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里不少人心理有问题,但是久保除了心理异常,他还是个智障!
稍微有点智商的人想想就知道,匣中加菜子的状态肯定是借了外力的。
要想获取同样的匣子,正常的逻辑肯定是查资料。
无论是古书秘法咒语(比如狂骨之梦里的牧师),还是现代科技。
总该找到点办法吧。
好家伙,这货居然直接拎着把柴刀开干!
就算世界上真的存在邪术,久保这张智障做法,也是在侮辱邪术。
跟他一比,狂骨里的牧师、酒店老板都是如此充满“智慧”。
至少人家掌握方法论了,不是瞎几把蛮干。
负责任的讲,书里其他心理异常人士,变态归变态,智商还是有的。
唯有久保是纯智障。
看看他后来的自白,说是只想把自己放进匣子里,不想变成匣子。
等放进匣子了,觉得难受了,这才悟了被骗了。
我的妈耶!
这货好歹是作家,可是表现得连文盲都不如。
被砍手砍脚塞进箱子里,就算不依靠仪器设备活,那也会难受吧。
他居然要等到自己被截肢、等到京极堂点破,他才知道被骗。
天下居然有如此蠢蛋!
蠢出一定境界了,言语难以形容呀。
他事先就知道截肢这事儿,也知道腹部也要被截掉。
他主要主动掏钱让美坂马把自己做成人彘。
美坂马把加菜子做成匣女,好歹是加菜子生命垂危,心肺以外器官衰竭,他才那么干。
久保这是图啥?
智障呀!
我读过的这么多书里,这位的智障程度可以排第一。
他的智障程度都可以掩盖他的变态了。
先说阳子吧,说是很爱她爸其实也未必,在她眼里她爸的闪光点是“深爱妻子”的痴情人设,她是把他当成了完美爱人的形象,等她最后发现他根本不爱她母亲了的时候她就已经醒了一些,还有一点是她从小父爱母爱缺失导致的对父爱异样渴求以及对母亲的憎恨。
事实上小孩子就是很现实,一个身体健全又是家庭支柱的父亲对比体弱多病需要人照料的母亲毫无疑问是权力掌握者,小孩子会无条件地亲近强者,这本身也是人性的选择,而他们家的悲剧发生在于父女都跨过了人伦道德的底线,妄图以这种乱伦的方式去弥补妻子/母亲情感缺失的那一块 然后是赖子的母亲,她的遭遇就是从小不被疼爱,长大后只有短暂的平静婚姻时光,之后寡妇带着女儿被男人糟蹋蹂躏过来以至于只对房子有着深深的执念,对相依为命的女儿没有足够的关心甚至还暗怪她是拖累,对自己的身体也不在意所以找了那么多姘头都无所谓,她这样的冷漠导致了她的女儿赖子根本不能理解她的痛苦甚至恨她,这样的家庭环境自然也让赖子本身就不算好的性格变得扭曲(我认为人之初,性非善非恶,有的人可能会更敏感极端或冷漠迟钝,但是是非观还是后天引导影响更大) 中二少女赖子,似乎本身就有完美偏执,与母亲产生嫌隙起源于年幼就撞见母亲和男人的床事,这对于年幼的小孩来说是很大的冲击,尤其是又缺失母亲的沟通和引导,以至于她之后的性格变得偏激。
在她眼里母亲年老色衰同时又家境清贫,是她的污迹般的存在(母女的关系是一面镜子,而这对母女互相都认为彼此是拖累)遇到了加菜子这样的“完美少女”,再加上加菜子的一些话语导向,很自然的赖子把加菜子作为她母亲的反面同时也是她自己理想化的投射,一旦加菜子不再完美,尤其是当她又恰好有了下手的机会,她对母亲的仇恨就全都倾注了加菜子,在确认加菜子不会回来以后她又开始“东施效颦,试图取代加菜子让自己成为“完美”。
整部剧真正引起我兴趣的瞬间,始于动画的第二集。
关口三人驱车在蜿蜒的乡间小道上,谈论起最近骇人听闻的分尸案,因为犯人一直在频繁作案,且在受害目标的选择上充满了随机性,使得作案动机十分的不明朗。
无论怎么站在常人的思维去想,杀了人再分尸抛尸的行为,都像脑子不正常的精神病患所为。
大家感到困惑之时,女记者墩子抛出了一个新颖的论点,这个论点来自本作主人公京极堂,即“杀人就是一场突然的偶遇”,所谓偶遇,就是出现了“在这种境况下干这种事应该很简单吧”、“现在只要动动手就可以让麻烦消失掉”此类的场合。
而潜在的罪犯,就像在一个巨大器皿中高速运动着的原子一样,如果按照固定的轨迹,他与目标靶正面碰撞的概率可能只有亿万分之一。
但当某一时刻来临,出现了二者擦肩而过的瞬间,即使只有微米、纳米的距离,执念的漩涡恐怕也会改变原子的既定轨迹,让一个正常的个体向罪恶的深渊滑去。
对于这种现象,现在更为广义和精确的解释是冲动犯罪,京极堂将“冲动”换成了“偶遇”,使得这类无征兆、下意识犯罪行为的定义更显文学性。
想起我的童年时期,也曾经有过不少事后看来无法解释的行为。
比如我小时候就喜欢燃烧各类东西,当时的火柴盒只要一毛钱,带着一盒火柴出去就可以获得无限乐趣。
当时还没有禁燃烟花炮竹,最惯常的活动是点一些威力特别大的炮仗,一开始炸土堆,炸砖头,炸低楼层的塑胶排水管。
后来小贩那里可以买到在水里爆炸的鱼雷,我和同伴就热衷于炸池塘里的青蛙,或者看可能会炸出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然后在好奇心和故意破坏的氛围中哈哈大笑。
当然这些无聊的事情,在那个年纪应该也算不上什么乖张的新闻。
真正让我想起来后怕的是在某个夏天,没有炮仗卖的季节,我一如既往地带着火柴到处闲逛,燃烧垃圾和杂草已经让我感到乏味。
我来到小区的自行车棚,这里除了停放着老旧的二八杠和凤凰牌自行车外,平时还有一两桌打麻将的老人。
不知从哪个瞬间开始,我的目光已经离开了抽象的麻将符号,慢慢聚焦到麻将桌后边某个更加具体和现实的物体上。
那是一个比我高一头的塑料纸箱,从外观和体积上看,应该是用来装冰箱的包装盒子。
我慢悠悠地绕到纸箱旁边,从箱子的提拉口往里面看,堆满了白色的泡沫。
麻将桌那边还在时不时地传来单调的碰撞声,声音很近,但是这里仍然是一个无人注意的角落。
甚至没有作什么心理建设。
我从口袋里掏出火柴盒,熟悉地点燃,将明亮的火焰从提拉口处丢下,然后就若无其事地离开了现场,心里想着大概逛个五分钟左右再转回去。
当时幼稚的想法我还记得,并没有想作什么纵火大案,心想如果纸箱烧起来,肯定会有人发现,我只是想围观一下老人们着急忙慌灭火的窘迫,站得远远地欣赏自己的“作品”,即使是整个纸箱都烧掉了也无法灭火,最后带及车棚,在那个没有摄像头的年代也无形中放大了我作恶的胆量……又一次沉浸在自己的小聪明中,完全没有考虑可能会有更坏的后果,这样“置身事外”的念头,长大以后回想起来只觉冷汗连连。
让童年的我感到失望的是,等了相当长一段时间,那个纸箱并没有烧起来,甚至没有冒烟的迹象。
我想也许是丢下火柴的瞬间我有点着急了,或者是火焰掉下去的过程中就已经灭掉了。
总之我在远离那个纸盒子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再做一次的冲动,于是兴致乏乏的、童年的我从自行车棚走开了,又在毫无目的的闲逛中寻找着下一次“偶遇”的机会。
应该归结为少年时期的破坏欲吧,这份情绪实际一直伴随着我的学生时代,从初中到大学一直表现出不同的趋向。
初高中的时候,新闻报道也好,临近的其他中学也好,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看着那些被欺凌的学生无力还手受尽屈辱,我经常心里会升起一股无名火,一次次想象我如果在现场,操起铁棍猛地偷袭,把闹事的人打个半死的画面,很难说这股冲动中间混杂了多少被压抑的情感。
于是萌生了当警察的想法,因为好像当上警察就可以把暴力行为赋予合理的动机。
我的学习成绩尚可,身体瘦的跟竹竿一样,是班里相当模范的乖学生,甚至没有正儿八经的打过架,在老师和朋友的印象里,恐怕永远不会将我和发怒狂躁画上等号。
但是心底里正义观和破坏欲的混杂,似乎让我感觉只要当上警察,换了一个身份就可以完全不一样了。
这是很有可能的,人心常常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
换成现在流行的说法是,不要激怒老实人,然而我觉得用老实人来概括像我一样的群体并不准确,老实仅仅只是多数人对于对象缺乏耐心的独断定论,所谓的“老实”远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构成更复杂,如果我们总是只能用亡羊补牢的方式来了解一个人,或许这将永远是现代预防犯罪、社会心理建设领域的无法弥补的缺憾。
在案件告破的后日谈里,女记者墩子对这一连串猎奇、诡异的事件做的总结,是全剧的点睛之笔。
在象征着日常现实与罪恶彼岸中间有一个夹缝地带,犹如介乎白与黑中间一层淡淡的、狭窄的灰,就如同古籍《庄子》中收录的文章“魍魉问影”中二者的关系那样,魍魉是附于影子边缘的事物。
一方面影子和魍魉因为光的存在而诞生,另一方面魍魉只能被动地跟着影子行坐立卧,在混杂着欲望与罪念的环境中生长。
相比于纯粹的白与黑,也许这道手指粗细的灰色地带比想象中更为拥挤,身处于这层薄影的我们,与恶的距离常常是模糊不清的。
影子的边缘是魍魉的比喻十分生动,给魍魉这种不可名状的事物涂上了神秘又具象的色彩
对魍魉最重要的推理情节,基本上都发生在京极堂的书屋里。
这种文质彬彬的破案方式是京极夏彦作品的特色墩子认为,凝视罪恶的人,必然会在某一时刻遭到罪恶的反噬。
案件虽然得到了解决,但是以京极堂为首的侦探团,严格意义上并没有成功阻止哪怕任何一件悲剧的发生。
每个失常的人都被内心可怕的执念驱动着,走向了无法回头的极端。
哪怕是作为旁观者的侦探团也无法做到真正的置身事外,所有目视之物、听闻之声都会默默累积起来,像DND跑团游戏中主持人投下的暗骰,又或者是统计在系统后台不可见的“业”,在等待条件满足的时刻降临。
但即使是这样,游戏仍然得进行下去。
秒针一直在跳动,人生并没有裹足不前的选项,尝试着了解他人,勇敢地面对生活。
也许是我们在诸多悲观中,能做的其中一件乐观的事。
番剧的最后以女记者墩子的总结收尾,让本片聚焦的中心思想更加直白。
大胆、好奇、同理心。
理想中“立派的记者”就是如此形象吧最后谈谈本作的剧作结构。
《魍魉之匣》的剧本在我看来十分精彩,动画化更加是诚意十足的佳作,如果能忍受住前期支离破碎的穿插叙事,到剧集的后半段汇集线索时,那种将事件碎片渐渐拼成全貌的豁然开朗,对于观众是非常震撼的体验。
本剧的案件很猎奇,却一直很冷门,想必原因离不开京极堂啰里啰嗦的引经据典,让传统推理剧中紧张刺激的破案追凶变成了老书虫的纸上谈兵。
比较惨淡的播放数据,也让该系列下一部动画化长久搁置。
假如改成剧场版的形式,把观众和情节都集中起来,宣传效果应该会更好。
但京极夏彦的原作小说《魍魉之匣》多达40多万字,动画浓缩到14集已经是删删改改,是经历过“手心手背都是肉”艰难取舍的结果。
作成剧场版可能更是困难的事,实在觉得很遗憾。
出色地完成了我以为是不可能的推理改,为中村亮介献上膝盖。
CLAMP的人设很美型,京极堂再纤细慵懒些就好了。
这片分高不了是因为那无法逾越的原作,跟原作哀伤到诡谲的故事还是有距离的…做的确实不错,比起改得一塌糊涂的电影来大部分都忠实了原著,但是也因为过于忠实而缺乏了看点..总之看了书的话真的没有必要看这个。
脚本在写法上很明显就是在混淆视听,动画的叙述也一样很混乱啊,中间的倒叙,时间和叙述的跳转没有和主线剧情有明显的区隔,而且时间是以昭和这种日本独有的年份记录方式,中国人不习惯肯定是懵逼的。
像一个没啥趣味的大叔在讲一个惊悚的故事,虽然故事口味重,脑洞大,但是因为无关紧要的细节太多,以至于让人觉得真无聊啊。
京极夏彦的京极堂系列是推理么?
新本格?
社会派?
都不是,对他来说 妖怪是永恒也是唯一的主题。
魍魉之匣也许不算是很好的推理小说,犯人自始至终都没有悬念,作案手法也没有任何疑点。
但是作者关注的却是犯人的心理。
一个因为童年阴影造成的极端强迫症患者,一对极端俄狄浦斯情结的父女,一个苦苦追求幻影般幸福的可怜男子,因为命运而发生了交集,终于打开了彼此心中深藏的魍魉。
京极堂所追寻的,自始至终都是救赎人心之道,真相只是为了救人,仅此而已。
这也是他最让人着迷的地方。
岛田的书能把水和干货清楚地区分开,而京极…以为是干货一字不漏看完后来证明全是水。
大约这就是灌水和炫学的区别吧。
这一本京极堂太琐碎,几条故事线并行,加上任性插入的叨逼叨,实在让人没法集中精力去参与这个抽丝剥茧的过程。
一直怀有着同样的观点:杀人,或者自杀,没有什么所谓的动机,有的只是偶遇——就在那一瞬间,发生了。
因为忘记了内容,所以又快速的重温了一遍动画故事概要: 赖子是个神经病,听了朋友加菜子说她们是对方的转世的鬼话后信以为真,发现加菜子脖子有粒粉刺后,赖子觉得她变得不完美了,无法接受于是把她推下火车轨道,她受了重伤。
加菜子的姐姐阳子其实是她母亲,她的爷爷美马坂其实是她的父亲,日本经常出现的乱伦情节。
阳子的母亲身患重病,她不忍心看见父亲那么辛苦而且自己也妄想要取代母亲的位置,便诱惑了父亲并生下了加菜子。
美马坂曾经在日军中做长生不死的实验研究,他把研究所当做加菜子的身体,里面的各种机器起到人体内脏的作用,只保留她的脑袋,但是每天的花费太高,所以搞了一场假的绑架来骗取什么遗产。
前一刻还看见加菜子在病床上,下一刻她的头颅就被员工装到盒子里带走了,被子下的身体是假的,于是制造出了密室事件。
和阳子生活在一起的雨宫其实是个恋童癖,一直迷恋着加菜子,他碰巧看到装着加菜子的匣子后动了私心,自己抱着匣子逃走了,碰巧被一个蛇精病作家久保看到,于是作家也妄想要制作同样的匣子,到处找少女来肢解,但是没有一次成功。
关口等人在调查这件事的时候把少女的照片给作家看了,作家便找到了美马坂想知道是否真的可以让人活在一个匣子内,然后自己接受了手术也只剩下头颅,研究所成为了他的身体。
结果久保觉得活在匣子里很痛苦,便咬死了美马坂,阳子则杀死了久保。
小说把时间线打乱,然后到处插入久保的小说(作中作)和关于妖怪的炫学,中间还有一个邪教的事件感觉和主线没啥关系,所以前面的内容会令人看得一脸懵逼。
里面的人物就没有一个是正常人,伏笔我觉得没啥意思,结尾很震撼,但这就是一本科幻猎奇的小说不像推理小说,和乱步的风格很像,应该算变格派吧,虽然这个词已经不在用了,本书又名《一个粉刺引发的血案》。
不过有些疑问,久保为啥要把尸块装进盒子到处乱放?
除了猎奇,动机也是一大看点,所谓魍魉其实就是人心中的恶,平常不会出现,但是偶尔浮现在心头的犯罪念头便成为了魍魉,这就是文中说的“偶遇”。
不少小说的在结尾强行加入一个动机,而本书则对这种“强行加入”解释为“偶遇”,也算是一种文艺的辩解了,动机可以是一瞬间产生的,即使你觉得不合理。。。
说白了就是冲动杀人呗
意志力弱的心灵,是魍魉滋生的温床。
比如关口,看起来是个天然呆,却有严重的抑郁症和自闭倾向,常常被心中的魍魉导引着,差一点走到魔界里去。
也许每个人都是分裂的两部分,切下的肢体和美丽的头脑,你更爱哪一个?
雨宫是狂热的爱情魍魉,又或者,他战胜了魍魉,执着地相信自己的爱人就在手中的匣子里,而心中庞大的邪念早已被积蓄多年的热情所镇压,自我拯救了。
你还记得吗?
久保被火药送上了天空,在绚烂的烟花底下,美马坂阳子惨淡地笑着,最悲哀又极美的画面。
木场大爷的手铐拷上了阳子的手腕,“恶人,束手就擒吧”,依靠手铐才能和爱人羁绊在一起的人,才是最悲哀的吧。
好险先看的是京极夏彦的小说,再看这个动画就像场景回顾一般清晰可人,话虽如此,当初在纠结先动画还是先小说的问题上早就把动画看到12集那才突然刹车,剧情实在是紧张加精彩,最重要的是京极夏彦也客串出演里面的角色,实在是太棒了,原来先生的声音是那么的动听,那句对白精简犀利犹如京极堂化身!!!
果然在多个领域都才华横溢之人,迷倒众生了喂!
先看小说是正确的选择,记得当时没经过这一步直接动画时,有N多地方看的云里雾里,先看小说后,动画里只言片语都能起到点醒的作用,让人立马就能联想到他在说什么,表达什么意思,话是对谁说的,看来京极夏彦的表达功力了得,最后一集里久保竣公咬美马坂的场景跟看小说时的想象图八九不离十。
改动画脚本的人这次真是一大功臣,要把原作者那么长的一个故事切割出重要有用的部分,再把他们精简整合,要在短短十三集动画里把《魍魉之匣》的核心看点表现出来,既不能拖泥带水,又不能前后矛盾漏洞百出,脚本作家的整合能力有够专业,咳咳,乃说,是不是拿到京极夏彦的私家笔记!!!!
这次的人设是CLAMP大姐们,居然让他们来做!
但效果又出奇的好,勾勒出的人物全部都符合我的期待,尽管榎木顶着那张法伊脸(笑),但倒也蛮适合这个超能侦探的说>3<嗯,只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像根刺一般卡在咱心里,就是那个配久保竣公的声优,古谷徹大人,老牌声优了啦,当年还是阿姆罗的少年声,如今一晃岁月不饶人。
不过阿姆罗殿依旧意气风发,不如说是耐不住寂寞,近期一直相当活跃。
配久保的时候已经完全听不出是当年的阿姆罗,但时代的烙印还在,结果出现一幕惨况,咱家被他雷到了!!!!
久保是《魍魉》中相当有趣的角色,我蛮喜欢他的,特别是在小说中看到关于他那扭曲的成长背景后,对他更是怜爱,想象中的声音该是更加的阴冷更加的疯狂,速水奖来配会不会好些???
貌似他的声调太高了。。。。。
嘛,结果是制作组找来了古谷徹大人配,他的声音很不稳定撒,时好时坏的感觉,有些对白很到位,但有些又觉得怪怪的。。。
哎,反正是听着相当痛苦,感觉有个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声音在回荡。
难道,制作组的用意就是这样???
用来表现久保这个角色的异常感???
总之,我很满意动画的表现,《魍魉之匣》已经把京极夏彦的两个小说演了一把,虽然《姑获鸟之夏》的内容只通过关口的小说出现了一丁点,MAD HOUSE能不能重制整个动画版的京极堂系列!?!?
轮家可是很期待很期待的说>///<最后,本来想找京极夏彦在12集里奉献出的精彩玉音,但google了N久也翻不到,又懒得自己截取这华丽的声音,只好作罢。
反复看这段真是一大享受撒,poss也很帅>///<害我又变成截图党了。
【CAST】京极堂:平田广明榎木津礼二郎:森川智之关口巽:木内秀信木场修太郎:关贵昭中禅寺敦子:桑岛法子柚木加奈子:户松遥柚木阳子:久川绫楠本赖子:高桥美佳子鸟口守彦:浪川大辅楠本君枝:津田匠子关口雪绘:本田贵子谜之男人/久保竣公:古谷徹美马坂四郎:田中正彦雨宫典匡:桧山修之增冈则之:三木真一郎福本巡查:上田勇治青木文藏:诹访部顺一笹川:小山力也石井警部:宇垣秀成 【STAFF】原作:京极夏彦(讲谈社刊)企划:丸山正雄导演:中村亮介系列构成:村井贞行人设原案:CLAMP人物设定:西田亚沙子色彩设计:大野春惠美术监督:金子英俊拍电影监督:五十岚慎一CG制作:菅友彦PROP设计:木村雅広编辑:寺内聪动画制作:MAD HOUSE记于2010-05-09 00:58
有一点,我始终不太明白。
为什么久保和关口都异常羡慕雨宫拥有那样一个匣子呢?
匣之少女是雨宫的幸福。
因为雨宫很爱她。
那久保呢?
勉强解释为,无法忍受缝隙的强迫症的关系?
而关口呢?
代表幸福的彼岸的诱惑?
= =笨蛋都知道幸福不能照搬吧。
这么可能别人的幸福就是自己的。
难道都是抑郁症太重盲目了?
客观地看这部剧,感觉没有任何悬念。
基本上能预测到谁是凶手,谁是最终的恶魔。
从两个少女的畸形谈话就知道,畸形的爱恋无法容忍一点点瑕丝。
因为一个粉刺有杀人的冲动。
事发后不冷静的态度,已经知道了谁是凶手。
剧情推移,了解少女成长背景,萌发出两个少女畸形的内心。
敏感又单纯、想改变什么又无能为力,只能通过前世的谬论来寄托内心的空隙。
从少女的谋杀案件拉开帷幕,接着是分尸案,开端就已经告诉了谁是分尸案凶手,那个名为久保竣公的男人——同样是内心的空隙,坠落为“魍魉”。
魍魉之说,利用时代背景下无知的人群,对鬼神的相信,把金银财帛奉上。
到科研秘密基地美马坂医生进行人体实验,不死军队的研究,然后到拿自己的女儿做实验。
剧情里每个人都有不可告人的私心。
人的欲望与生存背景紧密相连。
每个人内心畸形,都是有根据。
现在看来这是一部工整的作业式作品。
每个人都有原因,而出现最多的关口君因为本身有精神疾病,至于什么原因导致的,剧情没有交代。
木场警官是战后心理综合征。
雨宫看似是最平凡的角色,却痴恋直至疯狂。
美马坂是科学狂人,因为妻子的病态让他厌恶人的肉体,演变成对不死学说的迷恋和追求。
柚木阳子对父亲的痴恋,对母亲的厌恶变成不伦的悲剧。
悲剧的开始,注定是悲剧的收场,无法幸免。
最精彩的一部分就是最终“魍魉”吃掉了“鬼”。
中间男主京极堂那些长篇大论的解说魍魉、灵能力者等,真的比福尔摩斯还长篇大论。
这个已经超出了剧情本身需求,属于硬塞文化吧。
这个应该是男主京极堂个人背景的原因,实力话痨男主。
认真看完这部作品,剧情没有任何悬念。
只能说杂乱的穿插让人很迷惑。
但是发现主线任务就知道了,一切都是为了混淆视听。
有炫技巧和学识之嫌疑,总体评价一般。
细长条的人设让我一开始不怎么习惯,但京极堂的剧情张力无情地控制了我无法不往下看.如最终话所说,把每个人的故事拼凑起来才能看清事实,剧情的分述做得很棒,每个角色都很丰满,不似单单关口的独白来得那么艰涩抑郁一路向北.跟电影中有出入的是1.久保的动机.电影中似乎表现了儿时的创伤,而卡通中只是看到了加菜子后的癫狂.2.久保和櫌木津是战友,电影中如是说.3.电影中塑造的黑匣馆实在让人叹为观止,高大深邃,层层扭曲的楼梯就像梦中的魔境,粗细不一的管道好似动脉静脉与神经的伴行,两队人马分批走入不同的境界,探索不同的身体部分...好吧,我是变态外科医生.总之我是完全因为电影中馆的造型及含义才喜欢上这电影才喜欢上京极夏彦的.幸好人的灵魂和肉体之匣的关系一脉相承着,外加了姑获鸟之夏中的一点剧情让关口的挣扎在崩溃边缘表达得更清晰,不过就辛苦了没看过原著的各位了.还有櫌木津的超能力,似乎没有明确表达.还好,还好我认真地读了第一部.期待未读的书中能有新的惊喜.一定.
会不会有一天,“偶然”也会降临在我头上? 被彼岸吸引着无力反抗的瞬间,会不会有花火在我心头盛开。
画面僵得像幅画,剧情乱到闷,大部分时间都在一本正经的神棍,第11集才开始说人话,好在原作足够内涵,除了对他人即地狱这种消极看待人际关系的哲思外还有不明觉厉的硬(hei)科(ke)幻(ji)色彩,反而推理方面让我比较无感
听京极堂说话 总是很费脑子
这玩意儿居然有8.1分………
小说太nb了 动画嘛。。。微渣
看了原著忍不住去看动画,很美。
ost和画面掩盖了剧情的拖沓。
想要幸福 别当人就行了
魍魉之匣,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的作品,每一个推理迷都要感谢京极夏彦给大家带来的这样的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而动画和电影确实也都没有让我们失望,一丝丝迷幻的交织,一层层剥落的掩饰,一点点托出的真相。已看过小说和电影并熟知结局的情况下仍能让我彻夜刷完的动画,怎么样的评价都是不过分的。
烂啦,小说好多了
应该是很好地还原了原著。不过和梦枕貘比起来,还是更喜欢阴阳师系列,安倍晴明。京极夏彦还是太阴郁了。
当时完全看不懂,但是还是看完了。
继承了原著的诡异做派,就是拖。。。第14话【特别篇】大赞,终于让小敦脱离了“路人甲”的地位,成为关于“魍魉”最后的解说人。
观后感:千万不要脑补别人的人生故事,否则是会出命案的。京极堂(中禅寺秋彦)帅得很冷峻,榎木津礼二郎好美男。
感觉小说更适合,整个故事非常散。
猜测这个故事更适合小说。
京极夏彦的作品是硬骨头,希望看完了不会骂。行,看了,不好看。
氛围挺好,分镜不错,故事稀巴烂。
=_____=看到最后也觉得无聊
恕我智力有限,除了真相大白的时候我能跟上剧情,故事结构大致明白外,前面的很多台词理解起来确实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