闲暇的周六心情还好(主要是不想做作业),可能是因为“电影”。
小时候便开始看电影,当然属于是无目的地观看,且大部分是在电视上,DVD上,属于是有什么就看什么,什么吸引眼球就看什么,比如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比如谍战片战争片等等。
第一次在影院看电影,应该是初中时候某个周末坐车去看的《哥斯拉》,那时的我连3D眼镜都要靠朋友帮助夹在我自己的眼镜上。
一同去看电影的大概四个人,除我之外他们好像大部分时间都在刷手机打游戏上厕所,现在想一想好像也不是那个电影有多好看,只是觉得应该“看完”。
以前的以前,看完一部影片的第一时间我都会想知道其他人对它的看法,可能是想了解他们想的跟我心中那个模糊的答案是否一样。
直到我的老师禁止这一行为,并让我们每看完一部电影就可以立即写下当时的想法,哪怕几句话也行。
OK,废话就以上三段吧。
《酷爱电影的庞波小姐》首先是一部完整的影片,有剧情一波三折的发展,有明线暗线多线索叙事的设计,有人物的成长转变。
一个热爱电影的少年第一次担任导演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少年是典型的有能力但自卑的性格,用英文记电影笔记,还记了好几本且全都记住了,一直有些黑眼圈看着萎靡不振的样貌普通的“不正常”男主吉恩。
怀揣着电影梦独自一人从玉米地来到大城市靠着一周七天兼职(服务员、工人、甚至spider man)养活自己的娜莉塔,从小收到电影熏陶的庞波,偷偷吃药的亚兰,当然其他人的形象也同样鲜明有力。
几天前第一次看到这个电影名字是我在搜索韩国电影《小姐》时,它自己就弹了出来。
然后今天刷短视频时发现了,就直接看了。
影片前面最吸引我的是男主弱弱的孤独的气质,然后是独具一格的转场方式(想到了千年女优),然后是拍电影这件事。
戏中戏,电影中所展现的《MEIETER》的拍摄,显然是简化的了好多好多的步骤,真拍起来是挺困难的,还有就是竟然导演一个人剪辑,是我当场就吐血了。
这两个“戏”都比较完整的讲述清楚了各自的表达,且互通之处较多。
比较有意思的是“90分钟”,电影放到最后差不多也是这个时间,还有好莱坞、奥斯卡奖的影射。
这部电影适合全体学习电影的同学观看。
都能小小地感动一下。
电影本身也贯彻了他自己的理念。
好像很多日本电影都控制在90分钟的样子,看到现在有一个感受是疲惫感要轻一点。
基本上是选择了一个转折点、一个高潮的常见结构——大约30分钟的时候出现第一个转折点,同时为高潮部分埋下伏笔,在主线进行的过程中交代下暗线在推进,在大约60分的时候爆发最大的冲突。
有一点很想吐槽的,动画电影中的一些特点与戏曲表现有异曲同工之妙——对内心情感的外化表达,真实情况下其实大家通常不会做那些动作,但是这些夸张的表达非常生动地将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出来。
戏曲演员也会有通过唱念做打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呈现给观众。
还有就是一些非写实的画面,就像《庞波》里人物周围环绕黑气等等,很多动画中都会有不少夸张、非真实的画面,也很像戏曲中的写意表达。
反观国内很多所谓对戏曲的传承大多浮于形式,一眼可见是戏,但除了看到的这些,没什么值得深挖的,甚至很多时候脱掉那层皮,照样能做很好。
所谓“国宝”“国粹”很多时候都像是束之高阁,任何随意的改动都是亵渎,太过害怕破坏了“宝藏”却忽略了发展。
还有就是“政治”痕迹太明显了,本身就岌岌可危,毕竟合适的土壤已然破坏,还在想着政治正确。
另外有一点想说的,是一种出世又入世的态度。
就像影片中的导演,先跳脱出世俗之外,获得“孤独”,从“旁观者”视角观察世界,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最后回归身边的人,找回自我。
还有一些想吐槽的,写到一半又忘了,什么时候再说吧。
酷爱电影的庞波小姐片名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喜欢电影的人,看到这个片名,肯定是会产生好奇心的。
平尾隆之的制作方式很有趣小女孩外形的庞波小姐,是制片人,也是主线故事中所拍电影的编剧。
说到底,她是个完完全全的伯乐。
身边满是千里马,她一匹都不会错过的那种。
她是点金圣手,她是行业的领路人。
这里面就包括男主角吉恩。
吉恩和很多喜欢电影的人一样,是用生命在爱电影,一想到世界上还有看不完的电影,就会觉得很开心。
然后,忘掉现实生活中的烦恼。
与很多观众型影迷不同,吉恩还想自己拍电影。
但是我们看得到,他其实有点害羞,不自信。
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那种,做事认认真真,但从不抢功也不招摇的老好人模样。
突然有一天,他的机会来了。
于是,这部电影开始了电影课授课式的主线。
它先向大家展示了什么是预告片。
吉恩也是靠剪了让老板满意的15s秒预告片,敲开了导演之路的第一扇门。
随后,他、戏中戏的新人演员以及戏中戏的“帝王”级演员出现了。
电影开始向大家展示一些设置组平日里都会遇到的问题。
比如拍外景,遇到风云莫辨的天气。
道具临时出了问题。
导演突然有了好的想法,需要马上实现等各种变数以及解决方式。
比较理想化的是,这部电影里,有完美的庞波小姐。
她向大家传递了一种理想化的导演工作环境。
那就是,电影的最终剪辑权,理所应当归导演。
于是,吉恩甚至没有过任何“争取”,就开始了泡在剪辑室的漫长生涯。
于是,就发生了很多伟大电影会发生的事情。
好的电影,好的想法,往往是出现在剪辑室里的。
当他熟练地将熟悉的剪辑逻辑,运用到实践中,向观众细致地讲解,如何达成场景过渡的连贯性,巧妙使用中景以示强调。
整场戏,也有点儿像一小堂影评教学课。
技法上的展示与解构,表意上的到位与厚重。
然而,到头来,这些都只是基本功。
这些都不是真正触动到吉恩内心深处的关键。
他与镜头下迷茫的男主角,越来越像。
他们追寻的东西,虽然不同,但似乎又是一致的。
吉恩的黑眼圈也越来越重,事实上,他的黑眼圈压根就没有淡过。
小小年纪,画师就给他的下眼角画上了一道又一道的皮肤褶皱,疲劳在他的眼角,就像文字用了粗体加下划线。
就在这个时候,吉恩真正意义上明白了他的导演处女作。
于是,庞波小姐也开始面临另一道,我们常见的难题。
制片人要负责找钱,而要搞定投钱的人,肯定不是容易的事。
这时候,如果再碰到个无法如期交粗剪,拖期还要追加预算增拍的导演,制片人很可能会想把这个导演加入黑名单吧。
不过,我们完美的庞波小姐不是这样的电影人。
她一边严厉地想回绝导演的要求,一方面又为导演大胆提出了拍摄要求,而感到欣慰。
制片人的鼻子其实特别灵吧,他们比谁都知道什么是好电影。
庞波小姐曾经有个名言,她说电影很简单,电影只需要展现女演员的魅力。
开头那段,其实会觉得,庞波小姐有点像性转的王晶。
随后的开展,也容易让我联想起王晶制作《天水闻的日与夜》等片的时期。
(歪楼了,赶紧拉回来,想过这样一个标题“越想越觉得,庞波小姐有时候有点像王晶式的电影人”又觉得也没有太合适。
)庞波小姐要为吉恩的远大规划奔走一番。
这时候,电影其实用了一种不那么高明的处理方式。
吉恩有机会拍电影,虽说是因为,他本来就是金子。
但是,当拍电影遇到到了钱方面的难题的时候。
最终的剧情落点,是与当下比较潮的直播带货+影迷众筹。
但到实现这一步,却绕了个好老套好老套的弯子。
好处在于,它把故事线拉回到了吉恩的身上。
吉恩有一老相识,是个金发碧眼的小帅哥,小帅哥恰好在银行上班。
小帅哥还有一个长得像爱德华诺顿的上司。
小帅哥的生活很压抑,事事不太顺心。
就像很多同类的现实生活中的职场人一样,他亟需一次释放,一次反叛。
就是那么巧,他看到了吉恩的签名,一张电影项目融资书的签名,被压在了一堆高50厘米的文件里面,就是那么巧,这张有吉恩签名的文件,小露出一个角,诺大的吉恩的笔记,被小帅哥一眼看中。
了解一番后,小帅哥决定揽下这个活。
为旧相识冒一次险,为全天下有梦想的人,冒一次险。
当然故事的结局是HE啦!
导演似乎把投资人的钱,全部花在了制作戏中“拍电影“以及趣味展示电影相关术语的情节上。
如此题材,要说导演不夹带私货,甚至取材自身,我是不会信的。
比如吉恩“尾随”电影大神进入胶片收藏室的那段,就完全可以用“写给胶片时间电影”的一封短情书。
情节设置得相对不合理,也被吉恩眼中闪烁着的光芒掩盖了。
这让整部电影,有了一些影迷必看的调调。
尤其适合刚接触电影不久的人观看,对于像吉恩一样,也想在电影圈、导筒后站稳脚的影迷来说,这应该也是一部有着一定激励作用的电影。
总之, 《酷爱电影的庞波小姐》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
看到最后,其实也会被导演“自恋”的小心思小触动一下。
拿下拿奖无数,横扫颁奖季的电影,是90分钟。
那么,我们这部《酷爱电影的庞波小姐》是多长呢?
2024.07.10这两年不断消磨,情绪太down了。
好像很久没有看电影,写影评了,现在的电影好像大部分都是happy ending,对于阴暗的我不太合适。
7.4情绪上头从家到厦门,申请了厦门的一张床。
到了今天7.10已经在酒店待快一星期了,中间做作品集改简历,今天基本完成了。
在昨天傍晚以及今天傍晚分别收到了一张床审核通过和配房的消息,这是最近为数不多开心的时刻,甚至喊叫了出来。
我也不知道在开心什么?
可能有了落脚的地方?
不用在花钱住酒店?
跨出了在厦门漂流的第一步?
我不知道如上所述,我最近不太看电影的,但是经常刷到女主演悲惨的打工生活,误以为是一部较为悲伤的都市打工电影,还在纳闷这个电影名字,总之被骗着看完的。
甚至分了3天才看完,每次看到过于阳光的片段直接右上角打叉,最后还是在今天看完了。
总结:一部过于甜腻的甜品电影,童话。
我就喜欢看这种追求梦想,有点儿梦幻,有点儿中二的电影。
人生这么漫长,怎能不给自己留个梦呢?
说一下技巧性方面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电影制作的呈现手法,开头的胶卷拉取也好,男主人公剪辑时候,身处胶卷海之中手拿剪刀的场景。
还有男主人公看着的电影,但屏幕上显现心中想到的过去谈话以及,翻开的剧本书,我们电子屏幕上呈现翻页方式反映时间。
剧情上,既有前辈对后辈耐心指引,传授相关知识但也保留后辈本身的个性,鼓励其发现自己的风格,去探索属于自己的电影。
而且最后一个问题!
(😠脸)你的咏叹调是什么呢?
你是已经忘记它了?
还是让它成为你努力的一切呢?
(*∩_∩*)才发现原来导演说今敏的徒弟,我说怎么这么丝滑,明明一个小时过去了却总感觉只过去了几分钟。
而且专转场太丝滑了,明明在炫技,却一点儿不让人讨厌。
纯粹的傻瓜电影带来纯粹的感动。
这可能是我看过最漫长的90分钟电影。
全篇90分钟可真的是一分钟都不无聊,特别是中间土下座一段,10分钟甚至让我产生了看了半小时的错觉,平行剪辑做出了类似长镜头的感觉,印象深刻。
前半部分剧中剧的拍摄和剪辑部分,让不了解电影制作的我也充分享受了这个过程,甚至发出原来是这样的感叹,是个加分项。
女二也太棒读了吧开篇女二(即片中电影的女主)开口我就感觉棒读味严重,后来在庞波小姐的指导下似乎好了一点,一度让我觉得训练前后发声从外行到内行非常合理,就是剧本有意为之的。
结果最后一段女二又开始棒读了,脑内过度洗白了属于是(笑)“庞波小姐来了哦”庞波小姐是个非常讨喜的角色,但是她一度让我以为是一个工具人角色,甚至中途还在脑内吐槽这电影应该叫《酷爱电影的吉恩先生》才对吧。
有趣的是结尾又再次以一种很浪漫的形式把焦点转回了庞波小姐身上,更有趣的是再看之前片段的时候会发现这是早就埋下的伏笔,让我非常感动。
什么破电影啊,也太理想主义了吧这是我在影评区看到最多打低分的评价了。
其实大可不必在本电影中寻求什么真实(阿虚.jpg),因为它本就没什么内涵也不需要过度解读。
看完全片会知道其实就是一个男孩实现女孩愿望的故事。
那么享受这个简单的单线故事就好了,不是吗?
“全是脂肪的电影一点也不美,不是吗?
”我个人认为真正的扣分项应该在于剧本想讲的东西太多了,但也太少了。
太少指的是单独作为一部浪漫系的电影看剧情量凑不到90分钟,所以杂糅了很多并不是很有趣并且引人误会的情节,说的就是梦想线。
庞波小姐最喜欢的是90分钟长度的简洁电影,但是这个电影并没有做到很简洁,有些遗憾。
“不如为了某一个人,为了自己最想给他看的那个人去拍电影就好了”这个人是串联剧情的关键,回顾了一下发现真的到处都在暗示这个人是谁,我却看到结尾才明白,可说是榆木脑袋了。
很简单的讲述一个浪漫的故事,仅此而已
给电影人的爽文,剧中剧剧情,很多炫技转场过渡。
对吉恩眼睛的评价,导演忠告说为谁而拍的电影(只给一个人看),电影为谁存在(自己)印象比较深刻(好像都是说教剧情?
)。
这部对电影人的理解是沉溺幻想的孤独之人,有些人可能比较难以接受这种理解,其实比较像黑人叫自己尼哥的那种调侃自嘲的心情,但本质是热爱。
融资直播和得奖这两段真是又爽又土,但很爽。
遗憾的是剪辑狂打字那段确实有点出戏,我想这段戏让主角进入一个幻想世界会更好一点,不真实的剧情只会让电影的说服力下降。
电影我认真看了一下,除去片头和演职员表就是90分钟喔,普通观众或者不知道感受,这可能是经常和剪辑打交道的人才能有的感动,因为电影就是时间的艺术,每一帧都是一个宇宙,需要的功夫和技巧观众都是无法直观看到,最后只能通过“感觉”去侧面接触到导演的功力。
所以最后他强调了这点,我觉得很感动。
关于梦想:1.梦想啊,能让我一想到就浑身细胞都兴奋得乱撞的梦想,是什么啊?
去想明白,我为何要来这人间一趟,用一生的时间,去想明白。
2.“梦想没法生钱”,这样的话掐灭了多少萌芽的奇迹,抱着这样信念的人的一生大概过得安逸却平庸吧。
3.让我回想起,很久之前写给自己的一段话:永远怀揣热忱与梦想,永远热泪盈眶。
关于性格:1.孤独但坚毅的人内心世界是饱满的,和阴翳而猥琐的人完全不同,即使表面看起来状态都比较低和冷。
2.在思想、潮流和技巧都飞速跃进的时代,真诚、质朴、憨厚等等在现在人看来落伍的旧时代残党,我却觉得那么的熠熠生辉。
3.努力向上的人不妨再自信勇敢一些。
关于电影:1.虽然我完全不懂电影创作,但里面的很多观念都让我备受启发,技巧性镜头衔接得也很自然天成。
2.编剧、导演、演员、剪辑、观众等等是一体的,在每个场景下都应该产生共鸣。
3.最后,酷爱电影的庞波小姐第一次看完整部电影呢。
4.这熔铸吉恩全部梦想与成长的最精彩的90分钟,一分钟也不能多,一分钟也不能少,这也是吉恩作为最佳导演的最引以为傲。
5.这部电影拍得真好!
6.真的非常感谢!
「我来这里是为了实现梦想 而不是抛弃梦想」「拜托了,他们拍摄的是一部,让一无所有的人也能够展望梦想的电影啊!
」「你认为电影是为谁而存在的?
你是不是从电影中找到了自我?
你是否在自己的电影里呢?
你究竟想通过电影传达给谁?
又想要传达怎样的情感呢?
」「想要留下什么,便意味着必须舍弃此外的事物。
所谓的活着,便是不停地做出选择,选择了一方,就必须舍弃其他所有。
舍弃,舍弃,为了死死抓住仅剩之物!
」「-那么请问导演,您最喜欢这部作品的哪个部分?
-最喜欢的部分吗?
我最喜欢的是...电影时长为90分钟整」
小日子有些地方是真的骨子里变态
蛮无聊的
第一次遇到讲Cinephile/映画制作的片可以无聊成这样的
怎么会有人拍这么蠢的日本二次元刻板印象啊……脑子里全都是水吗?
过于理想化以至于写实都不再写实的例子
有几句话挺喜欢的。人物和剧情都有点刻板,单薄,简单
这蒙太奇有今敏的味,但故事没有
电影届的乌托邦?如果这不是一部动画电影,这样的拍法可能是对电影业的亵渎,但做成动画,这种热血夸张和理想主义就非常合理。谁又不是一个热爱电影的人呢。本片90分钟的市场也非常合理。Hollywood,你懂了吗 :)
又是一部以电影本身为题材的电影,真的没题材了吗。有点像《白箱》那种既有幕后探秘电影制作流程,又承载着艰辛与梦想,最后还有许多必须要成功的燃点。表达有些理想主义拉,庞波桑原型是昆汀也很好猜。我也很同意电影时长90分钟的观点,但觉得这种题材的受众体太小了,双主角也挺让人奇怪,你到底想塑造谁。
七分
画面很美,但还是觉得自己被诈骗了,这根本就是酷爱电影的吉恩先生。。。
说服不要撤资那里简直了.为啥这类故事总是期待得到上位者的怜悯呢.你的努力终于让上位者看到感动,于是施舍了你你才能完成梦想.口区.
个人感觉笨拙无趣
367
难得对讲述电影制作的电影没有好的观影感受 大概这种违和感来自于日式漫画的热血氛围 或许说这样的作品更适合导演领域初涉者 像科普类的讲座一般讲述那些可能会在电影制作中出现和思考的问题//作为导演的感受从一开始被电影这种艺术媒介分割成了好几方面仿佛需要不同转换的分裂的人格 筹备 拍摄 后期每一阶段需要的专注度不尽相同而又必须达成一致的平衡对任何期望成为导演的人来说都是极大挑战//导演本人应该在成为导演前已经是一台玄妙的造梦机器了//90分钟电影赛高//“感觉”就是玄学
纯属自嗨行为,拍电影并没有那么简单,如果不是动画的形式让本身有点枯燥的呈现方式多了几份趣味,我真的会批评这部动画电影的想法的。
拍电影的工作量确实大。表面探讨梦想对人的意义,实际是探讨工作对人的意义。
看了三遍依然看不下去,有点低俗,有点猥琐,有点幼稚,还很闹
职场小白的进阶之路。有一种日本人特有的热血奋斗&自我感动在里面。可尴尬的是,观众却不一定能get到。两星半
拍不好动画电影的人来讲拍电影,连画面都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