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但是婚姻真的是两个家庭的事情。
不管怎么样,组成一个家还是需要两个家庭的同意,需要家人的祝福。
至少我觉得我需要认可。
对于离过婚还是特殊地位的戴安娜,跟外科医生想一直走下去,甚至离开英国,到别的国家去,其实真的不可能。
先不说公众的舆论,就说戴安娜自己是否真的能放得下,再加上医生自身就是注重隐私的人,也不稀罕别人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尽管他很爱戴安娜。
觉得一个地位那么高的人,在外面光鲜亮丽可是回到家里,还是会失落,因为孤单。
即使是queen,可还是期待平凡的爱情。
即使家庭劈裂了,可还是很努力地在扮演母亲的角色。
独自一人在为国家,民众,全世界人民在奉献爱,在努力。
很善良,发自心里面的。
戴安娜是queen,也是girl,也是mom。
戴安娜 一个可以改变世界让所有人都为之倾倒的传奇女人,却到生命的最后也没有得到她所向往的简单生活。
生活在聚光灯下的人,总是身不由己的,她们一边享受着民众的关注与仰慕,民众与此同时也在窥探着她们的私生活。
戴安娜就是这样,她没有自己的生活,并且只能成为大家所希望的样子。
以身做表,为了王室,同样也是为了人民。
可是对于戴安娜这样性格自由不羁,有思想的女子,这样的生活简直把她带入了无边无际的地狱。
《戴安娜》这部电影,没有像以往的人物传记一样把重点放在对当事者的成就和荣誉刻画上,反而一改风格以情感的刻画发展为主线。
一个巴基斯坦籍的黑人心脏医生与貌美动人的王妃的爱情故事,成了吸引观众眼球的焦点。
看似平淡自然的感情发展,这让观众的带入感更加强烈真实。
故事是从戴安娜王妃与查尔斯王子已经出现感情问题而分居开始的,戴安娜去医院看望病人,遇到了心脏医生哈斯纳特并一见钟情,迅速坠入爱河。
与哈斯纳特的甜蜜爱情成为了戴安娜晦暗生活中的一抹亮色,这使戴安娜不再孤独,并对未来的美好生活有了美好的憧憬,然而因为外界舆论和家庭关系,他们不能彼此相守,就在他们要为爱再次努力时,戴安娜却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导演在本部影片中更加突出了戴安娜的精神层面,改变了观众以往对她的看法,在这里不单纯看到的是她艰难的处境和在游轮上肆无忌惮和花花公子甜蜜约会,更多的她内心深处所埋藏的真实情感。
总体来说,《戴安娜》这部片子还是可以的。
我对于戴安娜的了解其实不多,只是知道她是威廉王子的妈妈,后来了解多一点才知道原来她还是一个比较传奇的人。
刚开始的时候戴安娜是以一个比较压抑的形象出现,如果刚开始我不太明白戴安娜王妃和查尔斯王子的事是蛮难看懂这部电影。
王妃承担的压力不是我们所能理解的,老公的离开,社会的舆论,还有内心的煎熬,她有脆弱的时候,也会崩溃也会难过,但是我并没有看到她有多堕落,而是擦干眼泪继续向前,也不软弱。
她是不属于皇室的,她的性格她的精神都是皇室所没有的,她不会拘泥于世俗的眼光中,她也有着非常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很多方面,我都是非常敬佩她的。
后来王妃遇到了外科医生,我仿佛看到一个勇敢的王妃,一个为爱奋不顾身的少女,没有王妃的那种冷静克制,反而多了许多少女情怀,或许真的遇到一个对的人,但……却没有在一个对的时间,也是后来故事发展的伏笔。
假设我说假设,王妃没有进入王室,她的人生会是怎样一个模样呢?
我们谁也说不准 王妃是善良的,也是传奇的,目前为止应该没有人能取代王妃在英国人们心中的位置,最后王妃去世后,人们难过的模样,送到她相片的花,都是王妃最好的证明,王妃普通也不普通,她就在人们心中是彩虹的模样,希望王妃在花园里能以另一种方式活着。
因为对王妃了解有限,电影节奏也有些快,可能很多细节没有捕捉到所以不太全面,都是自己的随想。
(ps.如果看这部电影最好先了解一下王妃)感谢阅读
<图片5>97年8月巴黎街头出现的一场车祸让全世界最出名的女人香消玉殒,人们奔走相告,平静的半夜各家各户的电话纷纷响起,听到消息后仿佛当头一棒。
是的,Diana走了,沸沸扬扬传着讨论着她的各种新闻的声音也戛然而止。
Diana的死有着重大的影响,对威廉和哈利两位当时还是little boy来说,母亲没了是人生最大的受伤;对英国皇室,应该是这个麻烦总算结束了,silly girl再也没机会丢皇室的脸了;对查尔斯王子,终于可以全心全意和卡米拉一起平平淡淡过日子了;对民众而言,世界上少了这样一位难得可贵热爱慈善事业的亲民王妃。
毫无疑问,Diana王妃风姿绰约,气质优雅,随性随心,是个真性情的人。
可是童年的不开心,童话般的世纪婚礼羡煞了众人也没有让爱情开出甜美的花,让这位美人常常在梦中坠入黑暗,惶恐于没人会接住她。
假如她是个普通人家的孩子,或许人生会更幸福,至少没有相机无处不在的咔嚓咔嚓。
DIANA说,我的婚姻里有三个人,这实在是有点拥挤!
戴安娜和查尔斯的婚姻就好像一场游戏,查尔斯赢得了传宗接代却被戴安娜扰乱了骑骑马,看看书的有温度生活;戴安娜拥有了全世界女生羡慕不已的童话般世纪婚礼,却从此为爱伤透了心。
婚姻世界里的第三个人总是令人讨厌,可戴安娜才是爱情里的第三者。
应该说她是这场婚姻的被害者,查尔斯不爱她却给了她幸福的开始让她误入歧途,这让她追爱的路途更加坎坷。
看到她在镜头前说完这些话后,无奈地抿了抿嘴真是有点心疼!
<图片3>和世界上最出名的女人结婚是什么感受?
电影中有个好笑的地方是戴安娜为了出去约会特意买了假发,这很真实反映公众人物想让私生活晒在太阳底下是有多难!
celebrity们背后是永远不间断的相机狗仔,稍有不慎第二天报纸头条就是sb和某富豪在豪华游艇热吻。
所以,和戴安娜结婚不仅要考虑是否爱她,更要考虑是否爱她到愿意承受几乎没有隐私的生活。
This is tough!
电影《戴安娜》中的王妃真的不是很讨人喜欢,主动追爱,对象还是那么无语的巴基斯坦心脏科医生,鲜花插在牛粪上,我坚信此尤物绝对值得更好的。
<图片4>
安娜是的感情是政治的牺牲品,她渴望平凡的生活与爱情,却处处不得,对幸福家庭的憧憬和渴望使她生活的更加辛苦。
女人还是简单地过自己的小日子最安逸。
戴安娜的敏感善良最后变成了政治的牺牲品,很悲凉。
作为一个风云王妃,跌宕起伏的一生明明有那么多切入点可以选,为何偏偏简化成一个彻底的言情剧?
整个故事根本完全是言情剧的套路,可哪个言情剧会有这么无聊的过程,这么丑爆的男主?
NAOMI WATTS有一张无可否认的漂亮脸蛋,然而这漂亮在好莱坞女演员里却是有些中规中矩,似曾相识的,有点像凯特布兰切特,有点像凯拉奈特莉,还有点像十年前的海伦米伦。
一张缺乏性格的脸蛋,来演绎戴安娜这样一位传奇人物,基本上已经失败了一半。
这部片子,可以提的亮点几乎没有,缺点呢,也都不是什么致命伤。
看完之后,感觉如食鸡肋,总结一下就是四个字:乏善可陈。
情节平淡,做作,并且进展十分突兀,戴安娜爱上HASNAT的这一段简直是整个美国爆米花电影史的缩影。
一见钟情?
那也麻烦您找一个帅一点的男主角好么!
看看纳威恩又黑又亮的大肚子,天呐,我都不忍心看下去了。
NAOMI的表演也是典型的美国式的,表情丰富,夸张,动不动就如痴如醉状,英国口音像是后期配的,有点奇怪。
镜头,台词等方面,真是没有任何可以拎出来分析的点,标准且平庸。
开头两分钟时我还期待一下它有一些交叉叙事,结果什么都无,基本就是故弄玄虚。
双脚在地毯上走动的镜头,雨里敲门的桥段,反复播放的电话答录机,每一个包袱都是已经被好莱坞用烂了的,其效果与电视剧基本没差。
故事方面,已经无力吐槽了,把戴安娜的名字换成任何一个女明星,这就是一部2013版《诺丁山》。
戴安娜的青年时代,王室生活,婚姻家庭,一句都没提,只夸大了一段非常短暂的爱情故事,完全用了美国的方式。
片子敢叫《戴安娜》这个名字,简直是臭不要脸的模范。
传记片火了,光这两年就上映了《林肯》《情迷梦露7天》《铁娘子》《乔布斯传》等等好几部,除了我还没看的《乔布斯传》,这应该是最差的一部。
总之,期待不要太高,不要抱着对已故王妃的敬爱去看,还是一部可以接受的消遣之作。
怎么说,传记类的片子,尤其是写女人的,很少会避开感情不谈,它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卖点、噱头。
戴安娜除了她传奇的身世、华美的衣服、美丽亲民的容貌之外就是那些丰富的情感八卦了。
然而此片描写的还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八卦,她和一名心脏外科医生的恋情,且是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医生。
一个皇族分子和一个异族男人。
其实我觉得传记片无论多么力图想要还原和解说一个历史存在的真实人物都是无比难的,因为众说纷纭,且一个活生生的肉体的复杂性是显而易见的,每部片子力图去拍,也不过是断章取义。
那,这部片子,它力图说的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戴安娜,她的脆弱,敏感,作为女性无疑被她的台词触动了,那段夜踏公园的分手夜戏,戴安娜对着哈斯纳特狂喊,那么多人将其弃之门外,是的,这是这个女人的主题,爱也是她一生的主题,她是巨蟹座,爱是她的本能,她的水源,然而爱并非可以拯救她,因为爱有期限同时爱有时适得其反。
片子场景不多,画面极简,通过极简的画面和镜头,给演员以更大的空间去表现人物内心,无疑这部片子的表演上是给足了空间的,其实娜奥米像不像戴安娜不重要,重要的还是解构一个女人,褪去光环之下的,一只母狮子,温顺又不服从的女人。
当然导演还是反着去做了一些东西,比如他没有将感情更加传奇化的描述,他们恋爱模式,交谈方式。
做这些无非想要打在平民戴安娜这个点上吧。
云端的戴妃,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求爱女孩,渴望归属感,渴望有自己的爱情,渴望摆脱原生家庭的消极影响。
然而,前任大山太高,自己名气太响,都是戴妃幸福的阻碍。
但是至少戴妃和医生都在抵抗,并且品尝到了爱情过程中的滋润。
虽然现实残酷,结果也并不如人意,加上车祸的惨剧,是一个悲剧结尾,但是却是一个乐观的形象:这个善良的女孩,虽然没有甜蜜的爱情果实,但是依旧对世界报以最大的善意。
人生如坐过山车,有起有伏,虽然生命结束的仓促,但是已经在上坡的路上,想必戴妃的心里是有慰藉的。
纵观这部影片,题材是人物传记。
刚刚回到英国的时候满大街的巴士都是宣传这部片子的,可以想象英国人是怎么样的一种情感,对于戴妃。
所以抽时间去戏院看看的看了这部电影。
首先从演员的挑选上我觉得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单看样子60%相似,某个角度几乎可以有90%相似。
看得出来演员在揣摩戴妃这个角色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无论是英伦腔调还是面部表情的捕捉都做得比较到位。
尤其是不时地抿嘴来体现出王妃的含蓄和端庄,这点和在电视上看到的真正的戴安娜非常相像,都是那么的含蓄,大方以及体现出皇家应有的风范。
很多细节方面也有体现,那个年代的发型,那个年代的手机以及汽车,都让人回到那九十年代。
也算是一种怀旧基调吧。
内容上讲述了戴妃的秘密情人。
从时间段来讲,此时戴安娜已经是和查尔斯王子处于一种分居状态了。
戴妃在医院探望病人的时候意外认识了一位医生,而这位医生并没有把戴安娜当作王妃来看待,这使得戴安娜非常感兴趣。
慢慢的见面多了,渐生情愫终于走在了一起。
原来女神也是人,也是需要有个坚实的背依靠着。
戴安娜为了这个医生,不但偷偷的把他运进去所住的宫殿,还乔装打扮的带个假发去就是为了见上一面。
这种对于心中的爱情的追逐也打动了我。
戴安娜为了这位医生,去红十字会,去证明地雷已经排完。
我还记的多年前的新闻照片里有这一幕:戴妃穿了简易的防爆服,走在土地上。
在影片中也有所反映,不过那是更真实,戴妃颤颤抖抖惊心动魄的走。
不过这确实为了大爱才做的吧。
她充满爱心,对什么事情都是那么的上心,不知道是真正的还是只是为了皇家门面。
不过我相信戴妃本人是充满着爱心的。
后来这位秘密情人-医生被曝光了,戴安娜为了保护他,就极力的否认这段恋情,以至于他们分开了,而且这个医生不愿意想办法跟戴妃一起生活在国外开始新的生活。
这让戴妃彻底的失望了。
不知道是为了把公众的视线引开还是怎么样,她主动的和一位富商拍拖,而且还特意叫上记者来拍照。
令舆论一边倒。
影片的最后也是开头大家都熟知的那段监控录像。
戴安娜皇妃出事前的最后影像。
戴妃出事之后,凌晨时分,大家纷纷打电话互相通知,这段是非常震撼的,因为这是体现出英国群众还是对戴妃很重视的。
次日戴妃的寝宫外堆满了无数鲜花,还是很多哭泣着的民众。
有点心酸。
毕竟女神也是人,人总有七情六欲的。
可是戴妃真的很不容易。
喜欢人物传记体裁的或者喜欢戴安娜皇妃的,推荐。
2013年7月22日,William王子和Kate王妃为英国王室喜添新丁,诞下了George小王子。
13周后,这对新晋父母商定把孩子的洗礼场地选在其母Diana出殡前安放遗体的教堂,以此作为最好的礼物献给戴妃。
Diana虽然早早香消玉殒,但由她演绎的时尚传奇却永远不会褪色。
2013年9月20日,由Oliver Hirschbiegel导演,Naomi Watts主演的传记片《Diana》在英国上映。
影片选取的角度并非传统传记片以戴妃成长、嫁入王室、皇宫生活为线索,而是以王妃生命的最后两年为时间点,描述关于她如何成为一个社会活动家和慈善主义者,以及戴妃和心脏外科医生Hasnat Kahn一段长达两年的不为人知的隐情。
首先从演员的挑选上,单看样子Naomi Watts与Diana有些神似,通过服饰、发型、妆容的修饰,更可达到90%相似度。
从海报中看Naomi一头金色卷发,身穿戴妃生前同款浅蓝色吊带礼服,佩以其最钟爱的蓝宝石首饰,仪态优雅端庄,虽然Naomi相比戴妃遇难时年长6岁,但依旧气质不凡。
而Naomi毕竟演技不俗,揣摩戴妃这个角色亦下了一番功夫,无论是英伦腔调还是面部表情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尤其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以及抿嘴微笑的含蓄和端庄,像极了视频里和照片上的戴妃。
除了演员的精彩演绎,或还原历史,或保留精髓的服装道具,恰到好处将戴妃天生丽质与时尚气质完美呈现出来。
众所周知,Diana生前酷爱高级定制,从Versace到Dior每一款都是独一无二,想重现经典,对戏服来说绝对是一个挑战。
电影中,能看到大部分华服重现当年戴妃的样子,当戏服设计师Julian Day被问及如何保持忠于Diana穿衣风格和电影的需要时,她说:“有几个标志性的形象,我认为需要复制,但我不想为电影盲目复制她所有的衣服。
我认为这是更好诠释她风格的做法。
”经典套装:一个王妃的气场Diana一直都是时尚界的缪斯,对于这部电影好莱坞也砸下重金,Naomi在影片中变换多款“王妃”款的套装,端庄秀丽,掀起又一轮“王妃style”。
其中以一套宝蓝色套装最为亮眼,蓝色是欧洲皇室的色彩,配以骑兵范儿的金属扣,既配合了Diana的金发碧眼,又显得高贵而庄重,而另一套黑色套装,以及胸前的一抹白色,黑白的经典搭配,则在端庄的基础上更添了份知性。
时尚礼服:一个明星的妩媚皇室成员会出席许多正式场合,Diana的华美礼服每每成为全场焦点。
影片中出现的几款礼服,多为戴妃生前同款,成为任时间也无法超越的经典。
其中一条天蓝色斜肩丝质礼服,完美将戴妃白皙的皮肤,金色蓬松的短发,碧蓝的眼睛衬托得犹如希腊女神,Naomi完美呈现了戴妃神韵。
另一套带有金属质感的金色吊带长裙,勾勒出戴妃窈窕的身材,犹如一条刚刚出水的金色美人鱼,平添几分妩媚。
休闲居家:一个女人的温柔Diana是一位集热情、优雅,与超凡脱俗魅力于一体的女人,即使穿着简单休闲的居家服,亦如一颗珍珠闪闪发光。
影片中不论是戴妃身穿白色英伦范毛衣,外搭卡其色风衣,与两位年幼的王子闲话家常,还是着那件著名的(与查尔斯最显亲密的情侣照)淡蓝色衬衣与闺蜜说些悄悄话,亦或是随心情穿着白色无袖衬衣与淡粉色裤子,躺在爱人腿上恋爱中的小女生模样……这就是Diana一生追求的相夫教子平凡的生活,如果不是误入王室,Diana会像这样与儿孙嬉闹,与爱人温存,幸福终老吧。
然而这个落入凡间的天使,注定成为传奇。
ps:本文为《风尚志》杂志独家约稿,请勿转载,如约稿请与本人联系。
我觉得还不错,就是戴妃有点窝囊
终于找到了资源看完了这不关于戴安娜的电影,喜欢娜奥米喜欢戴安娜
爱情成就有一个人,爱情毁掉一个人。
。。当年看完只觉得毫无价值可言
影片用极为大量的篇幅来刻画一个“热恋中的幸福少女”这样一个戴安娜的形象,对于戴安娜如何坠入爱河如何享受甜蜜如何放低身段倒追医生等等都有细腻的表达,但对于戴妃与丈夫的矛盾、以及之后与医生恋情的轰然告终等都缺乏说服力;电影中所展现的未必是个观众普遍认可的戴安娜,但绝对是大放异彩的沃茨
片子真的很一般..但是NaomiWatts真的演挺好的..但是Diana真的是一个wonderful woman.R.I.P....
剧本问题很大,作为传记片涵盖面过窄导致角色立不起来,作为爱情片俗套桥段也多了点。剪辑有点不上心,但选角完全没问题,沃茨的表演精彩绝伦,光彩不亚于真正的戴安娜。整体三星水准,多加一星给戴妃和糯米。(7.0/10)
演员是喜欢的题材也不反感但电影实在不咋地中途弃了.....另,对戴安娜不了解,但以前看照片感觉五官很英气,甚至稍微偏中性,电影里的太小家碧玉了些。
&#34;Somewhere between right and wrong, there&#39;s a garden. I&#39;ll meet you there.&#34;
简直了!!戴安娜王妃艳情史么?!本来传记电影选取这个角度就很糟糕了 Naomi每次发表演讲都低脸瞪眼的自拍样简直做作到不能更糟糕!!所以是怎么做到比传说中还难看的啊?!
偏向商业片 所以失真 故事好过审,,,
那么多差评真心不冤。。真是可惜了娜奥米沃茨的表演。。片子质量太不堪。。剧本又臭又长的。。男主不帅还面瘫。。
故事拍的寡淡如水 相比霍普金斯演的希区柯克 奈奥米瓦茨版的戴妃更像是没有原型的虚构人物 但是脱去高跟鞋 卸去笑容的倦怠 空荡剧院里开心打着电话说情话后一瞬间的失落 如少女般的怦然心动 这些细节瓦茨还是把握的不错的
王妃也是人,也会为爱情落泪!
相当失望
&#34;wherever it&#39;s beyond right and wrong, there&#39;s a garden. i will meet you there.&#34;
也就拍成这样了
我看这片是专门为Naomi的美而拍,故事根本没往正题上去讲,
这种玛丽苏地摊言情小说情节有什么意义?况且医生一面之词,就拿来拍得跟真的一样,他是戴安娜最后的真爱?别逗我了。我一直很烦她,这种吹上天的东西更加让人作呕,死也不相信她会是什么童年阴影下单纯痴情的小女生+圣母,或许事实正好相反。
英国皇室看了能高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