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这部影片讲述的正是互联网时代中三个各自独立的故事。
有记者揭发未成年色情表演网站,有年轻的妻子因为在论坛上跟人聊天被盗窃了钱财,还有一个孤僻少年被同学在社交软件上戏耍最终自杀。
这些都是在互联网上时常发生的事件,左右着我们现实中的生活,我们已然无法将网络与现实进行切割。
导演的叙事方法干脆利落,三个不相干的故事交替进行,却毫无违和感,一点不会让你觉着镜头的切换很突兀,那是因为其内部都有网络这根线隐在后面牵着,与之对应的是很多电影各个独立篇章之间的彻底决裂。
当然,从我自身的角度来说,我更喜欢的是那种各个故事相对独立,却又被有机整合在一起的故事。
我们国家很多电影在国际上得奖,是因为揭露了某些社会阴暗面,而这样一部揭露美国当下社会现实的片子,却让我萌生一种,这似乎也是我们中国目前所面临的现状的感觉。
或许,老外在看我们的很多现实影片的时候,他们是完全无法理解,我们这个国家为什么会发生这一系列在他看来完全是荒诞不经的事情的吧。
不过,在豆瓣上这部电影高达8.1分的评分,个人是觉得有些高了,我给三星。
虚拟的社交网络连了线,真实的人际关系却断了线。
聊天室的每句对话、脸书上的一张照片一条短片,背后隐藏着人渴望与人接触的欲望,但却分分钟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
日理万机的大律师无暇与家人相处沟通,直到儿子出事才悔恨爱得太迟;一对婚姻枯燥无味的夫妇各自在网上寻求慰藉,但网络世界何来秘密;孤僻宅男网上会女神,原来一直被玩更误堕色欲陷阱;顽童网上欺凌同学,乐极生悲;女记者为爆独家猛料,故意接近未成年色情网男模,道德界线难划清。
几条故事线纠缠交错,每个荡失于虚拟世界的主人翁,只是渴望找到与人真正的联系和沟通。
“科技让人们更陌生。
”不怎么有新意的主题。
影片企图使用微缩式的手法用三个故事向观众说明互联网及社交媒体已经全面侵入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与人的相处模式,并为其危险性敲响警钟。
糟糕的地方在于这是一部2012年的影片。
十年前,如果出现这样一部影片或许还会被称赞有前瞻性,但放在当下,观赏过《黑镜》系列的观众显然不能对这样一部绝对算不上深刻的影片满意,尤其是在大多数观众已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时。
简单地说,源于生活,但却没能太怎么高于生活。
还是说,影片是拍给那些网络尚未普及地区的观众看的呢?
这样的话,科普一下网络安全倒是很有意义。
严格说来,这三个故事都不是控诉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好故事。
研究这点我们只需要看看如果让一切网络都“Disconnect”这些人物命运将会将会如何变化即可。
首先第一个故事里那个靠网络聊天室赚钱的小伙子(和他的同行们)恐怕就要真枪实弹干一场才能拿到钱了(毕竟是几千年来赚钱最方便的传统行业),假设女记者光顾了他还是有机会做这个未成年人非法卖淫报道,窝点被FBI盯上后一伙人逃亡,女记者不管有没有救到小伙子两人都不会在一起,穷得叮当响的小伙子还是得重操旧业,那和现在的结局有啥区别?
第二个故事里自闭小哥的遭遇惹人同情,但在学校里经历过“霸凌”的同学们都清楚,无论换哪个班,被排挤的总是那几位,小哥回到六十年代就不会被欺侮了吗?
还是回到一百年前就不会被欺侮?
脆弱的心灵并不需要被一张裸照来逼死,这在没有网络的时代已经被证明过了。
小孩子是很残酷的,总有各种方法弄死自己不喜欢的同学,想想《告白》就知道了。
第三个故事里的木马盗密码的确是常见的互联网犯罪,但失独家庭貌合神离夫妻的悲惨生活才是悲剧的根源,如果没有互联网,憋屈的心灵难道就不找别的出口了?
类似的例子好像很适合上东方110和案件聚焦,事实上,不单单是钱,如果没有互联网的话,可能人都没了。
平心而论,导演拍了几场相当精彩的戏,比如片头视频窝点一镜到底把整个环境一下子交代清楚了,再通过电脑屏幕的视角给观众看到Karl,相当有时空感,两个不良少年调戏自闭小哥的戏也拍出互联网不可知性带来的惊悚的感觉了,可前面铺了那么多路告诉观众这是一部讲互联网之罪的戏,最后互联网却啥错没有,要么就是导演选题有误,要么就是执行能力不佳。
从结构上讲,三个故事平行推进,如果能在结尾汇聚到一点,像《撞车》那样迸发高潮就会是精彩的设计,而在本片中这样只是为了寻求共性而把故事凑到一起,不免让人觉得是勉强在用单元剧凑电影了。
电影分为三条故事线。
1.(视频性爱服务)记者与被采访者的故事,施善者和受善者的关系;2(聊天交友网站)已婚女子与陌生网友,被盗者和受害者的关系;3.(社交网站Facebook)父母与子女,戏弄者与自残者的关系。
三天故事线并列发展,在结尾推向高潮,剑拔弩张。
但是最后导演给了我们一个令人接受的结局。
好电影是值得我们看完后有所思考。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社交网络的发达与传播以及带来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而且社交网络的易捏造的假身份让人们在网络面前都戴上了一个面具,谁也不知道谁是谁,可以为所欲为的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从而给了伤害他人以及犯罪的机会。
同时,网络安全也值得人们注意。
再者就是网络非法活动的组织和揭露。
再说了这些网络问题的同时,让人们反思人们在如今网络横行的时代越来越不注重的是人与人的交流,爱人、家人、同学、朋友。
最后在结尾处导演做了个情感升华,值得赞扬,给观众一个可接受的解决,表明了态度,问题可解决,而不是让人看到绝望。
看完后还觉得,遗落战境的Andrea 、真爱如血的Alexander、 贝兹旅馆的Max演技又是一个新的提升!
情感爆棚,真实,能感受。
这部影片居然不得奥斯卡 我不服 神作 不困剧情拍摄人物刻画演技音乐搭配 都是顶级的 满分作品 这部影片我给5颗星 起码是9.5分以上的影片 全片找不出尿点 从电影一开场便能沉侵在影片之中 但又始终有 能从影片中感受到很多现实的共鸣 那种生活的无奈 困惑 艰辛 。
但因为影片的尺度问题 还是建议18+观看
不光豆瓣 身边有很多SNS 让朋友之间连接更加紧密了。
慢慢的我们都开始习惯甚者依赖SNS 上面很多朋友 可以free talk 什么都聊 班也不上了 学习也不用了。
这个电影格调和层次都很像crush 它忘了是哪一年的奥斯卡最佳电影了。
而通过“断线”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层次的东西。
1.发达城市中人们对经济生活重视往往超越了精神生活2.SNS其实暴露了很多个人信息 当使用者享受像明星一样的被关注感时 也出卖了很多隐私3.这点个人认为是这个电影的核心了 好比中学语文阅读理解 最后一题归纳中心思想一样..这部影片是号召人们好好关心应该关爱的身边人 而不是等到关系恶化了才去弥补。
对于电影院里场面宏大的大片,在我眼中,不过是四星的评价。
个人而言,真正的好电影,不一定非要大牌林立;不一定非要场面震撼、声势浩大。
真正的好电影,是能让人从中看到生活,看到真实,甚至,看到你自己。
英国的《黑镜》系列,把社交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诠释得淋漓尽致,我们都曾是网络暴力的一员,谁亦无法逃脱,除非你从未评论转发任何的新闻信息。
《断线》里面是三个故事,相互独立,却又冥冥相连。
一如生活,互不相识的人们,依赖着社交网络,形成或深或浅的关系。
1、丈夫与妻子的故事谁没有对着陌生人吐露心声的经历?
所以社交网络之初,谁都会有几个陌生的QQ网友。
只是渐渐,这些网友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
因为彼此,已无话可言。
曾经,因为彼此陌生,所以畅所欲言。
因为彼此深知,社交网络的交心之后,现实生活仍会毫不相干。
所以能把深藏于心的伤痛、秘密向陌生人一一吐出。
——若现实中,能彼此坦诚,谁又需要向陌生人浪费聊天的时间?
2、女记者和小男生15岁的小男生,是某私聊网站的裸聊。
某成熟女性是一个小电视台的女记者。
一个为赚钱、为生活;一个为名利、为新闻题材。
因为社交网络上不经意地搜索,成为“朋友”。
他以为,彼此是朋友,可以在一起。
她认为,他是迷途的少年,需要帮助。
他认为,他的生活过得安然自得,他要的是陪伴,不是帮助。
她以为,她做的都是对的,是成年人对迷途少年的帮助。
殊不知,他们只是在互相利用,互相曲解。
——若现实中,你不懂我,我不懂你,干扰别人的生活只会自讨没趣。
3、杰西卡和小莫扎特我更喜欢用小莫扎特来称呼那个10年级的自闭生Ben。
音乐天才,特立独行,却因不善交际而没有朋友。
两个叛逆期的小男生,虚拟了一个名为杰西卡的美女账号与之聊天。
其中一个小男生,却在与之聊天的过程中,代入了自己角色,喜欢上这个独来独往的莫扎特。
尽管后续的艳照事件,是他们始料不及的意外。
但偏偏生活就跟骨牌一样,一个决定,一次恶作剧都将引发一系列的变化。
终于,音乐天才小莫扎特上吊了。
父母和姐姐终于开始反思,自己对这个自闭少年的忽视。
叛逆小男生也开始反思,自己所造成的蝴蝶效应。
悲剧,始料不及;反省,有胜于无……——若现实中,能抛开社交网络,抛开所谓的忙碌工作,倾听身边人的心声。
生活,就会美好多了。
PS.小莫扎特的姐姐向好友们倾诉悲伤;好友们却关系facebook上的无趣聊天。
于是,姐姐爆发了,对着朋友吐了一脸的口水。
我想,这就是导演所要表达的,现实生活对社交网络的唾弃吧。
想起以前看过电影里的一句话:不失去所爱,怎知其重要。
在我看来,虽然很多人借此片抨击社交网络和通信设备,其实只是怪罪“刀杀了人”。
手机和网络只是另一个窗口,提供给无处倾诉的孤独病患者。
你看那些地铁公交上独行的人,其实是用手机为自己划定结界,守护自己的世界。
而真正的毒药,在任何感情中,是淡漠与忽视。
这样说的话,我的内心充满愧疚。
但似乎,时间久了,这样的状态反而成为常态,没有谁能对谁一如既往,父母总会认为孩子青稚而忽略他们的一些感情动态,恋人间也会因为激情褪去而怠倦于交流,再好的朋友日日听你叨逼叨生活的不如意和琐碎也会躲避你的负能量(所以说,大家都喜欢和快乐的人交朋友)。
可我就在想,一个人连自己的事情都妥善不了,还要费心照顾周围人的想法,其实大家都挺不容易。
更多的时候,自己才是最好的依靠吧,不给他人添麻烦,又能静心经营好自己。
回过头才发现,似乎有点跑题。
But,who cares?
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初听在李子的Shutter Island里,不论是和The Bitter Earth的混音版还是单独的这首提琴协奏都觉得再合适不过地诠释了禁闭岛这部影片。
禁闭岛的剧情不会发生在大部分人的现实生活中,那时候听这首曲子,觉得其中透着沉重、自我迷失、被强大的力量操控的无能为力…《断线》是一部纪实风格的电影,讲的三个故事生活中真的会发生,加之时间设定为现在,以及人物平均年龄比较年轻,工作的、当过兵的、初中生们… 当片中多次响起BGM时感受到了新的元素,欺骗、隐瞒、利用、负罪感… 并不觉得音乐Boy的哼唱版特别好听,不过在从Jason医院回家的公交车上哼唱版的背景音到Rich爹戴上耳机的原曲的过渡上气氛把握很好,衔接也还自然最惊心动魄的一段同样是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 配乐+三段打斗场景的慢镜头慢镜头真的有把悲剧气氛放大并且蔓延开的作用
这种手法在《忧郁症》的开头同样用到了《断线》和《黑镜》个人认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黑镜》看完我的感受是大写的可怕。
而这部电影的结局负能量比《黑镜》少得多,还是能从中看到一些美好的东西音乐男孩一家人更加亲密,熊孩子认识了问题的严重性,债务情感危机的夫妇最后没有触犯法律开枪杀人…这种片子如果真的BE了可能更会给人一种《黑镜》的感觉,但既然三段故事都是围绕家庭和亲情展开,何必让人看了心塞到生无可恋呢《黑镜》的时间线设定在未来,《断线》的时间线设定在现在,也许因为这个,《断线》里体现出的现实生活黑暗面更容易扎根在观众心中,但揭露社会丑恶想必也不是影片的根本目的,所以这也许是《断线》不能像《黑镜》那样BE的原因之一吧
《黑镜》和《断线》都是以科技产物为平台展开剧情,不同点在于《黑镜》更多表现了高科技造成的巨大负面影响——人性里阴暗麻木压抑的一面,《断线》里虽然高科技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但是贯穿在悲剧中的暖色调——比如爱、关怀、亲情等等 并没有被遮盖
想到一部类似的英剧《殊途同归》,不过比起《黑镜》的虐心和创新程度还是差了一截
拍摄时镜子的妙用
Collin的演技也是可以的片尾曲Tornado - Jónsi http://music.163.com/#/m/song?id=22458868You'll...You'll learn to knowI wonder ifI'm allowed ever to seeI wonder ifI'm allowed to ever be free(不得不说片中的每一首配乐都是精品)
很长时间没有看到这样有现实意义的好片了。
短短的1小时50分钟影片竟巧妙地串起裸聊男、记者、班一家、私人侦探父子、失独夫妻,三条线最后交集在一起,讲述了家人交流沟通相互关心享受生活的重要性。
手机、笔电、电脑上的QQ、微信、微博等各种聊天软件虽然拉近了与外人的距离,却疏远了与家人的感情。
有没有感觉到,网络虽让你足不出户就能方便了解外面的世界,但也让你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大量无用的信息浏览上,你好像被关在阿里巴巴四十大盗的藏宝洞里,刚开始很享受地看着琳琅满目的珠宝,然后发现再好的珠宝也不能当饭吃。
网络占用了你人生大量宝贵的时间,可能让你无法专心去做一件事情,可能让你“人在家中心在网”。
学会上网吧,让网为你所用,而不为网所困。
适时断开网络吧,不要舍近求远,舍本逐末,多与最亲近的家人谈谈心,或者全家来一次远行,享受家庭带给你的幸福感觉。
平庸。不喜欢。可能是刚才看的那一部太优秀被对比的
还蛮烂的。“社交网络入侵生活”已经是新世代的陈词滥调了。这么土的idea,这么一般的实现,能写成电影招来明星拍成成片真不容易。
本以为是暗网那种悬疑推理的片子,没想到却是互联网之于人类的荼毒。老实说看多了这种类型的片子,觉得三条故事线有些太多了,而且并没有安排很妙的交汇点,就显得很是拖沓。另外,个人真的很不喜欢这样刻意的结局,凭什么受害者就必须要理解施害者呢?从根本上就完全讲不通,看完后觉得根本不值这么高分,因此只能给到两星。
看完感觉怎么能就这么结束了呢!这还真是断线!不舒服。
不好看,根本和悬疑不沾边!害我期待那么久…到片子中段就奇怪,这哪跟哪啊?哪里有伏笔悬疑?2分拿好,滚粗!
同类型最佳啊 意外收获Eric一枚!还有居然没认出小马哥啊罪该万死= =
各种一般般
把四个悲剧糅合在一起,却丝毫没有做作或过分渲染的感情。多线叙述的佳作。
2.5颗星
我喜欢里面每一个演员和人物,高潮部分的慢镜平行剪辑很有张力,但结局是那样完满,都有些要溢出了,如果能有更大的悬疑或者冲击会是五星。
奇烂。
WTF?
即使社交网络可以弥补这部分空缺也还是要对生活保有希望。完整有力量的电影。
还不错
结局颇为一般般
radiohead和sigur ros是孤僻者最爱 欧洲片的话应该结尾三个故事会黑暗结尾 更震撼
Marc Jacobs actually in the movie....
越虐越爱!
听sigur ros 变射孔的高中生,一心拯救不良青年的耿直少妇,春心荡漾的人妻,专注成人聊天乐在此中的不良,故事线挺多不杂乱
似乎想抓着一条线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最后却发现真正的答案是自己,是重要的但是又小到可以忽视的交流与容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