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时,包括四位女主在内的很多女性,都被动员了起来,被安排在合适的后勤保障工作岗位,为国家效力。
而在战后,人力不再紧缺,许多妇女们重新回归了照顾家庭的责任。
但我们的四位女主并不是寻常人物,在战时做的也不是普通的工作,而是高级涉密岗位。
因此她们的能力也并不一般,特别是女主Susan,她善于解谜,机智、敏锐,又富有同情心。
所以当她得知,曾经去过的某家店一个的店员女孩意外被杀害身亡之后,就开始关注案情,并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了警方所未察觉的突破口,即几起犯罪中共同的犯罪模式。
尽管丈夫觉得,她是安全的,完全没必要操这份闲心。
(可能是说女孩是普通人和她们一家的阶层不同,她是官员太太;或者女孩深夜在外晃荡,而她们一家有资格安全呆在家里?
)但她还是不忍,还是觉得有必要尽自己的一份力,当然是因为她感受到了性别的联结。
接下来,她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不再做沉默的旁观者,而是积极介入,用自己的力量,想方设法帮助破案、查找真凶。
战时,她曾在布莱切利小组进行机密的谍报文件分析,那段特殊的经历,也给她带来了最为特殊真挚的女性友情。
她依次拜访了三位好友,活泼大胆的Millie,中年古板的档案管理员Jean,性格温柔、记忆力超群的Lucy。
她们犹豫,但还是加入了这段冒险。
既要详尽调查、严密推理、理智分析、大胆搜寻,又要到时准点回家、不让丈夫起疑,可谓是间谍、侦探、家庭主妇的三重身份于一体的惊险紧张生活了。
高潮在第二集的四人配合行动。
看起来最柔弱的Lucy,勇敢请命,以身作饵,主动扮演猎物,不幸钓错了人,遭遇了性骚扰。
然而最最讽刺的一幕还在后面,她的丈夫看到她的内衣被撕破,察觉到发生了什么,将她打得浑身是伤。
原来所有物被占有的愤怒远超他对她人的同情心,原来对女人造成伤害最深的人来自婚姻。
尽管,她们遇到各种困难,歹徒的恐吓、警察的不信任,但最终,勇敢、冷静、聪明、大胆的她们,还是凭借努力和尝试、默契和配合、一点运气,成功伸张了正义,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惊叹这居然是12年的剧,但如此富有女性力量,导演还是女导演。
在这部剧里,虽然有女性受害者,但成功塑造了四位各有特色、各有缺点,但都很勇敢机智的女性侦探,我并不会感觉女性就是很无助、很被动、只能等待救赎,而是会被她们身上的能量鼓励到、振奋到,也很喜欢她们互相帮助、互相信赖的友情。
看完最大的感受:1,女性的聪明才智不应该被埋没。
不论是家庭,还是社会,在历史中都曾忽视、掩埋了太多女人的才华和贡献,然而还是有许多女人突破一切限制,大展拳脚,2,women supporting women,同为女人,本应同呼吸共命运。
有此共识的女人,联合起来,真的可以改变世界。
看完,发现是2012年的剧,惊呆了。
还以为是这几年的剧集。
一群聪明有胆识、曾有神秘身份的女性,因为强有力的共情能力,为了女性的安危用第六感加寻找规律和模式,找到一个连环杀手的故事。
从细节里面看出女性视角的社会:1、家暴男,一个那个聪明、优秀,甚至是在秘密单位工作的女性,依然没有能避免遇见家暴男。
2、战争受过伤的丈夫,一个在战争中受了伤害的丈夫。
这个角色有的时候让我很迷,他是一个体贴的丈夫,会愿意让女性抛头露面,到她去见局长,但又是一个很想要管住妻子的人,看到妻子出现在车站时候的眼神,然后质疑妻子不着家的时候。
我总感觉他是因为瘸腿了,或多或少少了点安全感和自卑,才没敢特别大男子主义。
然后企图告诉她她是母亲,别冒险。
(我觉得他只是想过普通家庭生活的日子)3、四人组里面单身女生(忘记叫什么名字了),女主找她的时候告诉她自己结婚生子了,她的眼神里透露出了哀伤和失望,其实她对女主是有爱的,或者说是情投意合甚至是崇拜的,毕竟一起破译了那么关键的密码,她单身,对朋友体贴。
其实我更相信她的设定是那个年代的lesbian,最后果断的杀死凶手,在关键时刻就不会掉链子4、女主,一个靠极敏锐第六感生活的女性,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和征服欲,为了家人豁出去?
当然不全是因为家人,我觉得她更多是为了自己,每一个破解对她来说都是兴奋点。
也有号召力。
说她确实厉害,但是不顾家人的安危,抛头露面,那反观现在有一些男性在外面呼风唤雨,对家里不管不问,也说是为了家里好,才不着家的。
这两个观点我都觉得挺蠢的,都是一些第三视角的强盗逻辑很碎片,就没有过多的推理,而是在用这个故事来勾勒了那个年代的聪明高知女性的生活吧。
挺好的
我觉得要吓死了,每看一会儿就把音量调成0,实在太可怕了,然后看着看着弹出一个弹幕说她先看了结尾发现大家都平安无事再倒回去,我也赶紧去看了下结尾安安心,本来是想去听英英来着,结果剧情很紧凑都奔字幕去了这部剧还是很好看的,衣服特别特别好看。
喜欢Lucy还有女主的丈夫。
我还打开第二季看了一点,然后想到第一季看得如此害怕还是放弃了,难怪第二季弹幕那么少呢
以悬疑推理的方式充分体现了权势的重要性!
虽然主角四人把“事在人为”一词发挥到了极致,甚至以身犯险,但仍在调查过程中遭遇种种因为性别失权而产生的困难,这些困难是传统推理作品中以男性为主角不曾面对过的难题。
试想一下像神夏那样的主角,不仅没有有权有势的哥哥兜底,甚至“是个女人”,还会是爽剧吗?
即便是像露西这样过目不忘的珍贵才能,也因为性别地位的不平等而遭受家暴的经历。
在性别歧视的情况下,智慧、才能甚至都得不到它们应有的保护,这毫无疑问是对人才的浪费。
四人组中设立了珍姐作为领导者去展现“有权在手”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一面被男警员、男局长无视、否定;一面由珍来体现,即便只是曾经拥有的权级专属所带来的人脉、信息渠道,能在事件的推动上发挥多大的作用,从这点上来看,无疑是将推理题材与女性主义结合得非常优秀的一部剧。
唯一扣的一星,主要是对结尾手榴弹桥段的设计存疑……这样真的可行吗?
不是很了解,所以有所保留吧。
布莱切利四人组在战/争时期是密码破译组的 阻拦了德军的入侵 苏珊功不可没 在战后随着组织的解散四人也各奔东西 苏珊结婚生了小孩 还有当家庭主妇的lucy 没有结婚在咖啡店打工的milie 以及在图书馆工作的jean 四人因为伦敦发生的连续命/案又重新聚在了一起 她们分工明确 头脑聪明 善于发现模式的苏珊 记忆力好的lucy 人脉丰富的jean 勇敢飒爽的millie 最终她们成功破获了案件 其实我最喜欢的是她们的服装 英伦复古风 同色系的搭配很值得学习
好紧张啊全程紧张的看,也许真正的变态还是心理变态?
成熟的模式之前是探索期,在那个阶段更容易定位犯人是谁。
二战的时候为了让士兵在前线杀人或者甘愿牺牲成为战争机器,可真是费尽心思啊。
女人被利用成为变相的激励,实在是物化至极,恶心至极。
四个女人的相互扶持,因为她们都是想要帮助她人的善良底色。
lucy在火车的遭遇之后第一反应仍然是“他不是那个凶手”,她那么害怕依然愿意为了其她女孩身陷险境。
(不提倡millie果敢漂亮精致,敢作敢为,强大精准又很飒。
jean犀利能干,抽丝剥茧的能真的很强,也很会社交,利用自己的优势获得想要的。
susan的敏锐和性情,注定她就算结婚,也会选到一位好人成为她的伴侣,她跟先生之间的互动总能看得我heart暖暖,susan作为家庭主妇,她先生在那个年代都知道带孩子去玩,给她留下个人空间。
她去查案,因为需要保密,无法告知内容,她先生说理解ಥ_ಥ 她的先生真的很不错👍警察老大也很不错,天知道我看开头多么担心他门一关,开始动手动脚啊。
他没有,看来我对男人的刻板印象也很严重
四个各怀绝技的女人,绝心去除恶扬善的故事。
觉得老套?
英剧的特点之一,节奏虽不快,但是环环相套,剧情的导向于细节中慢慢渗透。
偶尔走神一下,后面就跟不上了。
感动我的是姑娘们的执着。
对于绝对机密,连身边最亲密的人也不能透露;有的离开龌龊的老板;有的离开家暴的丈夫。
为的是那句never be ordinary!
早在2010年,就已经接触过大面积的女权示威游行。
应该更早、更自觉地为“女权”站台。
可没有这种魄力和勇气。
或者说,自信。
被当做男孩培养长大的女孩,总在渴望真正成为“男性”后获得权利,而非以女性的身份拥有话语。
前段时间,一个小姐妹安利我看《御赐小仵作》,说里面包含这女性身份的认同与尊重。
故事讲得不错,可我总觉得缺了一点味道。
直接了当说出来“女生帮助女生,这是理所当然”,实在无法让我获得更多的共鸣。
同样的破案和女性侦探,想起了这部多年前看过的英剧,找来重看。
果然,还是偏爱英剧这种点到为止的克制。
不靠台词推动剧情,也不靠台词表明观点。
四姐妹的默契,在于性格互补,能力互补,以及互相安慰。
偏爱英剧中对女性角色的尊重。
美剧里,女性都是恋爱脑,特别是群像戏,比如《绝望主妇》《欲望都市》,无法产生共鸣。
Susan擅长数学,寻找规律。
Millie地图专家,社交能力一流。
Lucy过目不忘,人形电脑。
Jean领导者,人脉资源一流。
偏爱英剧对社会现象的挖掘。
这部剧几乎所有角色的性格特点都是围绕战后综合征展开。
曾经靠着聪明的头脑,破译德国重要军事情报的Susan,战后嫁为人妇。
每天只在厨房、卧室、商店往返,孩子不在家的时间,她只能枯坐沙发依靠织毛衣打发时间。
因为无论是报纸上,还是书籍里的填字题,对她而言都太简单了,早已无法刺激她的情绪。
“曾经沧海难为水”。
过去不懂,现在我懂。
感同身受。
读书时代,总在拼了命争上游,有目标有方向,只要努力就好,从不会有人说,你不要那么努力,你不要好好学习。
可是,上班后,生活终归于平平淡淡。
没有实现一个小目标后的短暂成就感,做什么提不起兴趣。
Susan需要一个在维系生活以外,能将训练有素的大脑排上用场的地方。
也就是无处安放的智慧。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英国中产阶级家庭主妇中,侦探小说最为流行。
我也是需要找到这样一个出口。
把无处使用的精力和思考发挥出去,不然很容易重蹈覆辙——在工作上过于积极表现自己,而被领导敌视、进而被流放的事情。
或者变成想Susan一样,看到线索,不顾一切只身涉险。
Susan太有魅力了,每次她从细微处发现异常继而推理出结论后的微笑真是自信又迷人。
希望身边的人能够对她即使超出理解范围依旧支持。
本来觉得一季只讲一个案子太慢了,但事实上剧情仍旧很紧凑。
我想了想,主要是——1⃣️首先四人组是第一次真正上手破案,直接照搬分析密码那一套显然不可取,所以她们会在破案的途中不断更正方案,甚至临时学到由犯罪现场分析罪犯等新的(对她们而言)侦查要点。
其次她们是完完全全的新手,常常犯一些低级错误,诸如,四个人一起下地窖无人守门,打草惊蛇,独自一人毫无武力防范的去查找证据(狄仁杰还得带个元芳呢),甚至没有戒心的透露重要信息(在知道凶手假死必然借用他人信息的情况下)。
当然这很正常,我依然爱她们。
因为她们并不是专业侦探,我是指,其他的很多侦探剧里我们一开始看到的往往就是一个很成熟的侦探了,最起码也是有一定刑侦经验或受过较系统的训练,可她们不是,她们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大脑来分析,甚至为了一些破案信息还需要进行博弈。
最后,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过重的家庭责任对女性的束缚,就像Susan除了破案还有家务活和两个孩子要照顾,我们回想下还有哪个大侦探需要自己做家务甚至分散精力照顾孩子呢?
2⃣️她们的对手却是个思维缜密的老手。
其他剧集第一个出场的凶手普遍比本剧第一个出场的凶手弱,即无论是犯罪手法、反侦查能力都远逊于这位Crowley。
英剧的服装道具风景滤镜……总之画面,总是美的。
然而作为推理破案剧,布莱切利的推理破案……实在是平庸得很。
确定罪犯的身份靠的是同属于二战时期秘密机构的对别的机构的了解、直觉和向罪犯昔日上司直接打听,这无论如何不能算正经手段。
凭借报纸的信息就能断定那七个案子都是栽赃陷害?
一个特务机构头子为什么会这么容易就透露战时机密的信息?
如果他打死不说四人组是不是就歇菜了?
女主为什么知道连环杀人犯盯上了她家还毫不警觉?
为什么在孤身去找罪犯前不告知同伴,罪犯又没有千里眼看不到你干了什么………总之对一部本该以逻辑见长的推理剧来说,这情节的槽点实在太多了。
另外女主也不讨人喜欢……还远不如她丈夫讨人喜欢,也不如她会使枪的闺蜜和超忆症小姑娘。
看这种主角们都智商在线,不把观众当傻子的剧,真的很身心愉悦。
谜一样的看不下去是怎么回事
即便在战时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女性,回归家庭后依然会被困于灶台洗衣房,围着丈夫孩子转,甚至遭受家暴,本剧的四位女性敢于挑战权威,发挥聪明才智追寻真相、维护女性的安危,看得让人振奋
信息技术型。美味。
比神探夏洛克强多了。
不好看啊,剧情好无聊,这么高分是因为女权?如果是这样,和你们看不起的棒粉又有什么区别。
第二集火车那就让凶手露脸,也太没必要了,作为悬疑剧来说不太行Lucy和她丈夫分开好评,但是Susan的丈夫也不怎么样,居然还就继续当家庭主妇?以为最开始说的不过平凡的生活,最后就会开始做和在布莱切利时相关的工作
不喜欢满屏充斥着女性相互戕害的宫斗剧,相互给予力量才是现代文明社会提倡的主流。
推理不太吸引人,犯罪分子的暗黑心态倒还有点意思。所谓的高度机密,几天之内就抖落给不少人了,不知道为什么很想吐槽这一点。女主角们,破案动机与其说是申张正义,还不如说是没有更好的游戏,是才华埋没在庸常生活里的烦闷无聊。1000 mark
真的只有三集吗好遗憾。少见的女性主义推理剧,大爱,太可惜不是系列
boss战五渣,女主时不时情商掉线,四女的人物形象塑造过于脸谱化
第二集結局就神作了
那个变态还挺帅的
a bit plain
设定很好,女性能顶半边天也确实,但是这个故事略有些野,虽然靠着推理找到了真凶,但说实在的毫无证据以及毫无战斗力的情况下去近身抓真凶实在是有些太莽撞,虽然初衷是很好的。而且我比较喜欢millie那种果敢自信的性格,女主一般
自相矛盾的地方太多了。。。不太行
英村人民对于破案剧的热爱真是太狂热了,什么类型角色的都能整出一发。
3.5,設定特別有趣。二戰時在布萊切利解碼的四個女性組成的破案小組。可惜嚴重虎頭蛇尾,最後結尾能再敷衍一點嗎.....
不要低估女性的能力,一旦让她们找到目标和兴趣她们也可以和家务做得同样出色。继马普尔之后又一优秀的女性侦探剧。
女主被要挟而瞒着众人面见大boss,这种烂桥段!!节奏控制是英剧一贯的极有古典音乐之妙,但真的败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