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撕裂的末日

Equilibrium,重装任务,平衡

主演:克里斯蒂安·贝尔,泰雅·迪格斯,艾米丽·沃森,安古斯·麦克菲登,多米尼克·珀塞尔,肖恩·宾,克里斯蒂安·卡赫曼,约翰·基奥,西恩·帕特维,威廉·菲克纳,大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2

《撕裂的末日》剧照

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1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2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3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4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5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6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13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14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15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16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17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18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19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20

《撕裂的末日》剧情介绍

撕裂的末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世界核战争后,政府给每个人注射一种麻痹情感神经的药物,使人们封闭感情,变成行尸走肉。 约翰·普雷斯顿(克里斯蒂安·贝尔 Christian Bale 饰)是政府军事部门高级官员。他摧毁一切艺术品、工艺品,并将一切抗令不抛弃自己感情的人杀死,同事艾洛·帕特杰(肖恩·宾 Sean Bean 饰)因藏有一本违禁书籍也未曾幸免。一次行动中,约翰遇到玛丽·欧布莱恩(艾米丽·沃森 Emily Watson 饰)。她使得约翰开始断绝药物,试图体会有感情的生活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他被那些第一次出现在他生命里的奇妙动人景象所陶醉了,也深深的为每天履行的破坏艺术的行为感到愧疚和内疚。 他的反常行为,被一直窥探其位置的新同事布兰特(泰雅·迪格斯 Taye Diggs 饰)看在眼里,于是想尽办法,试探约翰的虚实。在工作与道义之间,在危险与安逸之间,在情感与沦丧之间,约翰...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16bit的感动帝乃三姐妹原来很好搞定。漫研社~SurgicalFriends~前度日本动画(人)展览会麻豆小镇我的骄傲按响邮差的铃当爱情遇上科学家不正经的魔术讲师与禁忌教典乐高星球大战:恐怖故事有车好好开完全没问题贩毒五壮士哆啦A梦:大雄的月球探险记济公之神龙再现眼前的生活艾斯卡与罗吉的工作室~黄昏之空的炼金术士~沼泽的沉默重新开始尖叫皇后第一季新纽扣战争猪猪侠之勇闯巨人岛雪山飞狐之塞北宝藏单身男女济众院网球王子全国大赛篇风城大佬第一季假面骑士WFOREVERAtoZ/命运的盖亚记忆存储条甜心战士:眼泪

《撕裂的末日》长篇影评

 1 ) 《撕裂的末日》:权力与桎梏,人类感情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本文题目中的问题就是《撕裂的末日》这部电影最大的意义所在。

于我而言,过于强大的主角光环、过于简单的故事情节都可以忽略不计,成功地抛出这个命题,这部电影的使命就完成了。

这部影片的故事背景是一场全球性核战之后,人们粗暴地认为感情的一切祸事的起因,因此要求活下来的人们服用抑制情感的药水,毁灭所有会引发情感的艺术作品,消除所有可能是人们情感泛滥的因素。

动情即是犯罪,对于不愿意消除情感的感情罪犯,政府派遣战斗力极高的“教士”进行清剿,送入火炉焚烧至死。

本文的男主角约翰·普莱斯顿就是教士之一 电影的色调偏冷偏暗,建筑风格整齐划一,人物服装设计风格基本相同,面部表情冷淡无神,用以上因素消除美感。

人们领取抑制情感的药剂的地方叫“Equilibrium”,也是影片所构建的社会体系的权力中心所在地,Equilibrium这个单词在必应上的解释是“平衡;均衡;均势;安宁”,在我看来,这样一个词带有讽刺性质,眼下通过克制人欲所换来的平静是不是真的平静?

答案不得而知,也许是平静,也许是暗潮涌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如果是后者,那么这样的“平静”无疑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脆弱而空虚。

很多人认为这部电影基本是在抄袭《1984》的故事情节,两者确有相似之处,但是细看还是有所不同的。

说得简单点,《1984》强调极权主义统治,只留下一元思想,《撕裂的末日》则是消灭所有感情,用单一权力和病态理性统治社会。

《1984》将矛头更多地引向“极权主义”,整部作品将现实生活中的权力因素夸张化,刻画了一个让人窒息恐惧的极权主义社会,主人公温斯顿似乎是唯一一个认识到这个社会的病态并且与之对抗的人,其他人真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得舒服吗?

不是,只是置若罔闻、麻木不仁而已,就像是被灼热的现实烧坏了痛觉神经,全然感受不到使温斯顿饱受折磨的痛感。

温斯顿的斗争是失败的,但是他作出斗争的选择以及进行斗争的过程具有永恒的意义。

对现实的批判和对反抗精神的称赞是严肃文学作品的使命,《1984》写作的过程就在完成这样的使命。

再来看《撕裂的末日》,这部作品的将斗争的矛头引向“情感抑制”这一举措。

确实是权力中心导致了人们感情的抑制,但是但从情节上看,创作者在情感抑制的过程和后果上留下了浓墨重彩,而对于权力中心的丑恶嘴脸的刻画稍显弱化,这当然和电影作品本身的商业性和娱乐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这样的安排也就更加直接地引出了最主要的命题:情感是桎梏还是生而为人的权力?

进行情感表达究竟是束缚了人还是解放

相比政治问题,这部电影电影命题的深刻性或许因此被打了折扣,但是这并非没有好处。

一方面主题更具有普适性。

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政治动物,虽然亚里士多德说每个人天生就是政治动物,但是并非每个人都有敏感且客观的政治思维,都能够从政治的角度去看待社会问题,说得直白点,人天生与政治有联系,但是政治问题还与主观能动性和个人能力有关。

把电影的主题从政治层面降维到情感层面,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即是是最冷血的人,对情感也不会陌生,相比政治问题,情感问题的入门门槛显得低多了。

因此,这样的主题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思考的难度也大大降低,讨论的广泛度也就提升了。

另一方面,人物的塑造更加出彩。

“枪炮武术”+“概率统计”使得影片中的教士战斗力极强,教士需要修习“枪炮武术”,将冷兵器和热兵器结合在一起使用,精彩的打斗场面为整部电影增色不少,此外他们具有改变时间速度、计算受攻击概率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概率计算,教士战斗力提升了120%,而男主角约翰·普莱斯顿则是精英中的精英、高手中的高手,毫不夸张地说,这部电影基本就是“一个人拯救全世界”的范本。

而约翰·普莱斯顿身上实际上折射出了反乌托邦社会和现实人类社会这两种极端环境的光影。

最初他是最厉害的一个教士,以一人之力对抗所有情感犯罪,高超的枪炮武术技术和敏锐的觉察力让他完美地完成所有任务,此时他是“抑制感情,消除欲望”的拥护者;后来的行动中他遇到了那位勇敢多情的女人,她的出现唤起了约翰·普莱斯顿关于自己的情感罪犯妻子的记忆,他藏起了药剂,看到了朝阳之美、感受到了人性之暖,从此走上反抗之路。

这位主人公帅气、勇敢、聪慧、理性、能力超凡、具有反抗精神,他几乎能够满足观众对于“完美男主”的所有设想,这一点为影片加分不少。

回到影片的主题,情感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你是否有了答案?

西塞罗说:“人抛弃理智就要受感情的支配,脆弱的感情泛滥不可收拾,就像一只船不小心驶入了深海,找不到碇处。

”感情会让世界破败不堪,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这种感情的修饰词,是“脆弱”。

狄德罗说:“只有情感,而且只有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

”成就美好的感情是那种伟大的感情。

在我看来,“自由”能不成和“放肆”划等号,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也就知道了感情的本质。

在《撕裂的末日》这部电影里,抑制感情的起因是核战争,导致核战争以及后续所有混乱的东西并不是感情,而是不受制的感情,是被私欲迷惑的感情。

关于感情的本质,我认为是自由,人有享受感情的自由,关于如何享受自由这个问题,我最喜欢笛卡尔的答案,“所有的感情在本性上都是好的,我们应当避免的只是对它们的误用或滥用。

”以上内容为作者原创,图片源自网络,感谢阅读。

 2 ) 这个彩蛋似乎没人提到?(内含影片中出现的画作整理)

听说主要看点是贝尔耍帅,对剧情没报太大期待,但开头气氛渲染意外地让我着迷,一股阴郁文艺范儿。

武力强权与被扼杀的人文,这种冲突向来能击中我,因此很在意被毁掉的画,最后还真找出了一个彩蛋。

没错,不少影评提到了boss明令毁画,暗自私藏,个中微妙在此不多赘述,那么,是什么画如此有幸得他青眼呢?

决斗大厅墙上的挂画 这个色彩,这个构图……是鲁本斯《战争的恐怖》?

The Horros of War, Peter Paul Rubens 1637 似乎有哪里不对,来一张清楚点儿的。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原作中右下方手持鲁特琴的女子变换到了左下,手持建筑器械的男子由正面侧躺变为了背向跌坐,其余人物动作关系不变。

也就是说,这是一幅假得离谱的伪作。

另一幅,疑似《和平赐福的寓意》

Allegory on the Blessings of Peace, Peter Paul Rubens 1629 - 1630与原作相比,左侧背对的女子及和平女神被镜像翻转,显然也是一副伪作。

然而,影片开头显示,毁画前教士是持有检验真伪仪器的,堂堂终极boss居然挂了赝品……这应该是导演的黑色幽默——大肆毁坏艺术之后假惺惺保存几幅有啥用,你丫连这么明显的谬误都看不出来,可别装逼了! 同时,第一幅画中战神马尔斯将书本与画作踩在脚下,珠宝散落一地,喻示艺术的毁弃,正合影片情境,第二幅中雅典娜驱逐马尔斯,前景一片祥和丰饶,想必是对革命后世界的美好期许。

欣赏一下正版《和平赐福的寓意》,现藏于英国国家博物馆。

画框高级许多不说,尺寸似乎都大些(哪怕算上拍摄角度、近大远小什么的)至于真迹去向……嗯,我怀疑是像诗集一样被哪位教士私吞了。

顺便一提,肖恩宾朗读的诗为叶芝名作《他希冀天国的锦缎(He wishes for the Cloths of Heaven)》,又名Aedh Wishes for the Cloths of Heaven,“他”特指Aedh,是一位苍白的失恋者形象,与代表智慧的Michael Robartes和代表浪漫的Red Hanrahan并称叶芝诗歌三大精神原则(the principles of the mind)。

全诗如下:Had I the heavens’embroidered cloths 如若我有天国的锦缎,Enwrought with golden and silver light, 以金银色的光线织就,The blue and the dim and the dark cloths 蔚蓝的、灰蒙的、漆黑的锦缎,Of night and light and the half-light, 变换着黑夜、晨昏与白昼。

I would spread the cloths under your feet: 我愿把这锦缎铺展在你的足下,But I,being poor,have only my dreams; 可我、除了梦想,一无所有,I have spread my dreams under your feet; 就把我的梦铺展在你的足下,Tread softly because you tread on my dreams. 轻点啊,因为你踩的是我的梦。

若要解读,“我”显然对应Errol(肖恩宾的角色),“你”既可以是Mary(被处死的女子),Errol在追忆两人的恋情,也可以单独理解作为台词出现的最后三句:传说叙拉古被攻破之时,一名罗马士兵闯入阿基米德的住宅,踩坏了阿基米德在地上作的几何图形,他怒斥士兵:"不要弄坏我的圆!

”,于是被挥剑斩杀。

教堂空寂,Errol缓缓翻动诗集,Preston迈步而来,声声可闻,情形何其相似。

影片中辨认出的画作,蒙娜丽莎就不说了,其余整理如下,欢迎补充:

The Reader, Jean-Honoré Fragonard, 533

La Source, 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 1856

Lady with an Ermine, Leonardo Da Vinci, 1489-1490

The Story Book, 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 1877 这几幅都没发现什么破绽,所以对boss真的是恶意满满的嘲讽了哈哈。

 3 ) 打破,或保持封闭

推荐这个电影,不是说电影很完美。

呐,主角的身手过于好了,缺乏说服力;“叛军”的服饰打扮过于随意,不合理;如此高科技的独裁的社会,许多地方竟然没有监控摄像头,不合逻辑;性格谨慎的独裁者的统治核心地只有护卫者却没有其他保护机关,不合逻辑……打动我的,是里面的寓意。

片子的隐喻那么多,比如灰、蓝、黑色的衣服,比如被烧毁的小说与画作,比如对领袖的绝对服从并尊称为“FATHER”,比如人与人之间轻易就发生的告发与屠杀……作为一个70年代的人,我对着屏幕露出会心的苦笑。

如果不是因为偶然打碎了一支针剂,他,普雷斯顿没有机会感受的拥有“FEEL”的美好。

在此之前,他可以冷漠地面对妻子和朋友的死亡。

感受到了“体验”的奇妙后,普雷斯顿象一个吸毒上瘾的人一样沉迷于感官的世界,再也回不到原来的世界。

更甚之,他推翻了旧的统治,将人类社会释放到一个也许较混乱但更为自由的状态里。

其实,少注射一次情感抑制剂,普雷斯顿就能感受到那么多东西,这说明他本来是高度敏感、感悟能力特别突出的一个人。

而很多人,即使不注射那抑制情感的针剂,也无法在平凡的细节或微妙的瞬间里感受到世界的绚烂与壮丽。

他们早已行尸走肉,所谓的享受生活,不过是根据习惯,重复自己单一的生活、单一的喜好。

无所谓目标,无所谓理想,无所谓追求。

“自由,如高山上的空气,不是每个人都能享用的。

”介川龙之介说过这样的话。

自由犹如高原上的空气,对于不健康的身体是不利的,只有强壮的心灵,才有资格追求真正的自由——那包括了心智的成熟、人格的独立、自我的发掘与肯定、个人价值的培养与壮大等。

有些人没有能力拥有自由,那么,提醒他正处于被奴役,除了徒增他的痛苦,别无所益。

甚至,他们早已主动放弃自由,我们为什么要去提醒他呢?

 4 ) 人的情感是不能被抹杀的

世界核战争后,政府给每个人注射一种麻痹情感神经的药物,使人们封闭感情,变成行尸走肉。

约翰·普雷斯顿是政府军事部门高级官员。

他摧毁一切艺术品、工艺品,并将一切抗令不抛弃自己感情的人杀死,同事艾洛·帕特杰因藏有一本违禁书籍也未曾幸免。

一次行动中,约翰遇到玛丽·欧布莱恩。

她使得约翰开始断绝药物,试图体会有感情的生活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不得不说的一部经典,炫酷的场面,枪斗术的起源,简单而深刻的反乌托邦世界观。

强制的收敛和抑制的爆发,人的情感和自由意志岂能被抹杀?

贝尔颜值太高,全程开挂,表示还没有看过这么精彩的枪斗术,太炫酷简直帅炸。

结尾干脆利落,丝毫没有拖节奏。

 5 ) 没有情感的活着,如同摆动的时钟

某个破旧的废弃建筑里,衣着凌乱神情慌张的恐怖分子,面对窗外闪烁的警灯和持枪特警,紧张滴收拾起东西妄图逃窜,在经过激烈地枪战后,最后的12名恐怖分子躲在角落的房间顽抗,政府的精英捍卫者教士出现,破门而入后熄灭了电灯,电光火石的射击后的沉寂,再次枪声响起后,只剩下没有知觉的尸体。

如果单纯看这样的开场戏,我们很可能误以为是特种部队或者FBI在清剿恐怖分子或者罪犯,那么他们到底犯了什么罪呢?

走私枪支毒品?

偷窃珍贵宝物?

破坏政府谋杀他人?

不,他们的罪名是拥有情感,他们隐藏在地板下的赃物是各个时期的艺术品。

自从21世纪初爆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后,幸存下来的人们研究发现情感是引起战争的根源,只有消除情感和感受,没有痛苦没有嫉妒没有欲望没有愤怒没有憎恨,人类才有最大的机会生存下去,于是人类拥有情感被视为犯罪,私藏和保留各类能够引发情感的物品都是犯罪,依靠注射抑制感情的药剂,依靠每天如同洗脑般宣传广播,依靠没有色彩和美感的灰暗的城市,这个被叫做Libria的社会才能和谐的存在和延续。

约翰是教会中的高级教士,他遵照最高精神领袖神父的指示,带领警察部队消灭情感犯罪和反抗统治的人们。

在某次执行任务中,他对情感灵敏的感觉让他怀疑自己的搭档,在看似毫不留情地消除掉搭档后,他在梦中回想着搭档死前念叨的警句,他梦到了自己的妻子在四年前,因为私自停止使用镇静剂而被逮捕和处死,或许正是因为这份波动和不安,才导致他在刷牙前拿出了抑制情感的镇静剂,然后失手打破了它,或者正是这个小小的波动改变了他对世界的感受。

在跟情感罪犯玛丽的那段对话,我想正是促使他加速改变的推进剂,他无法回答自己为什么活着,这让他对自己的存在和使命产生的深刻的怀疑。

他开始尝试摆弄桌子上的物件,让它们呈现出更美好的感觉,他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能够感受到那些所谓“罪犯”的鲜血和生命,他撕开浴室里的遮挡,看着阳光照耀在城市上空的美好,他听着贝多芬的交响乐潸然泪下,他无法抗拒那只可爱的小狗的情感,杀掉了巡逻到此的警卫队,并且跟地下反抗组织取得联系。

在他身上发生的变换,被他的希望往上爬的新搭档察觉,并且暗中跟踪和考验他,他越来越无法掩盖自己的情感,终于在女犯人玛丽被焚化的时候崩溃在广场的石板上。

改变,必须发生,希望,寄托于他!

我觉得这是部优秀的电影,首先是因为它带给我们的视觉享受,影片明确提出了动作武术的概念,尽管这些动作场面跟《黑客帝国》有非常相近的地方,甚至很多桥段都有模仿的痕迹,但是它给予枪械武术明确的概念。

并非给予改变时间穿越时空的超能力,而是经过从小到大的精确训练,计算敌人分布位置的概率,射向自己的子弹的弹道概率,以及自己射杀敌人的最佳概率,从而提升击杀敌人的效率。

武术是将人体潜能提升到极限,枪械是西方现代科技的力量展现,将这两种能力融合起来,带给我们非常纯粹美好的视觉爽快感。

开场精彩的射杀戏、救小狗对决巡逻队、追捕地下组织等几场动作戏都让我们感觉到了动作的爽快,更加精彩的高潮是最终身穿白衣的克里斯蒂安,嘴角残留点滴鲜血,直接闯入神父的居所,在大理石大厅干掉几十名重装警备后,轻松杀掉八名高级教士和自己的搭档,最终跟隐藏在神父身份背后的副主席对决。

动作是比较容易引起我们关注的,电影在处理音乐和色彩上也非常到位,整个电影低调都是灰色黑色深蓝等压抑的没有情感的色调,深灰色的城市,深灰色的衣服,甚至深灰色的电视广播,黑白色调的房屋和床,到处都是没有情感的隐喻;只有在他回忆妻子、以及查抄到艺术品、以及玛丽出现的镜头才是彩色的。

那代表了情感世界的美好和希望吧。

这部电影没有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很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结局的简单化,和处理的过于简单直接。

完全依靠个人的力量进行翻盘大逆转,以及消灭主席后整个社会就迅速解放,这样的深度确实无法跟《黑客帝国》等其他影片去比拼情节。

但影片所蕴含的意义还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人类的情感欲望思想,确实是社会前进的根源,情感和欲望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科技文明和艺术,也带来了嫉妒仇恨愤怒暴力等负面的能量。

在Libria的统治模式下,人类固然可以避免核战争带来的物种毁灭,但真正让人振聋发聩的是玛丽质问教士的话:活着是为了什么,如果没有情感,没有悔恨,没有痛苦,活着只是为了延续活着,那呼吸就如同摆动的时钟,没有任何意义。

地下反对者明白这些,其实统治Libria的副主席也懂得,他自己生活的大厅里有富丽堂皇的艺术品和装饰,他在最终死前也承认自己是有情感的,药物和洗脑只是针对人民吗?

只是为了让少数人享受奢侈的美好吗?

还是少数人牺牲自己的情感,来换取整个人类的自由呢?

情感的自由,或许会间接带来战争和不幸,但极端的扼杀总归并不是理想的形态,遏制就如同堵水,堤坝建立的越高,崩溃的时候就越危险。

如果再往更高层面来思考这样的问题,Libria的这种管理形态是否有积极正面的价值,它虽然扼杀了人类的情感,但却是避免了人类的残杀和灭绝,这就如同《黑客帝国》里插着管子存活着的人类,到底这样做有没有价值?

适度地引导和调控,我觉得或许有其正面的意义,让人类不再那么贪得无厌,不再嫉妒仇恨愤怒,遏制其中负面的情感和因素,但保留其中正面的带给人类美好感受的东西。

极端的独裁和洗脑统治必然会遭到反抗和崩溃,但完全放任不管的无政府自由主义,同样也酝酿着巨大的危机。

 6 ) 关于情感的未来

无论是乔治奥威尔的《1984》、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还是电影《撕裂的末日》,关于未来的一切想象,除了环境的破灭、大战的爆发,最能得到一致认同的,那就是情感的缺失,就连在著名的《黑客帝国》,人类那独有的情感,也不过是电脑中由“0”和“1”构建的程序指令。

情感的未来,就如和平的过往,自由的现在,奢侈,稀缺,充满危险。

这种猜测并不算悲观,因为它建立在“未来人类情感功能的退化”这一基本信条上,这个信条,足以令天下所有悲观者露出诡异的笑容。

这是有理由的,就如人猿的尾巴,当人类不再需要,它就将在世代繁衍中消褪。

人是群居性动物,群居的安定发展需要高效的组织,组织的高效需要组员的统一协调,这在当今看也是如此的,例如国家法律、商业守则、企业文化。

然而,在当前,组织对统一协调的需求与组员自身行为在本质上是矛盾的,就好比企业对员工全身心奉献的期望与员工对自身职位的金钱衡量。

这种矛盾在当前是无可避免的,然而所有组织无一例外都极其渴望消除它,他们希望组员能够放下个人,拥抱集体,为创造大同而竭尽全力——这个无论怎么看,也不用怎么想,的确是非常进步的,用我们的马哲来说,相当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当这个矛盾成为众矢之的,其方法论自然将得到一致推崇,而情感,正是达到胜利高潮的关键。

不妨想象一下,当人类个体的情感唯组织马首是瞻,那组织的一切指令都将是组员们生活的全部,这种生产力,这种和谐环境,这种人类文明,非常客观,非常实用,非常诱惑。

——可以推测,这可能将是组织未来运作的核心。

个体的力量是渺小的,组织主导的前进趋势,我们不能够抵抗,更无法改变,我们会逐渐接受,认同,最后变得理所当然。

——当大海干涸,上岸的鱼儿将放弃双鳍,用肺呼吸。

这种进化已经开始了,你发现了没有?

我们甚至都已经在接受了,看看,网络热评的是什么,书店热卖的是什么,学校学习的是什么,企业要求的是什么......很令人欢欣鼓舞的是,更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超前进化了,他们都可以熟练运用心中的长尺度量他人的道德了,是的,都是必须的,欲练神功,必先自宫,你不自宫,你就练不到神功,练不到神功,你就没必要在江湖混了,那你还是去做单细胞植物好了。

那么,我们还是去买把剪刀吧。

 7 ) 僵化的未来

其实也是一部僵尸片的,只不过里面的人是主动成为没有情感的僵尸。

故事还是有巧思的,拍于2002年,片中意外的还看到类似iPad的东西。

还有一部拍于1997年的电影《千钧一发》,风格和对未来的想象和本片有相似之处:人类社会在这两部电影中,都是变得更僵化了。

有句话说,判断一个社会文明水平的高低,就是看它对差异的包容性。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的文明发展其实是一直在反复的,想想看我们中国唐朝时的开明,后来的千百年间反倒兜兜转转,走了多少回头路。

人是有情感、有思想、有精神世界的活着的动物,人和人之间自然有各种不同,王小波一遍遍的教给我们:参差不齐才是幸福的本源。

而如果一个社会集体想要消除人们表面形式上的差异,方法可以很简单粗暴:注射药物、穿一样的衣服、统一人们的生活方式、销毁开智的物品、杀掉不听话的人……一句话:用死的形式代替活着的生命就是了。

而在影片中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一举解决可能会发生的人们间的战争和冲突问题。

这也是一个试图用简单方法应对复杂局面的“幼稚”反应,反证明了决策者智识的不成熟和思想上的狭隘。

在历史的进程中,有的时候人们活的宽松些,运气不好的会赶上压抑的时代。

但是,因为我们是人,我们总相信并希望:死,永远遏制不了生;黑暗,总会被光明照亮。

扯的有点儿远,呵呵,情感抒发受到眼下现实生活的影响。

再说回本片,虽然故事立意不错,但拍的过于形式化了,呆板空洞。

那些枪战和动作场景,设计痕迹太重,过于机械反倒显得没意思。

Christian Bale的颜值,被展现的非常精致,但是人物塑造的还是过薄了。

整体评分三星。

 8 ) 很酷很人性

它的酷从影片伊始就展现得淋漓尽致,不禁让我想到《骇客帝国》中的经典调调。

主人公消瘦的脸庞,深邃冷酷的眼神,不苟言笑地面容,外加那身经典的黑色风衣,种种这些令影片的外衣充满时代感,从而使得故事得以始终抓住现代观众的眼球。

毕竟“酷”的电影终究能令人回味些许的。

一个关乎人性救赎的故事,不论如何叙事,当主旨贴近人心,彼此的共鸣便会油然而生,充满感染力。

故事之中,主人公不仅在拯救真正的人类世界,也在为自己的人性生存而抗争与奋斗。

回眸始末,这正是主人公自我发现,再次重生的过程。

作为观众的我,也在备受感染的气氛下,顺着一场场精彩绝伦,创新无比的对抗中享受激动。

当教士在贝多芬乐曲下失声痛哭,当他会心于儿女的默默抗争,当他最终面对情感再次获得释放的世界时悻然一笑,我似乎也因这份情感的压抑与宣泄而备受折磨,与他的心灵一同此起彼伏!

这真是一部将人性表达得十分鲜明的科幻电影,不是花瓶点缀,而是主题思想。

对我,这真是一部很酷很人性的电影,不仅是感官享受,还有一份情感的激动。

(当然,里面偶尔出现几个《越狱》主人公,也是令人新奇的亮点)

 9 ) 《奴役和奴役》

这部电影不细看海报,还会以为是《黑客帝国》。

电影里独特的单人对付多枪的武术,实在是够独特。

男主人公的表情我总觉得是在故意的绷着,其实他很想笑场……他的两个孩子真是萌啊。

尤其是那个小男孩,最后挽救了自己的父亲。

他的希特勒发型很帅。

电影里最狗血的就是结尾,早知道单枪匹马就能干掉老大哥,还组织什么反抗军啊。

“消灭情感”这样的剧情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真有个性。

不过看到外国人拿着日本刀穿着类似忍者的衣服,还是觉得有点遗憾。

片中似乎有河蟹的场面,在开场部分。

end

 10 ) 无情感的人就是行尸走肉一样

开场很帅,妈的一个人抵一支军队啊,妈的毫不动容的把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烧掉,把希特勒演讲和5+1,3+1时田暗门広厂前一个人提袋子挡坦克车的场面放出来,外国人是多喜欢拿坦克车人说事啊。

没有情感人还能称之为人么,不能享受美好要和平何用。

艾米丽·沃森不好看太过老气了,看到那黑鬼烦。

躲子弹、穿的中山装样式衣服、耍日本武士刀、打中国武术,向黑客帝国学习了不少啊。

为什么海报那黑鬼占那么大比重,没那么重要吧,换成最后那个神父还马马虎虎

《撕裂的末日》短评

比华氏451差很多 动作还可以

6分钟前
  • RexIgnis14
  • 较差

一个简单的反乌托邦设想,在我眼里这是一部纯粹的动作片。

9分钟前
  • 段干相若
  • 较差

硬伤太多了。。。

11分钟前
  • 坦然
  • 还行

形象很美好,剧情很崩坏

14分钟前
  • 亿年球童
  • 还行

貌似高一,应该说是把弹夹丢出去,接着站在原地把子弹射完之后再滚向弹夹所在之处、再安装新弹夹并重新进行惨绝人寰的扫射的动作很不错。

17分钟前
  • 东星斑
  • 还行

很诡异

22分钟前
  • memorycell
  • 还行

I am touched by that little boy. 小人有大智慧,所以大人其实才最容易被忽悠的。会认为消灭情和欲就可以消灭争端

23分钟前
  • lmp
  • 还行

原来枪是用来近身战的

28分钟前
  • vip
  • 还行

又是一个1984.只是这次我很想问问编剧,你们都是《天使禁猎区》的脑残粉吧!!因为真的是太像了!看主角那大天使长沙法尔的范儿!不得不说,这种反乌托邦真受西方人爱戴~

29分钟前
  • 🍔🥙🦪🥃🍶🍾🥂
  • 推荐

想到这是十几年前的片子,确实已经拍的不错了,特别是这个世界观的设定。

34分钟前
  • 聚羽成翼
  • 推荐

狂拽酷炫吊炸天。

38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制服控当年心潮澎湃一个星期没睡好觉,禁欲啊神父啊太适合Bale了

41分钟前
  • Alan Sleep
  • 力荐

贝尔这里就是超人啊...

44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还行

2014.11.9重温,再加1星;加1星给极其华丽的 枪击道 !

45分钟前
  • 鱼进锅
  • 力荐

091220看了第二遍。

49分钟前
  • 农历腥臭牛年拜
  • 力荐

贝尔一定羞于提及这部旧作,武打场面如80年代二线港片,连邵氏都不如,枪战完全藐视交战法则,交火时部队居然用一字长蛇阵垂直遇敌。道具烂到爆,那辆白色的教士汽车是起亚的吧?最可气的是,人设和世界观毫无逻辑可言。不要侮辱《1984》,他连《华氏451》度的皮毛都没学到。66年拍的都比这个强百倍。

51分钟前
  • 叉棉
  • 较差

雖然情節和故事非常緊湊也引人深思 但這故事告訴我們一個真理 沒有流血犧牲就不能構成革命 之前是誰說過 民主和自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但此片BUG實在是大到讓我覺得太過理想主義了 如果僅僅是以一部電影來說的話 它確實是好看的

56分钟前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 推荐

这个片子的无聊和鬼扯程度就是那种单单是把老爷的耍帅镜头做成动感相册也一样带感的~~最可怕的是老爷真那么厉害横扫一片的话那这电影至少得短一半儿~~~啧啧!比起你衣冠楚楚的容颜我更钟爱你裸露上半身时的样子←这才是最大的看点!【滚!

58分钟前
  • Zeki
  • 还行

TMD烂片,浪费我时间,剧情巨弱无比,漏洞百出。

60分钟前
  • 缪杰尔
  • 较差

又见反乌托邦,又见反共产主义

1小时前
  • 装甲蛋壳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