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之后能用来跑步的时间越来越少,即使有时间也会懒得出来,但剧中描述的场景和感觉是非常熟悉和想要重新找回的。
心脏扑通扑通跳,使劲撞击胸膛带来鲜活的存在感,风拂过脸庞,听到林中的鸟鸣, 看草木兴衰枯荣,看路灯和日光下的斑驳光影,……去跑步有很多理由,但一直跑下去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喜欢。
教练由着初原拉过他的手去感受他的心跳:久违的猛烈的心跳;陪着他一起跑,大汗淋漓躺在草地草坪上,胸膛剧烈起伏,快要喘不过气来,却又是由衷的酣畅,露出笑容,陷入回忆。
嘴上说着痛苦,不想跑,不喜欢,甚至宁愿死掉,但是到底还是热爱跑步的。
心疼妈妈却也心疼初原的弟弟,在一个家庭里,但凡有一个孩子在智力上或者身体上有一些先天性缺陷,往往会分走父母大部分的注意力,而另外正常的孩子却面临着爱的残缺。
被要求着懂事,也过早的学会了懂事,隐忍着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即使表达,大多数时候也是被忽略的。
这是真实的故事,关于一个奔跑的少年。
他叫楚原。
患有自闭症。
总是急促重复别人的话,手指看似无意义地抖动,不会算术,甚至连微笑也要学习的他,却执着地喜欢着一些东西。
饼干。
面条。
斑马。
阳光。
狗尾草。
大雨。
还有奔跑。
对很多人来说,奔跑仅为了逃避现实,亦或随波逐流。
但这个少年,奔跑,是因为快乐。
因为快乐,所以不知疲倦。
当他执拗地跑完100圈累倒在地,教练问,楚原,你的胸口很痛,对吧?
这个男孩只是沉默地拿起教练的手,捂着自己正在剧烈起伏的地方。
心脏在赛跑,像被用力地敲击着。
这样的感觉。
很好。
我们呢。
常常感到疲倦。
淡漠地过日。
像走在单行道上那样前行。
会不停地回头,因为无法彻底与过去分离。
没有变化。
没有进步。
停滞不前。
渐渐忘记自己那双寻找光彩的眼睛是如何黯淡下来。
渐渐分不清究竟是在前进,还是在后退。
我们也曾渴望在空中自由地飞翔。
只是身体在某一天被层层束缚。
动弹不得。
过去追求什么。
为什么而奋斗。
所有这些本来重要的东西都在无所谓中被淹没了。
以前清楚的,现在都不知道了。
于是时间在我们眼里。
一晃而过。
而当初坚持的那个梦想。
最终下落不明。
正是在这个精神集体失落的时代,楚原如一股清澈的溪泉,缓缓流过我们干涸已久,那个梦想起源的地方。
奔跑。
不仅是电影的主题,更是生命的主题。
人生亦是一场马拉松。
坚持目标,一路向前,义无反顾。
在有阳光的时候慢慢跑,像斑马一样。
清晰。
有力。
下雨的时候,则像猎豹般奋力奔驰。
充满抗争和力量。
这便是一个自闭症孩子教给我的朴素道理。
19岁。
2小时57分33秒。
42.195公里。
零散的数字背后,诠释的是巨大的勇气,乐观,坚持,信念和希望。
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窗外正好一场大雨落下。
我仿佛听见有人在说。
用力奔跑吧。
我一直笃信“可遇而不可求”这句话,这么多年来,也只有年轻时代才喜欢上什么就非要立即得到什么不可。
如今的我深信,和一样好东西的相遇是需要缘份的,看书如此,看电影亦如此。
是05年还是更早,反正那时还没有流行从网上下载电影,我们还只习惯于到小店里租碟回来看。
一定是在看了《假如爱有天意》之后吧,我知道了韩国有个男演员叫曹承佑,他小小的眼睛,平板头,笑容憨厚纯净,给人一种很稳定很可靠的感觉。
嗯,我喜欢他,很喜欢他。
之后就在那家很熟的小店里看到他主演的片子《马拉松》。
高高兴兴地借回去看,却万分遗憾地发现竟然只有一张碟,应该还有的第二张不知被上位顾客弄哪儿去了。
只看了一半的片子,悬在那儿怎么行?
没有罢休,我到小店里不厌其烦地在一大堆韩片里翻翻找找,居然,被我找到了又一张同名影碟,狂喜啊!
可惜回到家一看,竟然是一部以前看过的《长腿叔叔》,郁闷到极点!
后来,后来也就慢慢地淡了。
但始终没有忘记这部看了一半的片子,并且相信,总有一天,我能看到完整版的。
前几天,咦,不知怎么就想起这部影片了。
现在好了,不用出门去租借,直接到网上下载即可。
先还想直接在线观看的,但找到的那个视频画面和声音不搭调,图像也不够清晰。
宁缺勿滥啊,反正已经等了这么久了,也不在乎多等一两天,于是,还是选择下载。
那天中午吃过饭,电影也下载好了。
没说的,看吧。
起初听到国语版的配音,略有点失望——配的不好的,还不如听原版韩语。
但几句对白之后,我惊喜地发现,这个版本的片子不但画面清晰漂亮,而且配音也相当完美,当下真是喜不自禁,觉得这几年的等待并没有白费,值!
“在非洲的塞勒姆盖提大草原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食草动物。
每年他们都会交配,孕育出新的生命。
看那匹斑马妈妈和她刚出生的宝宝,她会教他们野生动物世界的生存法则……”看到这样的文字,你会想起《动物世界》这样的节目吧?
是的,这是影片开头,长大了的云初原重复着的他最钟爱的节目中的台词,那声音傻傻的,钝钝的,你会知道,他不是一个正常的、可以像我们一样说话的人。
伴随着他的声音,映入你眼帘的,是坐在公车上一脸疲惫的妈妈,和她身后那个旁若无人、自顾自玩耍的小男孩。
初原是妈妈的大儿子。
患了自闭症的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会与身边的人交流,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哪怕是最爱他的妈妈,煞费苦心地教他“雨”“倾盆大雨”这样生活中最简单的词汇,他也麻木不仁地不看不听不理不睬,让妈妈绝望得心都碎了……为了照顾这个特殊的孩子,妈妈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他身上,为此,爸爸无法忍受,离开他们“出门旅行”了,健康正常的弟弟觉得自己受到太多的忽略,委屈得几乎要自我放逐。
妈妈也曾经试着要抛弃他,在公园里,渐渐松开紧拉着他的手,任他一个人走远。
当她从那份绝望中清醒过来时,她哭泣着抱住好不容易找到的初原,坚定地向他承诺:妈妈不会再离开你了,永远都不会!
二十年艰难地过去。
在妈妈惊人毅力的支撑下,持之以恒的教导下,初原长成一个英俊健康的青年,他会记住并重复别人说的每一句话,会帮妈妈做一些简单的采买工作,他懂得有礼貌地向每一个认识的人打招呼,也学会保护自己的最基本的方法:不接受,不给予。
走在大街上,他的手指总是可爱地伸展着,比划着,在那个只属于他的世界里,他简单而快乐,纯粹亦容易满足。
在超市里听到活泼欢快的音乐,他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在大街上见到斑马条纹的饰品,他又会不管不顾地冲上去试图看个究竟——塞勒姆盖提草原上的斑马,从童年一直陪伴他到青年,不仅是他最为钟爱的动物,也似乎成为他自己的一种象征。
为此,他被抓进警察局,为此,他被蛮横的路人毒打。
当惊慌失措的妈妈赶来,心痛地抱住受了伤的初原时,他替哽咽难言地妈妈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我的儿子是个特殊的孩子。
我的儿子是个特殊的孩子……”而这钟爱斑马的特殊的孩子,似乎也像斑马一样善跑,也许不如猎豹那样跑得迅疾如风,可是他的耐力远远胜过了猎豹,虽然慢,可是他能坚持到最后。
妈妈发现并培养了他的这种异禀,辛苦地训练他的长跑技能。
你如果看过这部片子,一定不会忘记每场比赛前母子俩的对话:“初原的双腿是什么?
”“黄金双腿!
”“初原的身体是什么?
”“战无不胜!
”你一定会如我一般开心地笑起来,然后默默地跟在妈妈后面为初原加油。
妈妈觉得,在跑步时初原会格外自在、快乐,会找到那个真正的自我。
所以,为了让初原有能力参加全省的马拉松比赛,她不惜赔笑脸、花重金,再三请求那位当年的马拉松名将指导儿子的训练。
那位丢功十年、活得浑浑噩噩的教练,从满心不耐、无可奈何,到深受感动、全力付出,甚至像一位大朋友、一位父亲那样关心那个傻傻的孩子,为初原的成长亦立下汗马功劳。
“下雨的日子,对非洲大草原上的食草动物来说就是天堂。
”这是《动物世界》中让初原牢记的话。
“下雨的天气,最适合跑步。
有雨的时候,你就拼命地跑吧。
”这是教练说过的让初原不能忘怀的话。
所以,在经历了很多变故之后,在终于明白不是为了妈妈跑而是为了自己喜欢跑之后,初原没有在最累的时候像上次那样瘫倒在地上,而是踏着灿烂的阳光、踏着迎面而来的雨点、踏着清新扑面的微风,愉快地向前大步跑去。
他那一直不肯安分的手,又自在地舒展开,从最初的拂过柔柔的草尖,到现在拂过每一只热情观众的手,他获得更多动力,感受到更多快乐。
妈妈的爱,教练的爱,更多人的爱,像雨点洒下,像轻风拂过,洋溢全身,让他的脚步更轻快,让他的心跳更有力,让他的世界更敞亮!
影片结尾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
那位叫金辉的自闭症患者,19岁时参加春村国际马拉松比赛,用2小时57分跑完全程;一年后参加铁人三项全能比赛,比赛全程为228.195公里,他的成绩是15小时6分,成为韩国最年轻的国家纪录保持者。
其实,我真的不在乎这个故事是不是真实的,也不在乎最后初原有没有取得什么惊人的好成绩,成为什么纪录的保持者。
让我感动的是那个干净清爽的房间里,那张小桌上摆着的四副餐具——那意味着,爸爸终于回来了,这曾经反目成仇彼此厌憎的一家,终于和睦团聚,初原和他含辛茹苦的妈妈,终于能过上和许多人一样正常美满的家庭生活,不再是他们娘儿俩在苦痛中独自煎熬与挣扎。
跑步,成为初原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他参加比赛,争得荣誉,更重要的是,在跑步当中找到真正的快乐,实现自我的价值。
最后一幅画面隐去的时候,妈妈都没有再出现,画外音中响起的是爸爸和初原欢快的对话。
也好,让这劳累了二十多年的妈妈好好地休息一下吧,她终于不必再独自承担一切,她所付出的一切心力和劳苦,也终于得到回报。
如果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场漫长又枯燥的马拉松,至少,她已跑完全程的四十二公里,剩下的0.195,真的是指日可待,唾手可得。
故事靈感源自現實中一名自閉症19歲青年,他是韓國三項鐵人紀錄保持者,戲中自閉青年草原的媽媽設法栽培他成為馬拉松跑手,因為他的母親相信跑步是兒子生命的源動力,編劇成功之處是沒有戲劇化地把故事說成一個奇蹟的誔生,反而細緻地刻劃草原不被人了解的內心世界,與自以為了解他的媽媽引發的衝突,這段母子情寫來感人,又不失妙趣,首次出征馬拉松失敗後,草原再度挑戰,終成功於三小時內完成賽事,這不是純粹訓練的成果,而是他打從心底裏對大自然的呼喚,那才是跑步最原始的樂趣,看著看著,我也想跟著主角跑哩。
跑,不為什麼,只因心裏喜歡。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霍金(Stephen Hawking)的話:「只要一天活著,一日便有希望。
」(When there's life, there's hope.)上天是公平的,別以身體上的殘障為缺憾,養活你的是一顆天真單純的心靈,欠缺善良仁慈才是終身的殘障。
微凉的风紧贴着皮肤,夜晚.走在路上,累得闭上眼睛行走,风刚刚好轻轻擦过,急促的睁开眼,恍若跌落悬崖楚原也是如此,让风扇的风幻化成奔跑中自由的气流,右手滑过树叶,还有阳光,在指间穿透的痕迹唯有想象,才能让我们如此真实的贴近生活
我有一位挚友,他有一个5、6岁大的孩子,3岁的时候被确诊为自闭症!
我记得他跟我说过一句话:“我只希望他能走在我前头!
”,伟大的父爱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想没有亲身经历过,是不能完全理解这部影片的,不过我后来几乎是哭着看完的,这种事,从来没发生过!
没人知道自闭症的世界是怎样的,即使有现在所谓的高科技医疗技术,自闭症患者所处的精神世界,不是用脑电波和社会上对正常人的定位来定义的。
所以,把那些爱啊,厚重什么的,都拿掉吧!
小时候,斑马被丢了。
是因为遗弃过一次么?
当手再一次伸出去的时候,和煦微风吹过,不再是只有自己的5只指头,指尖带来的是每一个人善意的祝贺。
击掌而过,命运的齿轮没有特地为谁停下。
妈妈说要跑完42.195公里,我喜欢跑步!
我喜欢的教练先生说,要慢慢跑、慢慢跑……然后当雨出现的时候,就要学习猎豹的速度,这样才不会被捕食。
今天果然是个适合跑步的日子!
斑马回来了,斑马说:我想回家了。
尹草原是个孩子。
妈妈知道,如何让他快乐。
很简单,巧克力派,炸酱面,斑马。
“草原,你喜欢跑步吗?
”当草原软软地回答:“喜欢。
”妈妈能说什么呢?
也许在奔跑中,他看见了斑马,也许在奔跑中,他以为自己是斑马。
谁知道呢?
草原的心思,我们无法了解。
“妈妈,不累不累,有什么好累的。
”“我让他活在地狱。
”妈妈痛哭失声,她曾经想放弃她的草原。
而草原,他其实什么都记得。
“尹草原的腿是什么?
”“值一百万美元。
”是的,跑到最后,会下雨的。
汗如雨下,草原瘫坐在地。
当陌生的人递给他一块巧克力派,仿佛轻声默念的咒语:草原,加油。
原来跑到最后,不仅仅是汗雨灌溉了脸庞,甚至会看见彩虹,变成心中的那头斑马。
这是草原的世界。
也是能够感动我们的一切。
在电影的结尾,我们没有看见草原,只有墙上的奖状。
而妈妈在给草原洗澡吧,在光与影映射下的房间。
看到他们幸福,我也觉得幸福。
我是一名马拉松跑者,儿子也有些自闭的症状,所以对这部电影挺有感触,我能体会到作为一名马拉松跑者在跑步过程中的感受,那是一种和自我作战的感觉,人战胜自己不容易,所以楚元更不容易,他无法判断自己身体给出的新号,所以他跑步很危险。
我也能深刻体会楚元母亲那内心的痛苦,那种绝望,即使在片子中他的母亲试图抛弃过他一次,我仍然觉得他的母亲是伟大的,他和楚元的教练说:“你知道被惩罚20年是什么感觉吗”,你可知道和自闭症孩子在一起就是对他们的惩罚。
其实我觉得这更是一部关于自闭症的片子,影片中有两处地方让我有些落泪,一是楚元在地铁站因为摸豹纹装女子的屁股被打的情节,二是最后他以一个自闭症患者获得的如此荣誉。
楚元是真正喜欢跑步的,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就是他母亲做的最正确的事吗,让他自己有闪光之处也不枉他如此一生了。
其实无论如此,有自闭症的孩子,日子总过得不会太如意,活到一百岁,死在孩子前面,即使做到了不也是很痛苦吗。
与自闭症患者占人群的比例相比,关于他们的影片的比例就太低了,我看过的只有两部,《马拉松》是一部,另一部是《雨人》。
我想,拍摄这样的影片主要的难度在于无法了解自闭症患者的内心世界。
就像我们拍摄以动物为主人的影片,其实还是以人类的视角为它们赋予人类的思维,银幕上的动物只是披着兽皮的人类而已。
这样的影片拍得再糟糕,动物们也不可能提出异议。
关于自闭症患者的影片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尽管影片的主创人员尽力去理解他们,但展示在银幕上的仍然是他们自己的想法,拍出来的影片也未必会得到自闭症患者们的关注与理解。
以他们为主人公的影片归根结底还是要用来感动或是激励健全人的。
片中的母亲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
她希望儿子有自己的人生,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是她没办法判断自己让儿子做的是否是他喜欢的。
在一系列挫折和变故之后,她决定放弃,然而她的儿子却因为真的喜欢跑步而坚持跑完了马拉松全程。
临近结尾高潮那段儿子坚定执著的眼神让母亲终于放手的情节让人感动。
但不管怎样,片中的母子是幸运的,因为毕竟他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而实际生活中的自闭症患者根本无法离开父母的庇护。
影片中,儿子的教练曾经质问过母亲:是你放不开手,还是不愿放手?
的确,父母对子女的庇护究竟是出于对子女的关心还是出于自私呢?
这样的矛盾在健全的父母和子女之间也同样存在着。
两代人之间不会因为不存在沟通上的残疾就能顺利沟通并相互理解,父母也不会因为子女能够照顾自己就不为他们操心。
不错
我的大学很小,在校门口就可以看到后门。这部电影也一样,是个看开头知道结尾的片子。有时候给人希望是个挺让人绝望的事。
自闭的孩子,可怜也是幸福的。因为他拥有那么爱他的妈妈,妈妈真的是伟大的代名词……
CCTV6
不是很能get到这个评分,煽情的地方太多了,讲的也是很平缓,可能这类题材就靠真实素材动人吧。
母爱创造奇迹!
+.5
有妈妈的世界,永远光明闪亮。三星半。半分给母爱。
感动劲儿的,傻孩子
玻璃房里的孩子,天上的星星,(雷同阿甘)
引入教练的角色以后逐渐有了些趣味,当然我最感兴趣的是草原他妈,想讨个这样的老婆
挺真实的一故事,让导演给拍的这么文艺。。。
那是雨,倾盆大雨。平庸温情无泪点,真实取材却没能打动我,情节上没什么起伏,感受不到跑完一百圈后的激烈心跳。
励志片
那一种精神作为以往时时令人怀想和留恋,而今我们大概只剩下了对那份精神和情爱的渴望了。
被要求就会做到的,了不起的执行力。
曹承佑已经被我定型在这部片子中了,印象深刻。
母爱很伟大呀
取材于真实故事,片尾说1千个新生儿有1个自闭症,自闭症99年被定为残疾。
失望。这片子的内核有问题,母亲仿佛拆迁办上身,表现承担艰苦的扭曲也不必搞成这样吧,借用葛大爷《让子弹飞》一句话:搞砸啦!片子的制作也呈现韩影急功近利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