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于成龙

于成龙

主演:成泰燊,王雅捷,巫刚,修庆,王绘春,印小天,聂远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7

《于成龙》剧照

于成龙 剧照 NO.1于成龙 剧照 NO.2于成龙 剧照 NO.3于成龙 剧照 NO.4于成龙 剧照 NO.5于成龙 剧照 NO.6于成龙 剧照 NO.13于成龙 剧照 NO.14于成龙 剧照 NO.15于成龙 剧照 NO.16于成龙 剧照 NO.17于成龙 剧照 NO.18于成龙 剧照 NO.19于成龙 剧照 NO.20

《于成龙》长篇影评

 1 ) 台词问题很大

编剧根本就是瞎写台词,很多台词都是现代人的说法,根本不应该这么说。

举例:第五集9分钟邢佳良祭拜岳父的时候说了句话:岳父大人我一定对玉兰好,请受贤婿一拜。

这个贤婿应该是玉兰父亲对邢佳良的称谓,邢佳良应该说:请受小婿一拜。

如此低级错误全剧N多,数不胜数啊,实在雷人...........历史剧中犯如此错误实在不应该,我的评分最多4分

 2 ) 【剧评】当我们谈论《于成龙》

如果你小时候是看着历史正剧长大的,你对后来的这些电视剧“垃圾”自然会不屑一顾。

许久不追剧,就当我以为我不会再在当下看到优秀的国产历史剧时,《于成龙》横空出世。

你当然有一万个理由拒绝这部《于成龙》,你可以批判它是意识形态下的畸形产物,你也可以说它是封建荼毒,因为辫子戏直接将这部《于成龙》拉入黑名单。

你也可以阴谋论上身,将一部普通的电视剧上升为政治洗脑工具。

你甚至可以因为低劣的历史知识怀疑于成龙这一人物及其品行的真实性。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但是接受并喜欢这部《于成龙》,只需要一个理由——这是一部优秀的历史题材电视剧。

《于成龙》选取了清朝一代廉吏于成龙的为官之路进行叙述。

首先,题材的选取上是没有问题的。

有人说题材太正,《于成龙》本来走的就是一部历史正剧的路子,如果选取的人物、题材不正,那这部剧就不叫《于成龙》了,该叫《于正》。

导演、编剧还不需要去寻找于成龙的大量资料,为这部在当今市场上不太可能走红的《于成龙》做功课。

要拍一部烂剧实在太简单了。

然而导演没有这么做,导演选择了《于成龙》。

这意味着他放弃了“抠图”,放弃了“小鲜肉”,放弃了一定的市场,也放弃了一定的受众群体。

这不仅需要勇气而且需要能力,能够执导好这部历史正剧,不让它扑街的能力。

吴子牛导演功底还是深厚,这部《于成龙》最终没有让人失望。

既然题材没有问题,那么关键的人物塑造存不存在问题?

基本不存在。

虽然成泰燊在国内的知名度有点尴尬,但他对于成龙这一角色的塑造是成功的。

看一个演员好不好,看他演绎的角色。

最简单的一点,这个角色是否有血有肉有灵魂,如果回答是肯定的,这个角色就是成功的。

看《于成龙》,能够深切感受到于成龙这个清官对底线原则的坚守,对贪官污吏的打击,无数次公堂之上的掷地有声、慷慨激昂,迸发着于成龙心中坚定的力量。

对严惩邢家良后面对家人的纠结与内疚,那场回山西看望岳父长跪不起的戏,泪流面目说话几度哽咽,内心戏十足。

对于成龙这一人物“人性”一面的刻画十分到位,他虽“油盐不进”,可内心里毕竟是一个人啊,亲手法办了自己的小舅子,面对亲人内心怎能没有波动。

成泰燊的这几场戏,拿捏得非常到位,做到了哀而不伤,既没有损伤到于成龙这一人物固执、清正的人物性格,又将其富有人性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于成龙平常生活清贫节俭,好不容易心情好逛街吃饭,每到一处却先问价格,听后笑着回答“这比家里一文钱的菜粥贵多了”。

确实,成泰燊的演绎让“于青菜”多了几分可爱之处。

有一种观点是于成龙这个角色遇到事情都是靠吼,歇斯底里大发雷霆,让观众尴尬之极。

我肯定不认同。

想必提出这一观点的人只看过《于成龙》几个片段,而且恰好是于成龙大发雷霆的片段。

回归角色本身,于成龙这个角色吼没吼过?

肯定吼过,而且频率不小。

但是认真看剧我们不难发现,于成龙每次的大发雷霆都是在事情发展的关键时刻。

我们从这个人物入手分析,他这个人物就是有点一根筋,固执甚至有点急于求成。

这个表现得非常明显,特别是于成龙调任两江总督的时候,一上来就要抓剧中人物“鱼壳”,由此导致捕头雷翠亭被抓,证人车夫和幕僚柳晋阳的死亡。

这一切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然而因为于成龙的急于求成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说到底还是人物性格。

于成龙每次的大发雷霆归根结底也是人物性格。

他迫切的想要解决问题,想要帮助老百姓帮助皇上,他慌。

于是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极端的观众这个时候就会跳起来“编剧智障!

我都想得到,于成龙就想不到!

”“于成龙真没脑子!

”这个时候看剧的观众思维、情绪是正常的,但是剧中的于成龙身处险境,他要迫切解决民生,他的情绪是激动的。

加之人物性格因素,他关键时候大发雷霆很正常。

演员靠吼来表达这种情绪也很正常,没有不妥之处。

至于于成龙为什么是这样?

说简单一点,历史上对于成龙的评价是“天下第一廉吏”,也就是说他是个好人,是个清官,仅此而已。

他虽然官至大学士、兵部尚书,但他不是一个精于权谋、运筹帷幄的政治家。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于成龙让世人铭记的是他清正廉洁造福百姓,不是拉帮结派宫廷内斗。

《于成龙》一剧主要展现的也是于成龙清正廉洁的为官仕途而不是宫斗。

这也是《于成龙》不同于其他历史正剧的地方。

我们看《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展现得都是宫廷内的斗争,臣子与臣子,皇帝与臣子。

这个时候注重的是政治家之间细致入微的斗争和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结果,故事的精巧性尤为重要。

而《于成龙》一剧放在了官外,他惩恶锄奸走到大学士这一步,不是靠精于权谋政治斗争,而是一身正气。

因为这一身正气,他才是天下第一廉吏,因为这一身正气,他才刚直、固执、冲动。

他是一个有缺点,而且缺点很明显的人,就像海瑞。

所以于成龙关键时刻猛烈情绪的迸发再正常不过,他又不是一个精于权谋、步步为营的政治家。

只是清官而已。

这部剧当然也有缺点。

我说过了,它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意味着它不完美。

按理说,一部电视剧的配角应该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但《于成龙》一剧一些配角的表演只能算过关,观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的角色就过去了,不能细究这些角色,不然就是自个儿给自个儿找不痛快,也还好是配角,没有让观众每集都盯着他们看。

还有问题是说,该剧杜撰成分太多,与史料不符。

这个问题我是看到一个网友的评论这样说的,他也没有拿出考证资料,只是随口一说。

我才疏学浅,对于成龙这一历史人物及其经历没有深入研究过。

无法就电视剧《于成龙》是否符合史料这个问题进行回答。

但我觉得《于成龙》这部电视剧做为一个艺术作品,它是对这一人物进行一种艺术加工的呈现,不可能完全符合于史料。

但要说完全不符合于史料,这个也不大可能,毕竟于成龙这个历史人物,它真实存在,就必须要以该人物的一些真实经历做为电视剧这个艺术作品的一些支撑。

而且这部剧作为一部优秀的历史正剧,我相信它大部分还是有史实根据的。

《于成龙》被指出的还有一个缺点是台词不好,过于现代化。

我把整部剧看完,感觉还好,台词就是人们平常的对话。

可能有人觉得历史剧台词文言文的味道应该重一点,我也觉得能达到这种效果自然最好。

但是观众群体毕竟文化水平有高有低,为了照顾观众,使用现代日常对话,我觉得也没什么,只要不掺杂网络用语就可以了。

台词幼稚这一点我没听出来,可能我也比较幼稚吧。

我知道这部剧存在很多缺点。

但豆瓣评分上我还是给了满分,一是该剧评分6.6实在是惨不忍睹,打满分希望能拽高一下总体评分。

二是,在这样一个市场先行的时代,能看到《于成龙》这么良心的作品,真的很不容易。

有人愿意给找“文替”的演员洗白无数次,也有人愿意带着粉丝滤镜看“抠图”电视剧。

那么给《于成龙》五星,又为什么不可以?

我偏要。

 3 ) 于成龙

好久没看到如此严肃的正剧,人物服装,造型都不错。

可惜的是,我不是来写长评的,是更想批评那些打着1星,用开着玩笑的语气说党员代表的一群。

真是觉得自以为是,如今正弘扬正能量,挖掘传统优秀人物和文化,并以此作为载体宣导反腐清廉,为民办事的真风气。

还真的让你们“深受西方影响的大脑”产生十分好笑的感觉?

莫非要塑造出一个烧杀抢虐的人物来,你们才会觉得高兴?

这就是为什么不给你们看暴力美剧的原因?

 4 ) 好剧

必须要评。

跟着妈妈看到20集了,不明白为什么一堆一星二星的评价,至少比什么幂什么赏好太多了吧。

一堆人从泥里爬出九万大山到广西,衣服破烂,鞋子几乎废掉,这才是真实啊,某些剧里也就是脸上涂点脏的,头发都不乱一下,什么鬼。

看到好兄弟为自己的亲人弄的一身血满身刺,眼泪在眼眶里转转,可是也只是说了一句好兄弟,辛苦你了。

这才是好剧啊。

进去看望病重的小朋友,所有演员都是蹑手蹑脚进去的,轻声轻语。

所有的家具物什都是该旧就旧,该新就新。

良心啊。

当然,查了历史,剧情确实有出入,其他评论说对话不好,称谓有错,我也承认。

但电视剧不是纪录片,要有艺术创作。

现在的剧情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真实性,已经略有沉闷了。

再一味追求真实,只怕没人愿意看了(虽然现在可能也没什么人看)。

看了以后对历史感兴趣而去查,去研究,不也是电视剧的功效么。

难道还要从电视剧里学抠图么?!

 5 ) 《于成龙》与于成龙身边的人们

(先这样吧,过后再改)一直想写《于成龙》的剧评,一直写写删删,直到国庆假期刷了六年前的《天地民心》——里面有《于成龙》的两位主演成泰燊和修庆,才觉得有话可说。

刚开始觉得糟糕,轻易说了《于成龙》是这几年来看过的最好的电视剧,感觉《天地民心》显然更好,结果看到十集就决定跳过前面,直接从道光朝开始,看完之后,不得不承认确实《于成龙》更胜一筹,因为它从剧本上赢了。

无论何种题材,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是最容易入手,也是收效最佳的方式。

同样是塑造官员,《天地民心》以人生为线索,而《于成龙》以公案为结构,后者情节上非常紧凑,而前者就稍嫌散漫拖沓了,如果前者只选取道光朝来着力刻画,就能够立刻提升一个档次。

当然,也不是《天地民心》不好,这部电视剧是宏大叙事,要全面展现中国近代的剧变,同时又能够将祁寯藻、道光、穆彰阿几人的形象塑造得细腻鲜活,实属不易。

而《于成龙》的亮点就在于小,不仅题材小,而且视角也小,“官迷”于成龙官小政小,但贴近百姓,贴近生活,没有科场一鸣惊人,没有官场出将入相,有的只是读书人想要凭借自身才学出仕的最简单的愿望,以及地方官员对于百姓实实在在的关心。

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调查福建通海案,背景是与郑经作战,收复台湾是何等激动人心的历史事件,然而在这大事背后,却是福建百姓十有八九被作为通海犯等待处决。

触目惊心,何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今日算是真正得见,可知出将入相建功立业虽令人艳羡,却唯有于成龙这样的小官小吏能够真正体察民情,不畏权势不避祸患坚持彻查通海案,这才能够免除数以千计的生民含冤,观之更能令人为之触动。

这固然是因为二者主人公身份不同,一是廉吏一是帝师,因而题材本身就有所不同,但《于成龙》对于题材的处理驾轻就熟,而且没有冗余情节,因而相对较好。

《天地民心》全线展开,有不少多余之处,例如旻宁争储,就是没有意义的情节,旻宁是嫡长子,四贝勒诺敏则是个虚构的人物,道光本是顺利继位,完全不需如此,而且这条线与主人公祁寯藻的成长毫无关系。

《于成龙》则是三条线叙事,主线讲于成龙的为官经历,另有两条副线,一是故乡亲人的惦念,一是朝廷大事诸如灭鳌拜平三藩之类,都出现在合适的地方,占用的时长也比较合理,并且与主线息息相关。

以小事件观照大背景,这就是《于成龙》的精彩之处。

一行人,三寸心,五地任,七桩案,九死未悔。

十载路,八方名,六旬寿,四世隔,两处牵思。

这是于成龙的故事。

目之所及,最喜爱且倍感亲近的,还是于成龙身边的人们。

那个意气风发、清白自励的书生,不得不走到了名节有亏的地步。

那个文武双全、有情有义的汉子,终究在长街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那个宠辱不惊、神机妙算的先生,却是眼睁睁地送走了所有故人。

一场雪,一阵雨,一支歌,一滴血,一箱泥土,一张空椅。

这就是他们的全部。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我百姓之饭,穿我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那是一个初雪的夜晚,于成龙、章吉仁、柳晋阳三人围坐火边饮酒谈笑,一扫前些日子恩科舞弊案的阴霾,吉仁带来的可以出仕的消息,让这从小一起玩尿泥长大的三兄弟喜不自禁,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一颗为国为民的真心。

其中章吉仁笑得最为灿烂,他是三人中最年轻的一个,看起来格外意气风发,每当他笑得开怀之时,总忍不住多看几眼,嘴边随之微微上扬。

然而就是这最年轻的章吉仁,却最早须发尽白。

自来堡村一别,十八年未曾谋面,直到于成龙到了福建任上,两人方才在福州码头相见。

于成龙惊异于章吉仁的苍老,章吉仁仍是笑着迎接,却早已没有了当年飞扬的神采。

迎接于成龙到福建的那天,天上落了雨,打在庭院中的芭蕉叶上,也打在章吉仁的心里。

面对多年故交,吉仁不敢直陈心事,却陈恳地劝导于成龙小心行事。

章吉仁一方大员,时刻小心谨慎,如履薄冰,以致心力交瘁。

最后于成龙查明通海冤案时,章吉仁缓缓摘下顶戴,面色平静如常,失职渎职,丢官丢命都或可能,而他却似乎是松了一口气的样子。

在他离开福建的时候,也落了雨,于成龙独自来送,递给章吉仁一把伞,这正是十八年前于成龙离开来堡村时章吉仁赠与他的那把。

雨声中,章吉仁拿出二十两银子托于成龙交与家人,之前通海案时,看章吉仁不欲于成龙过分干预,以为他已经贪腐,不想章吉仁四品大员竟只有这些财产,思及吉仁的战战兢兢,他平日所受委屈可想而知。

后来章吉仁回吏部任闲职,在明珠身边又是何等憋闷。

平生抱负难以实现,委曲求全多年,却弄到个名节有亏的下场,最后还要屈沉小人之下,怎能不令人慨叹。

周瑞和是个奇人,从一开始的圈地案就与于成龙解下不解之缘,他聪慧通透,沉着冷静,科场舞弊一案于成龙大闹贡院,他当机立断告知章吉仁找来有能力解决此事的上级官员,才使于成龙免于牢狱之灾。

而正是因为此事,周瑞和受牵连被罢官,于成龙始料未及,周瑞和却波澜不惊。

后追随于成龙做他的师爷,为于成龙出谋划策,破解了不少复杂的案件。

其实周瑞和正是于成龙智慧的一面,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心思细腻,宠辱不惊。

很多观众都喜欢周瑞和与柳晋阳斗嘴的小插曲,两个人谁也不服谁,给沉重的案件带来一丝轻松愉快的气息。

然而上天偏偏要这个通达的人见证一路的风风雨雨,也见证每位亲友的离去。

他经常为了一个沉重的箱子和柳晋阳争吵,谁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终于有一天他打开了箱子,里面装满了于成龙所有任职之地的泥土,包括他们山西老家的。

他将泥土分给众人,大家捧着掌中的土,尽皆潸然,一路风雨一路思念尽在于此。

周瑞和貌似超然,实则心思细腻,感情深重。

另有一处,就是柳晋阳身死,于成龙庭审杀害晋阳的凶手,堂上依然摆着两张椅子,周瑞和始终一言不发,不断抚摸着身边的空椅。

原本柳晋阳是于成龙的师爷,周瑞和到后,“抢”了柳晋阳的差事,两人一直为此拌嘴。

后来于成龙终于拜柳晋阳为幕宾,二人平起平坐,不料一朝生变,故人不再,于成龙自是哀伤不已,周瑞和表面平静,心中却始终惦念,以至于仍在堂上放置晋阳的座椅,抚摸那空椅的扶手,似是在对这个老对头说,你看,今日为你报仇了。

以周瑞和的为人处世,必能善终,然而这一生的经历却是他心头抹不去的阴霾。

不知于成龙去世后,他要去哪里,是不是回到了家乡的藏书楼?

他要做什么,是不是始终带着对这些旧友的无限思念呢?

他是通达的人、宠辱不惊的人,却也是坎坷的人、至情至性的人。

柳晋阳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角色,不能说没有出于对演员的偏爱,但更多的是这个角色魅力使然。

柳晋阳最有烟火气,他能文能武,经常在村头唱歌唱戏,又使得好刀法,急脾气,说话直接,但面对喜欢的石玉兰却不敢开口。

怎料一步之差,玉兰嫁给他人,婚礼当日,晋阳唱着“一对对鸳鸯水上漂”暗自伤怀,后来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两人终于走到了一起。

饶是如此,晋阳还是羞于说出一个“喜欢”,于成龙要他表明心意,他又唱起了那支歌,直到为救玉兰而死,在长街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时候,他还是笑着唱了那句“一对对鸳鸯水上漂”。

晋阳对于成龙也是忠心耿耿,他自己没有选官的资格,送于成龙去京城选官时,七尺的汉子也红了眼眶,在雪中喊着“到了京城别惹事”。

于成龙选官到广西罗城,也是他第一时间收集了罗城的信息劝于成龙不要去赴任。

于成龙执意赴任,他表面生气,暗自却收拾了行装陪同他一起远行。

晋阳说,你去西天取经,只带着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上路,少了我这孙猴子怎么行。

可是最终这有翻天覆地本领的孙猴子,却是血洒他乡再无归期。

柳晋阳是个一路失意的角色,科场、情场皆是如此,按照一般电视剧的套路早就黑化了,然而他却一直尽心竭力帮助自己的好兄弟和心爱之人。

为了于成龙安全到达罗城,他离开故乡一路相随;遇到山贼拦路,他下意识地把防身的武器丢给于成龙;玉兰的孩子病了,他冒着生命危险上山为她采草药;玉兰为了帮于成龙而遇险,他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玉兰。

柳晋阳一生沉居下僚,却始终无怨无悔,很多人埋怨导演“杀死”了晋阳,在我看来,这是特意让晋阳用鲜血证明了什么是情比金坚,什么是至死不渝。

晋阳是剧中最美的灵魂,是他书写了整个相互扶持、患难与共的故事,轰轰烈烈,摄人心魄。

章吉仁、柳晋阳、周瑞和,他们是于成龙的几个侧面,也是于成龙可能走上的道路,可能遇到的结局。

于成龙最终走到的,其实是周瑞和的结局,这实属不易。

回顾整部剧,永宁圈地案、恩科舞弊案、罗城藩田案、黄州伪札案、福建通海案、直隶贪腐案、两江人命案,这七桩公案是结构和线索。

虽然每一个案子基本都在于成龙的坚持下得到了较好的解决,然而终局都非常残酷:圈地案父亲猝然去世,舞弊案恩人受连累丢官,藩田案扳不倒背后的贪官,伪札案守备惨死土匪刀下,通海案好友黯然离去,贪腐案不得不处斩亲戚,人命案挚友血染长街。

正剧如历史,总是令人扼腕叹息,如此而已。

 6 ) 于成龙

本来不太看这种很正的片子,但是越来越喜欢,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能把很多感情酝酿得很到位。

看了于成龙一些相关文献,真的很感动。

只要能把观众带到那个环境里去,让我们能深深感受到这个人的魅力,我觉得就是成功的。

我们看剧情不是专门拿一只放大镜找穿帮镜头,找尴尬的台词。

这样做的话,首先你是没有尊重这个作品的。

我们讨论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把那个人放到他生活的那个时代里去才有意义。

很多人说他们就是在八股文,在封建社会里的一根筋,但是在那个时代里他们是难得的,是可贵的。

受到人民的爱戴,受到寇贼的尊敬,他的人格魅力是巨大的。

年过半百仍然对仕途有所追求,说明他是有梦想的人。

有人说他是官迷,但是那时候当官是事业啊,他那样的性格并不能做一个商人,却又不满足作为一介布衣。

放到现代,难道大家不希望改善生活,不希望追求自己的梦想吗?

今天正好播到他送章吉仁的这一集,很多人说他回来看到大家做了肉和鸡蛋就骂人很不对,但是作为一个清官,哪有那么多的银子让大家在不是时节的时候吃上一桌好菜。

放在解放前后爷爷辈或是父母辈时,他们也只是一年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我们没有生活在那样的一个时代所以我们才无法理解那样的生活,也许你会说他们至于么?

他是是傻子么?

但是作为他们那个时代里的人就是这样的。

而且清贫惯了的人会一生秉承着这样的好作风。

现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企业家,官员。

是,现在贪官污吏还很多,但是同样也存在很多清官和节俭的企业实干家。

我知道会有很多人酸他们挣到钱不拿出来做慈善,可是这些人只是要等到他们把所有的钱都做慈善了才会说他们好。

说实话,凭什么呢?

人家凭着自己的能力,凭着比常人多出N倍的努力才有的收获。

 7 ) 这特么能是文人写出的对联

最近老婆追剧《于成龙》,昨天陪看了两集,结果……差点没把胃酸吐完。

剧情狗血,逻辑混乱这些都能忍,电视剧嘛!

可是当看到于成龙在罗城县衙大堂写的对联“头上有青天做事要存天理,眼前是瘠地存心与民共治”时直接崩溃。

这特么尼玛能是对联?

这特么居然能成对联?

仄入平出是对联最基本的常识和要求,于成龙好歹是读书人,怎么可能写出这种狗屁不通的对联?

拜托编剧导演大人你们杜撰文章时别这么弱智行不!

别特么这样黑于大人好不好!

尼玛这水平的电视剧据说居然是山西政府推出中纪委大力推荐然后在央视黄金档推出的正能量的剧?

还标榜是历史“正剧”?

 8 ) 一群有智慧的硬汉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历史剧,虽然阅历比较少但是看电视的时候也会有预告出现,跟同时期的电视剧相比简直是良心好剧了。

演员都演技在线,配乐服饰都能感觉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每一集都能感觉到这部剧讲述的就是那个年代发生的事。

但是漏洞也是有的,主要出现在编剧上。

一个好汉三个帮,但是于成龙一路上都是别的有良心但是命不好的人替他挡了灾。

然后主角各种吸取建议成功升官。

跟着家里老人看了两遍,剧情挺简单易懂的。

喜欢这较现代言情爱情故事片有意思多了!

最喜欢的是结局韩磊唱的《爱壮美落日染大江》词简直绝了。

还有主演于成龙在片尾写的国家二字,真漂亮。

中间三个人的日常互动也很友爱。

 9 ) 评论反应出一个现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翻看了一下某些低分评论,无非就是骂“伟光正、红色洗脑、玛丽苏、主旋律”这些关键词。

你这么与众不同,那你特么倒是去看欧美大片拯救银河系、辣鸡小白偶像片去啊!

这是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越来越多的人骂包拯骂海瑞骂于成龙骂祈隽藻,无限度吹捧和珅这类大贪官,对这一类弘扬正能量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大肆攻击抹黑,生怕自己被洗脑显示不出自己的与众不同,这类攻击历史清官贬损中华文化传统的网络喷子放在官场就是下一个贪官污吏!

 10 ) 借古说今,可惜是自我感动

如果要给这剧打分,前两集我愿意给100分,因为我一直希望有部片子把圈地赤裸裸揭开,那样的血腥,那样的暴力,残忍。

不过可能很多人不会感兴趣,收拾率可能也不行吧。

可惜这部于成龙只是把这当成了个引子,后面就是套路,坏的都是下面的,皇帝都是好的,呵呵,这个模式是不是很眼熟,于成龙的廉洁比之海瑞又如何呢?

不过是自我感动罢啦。

所以后面的我只能给三星

《于成龙》短评

太严肃了 但是看的挺爽的

3分钟前
  • momo
  • 推荐

好恶心 男主动不动就嚷 有病吗?还动不动就信天游 尬不尬?

8分钟前
  • Sober
  • 很差

什么玩意啊,剧情敢再墨迹点嘛!招降一个刘君孚,为了一纸破委札,你咋不索性拖沓到大结局呢!一点都不符合人物性格好嘛!!!墨迹,啰嗦,我都无语了!

12分钟前
  • Angela
  • 较差

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都要无孔不入的对党员及领导干部进行反腐倡廉,廉洁执政的教育。

14分钟前
  • 4869
  • 较差

有刻意煽情,不过在过年期间可以一看

17分钟前
  • 霍林斯
  • 推荐

我以为是小于成龙,结果是大于成龙,但是小于成龙还是作为通州地方官出镜了。虽然在两江的时间和曹寅对得上,但是,人家就是不提曹家,有骨气。故事太拖沓了。

21分钟前
  • 庵溪
  • 还行

吴子牛加上一群老戏骨,还是不错的。虽然相比以前那部差了点,但比起其他台放的电视剧已经很好看了

23分钟前
  • 深爱无言
  • 推荐

演员台词可以 但编剧有点毁

24分钟前
  • little-frog
  • 还行

…………

26分钟前
  • 时光
  • 较差

不明白这戏怎么才这点分,有些人看都不看就打一星,无语。

31分钟前
  • 兹山一条鱼
  • 力荐

大清乙烷 大清梦精神辈辈传 你清到真是魔幻现实

33分钟前
  • 三千年后归故乡
  • 很差

辫子戏给二颗星算给足面子了

37分钟前
  • 野奓
  • 较差

许久没看过央一八点档的电视剧,已经堕落成这个样子了吗?满朝文武都在喊当代宣传口号就算了,台词功底个顶个差劲,就爱作就爱演!于成龙就是穿越回康熙朝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可是,真有这样的党员,你们舍得让他穿吗?

41分钟前
  • 奔奔
  • 很差

1编剧还是什么的好像确实挺懂清史的 姿势水平很高。2有没有认真看啊 这是个腐剧啊。3我是一直着迷“同是宦游人”这种旧社会才有的意境。。

42分钟前
  • |SLW~
  • 推荐

差评。简单粗暴不合逻辑。

45分钟前
  • 要啥自行车
  • 较差

天下第一廉吏,谥号清端的一位一品大员,一生追求做事不昧天理良心。从未审判过一件冤假错案,枉判一人错刑冤狱。敬畏他!

48分钟前
  • 栋成溪就
  • 力荐

难得的于青菜真是苦

50分钟前
  • 扶风花落晴川
  • 还行

不值这么高的分数

55分钟前
  • 很差

留头不留辫留辫不留头你们等着,

58分钟前
  • xiaoming
  • 很差

剧情显假,所谓于成龙式廉洁拍成了迂腐呆板二傻子,完全没有一品大员的智慧。

60分钟前
  • formag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