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一开场,就弥漫着一股昭和时代淡淡的哀愁感。
伴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关西地区的名门莳冈世家,不得不宣布破产,支撑着家族的父亲因病去世。
留下莳冈家的四姐妹相依为命:长女鹤子,担起了一家之主的重担,和丈夫居住在本家老宅里;二女儿幸子,为人温和热情,和丈夫感情和睦,居住在分家里,同时收留着两个妹妹;三女儿雪子,心思细腻,能敏锐的发现男性隐藏在面具下的真实性格,也因此奔波在一次次相亲中;四女儿妙子,性格叛逆,对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不断奔赴在追寻爱的路途上。
姐妹每一个人身上,都发生着不同的故事。
对于大姐鹤子来说:“本家长姐不好当,还会招人讨厌,加油哦!
”在剧中,她扮演着长姐如母的角色,气质端正又郑重。
二姐幸子在全剧里,相对而言,是生活最圆满的那位,夫妻感情和睦,偶尔的小争执也只是夫妻间的闲话家常,全剧里操心最多的事,大概是雪子和妙子的婚事。
三姐雪子,在剧里的相亲真的是一波三折。
相亲遇到的也有合适的人,只是因为内心怯懦,过于紧张,错过了电话,也错过了一段姻缘。
还好在剧中的时候,也遇到了让雪子能畅所欲言的合适对象。
小女儿妙子,真的不能不让我联想到破茧而出的蝴蝶。
一开始与青梅竹马的启感情甚笃,之后又恋上他人,以至于最终启跪在地上哀求着挽留,不能说不让人觉得心疼。
结局的一幕,四姐妹身着和服,一起在小道上散步。
四姐妹依旧貌美如花,但画面让人看着不禁心生悲凉。
一个时代,是真的过去了。
2018-2-9 睡前看完《平成细语》宁静,温柔,细腻。
画面精致,那个时代的男男女女,都温柔有教养极了。
家族尽管没落了,但千金们仍有大家闺秀的气质。
四个姑娘各有各的美,连起初觉得并不好看的三姐,后来也觉得非常耐看。
以三姐二十多次相亲经历,及小妹感情起起伏伏为线,似有似无,轻轻浅浅。
三姐不善言语,却是极有想法的姑娘,面上什么都无所谓,一切随缘的人,往往是因为心里已经有了标准,非常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适合什么,所以其余的当然都可以是“还挺好的,都可以接受”。
大家以为和不声不响,低调内向的姑娘相配的应该是温文儒雅型男士,但最后姑娘却被不拘小节的活宝型俘虏了芳心,也是很有趣。
所以姑娘遇到金枪鱼大叔时说,我以后想做什么,他都会同意吧,就他吧。
以及后来遇到医药研发经理,因为他的完美而差点接受他。
这些可以成为择偶标准,但也不完全是,人和人的缘分啊,妙不可言!
四颗星推荐!
这是近几年难得看完之后有回味的日剧,而且绵长,久久不散。
以至于,无聊到看完了豆瓣上对这部剧的所有短评和长评,觉得正反双方说得都有道理,都对。
终于找了原著译本来”听“。
在没接触过原著前,可以给这部剧打9分;但”听"了原著后,个人认为8分是合适的。
原著展现了一幅饶有趣味的生活长卷,以二姐幸子一家为故事线索(基于目前还只“听”到中卷中段的感受);而电视剧以雪子为轴,演绎了一个“冷谈”的相亲故事。
由于篇幅限制,电视剧失去了原著太多的丰富性和饱满性,实在遗憾。
觉得这样的本子,只拍sp太可惜,11集的篇幅完全没问题,甚至可以扩展到20集。
最好是放到国内由正午阳光拍个50-60集才好。
同样也看了83版的电影。
觉得电视剧导演选角时,估计参考了电影,剧中有几个主要演员与电影中的神似。
在没有原著作为参考时,个人也认为吉永小百合的演绎似乎更到位,而伊藤步对角色的理解可能有偏差。
吉永小百合在电影里是惊艳,而伊藤步在电视剧里则有一种静谧的美。
但感官上还是更认可伊藤步的雪子,毕竟是平成的雪子,更具现代感。
然而,如果以原著为蓝本,个人认知逆转。
反而觉得伊藤步的表演方式(虽然可能稍显用力,毕竟是平成的雪子嘛)才体现出了雪子有点别扭的特质,配合她的容貌气质,伊藤步就是雪子。
原著“听”到了中卷,个人认为目前的第一个情节高潮,阪神大洪水。
作者对这场灾难中不同人物的反应描写得相当细致生动,传递出充足的画面感,非常棒。
对于主要角色,目前印象最深的是细姑娘妙子,很有灵气。
在影视剧的选角上,83电影版的古手川祐子很成功,演员本身就灵气十足。
电视剧里的中村友理当然也很有气质,却缺乏灵气。
但放在电视剧以凸显妙子叛逆为主的情境下,还是很合适的。
目前就到这里,等“听”完原著后再做补充。。。
“听”完了中卷。
板仓病逝,妙子和板仓有缘无分。
电视剧中板仓的形象是较为单一的正面;原著中也刻画了板仓油滑市井的性格侧面,但整体给人的感觉还是很不错。
借用二姐夫贞之助话,从实利主义角度看,板仓比奥畑靠谱,更适合与妙子结婚。
而且电视剧里对妙子和板仓的爱情显然进行了浪漫化改编,最后的“做戒指”“撞车”好过原著中的突然发病,这段也是电视剧改编的优势。
不过,就电视剧演员看,个人觉得妙子(中村)和奥畑(福士)更搭。
为什么呢?
因为看了同样由源孝志执导的《京都人秘密的欢愉》。
《京都人》第二集中这两位演员就演过一对情侣。
《京都人》为2015年作品,可能导演在选《平成细雪》演员时又想到了他们。
(说到源孝志,个人已经将他列为日剧导演/编剧的TOP之一,可以说是品质的保证。
《京都人》系列,《奇迹酿酒人》,他拍这类”戏剧纪录片“得心应手,尤其是每一部的配乐都十分出彩。
)原著“听”到这里,主要人物中最欣赏的还是妙子,一副现代女性的做派,独立乐观颇有见地。
雪子虽然过于传统内敛,但也很聪明,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什么是适合自己的。
“听”了原著中雪子和桥寺的相亲。
电视剧中,这是个人最喜欢的段落。
相比原著,电视剧的改动还是挺大,把其他人的举动集中到了雪子身上(贞之助突访桥寺家,幸子给桥寺女儿买礼物),以及添加了雪子与桥寺女儿的相会攀谈,毕竟电视剧以雪子为主角。
个人觉得电视剧的改编很好,平成的故事,平成的雪子,上述这些变化都不显违和。
原著这场相亲,雪子桥寺没成也不像在电视剧中那样可惜。
原著中雪子还是心不在焉慢半拍,桥寺也认为雪子性格有偏差不适合相处。
而电视剧最后雪子选择室毅饰演的角色也可以理解,平成的雪子可能如苍井优说的那样,“不是喜欢和谁在一起,重要的是喜欢和谁在一起时的自己”。
“听”完原著全本。
雪子最后的相亲,御牧相当于奥畑的升级版(指好的方面)。
原著中,还是更喜欢妙子,作者对她的着笔最丰富最复杂。
妙子后期确实太折腾(可能板仓去世对她的打击太大),但还是喜欢她身上现代女性的气息。
考虑到日本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以及时代背景,妙子无法成为真正的“35亿”职业女性也合乎情理。
二姐幸子一家是模范家庭,能组建这样一个家庭肯定是令人愉悦的。
全书个人最喜欢的段落还是阪神大洪水,这里的节奏算是原著中的一个“异类”。
结构设计也挺巧妙:最初是二姐夫贞之助去学校接女儿回家,复尔出门寻找妙子。
在因大水阻断前路被迫等待时,故事视角转到妙子处,叙述妙子等人如何为洪水围困,然后板仓出现解救她们到房顶避难。
洪水稍有退却后,贞之助赶来找到了妙子一行,叙事视角又并回到二姐一家(即原著的主视角/线索)。
原著很喜欢,电影版也看过。
这部剧虽然把年代背景移到了平成年代,但还是很大程度的保留了原著的基调,一个娓娓道来,细腻优美的大家族的生活画卷。
因为年代更近,雪子虽然内向腼腆,但是比书里还是要主动一些。
去拜访桥寺,书中本是二姐夫的部分,剧里给了雪子,同时和桥寺女儿有了先一步的交流。
和野村主动聊金枪鱼有关的话题,也和书中默默喝茶的样子不同。
比较有意思的是雪子一直在做柔软体操,因为柔韧性差,一直是别人帮忙剪脚趾甲。
这个在书里没直接写到,只有一个小片段,是二姐夫回家碰巧看到妙子给雪子剪指甲,在心里暗叹她们姐妹感情好。
剧里加上这个设定还挺可爱的,而且合情合理。
电影版中居然在这个情节里加上了二姐夫和雪子的暧昧气氛,完全破坏了家庭成员的温暖感觉,不过可能这个更符合作者的心吧,据说雪子原型是谷崎润一郎的妻妹,并且长时间生活在一起,作者似乎心里不是完全没爱慕之心。
否则也很难塑造出这么真实可爱的人物。
因为篇幅所限,主要集中在四姐妹的亲情身上,并且淡化了和大姐的矛盾,以及妙子的叛逆。
书中妙子对启哥在金钱上的利用,比剧里要严重得多。
大姐最终也并没有在经济上支持妙子的选择。
不过总体上来说,还是完整的讲完了故事。
并别没有加一些奇怪的感情线,比如二姐夫贞之助和井谷的线,影版的这个太画蛇添足了。
年代变化,让整个剧少了很多哀的气氛。
原本发生在二战时代,雪子结婚后不久,就面临着日本投降,以及战后的社会动荡,让人对书中的精致生活生出一种花不常开的哀怜之意。
剧里虽然在末尾点名了后续的阪神大地震,但是毕竟和平年代的天灾,和战争人祸不同,少了点命运无常的惋惜。
尤其四姐妹齐齐穿着西服,并肩走在路上,让观者从她们的态度也生了乐观之心。
#平成细雪#比起昭和版《细雪》,演员与和服乍看确实没什么亮点,好在剧情节奏合适,人物形象也更加饱满,在比旧版长2倍的时长里更从容地道来。
场景布局也十分雅致,让我想起了著名和服杂志《七绪》里的幽微感。
作为名门莳冈家族继承人的大姐鹤子,虽家境已大不如前,但仍保持着长女的骄傲,固守传统,因此三妹雪子的婚事在她的参与下一直未定;二姐幸子显得随适得多,甚至俏皮可爱,原本雪子才是相亲会主角,她甚至穿着更鲜艳的和服热情交谈(不过小事啦;三妹雪子看似没有主见任由姐姐们安排,其实内心十分坚定,观察力也十分敏锐;小妹妙子渴望摆脱固执的家族一人打拼,对于爱情也十分主动的追求,是新时代的女性形象。
故事设定在平成时期,因此和服的风格更加内敛,虽是名门之女,给人的感觉也没有那么豪华。
剧里的细节给的很好,如雪子要妙子剪指甲而不是自己来,是因为雪子身体僵硬,无法弯下来。
影片中没有展示二姐夫与雪子隐秘的情感,这让我十分开心,姐夫x小,姨子这种桥段哪怕只是十分微密我也接受不了。
影片最后,固执坚守名门威望的大姐脱去和服换.上现代装束,相亲相了21次的雪子婚事终于敲定,叛逆的妙子和姐姐们又重聚,四姐妹又一起走在红叶小道上的场景,还真是有点唏噓,真是不容易啊。
因我没有阅读原著,就剧里结局有这么一个揣测:身为大小姐的妙子喜欢上了穷小子但当他准备求婚的.时候却出车祸死去,妙子伤心欲绝发生一,夜,情后有了的孩子怀胎十月却胎死腹中,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原作者谷崎润一郎有意识地在维护名门名声呢?毕竟,大小姐下嫁以及未婚先孕一,夜,情产子,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总归是不体面的吧?
今年是平成三十年,明仁天皇明年退位,一个时代马上就要过去了。
最近这段时间南方北方都在下雪,刚出门,就在慢悠悠的飘细雪,然后就控制不住的充满感慨。
我并没有看过原著,因为名字非常风雅,而且看到中山美穗出演,所以打开看了一集,没想到非常喜欢,片头曲片尾曲都是G弦上的咏叹调,关西腔柔美之极。
もう…昔の蒔岡家やない片子一开始,就是一副大厦将倾日薄西山的惨淡,90年代,由于日本泡沫破碎,经济衰败,关西名门蒔岡家也不得不出售祖业,随后父亲离世,只剩家中四个如花姐妹。
大姐掌管本家,像是一家之母。
二姐婚后育有一女另立分家,在一处美丽的小独栋里和未出阁的三妹雪子,四妹妙子一起生活。
四姐妹美丽优雅,虽是家道中落,但是精心装扮一起去看红叶的场景真是令人心扼。
大姐气质高贵,灰色渐变的和服上饰有细小碎金花,衬得她华盖婷婷,如同女王;二姐美艳外向,绿色的和服让她显得俏丽端庄;雪子单纯娴静,浅粉色樱花的和服刚好配她的温柔乖巧;阿妙年纪最小,却穿着深绛色大花的和服,齐刘海长发披肩,一副无忧无虑的贵族小姐样儿。
四姐妹感情很好,印象最深的是雪子因为身体僵硬自己给自己剪不了脚趾甲,妙子一边吐槽三姐因为太僵硬所以嫁不出去,一边认真地给雪子剪脚趾甲,还告诉雪子喝黑醋能使身体柔软。
这一段真是太可爱了,妙子这种有点“口嫌体直”的傲娇,真是贵族小姐本人的现身说法。
两个人借着剪脚趾甲聊着天,妙子知道三姐为了自己也想早点结婚,直接告诉三姐自己其实并没有决定要嫁给那个小少爷,妙子是个新时代女性,自由自在。
雪子看着她,心里想必也是很羡慕的,只可惜自己不是那样的人。
雪子看起来娴静沉默,其实非常有主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她知道自己也有满身缺点,但是女儿家的婚姻,哪一个不是细细挑选。
雪子第二十次的相亲对象是一个四十多岁丧偶的副教授。
蒔岡家的女儿都喜欢吃鲷鱼,觉得非常有日本风味,但是这个副教授却是一个金枪鱼狂魔,认为金枪鱼天下一品。
二姐觉得副教授又老又醉心金枪鱼,和雪子不配,可是雪子却看到副教授在表面粗糙直男气下的深情专注,反而有来有往很有话聊的样子。
雪子自然是不喜欢副教授的,但是,哪个女人不喜欢深情专注呢?
男人深情专注的样子令人沉迷,虽然,很多时候男人表现出来的深情都不是给自己。
好聚好散,是雪子的聪慧温柔,副教授道别转身时迟疑了一下,如斯貌美佳人,却又温柔聪慧,我觉得那一瞬间,副教授大概是爱上了吧?
雪子第二十一次相亲对象是一个制药公司董事,出身名门,事业有成,沉稳帅气,丧偶有一女,因为工作原因,多年未续弦。
这个男人非常绅士,很适合雪子,而且雪子私下见到了男人的女儿,女孩和未来的继母相谈甚欢,一切向着非常完美的方向发展。
可是,雪子虽然聪慧,但是从没有谈过恋爱,连接电话也非常惶恐。
所以,当男人鼓起勇气给雪子打电话时,雪子紧张的没办法进行正常的交流,让男人误以为雪子不喜欢他,是在回绝自己。
这段真的非常日本,日语语言中的暧昧,日本人交往中的互相忖度,错失一段姻缘,令人叹息。
人和人之间,充满了不确定性,很多时候,我们害怕说话太直,害怕自己穷追不舍会令人厌恶,会让自己丢脸,但是事后想想,有什么丢脸比丢掉自己毕生所爱更可惜的呢?可是,我们又没有办法判断眼前的这个人就是自己的毕生之爱,也没办法确定这个人值得自己去爱,这是再会说再多话也没办法弥补的交流障碍,大概只有失去才能让自己明白。
雪子面对二姐的质问,没有办法反驳,泪流满面,自己不懂爱的悲伤恐惧,只有自己能懂。
和涉爱未深的雪子不同,妙子通过实践已经懂得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样的爱人。
虽然门第是不可跨越的障碍,但是妙子毫无畏惧,像是这样的小姐姐,对自己日常生活的富贵并没有太深的执念,她已经觉醒了对世界的好奇心,像一只想要飞向天空的蝴蝶。
虽然现实生活可能后面会给她沉重一击,但是人都是凭借自己信念活下去的,我们每个人也都会遇到各种悲欢离合,起码自己做出的选择能让自己没有办法反驳。
日薄西山之后,是慢慢降临的夜。
衰败的名门,守候的都是旧日的荣光,卖掉的莫奈,空旷的本家,四姐妹依然貌美如花,可是红颜终将逝去,画面看着看着越来越有种悲凉的无奈。
人生很长,人生又很短,细雪飘飘,去年飘飘,今年飘飘,明年也会飘飘。
花又开了,叶子又红了,人来了又走了,身边最后留下的,一起看花看红叶看雪的又会是谁呢?
《平成细雪》是(日本放送协会)NHK电视台2018年1月7日起播出的连续剧。
这部电视剧讲诉了由中山美穗、高冈早纪、伊藤步、中村友理四位女演员饰演四姐妹的故事。
该剧是基于谷崎润一郎所著同名小说。
电视剧的时代背景是平成4年3月,也是泡沫经济崩溃后的现。
这是近几年难得一见,看完之后回味深长的日剧。
剧中缓缓道来,细腻优雅的基调让观众非常舒服。
谷崎润一郎的《细雪》被改编成4集电视剧《平成细雪》,介于电影和电视剧之间。
中国的电视剧很少有只有4集的,在日本却不少见。
《贤者之爱》、《夏目漱石的妻子》都只有四集,大概他们觉得短小的也是一种美吧。
《平成细雪》中几乎没有什么大事,却又似乎都是大事。
故事情节主要围绕大阪莳冈家四个姐妹的故事展开。
莳冈家是大阪的名门望族,生了四个女儿,鹤子、幸子、雪子和妙子。
鹤子与幸子已婚,其夫婿都是银行界的精英,是上门女婿(被称为婿养子)。
她们的父母已经过世,莳冈家的家族产业也在金融危机中化为了泡沫。
莳冈家最大的事情就是为三小姐雪子相亲。
雪子相了二十多次亲,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结婚。
有个男人问她:“你为什么要结婚?
”她吃了一惊,还没来得及回答,就被对方的姐姐抢答了:“女人要结婚是本能啊。
”(真的是本能吗?
)雪子一直在相亲,她对相亲并不排斥,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照顾妹妹的心情。
她不结婚,妹妹就不能结婚。
她们的家中强调规则。
就像姐姐说的:“人生在世要讲究顺序。
”雪子拒绝上一个在外人看来很好的相亲对象的理由是:“他说谎的时候,鼻翼会轻轻地抽动,我是无法与这样的表情共度一生的。
”这样的理由也很日本,在意细节,在意真实。
雪子在一次相亲中遇到了大阪水产大学的一位副教授,他研究金枪鱼。
他说:“日本人的金枪鱼食用量全球第一,与其说是日本人,还不如说是金枪鱼人。
”很有趣,日本人毕竟是海洋民族,金枪鱼对于我来说,始终很陌生。
雪子姐妹喜欢吃鲷鱼,于我也很陌生。
雪子说,她不擅长和男人说话。
因为读的是女校,家中也是四姐妹,没有许可不能约会,家中的电话都是不能随便接的。
所以当自己还算满意的相亲对象打电话来的时候,她的第一反应不是去接电话,而是让女佣去找姐姐。
即便自己接了电话,也不敢做主。
姐姐埋怨她为何拒绝别人的邀请,她被逼急了也说:“我也在考虑呀。
”她是在考虑。
她喜欢那个人的女儿,还专门去商场给她挑选了英国手工缝制的衣服,给她寄去,手写了卡片,邀请她下次一起去吃甜品。
可是雪子不喜欢在电话里被人追着问明天能不能见面,后天能不能见面的感觉。
她毕竟是莳冈家的三小姐,还停留在穿着和服赏花、书信往来的时代。
大小姐鹤子是莳冈家的长女,父母去世之后她就承担着守护本家的责任。
即便莳冈家公司破产,抵押了房屋,变卖了家产还欠着2亿的外债,她也要活得像一个莳冈家的人。
枫叶红了。
大姐鹤子穿着和服,要求四姐妹一起穿和服去赏红叶,理由是:“不去赏红叶会被当成没有闲情的一家呢。
”这里暗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日本人注重生活中的闲情逸致,像周作人写饭后随笔就是这一趣味的延续。
二是注重别人的看法。
作为一个日本人,处处要察言观色,会读空气。
她默默地守护着家族没落的秘密,却依然坚持着一些事情:妈妈最喜欢的画不能卖,留给两个妹妹出嫁的和服不能卖;她的心里依然有一套旧时代的规则,正是这些规则让她两个未出阁的妹妹感到不堪重负,搬离了本家。
可是,每到重要关头,本家的大小姐依然要出来做主,她对妙子有婚约在身却固执要与摄影师谈恋爱的事情无比愤怒,教育她道:“不是时代变了就什么都可以做。
我们船场的人,自古以来就认认真真地经营着家人之间的关系。
轻金钱,重道义,守约定,这些事情都做不好的家庭会被人说不配做人。
”四小姐妙子最有生活的热情,也最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她是莳冈家的黑马,最不按常理出牌。
她最想逃离这个家庭,所以利用一个富家子弟奥畑启三,与他私奔。
她爱上了穷小子出身的摄像师板仓润一,便把男友送给她的戒指卖掉买了他想要的双反相机。
她宁愿与整个家庭决裂,也要和他一起去巴黎。
可是这样的人生在日本注定是要受人指摘的。
连私奔一事都要被小报写成新闻,怎么可能过得称心如意?
板仓也只不过是她想要逃离家庭的一枚棋子。
这枚棋子过于脆弱,刚上场不久就遇到了意外。
板仓的死拍得很唯美。
那天下起了细雪,妙子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望着窗外,露出了微笑。
板仓手中拿着他自己做的戒指,打了一把花伞,走在细雪中。
一不小心戒指掉了,他蹲下来捡。
站起来的时候一辆大卡车迎面驶来。
慢镜头,他的头发扬起,花伞孤零零地在空中飘荡。
这是日本物哀的审美,不曾在中国的影视中看到过。
妙子在病床前陪护,板仓被白色的纱布包得看不出是谁。
他从疼痛中醒来,对妙子说:“对不起,我不能陪你去巴黎了呢。
”妙子说:“我会推着你的轮椅去的。
”板仓说:“那爬楼梯不是很麻烦吗?
咯噔咯噔的。
”妙子说:“我会推得很好的。
”板仓说:“那如果有了孩子呢,还有一辆婴儿车。
”妙子说:“我会一手轮椅,一手婴儿车,咯噔咯噔,保证推得很好。
”板仓笑着闭上了眼睛。
第二天醒来,妙子发现他已经离开了人世。
当妙子哭着扑倒在板仓的尸体上的时候,她的二姐在旁白中说:“我为心中某种盼着他死去的想法感到羞愧,感到恐惧。
”论细腻,日本人真是做到了极致。
最后,雪子终于出嫁了,嫁给了一个像孩子一样的男人。
妙子把孩子生了下来,却是个死婴。
莳冈家四姐妹一哭泯恩仇。
在枫叶红了的时节,她们又走在了那条赏枫之路上,只是没有穿和服。
幸子说:“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否脱离了时代,我们能做的只有露出笑容而已。
“一些细节:《平成细雪》中科普了大阪人对东京的鄙视,说那里鱼龙混杂,没有好吃的,没有这个鱼那个鱼(好像上海人对北京的看法)。
有的风俗与中国一样,例如晚上剪指甲会被大人骂。
印象深刻的台词:ラインの子はラインた。
(狮子的儿子也是狮子)
以及,“乱暴”著称的关西腔,剧里听起来似乎还不错?
其实讨论这部剧我觉得可以先从原著入手,因为人物关系其实没有大的变动,四姐妹的性格特点目前来看也没有较大的改动。
从写作背景开始看私觉得是个好主意,这也可以说是目前看来改动最大的部分,也是目前这部剧改编最有意思的部分,谷崎润一郎先生写作《细雪》的背景是太平洋战争。
整个二战时期,谷崎润一郎先生闭门不出采取消极抵抗态度在家用现代日语翻译《源氏物语》,之后花费大量时间创作《细雪》,但是《细雪》一开始并不被大家接受甚至被强些批判“绵软,太女人”连着谷崎润一郎先生一起抨击“对战争无动于衷”。
真的无动于衷么?
(虽然说日本作家很多都“心里碎碎念”文风,喜欢极尽全力细致的描写一些琐碎日常的事情。
)我倒是觉得整部细雪都是作者无声的控诉┓( ´∀` )┏(以及心里的碎碎念)剧名《平成细雪》挺有意思的,简单说明一下“平成”是明仁天皇的年号,也就是现在日本的年号,很直白的,就是把细雪的故事,置换到平成年间。
背景重大的变故替换成了泡沫经济,此泡沫经济是指上世纪80-90年代,日本非常严重的泡沫经济,据年长的人说那时候打车随便就是一张万元大钞?
喵喵喵?
多少袋烤面包边啊那是!
总之已经到了奇怪的地步,并且崩溃后是严重的经济萧条,泡沫经济崩溃可见对民众生活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就是这种背景下《细雪》的故事被移植了,目前看来还算成功。
毕竟好的故事,怎么挪来挪去,还是好的故事。
其次要提一下ed的曲子<G線上のアリア>就是大巴赫先生著名的第三号管弦乐组曲的第二乐章——G弦上的咏叹调。
ed在管弦乐基础上加上了人声,很好听,而且非常适合电视剧深沉隐晦的感情,我个人觉得ed更多的可能在描写三女。
特别是最后的最后,雪子摆弄茶杯,四姐妹视线分别投向不同的位置,最后再一起注视镜头的一幕,印象颇深。
日剧一贯细腻沉重,这部也不例外。
抛开部分细节太过夸张的演技,人物性格刻画得还是很鲜明的。
大姐鹤子,老成守旧,因为是长女,也是藤岗家的继承人,被姐妹不喜也要固执的想要坚持维护藤岗家昔日的名门光辉,坚持姐妹们在出席重要场合的时候要穿和服,即使家门败落,在红叶绚烂的时候也要与姐妹衣着光鲜的踱着小碎步悠闲的观赏。
她与丈夫住在四周高楼大厦环绕的日式老屋里,剧里称之为本家,每次镜头一切换到本家,就有点被时代抛弃的孤独感,对比太鲜明了。
美丽优雅又有点傻白甜的幸子,全剧是从她的视觉讲述,因为性格不像大姐那般严厉,对姐妹们多是纵容,所以更得妹妹们的喜爱,喜爱到两个妹妹都喜欢住在她的分家里,而不愿意回到本家。
但似乎也是最没有性格的一个,放在现实是一个温柔贤惠人人称颂的好太太,放剧里就显得有些平淡无奇。
逆来顺受中迷失了自己的雪子,应该是四姐妹里最悲哀的一个人物,像她僵硬得坐下去摸不到自己的双脚一样的身体一样,她没有自我,似乎就像一只提线木偶,没有情绪,想法不多,人生唯一的大事就是不断的相亲,找个一个合适的对象然后把自己嫁出去。
然而观察力强的她总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相亲过程中敏锐的发现对方的不足之处。
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完美的各方面都适合的对象,她却因为不懂得如何与男人交流沟通而失败。
是一个从小养在深闺里唯唯诺诺的姑娘,从未与男人相处过,在遇见心仪的人的时候,总是紧张与不安,想得到又怕失去,试试探探的走出一步又后退三步,对方打来电话的时候,她想接,却又害怕接,也不知道接了该如何应对,于是宁愿让保姆去外面喊她二姐,但是又害怕让对方等的时间太长错失良机,最终还是接了,然后又果然因为自己的应对失误而与对方失之交臂。
后来她一个人呆呆的在电话旁的样子特别让人心疼,没有什么比自己搞砸了更让人痛心懊悔的事了吧。
但让人欣慰的是她最终有所改变,也终于能够摸到自己的双脚了。
叛逆自我的妙子,说实话一直觉得妙子太自私了,并不喜欢她这种罔顾一切只为自己的性格,感觉她就是一直在背叛别人,背叛她的姐姐们与发小私奔,私奔被登报,名字却是三姐雪子的,她有些抱歉,但后来大姐夫去找报社更正之后她却朝大姐夫发脾气了,埋怨大姐夫只是想要维护家族的尊严,但是事情是自己做出来的,不更正是想要你三姐一直替你背锅吗妙子。
更可笑的是,私奔的发小对她一往情深,她却劈腿爱上了他家的板仓,当时跟发小私奔只是为了逃避本家而已,板仓死了,又跟一个陌生的调酒师一夜情,搞大了肚子还一意孤行的自己想要生下来。
真的是太自私了呀。
但她却又是姐妹几个突破旧时代枷锁的关键人物,是她的新锐与大胆,撕裂了姐妹们各自压抑许久的委屈,放声痛哭,然后各自有所改变,开启新的生活。
故事也挺有时代感,值得一提的是服饰搭配都太好看了,和服典雅高贵,私服大方温柔,放到现在也不过时。
想去看一遍原著。
— — — — — — 看过原著的分界线— — — — — 原著跟电影差别最大的就是细姑娘了,就是一个突破旧时代枷锁的新派人物,远没有电影里看到的那么自私,可能很多东西无法用画面与对话来表述吧。
幸子扮演者演技实在太夸张了。
推荐去看原著。
京都腔 和服 红叶 平成当然是美好的 但单薄的4集剧集撑不起这样的故事 放在国内这样的制作和题材拍出来的年代剧应该会非常精彩吧
看了一眼四姐妹演员的年龄,不由感叹你们真是保养得太好了
二姐与原著的形象有点错位。明明是很谨慎,很含蓄,很暧昧的一个人,这部剧里有点傻大姐了。大姐也是,还有当面严厉教训和呼巴掌的戏,真是呵呵。
主题曲用的重新编曲的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看了第一集,剧集如主题曲般优雅端庄,精美的画面,考究的服饰搭配,最开始讲述家道中落家族企业破产,以雪子的相亲为中心,慢慢铺开四姐妹迥异性格,展现出泡沫经济最后的繁华景象。期待剧集更新
。。。。。。
4姐妹的演员的外形和气质基本上都比83电影版的要差一点。雪子有点天然呆,没有83版吉永小百合的大和抚子的感觉。时代背景搬到平成年代有点别扭,妙子的婚约对象公子哥和摄影师的穿着发型都不像现代人。画面精美,关西腔有趣。
第一集还是蛮有意思,本以为神尾佑又是坏人酱油,没想到戏份意外的多而且不坏。三姐确实给伊藤步演的略呆了点,小妹的个性不太喜欢,后来小说的结局貌似也不太好。
强行更换时代背景总还是有点怪怪的,但是在平成年代即将结束的这个时间档口,把一个新旧更迭的故事冠以“平成”之名,显然是有意为之。每个时代都该有自己的《细雪》。 (巴赫的G弦咏叹用得非常漂亮
比起83年的电影版真的是拍的太烂了!失去了原著的韵味。选角失败,伊藤步一脸木讷死气还假模假样,当年吉永小百合演的雪子多么温婉灵气!而且配乐也用的诡里诡气,整部剧的氛围就不对……
节奏太慢,小林子的女盆友……一言难尽
四妹也太命途多舛了吧。。三妹相亲过程有意思,女人果然还是要和能让她放松自我的人在一起,还有对方心无旁骛,全神贯注的模样。
2.5/挺烂的,完全偏离原著表达的内涵。最不能接受就是把雪子的几场相亲演绎成滑稽戏,也许大龄未婚女的相亲故事的确可以是讽刺般的幽默场面,但原著对雪子这个人物的描绘,事无巨细地写一个又一个相亲对象绝对不是出于“滑稽”的目的。同样其余几姐妹的故事都改得很糟糕。关西古韵之美也没感受到。改编和拍摄都不太用心的一部。
平成不平成,昭和不昭和。明明是bs台的ドラマ,道具布景却透着蜜汁简陋……还好演员是美的,老三那股艮劲儿是有的
这里面我觉得高冈早纪的表现很出彩 甚至比中山美穗更抓人鹤子是一个被迫肩负重担的长女 有无奈有无力幸子是里面很圆满的一个人 是妹妹也是姐姐 是妻子也是母亲 是一个很好的人 是和我很像的一个人雪子是一个直觉敏锐 很纤细敏感的人 看人挺准的 觉得她和那个男人在一起也挺好的 和一个让你觉得舒服的人在一起吧妙子是里面我最喜欢的角色 喜欢她那种向往自由的状态 演员演的很有灵气 为什么阿润死了 阿润的戒指太戳我了 太有感觉了喜欢这种平和的画风
平淡里见优雅。时代裹挟着你我,由不得你不前行。就好像大姐终究还是除去着物,换得洋装。也甚是好看的。
伊藤步演的雪子好像智力有问题似的,看不下去了
说是在平成,影片却感觉还在昭和,算是最大程度满足读者对昭和时期关西之美的想象吧
个人很喜欢相亲对象之一的药学博士……
美!
4.5 改动的部分都挺喜欢的。最后一集稍~微匆忙了那么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