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讲的是边缘人的爱么,那,什么是边缘人。
是六,还是泡面?
是每日经过繁华街角,忍受路人嘲弄,坐在轮椅上的男人,还是那个为了赡养精神失常的母亲,用身体向房东换取生存资源的女人。
他们的生活就这样,日复一日。
泡面说,杀人需要 ——一个委托 一个目标,一个报酬。
而活着,需要一个依靠,一个期待,一个明天。
看来,杀人是交易,活着也是。
一个委托,一个目标,一个报酬,构成了杀戮的意义;一个依靠,一个期待,一个明天,撑起了活着的理由。
看起来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逻辑,但其实,本质是一样的——都需要某种支点,才能继续下去。
如果失去了这些呢?
杀手变得无目的,生者变得无所依靠。
到那时,杀人与活着,或许也没有区别了。
所以,我们下赌注吧。
押上时间、感情、执念,投向一个未知的未来。
可能换来光亮,也可能坠入深渊,但最荒谬的是——我们没得选,因为活着本身,就是一场无法拒绝的赌局。
影片中,人潮湍流中浮沉无数剪影,唯独她是漩涡静止的中心,落在他眼里。
清淡光影下,她抬起的眼眸盈盈如一汪水。
行动受限的身躯推着轮椅挤过窄巷——嘈杂,破旧,女人的轻嗤,无处安放的窘迫。
那,残缺的身体和心,呈放的年轻灵魂渴求的竟是爱欲么。
是爱,还是欲望?
漩涡的静止,破败中的渴求,属于六的那颗挣扎着要燃烧的灵魂。
不是天光大亮的救赎,而是在性里找到的片刻喘息,破碎身躯里不灭的爱欲,在残缺之中的“我依然值得被渴望”。
我想,对于泡面和六而言,性是出口,也是困境,是放逐,也是唯一的连接。
他们的情感始终悬浮,不落地,也不消散,又似乎被一只无形的手托住,不上不下,也不归于尘埃。
钝痛、压抑,又带着某种无法言说的美感。
会否最好的结局是:他们可以走,他们可以留,他们可以在某个清晨醒来,发现阳光照进屋里,一切平凡得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故事可以不完美,但它可以这样结束——干净、彻底,无需回头。
终了,她在风里,高处,坐在他的轮椅里,等候漫漫蓝调时刻落幕。
我想,应当是爱。
性终是成了救赎。
她的爱,终究也是她的自由。
《亲爱的杀手》是由赖孟杰执导并编剧,郑人硕、邱偲琹、喜翔、黄采仪、郑志伟等主演的剧情片。
该片于2020年12月4日在中国台湾地区上映。
单亲少女泡面既要照顾失智母亲,又要顾店养家,还要被迫出卖身体。
原本阳光好动的男孩六因车祸,只能在轮椅上讨生活,他缺乏自信,与老爸相依为命,渴望异性的温柔,却因残疾连处处也被嫌弃。
生活太苦,亲爱的杀手,可否杀掉痛苦根源?
在台北市万华区的霓虹阴影下,残疾男子六与单亲少女泡面的命运轨迹交织成一曲绝望的生存狂想曲。
导演赖孟杰以冷峻的镜头语言,将社会边缘人的生存困境拆解为三个残酷的命题:当依靠成为枷锁,期待沦为幻梦,明天化作泡影,人该如何在泥潭中寻找活着的意义?
一、依靠:被扭曲的生命锚点六与父亲、泡面与母亲都是相依为命,都是彼此的依靠,当他依赖的父亲举起枕头企图闷死他时,依靠瞬间化作死亡威胁。
这种寄生式的依存关系在泡面的家庭中同样上演:失智母亲将女儿当作发泄工具,用污言秽语和暴力摧毁她的尊严,依靠成为了她生活中最痛苦的来源。
正如导演在采访中提到的:"家庭本应是避风港,却成了最锋利的刀。
"六的轮椅与泡面的秋刀鱼构成了影片最触目惊心的意象。
轮椅既是六身体残疾的具象化,也是他精神世界的牢笼。
秋刀鱼定食是泡面对母亲最直接的孝顺却也是她最直接的枷锁。
六与泡面的相遇打破了这种窒息的依存。
他们在便利店偷食的场景中,用肢体的交缠对抗世界的冰冷。
虽然这种依靠在外界的眼里是如此的脆弱,但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他们活着的一个理由,“泡面十三分钟必须吃完,因为那时候最后一口汤还是热的。
”影片提示为了那一点温度,吃面的人必须在十分钟内吃完,不然汤就冷了,所有的依靠也是如此。
二、期待:在深渊中仰望星空生活过得没有希望的时候,往往还是会有一缕阳光照耀进来,偶尔的一点情愫、偶然的一个人的闯入,都让会让毫无生机的人生升起一点期待,期待他的出现,期待一点属于自己的温柔,期待那一丝片刻温暖自己的温度。
同是被命运扼住咽喉的人,在不期而遇后,成为了彼此的期待,整个影片中在这段期间才呈现出青春的气息,六在泡面身上重新发现肢体的温度,而泡面通过六的尊重找回被践踏的尊严,导演用超现实笔触植入希望的火种。
虽然这火种浇灭不了现实的冷酷,但终究给出了在底层生活的一个活着的有力理由。
“泡面泡三分钟最好吃。
”影片不断地提示就算是吃泡面也要有要求,等待是有价值,有价值的等待就是期待。
三、明天:在废墟上重建的幻梦有期待,才有希望,而有希望才有明天,为了明天,人们需要有“杀手”来消除痛苦的根源。
杀手需要三个条件:一个委托,一个目标,一个报酬。
这三个目标对应活着的三个理由!
谁来为你充当杀手?
谁能来为你消除痛苦?
这种对明天的暧昧态度,在台湾社会现实中找到了注脚。
根据台湾 "街友" 救助报告,超过 60% 的流浪者曾尝试自杀,他们对明天的期待往往被生存压力碾压。
影片中六的父亲与泡面的杀人行为,本质上是对这种生存困境的极端反抗。
杀人非本意,但或许是当下对他们来说是最解脱的方式,有了解脱,才有明天,暴力只是对命运的悲壮控诉。
影片的结尾充满了存在主义的隐喻。
泡面坐在轮椅上穿梭于台北街头,镜头从她的视角展现城市的冷漠与繁华。
这个场景与开篇六的轮椅镜头形成镜像对照,暗示着生存困境的代际传递。
导演用暖色调消解了死亡的冰冷,却在细节处暗藏杀机:轮椅上的泡面始终无法控制方向,如同被命运操控的木偶。
在这个物质丰裕却精神贫瘠的时代,《亲爱的杀手》用极端的生存样本叩问人性的底线。
六与泡面的故事不是特例,而是当代社会的缩影:我们都在寻找依靠,却被现实灼伤;都在期待明天,却被命运嘲弄。
影片的深刻之处在于,它没有给出救赎的答案,而是用开放性的结局提醒我们:真正的活着,或许就是在绝望中保持对希望的信仰,在废墟上重建属于自己的明天。
影片让看到我们都是被命运追杀的猎物,却在互相舔舐伤口的过程中,触摸到人性最本真的温度。
我近期看的文艺片中,最喜欢的是一部名叫《亲爱的杀手》的电影。
这部电影有些像香港的“肥猫”系列、好莱坞的《我是山姆》等等那种畸零人电影。
主角是身有残疾或是精神有缺陷的人,他们艰难的生活本身就足够吸引人了,再加上一点观众的同情心,就比较容易得到赞美、嘉奖。
本片的文艺气质不是小清新的,郑人硕扮演的男主角是个坐轮椅的瘸子,片中不厌其烦的展现他生活的不便,上厕所、洗澡等稀松平常的事情,他都要费很大劲,还需要年迈父亲的照顾。
他经常看到残疾人厕所间里有一对青年男女来此偷欢,人性的本能让他心里的死水起了波动。
男主平时卖彩票、糖果贴补家用,一个恶俗保安结识了他,见他思春,就带他去风俗场所,可惜没有妓女愿意接待一个残疾人。
最后保安带男主去了一个小卖铺,告诉他:“只要对里面的女人说是我叫他来的,她就可以!”男主照做,女孩竟无语就范。
原来女孩的母亲是店主但病重,女孩不得不接班并照顾她的生活。
保安是其房东就趁人之危,在逼要房租的时候,奸污了女孩。
此后他经常以减免房租为名,逼女孩服务。
男主借了保安的光,其实等于为虎作伥。
没想到,两个社会最底层的人竟产生了爱情,但他们似乎没有未来。
男主角的爸爸得了癌症,打算在死前把男主“带走”;女孩的母亲看到女儿爱上了一个残废,竟破口大骂,却对保安的暴行闭口不语。
终于到了该解决问题的时候了,两根风中稻草又将被吹向何方呢?
郑人硕当然是百无禁忌的演员了,难能可贵的是新人邱偲琹为艺术献身,增加了影片的感染力。
其实两人的激情戏不算是添油加醋,而是两个极度压抑的人难得的情欲释放,对于剧情的推进非常必要,让人看得很感动。
片中保安的扮演者郑志伟的演技也值得表扬,他用夸张的表情将逗比和恶魔无缝对接,其毫无底线的行为让人憎恶。
他是本片中塑造得最好的一个人物。
题外话,片中的男女主角都是独生子,而且都是单亲家庭。
老人得绝症,孩子就没人管了;老人患重病,孩子的全部生活就被剥夺了。
而且这样的家庭肯定是贫困缠身,他们的生活也毫无保障。
难道真要如结局一般鱼死网破,才能换得一线生机吗?
值得大家的思考。
如果说何不食肉糜是对未知的无知,那么这片子是x人都吃x是一种来自上而下对苦难的俯视鄙视和意y,在他们眼中没有了双腿只能去乞讨了,忽略了现代工作中体力不是第一位的事实,很多工作尤其是写这个剧本的那个位置可能不需要一双好腿,虽然不要求你放霍金但是就算是400电话也不至于没最低工资吧男主是腿残疾不是脑残疾,是怎么样从小时候的事故一只到青年十几年时间一点职业规划都没有?
如果是脑残倒是有可能,可是如果男主脑残这个故事没法演下去了吧,影片中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就像是手抄报硬是把诸多不相关人生拼凑在一起,然后自我感动,现实中有女主这种吗,除非智力有问题,要不然就女主这个背景的早就是社会姐了 怎么会像个大学生一样天然呆?
能在那么邋遢的洗手间里那样的情侣也不会是那么什么在乎身份的清高人士,怎么会因为一段视频自己噶了自己?
影片压抑的原因是几个受和几个攻在组cp,礼尚往来才不压抑,全是受全是攻就没意思了 ,这个片子就是爽文的反义词,痔疮文 ,如果男女主都是智障或许这些情节可能会发生 ,不过一般情况福利工厂会兜底,当然除非男女主都是智障加亲人全无又处在那个环境 那倒是有可能 ,最后为什么赚不到钱还要租房开文具店 可笑 乡下没房吗 怎么还搞租地赚钱交租的古代周扒皮那套?
人生太难了 “明天”两个字 读的出口,却写不出来看过后,一种极度悲伤,与绝望的情感,从胸中溢出,好像一个大豁口,怎么堵也堵不住泡面最后在轮椅上望着灯火阑珊,背景音乐热血宣告黎明到来,哪有什么明天,只有恍惚灯影里每一处人间的遗憾,泡面坐在轮椅里,说到这是离六最近的时候,却也是离遗憾最近的时候
女主母亲死了,不能做正常意外去世处理吗?
非要有个凶手吗?
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我的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为啥
台湾电影总会带给人一种破碎感,文艺身怀残疾、父亲癌症的少年,母亲残疾、被迫风尘的少女,两个生活很苦的人相遇,成为对方生命里的光。
少女推着少年的轮椅,一起奔跑在巷子里,阳光洒在回眸少女的脸上,美丽而梦幻!
从少男少女两个人的故事延伸到社会现象:偷拍、霸凌、恃强凌弱等等。
同样是悲惨的孩子,少年父亲和少女母亲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都在诉说着悲痛。
2星吧...一个故事,总需要表达出点什么东西,,,这个故事表达的东西,,,有惨痛的现实,有他俩暂时逃避现实获得的快乐,,,却少了一份自强不息。
近来对台湾加深了些解,,,这种价值观,确实很台湾,,,男方脑子没问题,长得也不丑,,,虽然脚不行,但仍有大把的职业给他做,剪个片子啊,做做自媒体啊,程序员啊,实在不行写小说啊,,,不需要出门推轮椅卖口香糖和刮刮乐这么惨......更不至于他爸绝症担心他没人照顾,要干掉他...就很牵强,,,,,,女方也是,在短暂的逃避现实之后,她有拒绝房东,房东也没再强她,后来是为了跟她妈买秋刀鱼,才又找房东伸手......女方被一种明显错误的伦理道德给绑架了,这种妈,不真的找人干掉就不错了,有啥吃啥有啥喝啥,还能惯着?
也很牵强..这种妈能养出这种女儿也很奇怪...全片在看的时候都有一种消化不良的感觉,,,最后结尾终于了解了故事的表达,‘明天’然而,什么都不做指望世道变好的明天,和自强不息拼出来的明天,是不一样的明天。
如果说后者是一种健康的希望,前者就只是一种绝望下的自欺,导演也许已经自欺成功,然后开始欺人,欺骗所有观众来接受这种观念...因此,导演水平是有的,但故事本身问题太大...只能给2星...
湾湾的电影越来越像岛国电影了,文艺范越来越足。
但是台湾电影更注重底层阶级的视角。
本片邱偲琹半傻半疯的演出还真不错,尽管身材不行,胜在清新。
湾湾的电影越来越像岛国电影了,文艺范越来越足。
但是台湾电影更注重底层阶级的视角。
本片邱偲琹半傻半疯的演出还真不错,尽管身材不行,胜在清新。
湾湾的电影越来越像岛国电影了,文艺范越来越足。
但是台湾电影更注重底层阶级的视角。
本片邱偲琹半傻半疯的演出还真不错,尽管身材不行,胜在清新。
成为杀手需要三个条件:一个委托,一个目标,一个报酬。
跛脚的六让不堪忍受的泡面活着有了三个理由:一个依靠 一个期待 一个明天
“等三分钟就来不及了但这样就不是最好吃的泡面警察来了我也吃不到”泡面的三分钟和十三分钟
我从来都不知道跟我在一起的你快不快乐唯一的方式就是我活的像你
一直很喜欢这种边缘人绝望的气息,郑人硕好像天生有种毁灭的气质,喜欢,有时候觉得自己这种变态的审美是不是中学时期安妮宝贝给我带偏了。。。
看的让人心里难受...
2022年6月17日深夜於禮崗;2023年9月7日凌晨復觀。
于是女主要装残疾理解男主?我不理解
男女主演的都很好。。两个绝望的人,在人生中遇到彼此,就成了让我羡慕的事。。我什么时候也能遇到可以互相给温暖的人?
开始感觉还挺好,中途越来越来想煽情,想突出这个低龄主题,挺可爱的。宝贝呀庆幸两蒋吧,要不然你就明白人活着什么理由都不需要,只为活着本身。
都没认出来是林北小舞....值得深思且无奈得悲惨.另嫉羡.这有颜不管有多大缺陷都能找着真爱.欲望是孤寂的光.爱是唯一的希望.
小人物在边缘的互相救赎
没有二十年脑血栓是写不出这剧情的
两个只有两个人限于贫困却又有着不能自理的病人的家庭的崩溃,两个孤独的人的抱团取暖、仿佛救命稻草一般的爱情。影片不算特别压抑,但也没有多欢快;看起来有些琐碎,但就是这样的一地鸡毛。不要怀疑命运为何捉弄如此困苦的人,是否过于巧合或过于戏剧,现实生活往往比这更荒唐更可悲。其实,只要他们肯放下人的自珍自爱自重,他们完全可以活的更好。但当他们选择了尊严,他们就可能困于窘境。影片中女主那没有感恩之心的疯母亲真的很写实,不论哪个好人摊上这样的病人都只有崩溃一条路。影片中隐晦的提及到的政治立场,显然与大趋势和道义相违背,应当警惕。
可要笑死我。意淫美麗賣淫女是追求愛情,被安排肥婆就是封建家庭壓迫。前半段很好地刻畫了殘疾人incel在健全社會中的困境,並且很好地說明了動物性是什麼,但後面作者自己打自己的臉,似乎想要敘述所謂的被壓迫階級都是神聖的(我懷疑作者根本不了解性工作者,只是套了個性工作者的刻板模子),被剔除了肉體性私慾的魂交者。不但是虛偽的,給健全者看的浪漫主義,而且完全是不尊重殘疾人現實切實困境的書寫。另外,憑什麼殘疾人incel要犧牲自己讓女友獲得救贖?賣淫和殘疾如何得以相提並論?作者是否知道女主的母親的症狀也很可能是病理性殘疾的併發症?所有的問題都未被好好闡釋,而在小情小調中被一筆帶過。
郑人硕、喜翔的“演员请就位”信念感满分考卷,新人女主也不错。几乎只能看演员看题材的一个片,其他打磨得远远不够。因为弑亲是非常严重的事,在片中不该被如此随意地发展。但确实是很羡慕当下台湾的创作环境。
涉及残疾人性需求、长照、被偷拍肉搜网暴等议题
剧名和剧情没有多大关联,感觉电影里硬生生要加进杀手的元素,剧情也没有打动我
不能接受女主居然爱上一个猥亵自己的人介绍来找自己pc的男人
台湾制,台湾肿么了,一般来说底层互害模式是社会引爆的临界点,剧情阴暗的基调是卖点,演技么谈不上
人活着有三个理由,一个依靠,一个期待,一个明天。我从来都不知道,跟我在一起的你快不快乐,唯一的方式,就是我活得像你。
看到了导演作为公狗的傲慢,就算是个残废都依然对女性挑肥拣瘦,还能有性?中间男主去送胸罩给女主的时候它望着她的表情就是希望她害羞难堪,好不容易有个女的愿意给它撸几下狗叼,连这都把握不住了,残废还能把握住什么。
视角过于底层就容易陷入无尽的黑暗,但无法摆脱一种为了残忍而残忍的感觉。
只能说可惜了这个故事和人物设定,本来完全可以编成一个底层边缘人互相救赎的感人故事,但结尾为了营造戏剧冲突强行降智,父亲神经病一样要弄死儿子,主角神经病一样扎死别人吗。明明剧情有更好的处理方法编剧偏偏选择了最离谱的一种。结尾还来个神经病一样的相视一笑,你说他爹是个变态杀人犯我都信。典型的学日本电影没学到家整了个完全不合逻辑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