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格斯·兰斯莫斯在电影狗牙里给我们演示了一个微缩版的极权社会,一个与世隔绝的奇怪家庭。
家庭成员由一对父母和大儿子、两个女儿组成,一家五口终日生活在一座隐秘的大宅子里。
三个孩子自小被父亲隔离于此,他们不能接触除父母外的人,对高墙之外的世界几乎一无所知。
电影里父亲是唯一可以驾车到外面去的人,他有一份正常的工作父权在这个家庭中是至高无上的,是这个模拟社会的一切规定者和诠释者,他小心翼翼的经营着这个家庭,会刻意的撕去买来商品的外封,严格掌控者围栏之中儿女的思想走向。
在父亲给子女制定的教育中一切都被改写,比如电影开头父亲给孩子们录制的词汇教育sea是一种皮质沙发,当你累了,你可以说,我要坐在大海上休息。
highway是一阵强烈的风。
父亲作为规则的制定者把未见过的词汇全部转变为眼前所有断绝你对一切未知的想象。
父亲常常告诫孩子们围栏之外的危险性,甚至欺骗的说他们之前有一个大哥因为不听话跑了出去在外过着凄苦的生活,以至于大女儿会悄悄把蛋糕扔向墙外,小儿子会喃喃对着墙外不存在的大哥说着些什么。
一个极权社会的成功在于他的密闭性,一切陌生的事物都可能会引起内部的混乱,所以当一只野猫出现在院子里可把孩子们吓坏了,小儿子残忍的将猫杀害父亲借机给孩子门上了一课围栏之外多么危险这种叫猫的生物会把人撕碎,他们不存在的哥哥就是死在猫的利爪下,为了抵抗猫的入侵父亲教会了孩子们狗吠,院子里天真的孩子俯身在地认真学这狗叫多么的荒诞,可对于规则的制定者这一切是正常的是必须的。
回看电影里的这个极权模型,一个掌控者父亲,一个监控者母亲(父亲上班时家中的一切由母亲掌控),从小就接受父亲所授予世界观长大的三个孩子们,一个绝对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环境。
有那么几刻看着偌大的草坪,不太耀眼的阳光,水温适当的泳池也会觉得这个封闭环境的是一种平衡的生活状态甚至是乌托邦式的。
可孩子们永远不可能像薄伽丘描绘的年轻人那样畅聊性、人间百态,有的只是他们麻木的看着天空飞过的飞机以及在园中各种古怪的举动。
搅乱极权封闭的永远是人的本性和外界对思想的唤醒,在小儿子成熟之时父亲利用金钱和一个女员工达成交易为自己儿子提供性服务,克里斯蒂安是受雇来满足儿子的性需求的却悄悄的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密闭性,她不时冒出来的新词汇让孩子们感觉新鲜却让母亲解释的慌乱,比如大儿子问僵尸什么意思母亲慌张的解释是一种小黄花。
甚至克里斯蒂娜为了满足私欲偷偷教会了大女儿用舔这种人类最初的方式来交换物品,大女儿舔了克里斯蒂娜的下体换来了会发光的头箍,以及彻底改变这个家庭的三盘电影录像带,正是这三盘电影录像带彻底革新了大女儿的世界观对围栏之内的种种产生了怀疑。
父亲发现了大女儿的录像带察觉了这个家庭的动摇,在惩戒大女儿后不再相信任何人,但为了满足大儿子的性欲不得不在围栏之中上演的令人发指的乱伦。
当儿子和女儿上床之后,大女儿两眼无神的重复着录像带《洛基》里的台词:“你这个婊子,下次在这样我他妈废了你。
”尽管这不是针对大儿子只是一种单纯的模仿,但可见三盘录像带对于大女儿的影响之大,孩童是善于模仿的,尤其对新鲜的事物,正是这些新鲜事物的冲击让大女儿有了一次夜逃,作为一个逃离者父亲却并不感到恐慌他可以完美的编制大姐姐和之前的大哥哥一样在围栏外面的世界死去了谎言。
电影里有段对于训练狗的言论,狗店的老板自信的说狗只是一团可塑的泥巴只要五个阶段训练,你想要暴躁、温顺的都可以。
对于人这同样适用,但人难以训化的是对于欲望和思想的控制。
我们眼见过太多独裁者试图构建的集权社会,改良你的言论,给你营造恐惧感,彻底革新你的思想使其单一化。
《狗牙》是一次极权社会的模拟,也是人类对于权力的黑色隐喻,导演用极简的画面构图强烈对比人性中最黑暗疯狂的荒草地。
《狗牙》是值得我们思索的,极权存在于家庭同样存在于国家,在对于权力的掌控下那双大手所导演的荒诞幕剧我们甘为之做演员。
父亲-国王母亲-王后大儿子-王子女儿们-公主片中有一段是关于父亲到狗只训练场想取回自己的狗,狗场主人说训练狗分五个阶段,一个个阶段才能形成自己想要的狗。
父亲正在自己的王国,训练着自己的臣民。
王后则是共谋者。
日常家务,比赛,游戏,一些不能出外,关于等级制度(集便签)的规定,晚上的娱乐项目被限定,一些关于与外界联系的词语(键盘、电话、僵尸、远足、高速公路)被改成日常的词语。
并规定当犬齿未脱落时,他们仍未成年,不能走出家中,就算走出去,也要坐车。
父亲利用自己厂长的身份,雇门卫(克里斯蒂娜)解决自己儿子的性需求。
他们各自的名字,我们的片中无法得知,只知道克里斯蒂娜和布鲁斯(大女儿在录像带里面学的人民)。
他们之间称呼也是姐姐、妹妹、哥哥、父亲和母亲。
名字被隐去,没有指定的名字,片中的每个人都可以代入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
父亲-厂长,极权统治者,国王地位,家中权利最大,也是最厉害的人(在儿女们眼中)。
王后-手球冠军,当父亲不在家时,则代替父亲管理儿女,训练儿女,协助父亲编造关于他们所认知的世界的谎言。
大儿子-无个性,对于不存在的哥哥怀有恨意。
大女儿-活跃,被克里斯蒂娜欺骗交换礼物,舔了她之后,开始有所启蒙。
尤其是交换了录像带,接触了外面的世界,无不期待自己的犬齿脱落,成年。
在父母的结婚纪念日里面疯狂跳舞进入癫狂状态,后用哑铃敲掉自己的犬齿,躲入父亲的后尾车厢。
小女儿-和姐姐互相依赖,互相玩游戏,在片中性格和哥哥差不多。
小女儿问,妈妈,能把电话递给我么?
妈妈给了她一个盐罐。
爸爸说,赢的人会有奖励,奖励看录像,于是大家一起看家庭录像。
妈妈说掉下来的飞机会属于应该得到它的人,原来儿女们都以为天上的飞机和玩具飞机是一个大小。
爸爸带回家一个女人,让自己的儿子与她做爱,直到她《出卖》这个家庭,给了大女儿两盘录像带。
于是他决定让大女儿代替她的角色,与他的儿子做爱。
一整片的荒谬让人越来越崩溃,直到看过了《诺基》的大女儿打断了自己的犬牙。
这时她会相信,人的犬牙是不会自己掉下来的。
绝对的保护,代表了绝对的占有,家长,甚至政府,每每将保护放在嘴边,把占有放在灵魂。
他们说猫会进攻我们的住宅,绑架我们的亲人,他们说外面的世界是危险的,以至于你无法用脚触碰家宅以外的土地。
在荒谬之中成长的孩子们,要么在荒谬中灭亡,要么就在荒谬中爆发,而爆发力的大小与荒谬持续的长度成正比。
任何一个在好奇心驱使下要发现真相,满足逐渐增长的欲望的同时,都经历着比在同一条件下沉溺于现状的人更多的困惑与折磨。
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象征,象征希腊这些年来对国人的隐瞒,隐瞒这无法继续的经济,这入不敷出的现状让恐慌变成谎言,直到对它的打击狂升猛增。
原来这种恐慌的隐瞒早就深入民心。
我看着大女儿放肆地跳着舞,荒诞但是绝望,我相信,父亲的后车厢真的可以带她进入这外界被肮脏感染了的黑洞。
谎言是善意的,谎言也是稻型灰影的催化剂,这并不像妈妈说的那样,我没有生别的孩子,因为我只爱你一个。
《狗牙》是一部极权主义影片,大到可以隐喻政治、宗教、文化的极端控制,小到男权主义社会下的危机都可。
纯白的服饰既是单纯也是无知,看似牢不可破的谎言思想和高墙紧锁却因为一名辅业妓女的女职工到来而崩溃,新鲜神秘的事物让囚禁的孩子有了好奇,进而怀疑,最终反抗。
兄妹乱伦这场戏里男人只出现在了镜子中,预示这是男权主义的虚幻和崩毁的前奏大女儿的脱逃算不上彻底成功,甚至最后被带到工厂依然闷不吭声躲在同样钢铁汽车里便预示着结局的悲惨,受限于极权思想的她既不能带着犬齿也不敢双脚触地,但对于这个绝对保守的家庭无疑是一块石起千层浪,为了得到心爱的东西她可以放荡、服从、耍狠、伤人,代价的过程都不及真实的结果重要。
她叫自己布鲁斯,我认为名字是个关键,虽然不知道她看的录像带是什么片子,但估计是拳击片,各种热血且具冲击性。
父母给的名字是他们的希望,自己选的名字则是来自自我的愿望,这是认识自我的第一步。
可以料想第二个应该会是儿子,作为正在成熟起来的男性角色,他迟早会代替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
性事被父亲牢牢操控在手里的儿子最终很可能犯有俄狄浦斯情结,以此彻底摧毁父亲的绝对权威;小女儿的思想受奴役较严重,她既不发问,也不怀疑,全身心接受父母的“保护”,并且带有严重的自虐倾向,热衷玩被烫、窒息、昏厥游戏等。
如果导演会将这个家庭故事继续下去的话,小女儿会成为哥哥的性玩具,最终在家庭分裂之际自毁。
妻子扮演的绝对服从副手向孩子们歪曲了所有的语言意义,一心一意传达着美好,例如“猎枪”是白色的小鸟、“僵尸”是黄色的小花。
她在片中的作用和过去几千年历史上女性的作用相同,即繁殖和教唆。
她自诩一生最大的荣耀是生了个儿子,而日常生活则完全以贯彻丈夫的思想为本能活动。
父亲工作的工厂无数次以绝对凌厉的线条和坚固形象出现,也反映了父亲冷漠、被工业化的操控欲思维。
可笑的是,片中父母以干净词语来代替带有恐怖、性、肮脏、暴力等不好意味的词语,以此竭力营造纯洁环境,却并未意识到语言本身的发音或形状都不重要,因为它本身所代表的涵义永远不会被抹杀。
即便女性的阴部用“键盘”来代替,这也阻挡不了她们从中获得性快感和心理上的种种变化;即使婊子这个词变成了头顶上光明的大灯,也改变不了熟悉母语的人民在说出这个词时本能的厌恶感和发泄欲。
更其甚者,儿子在性爱中虽然毫无经验,但依靠自己的本能还能挑选姿势,性自由之后带来的心理成熟必然会引发更多的反抗。
不论是儿子和妓女,父亲和母亲,所做的都是FUCK,他们又如何能避免这肮脏词语之首的存在呢。
片中的人物说话时常常只出现半身,且下半身特写居多,也在暗喻这一家人思维被僵化后只凭欲望做事的本能,乱伦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一九八四》里有段对话让人印象十分深刻,试图推翻英社极权的组织部下之一奥勃良在招募同伴时要问一系列问题考验他们的忠诚度:“你们准备献出生命吗?
”“是的。
”“你们准备杀人吗?
”“是的。
”“你们准备从事破坏活动,可能造成千百个无辜百姓的死亡吗?
”“是的。
”“你们准备把祖国出卖给外国吗?
”“是的。
”“你们准备欺骗、伪造、讹诈、腐蚀儿童心灵、贩卖成瘾毒品、鼓励卖淫、传染花柳病——凡是能够引起腐化堕落和削弱党的力量的事都准备做吗?
”“是的。
”“比如,如果把硝锵水撒在一个孩子的脸上能够促进我们的事业,你们准备这么做吗?
”“是的。
”“你们准备隐姓埋名,一辈子改行去做服务员或码头工人吗?
”“是的。
”“如果我们要你们自杀,你们准备自杀吗?
”“是的。
”这段对话所暴露的政权本质极为可怕,但讲究说话方式像过山车般拐弯抹角的国人自然不习惯这种血淋淋的腹黑。
一如片中的儿子杀死了一只柔弱的猫,习惯于依附强大思想来自我保护的人也会接受“猫是万恶之首”这样的措辞。
如果将本片单纯看做家庭教育片的话也未尝不可,父母用绝对的保护避免孩子受到外界的一切伤害,他们不坐飞机只玩模型、他们不谈恋爱只会做爱、他们不需上学只要会玩、他们不需交友只有兄妹作伴,这栋房子绝对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家长们心中最为理想的住所。
这种教育方式虽然极端,但却给人极大的警示:如何正确教育、爱护孩子。
用一个家庭暗喻的极权或教育的方式都指向了一个结局:毁灭,只是时间长短而已。
用训练狗的方式训养孩子,等着他们的恒牙脱落才肯放手,这种现象是否有些熟悉呢。
看这个电影突然就想到了一本书和一篇文章,《1984》和《娜拉走后会怎样》1984里面描写的真理部,新话,思想警察以及言论管制和该片中的父母亲的所作所为有极大的相似之处,父亲受训狗师的一句话“狗跟泥似的,可以依愿望塑造”,他也想(姑且不论什么原因)把孩子们训练塑造成自己想要的那个状态。
而人性的形成需要语言,思想,以及外界的感知,所以,父亲多管齐下,把有威胁的东西全都一一排除,包括妓女...影片最后的开放式的结尾让我想起了易普生笔下的娜拉,她也从这样类似的但不太一样的环境中走出来,和电影中的大女儿一样,对自由的新环境渴望却格格不入,语言不通,思维不在一个维度,没有谋生的能力,不知道这样的孩子能否在这个社会上立足,而且,殊不知,外界的环境也是大型的家庭,也有这样的思维体系,生存法则呢。
最后提出几个问题在高度集权社会下,假设物质需求被极大满足,还需不需要精神生活?
人会不会自发地有精神生活需求?
假如物质精神生活均被满足,这样一个社会是否会被推翻?
扭曲,荒诞,变态,又简单。
第一次看这种类型的电影,真是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我的很多梦境里似乎都充斥着这样的人物,行为夸张,举止怪异。
习惯了看完电影看下影评,发现努力挖掘深度的人很多啊。
又是极权,又是政治阴谋,又看出讽刺意味的,佩服。
[作揖]反正我是挖掘不出什么深度,观影过程让我很享受就够了。
文转自:牵线木偶解读电影《狗牙》--王明玉--江苏师范大学 侵删 《狗牙》是一部小成本,低投人的作品,却成为了电影界争相讨论的焦点。
如今的电影市场仿佛对小成本电影格外青睐,这些影片更注重故事的叙事,立意的大胆,风格的鲜明。
《狗牙》的成功在于能够辛辣地解构生活真实,剖判内在人性。
《狗牙》虽未脱离欧洲电影再现生活场景的常见状态,但这部影片“反乌托邦”的特性吸引着影者眼球。
影片另一特点是它没有任何配乐,故事地点集中在一个偏远带有围栏的别墅,人物也仅是一家五口人的家庭。
故事所传达的极权主义与一些不可思议的做法,让人感到难以置信,甚至感到震惊。
故事中的人物除像是一位牵线人的父亲外,其他或是被动沦为牵线木偶的子女,或是主动成为牵线木偶的母亲,都是没有思想,任别人随意摆弄的牵线木偶。
一、极权主义 极权主义简单来说,就是迫使所有人拥有同样的思想。
影片中父亲这一角色就是通过对孩子们语言的控制和行为的制约来展现自己的极权主义。
表面看起来一切很牢靠,一家五口人生活得其乐融融,但只要有一丝波澜,这个看似牢不可破的网就会有破洞,直至撕扯成碎片。
(一)语言的控制 语言是人社会行为最基本的保障,只有交流顺畅,社交才能顺利进行。
随着世界与中国更为密切地交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成为了难点。
为什么会出现跨文化交际的困难,不同的地域文化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对于语言理解的不同。
就从不同专业领域来看,不同的专业术语是为了方便同行间的交流。
所以词语本身并没有含义,赋予词语一定含义的意义是为了方便人们沟通与教育。
影片中的父亲懂得利用语言来控制子女,为了避免词汇解析所带来的麻烦,他选择扭曲词语真的意义,用一套属于这个家庭的“暗语”。
大女儿通过满足女职员的要求,得到了外界世界真实面貌的录像带,并从中得知了很多新词汇,例如: “贱货”“僵尸”。
她的母亲告诉她“贱货”是“大灯”,“僵尸”是“一朵小小的黄花”。
孩子所成长的环境培养了他们对这些词语的认知,在父亲极权主义中长大的他们只能相信自己的父母,从他们那获取一切信息。
语言的控制,让孩子们失去了基本的社交能力。
即使他们回到社会,也未必能适应。
正如《肖申克的救赎》的老布,在监狱中生活了半辈子,即使获得了自由,最终仍以自杀结束了一生。
语言具有统一和同化的功能,从古至今不乏通过语言治理和侵略的例子。
秦始皇统一文字,印度成为殖民地后失去了民族的语言等等。
影片中的父亲似乎很懂得通过语言的束缚达到自己的绝对控制欲。
(二)行为的制约 《狗牙》中三个已然是成年人,行为却还像个孩子,玩一些小孩子玩的游戏,捉迷藏,相互抢东西,模仿他人的行为。
这些让我们感到震惊的行为,这一家人是乐在其中。
跳着老派的舞蹈,看着单一的录像带,反复练习人工呼吸等等。
这些看似并不沉重的画面,沉思后反而更加触目惊心。
这是怎么样的一个家庭,可以让孩子们愚昧如此? 这位父亲善于通过训练孩子的方式,让孩子绝对服从。
就像是训练他最喜欢的狗一样训练自己的孩子。
欧格斯.兰斯莫斯的电影故事线索往往与动物有关,似乎在传达“人的动物本性”。
《狗牙》(2009).《龙虾》(2014) 《圣鹿之死》(2017)这几部电影都以动物的名字命名,展现了人无法避免的兽性。
正如恩格斯说的“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了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
电影《狗牙》之所以这样命名,隐喻性很强,一方面是“狗牙”象征着孩子们长大成人,可以学开车离开家门,当然这是父亲管教孩子们的说辞。
另一方面父亲喜欢狗,喜欢狗的绝对忠诚,他让孩子们学狗叫,甚至告诉他们,他们的母亲会生一只狗,孩子们却深信不疑。
莫言的小说也十分关注“人的动物性回归”,这样看来,“人的动物本性”得到了不少关注。
绝对的服从,封闭式教育。
在父亲看来,这是对孩子的保护。
然而过度保护又何尝不是一种极权主义,孩子失去了正确的判断与心理承受能力,成为了一个扭曲的人。
二、人物形象 影片中的人物像是行尸走肉,即使看似正常地生活着,却是模式化、制度化的单一生活。
母亲和三个孩子像是牵线木偶,而父亲则是那个牵线的人。
(一)牵线的人 作为一个牵线的人,也就是牵扯木偶的人,也许会被认为是片中最清醒的,而在笔者看来他却是最昏沉的。
他为自己塑造的“反乌托邦”的家庭感到满意,可是这种生活是无数的谎言与掩饰编织的,一旦戳破一个谎言,就需要无数的谎言来弥补,这样又何尝不是一种自欺欺人。
就像是“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牵线的人好像掌握了一切,却不过是自我陶醉。
父亲是一个强势、霸道的人,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工作上,他都以自己的想法为主。
影片中只有几个围墙以外的世界,无论是在公司与工作伙伴的对话,还是在狗训练营地与那里工作人员的对话,这些都刻画了他绝对控制欲的特征。
他的极权主义简直囊括了家庭的方方面面,即使外带的桶装水也要撕掉标签才带回来。
他很欣慰能够让自己女儿为儿子解决生理问题,认为这样可以阻隔一切外来因素干扰,在我们看来这是多么触目惊心,而这位父亲感到的是欣喜与满意。
(二)木偶 没有灵魂与思想的木偶,也分主动成为木偶和被动沦为木偶。
母亲就是主动成为木偶的,对丈夫的话言听计从,她的唯一任务就是看住三个子女,一旦他们有什么异动,就用家里唯一的电话报告给丈夫。
从她丈夫的公司职员口中得知,她之前是一个排球运动员,有自己的职业。
而在影片中没有发现任何关于排球的痕迹,有的只是她迎合在丈夫的爱好。
母亲所代表的角色是否就是今天社会的家庭主妇值得我们思索。
好像不是这样的,家庭主妇她只是为了更好的照顾家庭,给孩子更多陪伴,并不是成为一个监视者,一个没有自己思想的木偶。
三个子女自然就是被动沦为木偶。
大女儿是一个向往自由的“叛逆者",不过她的叛逆期却比正常的我们晚了很长时间。
她会扔石子到围墙外,试探外面的世界有多危险。
她渴望快点长大,能够学车出去看外面的世界,于是她用疯狂的舞蹈反抗父亲。
最终她用锤子打掉了自己的“狗牙”,躲到了父亲车子的后备箱,随着那辆车,她去了外面的世界。
影片结尾都没有解答大女儿的生存状况,这给了影者无限想象的空间。
可笑的是,父亲给自己孩子编织的谎言,却没有让自己相信。
大女儿躲进了车的后备箱,因为她坚信只有坐车子才能出去。
而父亲却觉得她会直接逃跑,一味追出去寻找,却不知近在咫尺。
畸形的家庭,扭曲的世界观、价值观,一开始我们实在无法理解这个家庭的环境氛围与相处模式,但这却是欧格斯.兰斯莫斯的高明之处,他对人性的剖判相当的辛辣,让人难以置信,可是却引人反思。
其实,一个人的认知是渺小的,我们往往依赖于自己所看到的,了解的,尤其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所不为人知的一面其实更多。
我们诧异这样的家庭,坚信在现实生活一定不成立,可事实上社会中是否存在这样的事件,我们无法给予肯定的答案。
艺术似乎总带着些夸张,这样才足以引起观者反思。
我们至少要明白人性的复杂,即使在细腻的镜头前或者精致的故事中,也未必能展现全面。
所以影片让我们懂得不要成为那个牵线的人,也不要成为木偶,善于运用合理的语言,适当的行为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看狗牙印象深刻的还是妹妹撒谎猫攻击哥哥结果父亲惩罚了哥哥,“猫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生物”,即使认知停留在畸形的家庭但埋下了混乱的种子有一天就要逃走即使对外界一无所知也感受到了不安,但还是会义无反顾的敲掉狗牙,但敲掉狗牙也只是她能想象到的最离经叛道的事,这么悲观所以说还是要多积累si才能ne的起飞🛫[傻眼]不然对自由的想象有限简直像个深闺雌小鬼我还是相信思想的翅膀能起飞滴带着大家一起狂欢([傻眼][鲜花][吃惊]语言的匮乏,思想的集权让我想到我总是喜欢造一些新的词,小学喜欢玩造新文字,现在想想真是,很简单的四声调来源于原本的汉语,简单重复音节的长短组合表意像英语一样,还是逃离不了已有的知识积累si,或许需要nise人去发现一现新的东西再让nesi来发展,,又想起来有人提说语言文字不存在的时候si这这种功能怎么使用的[费解]其实道也看狗牙印象深刻的还是妹妹撒谎猫攻击哥哥结果父亲惩罚了哥哥,“猫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生物”,即使认知停留在畸形的家庭但埋下了混乱的种子有一天就要逃走即使对外界一无所知也感受到了不安,但还是会义无反顾的敲掉狗牙,但敲掉狗牙也只是她能想象到的最离经叛道的事,这么悲观所以说还是要多积累si才能ne的起飞🛫[傻眼]不然对自由的想象有限简直像个深闺雌小鬼我还是相信思想的翅膀能起飞滴带着大家一起狂欢([傻眼][鲜花][吃惊]语言的匮乏,思想的集权让我想到我总是喜欢造一些新的词,小学喜欢玩造新文字,现在想想真是,很简单的四声调来源于原本的汉语,简单重复音节的长短组合表意像英语一样,还是逃离不了已有的知识积累si,或许需要nise人去发现一现新的东西再让nesi来发展,,又想起来有人提说语言文字不存在的时候si这这种功能怎么使用的[费解]其实道也不用这么死si也不只是这个定义感受罢了
随着情节的深入,所有的观众都哭笑不得的看着电影,编、接着编。
情节的发展是离奇的,事情发展的诱因,并没有清楚地给出来。
只是知道,三个20多岁的人,活在巨大巨大的谎言里,却不自知。
一切都是错位的,没有电视、没有电影。
能看到的书,就只有词典,很可怕。
往大了说,是极权的危害,国家极权的一个剪影。
往小了说,就是家庭教育中的极权成分的放大化。
家庭教育扩大,父母扮演上帝的角色,筛选他们想让你知道的东西,来让你看到。
解释出,他们想解释的意义、指向,给你。
你只能接受,受浸染。
没有孩子能完全不受父母的影响,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人能不受自己国家的影响。
当我们走向自己父母的反面的时候,也是家庭给予我们的一个烙印。
但是,没有哪一个政权能永远成功的蒙蔽大众。
没有哪一面墙能永远立着,密不透风。
有墙,就会有VPN。
我们对于自由的渴望,世界的风,吹向所有的人。
再蒙蔽的大脑,也能接受到自由的讯号。
最后,我们中总会有人,亲手敲掉自己的犬齿,流着血,藏在通往世界的后备箱中,等待黑暗之后的黎明。
我们剩下的人,总会感受到召唤,来自我们的前辈,来自世界的无处不在的风……
镜头数: SHOTS 328/ 时长:97分 / 平均镜头时长:17.7 秒YORGOS LANTHIMOS |导演 编剧THIMIOS BAKATAKIS | 摄影YORGOS MAVROPSARIDIS | 剪辑STAVROS HRYSOGIANNIS | 视觉特效LEANDROS NTOUNIS | 声音评:电影末年最伟大的电影。
太多优点了,Yorgos是现代电影的集大成者,几乎可以看到所有艺术手段的集合应用。
就拿摄影来说,宽屏富士胶卷,定景干脆利落,几处手持摄影画龙点睛。
就像是博纳科夫之于小说,值得长期关注。
看完更加认定兰斯莫斯被严重高估。
太文艺了。
太他娘的变态了,真邪恶
把人当狗养。
开场的性爱戏迅速吸引我的眼球。围城式的家庭结构,变态扭曲的成员关系,暴力的场景堪比惊悚片,乱伦的桥段或许会让人稍有不适,不过总体来说还是运用了很多新式寓言,凌乱之中又带着一些激进的意味。一场极权统治的冷暴力狂欢。
政治味道好浓 好对我胃口
看似荒诞,却隐喻了很多现实。但愿这不是在映射某国家~
模仿哈内克与拉斯冯提尔的痕迹太重,比起来同年的《白丝带》真是大师级的精品啊。
真的好震惊呀
可能因为被剧透了,感觉有点无聊,站在一个idea上生发出来的电影,远不如《龙虾》精彩。Control freak的孩子永远长不大,学狗叫那段的不适感让我想起初中的军训,教育的“权威”在于当所有人那样做的时候,你表示怀疑那就是你的不对。
8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个人觉得09年希腊最牛叉闪闪的影片。大海是木扶手皮椅,高速公路是强风,僵尸是黄色的小花,不要惊奇,这就是强迫式灌输和人性扭曲。影片具有极浓烈的极权寓意。人权、政权有多少是如同狗一般在舔舐,唯有打掉自我的犬齿方能获得自由
why you want it?
抽
我推荐的是引发思考的剧情,不推荐里头的片段!
看了会让人崩溃
我的天呐!神经病+变态+弱智!太极端了吧!
所谓教育。
装的是一文艺的逼 + cult饭儿的小清新··· (深呼吸!!!今天空气真清新)
兰斯莫斯是一个有风格的导演,而已,他用整部电影的篇幅通过一套直接有效的视听语言(固定镜头+白色布景象征集权和秩序、局部取景隐藏场景内信息量)让观众也跟那三个孩子一样变成了狗,而已,除此之外(构建凌驾于现实之上的隐喻体系),他根本无暇顾及组织叙事逻辑以形成真正的作者表达。
薄荷绿的世界里有一个幸福的家,僵尸是小黄花大海是皮沙发,哥哥要泄欲就只能在姐妹之间选啦;小花猫有毒要用剪刀剪碎它;荧光发夹很漂亮,舔舔阿姨下面就换到喇。爸爸是神话,与外界联系都靠他。有一天姐姐敲碎了犬齿要逃走,但外面的世界啊,我放心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