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想彻底放松一下的心情去看了《雪人奇缘》,却发现真的会发自内心大笑和跟着全场欢呼,可以算是很有惊喜了,毕竟我自认为还是笑点挺高的一个人。
如果带着小朋友去的话,用100分钟的时间,去感受善良勇敢的少年之心,壮美奇绝的祖国河山,还有令人惊艳的想象力,我觉得会是挺开心的体验,大概是国庆档最适合全家老小一起观看的影片了。
梦工场的动画一般都不会讲特别深奥的道理,但重要而简单的道理,往往更容易被忘记。
人一旦长大,就不得不陷入成人社会的规则,而把小时候所相信的美好世界深深埋藏在心底。
那些发自内心的善意,会因为现实而止步;那些一往无前的勇气,会因为未知而退却;那些关于自然和魔法的无限想象,会被书本上的科学公式所取代。
但我还是固执地相信,这些才是真正应该让所有孩子都明白的事,哪怕只有短短几年也好,总会在心里留下微微的一簇火花,照亮现实世界的孤独前路。
先聊聊善良。
真正坦诚的赤子之心是女主角小艺和雪人大毛之间的牵绊,你饿了我就去找吃的,有坏人想抓你回去我就保护你,你想回家我就千里万里也要送你回去。
貌似上一个这么千里相送的还是《倚天》的少年张无忌送杨不悔,但那还有长辈托孤的因素。
小艺送雪人回家,就真的是——只要你想,只要我能。
并且,她也真的做到了。
反观雪人对小艺的回报,默默带她走过明信片上心心念念的风景,修复+升级了父亲留下的小提琴,在遇到危险的时候竭尽所能保护小艺和她的朋友们。
这难道不就是善意最初的样子吗?
莫因善小而不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些古老的道理,其实是跨越了东西方文化,也跨越了物种限制的。
用电影这种最具象的形式来传承,给小朋友留下的不仅是道理本身,还有更多伴随着欢笑与感动的情绪体验。
然后我想说说勇气,它好像真的是随着年龄递减的一种存在。
影片开头,是小艺拼命打工赚钱的一小段情节,为了去看看爸爸留下的明信片上那些地方。
其实,可能每个人小时候都有对着世界的憧憬,想要去走走看看那些未知的远方。
但真正有了经济能力的时候,却永远觉得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心里的世界慢慢变得越来越局限,只能为眼前琐事奔忙,而把远方变成了永远无法抵达的梦想。
所以,可能更幸运的不是被送回家的雪人,而是遇见雪人的小艺,在她还有勇气跳上船说走就走的年纪。
能为了心底的善良和对远方的憧憬,鼓足勇气立刻出发,其实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有点萌又拥有强大魔力的雪人,就像所有小时候我们曾经相信过的梦,只要有勇气,也许就真的会实现呢?
最后,整场电影下来,我所有的大笑与欢呼都来自关于自然的奇幻想象。
想象力这件事,在今天真的是却来越稀缺了,学校与书本能传授的是知识,但真的很难培养想象力。
但天马行空的想象,难道不才是推送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吗?
想要像鸟儿一样翱翔天空,于是有了飞机,想要在千里之外传递信息,于是有了电话……如果文明都要靠刻板传承,我们大约还在用着马车与信件吧说回电影,最惊艳的设定是雪人控制自然万物的魔力,竟然是来自低声吟唱。
我一直相信动植物虽然听不懂语言,但都听得懂音乐,也一直相信自然万物之间自有共鸣,所以这个设定特别能戳到我。
片中给我留下印象特别深的镜头,并不是最后主角惊险获救的场面,而是历险过程中一次次小细节——是一朵小小蒲公英长成巨大的降落伞,是油菜花田瞬间翻滚成汹涌的花海,是乐山大佛一曲终了遍山花开,是云彩变成小锦鲤的形状飞跃珠穆朗玛峰,是一声吟唱之后来自星空的回应:“Hi,我在”。
如果你还相信善良和勇气,相信想象力的美好,还坚持认为这些对这个世界其实很重要,那么去影院看《雪人奇缘》的时候,相信你也会跟全场一起大笑和欢呼的。
那些重要而简单的事,总要有人记在心里才行。
上上个星期又重温了这部电影,这部在去年国庆我最最最最最最喜欢的电影。
九月份的时候接到在影城工作的朋友的电话,问我有没有时间来看部首映的动画片,那时候刚好因为工作的原因闲在家里,想着不如出去散散心的想法就答应了朋友的建议。
拿着票刚坐在影厅座位上就听到后面有好多小朋友的声音,想着希望后面的小朋友可以乖乖的,不要太吵以免影响了观影体验。
影片开始从雪人出逃到女主准备送雪人回家让我觉得一般般,不是能特别吸引我,当主角一群人因为饥饿没有食物的时候,雪人使用超能力让周围的蓝莓树结果,没想到雪人没有控制好超能力,蓝莓大到要爆炸了,主角为了躲避“蓝莓炸弹”踱步狂奔的时候才让我真正融入到整部电影之中,和后面的小朋友一起融入整体电影。
片中的景色和场景都特别特别吸引我,一开始的长江水道,黄山和婺源的油菜花,特别是大片大片的油菜花花,让人忍不住想和主角一起徜徉在花海之中,不愿醒来。
影片特别吸引我的地方在于这是一部比较中式的动画,包括主角对情感的表达都符合国人一贯的内敛。
但是有些特别的点又能非常的打动我,特别是女主在乐山大佛上面那一段小提琴的演奏,让我觉得她已经走出爸爸已经不在了的悲伤之中,未来要更好的陪伴妈妈和奶奶。
整部电影让我很满意,即使现在也会偶尔去视频网站观看。
超级nice的一部电影,
雪人奇缘 (2019)7.12019 / 美国 中国大陆 / 喜剧 动画 冒险 / 吉尔·卡尔顿 托德·维尔德曼 / 汪可盈 阿尔伯特·蔡
《雪人奇缘》是继《功夫熊猫3》后,东方梦工厂与美国梦工场动画再度联手打造的一部动画电影,这部电影在颇具好莱坞特色的基础上,加入了很多中国元素。
我们通常在评价一部电影作品好坏的时候,通常会把能否与观众共情是非常重要的评价尺度。
好的电影作品常常会带给观众沉浸式体验,这个不是用电影工业的各种技巧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制作团队首先沉浸在作品之中,然后恰到好处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并将其通过人物和剧情展现出来。
《雪人奇缘》的观感如同一场飞奔的梦,女主角小艺如同每一个在现实之中普通的我们,对循规蹈矩的钢铁森林中的生活厌倦,爸爸留给她的小提琴,常常带她进入一个又一个的梦境之中。
而这次,她在天台上遇到了大毛——传说中的珠穆朗玛峰雪人。
而大毛此时正在被一帮打着动物保护协会旗号的人追赶,在被追上之前,小艺决定送大毛回到珠穆朗玛峰。
在途中,小艺的朋友阿俊和鹏鹏也加入进来,他们横跨3000多公里,躲避过“坏人们”的追赶,克服长途跋涉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最终将大毛送回了父母的身边。
动画电影由于其题材的特殊性,更适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表达。
很多动画形象深入人心,我一直认为,那是创作者将情愫具象化的极致体现。
小的时候看《千与千寻》,每次无脸男一出现,我的心底都会升起巨大的孤寂,《雪人奇缘》中的大毛也是这样的感觉,距离我在电影院看点映已经过去了好几天,早上在刷豆瓣的时候看到这张剧照,忽然就觉得心底柔软了起来。
大毛,这个毛茸茸的冰雪生物,与人类的连接如此奇妙。
我想起我们与动物之间的交流,没有共通的语言,但很神奇的是,有的时候,就是可以心意互通。
在电影中,小艺的琴声就是这种互通的载体。
在一路去往珠穆朗玛峰的路上,艰难险阻,坏人们先进的武器,都成为了巨大的阻碍,每次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毛的魔力出现,就能解决掉这些困境。
大毛的魔力,可以让果实生长、漫山遍野开满鲜花、蒲公英也可以变成“飞行工具”。
对于技术控来说,个人觉得这部电影的视觉效果充分体现了好莱坞的水准,小提琴配乐太美,尤其是琴声一起,花朵漫天遍地盛开的场景,犹如一场幻梦。
乐山大佛的威严感,令我记忆尤深。
作为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普通人,我想小艺是很能让人自我代入的一个角色了。
而同时作为一个未婚的大龄女青年,我常常被人问到,不遵循世俗的规则,不按常规传统的结婚生子的道路而行,会不会焦虑。
刚好前段时间看前香港理工大学校长的访谈,他说从物理层面来说,每增加一个维度,能力就会放大无数倍。
就好像在拥堵的公路上,如果你的车子可以飞,那你便无需受到堵车的困扰。
不按世俗约定出牌,不焦虑的根源在于有梦可以做。
在某一群人中,他们的生活不止眼前,还有另外一层维度,就是梦境的维度,而同时有了“魔力”,这种“魔力”带来经历一切的勇气,所以都没有什么好害怕的。
在《雪人奇缘》中,小艺探索未知,怀抱梦想,是我们的一个侧影写照,有梦的人是不害怕平庸的,有梦的人,自然能遇见有超能力的大毛,披荆斩棘,收获经历。
如果说生活95%都是由平淡组成,那么“有梦可以做”这件事情就变得尤为可贵。
生活不止此生此世,还要有诗意的世界,不是吗?
今年又爆了几部动画电影,对于观众来说,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
作为一个想象力很丰富的人,动画电影是最能表现幻想的题材。
在《雪人奇缘》中的各种形象,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参照。
在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路途中,小艺有伙伴、有琴声、有魔力;在我们去往目的地的路途之中,我们需要同路人,需要信仰,更需要梦想陪伴左右。
当生活开始变得循规蹈矩般无趣时,希望我们都能遇到我们的“大毛”,沿途经历美好的景色,到达梦境之巅。
愿我们永远有梦可以做。
片中第一处让我心生感慨的地方是追逐火车那段戏,旋律动感,节奏紧迫,配合车外流动的风景,仿佛自身真的处在旅行的途中,身心愉悦。
第二处是乐山大佛前的小提琴演奏,这是一场致敬与怀念父亲的表演,悠扬的旋律中夹杂了太多情感,回忆,悲伤,感慨,希望,我们沉醉其中,真正的感触到一个小女孩对其父亲的真挚情感,连佛都流泪了,我也……第三处是雪人回雪山时,乘坐云朵幻化成的大鱼飞过天空,此时的音乐类似追逐火车那段,是慷慨激昂,富有节奏感,跟随场景变换的美轮美奂,而这也是本片的亮点,青山,绿水,雪原,荒漠,星空,云彩,大树,野花,我们的祖国山河是多么的壮丽,借梦工厂之手得以与世界分享。
也不得不感慨,好莱坞电影的制作水平的确是世界标杆,我们尚需努力学习,当然国漫也确在崛起。
与其说是送雪人回家,不如说是陪雪人逃往。
小艺是要通过送雪人回家,完成自我救赎,从丧父之痛中走出,变得珍视其他的家人和朋友。
但全片几乎没有展现任何人的主观意志,就是有坏人要抓雪人,他们要保护它,所以跟着一起跑。
美其名曰送它回家,但没路线施划,没方法计划,没步骤规划。
随便跳上码头一艘船,意外被放上一辆车,随风被刮到戈壁上,靠浪推到乐山下。
一直是被动出逃,甚至走过哪里都是后知后觉,还特意做出父亲的照片原来全以走过的扣子。
然后翻开照片原来不是两人是四个人,就一下子明白了家人的意义,太过想当然。
当然如果考虑到是中国是合拍方之一,就没问题了,毕竟中国的动画片就只是拍给孩子看的。
不过,第一次在好莱坞的电影中看到这么中国化的设定,从道路的招牌,到各种景色风光。
虽说是合拍片,但能做到这么贴近也是相当不错的。
总体来说,除了故事之外,其他的地方都算是不错。
珠穆朗玛峰雪人,和尼斯湖水怪齐名的神秘生物。
几百年来,人们为雪人是否存在而争论不休。
作为一名神秘学爱好者,我当然对此秉持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
大自然对于钢筋混泥土中居者的吸引力,很大一部分不正是来源于这些若隐若现、若有似无的存在吗?
《雪人奇缘》满足了一部分神秘学爱好者的心愿,将这个传说中的生物搬上了大银幕。
在尼斯湖水怪被数次改编成电影之后,珠穆朗玛峰雪人也终于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但不同于水怪的阴郁可怖,作为主打合家欢的动画电影,梦工场将雪人“萌”化了。
柔软雪白的长绒毛,清澈空灵的大眼睛,还有那些被刻意设计的如幼童般的小动作……在“萌物”大行其道的影视市场上,雪人的形象轻而易举博得了观众的好感。
萌,象征着无害,萌物天然地易被归类到真善美的阵营。
当社会集体情绪因高压的生活环境而越绷越紧时,萌物意味着一个可以让我们卸下防备的时刻,一个能够把对世界的敌意流淌而过的出口。
所以《银河护卫队》中的树人格鲁特仅凭一句台词就俘获了大量人气。
雪人大毛若想在主流审美体系中获得大众(尤其是女性和孩子)的喜爱,“卖萌”便成了不可或缺的技能。
它胖乎乎毛茸茸,它会睁大眼睛歪着脑袋听你说话,它在乘火车时会把头探出去吹风,它忠于友情并拼尽全力维护朋友的人身安全……这些特征,和“人类最好的朋友”狗狗如出一辙。
讲述人与动物之间情谊的电影,十有八九都是催泪弹,养过宠物的人尤其易被这弹药击中。
因为这情感不暧昧不复杂,没有了我们日常中的巧言令色,只剩下了人类最珍视也最稀缺的东西——忠诚、默契与爱。
雪人大毛与女主角小艺之间的感情便是如此:两个都需要被救赎的灵魂遇到了彼此,一个微小的动作和眼神便融化了对方的铠甲,从此生命与生命之间产生了牢固的纽带。
相比于单纯讲述跨物种情谊的影片,《雪人奇缘》的题材显然更偏向奇幻。
既然采用了动画的形式,并搬出了传说中的珠穆朗玛峰神秘生物,那不妨把想象力释放得更为彻底一点。
当小艺、阿俊和鹏鹏跳上货船,决心护送雪人大毛回家的这一刻,《雪人奇缘》便正式拧开了想象力的阀门。
雪人与狗狗的不同之处在于,雪人拥有强大的魔力。
这一设定不仅帮助主角们在一次次危急时刻化险为夷,影片基调也因此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几乎所有的少年,都做过一个有关出门远行的梦,在地图上描出一条又一条线,期待有一天能真正用脚步去丈量;也有很多少年,做过一个关于神秘朋友的梦,那个最酷的朋友可以带领他去领略更加斑斓的世界;或许还有一些少年,做过有关于魔力的梦……观看《雪人奇缘》的过程,仿佛一次少年梦成真的过程。
相信小艺在跳上货船追随大毛前的那一瞬间,观众在现实中也经历了无数次类似的心理斗争:是转头回归到原定的轨道,继续过枯燥但安全的生活;还是不顾后果地跳出围城,与庸常的生活脱钩?
本片故事背景发生在中国,主角们的冒险途径的地方也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旅游胜地。
大山大河,名胜古迹,在影片中不再是高饱和色的“网红”照片,也不再是人山人海的拥挤场面,大毛施展魔力,将我们熟悉的地方变成奇妙幻境,的确令人有一种叹为观止的感动。
在野外饥肠辘辘时,大毛利用魔力,让蓝莓树提前结果。
哪知魔力失控,蓝莓大过足球,主角们不得不展开了一场“蓝莓大逃亡”。
抵达黄山时,不巧遭遇追捕队。
大毛把蒲公英变成巨大的降落伞,载着几个孩子越飞越远。
之后戈壁逗趣,竹林谈心,油菜花海幻化成真正的海浪,将载着主角的小船从云南小镇一直运送到乐山大佛脚下。
至此,小艺终于明白,原来一路上不仅仅是自己在护送大毛,也是大毛在默默地帮助她完成夙愿。
乐山一幕,堪称全片最唯美的片段。
至此,阿俊的“宝贝战靴”在淌过污泥后变成了真正的战靴,小艺也解开了父亲去世的心结,重新奏起了小提琴。
大雨应着琴声而落,弥勒佛的眼中蓄满雨水,仿佛因这乐声的悲切而落泪。
雨过天晴后,石刻的青苔上竟开满了白色小花,仿若生命的回春。
主角们再度上路了,大佛低垂着眼眸,神色慈悲,仿佛在目送他们离开。
最后一行人抵达了喜马拉雅,雪山巍峨,云遮雾罩。
正反两派的最终之战也在这里展开。
大反派在雪人大毛的魔力下坠落悬崖,“伪反派”波老板也得救并助力了雪人大毛回家之路。。
主角们一路跋涉,领略过中国各种地貌和气候,但在《雪人奇缘》的设定之中,他们不需要理会环境的凶险,不为食物和水源所困扰,甚至在雪山上也不太担忧高原反应和体温下降。
在某种程度上说,原本变化莫测的大自然在这部电影中不仅是赏心悦目的背景装饰,更成为站在了主角阵营的重要角色。
主角们冒险途中唯一需要与之抗争的,只是人性中的恶。
值得一提的是,《雪人奇缘》在国庆档上映,相比其他慷慨激昂的主旋律大制作电影,这一部合家欢的动画片似乎显得有点特别。
但剥开奇幻冒险故事的外衣,影片表达的核心是最能引发中国人共鸣的家庭观,而一张张美如仙境的风景画,向世界输出中国印象的同时,也以极温柔的方式唤起了国人的自豪感。
《雪人奇缘》是继《功夫熊猫3》后,东方梦工厂与美国梦工场动画再度联手打造的一部动画电影,这部电影在颇具好莱坞特色的基础上,加入了很多中国元素。
我们通常在评价一部电影作品好坏的时候,通常会把能否与观众共情是非常重要的评价尺度。
好的电影作品常常会带给观众沉浸式体验,这个不是用电影工业的各种技巧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制作团队首先沉浸在作品之中,然后恰到好处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并将其通过人物和剧情展现出来
3D技术这几年进步很快,中等投资也能实现很好效果。
剧情幼稚,角色都没有什么记忆点。
仓促赶工。
角色造型生动。
想起九段线风波。
不重视剧情。
老头就是功夫熊猫里的师父。
各方面细节都不错,但组合起来就很平庸。
看得累。
感觉只是在炫技,并没有用心在讲一个故事。
和迪士尼梦工厂同类作品比较没有任何优势。
文/夏丽柠周华健初为人父时,写过一首《亲亲我的宝贝》。
他在歌中唱到:“亲亲我的宝贝,我要越过高山,寻找那已失踪的太阳,寻找那已失踪的月亮……我要走到世界尽头,寻找传说已久的雪人,还要用尽我一切办法,让他学会念你的名字。
”在电影《雪人奇缘》中,当毛绒绒的雪人出场时,我忽然想起,周华健要找的,就是这个藏在神秘喜马拉雅山里“雪人”吧!
或许,周华健终究没有找到雪人。
让雪人喊出宝贝的名字,也成了父亲心愿。
但父爱如山,他想要给宝贝的一定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歌中的宝贝已经长大了吧?
但雪人与这首歌,像一条爱的纽带,让宝贝体会到爱与家的意义。
正如《雪人奇缘》里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成长不仅是彼此陪伴,而且是要培养与困境和邪恶做斗争的勇气。
正直勇敢、真挚爱,是雪人教会我们的人生真谛。
其实,喜爱动画电影的影迷,对这部影片企盼已久。
因为,这是继《功夫熊猫3》之后,东方梦工厂与美国梦工场的再度合作。
但这部影片里的故事真的很中国,很中国。
该片讲述了三个都市少年护送小雪人“大毛”回家的故事。
我们可不要小瞧这趟回家路,行程足足三千公里,要横穿大半个中国。
有关喜马拉雅山有“雪人”的传说,从古自今,从异国到中国,皆有故事。
本片将小雪人大毛的家安在了珠穆拉玛峰。
小雪人以身披雪白绒毛,萌萌的模样出现,令观众眼前一亮。
要知道,我们对雪人的形象认知,一直停留在新闻报道里,高原雪地上留下的一串“大脚印”上。
当大毛在银幕上首次亮相的时候,尽管它把天台搞得乱七八糟,但观众却被它笨拙可爱的动作逗得前仰后合。
是啊,电影里的大毛,就是我们想要的居住在珠峰上的雪人的样子。
细腻的动画形象设计,不得不令人叹服。
影片伊始,鬼灵精怪的小姑娘小艺便神神秘秘蹦蹦跳跳地闯进了银幕里。
暑假里,小艺看似忙忙碌碌,随意敷衍着妈妈和奶奶那充满疼爱的唠唠叨叨。
可表面快乐的小艺,心里还藏着对父亲早逝无法释怀的悲伤秘密。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小艺想依靠自己的劳动,不怕脏不怕累,赚钱旅行去。
阿俊和鹏鹏是一对表兄弟。
哥哥阿俊是学霸,但有点小自恋,特别爱惜自己的发型。
弟弟鹏鹏胖滚滚的,却怀揣着一个蓝球明星梦。
阿俊与小艺是邻居。
三个少年,基本代表了现代孩子的三种类型。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勇于冒险,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当小艺在天台上发现大毛,又得知有一帮冒着科学研究之名要捕获雪人的坏蛋。
她当即决定送雪人回家。
鹏鹏喜欢热闹,与小雪人都爱玩,很快地打成了一片。
他急吼吼地跳上货船,跟着来了。
阿俊最初可不想淌这趟混水。
他还是觉得学习和自拍比较重要。
但他看见小艺和弟弟带着雪人走了,责任感油然而生,一下子就担心起来,不得已追了上来。
三个孩子的个性塑造,是我觉得这部电影里特别好的地方。
虽然每个人都有缺点,但是在困境之中,他们彼此之间相互帮助与惦念,都是情意真切的。
小孩子是不懂掩饰的,正是他们情感的展现,让大毛觉得人类可以信任。
倘若雪人代表地球上与人类不同的美丽生灵,那么小艺他们与雪人的相亲相爱,便是地球万物的福祉。
可送雪人回家,谈何容易。
那不仅仅需要能力,还需要勇气。
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们一样爱着雪人。
世界上,一定有像波老板与扎拉博士一样贪婪的人,要将世间的美好都占为已有。
不过,故事情节里藏了一个小转折很有意思。
最后,年老的波老板,居然被三个孩子与大毛像家人一样,无畏艰险,携手共进的情义唤醒了,忆起了自己温暖的家。
学习爱,永远都不会迟。
世界的恶,需要用爱去消灭。
那么,到底谁是恶人们的大boss?
大家去看电影就知道了。
去珠穆朗玛峰,这一路上的风景,是本片的独具匠心之处。
千岛湖的碧波、黄山的险峰、油菜花田,以及四川神秘的大佛,将孩子们旅行中的辛苦与险恶幻化成了一首观光之歌。
所有的苦与累,都在中华大地的壮丽风光中消失无踪。
小雪人终于回到了父母的怀抱。
然而,小艺在乐山大佛上拉起的那首如梦如幻的小提琴曲,消解了她对爸爸的怀念。
令她重新认识到,自己不应沉浸在悲伤之中,而忽视妈妈与奶奶的爱。
其实,影片中的奶奶妙语连珠,幽默可爱,是位难得的好奶奶!
这趟旅途,对大毛来说是回家,对小艺、阿俊和鹏鹏来说,不仅是成长,还是学习爱的过程。
各家各户,都带上你们家的小朋友去电影院吧。
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尽情享受这段美好时光,会在影院里不断地发出“哇哦”的惊呼!
《雪人奇缘》,是一部要全家人一起去看的电影。
谢绝转载
《雪人奇缘》(Abominable)讲述的是女孩小艺在自家楼顶偶然发现了小雪人大毛,在得知它来自遥远的珠穆朗玛峰后,和两位小伙伴阿俊、鹏鹏一起穿越祖国3000公里,护送它回家的故事。
因为稍有些孩子气的幼稚元素,《雪人奇缘》并不是一部主打成人向的电影,而是主打合家欢。
东方梦工厂在《功夫熊猫3》之后再次携手美国梦工场,旨在为中美两国的孩子缔造一个完美纯真的童话故事,讲述颇有孤独感的中国少女小艺的故事,加入了一些新鲜元素和奇妙想象力。
雪人大毛的设定是拥有萌力加魔力,他只是一个吃到好吃的会开心,有伙伴会快乐,看到坏人会害怕的小朋友;可在外人眼里,他却拥有操控自然的强大魔力。
大毛需要被保护但也无所不能,在一路护送大毛,穿越祖国的过程中,小艺经历了许多艰辛和考验。
最终大家合力一起打败邪恶势力,让大毛和亲人团聚,也在其中收获了自己的成长,以及明白了如何去珍惜和爱自己的亲人。
不管是小艺,还是鹏鹏、阿俊,他们都在一路的旅程冒险中完成了自我蜕变。
《雪人奇缘》如同一股清流,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中华各不相同却极具特色的美,让人不自禁地沉浸。
导演及编剧吉尔·卡尔顿说:“我越是了解中国,越被这里多元、绮丽的自然景色吸引。
我得到的是一块空白画布,所以要把自己看到中国的美,全都展现在大银幕上。
”让人很动容的是影片“家”的主题,“家”是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对于回家,我们都有同样的渴望。
小艺生活在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里,因为父亲早逝的原因,她和妈妈、奶奶生活在一起。
也许是因失去过亲人的关系,她们对家里唯一的孩子格外关注。
只是当这种唠叨碰上孩子的青春期,这份爱对小艺来说多少有些沉重、压抑。
印象最深的就是小艺在乐山大佛下、在雨中拉小提琴的场景。
尽管没有掉一滴眼泪,但她悲怆的神情和全身心沉浸在其中的感觉,穿过屏幕让观众听到了她内心的诉说。
这种内敛含蓄的表达无疑更动人,也为影片创造出更多的画外空间。
伴随着琴声,让人想到了更多自己和父母间的故事。
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映后,很多海外媒体认为它是冲击明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电影的有力竞争者。
以往一说到中国,很多外国人想到的.都是故宫长城,但《雪人奇缘》却将更多更有特色的风光搬上了世界舞台,可以说是给中国的一封情书。
神秘的珠穆朗玛峰,云雾飘渺的黄山,波光潋滟的千岛湖,庄严肃穆的乐山大佛,美不胜收的油菜花海,随着这一场冒险,观众们也随之欣赏了一幕幕视觉盛宴。
更值得称赞的是,影片的美不仅在于其真实生动的还原,更将浓浓的中国风韵体现了出来。
如诗如画,非常有意境。
小船载着三人在千岛湖悠哉悠哉荡漾的场景,让人不禁想到诗句“平湖千顷碧,迭迭送轻舟。
日出鳞光烁,岚腾岛影浮”的惬意。
漫步于夕阳下,远处的飞鸟同落日的余晖交相辉映,他们的身影倒映在小河中,让人又联想到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浪漫。
《雪人奇缘》其实是一部有着中国魂、但在画面呈现上却是好莱坞质感的动画电影。
这里不得不提到它硬核的幕后团队,导演及编剧卡尔顿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动画工作者,其自编自导的《丛林大反攻》,在有着动画届奥斯卡之称的安妮奖上,获得了包括最佳动画电影、最佳动画效果、最佳角色设计等在内的六项提名。
在设计雪人大毛这个传说中的神秘生物时,她不希望将它设定为常规的会说话的拟人形象,于是从家里的几只大型宠物犬身上获得灵感,赋予了其反差感极强的高大外表与暖萌甜心性格。
看完电影之后,可能有些人会认为电影情节幼稚,不够合理。
但这本来不就是动漫应该有的样子么?
我们可以设定反派手中有无数的飞机弹炮,为什么就不能接受大毛也有着独特的超能力呢?
而且,作为一个幼年雪人,很明显大毛是无法自如地掌握自己的超能力的,所以大毛根本不可能独自回家,这也就体现出了小艺一行人的作用。
虽然他们只是孩子,没有任何超能力,但只有在他们的陪伴和坚定的信念支持下,大毛才有可能回家。
低幼向,合家欢,孩子应该会喜欢吧。好莱坞的技术,结合更多中国元素的植入,整体比如顺畅。剧情其实还是挺套路的,公路冒险片的路数。
披着中国元素的美国片,人物性格穿着行为完全美国,但是他们是中国人,违和感很!强!不过这个也可以不叫雪人奇缘,叫中国山景旅行动画片,除了画了中国的风景想不到别的优点了,剧情很幼儿,适合12岁以下儿童观看,但是也要防止他们看了觉得中国免费就可以游历到喜马拉雅
国庆档最佳!基本和《功夫熊猫》系列一个创(quan)作(qian)思路:一味堆砌中国元素,并尽量将其融入剧情。但不得不说的是,可能也只有动画片能让如此流水线烂大街的主题和题材重新焕发生机,不至于乏善可陈。
比预想的要好,是我想象里的童话了
旅游大片
混搭奇怪的风光片
愛與夢想,這永遠是我熱愛童話的理由。
合家欢向(同场小孩哭的那叫一个惨,入戏了娃),我算知道了Coldplay是神性音乐✊✊✊配角风头完全盖过主角。ps还好最后让他们穿了防寒服不然我能难受死……
中规中矩的故事 我却哭成傻逼 我也好想回家 谁能送我回家呢
画面太美了,完全弥补了剧情的俗套,想去看看乐山大佛
剧情负分,动画视觉还可以,女儿很喜欢,那就多给一星吧。
梦工厂确确实实造了一个属于中国的梦,可以看成一部中国山水的宣传片,黄山奇景,江南小镇,汹涌花海,大佛伟岸,神山威严,风光之外,是动画最惯常的关于家庭的主题,不是孩子们护送大毛回家,而是大毛用魔法带领孩子们见识祖国山河的壮阔和伟大。
故事低幼,给小孩看还凑合。中国元素倒是运用不少,但骨子里还是美式思维下的中国,倒像是唐人街里的故事。因为低幼所以一些逻辑和人设再怎么追究也没什么意义。2019年了还能拍出这么精致的低幼动画也是挺难得。制作水平和想象力都还是优秀突出的。
中规中矩,没甚出彩。虽然中国元素结合的不错,但没有惊艳的地方。
中美合拍这次很可以,东方梦工厂在中国文化上还是挺靠谱的,一点都不突兀。在电影院体验很棒,全场从头笑到尾,连彩蛋都不能放过。亲情和保护动物两个主题都讲得很完整,祖国的山水风光太美了!
陪5~13岁的孩子看倒是不错的。自己看纯打发时间了。
剧情老套,中西结合,卖萌可耻,适合儿童
169
雪人很萌 画面真的太美了
画面ok,剧情还是太低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