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岁月自珍

Plan 75,七五计划,75计划,75终生计划(港)

主演:倍赏千惠子,矶村勇斗,河合优实,鹰尾鹰,斯蒂芬妮·阿里安娜,大方斐纱子,串田和美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法国,菲律宾语言:他加禄语,日语年份:2022

《岁月自珍》剧照

岁月自珍 剧照 NO.1岁月自珍 剧照 NO.2岁月自珍 剧照 NO.3岁月自珍 剧照 NO.4岁月自珍 剧照 NO.5岁月自珍 剧照 NO.6岁月自珍 剧照 NO.13岁月自珍 剧照 NO.14岁月自珍 剧照 NO.15岁月自珍 剧照 NO.16岁月自珍 剧照 NO.17岁月自珍 剧照 NO.18岁月自珍 剧照 NO.19岁月自珍 剧照 NO.20

《岁月自珍》剧情介绍

《岁月自珍》长篇影评

 1 ) 刚看完的一点记录

虽然是科幻,但在日本的社会里又是那么的现实。

指甲倒入盆栽,隐喻为了年轻人奉献自己的全部因为年老 怕死在旅馆影响不好被辞职美其名曰 働かせて悪いよ找不到工作 找不到房子 在建筑工地 晚上维护交通去老年朋友家拜访 发现死在家里问另一个人有没有工作 结果被拒绝和 call center的人成为朋友在接待者中遇到自己家的亲人让系上安全带在公园长椅上装防止人晚上睡觉的装置(和美国在地铁通风口装防止人睡觉的装置一样)现在确是防止出现homeless,鼓励人选择安乐死,一劳永逸解决问题最后的新闻也出现平均年龄还是中位年龄降低速度世界最快。

想起老人Z,当年的日本是用机器解决老人的看护问题,虽然内在是开发军用机器人。

现在是直接安乐死,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开始还说 国のために死なせる伝統があります 太讽刺了看上去是群像剧,但是可能除了最后接老爷爷出去火葬以外,其实几个年轻人并没有真的参与其中有那么多的

 2 ) 当她看向死亡

安乐死是否是一种自由的死,是一种选择?

是否是死得真的自由?

人是否完全属于自己,又或者说完全属于清醒的自己,是否完全属于过去做出决定的自己?

我们都有过上学、上班、失恋、失去亲人等等时候,也真有过死了一了百了的心情,但是当这真的成为一种可选项的时候,人类又会怎样?

加拿大的安乐死已经开始有这个趋势了。

集群自杀、不当宣传、要求线的滑坡、圈层隐舆论、道德风险、刻意引导,我们如何面对死亡和自由?

好的电影会引人思考而不是一味输出,《plan75》做到了。

岁月自珍 (2022)7.32022 / 日本 法国 菲律宾 / 剧情 / 早川千绘 / 倍赏千惠子 矶村勇斗

 3 ) plan 75 就是社会性遗弃

社会性抚养还未到来,我在plan 75里看到了社会性遗弃。

虽然是一个科幻的世界,但是整个影片里塑造了一个非常疏离、冷漠的世界。

镜头总体上是冷色调,偏保持着距离。

muchi作为一个78岁的老人,无儿无女。

整个社会你在75岁之后,就没有任何用人单位雇佣你了。

你没有经济来源,你的生活无法实现可持续。

周围接触到人,也只是老人。

没有其他人跟你交流,听你的故事。

你的小伙伴,还很容易因为其他因素而远离你。

muchi是被孤立的存在。

面对眼前一个活生生忽然在家死亡,尸体发臭的例子,muchi原本想要继续努力生活的动力和信心也被打得七零八碎。

整个社会唯一给你导向的就是去plan 75计划。

有人给你发钱,有人给你陪聊,有人请你吃大餐。

影片最让人感到恐怖的事情是:它是如此的贴近现实。

唯一几处温暖有亮点的画面,老实说,我也觉得挺悲凉的。

有muchi看小孩玩耍,muchi看到日出,侄儿给muchi一碗汤。

看过采访,导演说不希望大家在疫情期间看了觉得太过压抑。

但是实际上非常的苍白,没有更多的交流和改变。

muchi走出安乐死的阴影,面对它的还有非常沉重的社会现实。

她到底该如何存活?

影片中有三条线。

我觉得吸引人的只有muchi这条线。

另一条叔叔线,叔叔夜里站在路灯下,看着侄儿离开的那一幕也非常打动人心。

整个画面很干净,叔叔站在灯光下。

侄儿犹豫的慢慢走了。

没有回头,大概也是害怕回头吧。

整个镜头给我一种回头了就走不了的感觉。

我觉得除了muchi这条线之外的两条线的意义就在于塑造了一个社会的总体环境。

这个环境包括这么几个现象:1 堵住75+老人的生存空间,包括流浪在公园的长椅上。

2有人反对plan 75计划,镜头给到了背影和几个扔海报的结果。

但是这种声音在整个影片下看起来非常的微弱。

这种抗争好像除了情绪的排解,并掀不起社会的变化。

3。

榨干死掉老人的价值:包括骨灰;影片中让我感觉处理很不符合逻辑的就是遗物的处理。

我觉得这个可以发展出一个产业链。

甚至这应该是政府可以覆盖安乐死成本的一环。

当然,这可能是为了导演展现菲律宾女人和女儿面对生存的渴望。

整个影片除了展示这样一个社会的总体环境,还提出了很多潜在的问题:比如年轻人活着干啥?

影片里关于年轻人的叙事实在太少了。

我看着的时候总感觉一些悲凉。

年轻的时候,帮助老人安乐死。

等自己老了,自己安乐死。

活着有啥意义呢?

从提出问题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这个影片达到了目的。

虽然我非常想要吐槽它的结尾。

就在我内心看到侄子带着叔叔的尸体在去往火葬场的路上被交警拦住,muchi逃出来看到日出的时候,我就在想结尾不会就停在这吧。

结果还真是。

他们生活的世界还是一个一样的世界。

一个一样残酷的世界。

即使叔叔没有死,侄子也不太可能带叔叔回家,赡养他或者和他有任何更多的交流。

我是否该说幸好剧情这么安排,要不然如何收场。

很多的愤怒,词不达意。

但是暂停下来,这就是必须面对的现实世界。

你要如何珍惜活着这件事情,你要如何对待你年迈的父母,你要如何面对即将年迈的你。

不止你,还有你你你。

p.s muchi在安乐死执行到一半跑出来,能否继续健康安全的存活下去 这个问题感到好奇。

就去查询了一下安乐死的药物。

发现真正执行安乐死的药物,挺多都是针对病人的,所以用药方案不一。

反而是执行死刑的药物配方可以参考,可能是plan 75的方案。

执行死刑的药物里面包括苯巴比妥,肌肉松弛剂,氯化钾。

应该是要用苯巴比妥和肌肉松弛剂,muchi才可能存活下来。

肌肉松弛剂应该是第一次服药的时候用了,让人放松。

苯巴比妥就是神经中枢的镇静麻醉剂。

所以muchi最后挣脱的时候,显得用尽了毕生的力气。

但是觉得不符合逻辑的点是居然没有用氯化钾,快速无痛的结束老人的生命,不符合这个政府和75计划的调性。

最符合逻辑的结局就是muchi想要活,挣扎,但是75计划执行之好,之快,让她没有了生的希望。

 4 ) 《岁月自珍》影评:低调的科幻电影让日本老年人提早退场

早川千绘(Chie Hayakawa)的这部安静的电影想象了一项应对人口迅速老龄化的国家计划,影响会相当惊人。

低科技含量的科幻电影《岁月自珍》(Plan 75)假设在不久的将来,在针对老年人的仇恨犯罪激增之后,日本为其公民提供了一种激烈的方式来应对其迅速老龄化的人口。

电影名字中的计划是为75岁及以上自愿接受无痛安乐死的人建立政府支持系统。

作为回报,日本政府会给他们10万日元(约合740美元),让他们随心所欲地享用最后一顿奢华的晚餐,或者安排一个更合心意的葬礼。

当然有些人可能会选择火化,与朋友或家人一起埋葬,部分原因是这样更便宜,部分原因是有些人认为这样会“不那么孤独”。

这一概念与1973年的经典未来冲击电影《绿色食品》没什么不同,但没有查尔顿·赫斯顿歇斯底里地大喊所有尸体的遭遇。

事实上,这是一个安静而尊重的研究,研究了这样一个项目对一系列不同的人意味着什么,从孤独的、被迫退休的潜在用户米基(资深演员白正千惠子的表演令人心碎)到处理招生和客户服务的政府工作人员,如宏木(Hayato Isomura饰)和阳子(河合由美饰)。

当宏木年迈的叔叔有一天走进他的中心时,“75计划”的平稳实用主义突然变得不那么容易动摇了。

与此同时,阳子通过电话倾听米基的生活故事,与她越来越亲近,这是该计划包括的治疗性死亡前过程的一部分。

最后是菲律宾移民玛丽亚(斯蒂芬妮·阿里安饰),她在幕后整理留下的财物,试图为她生病的孩子筹集资金。

编剧兼导演早川千绘的这部多线剧最初是一部选集电影《十年日本》(decade Japan)中的一个片段,该片描绘了未来十年日本的样子。

不难看出她为什么想要进一步丰富这一片段,因为基本的幻想是如此丰富,也许比大多数科幻小说的想象更可信。

她的方向是庄严而深思熟虑的,留出了空间来品味“沿途”的小细节,比如米基如何把手伸向灯光,或者玛丽亚如何在教堂唱歌。

作曲家雷米·布巴尔以弦乐为主导的配乐提供了一种舒缓的慰藉,但又不会变得过于甜蜜,帮助影片达到了一种安静的超越。

 5 ) 75岁劝您选择安乐死?这是一部日本现实的寓言

在人逐渐成为数据单上的数字,成为庞大机器上的部件,成为推动经济生产的工具的当下,到底该怎么样有尊严地活着?

“老龄化”已经成为当下日本社会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

根据统计,日本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在65岁以上,并且到2055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40%。

现在这些65岁以上的老年人独居比例也占到了20%。

这意味着日本政府要解决数量庞大的养老金支出和短缺的公共服务问题。

而经济不景气在某种程度上更是加重了社会中一部分人对老年人以及残障人士的敌意。

2016年,日本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相模原市残疾人福利院杀人案,有19人惨遭杀害。

这样的迫切的社会现实影响着当代日本电影创作。

2022年,早川千绘导演的首部长片《岁月自珍》(PLAN 75, 2022)在第75届戛纳电影节首映,影片讲述在近未来的日本社会,日本政府推出了一项举措,即针对7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推广“安乐死”来缓解人口压力。

《岁月自珍》入围了“一种关注”单元和“金摄影机奖(导演首作奖)”,最终获得了“金摄影机奖—特别提及荣誉”,还代表日本参选2023年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的角逐。

《岁月自珍》的获奖之旅还在继续,影片在2023年亚洲电影大奖上获得最佳新导演、最佳女主角等提名,并入选第96届日本电影旬报2022年度十佳日本电影。

《岁月自珍》剧照本片由日本著名女演员倍赏千惠子主演,饰演角谷美智子。

倍赏千惠子最知名的角色是在日本国民系列电影“寅次郎的故事”中饰演寅次郎的妹妹樱花,而后与山田洋次导演合作了《远山的呼唤》(A Distant Cry from Spring, 1980)等影史经典,是中国观众最熟悉和喜爱的日本女演员之一。

此次她出演《岁月自珍》再次展现了出色动人的演技,在2022年金鸡国际影展上获得最受欢迎女演员奖。

2022年金鸡国际影展最受欢迎女演员奖 倍赏千惠子早川千绘导演早年间在观看了小栗康平的电影《泥之河》(Muddy River, 1981)之后被深深的震撼,她也希望自己之后能够拍出这样优秀的电影。

她大学就读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并从摄影系毕业。

但早川并没有立刻踏进电影行业,2008年她和丈夫一起回到日本,然后进入了电视台工作。

她的电影生涯开始于2014年。

2014年,她拍摄了自己的短片《尼亚加拉》(Niagara, 2014),并顺利入选了第67届戛纳电影节电影基石单元,在此之后她获得了进入是枝裕和监制的短片集《十年日本》工作的机会。

《岁月自珍》的短片版最早是作为《十年日本》的一部分亮相的,之后早川千绘导演将原有的故事扩展成长片。

《尼亚加拉》剧照01. 多线叙事的人物群像《岁月自珍》由一场类似于相模原市残疾人福利院杀人案的屠杀开场,一位年轻人在血洗了一家福利机构后自杀,他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唤醒社会“解决日本人口老龄化”。

而后,广播中就宣布日本政府开始推行“七五法案”,意在“赋予所有75岁及以上公民安乐死的权利”。

美智子已经78岁,在丧夫之后就一直独居。

她平日的工作就是在酒店打扫客房,但是由于年事已高,她最终被酒店辞退。

《岁月自珍》剧照78岁的失业老人想要再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可谓是难于登天,她不断地向各种人寻求帮助,但最终还是无法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

在毫无退路的情况下,她最终拨通了“七五法案”的电话。

从美智子的遭遇来看,日本政府所宣称的“七五法案”是完全是自愿选择的说法是伪善且站不住脚的。

像美智子这样的独居老人,最后试图通过“七五法案”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从根本上来说是被“逼迫”的。

名义上她自己选择了安乐死,但是正是社会对老年人的歧视以及冷漠的处理才使得老年人们走投无路,不得不以这样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岁月自珍》剧照影片采用多线叙事的手法,塑造了不同身份不同面向的人物。

除去美智子这条故事线外,还有在政府工作负责宣传和接待“七五法案”的员工宣和洋子。

以及为了给女儿治病,从菲律宾来日本务工的玛丽亚,她也进入了“七五法案”的工作中,为老人们收拾遗物。

《岁月自珍》剧照美智子在计划中遇到了洋子,洋子的倾听和关怀让她感动不已。

最后,美智子在最后一刻选择逃出病房,她站在夕阳下,离开了画面,离开了我们的视野。

在政府工作的宣本来是一位尽职尽责的“螺丝钉”,他以温和的态度和优雅的笑容接待着一位又一位来访的老人,直到有一天,他在人群中发现了自己多年未见的叔叔。

《岁月自珍》剧照这位叔叔和家庭已经多年不再来往,这次同样也来申请“七五法案”。

自己叔叔的到访触动了宣内心深处的情感,当叔叔也躺在病床上时,他最终选择将叔叔“带”了出去。

与宣有相似心路历程的还有洋子,她负责和美智子沟通和确定“七五法案”的实施,但随着和美智子交流的深入,以及上级对老人安乐死的看法让她也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影片没有戏剧性过于强烈的场景,其中有大量日常的细节,人物总是忧郁的,心事重重的。

尽管整部影片基调非常悲伤,但是早川千绘导演不希望人物显露过于明显的情绪起伏,她坚持要求演员全程保持情绪的克制。

02. 基于现实的未来寓言虽然《岁月自珍》讲述的是想象中的未来日本的故事。

但正如我们前文所提到的那样,整部影片其实紧密贴合着当下的现实。

基于对日本人心态的观察,早川千绘才选择创作《岁月自珍》。

正如那位在福利机构进行屠杀的年轻人所说的那样,日本人很久以来就有为了国家牺牲自己的传统。

不想麻烦别人的想法长期根植在日本人的脑海中,早川千绘意识到如果“七五法案”真的在现实中实施,大多数老年人都会认可,因为他们不想成为国家和他人的负担。

导演 早川千绘在访谈中,早川导演提到,她不想看到日本“成为一个极度不包容的社会”。

同时,有评论文章指出,《岁月自珍》并不是一部所谓的反乌托邦电影,因为“事实上,我们正朝着这个方向而去”。

作为一种对比,早川导演选择在故事中加入菲律宾劳工的故事,早川导演认为菲律宾人互帮互助的精神感动了她,她希望能将菲律宾和日本之间借此做一个对比,来消除日本人之间的隔阂。

菲律宾劳工玛丽亚的故事和美智子的故事构成了一种呼应。

玛丽亚为了救治自己的女儿而为“七五法案”工作,她目睹着老人们的死去同样也对这一切产生了困惑。

正是老人们的“自愿”的死亡才能使她有这样一份高薪工作来挽救自己女儿的生命,这种会让人产生道德上困扰的问题也促使她帮助宣带走自己的叔叔。

《岁月自珍》剧照影片中无论是宣还是洋子,他们都逐渐对“七五法案”产生了动摇,宣和洋子都通过与他人的相遇唤醒了自己身体内的情感,而不是再仅仅像机器一样帮助政府实施“七五法案”。

他们也许也意识到,如果这样下去,自己在年老之后也可能不得不自愿安乐死。

美智子最后也选择活下来,这是导演为观众留下了的希望。

只有人们真正意识到生命的可贵,而不是将生命作为一种资源,才能真正出现互相帮助的和谐的社会。

《岁月自珍》剧照所以,《岁月自珍》最终思考的核心其实是这样的一个问题:在人逐渐成为数据单上的数字,成为庞大机器上的部件,成为推动经济生产的工具的当下,到底该怎么样有尊严地活着?

这个问题不仅仅关乎日本社会,同时也值得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和公民思考,这也正是《岁月自珍》能够受到大量国际关注的原因。

作者:Berger©《岁月自珍》(PLAN 75, 2022)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版权方

 6 ) 加入菲律宾劳工故事的一个猜想

导演早川千绘接受采访时表示:加入菲律宾劳工的故事,是因为菲律宾人互帮互助的精神感动了她,她希望能将菲律宾和日本之间借此做一个对比,来消除日本人之间的隔阂。

当真如此吗?

那么,玛利亚偷钱,又该怎么理解?

玛利亚偷钱的情节,影片中故意交待得比较含糊。

01:39:31,玛利亚清理死去老人的遗物时,发现一个腰包里有一沓钞票。

01:42:57,玛利亚伫立窗前的背影,她在想什么呢?

接下去追拍玛利亚骑自行车,01:44:06,一个近景画面,腰包斜挎在玛利亚肩头,该画面只有数秒时间。

这一段风景如画,容易被当成无意义的抒情,从而弱化了腰包的存在。

很艺术也很日本的处理方式。

如果没有偷钱的情节,访谈中导演的说法还可以自圆其说,但是有了偷钱的设计,影片中菲律宾外劳的一些片段,内涵什么也就呼之欲出了。

比如:1、菲律宾大姐说,她这辆自行车可以搭载三个孩子,是不是暗示外劳的高生育率呢?

2、菲律宾外劳的聚会,是不是暗示日本的外劳人数过多呢?

所以菲律宾外劳这条故事线,是不是在暗示——老人们自愿去死,究竟是为谁腾位置?

有些不正确的事不好明说,只能暗戳戳点到为止,可以理解。

 7 ) 社会性遗弃|国家说你75岁了,该死了

软科幻近未来的设定下,日本因为人口老龄化问题制定了“75计划”,指75岁以上的老人可以选择主动死亡,为年轻人提供生存空间。

这个计划甚至被冠以“为国而死”的宣传,激励大龄老人主动的选择死亡。

片子聚焦在四个角色身上:想活下去,却因无法工作养活自己最终绝望的老奶奶;推销75计划的但最终难以面对叔叔死亡的男推销员;提供临终陪伴服务并需要劝导签约老人的女接线员;来自菲律宾的火葬场遗物整理师。

每个人都代表了这个计划中的一环,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这个计划。

电影关注的点和设定无疑是打动人的。

每个人都有长辈处于这个年龄段,我们也终会成长到这个年龄段去面对生活和死亡,那么当这个计划落到每个个体上的时候,社会在引导什么呢?

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老人和生命的消逝讷?

当每一次交谈的时间被框定,当“老人就该死”的概念被渗透,当交谈和情感交流带来了对个体情绪的影响时,人性该如何定义?

年轻人是否逐渐拥有了处死老年人的权利?

即使是主动选择死亡的计划,社会的暗示宣传和推动就不是刽子手了吗?

这些尖锐的,现实的问题藏在了温柔的日式讲述的背后。

没有艳丽的颜色和灯光,没有矛盾冲突,温和的颜色和柔和配乐,配合大量的空镜,像是温水煮青蛙,一点点代人进入这个绝望的社会。

遗憾的点也有,比如菲律宾女性的故事线单薄链接感又弱;结尾最后的10分钟感觉有一些刻意的文艺感,让人的感情没有得到升华。

私以为在医院两位老人的对视已经足够精彩,后面的故事反而显得有些累赘,打散了情绪,也给整个电影减了分。

如此好哭的故事在结尾没有强烈共情有点遗憾,但这个关注的视角和事件依然令人深刻,发人深思。

 8 ) 凋零的未来

影片讲述老龄化在未来的日本严重到引起社会矛盾的地步。

政府采取措施推动去老龄化,让适龄老年人(75岁及以上)自愿选择被帮助死亡。

主动提供死亡机会,广而告之,引导好评和最后的物质奖赏,这怎么看都居心不良。

社会对老年人没有耐心,有群体清除的急迫和残酷。

生病的孩子无论如何都得救助,因为是希望,因为有家人的关照。

四位大年纪的酒店客房女工,一人因工作摔倒,拖累其他人被辞退。

有儿有女的两位,依附儿女(有劝导生育的嫌疑);摔倒的那位直接病死发臭都无人知晓。

(这也是美智子选择加入75计划的推力。

)独身的78岁美智子已经失掉工作,即将失掉住处,连同租房资格都快没有了。

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去领福利,却不在服务时间。

她可以迟一点再去的。

或者是因为有了75计划,政府故意制造领福利的障碍。

美智子有强烈的求生欲望,她身体还可以(寒夜做交通引导员都扛得住,估计是临时工),精神充沛,临执行该计划前,爱恋物、依恋人、也留恋自然的晨光、微风与几声鸟鸣。

直面他人的死亡时,她放弃了自己的死亡。

活着并没有错。

夕阳还火红。

冈部的叔叔,就是去意已决。

他仍有工作,才刚达到入门年龄的那一天,迫不及待地申请了。

侄子的陪伴并未让他萌生退意,从凌乱简陋的小房间,随意丢弃的人生轨迹证明,连碗都只有一个,他不在意活着的事。

让想活的人体面活下去,给她们创造就业机会,提供生存条件,有尊严地活着;让不愿意活下去的人体面地离开。

如美智子和冈部叔叔。

影片提供了思考。

 9 ) 尚且年轻时洒脱选择独居,老去能否独自坦然面对死亡呢?

当知道金鸡百花奖电影节仍在厦门后翻看展映的所有影片,《岁月自珍》是我最想看的。

影片的立意,虽未真的发生,但40年后,也许将会成为真实的存在。

Plan 75 裹上十万日元的生前补助,将嫌弃那么明晃晃的拿到台面上。

最终将老人视如垃圾,一同掩入填埋场。

1. 有人忙着活,有人忙着去死。

女主78岁被退休,找不到短工维持生计,她选择不得不去死;菲律宾护工的女儿先天心脏病。

为解决医药费,加入了Plan75助死计划,为了女儿能活着,她在“帮助”别人死;2. 再多的新生命都能应付过来,再少的老人都是多余的。

菲律宾护工的老乡因为骑特殊的单车可以一同载着自己三个孩子而雀跃;老人们却纷纷被不同的途径告知去死有多么好。

影片的配乐以及剪辑之间的声音切换、多次时长并不短的虚焦,觉得有些生理不适,我甚至捂上了耳朵。

火车呼啸而过,护工梦中的场景,话务员最后的凝视……好几个场景。

个人理解是导演故意为之,用声音和虚化间接去描述人物内心的挣扎。

最后各种渲染的夕阳、耶稣光以及那首歌谣,并未能触碰泪点。

反倒是女主搬离住处的前一夜,那一夜一定很长。

看完电影反观自己,对于三四十年是否依旧如同今日一样感到潇洒快乐我并不能笃定。

不得不说脆弱的人始终是脆弱的,这一点很惭愧。

看过不少独居类的影片,给自己一次又一次打预防针,也在试图让自己对孤独终老进行提前脱敏吧。

 10 ) 这何尝不是未来的我们

我们国家现在老龄化面临的情况也是越来越多,家中有80多岁患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折磨家人数年,轮流照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负累重重,此中艰辛,难以言表。

如果有plan75,是不是会有漏洞?

比如老人已经没有自主意识,家人为了摆脱负担或许会把他送去,换作我们会不会这样选择,生而为人……

《岁月自珍》短评

优缺点都很明显的片子。优点是题材好,表达方式叙事节奏都能和故事本身契合。也没有乱用调度破坏情绪,倍赏奶奶表演如至画镜。缺点就是没有合理运用故事本身能够形成的情节上的张力。有点遗憾。

10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这不就是奥密克戎么

11分钟前
  • 朱豆豆
  • 推荐

不知道谁有个好主意,说拍个老人就该去死题材的片子,然后编织了三部分莫名其妙的故事,最终交合在一起,但也仅是交合了,没有火花,没有融合,没有情绪,也许是拙劣仿制某片的结构。请了个貌似很厉害的老太太演员,但也没什么惊喜。一部片子所应有的都有,但又什么都没有的一部片子,假大空

14分钟前
  • 惑星
  • 较差

议题发人深省,执行苍白无力~

16分钟前
  • Granite_花花
  • 还行

还是安乐死议题 菲律宾那条线没啥必要真的 出发点是对的 但是目的不对 降低老龄化≠自我选择死亡 自我选择是人权 不是给zf做嫁衣 既然要灭 你就应该直接全年龄实行 从根本消灭人类(但这种人权计划只适配高素质人群 人口基数大的国家没戏 毕竟坏人多 什么计划都会成为利益链)

18分钟前
  • Diva Tequila
  • 推荐

喜欢导演play with镜头的方式,两个plan 75的年轻员工都以直视镜头结束了他们的故事,好像在对镜中的自己发出诘问。女主角最后走向镜头远处时的虚焦,以及最后最后,仅仅是离开了画面而已的一个简单的结束,却留下了更多余韵。在美丽得无法用人类语言形容的朝阳下,她变成了一只再也没有社会身份的动物,这一刻既悲伤又自由。

23分钟前
  • 颗粒
  • 还行

只是有点像纪录片罢了。

28分钟前
  • Ecane
  • 还行

中國有句古話:“老而不死是為賊”;另一句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齡化社會近在眼前,當老年人和年輕人不能和諧共處時,如何坦然接受死亡,如何彌補應盡的孝心與責任,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33分钟前
  • 姝尹Y(^_^)Y
  • 推荐

现代的楢山节考。灭霸的响指随机清除一半都比这文明一些。

35分钟前
  • 雪·法妮奥
  • 推荐

题材是好的,演的也到位,拍的也很稳,但编剧差了点,很多东西没有包裹着反而失去了某种聚焦,散了。看的过程挺唏嘘的,这些无儿无女或者有孩子但无人照顾的老人可能是你和我以后的缩影。如何体面的活着,如何有选择的死去,这永远是一个讨论不完的话题。

36分钟前
  • Jonathan
  • 还行

在社会洪流的逆向 优雅和体面是难以存续的 再怎么努力生活认真生活也成为徒劳 即便是在75岁生日当天就递交申请的人 也会在接受安乐死的当天突然就睡过头 青年为老叔叔系安全带的时候自己也觉得讽刺吧

41分钟前
  • 贾哩哩
  • 推荐

流于表面

43分钟前
  • hencuc
  • 较差

主题是好的,在全球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延迟退休多次上热搜的大社会背景下,它的出现显得特别契合适宜,人过75岁,开始苍老生病,开始跟不上时代,开始逐渐被社会的快节奏嫌弃……导演是有社会责任心的,他关注这些问题,他甚至在为老人们鸣不平。但遗憾的是,导演想说的太多了,却在每个人之间缺少有效的连接线,这就成了三个散沙一般的故事各自延伸着,有老有少,却每一个都没有叙述完整——我甚至以为老人们安乐死之后会把相对健康的心脏给小女孩儿,但看来导演没有这样想。故事在山上戛然而止,俯瞰一切的感觉总是美妙,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的老去该是相互促进,而不是一个杀死另一个。

46分钟前
  • 羊粪蛋
  • 较差

如何才能不会沦为那个在饭桌上死去的老太太?“孤独”才是那最后一根压死人的稻草。多子多福放到现代社会已经不适用了,现在是多子少富也少福。安乐死没有错,多一个选择总比没有选择好。令人不适的会不会只是年龄节点?75岁显然太吝啬了,毕竟日本号称全球最长寿的国家,如果是90+计划也许就没有那么悲情了。如果想制造焦虑的话,数字还可以再小点,但这没有意义。根本问题是,到底是什么在阻碍人获得幸福?首先是贫穷。贫穷不能得到解决,人不幸福,看不到未来,别说75了,贫穷的人多活一天都是受罪。2024.2.4电影频道

51分钟前
  • Carrie
  • 还行

这到底是什么纳粹主义电影 教唆杀人 表面是我让你选择了并且给你福利了 伪善 这样的杀人思想和如何解决老年社会不是一个路子啊 这是什么恐怖电影 在严重崩坏的三观下演技颜值也拉不了分

55分钟前
  • 喵喵奥特曼
  • 很差

央6

60分钟前
  • Lady Raven
  • 还行

那是如果改变主意,可以随时选择退出的计划。这是即使改变想法,仍无法对抗衰老的人生。年轻人优雅贴心地为老人介绍着死亡计划,充满了文明社会的体面。同时又在长椅中间设置围挡,反复确认让流浪汉不会觉得舒适。骨灰被当做垃圾处理,孤独是人生的终极痛苦。衰老是罪过,误以为会有选择是最大的错觉。

1小时前
  • 西楼尘
  • 还行

新导演还沉稳的,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拍法,很沉得住气,值得新导演们学习。可惜这个剧本不太行,放着一个很好的故事设定,却始终走不进人物,写不出深度。选择了七五计划内的几个人物,最后也没能塑造出群像,反而噱头了主线的力度。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观影# 报看,导演托大了

1小时前
  • Shirleysays
  • 较差

看完挺佩服日本把本片推送到奥斯卡国际电影,按理说日本应该还是对老年人比较友好的国家,实际上仍然被老龄化社会所束缚,正好国内自从疫情放开,老年群体要么挺不住提早离开,要么占据医院ICU病房,整个社会也是不堪其负,再过十年二十年,真的不知道怎样去面对这种局面。

1小时前
  • 荆棘鸟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