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不是一瞬间的。
是认出你要找的那个人是你的终身伴侣。
想说的是爱能穿越时间,空间,世界。
是一种玄妙的东西。
是轮回,是注定。
真爱与肉体无关。
真的是两个灵魂的相爱。
这个片子剪辑得太过纯美。
难道韩国人真的这么相信真爱么。
爱是没有终点的。
只爱一个人的感觉。
是多么的可贵。
爱是爱。
婚姻是婚姻。
要想和一个人共度一生,起码要自己到底要什么。
连这个都不知道,连自己的未来在哪里都不知道,没有资格和能力谈婚姻。
但是我们有爱的能力。
初中高中很高兴的爱着是因为从未想过长久地爱,觉得未来还有很多机会。
大学里老是费尽心思去完成一段感情,反而没有意义。
如果,是爱,就让它自然一点。
顺其自然让它来让它走。
因为爱是对其灵魂的欣赏。
所以可以是同性,可以是异性。
而婚姻,对于现在的我,的确不适合。
为了看李恩珠,又翻出《爱的蹦极》,知道故事情节,却真的没想到以此结尾,不停地对自己说不要这样发展下去。
可是,当看到最后那句话的时候,我才明白这样的安排是电影要说的“等我找到你之后,要跟你再次相爱。
”“真的?
可是你怎么知道那个人就是我?
”“我可以知道,绝对可以。
”“怎么知道?
”“我下辈子不是也会跟某个人相爱么?
那么,那个人就是你”“那随便喜欢一个人之后,就说以后那个人就是我,就可以了嘛”“不,我可以认出你。
因为,除了你之外,我不能爱上任何人”“你说过,在人生的拒绝壁往下跳,也绝对不是终点。
我要再次与你相遇,那不是因为爱你,而是因为我只能爱你一个人,我爱你”你,能认出你爱的人么?
你,这样爱过一个人么?
一个很像笑话的狗血故事,在精妙的拍摄与叙事手法下变成一部细节处感人泣下的电影。
不必企求有直击灵魂而非中意外貌的一见钟情,不用苛责难有想爱只是需要而牵手的余生,一切现实中失落的,电影能弥补。
同样是洒狗血,有的真能把人弄得狗血淋头,腥膻难忍,有的却能点出额上红梅,美而不淫。
以爱之名,轮回,重生,毁灭,以死之意,兑现,救赎,永恒。
李恩珠真美,从《火鸟》到《爱的蹦极》再到《红字》,角色本身特色鲜明,但她身上一直有种不变的气质,像是可以尝出淡甜味的温柔,忽明忽暗的橘红色光芒,白绸缎般流动的宁静。
电影一开始就带着我们在雄伟浩瀚的新西兰大峡谷中穿梭,仿佛背后长出了翅膀,自由地翱翔在半空之中,就连万丈之下的河床也都仿佛松软得如同母亲的子宫温床。
“爱情不是那么一瞬间的,是认出你所找的那个人,是遇见你的终身伴侣”,这是那位17岁的男孩对一见钟情的看法,也是贯穿影片的线索。
大多数人都不相信所谓的一见钟情,因为它更多是发生在帅哥美女的身上,而且在深入了解对方之后,也往往会褪去激情,分道扬镳。
但若是如此轻易就能放弃感情,那又怎么算得上是爱情,更不可能是钟情了。
一见钟情是什么?
至少不是外貌协会的特权,就如同那天太嬉突然来到仁友的伞下躲雨之后,仁友就无法忘怀,她长得不过清秀,也谈不上漂亮,甚至胸部看起来小得像汤勺翻过来一样,究竟喜欢她什么,仁友也回答不上来,或许这才是一见钟情的奇妙之处,尽管你曾经觉得它是那么荒唐。
作为韩剧经典三宝之一的车祸,在这里使剧情发生180度的急转弯--仁友将登上去服兵役的火车的当晚,太嬉死了。
没有描述恋人离开之后,仁友有多么悲伤和痛苦,而是直接跳到17年后,他已成为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妻女温柔体贴的丈夫、父亲,似乎把当年的山盟海誓忘得一清二楚,印证了常被用来安慰失恋者的一句话“这世界不是没了谁,就不能活”。
“如果我变丑了、胖了、老了,你还会喜欢我吗?
”“不管你变得怎样,我都一样爱你”,在这一语境里,说话人应该没有考虑到还有一种情况,即对方变换了性别。
这听起来是有一点重口味和狗血,但如果身体只是一具皮囊,恋人之间已成为对方的灵魂伴侣,那换个性别也应该不过小事一桩。
17年后,班上的男学生贤斌尽管外表与太嬉毫无相似之处,但他的一动一静却与当年的女孩惊人相似,无论是独特的爱情观、提出的奇怪问题还是握住东西时会翘起小拇指,都让仁友无法自拔,摧毁了他的生活包括家庭。
遇见命中注定的另一半,认出了对方特有的标识,才有了一见便足以钟情,因此,“一见钟情”还当被贴上“永恒”的标签,是唯一,是永远,而不是短暂的好感,随便哪一个人。
最后,不被世俗接受的“太嬉”和仁友来到蹦极胜地--新西兰大峡谷,不等套上绳索便纵身一跳,镜头又回到电影之初在雄伟秀丽的峡谷中自由驰骋,这对恋人坚信哪怕是在生死轮回的长河,也能在人群里一眼便找出对方。
很简单的故事,绝妙的构思,细腻的拍摄,这就是巅峰时候的韩剧,总是每每给你不一样的感动。
记得上次给我心灵震撼的同样是李秉宪的——《中毒》。
他们的相爱从那一刻开始却在一刹那零结。
“如果我迟到,你一定要等我。
”人间悲剧,阴阳相隔,你在天堂,我怎么会等得到你呢?
不是因为我爱你,只是因为我所做的事只有爱你。
即便没有了躯体,但我们的爱终将永世不息。
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
无论你在海角天涯,我终将誓寻到底。
新西兰的上空万里晴空,悬崖颓垣,我们两情相悦,我们灵魂执手,你在天堂,我在人间,紧握的双手架起了一座连接天与地的桥梁,我和你手牵手,你带着我纵身一跃……我们会相遇吗?
我们会在哪里相遇呢?
呵呵,如果我变成女孩怎么办?
借着海风,我飘凌于新西兰的上空,鸟瞰纭纭众生,我的身边有河流,树木,青青的小草,小溪上倒影着我微笑的脸孔,我的头发飘洒在草原上,不管你在哪里,离开地球表面,也要永永远远爱你。
星期天的下午,阳光晴好,正适合躺在床上静静看电影。
旁边的桌上放着话梅,怠倦的时候含上一粒。
阳台上的金色一寸一寸地褪去。
恍惚间天色已全黑。
《爱的蹦极》。
在欣赏之前就已经预知剧情。
两个小小恋人之间的纯真情意。
然后某一天相约见面的女孩忽然消失不见,男孩在苦等一日一夜后黯然离去。
而后他工作结婚生子,过着平凡日子。
直至某一天他发现班上一个学生身上有着昔日恋人的影子。
言语,动作,举止,和她太相似。
只是,这个学生是个男孩。
整部电影荡漾着温暖的情怀。
如同初春的阳光,毋需灿烂,毋需炽热,淡淡地,轻轻地洒进心房,周身舒泰。
那些琐碎的平淡的细节,正是阳光中漂浮的细小颗粒,折射出五彩光芒。
他看着忽然跑到自己伞下的美丽女孩,一路沉默无语,任凭雨水打湿肩膀。
他看着她跑上公车,却忘记问姓名,于是每天在遇见她的地方痴痴地等待。
他不惜旷课,而去她所在的雕塑系串课。
他在教室远远眺望她的身影,然后跑下去,傻傻地蹲下身子给她系好凌乱的鞋带。
他对她说,我对你失了魔法,当你拿东西的时候,小指会微微翘起。
他是羞涩木讷的男孩,连表白都慌张到不知怎么开口,跌跌撞撞懵懂如幼童。
也许,正是这样打动了她。
她低下头,看见自己拿杯子的小指,自然地翘起。
她纠缠着国文系的他,问有关“t”“d”的问题。
她送他自己制作的打火机,上面雕刻着自己的画像。
她说以前也交过男朋友,但总是担心会分开,就始终没有舍得送出去,这次不一样。
他为了她送的打火机学抽烟,姿势笨拙的一塌糊涂。
【他们彼此之间的爱意,好比春天的树木,单纯质朴,伴随着暖风,无法抑制地疯长。
】 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他们发生争吵。
他愤怒的把伞摔个稀烂后离去,她则站在暴雨里啜泣不止,车一辆辆驶过眼前,直到整个街道都渐渐沉寂下来。
他又跑回来,紧紧地抱着她,不停地说着:“谢谢你,太嬉,谢谢你没有走,我对自己说,只要你还在,那以后我什么都听你的。
”她哭着说:“你为什么抢着我的台词,我刚才对自己说,仁友求求你回来吧,只要你回来我以后全听你的。
”他们去开房间,她决定将自己交出去,他因为紧张而不停地打嗝。
然后干座着等到天亮。
他们约好,在他服兵役前在车站见面。
可是,他没有等到她。
她就此消失,不见。
十七年的时光将他打磨成一个平凡的男人,家有贤妻娇儿,生活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
直到他遇见他。
他是他的学生。
十七岁的少年,连身体都散发着青春和阳光的气味。
可是,他说的话,他的举止,他的动作,是那么的像她。
这些犹如丝丝蛛网,一点一点地粘起他的回忆。
他挣扎,就像坠入蛛网的小虫,是那样无力,反而被包裹得更加严密。
他去看医生,他问妻子我是男人吗,他酗酒,他已经无法将自己拔出来。
他的手,停在他的后背,他多么想,抚摸他,却最终,无力的垂下。
谣言像疯草一样蔓延。
他知道,他是她。
她再次回到他身边,却什么也不记得。
他独自一个人站在情感的旷野,声嘶力竭。
他只能选择离开。
一个人来到曾与她约定的车站,静静地坐着,往事像潮水般将他湮没。
然后,他抬起头,看见他。
他终于打捞起前世的记忆,那些破碎的影响折叠在一起,构成十七年前的往事。
她在去见他的路上发生车祸,从此天人相隔。
男孩走到他的身旁,说:“对不起,我来晚了。
”车窗上倒映出她的身影。
新西兰的高处,山峦叠嶂,他们紧握着双手,凝望着彼此,眼中有欢乐有爱恋却无恐惧。
纵身一跃,投身于青山碧水间,从此完完全全生生世世不离不弃。
【镜头缓缓穿过树林,穿过溪流,穿过山川。
在一片绿意融融中想起他们的声音。
】 “下辈子我要是个女儿身,是吧?
”“那要是我也是女的呢?
”“那就再下辈子吧。
”从人生的绝壁往下跳,也不回是终点,我要再次与你相遇,不是因为爱你,而是因为爱的只能是你,只能是你一人。
有一个关于蹦极的测试,当你在下坠前想起的那个人,就是你最爱的人。
也许,只有达到极限,我们才能懵然醒悟,看见自己内心深处的烙印。
爱,也似蹦极。
站在高处时的瑰丽风光,让人忍不住想去拥抱。
迈出一步,享受下坠的快感,即使跌落至最低也不会是终点。
因为有粗粗的绳线,一直一直牢牢地牵引着。
【耳旁有风呼啸而过的声音。
永远,或许就是永不永不说再见。
】
这个电影结构很清晰,简单来说就是男老师在庸碌的中产阶级生活中感到痛苦,他知道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
永远无法在社会上取得什么出人头地的地位,娶个老婆过日子。
于是他开始疯狂怀念往昔,那个曾经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屌的少年,跟女朋友吵架最后还是一起去开房的回忆被他当作实在届对他的全知全能的肯定:“我想睡这个妞就一定能睡到哪怕她跟我闹最后还是听我的,全世界都得听老子的。
”后来人到中年挨了一些生活的毒打,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只是nobody,跟老婆相看两厌,所以他开始渴望什么崇高啊、伟大啊、超越啊…这时男学生是恰好运行到了老师的小客体的位置。
无论转世轮回是否只是扯淡,老师恋恋不忘的初恋女友其实只是回溯性构建的原初场景,是否真实存在并不重要。
其实也不完全是巧合吧,男老师可能下意识挑选了他最不可能的恋爱对象。
让这种违背道德的感情作为超越的锚定点,他一定要像安提戈涅一样穿越幻想。
性是匮乏,而关于性的禁忌是匮乏的纯粹暴力。
老师为什么会爱上一个男学生呢?
因为老师不能爱上一个男学生。
当代生活,东亚,老师,学生,同性恋,你知道这里面有很多东西,但是你说不出来,抹眼泪,说这是无关性别的爱情。
爱情也是匮乏。
老师想在自己无望的爱恋里创造新的欲望,但是很不幸的是这个学生跟他两情相悦了!
那他就过于接近原乐,他再也无法承受了。
最后就发生了老师带着学生蹦极这种很倒错的事情。
无论如何我们可以看到导演潜意识的一些激进,这种激进就在于同性和师生关系等要素,但你要说这是什么无关性别的爱情那这电影就屁也不是了。
还有那高中生说“他们说你是同性恋 他们说你喜欢我”那边真的蛮小客体的厚!
一把子羡慕马上要翻拍的小爱豆的粉丝了
灵魂和肉体,这是个问题。
《中毒》里李美妍面临过这个问题,现在轮到李秉宪了吗?
茫茫人海中,穿过肉体,越过轮回,依然可以一眼辨认出——就是你!
在别人眼中是男老师和男学生之间难以启齿的暧昧,但对于徐仁友来说,那就是太嬉,他唯一的爱。
“我要再次与你相遇,那不是因为爱你,而是因为我只能爱你一个人。
我爱你。
”巨大的玩笑,宿命般的爱情。
不得不佩服韩国编剧不断创新的意识,不怕拍不了,就怕想不到,真是没有不敢想的了。
但是《中毒》里是天王影后同台飙戏让我们大饱眼福,《爱的蹦极》李秉宪一个人演技再好也无法独撑大梁啊,看着饼叔那么深情的对着青涩的大男孩放电,怎么看怎么怪异,饼叔的对手太弱,抗衡不了饼叔强大的气场,有点遗憾。
PS:开头结尾的构思很好,那风景的镜头让人印象深刻。
话说。。
这还真不像个影评。。
= =1983年的一个雨天,一个女生走进他的伞下,他陪她等来了公车。
雨水淋湿了他的半边身子,爱情由此开始。
他带着伞,在公车站牌下痴痴地等。
公车走了一班又一班,他在人群中没有找到她的身影,。
天由白到黑,他最终离去。
他们再次相遇,在校园里,她抱着石膏像,他为她系上鞋带。
他开始接近她,用他傻傻的方式接近着心爱的她。
帮一群女生锯木头,只因为她们是她的朋友。
抛下朋友和其他人去联谊,只因为那里有她。
两颗心渐渐靠近。
他们在黄昏的沙滩前翩翩起舞。
在高高的山头, 他问她:“从这里跳下去会不会死?
” 她说:“不会,即使往下跳也绝不会是终点。
” 她成了他的女朋友。
她送给他亲手做的打火机,上面刻着她的样子。
这是他们的定情信物。
他们吵架,在大雨中他跑开了又跑回来,他那么焦急的告诉等在原地的她: “谢谢你,谢谢你没有走掉。
我一路上都在想,太嬉,请不要走开啊,只要你在原地等我,我以后就全听你的……”她在雨中有些发抖,她说: “你干嘛学我说话?
我刚才也在这里想着,徐仁友,请你回来吧,只要你回来,我以后全听你的。
”雨水让两人那样的狼狈,却让他们的心如此靠近。
他要去服兵役,他们约好在火车站见,她却失约,没有出现。
他失望的离开,却不曾想,她死了,死在离火车站不远的十字路口。
17年过去了,他成了一名教师,有了妻子和一个可爱的女儿。
关于她的记忆从未遗忘却已经尘封。
一个学生的话却勾起了他对她的回忆,这个叫林炫斌的十七岁少年和以前的她是如此相似,握东西时微翘的小指,说话是的神情,还有那个和她一模一样的打火机。
他不自觉的关注他,虽然他知道这是不正常的,却还是不可自己的爱上了他,爱上了这个和自己一样是男人的十七岁少年。
他的事业,家庭因为这不伦之爱而岌岌可危。
他不在乎,虽然没有人会相信,但他坚信他就是她,确定无疑。
他坚信,他爱的人除了她不会是别人。
他说过:“如果我重新诞生,我一定要找到你,等我找到你以后,要跟你再次相爱。
我除了你之外再也不会爱上别人。
” 他为了不伤害他而离开,他却忆起了关于他们的一切。
他拿着她的打火机,记忆一点一点涌现,那个雨天她制造的邂逅,那个下午她在公车座位末尾的犹豫不决。
他在城市中穿梭,到他们去过的每一个地方,他去他们最后约定的那个火车站,在同一个十字路口被撞倒。
毫发无损。
他终于来到他的面前,穿越人群,火车的车窗倒影上,她和他面对面站着, “你来了?
” “对不起,我来得太晚了” “来了就好……” 他的眼中满是泪水。
他终于等到了她。
在同一个山头,炫斌问:“从这里跳下去会不会死?
” 他答:“不会,往下跳也不会是终点。
” 同是男人的他们不可能在一起。
他们选择等待下辈子。
他们像恋人一样在街上行走,吃饭。
在急驰的火车上,他靠在他的肩上安然入睡。
风吹起他们的头发,高高的蹦极台上,相爱的两个人深情对视,他们笑得那样幸福,眼神温柔而坚定。
他们紧紧握住爱人的手,望向远方,从蹦极台上翩然落下。
她说:“下辈子,我一定要当个女儿身,对吧?
” 他说:“但要是我也是个女的,那怎么办?
” 她说:“那再等下辈子吧。
” 他说:“你说过,在人生的绝壁上往下跳,那里也绝对不会是终点。
我要与你再次相遇,那不是因为我爱你,而是因为我只能爱你一个人。
我爱你。
”
从剧情上看像,前是异性恋、后为同性恋,但其实影片讲述的就是两个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已然超越了异性同性的层面。
女主角转世在17年后的学生身上重新回到男主角的生活中,故事浪漫而感伤,而缘分就是穿插全片的线索。
该片前半部分是讲述17年前男女主人公初遇的故事,画面主要用冷色调,色彩作了偏黄的处理,有丝怀旧的感觉。
而回到现在的情景后,色彩转而丰富起来,画面也明亮了许多,不过影片画质并不算很好,锐度不够,对比度偏高,暗处细节表现不太清晰。
该片是一部浪漫剧情片,音效方面的表现中规中矩,环绕不突出,一般是在剧情需要时配以轻轻的背景音乐来烘托气氛,淡淡的略显哀伤。
明明就是一部搅基片,非要给美化成转世轮回。。那个学生取向本来很正常啊,非要给掰弯。。
很想多扣半颗星,因为嫉妒他们去了那里!
不管经历多少轮回,我一定要与你相遇:不是因为我爱你,而是因为我只能爱你,从头到尾我爱的都只是你。用同性恋外衣包装的异性恋故事,最后一个航拍(Queenstown?)很带感。女主怎么真的就自杀了呢?太可惜了...
受不了好狗血,就离谱的狗血!
我怎么那么讨厌李秉宪??
抛开里面女性角色的情节问题 我还是无法共情这部电影一个是前期情感铺垫太不足了 没有感觉到只能爱一个人的要死要活另一个小男主也不连贯 本来还是个调皮的17岁男生(都不只是调皮了,对女性充满男性凝视的男的) 突然就要做出苦大仇深的初恋行为 很难让人信服特别是记忆恢复后因为男女性别在这部电影里有着非常明显的逻辑差异 可是小男主恢复记忆后没有一点自我身份的挣扎和转变 前后的行为非常脱节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可以总结为 作者想要爱无关性别 自己却有很多性别偏见的认识表达爱要无关性别应该打破的壁垒 而不是悬浮在这种对立之上现在我就像是排了一个多小时 被喂了屎
恩珠的离开
第二段爱情,来得莫名其妙。你以为是转世的爱人,所以什么世俗道德都阻挡不了?在我看来,就是魔怔了。你搞师生恋,你精神出轨,你觉得是生生世世的爱情可以放弃一切,狗屁的男人。
看到女主就大概懂啥套路了
一部集浪漫爱情、灵异、同性等多种因素的伪文艺电影
很纠结 很奇怪
一见就钟情,那代表喜欢你的脸或身材,但是爱情不是那么一瞬间的,是认出你所找的那个人,是遇见你的终身伴侣...
看睡着了,蹦极不带绳太扯了
乡村爱情。。。
最后还是没加同性标签。说到底还是个BG故事。不过也要看从什么角度,电影想表达的还是爱的主题吧,就像里面男学生的台词好像这么说的?“爱情不是那么一瞬间的,而是认出你所找的那个人。”不论是什么性别,只要认定对方是你所找的那就够了。
后面两个人在一起跳下去是自杀么????
剧本构想很奇特,对演员也有一定的挑战吧
【补標】李恩宙死的时候更炙手可热2018/ 9 / 蓝光高清再看
男主很帅啊,不过有着同性的tag,但本质上还是异性恋的故事,初恋女友意外身亡,十多年后转世成男学生被男主痴恋最后两人殉情,可怜了妻女。可能真的是想讴歌爱能跨越轮回和道德,也着实体现了爱的自私。
还以为是心脏移植啥的,结果是投胎转世。。后半段太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