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安魂曲

Requiem,灵界限,灵界线

主演:桑德拉·惠勒,布尔格哈特·克劳斯纳,伊摩根·蔻格,安娜·布洛迈尔,Nicholas Reinke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06

《安魂曲》剧照

《安魂曲》剧情介绍

安魂曲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蜜雪拉(桑德拉·惠勒 Sandra Hüller 饰)自小就体弱多病,然而即便如此,她还是决定进入大学学习深造。父亲卡尔(伯格哈特·克莱斯纳 Burghart Klaußner 饰)十分支持女儿的决定,但母亲马瑞安(伊摩根·蔻格 Imogen Kogge 饰)却对此持有反对意见。 最终,蜜雪拉还是成为了大学校园中的新鲜人,在那里,她遇见了名为史蒂夫(尼古拉斯·瑞肯 Nicholas Reinke 饰)的男子,第一次,蜜雪拉体会到了爱情的甜蜜。在一段平静有序的日子过去之后,蜜雪拉旧疾复发,奇怪的声音和神秘的身影频频在她周围闪现,神父兰道尔(Walter Schmidinger 饰)甚至怀疑蜜雪拉被恶魔附身了。当一位名为波切特(Jens Harzer 饰)的神父决定举行一场驱魔仪式之时,事态的发展开始失控。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德州风云之我是一条鱼超时空救兵异变暴龙盗火线夜鹰的单相思江湖少年诀灵异咒命运交响曲农场物语蓝色回心转意不再沉默威尼斯商人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生化危机:死亡岛度日勉强完美生物故园风雨后我的少年时代反恐特警组第七季甜蜜谎言博物馆奇妙夜愛在疫情蔓延時密室之不可靠岸证人水手服僵尸我的战争香蕉劈裂郭明义我的鲛人弟弟

《安魂曲》长篇影评

 1 ) 本片的前一个版本——《驱魔2005(The Exorcism of Emily Rose / 艾米莉罗斯的驱魔记)》

在本片之前,实际已有一部取材于相同真人真事的影片在2005年上映,——《驱魔2005(The Exorcism of Emily Rose / 艾米莉罗斯的驱魔记)》。

Hans-Christian Schmid在得知该片投拍时就有志于拍摄一部自己的作品,也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Requiem》。

所有真实背景材料包括原型人物照片俞二已经全部发表在豆瓣《驱魔2005》的评论里。

大家可以查阅,并了解两部影片之间的渊源。

 2 ) 上当了~~~~

难看啊 女猪脚、女配角、剧情、叙事手法.....统统难看。

之所以没打一星,完全是看在女猪脚的演技上。

此人演技不错,前途未可限量。

当然,要放在天朝,她是绝对没搞头滴这么丑,谁去潜规则她呀

 3 ) 一刻足够

看到最后车窗背面的那张脸,那种表情...才有点点明白了...就不好意思,偷偷的回来给评价加上一级...

 4 ) 认识了上帝,也认识了魔鬼

影片的节奏很好,并不缓慢,一定要有那么长的铺陈,才能表达得清楚米雪拉受害的原因,她本有的病根,加上青春期的反抗,这部片其实根本就是叙述一个青少女叛逆期对母亲的激烈反抗,她的母亲从来没有给她正面的肯定,父母亲对子女 常会有一种很隐秘的压制和嫉妒,母亲对青春期的女儿 年华正茂的青春, 有说不清楚的幽微妒恨, 用宗教的教条,去压抑女儿冒泡的青春萌动;妓女,肮脏等字眼,也必然是母亲嘴里常脱出的贬义词,其实在接近上帝的过程中,同样的也认识了魔鬼的存在,没有上帝,谁也对魔鬼没那么了解,宗教是把双刃刀,用在那一面是人心,当然不可否认,也许米雪拉在去朝圣的途中,可能确实沾染上了一些负面灵体,圣地不单有圣灵,也有许多其他灵体,就像寺庙附近孤魂野鬼特别多一样,年轻单纯的心,对上帝开放的同时,一样是对其他灵体开放的,这是西方宗教没有的观念,在没有护身的时候 开放心灵去迎接圣灵的到来,有时会事得其反,当然,恶灵能进入心灵,也是有它的契机存在,这个契机就是米雪拉对母亲,以及对母亲的延伸,宗教教条的逆反心理,这个时候只要有个有智慧的人出现,开导米雪拉,应该都不至于下场,米雪拉的室友,那个父亲是个酒鬼的女孩,是个心胸开放,有自我主张的人,她是可以让米雪拉正常起来的人,可惜她的背景,无法让人信服,大智慧所遇到的障碍就是大愚痴,愚痴的根本来自执着,米雪拉终于还是落入种种无明愚痴的魔障,遭遇不幸,这部片的导演很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但是西方世界宗教的势力很强大,不能正面批评些什么,只能用冗长的铺陈,来点名此悲剧的因果,至于米雪拉无法控制自己的行动,那很有可能是长期服药的后遗症,片中也提过服药带来的种种后遗症,这都是暗示的一种手法

 5 ) 有誰有這個的資源啊

有誰有這個的資源啊,到處都找不到。

字幕資源也可以,我有無字幕版本的。

拜託各位看到這裡的好心人如果有資源就踢我一腳吧。

(插眼)我太難了。

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

 6 ) 自我毁灭与自我救赎

把这样一部电影归类为恐怖/惊悚实在是让人费解,因为它跟这两个词根本沾不上边。

前半截世俗,后半截虚无。

影片的分界点就在刚好是中点的那个圣诞节,在此之前,女主角Michaela在世俗之中过着平凡的日子,除了明显黯淡的基调之外,如同每一部青春电影那样,有与家长的矛盾,有与闺蜜的玩闹,有与初恋的相识相知。

19分处Michaela的舞蹈竟然让我想起了《低俗小说》Vincent和Mia在Jack Rabbit Slim’s里跳的那一段摇摆舞,其他话也就不必多说了。

女主角曾经因为癫痫休学一年,她开始好转并终于得偿所愿离开了严肃沉闷的基督教家庭去上大学,看上去一切都在好起来,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然而生活总是这样,人们都是如此短视,总以为“起码我现在是好的”,过去的都过去了,未来的还未来,只要我现在的状态是好的……至少Michaela是这样,她一度以为噩梦已经是过去式,偶尔的阵痛只不过是越来越少的回溯,然而一切在学校放假圣诞节之后开始急转直下--原来噩梦并没有结束,只是暂停了,而现在又按下了快进键把一切加倍施加在自以为逃脱了痛苦的Michaela身上。

她是那么努力地想要坚强,她交朋友谈恋爱,她努力写论文成为优等生,这一切都是为了留在大学里--留在她想要的生活里,或者更直白一点地说,是为了不回到她所恐惧的过去。

然而所有的挣扎都是徒劳,原来全片只不过讲述了“一个拼全力和自己命运斗争的女孩,在用尽全力挣扎后仍然无处可逃的毁灭过程”。

有人评价本片冗长而又节奏缓慢,我一开始很惊讶于这个与我的感受截然相反的评价,但就像叔本华说他的书是写给未来的某一个思想者看一样,一部电影也不是为每一个人而拍的,总有人会与某些电影产生共鸣。

我就感觉本片是为我而拍的,它是如此深刻地触碰到了我的某个痛脚,我也一样,我在挣扎,我在斗争,然而我从不对自己抱任何希望,因为我知道最终都会是自我毁灭。

然而,生活毕竟不是电影,不能因为知道结局就直接把进度条拖到最后来节省时间,对于生命本身之外,是没有什么时间可以节省的。

Michaela与母亲的矛盾加剧,她从平安夜的教堂逃出,她开始无法忍受别人的祈祷,开始相信自己体内真的有个魔鬼。

当她紧握着手中的项链尖叫着“Lass mich”,我又看到了熟悉的影子。

在我看来,“癫痫”只不过是电影的一个托辞,电影描述的其实是一种未名之苦痛--就连Michaela自己也不知为何而痛苦,为何不能触碰母亲送的玫瑰项链,为何无法靠近十字架,她想自己病了,求助于医生,却最终得出医学救不了自己的结论,她又以为自己是被魔鬼附体了,求助于神父,神父说你要祈祷,上帝要你承受这一切,之后你将得到更好的。

她便努力让自己相信这是与某位圣女一样的在得道之前所必须经历的某种磨难。

当人陷入绝望,再荒谬的谎言也能够成为信仰,这是救命的稻草--也就只是稻草而已了……59分,她又去跳舞,可这次的舞蹈与上一次相比截然不同,上一次是美好的--请原谅我用这么一个笼统的形容词,19分的舞蹈,她的人格是温和的,看向镜头以外的某个高处,眼中充满希望,而59分的舞蹈,甚至狂乱到没有一个镜头能够看清她的脸,颓废糜烂之感挥之不去。

她的男友之前的欣赏和之后的不安也明示了这一点--从这里开始,现实世界里的人们终于开始感受到她疯了。

之后的剧情跳转到她的父母和两个之前接触过她的神父突然一起出现在了她的学校,开始在健康与疾病,疾病与魔鬼之间提出直接的矛盾,她愈发地害怕失去现在的生活,而恐惧却是歇斯底里最好的催化剂。

紧接着开学了,她站在穿衣镜前打扮自己,可在观影者眼中,处处透着怪异--她瘦得苍白,肋骨突出,她梳好头发穿好衬衫,好像觉得很满意了,出门去见同学。

可是她的头发其实凌乱不堪,衬衫的第一颗纽扣就扣错了位置……她好像真的疯了--或者说被魔鬼附身了,她开始变得暴躁易怒,狰狞不堪。

她躲在厨房里砸东西,父亲开门的时候她笑得邪气,只好听从神父的话开始祈祷,她像野兽,像魔鬼一样冲他吼叫,把自己的父亲吓得不知所措。

而我们知道,所有的歇斯底里都是因为恐惧,说她越来越暴躁无礼不如说她越来越脆弱敏感和恐惧。

所有人都想要帮助她--以每个人自己的方式,父亲一直顶着压力支持她去上学,好友Hanna不断劝说她去看医生,神父从头到尾都在说“祈祷!

祈祷!

”,一向严厉的母亲在她最终歇斯底里的时候反而最能忍受她的暴怒无常,喂她吃饭,给她洗澡,在她的咒骂之中收拾她制造的一片狼藉。

“一切她用惊人的毅力在极可怕的压力下作出的努力,都被视为异常行为的证明”。

因为别人并不知道她所承受的是什么样的痛苦,她所独自面对的,又是何等可怕的魔鬼。

他们的帮助都是让她在自我毁灭的道路上再走一步,再走一步。

片尾Hanna与 Michaela对话:“以后会怎样呢?

”“直到他远离我。

”“别这样,它不会远离你的,因为它从来没在你身体里。

你的身体里只有你自己,你自己。

”她是对的,但她也是错的。

Michaela的身体里确实没有一个“它”,但是也确实有一个魔鬼,那个魔鬼就是她自己。

可她没有认识到在自我毁灭的道路上只有自己能救自己,她选择把救赎交给别人,因此她的结局也就注定了,最后那一长段都是在回去的路上透过挡风玻璃的她的微笑的脸,玻璃上反射出苍凉的光秃的黑色枝桠,让我想起Manson的那首《The nobodies》,若是从宗教的角度来看,意境和涵义都与这部电影如此契合。

当 Michaela选择放弃自己的同时也卸下了命运的重担,而这之后呢,生命也就只残留了虚无。

自我毁灭与自我救赎。

这就是我看到的全部了。

 7 ) 当噩运来敲门,杀死它!

先谈谈我和这电影的殊胜缘分,今年四月份底在我们那小城买的,店家是专靠卖盗版碟发家致富,碟是精选高仿蓝光数码的广州某盗版集团荣誉出品的。

我这里并非给他们打广告,所谓盗亦有道,这里不得不赞叹下他们公司,收集的都是最HD的字幕组的片源压缩制作。

一张十五块(未还价)一个系列十部电影。

还是比同行性价比高。

和《灵界线》这张碟同时捆绑在一起排在它前面的居然是些大CAST,像《沉默的羔羊》《寂静岭》《鬼镜》,这碟它的名字居然叫《史上最恐怖猛鬼幽灵电影全收录》,名字起的非常尿性。

但它被安排在最后,很多观众心理是正常情况下如果十分种还没有恐怖意境及妖魔鬼怪献身,基本上就PASS它了。

我也差点在十多分关掉它,但当时我在吃饭并且没新碟可看了,最后随着女主角的身世及折磨痛苦来临,我竟然发现我灰常的有了好奇心想看并坚持看完,不得不相信这是一部由真实事件改编,没有任何鬼怪露脸的片子,没有使用任何特技,没有任何大牌明星联袂演出。

在电影90分钟过去后,我被一种来自内心强烈的悲悯所撼动,是什么触及了它?

那些曾在生命里期望平稳的像个正常人去学习,恋爱,甚至奢侈的理想,在最后一点点被扼杀掉,除了那些看起来对自身绝望的挣扎,像一盏支撑信念的明灯掐灭了后的一缕青烟。

米歇尔从一开始在好友劝阻下非常抵制去看医生,她内心是不接受别人对自己有病这一事实,即使是哮喘。

到最后那个摇摆不定的男友也没支个招,他一次次接受了神父对自己异与常人,并且也妥协地相信自己是那个背负苦难的的墓碑上面刻着“Love Will Tear Us Apart”的受魔鬼驱使的被上帝选中了的那女人的负罪者。

现在看来无论是荒谬的神父还是这个严肃的自小接受信仰天主教的家庭里面,慈爱的父亲及冷漠的极端的母亲,到最后这些悲哀所组成的故事从一开始就是在倒计时。

我看的是德语版本,因为只有一种语种可以选择,而本人所知道的德语是常德语。

所以可想而知都是看字幕及语气神态来认知。

镜头一开始是米歇尔在小镇里面骑单车在爬一个山坡去取大学通知书,吃力的推着前行,暗喻着她在挣脱自己命运的魔障,这些镜头拍的像某些纪录片素材,晃动不止。

Sandra Hüller沉稳自然而又略显背后隐忍着苦楚地表演在一步步如画卷展开,她那无奈的接受,压抑地内心世界。

这电影的另外一美国版本是《驱魔人》,我没看电影这里不评论,但可想而知大致与宗教信仰上控制我们的思想,过度地夸大病症并去扼制其精神自由与医药治疗,从这些角度可以延伸到我们的中医上面去,几千年宣扬的已经妖魔化了,包治百病,各种疑难杂症,从而达到了迷信的程度,这就冒出了许多像张悟本这样的江湖郎中。

其实和米歇尔一样我们都是受害者,无数地长辈们以善意之名来使用的他们的精神枷锁在一步步弄得我们越来越犬儒,最后自己也变成了当初年轻时最讨厌的那群人。

然而这些悲哀远远不止这些。

影片最后,在米歇尔家人一轮轮祈祷与她内心那个从未出现过的恶魔的拉锯战后,我们看到这样的镜头,在背景一片阴霾的天空下,脸庞消瘦而疲惫的米歇尔打开门看到汉娜的探视,她们在长椅上对话完了,导演特意的一个长镜头特写她的脸,悲伤地背景音乐,树影交错流淌在她脸上,我们看不出究竟是痛楚还是长期形成了的麻木?

但,她的神态却是那样地平静。

而此时,我感到莫大的悲从心来。

有人说像是一部准爱情片,有人说这是一部悲伤地恐怖片,但,这一切不重要,像老罗说的那句话:“要有信仰,但不是宗教信仰。

 8 ) 关于中文译名

译为“镇魂歌”更有阴郁的压迫感,勃拉姆斯的deutsches Requiem就是这个调子。

每当科学对“绝症”暂时无计可施时,迷信就适时地披挂上阵,神奇的人类把基因排列出错归咎于不相干的羞耻和恶的动机。

我的天啊!

 9 ) 这个女孩的一切令我们窒息 (转载)

这个女孩的一切令我们窒息 文/孙孟晋你读过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诗句吗?

我不是在卖弄,而是我看了关于荷尔德林的故乡——内卡河畔的一个女孩的故事。

我在昨夜看的,有一种无法承受的平静,因为一个曾经顽强抵抗癫痫病的女孩最后非常平静地选择了不归的路。

这部重拍的电影叫《安魂曲》(又译《灵界限》),德国导演史密特根据一个真实故事改变,不,应该是震惊过西方世界的“驱魔案”,两个牧师后来被判了重刑。

该死的导演拍得非常冷静,有时还用手提摄像机来表现主人公内心的动荡,当这种动荡又被克制着,我们只能绝望了。

这部电影能够刺伤每个人埋在心里面的东西。

很直白,又把人的顽强描写得那样诗意,而且你产生的共鸣绝对不会是怜悯,恶人恶事多的世界不需要怜悯。

但你一定会进入那个女孩的内心,并想拥抱她。

故事发生在德国南部城市蒂宾根,这个大学城看上去非常美,据说那里四分之一的人口是师生。

我查了一下地图,今夏我去的德国城市海德堡离它只有一个小时的火车。

荷尔德林在那里住了36年,而海塞和黑格尔也在那里念完书的。

要命的是,我大学里读的海塞的小说《在轮下》更是那里什么学校发生的,这本书里的友情故事催人泪下。

而《安魂曲》其实不骗你泪水的。

当残酷和美丽如此缠绕在一起的时候,每个人的反映可能会比较相似。

有人会摸一下身体,看看有什么丢失了;也有人会喊出声来,因为他发现了压抑;更有人会沉思,那种空白的沉思。

生命是脆弱的,生命也是能呼应的。

为什么在这个文章里我还是要这样说?

我想是里面的镜头叠起来了,你相信吗?

在我的窗外它们成了喷薄而出的喷泉。

射得很高,喷得很远。

人和人是靠某种无形的东西牵拉着的。

电影有一个可怕的特色,外景很多,但没有一个是有阳光的,全部是在阴天里拍的!

我一边看,一边在等着,我原以为在最后会出现一个光线很晕旋的镜头,类似于强光下的苍白与无奈。

但导演没有这样做,而是女孩在车子里,只拍她坐着的一半的车子,阴天的树影倒挂在车玻璃上。

80几分钟的电影一直在讲这个女孩如何努力,去靠拢于常人的一头,她休学后又去上课,并几乎瞒着所有的同伴包括男友。

而她越想奔向正常人,越无法控制发病时的心理恐惧。

她的表情里充满了太多的常人无法叙述的东西,是隐忍的坚强,也是宁静的暴躁;是舒软的盼望,也是封闭的克制;是违抗的内心哭泣,也是无助的善良祈求……太多了,几乎能感觉那是一只下坠的花瓶,它花了80多分钟时间在下坠。

她慈祥的父亲想接住它,她可爱的妹妹想把它装在心里面,而惟一知情的大学女同学想把它带去碧绿的草地,把它埋进泥土里。

惟有一个牧师坚信花瓶里有魔鬼,她经历完人间的努力,也相信了。

关于这个真实故事的残酷结局,电影提都没提,电影旨在一点一滴地描写她所有的努力的失败。

一片辽阔的草原,她和她的同学坐在那里,草原没有接纳她。

想提一下一个上吊自杀的摇滚歌星——Ian Curtis。

他在舞台上也经常癫痫病发作,然后大家看到他做飞翔与狂舞的动作,影片里的女孩在酒吧里也做同样的动作。

后来,人们过于夸大Ian反社会的一面,Ian墓碑上写着他那首歌名——Love Will Tear Us Apart,非常地阴郁。

有机会再去德国,我一定去看看蒂宾根。

现在,我们都应该去拥抱一下阳光,为电影里的那个女孩。

 10 ) 天使与魔鬼的催眠术

上周和大家一起在腾讯会议讨论这部影片,觉得还是要留下点什么,更多还是因为我喜欢这部作品。

我有时候看到一些电影会有一种错愕感,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深深被情绪笼罩。

这部《安魂曲》我看了两遍,每次看完都感觉世界在倾斜,我已不知身处何方,什么话都说不出。

不到一个半小时的时长讲了一个绝望的故事,当Michael与魔鬼作斗争,与自己对抗,当所有人都认为她应该去医院,她精神有问题,她被邪灵附体,可是没有人站在她的立场上,所有人都是看客,父母、神父、朋友、爱人都帮不了她,她只有自己。

好像常常也是这样,很多时候只有我们自己。

当我们被认为不正常,不符合世俗规范,挑战大众常规认识,我们能否安然度过自己的这一劫?

所以你也觉得她有病吗?

还是其实我们都有病?

《安魂曲》短评

用非常平实的角度来讲述一个几乎被妖魔化的故事。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对这个事件的结论,而米歇尔却逃避了自己的答案,或者说这个最戏剧化的结果却最令她可以接受,甚至感到轻松。这与来自家庭、神父、学业等无形的压力息息相关。与众不同的视角,却更加令人深思

2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我不知道這部電影蘊含的深意。

5分钟前
  • 很差

3.5

9分钟前
  • yakaja
  • 推荐

这种自己无能为力只好麻痹着跟随大流死去的事情,有多少人都在重复做着呢。

12分钟前
  • 大K
  • 力荐

看完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14分钟前
  • Folie à Deux
  • 力荐

dogme95的感觉很好。与真实事件角度相差甚远。放弃斗争把自己交付给命运甚是可惜

19分钟前
  • 离净语
  • 推荐

沒有特效加持的驅魔片.如果有接觸過那些精神狀態在非現實世界上越行越遠的人,大約就有類似這部片透出的無力感...那是在也拉不回來的人.人為何會變成在也無法與一般人正常溝通,無法過著普通生活.其中都有旁人無法理解的辛苦之處.越是與之親近的人越能感受到這樣的人看似在眼前卻像漸漸在消失.

22分钟前
  • 奧圖_49178
  • 还行

不管你是神还是恶魔 其实都是你一个人对吧

26分钟前
  • 碧嗅
  • 还行

因为能找到的德语电影不多 这个事件在我们这些无宗教信仰人的眼里是多么的不起眼而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最无可奈何的事情就是这身心遭受的磨难到底应该祈祷什么祈祷谁来拯救 内心有强大的渴求都做不了 老天也救不了 唯有让内心平静或者心如止水 至少能避免愈演愈烈

27分钟前
  • 可浓可淡
  • 还行

啥...啥意思

28分钟前
  • 囍弗斯
  • 还行

真的是魔鬼上身了吗?还是宗教的压抑使人疯狂。为了男友和爸爸给3星

31分钟前
  • 兔子小i
  • 还行

看不懂行吗..

35分钟前
  • 没有鸽子毛
  • 还行

是去看心理医生?还是找神父驱魔?她的父母没有告诉她!她的闺蜜没有告诉她!她的男友没有告诉她!

40分钟前
  • 阿文的无标点博
  • 推荐

关于宗教信仰受到不同文化冲击而造成心灵防线崩溃的母题虽然常见 然而汉斯施密特要高明许多 他用毫无迹象的压迫与恐惧感 调和出来的这部安魂曲 实在是让人煎熬 他并不想为女主歇斯底里寻找到一个解释 却将镜头瞄准 并放大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的burnout时刻 无处可躲

45分钟前
  • takyo
  • 推荐

3.5/5 唯物而言,“母爱和宗教之爱的压迫”相互交织,以爱之名为苦难脱罪。唯心而言,“十字架和魔鬼的足迹”步步紧逼,以殉道之名重新定义伟大。世界各国,必选其一化为己用。原来我不太喜欢纪实风格的影像,太昏暗如寒夜枯木。女主表演很加分,特别是发病时想要反抗的戏。

49分钟前
  • momo
  • 推荐

这一部片子更倾向于她真正着魔之前的生活。

52分钟前
  • 莉迪亚
  • 还行

高中看的~

53分钟前
  • 毛小狗
  • 推荐

真实故事中的主角叫Anneliese Michel,1976年发生在德国的巴伐利亚州。

58分钟前
  • 威玲旺卡
  • 推荐

无聊!号称德版驱魔人,结果只是精神病,居然一点都不恐怖,太无聊了。。。2

1小时前
  • 玻璃瓶里的HF
  • 较差

咦 這部片子是德語的?= =純粹衝著片名去的 滿普通的片子orz

1小时前
  • 買好車票準備回馬鹿星的羊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