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一月的雨 我小时候和其他的孩子一样,也在看动画片长大的。
那会我下学回家后会守在电视机面前,把从五点到新闻联播之前所有频道的动画片挨个一扫而光,于是联播的日本动画连续剧成了我的最爱,因为除了郑渊洁童话改编的相关系列剧外,中国的能提出来说的动画剧集是在是乏善可陈。
再加上当年日本动画片被引进播放的那么多,所以我虽然幼小可仅凭孩子单纯的分辨力也能让高下立现的。
我是个太过坚持的人,小时候再小的习惯好像现在还能坚持的差不了几分几毫。
所以不知道是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失望还是对日本动画的疏远,我不看动画好久了。
但这并不代表我骨子里对动画喜爱的因子就此消失了,只是,没有真正让我从骨子里把它们拎出来的作品而已。
我始终觉得最好的动画电影还是应该单纯一点,天马行空的想象在这里不应该是晦涩的,苦大仇深的世界观在这里也不应该太被展现的。
我们的世界已经够复杂了,必须得让最具幻想气质的动画电影也附着着沉重的负担吗?
当然我并不否认一系列探讨以上问题的动画电影的经典地位,只是它和我观点的分歧让我们最终渐行渐远。
这可能也是我和日本动画电影慢慢疏离的一个原因吧。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始终觉得在日本最能代表动画本来气质的还是宫崎骏,我几乎是张着嘴看完《千与千寻》的。
于是,皮克斯动画的横空出世,几乎就是我心中对动画电影最完美的定义了。
我没有赶上他们靠玩具总动员被全球惊为天人的时代,以至于它成了所谓的“总动员系列”中我至今还没看过的唯一的一部。
不看不是因为不想看,而是觉得有些电影是属于时代的,我不想用现代的眼光去搅乱属于那个时代的惊喜,我也不想用哪怕一点瑕疵去挑战皮克斯王朝在我心中铸就的神话。
出于对国内用拙劣手法复制片名的反感,我还是用它们更富灵动色彩的原译名来称呼这些本来就灵动的影片吧。
《寻找尼莫》是这一切的开始。
记得当年我们是一堆人围在家里看完这部影片的。
而且那部影片是少有的国语配音和原音一样精彩的典范,甚至说更为出彩也不为过。
现在想起来除了千里寻亲的传奇故事和让人惊叹的湛蓝海底外,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仍旧是它一个个鲜活的细节,而若将这些细节串起来,就是整部影片了。
它的伟大正在于它就是有趣本身。
可以说皮克斯在我心中的地位就是在《超人特工队》之后无形建立起来的。
我阴差阳错的在大荧幕上第一时间看了这部影片,虽然是学校放的枪版碟,还算凑合的画质和影片本身就极其优秀的品质让我很快忘记这些缺憾。
很明显,在一个群体环境中看这样一部影片是一个极其享受的选择,因为你一个人笑的时候比起随大家一起笑的时候来说是很有限的,笑点会因为这种连锁反应而无限制的增大。
于是结果就是,我几乎从头笑到最后一刻。
那真是发自肺腑的大笑狂笑暴笑,毫无保留毫无顾忌毫无芥蒂毫无意识。
这种笑声在“飞毛腿”在水面凌波微步时达到了最高潮。
记忆里这种笑除了在周星驰的电影之后和前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影片《超级无敌掌门狗》之前这辈子也没出现过那么多次。
现在想起来超人特工队的整体素质应该是目前所有皮克斯电影里面最高的一部了。
无论从创意深度画面还是笑点来说都是真正的一流。
虽然说很多小孩可能并不能体会发福超人的中年危机这一让人拍案的绝佳讽刺。
去年看完《赛车总动员》后(原谅这部影片我只能这么翻了,总不能直译成“汽车”吧),我写下了《看着汽车们谈恋爱......》的感言。
它依然是优秀的,是创意十足的,是励志的让人感动的。
如果没有年末那只可爱到极点歌声迷死人的“快乐的大脚”的横空出世,奥斯卡最佳动画片的殊荣可能也毫无悬念。
我第一次一个人在电脑前看完了一部皮克斯的动画,可能没有了群体氛围的渲染那种强烈的感觉会被削弱很多,但我反而有了更多的时间沉静在一种感动之中,所以当“闪电马昆”最后一刻调转车头的那一刻,眼泪竟然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那种感觉一直持续着,等到brad paisley的“find yourself"结束了仍久久挥之不去。
于是,慢慢的,皮克斯变成了一种不会让我失望的期待。
一年一度的动画盛宴,延续到了今年的《料理鼠王》,其实拿小老鼠说事对中国人来说真不算是新鲜的题材,我们是看着郑渊洁《舒克和贝塔历险记》这一经典童话 与《猫和老鼠》这一经典动画长大的。
除了现实中见到大批量真老鼠蹿来蹿去心里有点小怯这一正常生理反应之外,对这一物种还是没有任何偏见的。
所以说如何能在如此挑剔的前提下让我们觉得新鲜可能是皮克斯自己事先都没有仔细想过的问题吧。
事实上他们根本不需要去考虑这些问题。
我曾经看过他们远离喧嚣的工作地点和其乐融融的工作方式。
这群天才们用最朴实无华的方式创造着奇迹,把创意和故事奉为天条的他们只有一个目标:超越自己。
像乔丹一样让人信任,我们还担心什么呢?
尽情地享受传奇吧!
之前不管是尼莫父子,超人一家还是汽车一族们,都没有脱离美国本土文化这一范畴,而这个故事非常讨巧的一点是,这只小老鼠雷米居住在法国巴黎。
虽然说影片的并没有从两国文化冲突上过多的着墨,可是看着雷米在法国街道上尽情穿梭,每天早晨起来远处埃菲尔铁塔的异国情调,厨师们一嘴的法式英语,恍惚之中真的置身巴黎,新鲜感从头到尾从来没减弱过。
小雷米天赋惊人,嗅觉发达,不过苦于是一只老鼠一腔才气无处可施,只能在家族中做着食品质量鉴定员的工作。
幸亏他后来把这个优势用到了正道上,他如果追随了拥有同样禀赋的《香水》的男主角,那这个世界指不定成什么样子了呢。
他喜欢看书和看电视,当然不是博览群书那种,他钻研的只是他的偶像的著作《人人都能当厨师》。
而不幸的是这位法国名厨奥古斯汀·古斯特突然去世。
这也让雷米整个家族的人间接受到了影响,在那个异常彪悍拥有极高命中率的老太太的紧逼下,他们被迫举家乘船迁移。
在这个过程中,小雷米和家人遗散的。
天才始终是天才,艰难的环境只能会是他禀赋释放的催化剂。
影片用一个绝佳的手法表现了他内心理想的对他的指引,已经逝去的胖的没有脖子的大厨师不时地出现如果放在同类的影片里可能是俗套,可是在这里却是极其惊艳的。
因为雷米时常会受到类似于《圣女贞德》中贞德对自我拷问的困境,所以厨师的幻想就成了他自身正义一面的化身,而他自身则充当了自己不能克服的局限的代表。
这个颇具哲学思辨意味的设置让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了让人讶异的深厚感,而且隐藏于无形之中,表现得云淡风轻不着痕迹,实乃神来之笔。
小雷米受到厨师的感召顺着水管一直往上爬,最终来到了楼顶。
然后在那里,他俯瞰了整个巴黎的夜景,那是一种脱胎换骨般的精致繁华,他感叹到:原来我一只生活在巴黎的地下啊!
他,一只卑微的老鼠,如此渺小,此刻在至高点上俯瞰着人类的世界,那本来繁杂庞大的埃菲尔铁塔此刻在他的眼中也是如此的渺小。
这时候已经注定了,他必然不再平凡,他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他拥有广阔的内心。
在看到厨师餐厅的那一刻,他顺理成章的来到了他之后大放异彩的地方。
在这他遇到了狡诈但平庸的大厨,善良可愚笨的垃圾清洁工林奎尼,而后者则成了他与人类世界沟通的最佳代言人。
其实在这提起另一部经典影片《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又译《傀儡人生》)似乎有点不太厚道,因为毕竟雷米和林奎尼的合作其实是建立在相互的信任和友谊之上的,可看到小老鼠在头顶操纵着林奎尼干这干那我还是不自觉的就想到了约翰·库塞克操纵的那一个个木偶。
那部影片有着深刻的隐喻,而在这里让一个老鼠操纵着一个人类,是否有更多的意义我没有兴趣深究,因为这是我此刻在这撰文的时候的胡猜噫想,当时我看到他蒙着眼在小老鼠的指挥下练习做菜,在众厨师面前舞蹈般来回穿梭,在心爱的女人面前“心口皆是而手脚非”的时候,早已经笑崩了,哪还顾得上什么意识形态啊!
当然不排除导演在这个设计中隐藏了若干指向的可能性,似有非有却并不故弄玄虚,让你看过之后回味无穷。
就像我在看到雷米与父亲争吵关于人类的可信性问题过后,被带到橱窗前看到的那个触目惊心的悬吊着许多同类尸体的镜头时,第一感觉竟然奇妙的是被美国屠戮的印第安人们的惨状!
其实这也是好电影的一个最佳的佐证了,一部优秀的大众电影绝对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管什么文化层次的人都能从其中读到属于自己的理解。
它的多元源自于它的丰富。
而相比之下有些打着艺术旗号装淡的影片,就连起码的真诚都没有了,如何去赢得观众的尊重?
就像最近看过的一句话:“和寡不一定是因为曲高,可能是因为它不着调。
”实在是精辟!
小雷米和林奎尼之间隐藏的矛盾终于他们合作成功不久后爆发。
林奎尼被浮华和虚荣冲昏了头脑忘了自己真正的实力,雷米则因为身份得不到认可的虚无感,对理想产生怀疑后几度堕落。
于是两个好朋友好搭档因此而分离,而后又被坏人从中作梗设计陷害,失败几成定局。
什么叫做患难见真情,真正的友谊真正的爱情真正的广义上的感情真是最困难的时候才能展露的淋漓尽致,雷米被从坏人手中解救出来后,第一件事想到的是冲到饭店帮助林奎尼,林奎尼在万难之下不顾一切挺身而出为一只老鼠正名,而在他重叛亲离之后唯一一个回来的人类也只有深爱着他的女厨师了。
几段波折,透尽人间冷暖!
在雷米借着抢遗嘱那场足够精彩的动作戏将巴黎街头巷尾为我们展露无遗之后,影片最精彩的段落恰到好处点明主题的落到了和最为刁钻刻薄的厨艺评论家Ego的终极博弈上。
这段戏几乎汇集了影片最出彩的所有元素。
雷米用极其简洁高效的命令指挥着一帮鼠辈们迅速出动,一小队一小队的鼠兵们用媲美特种部队的效率有条不紊的开展了对厨房每个细节的攻占,用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绑回了看到此情景落荒而逃的卫生监察员,用几乎让人崩溃的同样手法绑架了作恶多端想要找事的原大厨师。
此刻,在这个奇妙的时候,你唯一能感觉到的,是荧幕上的情景与你内心的互动。
那是一种期待便会给予,想象便能看到,渴望便会更进一层的完美互动,那是一部电影能带给我的最好的境界!
当被问及想要什么菜的时候,Ego用魔鬼般的表情厉声告诉服务生:“告诉你们的大厨,只要是他能给的,我都想要!
”当女厨师问雷米准备做什么菜的时候,他淡然但轻快的说了一句:“Ratatouille”。
然后有人讥讽他,这是乡下人才吃得东西啊!
雷米并不为所动。
于是不可遏止的,极富跳动的思维又一次让我想到了另外一部影片,这次以小博大的比拼,这道摒弃浮华用心做出的菜不像极了周星驰在《食神》中的黯然销魂饭吗? 导演看过《食神》的几率是极其微小的,向它致敬的可能也是微乎其微的,于是唯一的解释是,中西文化在这个时候,超越时空产生了高度的共鸣。
于是当苛刻的Ego尝到这道菜的时候, 影片中最让我难忘的一个情节出现了,镜头陡然拉近到他的脑中,把他拉回到了童年的记忆之中:在那昏黄的乡村暖暖的早晨,妈妈为他做的那道菜,那味道可能不是世界上最好的,但它凝结了童年的记忆,是一辈子都忘不掉的。
于是镜头再次陡然回到了现实中,他手中的勺子缓缓地而又重重的掉到了地上,他脸上阴森的尖刻舒缓成了幸福的笑容!
他输了比赛,可是他得到了人间美味,更重要的是他霎那间通透了人生。
从技术上来说,这个镜头并无太大的难度,比起那些翻腾跳跃的动作场面来说要简单得多。
可是它的宝贵在于它出现在一部动画电影中实在是太应景了。
在任何一部真实的电影中我都不会觉得它有多少过人之处。
可它却奇特而又恰当的出现在部动画电影之中。
它已经模糊了动画电影和真实电影的区别,可它又保留着动画电影所特有的幻想本质!
我和宝贝在教室里看《料理鼠王》憋着不敢出声笑到泪流满面。
或许是我现在在进行非人性的考研复习压抑了太久。
或许是我看得碟片把雷米译成小米把他哥哥译成了大米让我有强烈的代入感。
或许是这个世界太过真实我们都不敢肆意妄为不敢放声大哭用力大笑了。
厨师在小米被关在笼子里心灰意冷的时候拍着他的肩膀说:因为你一直都是真诚的。
或许一切都很简单,因为这只真诚的老鼠,我笑到哭了。
2007-12-3摘自:我的博客:http://www.mtime.com/my/mxl117/blog/743113/转载请与我联系:QQ:1075723邮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看料理鼠王已经过去一个月,终于决定在鼠年之前为它写点什么。
这个故事只有三个角色值得看:小老鼠雷米,评论家艾格,雷米和林奎尼(没写错,就是他们两个在一起)。
主角雷米,这只拥有烹饪天赋且心比天高的老鼠,说它美国梦也好说它幸运也好,留待各位自己去看——一千个观众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然而我以为,电影不是或者不仅仅是美国梦那么简单,主题也不仅仅是“anybody can cook”那么单纯。
看到雷米指挥林奎尼做菜的时候我一下子坐直了身体趋向屏幕:看过小佃健的朋友应该记得这个经典的故事结构——从《傀儡师左近》到《棋魂》再到《死亡笔记》,A借助B的形象或者身体行事。
这个双方关系看起来双赢,A得到满足,也带给B荣誉利益;然而A(右近/佐为)的结果却是离开——究其根本,大约没有人可以忍受被人操纵被人控制,他人借自己名义的成功像是偷来的,自身的差距亦迫使自尊不允许,哪怕是善意的建立在朋友关系上的。
我开始尊重皮克斯和迪斯尼:这样的两人关系,错落纠结,已经不是给孩子看的动画(小佃健式的彻底决裂浓缩了太多并不适合孩子的东西),抱着想知道剧本会如何四两拨千斤地处理必将激化的矛盾的心理,我难得的端正了态度看下去。
然后另一个值得我们为之掏钱进影院的角色出场了——评论家艾格。
很多时候,评论家的工作很简单,我们的风险很小,我们也很享受可以随意品评厨师和他们厨艺的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我们肆意地做出批评,随心所欲,哗众取宠,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在许多情况下,即使是再普通不过的垃圾食品,它本身都要比我们对它的批评有意义得多可以在网上找到英文原文和很多版本的翻译,我在此不想多说什么,只是表达同为议论者的敬意:艾格在发现了雷米这只小老鼠为他做出了直达人心的菜肴之后放弃了过去的犀利评论选择了以一介平民的身份享受美食——他是真正懂得食物的评论家,之前的批评只因爱之深责之切,一道烩菜怎样征服了美食家?
因为童年的味道母亲的笑容,穿透了一切到达苛刻的法国绅士内心,那一瞬间他是下午灿烂阳光下的孩子,时光如此悠长——他悟到了,于是放下过去,享受美食。
于我等,真正的文字面评论其实是无力的:我们进入那个宏大世界,探头探脑,被震惊被感动,驻足良久,感同身受,写下“到此一游”,欣然而返——最多献上月桂树冠以示敬意,而那个世界沉默不语,无数路人从中看见自己的天国。
值得高兴,当林奎尼将雷米介绍给艾格时我几乎要欢呼出声:他在所有厨子面前承认了背后的天才,该是天才走到台前的时候了——至少,该让小老鼠得到荣誉和赞美,为它所制造出来的美食,为它给予人们的奇妙世界。
童话没能发生,林奎尼的餐馆被封的理由是卫生不合格——可是且慢,看看那家小餐厅,其乐融融,温馨动人——老鼠们“合法”地在屋顶上聚餐,林奎尼收获了爱情和快乐,艾格回头看向雷米:“Surprise me!”小老鼠顶着厨师帽应声而去,为欣赏它的食客做出最好的烩菜……镜头拉长,雷米的肖像印在店招牌上,背后是一整个巴黎的万家灯火。
完美的终章,没有我所担心的一切不幸,每个人都有所割舍但每个人都没有丢失最重要的东西——信任,爱,尊重。
迪斯尼以及皮克斯素以简单幼稚的情节为人所诟病,然而宫崎骏的淡淡忧伤与现实之中,缺乏这样意味深长的大团圆:同是表达爱,料理鼠王的温暖直达人心,告诉我们生活拥有的浓烈和明亮颜色,不可叙述,只可承受。
在生活的华彩面前忧伤也是平庸的,哀叹和悲怆和时间相比,渺小不值一提。
料理鼠王片末,皮克斯的2D画面堪称绝赞~完美的配色简洁的画面,还有鼓荡而出的浩大生机,仿佛昭告天下:我们在书写的即是生活本身,生机勃勃,绵延不绝。
首先请允许我赞美一下Pixar。
它的确与众不同,它也不愧是CG电影的鼻祖。
在CG电影充斥的今天,Pixar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才是动画的真谛,什么才是电影的真谛!
《美食总动员》(又叫《料理鼠王》)做到了,它几乎让我整晚都在想着电影的剧情,甚至做梦都梦见它。
如果你想知道Pixar有多出色的话,我建议你马上到电影院去看这部电影,只有在影院里面你才能感受到欢乐与感动!
【Pixar改变了偏见】 Pixar真的很传奇!
在上部片子就已经让人替它捏了把冷汗。
《汽车总动员》(《Cars》)没有上映前我就觉得这部片子肯定无法超越之前的片子。
其实从名字上面就可以看出,汽车要如何表现才能让人觉得惟妙惟肖?
而且是CG动画,难度当然就更不用说了!
但是影片上映之后,我去电影院看了4次,每次都是笑得前仰后合!
而这次Pixar用一只小老鼠作为主角,让它在厨房里面横行,其实让我感觉很不舒服!
我这个人什么都不怕,就是天生讨厌老鼠,说实话,我看到和听到老鼠都会感觉浑身难受!!
而偏偏Pixar把老鼠作为它发挥的题材,让我对这部片子真的有点失望。
不过7月份,这个片子首先在台湾上映了,当时我正好在台北逛星光三越,无意中在一个屏幕上看到了影片的细节,当时就觉得这部片子的动画和画面非常的好看,所以还是决定,如果在北京放映,我愿意去看看!
结果,这个片子果然又是一个经典之作,它甚至改变了我对老鼠的看法,在看电影的时候我甚至觉得老鼠好像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可爱了!
真不可思议!!!
【动画惟妙惟肖】 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让我感觉无比的兴奋!
可能旁边的人没有和我一样的感觉,因为我是CG圈里面的人,而且我也懂得制作CG电影的流程和质量。
从动画的角度,我只能说——“太完美了”!
小老鼠的动作和表情简直可以达到一种人鼠合一的境界。
从《玩具总动员》,不从《淘气的台灯》开始,我就对Pixar的动画师们无比的佩服和羡慕他们的动画水平,这不仅仅是他们会做,最主要的是他们对动画的理解真的很深刻很彻底。
直到这两年我认识了很多美国动画方面的精英,特别是Pixar的动画师(如:VNOG),我被他们对动画的执着而深深的感动!
不相信的话你可以到电影院里面去感受一下,当你听到笑声连连的时候,你就明白大家的欢乐来自哪里!
我喜欢动画,我爱动画,这让我们这些做CG、做动画的人在看到电影的时候就更加的兴奋不已!
(如果你也想了解动画,那就买一本被动画人视为经典的《原动画基础教程——动画人的生存手册》吧!
) 【特效技术更进一步】 在好莱坞日益增进电影特效在电影应用的今天,似乎电影特效已经不算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
不过,我还是觉得Pixar的特效还是有进步的地方。
最突出的就是毛发系统的改变。
小老鼠表现的惟妙惟肖除了动画,它身上的毛的表现难度也非常大的大。
而且里面不仅仅有一只老鼠,还有几千只老鼠的表现。
我查了一下网络上的资料,引用一下: 在制作动画片《怪物公司》的时候,皮克斯公司的毛发技术就已经是电脑动画界的先锋了。
此次《美食总动员》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影片中有上千只老鼠,完成他们的毛发是个大工程,不仅如此,动画师在老鼠身上设计了3000个控制点,主要的毛发单独设计,然后其他的部分根据情况复制。
观众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影片中每只老鼠的毛色都不一样,小米的特写中他的毛是紫色、黄色和绿色的。
可如果是远景,他就是很漂亮的暗蓝色。
为了提高可爱度,最后是对耳朵和鼻子的肉色渲染,雷米的耳朵和鼻子,粉红得发亮,似乎还有一点透光,这是小老鼠的特征。
【剧情超级棒】 影片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一只小老鼠能够做出天下一流的美食,但是上帝和它开了一个玩笑,它偏偏是人人喊打的老鼠。
当它再一次偶然的情况下遇到了小米,故事发生了变化,小老鼠帮助小米,它可以通过控制小米来进行美食烹制。
而小米也通过出色的表现得到了爱情和事业。
小老鼠通过精湛的厨艺得到了“尊重”!
影片通过一个富有喜剧色彩的故事告诉大家一个道理“人人皆可烹饪”!
故事简单,但是的确耐人寻味。
特别是小老鼠通过一道简单的菜式打动了最难伺候的美食评论家柯博先生的时候,那一幕场景几乎催人泪下。
我只能说Pixar在把握人的感情发展方面的确登峰造极!
有了这样一个好的故事,再加上一个好的制作团队,这部影片怎么会不成为一个经典呢?
以下是网络上的影评: 《美食总动员》打破人们的惯性思维,把老鼠小米作为影片的核心人物,他期盼结束捡垃圾为食的生活,有朝一日可以成为巴黎顶级餐厅的主厨,亲手作出最可口的菜肴。
就在它难于进入五星级酒店的厨房时,新来的清洁工小宽帮了大忙,无家可归的小宽急于保住自己在酒店的工作,而笨手笨脚的他根本就不会做饭。
他们彼此的优势都可以帮助到对方,所以世界上最不可能的友谊就诞生了。
影片表达了一个放任四海皆准的道理:重视友谊,保持忠诚。
【精品第一的Pixar】 Pixar为什么会在大家的心目中这样的有分量,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每部影片都近乎是精品中的精品!
其实我们可以从Pixar早期的短片中看出,虽然技术还不完备,但是在动画表达和剧情组织方面,Pixar绝对是挖空心思的大到精品。
其实在CG电影界不是只有Pixar才能做CG电影,比如梦工厂和蓝天工作室、Sony Picture等等,但是看他们的片子都会让人感觉在动画表现和剧情方面差了很多。
而Pixar基本上每部电影都由自己原创,的确是要更难一些。
梦工厂在决定制作《篱笆墙外》的时候,其实它已经是一部在美国非常畅销的漫画书了。
所以从人们的人事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人了解,而Pixar的电影剧情全部都为原创,这位电影的制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Pixar的电影制作周期众所周知非常的长,一部电影基本上要做到5年左右,就是这样的精品的原则让Pixar的每部电影上映后都能得到非常好的反响!
精品第一的原则让Pixar与众不同!
【向Pixar致敬】 做为一个身在CG圈,热爱电影的人来说,Pixar带给我们太多的惊喜与感动~现在我们不知道用什么次才能够形容我们对Pixar的崇敬与热爱!
从《玩具总动员》到《怪物公司》,从《海底总动员》到《汽车总动员》,从《虫虫特工队》到今天的《美食总动员》。
Pixar创造了一个有一个的经典!
我们有理由相信,Pixar会在今后走的更远,我们也非常的期待Pixar在此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
在江湖上,英雄是不问出处的。
当然,前提是在江湖上。
什么是江湖。
江湖不是官场,不是国家疯狂的宏观调控和权钱潜规则,是天子脚边上的地方。
那里实力是拳头,决定一切,仗义是本分,驱动一切。
在那里只要你身怀绝技,就不怕怀才不遇,就算你阳春白雪,也不会曲高和寡。
在那里你的眼界决定世界,思想有多远就能奔多远。
不过,江湖也是有规矩的。
你想要的东西,要自己去拿甚至去抢,考别人施舍永远翻不了身。
偷?
呵,未尝不可,盗亦有道,看你打着什么名义了。
江湖也是市场,只不过市场化的范围大了一点罢了。
是市场就讲究供求,你要是稀罕货,就不怕别人不要你,就该怕被人家抢着要了,以至于众说纷纭,引起江湖风波。
至于敢不敢成为另类,能不能成为极品,那就是自己的问题了,可以参考一下江湖职业生涯规划,比如也在身边捏造一个会飞会说话的魂儿出来。
说了这么多点,差点忘了最关键的,这条放之四海皆准,通吃天下。
就算是江湖,这朝不保夕的地方也不例外,或者说是显得尤其重要。
那就是魄力,胆量。
俗话说么,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别说为了一口饭,那就算豁出去只不过是小胆量小气魄,不足道也。
如果是把一事业,特别是前天不足的事业,定位自己的毕生追求,那就不一样了。
比如说身为四害却想在CBD自立门户,愣是创一家美食店出来,弄不好还要冒着鼠头闸伺候的危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才是真气魄真胆量。
最后,向我们可爱的鼠王,报以最羡慕和嫉妒的目光,那些也许这辈子只能看不能吃的美食啊,还有自己西红柿炒番茄的做菜天分。
不是流行养宠物么?
我奢望养只料理鼠王,他聪明好学,精通厨艺,还识文断字咧,还懂得看食谱学菜咧,虽然无法用语言与我交流,但他聪慧敏感,能够用他独特的方式与我沟通。
他每天做早餐和晚餐给我吃,我不嫌他脏的,因为他懂得直立行走,他的两只前爪爪是干净的咧。
他的厨艺高达五星级咧~~ 我心情不好的时候,他可以跳舞翻跟斗给我看。
我心情好的时候,就唱歌给他听,还可以编爱情故事给他听,男主角就是他,女主角当然不是我。
PS:刚想到,还有个洗碗的问题,让他洗碗可能会被淹死,我决定,由于他的厨艺高达五星级,我洗洗碗也不冤枉。
Youtube上Schaffrilias Production的全片review基本上是全网最佳,很多内容我没办法讲的更好,建议去看原视频。
皮克斯is at its best when it is NOT trying to玩啥高概念(是的我就是在说overly philosophical 以至于storytellling做的相对较差的头脑特工队和Soul)不是说动画长篇不应该做得复杂深刻,而是说story telling应该在make you think和make you feel之间找到一个好的平衡。
Ratatoullie之所以是皮克斯最佳因为它把很多关于艺术创作的重要命题藏在“老鼠想要在高级美食餐厅cook”这样一个小孩子可以enjoy的简单故事里。
Remy代表的是一个outsider,一个underdog(or rather underrat lol),他有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那个innate desire to create,即作为艺术创作者旺盛的创作欲。
电影里给了一个非常简洁的image来描述这个概念:
把两种不同的东西以新鲜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崭新的东西,that is called creation. 而这种源源不断的创作欲望才是每一次Remy做出重要决定的动力。
Skinner是一个sell-out,把艺术出卖给商业的人(except那都是不是他自己的艺术),所以他是电影的里的反派和丑角。
Chef Gausteu是Remy的inspiration,他的名言就是那句“anyone can cook (ie anyone can create art)”,Remy是证明他这句话的“人”,Coulette是他的follower,Anton Ego就是那个ultimate contrarian,是the only one in this town who has perspective,也是不相信这句话的人。
所以故事最后的大冲突要由Remy和Ego的正面对决来resolve. Ego taste food的画面is one of the best 30 seconds in cinema. 这个succint yet precise的场面概括了电影的全部内容Art is to perceive not to judge. I am not a buyer for happy ending, but I totally bought it in this case. 这个电影最后总能fill people with inextricable wholesomeness. 配合“Le Festin”和巴黎漂亮的夜景,It makes you happy to be alive and wanna enjoy life as it is. Anton Ego的评论值得全文背诵:"In many ways, the work of a critic is easy. We risk very little, yet we enjoy a position of those who offer up their work and themselves to our judgment. We thrive on negative criticism, which is fun to write and to read, but the bitter truths that we critics must face is that in the grand scheme of things, the average piece of junk is probably more meaningful than our criticism designating it so. But there are times when a critic truly risks something, and that is in the discovery and the defense of the new. The world is often unkind to new talent, new creations, the new needs friends. Last night, I experienced something new, an extraordinary meal from a singularly unexpected source. To say that both the meal and its maker challenged my preconceptions about fine cooking is a gross understatement. They have rocked me to my core. In the past, I have made no secret of my disdain for Chef Gausteau's famous motto: anyone can cook, but I realize only now do I truly understand what he meant. Not everyone can become a great artist, but a great artisit can come from anywhere. It is difficult to imagine more humble origins than those of the genius now cooking at Gausteu's who is, in this critic's opinion, nothing less than the finest chef in France. I will returning to Gausteau's soon, hungry for more."
美食总动员。
一部人与老鼠的故事。
一部关乎梦想的电影。
一部属于成人的童话。
即使是再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也有怀揣梦想的权力,哪怕他只是一只生活在阴沟里的老鼠。
雷米就像每日忙忙碌碌的我们,小人物,没有乘风破浪的气魄,没有气壮山河的雄心。
对于梦想,我们多半在游离,游离在现实和梦境之间。
故事是处理过的,之所以励志,就在于它的美好,它的希望。
厨神其实是雷米内心的一种声音,给予鼓励,给予信心,给予告诫。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积极地面对挫败。
厨神就是我们的父母,朋友,陌生人。
往往教育来源于生活,不是课本。
没有尝试的人生是失败的,没有成功的人生是遗憾的。
有遗憾才会留恋。
有遗憾才会美好。
有遗憾才会有希望。
电影中最幸福的人,美食家柯博先生。
孩童时期,能品尝到母亲亲手制作的美味,感受幸福的味道,并永久的记忆着。
当他早已失去品尝幸福的时刻,再次相遇那幸福。
当他的生命逐渐枯竭,味蕾逐渐老化的时刻,再次获得新生,唤醒内心早已失去的快乐。
他是幸福的,失去过,拥有过,相遇着,重温着......他最后写道:就许多方面来说,评论家的工作很轻松;我们冒的风险很小,却握有无比的权力。
人们必须奉上自己和作品,供我们评论…。
并非是谁都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不过伟大的艺术家,却可能来自任何角落。
现今在食神餐厅掌厨的天才们,出身之低微,令人难以想像。
本评论家的看法,他是法国最优秀的厨师…。
幸福却贫贱无关,关乎内心,关乎态度。
食物不仅仅在于烹调,那就是另一种生活形态。
很多很多人喜欢一道菜,并不是因为它昂贵的食材,精美的装饰。
往往是亲切,幸福的味道,让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流连忘返。
雷米的成功是个偶然,童话总要有个好结局才能激励众人。
我们都开始明白这个道理,坚持不一定会实现,不坚持是肯定不会成功,哪怕你是空降部队,内心的满足是怎么也无法填充的,只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痛并快乐的生活。
《料理鼠王》里的主角是一只老鼠雷米。
在迪斯尼的动画片中,最先出名的主角就是大名呵呵的米奇——在中国大家都知道的“米老鼠”。
从米奇到雷米,两只小耗子正好是迪斯尼王朝辉煌的一大写照。
两只有“米”的小耗子,其实最爱的也是“米”哦!
别看银幕上的米奇那么善良勇敢,雷米又是那么聪明能干,实际上迪斯尼家的耗子绝对不是什么温顺的小动物。
下面这段记述很详细,原谅我偷懒,一字不懂的引用了: “1929年,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发现米老鼠特许经营能带来不菲的价值之后,刚开始还没太在意,但不久后,他发现很多产品上都印有米老鼠的头像,而厂家根本不交版税,于是他首先打通法律环节,使米老鼠的形象在所有领域都受到保护。
然后1930年,他正式推出迪士尼版的特许经营合同,也是世界上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特许经营合同,凡是未签合同就使用米老鼠头像的公司,一律起诉。
仅此一招,沃尔特·迪斯尼很快整肃了美国特许经营市场,为后来白雪公主、小熊维尼等众多可爱的动画形象特许经营创造扫清了财路,如今每年都能带来10亿美元以上的净利润,市场价值合计更是多达几百亿美元。
为了切实保护住这个无本万利的价值链,迪士尼不仅把法律武器举向直接的入侵者,即盗版者与违规使用者,还有那些试图变相进入相关领域,以及打擦边球的个人和组织。
在1960年代后期,迪士尼曾进行过一次经典的起诉,后来此案成为迪士尼及各大影视巨头保护版权的范例——起诉丹·奥尼尔漫画的出版公司侵犯版权,理由不是丹的老鼠与米老鼠画得过于相像,或个性接近,而是丹的老鼠作为一个讽刺角色,形象不好,与迪士尼创造的米老鼠形象大相径庭。
而米老鼠的可爱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丹·奥尼尔的讽刺版老鼠足以构成对米老鼠的“形象侵犯”。
在盗版相当泛滥的美国,迪士尼当时有意通过此案杀一儆百,同时,在价值方面,米老鼠产业链当时已经每年为公司带来7.5亿美元的收入。
这个时间又恰逢创始人去世之后,公司创新青黄不接,主营业务很不景气。
所以,迪士尼倾心全力也要打赢这场官司。
由于这个案子不涉及商业利益,还关系到艺术家的创作范围,因此在美国受到广泛关注,双方僵持不下,前后持续10多年,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一个小法院打到美国最高法院。
这在美国知识产权史上前所未有。
1979年,经过10年拉锯战之后,最高法院做出终审判决,漫画家丹·奥尼尔(Dan OíNeill)对迪士尼的经典卡通形象米老鼠构成了形象侵犯。
丹·奥尼尔不仅要为自己和伙伴的蓄意创作支付19万美元的赔偿,还要入狱6个月,而在此之前,丹·奥尼尔早已被官司拖得一穷二白,入狱时,只剩下7美元。
结果可想而知,随着这个判决的生效,以丹·奥尼尔为代表的整个“无影盗版派”(Air Pirate)一败涂地,而迪士尼虽然因为行为涉嫌扼杀艺术创作,引来不少争议,但以米老鼠为代表的价值链条从此受到严格保护,彻底变得神圣不可侵犯,连整个美国的版权意识都因为此案受到空前的强化。
” 试想,如果皮克斯公司不是在2006年被迪斯尼公司收购了,雷米会不会也被迪斯尼告上法庭?
还真不好说。
想到这里,《料理鼠王》里的那么名言“所有人都能烹饪”就颇有点讽刺意思了:所有人都能烹饪,但不是所有的动画公司都能摄制老鼠题材的动画片。
How could I resist movie night at a 12-screen movie theater in an authentic upstate strip-mall? The viewing options, as presented by Peter, who's an editor and frequent contributor to 'Filmaker' magazine and can be quite the cine-snob, absolutely shocked me; 'Knocked Up' or 'Ratatouille.' Although 'Knocked Up' seems to be garnering serious praise (huh?), we decided on 'Ratatouille,' which is latest offering from wicked talent at Pixar [the guys behind 'Toy Story,' 'Finding Nemo,' Monsters, Inc.', and 'The Incredibles']. Peter and I both laughed like 10-year-olds (with really deep voices). Don't wait for Netflix; the stellar animation merits a trip to the big screen. Peter and I disagreed on whether Remy, our rat-hero, is a metaphor for a young gay boy in the process of coming out. I think it's fairly obvious, while Peter (more Sontag than Kael) looks for the universal truth, seeing Remy as more symbolic of the misunderstood, "queer" individual, though not necessarily gay. I know I'm right, but I nodded as Peter postulated; that's the kind of guy I am. Patient with other's process. (wink) Without giving away too much of the plot, I've listed those "hints" that, I believe, support my interpretation. They are: * Remy exhibits a refined "sensitivity" (smell), which makes him different from all the other rats in his colony;* When Remy's stereotypical macho brother sees Remy walking on two legs, he says, "If Dad sees you walking like that he's going to lose it.";* Remy is obsessed with the beauty and smells of gourmet food, while all the other rats are content to eat garbage;* Remy leads a double-life, hiding from everyone the fact that he sneaks into the human's home to watch the gourmet cooking show;* Remy feels conflicted about being what his family expects him to be and what he knows in his hear that he is; and finally* the transformation of our villain "Anton Ego" is clearly one of a gay male coming out of the closet later in life and the price he paid until that point. Watch the scene with his mother as he comes home from school crying because of the bullies. And then watch the last scene when he's in the restaurant. So, so gay. And don't miss the reference to May Day's (Grace Jones) Parisian romp from "A View to A Kill." [Grace Jones!!?? -- Uhm, hellooooo!] Gay or not the film is as good as slice of a gooey, stinky Epoisses. As a kid, I was completely obsessed with Julia Child on PBS; suffice to say, Remy has become my new hero. And it's so wonderfully subversive that the folks at Disney (who own Pixar) have made a rat the dalmation or Nemo for 2007. I love the idea of small kids all over middle America carrying around stuffed rats.
我可以兼容并包的欣赏我看过的每一部电影(嗯,包括无极),大部分我都可以慷慨的给一个三星或者四星的评价,但是可以让我给出五星评价的片子实在不多。
最近几年的电影中总是在艺术思想深度与迎合大众品味中失去均衡,所以很难找到一部可以让人满意的电影(包括奥斯卡奖获得者,要么是深度缺乏,要么是曲高和寡,总是缺乏那种独特的味道),所以我一直在期待与失望中等待一部我心中的五星电影。
也许是我昨晚心情比较奇特,在看到《料理鼠王》后竟然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历经了一夜的睡眠之后依然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爬上豆瓣给他一个五星评价。
这是一部精致到毛孔里的电影,正如里面的那一道道美食一样。
从思想到到细节上都绽放出独特而吸引人的魅力,汇合在一起就是一道让人甚至想把盘子舔干净的Ratatouille。
皮克斯公司从《玩具总动员》发家,走着和迪斯尼的纯粹拟人情感化的动物卡通电影的风格迥异的道路。
从玩具、动物的非人视角去解读人类世界,在皮克斯的作品中玩具动物的世界与人类世界并存但是界限模糊。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玩具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冲突,也往往可以轻松代入他们的世界中体验到人类生活中的炎凉百态,仿佛玩具们的世界不过就是这个世界中某个独特的群体,这个群体生活在我们身边,被主流所不容纳。
如果说从前皮克斯的电影中,玩具和动物们在与人类的共存中还是绝对的弱势群体,时时刻刻必须考虑在世界中自保。
在《料理鼠王》中这一切被一个"everyone can cook"的口号完全颠覆了。
雷米坚决不做小偷,偷窃享用他人创造的一切,而决心去为世界创造新的东西。
周星驰说着"人如果没有梦想,和一条咸鱼有什么分别",展示着小人物也可以成就自己事业的童话。
玛宝(帝企鹅日记)说着展示自我,企鹅也可以感动人类,保存自己的族群。
而小老鼠雷米告诉大家,即便是厨房的天敌——与美食水火不容的老鼠,只要有梦想和天分也可以成为法国最好的厨师。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集体中最卑微的人可以走到金字塔的顶端,也可以想象人类也许会同情一个可爱有天分的弱者,但是绝对不可能想象一个注定在垃圾堆里面吃垃圾过一生的东西,可以战胜所谓聪明人的智慧。
《料理鼠王》的思想乃是彻底的颠覆性,正如雷米做出的菜汤对于法国事物的颠覆性一样。
当代电影界充斥了一大堆新瓶装旧酒滥竽充数的垃圾,光凭这一点,给一部有真正创意的电影五星就不为过。
人物塑造上,这部电影中几个主要人物(拟人化的老鼠也算人物啦~~)的形象都非常鲜活。
地位卑微却内心执着的小老鼠雷米,懦弱善良的林奎尼,挑剔而正直的评论家科隆。
小小的故事被写的的一波三折,张弛有度,看着非常吸引人。
一只老鼠,成为法国最好的厨师。
看到这样的故事,我们怎么又可以不奋发努力,又哪里能厚着脸皮把整天的时间浪费在怨天尤人,自欺自怜上呢?
加油吧,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宿命,一切没有发生的都蕴含无限的可能,等待我们用天才和汗水去开拓。
最后一段的科隆的美食评论我听了好几遍,整部片子的思想深度在那一刻被极大的加强渲染。
这部片子的妙处就在高潮不是在万众瞩目的评奖台上,而是发生在黛蓝色宁静的深夜中。
没有众人的称道,只有一个正直的灵魂被艺术品一般的美食激荡之后,对自我的人生和自己的事业作为深刻的review。
俗艳的热血片往往希望依靠集体性质的活动,比如鼓掌合唱作为高潮来衬托主人翁的成功。
但是一个艺术家等待的与其说是100个不懂自己的俗物的夸奖,不如说是一个知音的陶醉。
导演把高潮做的于无声处听惊雷,整部片子的品味彰显出来。
从评论家科隆第一口吃到Ratatouille,脑海中的不是美食的味道,而是幼年记忆那一刻起,雷米-美食-科隆便成功的融合在一起。
那一瞬间,评论家和被评论者的地位与观点差异不再存在,这就是真正的艺术鉴赏带来的感动。
最后的评论与其说是科隆作为评论家居高临下对美食的挑剔与评论,不如说是不会说话的小老鼠雷米通过跨越族群的共同"语言"——味道感动了法国最挑剔的口腔,让他对自我和职业进行了深刻的检讨与反思,或者说达到了自我内心的救赎?这个说法也许有点跳跃与夸张,但这的确是事实。
最后谈一谈科隆,冷酷的外表与正直的良心的复合体。
这个世界中,充斥各种自我伪装假意讨好他人的弱者,和依靠攻击和鄙夷他人来彰显自己的身价的伪装的更加令人不齿的所谓强者。
但是真正的勇士,不在于赢得众人的崇拜,也不在于反对一切的偏执,他只是明白自我,坚持自我,需要时候他可以毫无恐惧与疑惑,不吝惜自己的地位金钱与生命的的站在世界的对立面去与肮脏战斗,去捍卫自己所珍爱的事物和人。
虽然大部分时候这种人难以亲近,但是这种正直而勇敢的良心才是最善良与可贵的,科隆毫无疑问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只有这种伟大的人才有资格和能力去品味法国最好的美食。
any can cook in paris france.我没吃过法国菜
人人都能烹饪 RT评价的2007年上半年最佳影片
在影片的结尾,那个看似尖酸刻薄、严厉冷酷的评论家感动了我,他是一个高尚而又正直的人。结尾继承了动画惯有的温馨美满,虽然这是现实不会有的温暖。
神作啊。
流水线工艺,鼠子还是可爱的
节奏很棒
Anyone can cook! :)
很无聊
大一英语课~印象深刻哇...
儿子这太棒了,来个鼠版无间道
一般
画风设定上吸收了不少欧式风格
我现在对皮克斯也就这样吧
中规中矩的合格工厂流水片,腻了。老太太屋顶掉下来的时候我惊呆了,太恶心了。
爲啥我不太喜歡這片……
一贯的美式梦想
小鼠很萌,本来就是不正经的主角电影所以有不靠谱的剧情发展也不足为奇。评论家那几段都很出彩,动画色调搭配抢眼。总的来说是一部吐槽点甚多的爆米花电影。
额,虽然是动画片,应该要充满想象力的观看。不过设定脱离了常识就没有精巧的感觉了。怎么拽头发可以控制人的行为…然后一堆老鼠在厨房操作…虽然要消除偏见…但是…
真的不喜欢,而且,还是感觉脏脏的
下的无字幕版本。没听懂,所以……O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