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故事,阿健和女友兰、前女友贞之间的感情纠葛。
贞不甘心被甩,于是设局陷害阿键,让阿兰和阿键分手。
或许现实中你的闺蜜也会如此。
其实如果拍摄成电视剧的话,不就是《回家的诱惑》。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呲之以鼻,那还有什么好看的?
或许别的导演会将摒弃这个烂俗的剧本,或者拍得很知音。
可是,幸好这个普通的故事是由鬼才导演彭浩翔的作品,所以你不喜欢这个故事,也会喜欢这个电影。
彭导自己也表示,其实这个故事好多情节都发生在我们身边,发生在我好多朋友身上,我就把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情串起来。
因此,这个故事的梗概其实一般,但细节却非常有趣。
一、小心双子座男生,最衰。。。
女人之间总是容易谈起EX,更容易谈起EX的星座,双子座最容易中枪,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太花心的原因,似乎每个女生都会有一个双子座的EX= =!
这尼玛戳中我的笑点,而且笑中带泪。
因为我的EX也是双子座。
只是现在想起来,会记忆模糊。
二、比起后悔,三人都败,起码要够慷慨两个女人在这场战争中,都以为自己赢了,可结果两个都是输家;一个男人,在这场他自以为很高明的三角关系中,同样是输家。
所以说,爱情就两个字,所以谈恋爱就两个人好了。
不然会像幸福终点站中汤姆汉克斯用蹩脚的英语说,三人,拥挤。
可是,多少人明白呢?
为了一时的快乐,一步错步步错。
所以很多人都有回不去的曾经。
三、王子和王八蛋吴彦祖说,让女孩子哭的人,不是王子,是王八蛋。
但最后亲身经历的女人,发现这世上根本没有王子,只能一些王八蛋和假装是王子的王八蛋。
四、此情可待成追忆里面的那两个女孩很憎恨吴彦祖对她们都做了同一个事情,比如在楼梯做爱啊,在哪里一起吃面啊,说一样的话啊。
可是恋爱不就这样吗,尽管换了一个人,可是你还是会像抱前男友一样抱着他,也会做一些你们曾经做过的事情。
为他做饭洗衣撒娇,亲吻拥抱。
所以这也不是不可原谅的吧。
初中的时候,听过张信哲的一首歌。
不要对他说出一样的话,不要对她说夜里会害怕,别说多晚都会等他的电话。
很明显,这是不可能的。
幸福都是类似的。
电影的一开头,正正是艳照门的场景。
别人查看阿娇的裸照,她只揶揄:我比以前瘦多了,呵。
其实整部电影,她都没有失去流露清纯的机会,她本来就是眉清目秀气质非凡。
所谓公主。
其实大家也应该知道,婚前性行为,甚至是伴侣之间拍裸照,在他们的世界,香港,实在就是一个没有说出来的秘密而已。
我一直很不明白为什么大家对阿娇纠缠不已。
知行不合一,大家都说她犯的是这条罪行。
试问,谁不知道演艺圈娱乐圈是一个大染缸?
谁不知道他们的职业就是演戏。
至少,她本没有料到的是大家会得知她的私生活。
自由的缺失也是有一个度的。
同时他们也肩负着模范作用,这就是生命中不可承受的伤痛和负担。
不知道有多少比她更傻更天真的人人为他们是超人,或者认为艺人不是人。
阿娇当时是第一个站出来说话的女受害者。
现在看着,她是在这次事件里面受伤害最深的人。
今天刚刚得知她和陈成为性伴侣已经6个年头。
今天刚刚得知她与男人分手。
看,私生活完全曝光了吧。
从此大家就默认,传出绯闻的大致也不是空穴来风。
戏里面说,男人都不是王子。
男人只是扑街或者扮王子的扑街。
公主复仇记里面的演技,也只能沦落到去美国做舞娘。
讽刺。
戏里面的她,冷静,细致。
不害怕私生活的曝光——至少从这一点里,是跟现实中有对比的。
也讽刺。
《出埃及记》让我看得一头雾水,至少没有完全看懂,但是彭浩翔的这部,让我叫绝。
它的情节太过意外,足够臣服观众。
不存在疲弱之处,足以展示社会现状。
可大家为什么还是不明白。
不知道是一个道德问题还是一个社会开放度的问题。
反正我可能说得太多了。
戏里面也说,女人都不是公主。
女人只是巫婆或者扮公主的巫婆。
她不止如此。
而她的青春和清纯时光可能就这样一去不复返。
电影结尾出自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的那段话,由于原作是俄文,翻成英语再译成中文后,已经有些走样,文字不通。
找了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俄文翻译的《列夫•托尔斯泰文集》,其中《战争与和平》由刘辽逸翻译,电影中这段文字在其尾声第一部(二)的第九自然段,为便于理解,将尾声第一部(二)整篇抄录如下: 如果像史学家所设想的那样,伟大的人物领导人类去达到某些目的的话——这些目的或是俄国或是法国的强大,或是欧洲的均势,或是革命思想的传播,或是普遍的文明进步,或是什么其它方面,那么,不理解偶然和天才这两个概念,就不能阐明历史现象。
假如本世纪(十九世纪)初叶历次欧洲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俄国的强大,那么,即使没有这些战争,也不用侵略,这个目的也能达到。
如果为了法国的强大,那么,不用革命,也不用建立帝国,照样也能达到这个目的。
假如目的是传播思想,那么,出版书籍来完成这项工作要比军队好得多。
如果目的是为了文明进步,那么,不用说,除了使用毁灭人的生命及其财富的手段外,还有其它更适于传播文明的途径。
那么,为什么事情是这样发生了,而不是另样发生呢?
历史告诉我们:事情之所以这样发生是因为“偶然造时势,天才利用了它。
” 但是,什么是偶然?
什么是天才呢?
偶然和天才这两个词并不表示任何实际存在的东西,所以是不能下定义的。
这两个词仅表示对现象的某种程度的理解。
我不知道为什么发生了某种现象;我想,我是不能知道的;我也不想知道;所以我说:这是偶然使然。
我看到一股力量,这股力量产生了与人类固有本性不相称的行为;我不明白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所以我只好说,这是天才使然。
羊群中有一只公羊,它每天晚上被牧羊人赶进特殊的单羊圈去喂养,于是它长得比别的羊肥一倍,对这群羊来说,这只羊似乎是一个天才。
因此,正是这只公羊每天晚上不是进普通的羊圈,而是进特殊的单羊圈去吃燕麦,也正是这只养肥了的公羊作为肉羊而被屠宰,这个情况应当说是天才与一系列不寻常的偶然惊人的结合。
但是,那些绵羊只要不再认为它们所遇到的一切都是为了达到它们这群羊的目的;只要认为它们周围所发生的事件可能有它们所不了解的种种目的,那么,它们便会立刻看出,那只育肥的公羊所遇到的事情的连贯性和统一性。
即使它们不知道那只公羊长肥的目的何在,但它们起码知道,在那只公羊身上发生的一切绝非偶然,所以,不论是偶然还是天才这些概念,它们已经无须去了解了。
(只要不去探求眼前容易理解的目的,并承认最终目的是我们不能知道的,我们便可看出那些历史人物生活的一贯性和合理性;我们才能发现他们那些不符合人类本性的行为的原因,因而我们也就不需要偶然和天才这些名词了。
) 只有承认我们不清楚欧洲各国人民激荡骚动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只知道这些事实;起初在法国,后来在意大利,在非洲,在普鲁士,在奥地利,在西班牙,在俄国——在这些地方发生的屠杀,还有,自西而东和自东而西的军事行动,所有这些事件构成了一个共同的本质和目的,这样我们不仅不必在拿破仑和亚历山大二人的性格中去找他们独有的特点和天才,而且对这些人也不可另眼相看,认为跟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再者,不仅不须要用偶然性去解释造就这些人物的那些小事,而且将会明显地看出,这一切小事也是必然的。
放弃对最终目的的探求,我们便会清楚地看到,正如我们想不出另有一种植物可能生长出比某一植物本身生出的花朵和种籽对它更加合适的花朵和种籽一样。
也不可能想出另外两个各有其经历的人来,比拿破仑和亚历山大更合适来完成这两个人所完成的使命,而且完成得那么细致和彻底。
Only by renouncing our claim to discern a purpose immediately intelligible to us, and admitting the ultimate purpose to be beyond our ken, may we discern the sequence of experiences in the lives of historic characters and perceive the cause of the effect they produce (incommensurable with ordinary human capabilities), and then the words chance and genius become superfluous.
伊莎贝拉的大热引领出对彭导大批的拥趸。
也许对伊的期待过高,我觉得澳门惨绿灯影下的暧昧洛丽塔情节不过尔尔。
甚至比起之前看的相当另类好玩的AV来说,伊莎贝拉只能算是明信片电影。
时髦一点来说,一点也不cult,一点也不彭浩翔。
在emule上翻出彭浩翔的旧作《公主复仇记》看,却非常喜欢。
阿娇的演技真是令我刮目相看。
把一个被前男友抛弃 心底暗暗计划报复却表面平静娇弱的女子演的四平八稳。
看过彭浩翔的一个专访,感觉此人拍电影就是追求好玩。
所以公主复仇记在浅浅的欢乐气氛中狠狠地把爱情中的纠结和欺骗嘲讽了一把。
吴彦祖演的ken重复出现在一个画面:告诉钟欣桐“这个世界上没有王子,只有仆街,和扮作王子的仆街”,而此时他刚与陶红调情完毕。
钟欣桐以为自己见过陶红而对方却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却并不知情自己去找ken的时候陶红正躲在两人的床下。
两个女孩在电影院到超市那场偷钥匙磨钥匙的偷天换日的戏让我最为过瘾。
钟欣桐在路上被警察追,对于ken皮夹里的照片作出“那就是我男朋友的女朋友的照片咯”的解释,和在超市躲藏与寻找的场景,都让人不禁发笑。
恋爱中的欺骗和报复,都让彭用轻松愉快的画面和音乐勾勒出来。
原本以为两人在高速公路上尽情飞驰的片段会就两人共同惩罚花心男友这条线发展下去,却想不到出其不意,在片尾钟欣桐告诉陶,色情网站的照片是自己登上去的。
而陶则告诉钟,自己早就见过钟。
爱情中的有真实的欺骗,也有虚假的亲密。
可两者,谁又能说谁不是in the name of love呢。。
忘了最后哪个女孩对哪个女孩说 那么我们还能是这样的朋友么。
只记得钟欣桐带着童真的面孔 却沧桑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王子,只有仆街,和扮作王子的仆街”后加了一句“这个世界上也没有公主,只有巫婆,同一些扮作公主的巫婆”。。。
很喜欢彭的出奇不意和站在旁观者角度的一种冷静。
他没有揪住你的领子,告诉你怎么去看 怎么去想。
而是恰到好处给你的思索的空间,给你点小小的tips,但却也不要你完全沿着那条小径抵达终点。
“好玩”才是最重要的。
就象从钟欣桐的口中透露着对ken花心的看法:也许他是受过伤才这样的。
没有责怪,没有一把眼泪一把鼻涕俗套的批判。
查了个字典。
发现ken还有知识范围的解释。
beyond our ken就是超出我们能力范围。
片尾引用的托尔斯泰的一段话。。。
只有不再执着于辨认一个我们眼前能解释的目标,承认那是超越我们的能耐。
我们才可以明白历史人物一生的经验。
感受他们留下的影响。
这样我们才会明白寻常人的能力局限。
命运或天才一类名词,已经是多余的了。。。
也许很多时候我们是做鸵鸟做的太习以为常罢了。。。
一位曾经对我很重要的男性友人曾经向我表达过他对所谓"两个女朋友"的向往之情,可惜当时我跟另一个姑娘都同为他的所谓"两个女朋友".当然不是新裤子那首两个女朋友的剧情.那是我在关于感情这件小事上最纠结的大事.当我终于跟一个热爱捧我在手心里的男人在一起的时候理应是不会想到这些的.大概是由于彭胖子细腻得仿佛姑娘们的gay闺蜜一般的对女人心理无限精准的拿捏.我记得那个男人曾经发表过某种对"艳照门"的评论,只是我忘了他具体说了什么.而在片尾揭示阿娇跟陶虹(骚瑞懒得打她们的角色名字)的险恶用心,也突然点醒了我什么.这样的事儿,我又何尝没干过,相信多数姑娘都干过.查短信,查电话,msn,qq,ox的时候心不在焉,另怀目的.当出现这样的"两个女朋友"的关系时,两个姑娘的一方与另一方总是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甚至很有可能,若不是前男友现女友之类的关系,这两个姑娘理应成为好朋友的.我不清楚到底是男人的嫉妒心大还是女人的嫉妒心大,我只知道,趁男友洗澡时用他的电脑查聊天记录的姑娘肯定比男人多.而彭浩翔的这部影片是我看过的最清楚的阐释单纯可怕的姑娘的东西了.特别是对于经历过这样情节的人来说,这么精致又充满细节的故事是让人揪心的.阿娇跟陶虹两张精致中透着灵气的脸更是让人心疼的.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所有的这样的故事中都至少存在着一张像吴彦祖一样帅气,毫不在乎的脸,至少我所能看到的案例都是如此,这么一想就不会觉得姑娘们有多么的单纯了,谁不是因为色心大起贪恋那一张有范儿又有面子的脸呢?正如我刚跟某ex分手的时候死心塌地的认为即使分手也无法改变我毫无理由的爱他,但是回想当初,仿佛也从我的善中见到了恶,见到了女人们的通病,不知是过于单纯,还是过于虚伪,爱情是一种热烈中夹杂着恶心的东西,是各取所需,是个人贪欲的最佳阐释.于是我也在很长一段时间执拗的认为他毁了我的一切,他夺走了我全部爱的能力.的确我也不敢想象像那两个失望至极的姑娘他们以后会否继续爱上一个人,像先前一样爱.于我而言,答案是不会.或者我已然不能鉴定那会否是爱情,亦或者是每一段爱情有每一段爱情的不同之美.片中阿娇跟陶虹一个显著的小女生共同点就是她们都喜欢一些在感情中只是陪衬的小物件,把前女友送的玩具扔掉换成另一个一摸一样的,前男友家门的钥匙,床,电脑密码,甚至是ken他奶奶的生活习惯.曾经这也让我很恼火,并且认为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意义.导致我曾经用很长一段时间抽了一抽屉中南海的空盒子出来,并且一看那蓝白的包装就觉得喜悦.女人跟一个男人在一起久了,一定会有他的习惯,也一定会知道他的作息时间做事方式,而男人则不尽然.每次跟男友讲同样的一件事儿的时候他总是会表情同样的惊讶,如果说女人是主动的总结以及迎合,那么男人则是被动的习惯的记忆,而这些所谓的我称"爱情习惯"的东西,我 有一天突然想明白了,其实毫无意义,然后瞬间世界在我面前终于展现了客观的一面.中南海就是中南海,是一种抽完了嗓子会很干,味道不太好闻的混合烟.而那些陈年旧事中,床底下发现的用过的橡胶制品包装,终于无关于事件的男女主角.记忆中清楚的可笑的细节都隐没,直到看这部戏的时候才重新涌现.而特定的主观的信息,则是另一回事.我曾搜索别人校内无数友邻来确定一个我从来没看清过脸的女人的样子,我使用她的友邻的密码来看她的日志,我通过跟男主角见面的日子,来推算她写日志的时候,我看了所有的聊天记录以及短信,来获得一种一切都知道了的快感.很快我发现了这种快感其实来源于自虐式的折磨,来源于我无法干脆的一刀两断留下的后遗症,像动物的胎盘缠绕不清.更甚之的是那些地方,正如阿娇分手的大排档,陶虹工作的ktv,或者是那么小的北京一个个live house,没有什么可供遮掩你所受到的伤害.但当时我就相信,这样的折磨终将结束,以至于到片尾我太希望那两个姑娘成为一对同性恋,因为男人真的没有什么值得相信的.直到我在跟一陌生男人讲述某个音乐节上我坐在小河边儿哭的时候,他半开玩笑的说他在小河边儿撒过尿,为何没有碰到我?我的确从他表情里看到了什么一闪而过的东西.我确信我找到了一个爱我更甚于我爱他的男人.以及能让我开始同情那第二个女朋友际遇的感情.虽然我一如既往的不知道于现在的我而言什么是爱情,在遇到灼灼眼光时不再羞涩和失掉清纯的我.我无法做到继续是一个单纯的小姑娘,我的成长太快太多,来不及假装单纯直到让自己相信自己真的是单纯.于是沉湎于爱里的公主又如何会记得巫婆也是女人,而男人永远是龌龊的?--永远感谢那些疼的让人无法忍受的感情伤害
我不推荐任何人去看,也不希望每个人都喜欢我看完了以后,碎碎念叨着我喜欢这样的电影,我喜欢她的音乐,我还喜欢导演的品位,喜欢音乐监制的品位……就是喜欢,不要求任何人苟同……
“你有没有听过一种说法?
真正的王子不会令公主伤心,令公主伤心的,不是真正的王子。
”“如果他令公主伤心,那他是什么?
”“王八蛋!!!
”——这是一个感情丰富的男人面对其“将来时”的女人说出的话。
“其实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王子,只有王八蛋!
还有装王子的王八蛋!
”这是成为“过去时”的女人说的话,再哭再闹再痛不欲生都已经没有,现实就是要你面对两个字——被踹。
如果这个女人在“过去进行时”或“现在进行时”不甘心被踹,已经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报复,那她还会幽幽的加上一句“同样,这个世界也根本就没有公主,只有巫婆和一些自以为是公主的巫婆“。
这就是电影《公主复仇记》,一部外表很另类,结局很玄妙,但核心很传统的故事。
卡拉OK侍应周筱兰(陶红饰),与男友Ken(吴彦祖饰)过着稳定的感情生活,直至有天,陈蕙贞(钟欣桐饰)走到面前告诉她一件事。
“你没见过我,不过我认识你。
”阿贞原是Ken的前度女友,却在多月前无故被阿Ken抛弃。
但她向兰强调,这次并不是要跟她争夺Ken,而是Ken在分手后,竟将二人过去的一张裸照放上互联网公诸同好,令学校辞退贞教职。
贞说想取回Ken手上照片,兰为避免步贞后尘,决定与贞联手进行潜入Ken家盗宝大行动,偷回彼此与Ken拍下的裸照。
过程中二女相濡以沫,兴奋如一场仲夏嘉年华,当中产生了一份微妙的女性情谊。
只是她们都不知道,兰花有一种姐妹花,叫蕙。
兰蕙相似,只是蕙的叶子太阔,外观并不如兰。
但世人却总爱将兰和蕙互相比较。
就如两个女人,要是她们都曾经爱上过同一男人的话,她们就注定终生都相妒相斗,暗自较量。
电影想说明的就是:人性如花,有阳光照射不到的一面,公主王子,只能生活在理想的童话世界。
这一点虽然早已经妇孺皆知,但仍然很有现实意义,尤其是对于我们这班普通小民,用现在流行的话就是——草根。
越是普通人,越草根,越想自己能一鸣惊人、出人头地,最不济了也得混成灰姑娘或董永之流,凭自己自以为是的容貌和一无所有的勇气征服有权有势有仙气的人,或者自己成为有钱有势有仙气的人。
这种自信在小民们的心中根深蒂固、海枯石烂、金刚不坏、百毒不侵,是他们吃下的一块永远的秤砣,精神世界中永远的寄托。
你看看身边买彩票的、参加各种海选的、网上犯贱急着出名的形形色色的人们,绝大多数都是草根,也都有一颗火热的心。
所以草根们喜欢童话、喜欢那些被娱乐公司包装成灰姑娘或灰小伙的样板们,那算是先混出来的阶级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小舅子二大爷,因为他们的存在更坚定了草根们的成为名人明星有钱人的信心。
同样草根们也希望在自己的世界里成为公主或王子,生活中总有机缘不断的砸到脑袋上,砸得头破血流也不嫌过瘾,就算是砸成蜂窝煤也乐意,也得让鄙人羡慕的说,这人被幸运女神青睐的太狠了。
但现实总给人一种生不逢时或苍天无眼的感觉,自己觉得自己是挺好的一个人,却总要饱受命运的蹉跎,混不出来不说,草根们还总是遇到上了床不加戏的导演和伺候了多年还不离婚的名人,这让善良的、痴情的、无私奉献的、为艺术献身的、想出名的草根们伤心欲绝呀!
中国人是很注重传统道德的,尤其是对于女人的身体,就像电影里的陈蕙贞的想法,床也上了,事也办了,咋就说踹就踹了呢?
咋就这么不负责任呢?
咋能和上床一样随随便便呢?
那些想出名的就更是不能忍受了,“我的每一个角色都是用身体换来的!
”这是什么世道呀,真是把刘慧芳都逼成潘金莲了!
于是乎,“公主”们就要复仇,电影里的“裸照”其实是陈蕙贞报复的幌子,通过一系列算计,达到拆散前男友与现任女友周筱兰的目的,虽然不很成功,但却和周筱兰达成共识,成为一个战壕的战友,好的就差拜把子了,她们的复仇很文明、很绿色环保,解了气就行。
但现实生活中的“公主”们可就厉害多了,有组织有纪律有谋划有策略,裸照算什么,太小儿科,我们有音频和视频,我们有足够的证据和支持者,我们要拼个鱼死网破!
人各有志,我不便妄加评论,但只想问一句“要是鱼死网不破呢?
”咳,瞎操啥心呢,不就是巫婆和王八蛋们的破事么!
吴彦祖扮演的陈冠希一个有心理疾病的男人。
钥匙的故事两个女人一台戏公主与王子生活在一起是相对的。
互相骗来骗去,那就不是爱情了。
小杏是个大号的吴彦祖fan,这两天给我灌输不少吴彦祖的好处。
如果吴彦祖去参加加油好男儿一类的节目,想必她会是个“燕子”,“燕窝”,“燕麦”whatever的小头目。
没耐住她花痴式的宣传攻势,今天看了吴彦祖的一部电影。
没有选小杏最推荐的《美少年之恋》,因为是我向来不感冒的同志题材。
选的是据说是正剧的《公主复仇记》。
片子的大部分时间只能说乏善可陈,故事其实还是满有新意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展开得有点沉闷,给人一种可看可不看的鸡肋感。
年轻演员担纲,三个人的表演还算可以,但是还远说不上可圈可点。
还好撑到了电影的结尾。
到最后十分钟的时候才发现,这里集中了整部电影的精华。
倒不是说最后的剧情象《第六感》那样玩弄了一把观众,而是这个结尾让这部电影的主题倏地一下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了。
我原本以为导演只是想讽刺一把男人或者讽刺一把女人,最后才发现原来他把所有人都讽刺了,两不耽误。
“其实这个世界根本没有王子,只有些王八蛋和扮王子的王八蛋。
”“同样,这世界是没有公主的,只有巫婆和一些自以为是公主的巫婆。
”真深刻啊,光是为了这两句话,这部电影就值得一看了。
结尾的时候,陶红问钟欣桐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时候,阿娇说:“因为我不开心。
我不开心为什么每次不开心的都是我。
我不开心你们为什么可以这么开心。
”一副咬牙切齿装狠的样子,实在是太可爱了。
其实这个理由蛮不讲理吗?
一点都不,这世上再找不到比这更好的理由了。
这世界上充斥着扮王子的王八蛋,是因为还有很多相信和期待王子的巫婆。
同样,世上之所以有这么多自以为是公主的巫婆,是因为很多王八蛋还憧憬和妄想着公主的出现。
大家你骗骗我,我骗骗你,日子不也这么开开心心地过去了么?
这么一个即食的时代,有保质期的东西,早已经不吃香了。
还沉浸在这个结尾的时候,屏幕上出现了一行字:原创故事,编剧,导演:彭浩翔原来如此。
PS:看到一半左右的时候我在QQ上跟小杏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啊”,结果她回我一句:“也要是吴彦祖才行。
”TMD,我今天怎么听到这么多有道理的话。
虽然跟《av》一样只给三颗星,不过觉得《公主复仇记》要略好。
首先,《av》的剪辑似乎比较粗糙——并不是“不好”,而是“看起来没有太多修饰”。
《公主复仇记》,也许主角是女生,剪辑看起来要细腻很多。
当然我是很崇拜全哥(彭导御用剪辑师李栋全)的,在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商业和硬件的限制下还是那么认真敬业。
另外,镜头的拍摄很“入味”。
阿贞吃面打嗝、被炒鱿鱼一路走回家、筱澜在洗手间扑粉……就连配钥匙阿伯磨钥匙时的一脸认真:“差少少就开唔到,开唔到就开唔到”都很“入味”。
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和彭导自己的《伊莎贝拉》把这种“入味”做得很足,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自杀前的人看了这些片子以后大概也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了。
记得有个人跟我说,彭浩翔的电影真是部部都有詹瑞文喔!
果真如此,从《买凶杀人》里的双枪雄,《伊莎贝拉》里的包租公,《av》里的咸片舅父狼狗到这部戏的婚外情男友!
虽然每次戏份都不多,却全是古灵精怪的个性角色。
这大概也是彭氏电影隐藏的幽默之处吧。
彭浩翔的作品耐看,有很大一个原因源自镜头的独特。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买凶杀人》里阿bart在酒吧后巷要杀阿全的那段,阿全冥思苦想是谁买的凶,镜头快速地切换,这一句对白还来不及读完就接上了下一句,衬着黑暗的背景,淅沥的雨声,显得十分神经质。
《公主复仇记》里阿贞刚失恋时,在街上恍恍惚惚、毫不节制地吃鸡蛋仔,用”包剪锤猪仔机”自己猜拳、在超市撞到一堆货品后痛哭(旁边的人就眼仔直直地望着她不知所措),也是同样地神经质和“抵死”,配上悲伤的意大利音乐居然还有点搞笑。
还有筱澜坐公车时在腿上练习指法等等,都是生活中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小细节。
同样都是很简单和平凡的素材,却被导演用一种不简单和平凡的手法表现出来,依然是“入味”十足。
好笑的是发现“梁志安”跟“李栋全”一样,都有真人,就是帮阿贞电单车加油的那个伙计!
那么陈浩铭、何宝华、黄家乐、麦启光也应该有对应咯!
如果把彭浩翔所有的电影串在一起,会发现也宛如一个统一的故事。
每次看见陶红只能想到傻春那个角色,土里土气的。不管公主还是巫婆,是女人就是可怕的动物。
终于看了,虽然没有预期的好,但是彭胖子的编剧实在是牛逼!
不值得看。
结局是什么意思,仇恨女人吗?
这角色不适合吴帅哥啊。不过是谁都一样,彭浩翔不可能叫陈老师。片子逻辑不太通,如果陶虹这么个情况,就不可能帮阿娇。
每次我想打“一无是处”的时候总有一些因阻碍我 -- 音乐
这就是一部纪录片,记录艳照门之前人们的心情,记录人们所谴责的东西。
啊啊啊啊啊啊啊!又被彭浩翔愚弄了。ENDING直接O嘴。。。。。话说死胖子你怎么可以那么会配OST,那交响乐挥得我内牛满面的啊。。
看此片在艳照门出来之前,看过后即对一向以清纯示众的阿娇产生质疑。镜头一直晃啊晃啊真头晕,因为这部,对彭先生的《志明与春娇》也并不看好,史上最纯情三级片?确定?
预言了艳照门。看的蛮难过。。阿gia真作孽...她在衣橱里看到ex跟现任FUCK背景音乐是歌剧。。我想到发条橙了= = 小陶虹也太老了吧= =
是因为同为水瓶座吗?有点喜欢阿娇这样子有点坏坏的女人。很久以后,艳照门出来后,我竟然会想,呀,阿娇以前不是拍过这样一个片子嘛。
彭胖子是预言家。。。但是我真的很不喜欢甚至讨厌大陶红!
很不错的结构。肥彭当时一定知道些什么。
哈乌搞!! 以及 自从新宿事件之后 吴彦祖在我心里就再也竖不起马相好好好小哥哥的形象了怎么办
目前彭导的五部作品都看过了,现在看过[公]最差,[伊]最佳,而最早看的[买]却是我最喜欢的。
除了一首歌儿,电影什么也没留下。
而我却能懂得的感受
彭浩翔的滑铁卢
片尾那段《war and peace》的话实在点睛。另外,的确,世上多的是假装王子的王八蛋
演技真不是一般的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