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最后一搏

The Last Full Measure,无名勋章(港),钢铁勋章(台),终极衡量

主演:塞巴斯蒂安·斯坦,艾莉森·萨多尔,阿瑟·迈尔斯·法里卡,丽莎盖伊·汉密尔顿,布莱德利·惠特福德,威廉·赫特,莱纳斯·罗彻,杰瑞米·艾文,约恩·奥布赖恩,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最后一搏》剧照

最后一搏 剧照 NO.1最后一搏 剧照 NO.2最后一搏 剧照 NO.3最后一搏 剧照 NO.4最后一搏 剧照 NO.5最后一搏 剧照 NO.6最后一搏 剧照 NO.13最后一搏 剧照 NO.14最后一搏 剧照 NO.15最后一搏 剧照 NO.16最后一搏 剧照 NO.17最后一搏 剧照 NO.18最后一搏 剧照 NO.19最后一搏 剧照 NO.20

《最后一搏》剧情介绍

最后一搏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很有野心的政府官僚。某天他接受了一件棘手的任务:完成一份关于授予一个英雄以国家最高荣誉的报告。问题是,这个英雄的事迹是发生在四十年前,而且并不像通常的那样毫无瑕疵。在调查这起事件中,主人公的生活发生了难以预料的改变,同时也殃及了周围的人们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觉醒便当盒里的小秘密天文馆黑暗之歌犯罪心理第十五季都市侠盗第一季我在东北做白事的那些年只有我不在的街道公主驾到尸者的帝国换脸·幻梦成真哈啦猛男秀刻在石磨上的勋章谁懂女儿心记忆归零哆啦A梦:大雄的地球交响乐危机行动魔法先生涅吉!~白翼ALAALBA~非对称较量轻熟女时代歌舞伎町夏洛克我思,故我行蓝精灵2旺角监狱鸭乃桥论的禁忌推理第二季戈德曼家族第一季小娘惹之翡翠山新包法利夫人战斗女子学园食罪人

《最后一搏》长篇影评

 1 ) 名字我喜欢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很有野心的政府官僚。

某天他接受了一件棘手的任务:完成一份关于授予一个英雄以国家最高荣誉的报告。

问题是,这个英雄的事迹是发生在四十年前,而且并不像通常的那样毫无瑕疵。

在调查这起事件中,主人公的生活发生了难以预料的改变,同时也殃及了周围的人们。

莫名喜欢。

可以看看的。

你们也试试吧

 2 ) 小人物带动集体的力量

与其说是一部美国英雄授予勋章的故事,不如说是美国价值体系印证,片中里面有战争的思考,战中战后对人性的重塑,但是本片的重点是一个人如何实现他的价值,如何在黑暗中透露出人性的光辉,本片也为这些在电光火石间做出伟大选择的人予以肯定,尤其是精神上的肯定,片后现实中曾经的战友及现时美空军司令都有客观的评价,十分令人震撼。

 3 ) 铭记英雄——《最后一搏》

铭记英雄——《最后一搏》

今天聊聊电影《最后一搏》。

片名The Last Full Measure (2020),别名终极衡量 / 钢铁勋章(台)。

首先要明确一点,本片是美国的主旋律电影。

片中集结了一群《复联4》之后无所事事的超级英雄们,冬兵塞巴斯蒂安·斯坦、神盾局局长塞缪尔·杰克逊倾情加盟出演。

主旋律到什么程度呢?

连妈惹法克侠塞缪尔·杰克逊在片中的表现都极为收敛,连一句妈惹法克都没出现过。

这部《最后一搏》拍摄的十分工整,讲述一群人为一名越战老兵申请恢复荣誉勋章的故事。

荣誉勋章(Medal of Honor)是美国最高军事荣誉勋章,由美国政府根据1862年美国国会法设立,获奖者必须“在与合众国的敌人进行的战斗中,冒着生命危险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英勇无畏精神”。

海陆空三军成员皆有资格获得该荣誉,每个军种的荣誉勋章设计各不相同。

早在越战期间,1966年4月,越南西贡附近的XaCam My,美国陆军第1步兵师第16兵团第2营C连被越军围困,伤亡惨重,呼叫空中支援。

年仅21岁的威廉姆·皮森伯格WilliamPitsenbarger隶属美国空军第38空中救援和回收中队第6分遣队,接令后搭乘HH-43F直升机前去执行医疗后送任务。

飞抵战区后,皮森伯格立即投入紧张忙碌的抢救伤员中,随后他自愿选择不随机返航,留下来看护伤员,并与陆军并肩战斗,随后不幸战死。

皮森伯格牺牲后,仅获得了空军十字勋章,而他的空军指挥官却获得了荣誉勋章。

美军官方说法是,当时没有足够文件证明皮森伯格的英勇行为,无法为其追授荣誉勋章。

往后的多年,在C连的官兵的帮助下,皮森伯格的父母向美国国会发起了重新审核皮森伯格事迹,以及为其颁发荣誉勋章的请求。

2000年,直到皮森伯格牺牲34年后,美国政府才正式追授皮森伯格荣誉勋章和上士军衔。

塞巴斯蒂安在片中饰演一位国防部调查官员,通过走访当年幸存老兵,带领观众们将一个尘封许久的故事串联起来。

在这份荣誉勋章上,凝聚的不仅是皮森伯格本人的荣誉和英雄主义,还有许许多多幕后其他人的心血和努力。

用导演罗宾森的话讲,本片得到美国陆军和空军的全程支持,从1999年筹备到2019年完成,最终走过20年时间才完成影片制作。

一提到主旋律电影,很多人就会自然而然的觉得很说教很难看,其实并不是的,只要用心,依然可以拍得很有看头。

《最后一搏》就是一个挺不错的例子。

从影片中可以看到两个美国主旋律电影成功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在美国基督教是主流宗教,很多人信奉上帝等一条东西,因此在他们的主旋律影片中可以很方便的加上各种宗教元素。

这不仅显得不违和,反而显得特别合适。

要知道,宗教的洗脑能力可是极其强大的,将宗教运用到主旋律电影更是形成强强联合。

这个特点是老美主旋律电影的一大优势。

第二个特点就是,影片中政府官员不都是伟光正。

身居要职的人也会出于私心,做出很多损人利己的事情,如果不被人检举揭发,就不会有改正的可能。

这样的好处就能设立一个相对而言的反派,否则从头到尾一路歌功颂德,观众很容易审美疲劳。

一部影片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矛盾冲突,没有冲突没有对比,就很难吸引观众。

可以发出批评的声音,这是第二个优势。

《最后一搏》最精彩的是结尾,早在2000年整个故事就已经有了结局,拍摄成为电影就考验编导升华结尾的能力了。

如果前面的剧情不温不火平平淡淡的话,最后的结尾就像烧开水时的沸腾,处理的很棒。

抛开意识形态等差异,这部影片结局处理算是高分收尾了。

铭记英雄,珍惜和平。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4 ) 迟到34年的荣誉勋章,和20年的电影

注:本文原载于笔者新浪微博(同豆瓣ID),发布于2019年9月19日几年难得一见的越战电影《最后一搏》的预告仍未释出,但距离该片正式上映(最早定档10月25日)只有一个月零几天的时间,这个反常现象引起了舆论的热议。

导演托德·罗宾森日前回应,该片实际上是一部独立性质的战争电影,商业宣发的权力并不在他手中。

目前该片的发行方是师门影业旗下的,专攻独立电影制作和发行的小型电影公司——路边风景(Roadside Attractions)电影公司。

罗宾森表示,该片近期针对美军军人团体的点映获得了极佳的反馈,观众只需静心等待。

该片的商业宣发看似受阻,筹拍过程也是历经磨难。

尽管获得了美国国防部、美国空军、美国陆军的大力支持,但实际上罗宾森和制片人西德尼·谢尔曼,将美国空军伞降救援部队威廉·H.皮森伯格中士的英勇事迹搬上大银幕足足花费了近20年的时间。

1999年,罗宾森在为另一部电影做开发研究时,拜访了美国空军伞降救援部队学校。

在这期间,罗宾森得知了被作为学校精神的皮森伯格的故事。

1966年4月,越南西贡附近的Xa Cam My,美国陆军第1步兵师第16兵团第2营C连,被500名越共围困,伤亡惨重。

隶属美国空军第38空中救援和回收中队第6分遣队的皮森伯格接令,搭乘HH-43F直升机前去执行医疗后送任务。

抵达战场后,皮森伯格奋不顾身地营救伤员。

因夜幕降临,皮森伯格自愿选择不随机组返航,留下来看护暂时无法医疗后送的陆军伤员,与陆军并肩战斗,等待次日的营救,但在这期间不幸战死,年仅21岁。

皮森伯格牺牲后,仅获得了空军十字勋章,而他的空军指挥官却获得了荣誉勋章。

美军官方的一个说法是,因为当时没有足够的文件证明皮森伯格的英勇行为,无法为其追授荣誉勋章。

战后,在C连的官兵的帮助下,皮森伯格的父母向美国国会发起了重新审核皮森伯格事迹,以及为其颁发荣誉勋章的请求。

直到皮森伯格牺牲34年后的2000年,美国政府才正式向其追授荣誉勋章和上士军衔。

罗宾森得知这个故事的同时,自己的儿子刚刚出生,他有了很强的同情心,觉得这个故事一定要讲出来。

于是他带着谢尔曼向50多家电影公司推荐了这个电影创意,但均被回绝。

罗宾森并未气馁,选择将这个项目继续推进下去。

他开始动笔撰写剧本。

2007年前后,电影剧本被新线影业购得,但不久之后因新线被华纳兄弟收购,项目陷入停滞,罗宾森和谢尔曼再次失去了支持者。

接下来的十年,两人努力筹措资金,希望按照独立电影的方式制作这部电影。

2017年,电影正式开机,剧组还前往了哥斯达黎加和泰国取景。

罗宾森表示,《最后一搏》并非一部传统意义上的越战电影,它的叙事是从国防部的一名调查官员展开的(由塞巴斯蒂安·斯坦饰演),这个角色通过走访当年的老兵,串起了完整的战斗记录,最终为皮森伯格争取到了迟来的荣誉勋章。

罗宾森认为,这是一个关于生存、荣誉、英雄主义、认可和战争创伤的故事。

罗宾森说美国陆军和空军全程支持着这部电影的发展,特别是空军伞降救援部队的官兵们,自己是在他们的坚定支持和陪伴下,走过了这20年。

虽然资金的筹措绝非易事,但被电影题材所吸引而来的一线演员的倾力加盟,令罗宾森倍感欣慰。

塞缪尔·杰克逊、布莱德利·惠特福德、塞巴斯蒂安·斯坦、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等重量级明星出演了本片。

笔者认为,这些演员很可能以零片酬的形式出演。

电影制作步入正轨后,仍然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协调演员档期;如何筹措更多资金;如何真实地还原人物和故事。

谢尔曼表示,还原真实的战斗场面是重中之重。

罗宾森花了数千个小时走访当年参战的陆空军官兵和军事专家,特别是汇总皮森伯格的个人经历,以便于规划拍摄的内容。

每个微小的细节和当时发生过的场景都被带进了故事板。

曾参加过越战的前空军搜救直升机飞行员SMSgt. John Pighini,和前海军陆战队军人Gunnery Sgt. Quay Terry是本片的军事顾问;常年活跃在好莱坞战争影视台前幕后的前海军陆战队军人代尔·戴负责主演的军事训练;前海军陆战队师属侦查营的James D. Dever,以执行军事顾问的身份,带着自己的1 Force军事顾问公司加盟本片;前海军陆战队军人Travis Aaron Wade以联合制片人和演员身份加盟本片。

Pighini还跟随剧组前往了泰国取景,拍摄越战戏份,以便利用搜救单位的服役的经验,指导剧组精确还原空军搜救部队的细节。

罗宾森也指出,这部电影还是存在明显的不足,因为越战场景在泰国取景,预算有限,道具借调困难,HH-43F直升机并未出现在电影中,而是以UH-1直升机代替。

目前泰国皇家空军博物馆有一架仅用于静态展示的HH-43,而更多的仍可飞行的HH-43在美国本土。

 5 ) 一个人的力量,令一群人永生难忘

从影片吸引人的角度、讲述故事的技巧来考量只能得三星,还有一星是给那位舍己救人的英雄威廉•皮森伯格。

1966年4月11日,越南西贡的阿比林战役中,在美军一支小分队被敌人围困伤亡惨重之际,作为空军救援员的皮森伯格挺身而出,宛如神迹一般从天而降,救助伤员,鼓励他们活下去,甚至拿起武器与一群陌生人并肩战斗直至牺牲。

因为他的英勇无畏而活下来的几个人,难忘那场惨烈的战斗,更难忘这个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年轻人——那年他才21岁。

为此,32年来,他们一直在为皮森伯格获得荣誉勋章(美国军人的最高荣誉)奔走,最终在美国空军部一名调查官斯科特不遗余力的努力下,为英雄争得应有荣誉。

看似困难重重甚至根本不可能的事,在一群小人物的坚持和努力下最终达成目标,靠的是心中执着的信念,和对英雄没齿难忘的感激与敬仰——这才是对英雄最好的纪念。

斯科特•霍夫曼为了这个原本与自己无关的案子付出的努力也非常值得赞叹,他甚至为此冒着毁掉自己职业生涯的危险。

他的妻子深明大义,一直给予他温柔而坚定的支持和鼓励,也是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做不到的。

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除了需要一位令人仰望的英雄,还需要一群推动故事进展的小人物——背上满是枪伤的黑人炮兵定位员,战后创伤严重的新兵菜鸟吉米,收藏比尔遗书多年的福特,为比尔建造一个热带花园的克普,为自己没有勇气跳下飞机而羞愧的塔利……以及比尔那对令人尊敬的父母,他们的言行和回忆共同塑造了比尔的形象,以及他为何成为英雄的原因。

 6 ) 《最后一搏》影评:越战英雄的真实故事被再次提起

塞缪尔·杰克逊和彼得·方达都曾出演过导演托德·罗宾森的上一部电影。

在根据真实故事改变的电影《最后一搏》中,我们什么时候会对五角大楼律师斯科特·霍夫曼做出最后的判断?就在他开车送他怀孕的妻子去做扫描的时候为了赶去办公室而弃她而去吗?如果不是这样,当霍夫曼开始工作时,编剧兼导演托德·罗宾森就把重点放在了这一点上,他厌倦地嗅了嗅越战老兵汤姆·塔利,他试图为一位牺牲的战友获得一枚死后的荣誉勋章。

塔利评估霍夫曼的时间更少。

“你自己铺床吗?”他问道,这个问题肯定会让华盛顿的内部人士不知所措。

这部电影背后的故事是真实的,它详细描述了人们为表彰空军伞兵威廉·H·皮森巴格所做的努力。

1966年,皮森巴格在一天内拯救了60条生命,但他却牺牲了。

影片的重心在倒叙的战斗场景和虚构的霍夫曼从一个幼稚的野心家的转变之间切换,让人感到不安。

作为编剧的罗宾森和作为导演的罗宾森也不总是朋友——你可以试着用这样的台词:“你的政治达尔文主义显然是本能的。

”然而,因扮演《坑》而受益的演员们,如今已是耄耋老人,却与众不同——赫特、塞缪尔·杰克逊、埃德·哈里斯和已故的彼得·方达,都有一系列细致入时的表演,饰演一个被弹片和糟糕回忆困扰的沉思隐士。

在他的最后一个角色中,方达被赋予了表现出色的空间——当然,他确实做到了。

 7 ) 虽然迟到,终于来了

近年难得一见的反映越战的电影。

故事虽然简单,但拍的却很深刻。

尤其几位老戏骨的加盟参演,对自己的角色刻画的非常到位。

观影后想到,中国军人从红军诞生之日起,应该不乏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可惜很少有拍出如此深刻的电影。

越战是美国打的一场不光彩的战争,却拍了无数经典影片。

中国的导演和编剧们应该反思一下。

 8 ) These Things We Do, That Others May Live

1. John James Kedenburg

1968年12月, 23歲的克登博格陷入了苦戰, MACV-SOG 內華達偵查隊被至少一個營的北越正規軍追擊,不過克登博格本身也不是吃素的,他在半年前也陷入過類似的場景, 在親手扛著已戰死偵查隊隊長遺體的情況下殺出了一條血路, 成功倖存撤離. 克登博格這回選擇了先讓蒙塔格納德少數民族偵查兵先前往撤離點,自己斷後交火阻擊追兵好為隊友換取時間。

在完成阻擊重新和隊員會合時,克登博格才得知在阻擊過程中手下一位偵查兵脫隊失蹤不知下落。

克登博格迅速呼叫了空中撤離,第一架休伊直升機接走了四位蒙塔格納德偵查兵,而第二架休伊抵達時, 北越軍追兵已經開始突破剩餘四人偵查隊的防線,克登博格迅速和剩餘的三位偵查兵掛上了撤離吊索,準備即刻離開這個死亡之地。

但這時, 那位失蹤的偵查隊員從樹林中跑了出來,一度迷路的他因聽聞直升機所發出的響聲而一路奔跑找到了正確的撤離點。

克登博格一看到偵察兵抵達沒有一絲猶豫,他解開了吊索遞給了屬下。

他後退端起了CAR15卡賓槍護衛著即將撤離的直升機。

在直升機升空時,機上的所有人都目擊了克登博格單槍匹馬和殺進來的北越追兵近距交戰,他在擊倒了6名北越兵後中槍倒下,沒有多久,美方的空中火力打擊抵達現場,轟炸籠罩了克登博格所倒下的位置。

負責搜救克登博格的SOG以利諾伊偵查隊在著陸後花了將近四個小時的激戰才抵達克登博格最後被目擊的位置並尋獲他的遺體,克登博格因其無私放棄自己最後的逃生機會予他人而被追授榮譽勳章。

2. John Ripley

1972年春夏攻勢時, 南越海軍陸戰隊美方顧問約翰雷普利上尉和南越海軍陸戰隊第三營的七百名官士兵受命在東河橋地區死守抵擋北越軍南下攻勢, 僅有輕坦克支援的情況下, 南越海軍陸戰隊在面對擁有T54重型坦克步戰支援的北越軍逐漸招架不住. 曾經擔任過海軍陸戰隊偵查排(Force Recon)排長並與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以及SBS特種部隊在馬來西亞和挪威有過交流合作出勤紀錄的雷普利立刻被上司葛瑞特爾利中校賦予炸橋的命令,中校擔心他的決定等於是將雷普利推向死亡的絕地, 但雷普利反倒十分豁達,他是美國唯一同時擁有陸軍遊騎兵突擊隊員訓結業、海軍UDT水下爆破訓背景以及有資格佩戴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突擊隊綠色貝雷帽的陸戰隊員,更不用提他有過四次戰鬥負傷的實戰經歷, 是當天所有在場戰鬥人員中唯一的適合人選。

"我很清楚在我被敵人擊斃之前完成炸橋是基本不可能。

不過當知道不可能有一丁點倖存機會時,一件美事就會發生:自己就不會再被我有可能倖存的胡思亂想所攪擾."

東河橋雷普利總共背了五百磅的TNT炸藥來回了數趟在東河橋下迴蕩 (得注意的是,雷普利身上還全副武裝), 為了避免在橋上被北越軍狙擊手直接目擊射殺,他不得不用了如此耗費體力和精神的辦法. 在沒有合適爆破雷管的情況下,他冒死用了自己都不知道何時會爆炸的定時引信, 並且所引發的第一枚爆裂物還是最靠近北越軍那端所埋設的炸藥包,他只給了自己30分鐘一路兩手攀回去南越友軍方向,雷普利本人自己都不相信能在半小時內晃回去,他當時滿腦子只在乎的是必須趕在北越T54戰車們越河屠戮光南越僅存的M48坦克前完成爆破任務. 雷普利還真的成功了, 東河橋爆炸後燃燒了足足四天,北越南下裝甲部隊動彈不得成了空中火力打擊的活靶。

但南越方面損失也十分壯烈, 原與雷普利同行的南越海軍陸戰隊第三營原700名戰士最後只剩下了52人倖存撤下火線,而增援的M48坦克全數被擊毀,在南越陸戰隊諸多指揮軍官幹部幾近陣亡的當下,雷普利成了部隊撤離作業的實際地面指揮官。

雷普利的單人爆破行動事後被評估很可能是導致北越軍無法在春夏攻勢提早攻下南越的主因之一.

燃燒中的東河橋

2007年約翰雷普利在林普斯頓皇家海軍陸戰隊突擊隊訓練中心, 頭上正頂著皇家海軍陸戰隊綠色貝雷帽2002年雷普利因肝臟衰竭瀕臨死亡邊緣時,海軍陸戰隊指揮官立即動用陸戰隊空軍一號中隊的直升機緊急運送可適換的肝臟,成功救下了雷普利,也是對這位陸戰隊老戰士的一點致意. 這使得雷普利又多活了6年.

雷普利上校生前常帶在身上的配飾:掛著四粒彈頭的安全別針,有三發都是在越南戰區差點要了他性命。

他笑著回憶,其中一發是某次出勤時敵火穿透了他所搭乘直升機的鋼板,如果不是自己彈藥包的彈匣擋下了那發子彈,他很可能腹部中槍一去不回。

當感覺自己度過很糟糕的一天心情煩悶時,他會從口袋裡掏出子彈回顧往事。

並告訴自己,今天比起往年並沒有那麼糟糕。

 9 ) 《最后一博》

听着电影名《最后一博》有种莫名的兴奋,最后一博听着像是在渺小的希望中做着有意义的事情,哪怕失败也要搏一搏的信念,是时候在现在这种特殊时候抓紧时间,为自己的未来也搏一搏了,不想未来留下遗憾,就像老师说的高考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分之差有着几千的人的差距,在高考倒计时100天,祝你也祝我高考金榜题名,加油

 10 ) 是包子呀

为了seb来的,帅就够了,还是可爱的包子脸,就是太瘦了。

特殊的题材也不能够在国内上映,anyway,塞包子的戏路越来越宽了,是好事~剩下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该怎么凑够140个字呢。

还是谈谈猎鹰于冬兵吧,听说又停止拍摄了,什么时候才能再看到他的身影呢~还是谈谈猎鹰于冬兵吧,听说又停止拍摄了,什么时候才能再看到他的身影呢

《最后一搏》短评

访谈系列。

4分钟前
  • 还行

are you kidding me?

5分钟前
  • hb4030807027
  • 很差

倍速+快进完的

8分钟前
  • 岛左近
  • 较差

所有国家都有关于自己国家的主旋律电影,通过这些主旋律电影,给这个国家提供一种美好的颜色。只是在这项工作中,美国做的最好,借助好莱坞的工业力量,进行价值观的输出。

12分钟前
  • 废土行者
  • 还行

男主演技到位,虽然看了两次才看完,但是总归还是有点煽情的,牺牲了一个好人

13分钟前
  • Heidy
  • 还行

不过尔尔

17分钟前
  • 肉卷大爷
  • 推荐

军队,一个很神奇的组织

22分钟前
  • 通叔
  • 推荐

非常伟大的战友之情,生死之交,看到最后眼泪在眼眶打转,人生能有一段这样的友情是多么美好!

26分钟前
  • 海朋
  • 推荐

普通的美国主旋律电影

30分钟前
  • 溪.
  • 还行

还是感动哭得一塌糊涂啊

33分钟前
  • 安客
  • 推荐

多次看的睡着的一定不是好电影

35分钟前
  • 野战队队长
  • 很差

1、越战中上级麦让托所在队伍当诱饵,队伍遭到埋伏死伤惨重,黑呼叫炮兵远程支援,黑算错距离导致炮弹炸到自己人。队伍呼叫空军支援,空军皮下飞机救走很多伤员,皮参与地面战斗被打死;2、皮的事迹因缺少证据无人知晓。多年后托提交资料要求政府为皮升勋,政府派特调查皮的事迹。特找皮父母了解情况,在皮父母的指引下特来到河边找黑了解情况,黑将皮的录音机扔进河里;3、黑陈述了一遍皮救人的经过。特又去找另一名幸存者吉调查,吉有创伤后遗症白天睡觉晚上活动,吉告诉特在那场战役里自己第一次杀人。特又去找下一个幸存者雷,雷告诉特队伍被上级欺骗;4、黑向特坦白因自己算错距离导致队伍被炸。特去越南找幸存者凯了解情况。特找到麦后麦主动承认错误,麦将升勋提上议程被对手否定。特将升勋一事公之于众,最后总统亲自签署了授勋草案。

37分钟前
  • 🎼TonglE🎵
  • 很差

以为是一部战争片,却感觉有点访谈意味。典型的美国电影,有丢丢浪费好演员。

41分钟前
  • 小姑娘啊。
  • 还行

3星,老美的主旋律影片,跟所有的主旋律影片一个味,煽情加眼泪,假不假看个人感受,我觉得还可以,越战虽饱受批判,也应当批判,但炮灰们是可怜的悲催的,本片就算是致敬炮灰,致敬为美国捐躯的底层士兵们。

45分钟前
  • 蛮蛮
  • 还行

中规中矩 Seb接戏的角色也慢慢向律师警官 和各种丈夫发展了

48分钟前
  • StanReese
  • 还行

是什么叫这么多老戏骨投入到这部电影中

50分钟前
  • 告别悲伤
  • 还行

角度很好,是应当有的主题,这次放在了战争的后半段,战后和评功授奖阶段,一个人的付出应当被记忆,一个人的牺牲应当被肯定

55分钟前
  • 麦子
  • 还行

总的来说太正太主旋律了,就仿佛是美国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一样,好在结尾还是有一些情感和力量的。而且美国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先天优势在于,他可以批评政府、批评体制。然后求助媒体,援引法律,诉诸良知。老套,但是有效。

56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还行

不放棄的毅力終於得到肯定,過程切開故事的真實。

60分钟前
  • x8888xx8888x
  • 推荐

一件美国空军历史上士兵被授予荣誉勋章的个案故事,主流励志,政治正确,无话可说

1小时前
  • 豆友189738742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