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尾俗了,这样的两个人应当永不相见。
即使素未谋面,却能和对方感同身受,假如世界上真有这样的另一个“我”存在,那么灵魂的孤单当会减轻许多。
结尾也泪了,让我想起毕业生的最后一幕,就算冲破重重阻碍终于紧紧相拥,相视而笑,然而之后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呢?
卸下了责任道德等现实负担的灵魂又能够飞多远呢?
看这部电影的过程,时间过得很快,心里却又隐隐不安,就像是那种快要梦醒时所感受到的不安,眷恋而绝望。
先说结论:入口甘甜,回味苦涩。
这部电影表面上是小清新的科幻爱情片。
两个素不相识的男女,共享观感,最终走到一起。
其中却隐藏了多少隐喻和幻想啊。
第一重隐喻:命中注定的缘分人类生来孤独,大家都期望自己一生下来,就有一个和自己匹配的命中注定之人来等待自己。
编剧用共享感官来为片中男女隐喻这种命中注定。
在这种隐喻的前提下,后面无论发生什么,这对男女走到一起都是有立足点的,毕竟他们如此切合,不走到一起都是对彼此的折磨。
然而,这也是一种幻想,事实上,不可能有人是为了我们而生的,每个人都是自由的,相处是一种磨合的过程,能接受对方的差异、不足,才最终走到一起。
幻想不需要磨合的爱情,大概是只有青春期少女才会干的事情。
第二重隐喻:现代社会的束缚和婚姻生活的无奈片中我们从多处细节可以看到,贝姬和菲利普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更像是一种媾和、形式婚姻,虽然两人也有感情和性的交流,但更多的是差异、处处防备、控制。
对菲利普来说,贝姬能提供自己需要的东西:漂亮的容貌,让自己体面;听话,让自己满足控制欲。
美中不足的是,贝姬时不时脱线。
所以才有了贝姬在聚会上病症发作后,他们开车回家途中的对话:你下次发病时,能不能提前给我征兆?
这句话暴露了菲利普的思维模式:凡事应该是要有计划的,要预约的,让自己丢面子的意外之事不能出现,否则会成为上流交际圈中的笑料。
贝姬也很无奈,自己的病症一开始并不能随意控制。
所以她对菲利普致歉,并试图迎合他。
事实上,后来她在片中也点出了自己嫁给菲利普的理由:寻找一个能照顾自己的人。
因为母亲的去世,她曾经崩溃过。
菲利普从各方面来说都很适合自己。
家境优渥、也能给自己精神方面的指导和保护。
但是,说白了,这不过是一种将就,一种苟合。
贝姬提供自己能做到的,菲利普也付出自己能提供的,就像做生意一样。
说到这里,现如今不少女子期待丈夫什么都有,同时也强调不将就。
坦诚而言,在生活面前,大多数人既得不到良好的物质享受,也没有不将就的资本。
好的生活,自然是有的,只不过,你能够得上吗?
你值吗?
钢之炼金术师有句话讲得好,等价交换,得到什么,都要付出对等的代价。
第三重隐喻:社交生活的复杂和龌龊菲利普希望贝姬做到上流社会的本分,然而这些贵妇人的谈话既虚伪又无聊。
在最开始的夜晚茶话会上,有一个妇人,似乎叫黛安,建议贝姬去学绘画,这样有助于理清思路。
说得好像自己很有研究一样,事实上,我们在片中看到,她连基本的线条都画不好。
贝姬后来去了绘画课,在课上用意念和男主迪伦谈笑,当看到黛安的画时,不自觉地笑出声来。
黛安面露尴尬,于是在课后试图套贝姬的话,好去散播谣言告状。
在贝姬一再否认自己没有出轨时,黛安露出一副关心,又高高在上的样子,表示菲利普很可怜。
贝姬觉得她不可理喻,很快走了。
事后黛安就去找了菲利普。
黛安这个角色很虚伪,是个不折不扣的婊子。
第四重隐喻:底层社会的压迫和无路可走男主迪伦在小时候,成绩良好,只不过他的好哥们就不怎么样了,于是他不断走上犯罪的道路。
由于周围人的观念和经济压力,他一度别无选择。
警官歧视他,周围人觉得他怪异,他也没什么朋友,连和女孩子交往都不会。
贝姬是他遇到最好的人,所以他试图努力抓住。
编剧在前面铺垫了那么多,是为后面的剧情波折做准备的。
贝姬想要忠于自己的婚姻,和迪伦断绝意念交流。
迪伦也默认了她这种做法,无计可施。
然而,菲利普从黛安那里得知贝姬有异常后,为了掩盖自己出丑,就试图把贝姬关进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作为心理医生,他和导师从贝姬的肢体动作看出她对自己有防备心理。
而此时把她关入病院的理由很充分,也得到了导师的支持。
这再次反映了菲利普的控制欲。
迪伦发觉贝姬有难后,远程指导她撬锁,并赶往病院,试图拯救贝姬。
两人在一小段波折后,踏上去往远方的火车,影片到这里迎来了完美结局。
然而,真的结束了吗?
两个差距这么大的人能否克服困难,在异国他乡生存下来?
远方和火车更像是一种愿景,故事远未结束。
这部影片节奏清晰,看似唯美。
细品起来,却处处幻想,入口甘甜,回味苦涩。
刚开始看完电影的我是这样的(❤´艸`❤)这片看上去太甜太小清新了,爱情浪漫起来真的没有道理。
找到true love,原来连老天也在帮着撮合, 多年前他们就前声画想通,有了灵犀。
该相遇的总会相遇。
画面也美。
男主所在的新墨西哥永远有着太阳余晖的柔光,配上那张精致、被女主忍不住形容成NICE的脸,多少少女看了激动的要脱裤子。
女主所在的城市呢,清冷带着雪,是冷色系的,两地的搭配有一刹让我想起了民谣界小苹果《南山南》里的歌词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可在看完抛开小清新傻白甜过了脑子以后,我的表情是这样的→_→ 尼玛小清新有毒!
女主不是已婚吗?
不是有个高富丑的老公吗?
她这样跟着一个假释犯的帅哥踏上了一辆未知的火车跑了这不是搞外遇不是私奔吗(为毛那么多电影总爱跳上一辆火车)?
女主真的愿意离开有一座医院的男主跟着一个24小时能缝隙联系到你的假释犯男主漂泊一生吗?
来来来,让我们捋顺故事的剧情。
男女主从小时候就有了某种关联性,比如女主撞树上了,男主也跟着受到了同样的冲击力,和猪撞树上你撞猪上一个道理。
然后多年以后的一天,女主和男主被切断了的关联性又重新开启了,这里面女主伸手摸那个蕾丝内裤功不可没!
最奇特的是,电影从头到尾没有提为毛男女主有这种关联性,能看见对方看到的,听到对方说的话,更屌的是,他们的关联性是比google glass还要智能的升级版,能感受到对方周围的温度还有彼此抚摸的触感(应该是为后面那场互相自摸的戏设计的,灵与肉,啧啧啧)。
后来关联开启以后两个人就各种对话,当然在别人看来就是一个人自说自话。
在这部2014上映的电影里,男女主角每天就二逼的在众人面前自说自话,都不知道戴个蓝牙耳机掩人耳目,你敢信?
以至于女主被当做精神病复发关起来了。
小清新浪漫起来不止有毒,还没有智商把门的。
后来的故事就是女主被老公送进了精神病院男主来救,然后我真的没有想到女主轻松松的就跑出了医院,哪怕在最后关头遇见了老公,也一拳打飞直接会情郎去了。
再然后男女主搭上八楼的二路火车奔向了未知的生活,the end。
这是一个从画面到故事内核里都透着浪漫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异地恋终成眷属的故事,这也是一个为了浪漫的true love轻轻松松拆散已婚两口子外遇上位的教学,这还是一个搞外遇连设定都给你命中注定的小清新故事。
小清新的爱情也挺重口味的。
忍不住写个短评来吐个槽除去男主“你怎么可以那么帅”的长相(看到这个评价真是搞siao)以及女主时而好看时而丑的外貌,来谈谈别的。
片里的色调真心喜欢,男主城市的暖黄和女主城市的白色,尤其是男主背光,后面一大片阳光洒下来的画面。
前半段两人交错的平行蒙太奇也是挺赞,可以找到一种共同联系性。
故事发展到中间部分,也都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到了下半段,男主女主分别在各自床上远程自慰那段开始“片格分裂”了,这场戏拍的也挺唯美,刚好没有很露骨,一如情节的暧昧,可是转念想到这是赤裸裸的精神出轨,这也就算了,按常理不是应该表现女主内心挣扎嘛,可是看到女主贱贱的样子,立马就提不起性趣(兴趣)。
80分钟那段男主在窗台和雪地里的女主远程交谈,蒙太奇也做得好,感觉没有违和感真的像在楼上楼下对话,通过两边的色差反射出两个世界的不同,这时的女主终于意识到自己这样出轨不好,劝男主忘掉自己从此不相往来,但说出来的话是这样“你曾如此深刻的融入我的灵魂”,还有这样“我根本无法忘记你,你的一切”,男主问道你怎么知道我能忘记你,女主这样回答“because you love me”,请问你这是在逗我吗,既然要分开还那么明目张胆的“调情”,一定要这样表示不舍吗,太让人出戏了。
结尾也是跪了,没有一点点防备,女主被老公关禁闭,然后男主去找女主,最后在火车上终于见到彼此。
这个转折太突兀,简直为了主角的圆满丧心病狂扭转情节系列!
最后火车的摄影和配乐很棒,当我沉浸在画面中,与此同时想到狗血的情节也是蛮挣扎的。
看完后觉得好奇怪,拍摄的很文艺,为何一个本来可以也很文艺的故事变得如此大片即视感,后来看到编剧是乔斯·韦登瞬间懂了,让漫威的搭档来表现一个如此走向的片子怪不得很跳脱。
其实片子还行,只是被如此文艺的海报和片名“骗”了,那种喜欢画面但不喜欢情节的心情真的好挣扎!
数次想弃可是还是拖拉着看完了。
当我想回复置顶帖的时候居然告知我无权访问权限。
————分割————1.女主的老公很爱她当得知她有外遇后还是,坚定的给她治疗精神疾病(如果你身边的某人一天这么神叨叨的跟自己说话,你难道不会觉得它有病么?
)2.美国人的爱情观我真是无法直视。
一部前半段还不错的文艺片,从自摸开始变成了一个冠冕堂皇为了爱情自由的奋斗片。
实质上就是一个女查表跟一个屌丝逆袭的扯淡俗套的剧情。
虽然拍摄的还不错。
但是也不至于像这个影评那样描写的如此深刻具体生动!!!!
这很明显是枪手写的并且一大堆水军顶到置顶。
从这部片子,我看不到励志,看不到激情,看不到同情,更多的是为女主老公不值!
爱情该有一个什么模样,我们那么若即若离地神往有那么一个人,从来到这个世上,就与你感同身受。
你要知道,这是世间最难做到的事情。
一个灵魂寄托在了两个躯体里。
他们来到世间,彼此寻觅。
有太多个躯体彼此错过、彼此不觉、彼此放弃,只好剩下一个个灵魂,孤独游荡,夜宿在陌生却已习惯的枕边。
说是爱情突然就来了,其实,爱情在来临之前,多的是铺垫和徘徊。
只是我们未曾发觉,还以为那些是撒旦的捉弄和自己的大意。
当爱情来了的那一下,就像上帝洒下了一道光。
然后你要做的就是,面对镜子、面对自己、面对那个人,说一句,Hi.你们互相感知温度、气息和交流的欲望你们兴奋又胆怯地扯下自己迷人的遮羞布,彼此诉说不愿告诉他人的过往你们开始健康向上、小心翼翼的生活,为了感同身受的那一个躯体不承受自己的愚蠢而带来的伤你们蜕去过去生活赋予你们的皮,发誓要为了彼此变得更好不知不觉,你们深陷在高贵的爱情你们的话语先于你们的身体,缠绵在了一起你们在一起的时候,就忘记了自己你们把看着天空的自说自话和对着街边玻璃窗的相视一笑,视为幸福的日常你们把不同时空的独自随乐而舞,看作最美的合拍噢旁人一定以为你是个疯子了没关系微笑着告诉他们I met someone.
1.拥有此项技能,理应成一对,这是上天注定。
只有两个人共同一起生活,才不会在东部海岸莫名挨了西部牛仔一巴掌。
2.出轨之类的事是不可能的了,撒谎是没办法的。
打麻将也可以创收,用来高考绝对中状元(同一届是不现实的,因为一人答题一人外面上网找答案)。
站岗放哨之类的更牛了。
3.某种程度上的雌雄同体,从小就可以对异性不那么好奇了。
4.如果不一起生活,貌似一个人可以体验两个人的世界。
但在触感和声音带来的不便5.如果一个是正常人、另一个是精神病,估计最后两个都会变成精神病。
6.会不会所有人都具有这个功能,只是没有彻底唤醒另外一个人,或者另外一个人脑死亡。
7.如果三个人开始能够通络,那怎么办,分工与合作还是?
8.如果有一天能够主动性地进入别人的意识,占据别人的身体,移魂大法,那这是一部科幻神话片。
比如移魂都市、超验骇客。
9.此项功能集合天庭两大神将的功能:千里眼顺风耳。
葫芦娃也只能二当一。
文艺叫法:千里之外。
10.做卧底再适合不过了,不用再删除短信电话之类的记录了。
11.幸好是在美国。
如果在韩国或者台湾的剧本里,他们俩多半最后是亲兄妹。
故事讲述两个不同地区的一对男女面基的故事。
女主角,小时候滑雪脑袋被撞在树上,然后远在其他地方的男主角受到感性也突然昏厥。
二十年后,女主角嫁为人妻,丈夫是一个医生,男主角坐过牢,特长是撬锁。
两个人在时差为两个小时的区域突然某一天,两个人产生感应,互相发现了对方的存在,可以看到对方眼中的世界,可以感受到对方的触觉,可以互相隔空对话他们两个就开始彼此认识交流无话不谈,逐渐产生了情愫。
但是隔空的对话在外人看来就是自言自语一样的神经病。
爱情表现在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女主的丈夫怀疑了妻子的出轨(电影里有两段床戏,一段是女主与丈夫,一段是男主跟女主,因为两人的触觉也是互通的,所以两人只要#(你懂的))女主的丈夫将她关进了精神病院,男主联络到女主,教她撬锁逃离医院,男主坐着飞机偷了出租车来找女主最后他俩在一辆火车上面基了……电影画面非常唯美,符合小清新的主题,说是科幻片非常勉强。
好奇男女主交流的时候为什么不带个蓝牙假装打电话。
电影最喜欢的是插曲,貌似在网络剧《上瘾》中出现过,真的非常好听另外关于这个电影三观的问题。
我个人觉得女主角算是出轨了#(小乖),主要还是精神出轨。
有一个跟你有着这种亲密联系的男人,在你寂寞时候陪着你,跟你聊天,分摊心事,而且长相英俊,这个女主角就这么不受控制地出轨了,感觉女主遇到了男主才有了初恋的感觉,满心欢喜,浓甜蜜意是一部非常浪漫甜美的爱情故事,虽然出轨有些三观不正,但这种不切实际幻想的浪漫非常打动人心没有遇上对的人,生活每天都是白开水遇上对的人,每时每刻都像是初恋
我一直相信,在我们生活的空间周围,一定有我们看不见的守护神或者高维度的灵性生命存在着,也许有人叫他们是天使,也许有人叫他们是守护神。
现实中如果我们爱上一个人,会发现即使没有表白过,经常那个被爱上的人也会感知到——我相信其中是这样的天使在替你传达。
如果两个人互相有好感,两边的天使就会经常传达,所以,不知不觉中你们经常会在一个时间做同一件事情,会渐渐遇到同样的感受,喜欢或厌恶同样的事物。
而影片中的心有灵犀,设定成天造地设的一对了,加了太大的超自然的力量,先入为主了,反而少了些那种“好巧,我们没有约定,却总是碰到”“没有商量好却总是喜欢同样的东西哦”的会心感觉了。
补充一些观点。
电影的确应该和现实紧密结合,哪怕是超现实的题材,也应该把故事讲得逻辑自洽,而不是天马行空的发挥。
导演很鸡贼,直接黑化了原配老公,让我们理解女主的做法。
尽管男主强势且虚荣,没有足够尊重女主,但这是伴随着女主的出轨而变化的,所以两个人都在把互相退远,但真正错的是仍然是女主。
而女主的整个感情线,模糊不清,左右摇摆,反倒是因不得不选男主,才有的大结局。
我可以理解剧情设定,对婚姻不满而精神出轨,但不能接受,最关键的爱情故事讲得并不太好。
以下是原评价:很多人说“小偷”“出轨”,就是三观太歪了,而类似的,《泰坦尼克号》又三观正吗?
人可能在无奈中做出一些选择,但这并不能为一个人一件事下“好/坏”的定义,更何况,追求爱情,哪有什么对与错?
女主是极度敏感的,由于成长环境的畸形(曾提到十分畏惧父亲),包括初恋的骗炮,导致了女主心理状况很不稳定,甚至有抑郁症倾向。
而她的老公,实际上是一位事业爱情很成功的男人,他们结婚的原因,更多的是出于她的感激,在自己最脆弱的三个月,他始终在医院陪着她,加上她想逃离家庭,这是个不错的契机。
而后问题随之而来,这样的婚姻生活,及这样的社交生活,都不是她想要的,当然这并不是出轨的理由,仅是铺垫。
这时男主(soulmate)出现了,两者交流前几次,她十分注意分寸,但是猎奇的心理,加上丈夫日常不在身边,两人的交流和互动越来越多,越来越微妙,很难不产生情愫,最经典的那一幕自摸,也是在微醺的状态下,两厢情愿的冲动,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然而即便情到深处,女主还是两度挽留自己的婚姻,包括对丈夫的补偿(身体上的)以及决定和他断绝联系,但是丈夫连续两次犯错(具体下面解释),导致了两人关系的彻底破裂。
丈夫是大男子式的,重点说他所犯的错,第一是扔掉女主小时候的相册,因为从他的角度,这是为了不让她回忆起伤心过往,但是女主的确很介意这件事,这让两人产生隔阂,也让那边有了机会升温;第二是强制女主住院,因为他过分在意自己的面子或圈子地位,无论女主是出轨还是精神出了问题,简单粗暴的把她放进医院,既保住了面子,也让女主有自己的时间去思考/治疗,但是这样过于自私霸道了,让她回忆起了父亲,所以爱情与感激不复存在,变成畏惧与抵触。
最后警察追男主,警卫追女主,两人努力逃离之前的那个身份,追求自己的爱情。
结局是开放式的,无论今后两人过得是好是差,将结尾定格在最美好的一刻,描绘出最纯粹的爱情,挺好的。
音乐很好听
ˊ_>ˋ 你们用视网膜和脑电波交流的时候只需要戴上无线蓝牙耳机就不会被当成神经病了啊……为什么就没想都呢
看电影总感觉出轨是一件特完美的事情,不出轨的感觉都不是真爱。瞎拍。
故事前半段太甜蜜了,比起后面稍显突兀的情节转折,前边所展示的那种素未平生但却能彼此分享各自眼前的画面,自身所感知到的香味,触觉,就感觉像陷入亲密的漩涡,似乎彼此生活就已经重叠与交织,这会是多么奇妙的一种感觉。
创意给十分,其他所有都是减分,最后到及格。严格来说就是个小奇幻,拍起来便宜且有效,但故事写得实在是太单薄,人物设定也不讨巧,典型的小聪明,联系美方翻拍,这帮孙子爱答不理的态度也是没谁了
我眼中的世界也是你眼中的世界。
实体机给虚拟机发了一个指令,然后虚拟机就跟实体机展示撩妹技能了。。。。创意还可以,走的治愈系路线,可惜结尾太烂了,又落入了的俗套里。女主你应该去演《五十度灰》。
Oh my god. You're in the future! You're 2 hours in the future!
想法很很新颖,但导演对于电影的剧情叙事节奏太差了,台词也不太让人有好感,导致了这部电影毫无亮点,除了本片的奇思妙想
三星全给神交一段的剪辑
当你被无名的情绪所笼罩时,是不是另一半也在感伤?
2022年《好想去你的世界爱你》→豆瓣网友短评→2014年《你眼中的世界 / In Your Eyes》:看到那张熟悉的男主剧照刚好就是这部电影里的,惊喜一下,再加上豆瓣近6万人评价的7.6分,就临时决定观影。—— -你还在么?-哇哦。看来我们断线了。-对啊,有人过来,我需要中断一下。-所以…等等,你怎么做到的?-我是说我可以感觉到你要连进来。这是在我脑后的一种很模糊的感觉,不过我可以打断它。→ 个人感觉《你眼中的世界》在奇幻设定的细节处理、故事剧情的编排等方面都远胜过《好想去你的世界爱你》。高潮段落虽然挺抓马,但拍得跌宕起伏、有些刺激。
看过
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
6.2
就算接受了设定,也是觉得不合理。
是我看过最让人尴尬的爱情电影,男女主就不能带个耳机假装一下在打电话?那个自言自语的样子,是个人看到都觉得是神经病,其他人物塑造的也莫名其妙,模棱两可,女主的老公是好是坏全靠猜,后面甚至还有了“出逃”的戏码。有一条弹幕说的好∶“为一段出轨强行加了个故事”,纯属在恶心人。
男主好帅~~简而言之就是一个男女主通过精神电话每天视频的故事。
好小清新的一部片子,一点点搞笑。两人之间共享视觉听觉嗅觉,奇妙的体验。
真人版你的名字,女主太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