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爸妈看的,明天上学去了,终于不用看了,好开心刚看完琅琊榜,再看这个,心理落差。。。
我今天刚总结出了编剧的牛掰之处:似乎每一场戏都有槽点!!
看这个就是不由自主一直在吐槽。。
印象比较深的:吴太妃装晕倒,程十三来了,宫女太监郕王一群人就在一米以外站着,吴阿姨竟然睁开大眼珠对程十三转了转!!
妈呀!
那一幕的镜头里,宫女就在看着啊!
毫无异样啊!
也不喊一声太妃醒了啥的!
吴阿姨你使个眼色这么用力,你当儿子瞎啊!
你要不学学梅长苏当面给人使眼色,那才是我们正常人的用法啊!
神奇的是,真的没有人看到。。。
那个道士和杭姑娘的一段,说杭姑娘因为一个人胃病,认为是小病,不用着急治,惹得道士对杭姑娘进行了医德方面慷慨激昂的一段教训。
当道士一字一顿说,医者仁心,的时候,我真的要疯了。
这个杭姑娘之前已经出现那么多集了啊,明显是医者仁心仁得不能再仁了啊,明显是很关心别人的任何小病(因为每次看病都在哭啊。。
),怎么可能说胃病是小病啊!
我知道编剧想在此处,让杭得到一个质变,可是这段话如此的low,根本没什么升华啊!
那个道士的演员读这段台词的时候,内心想必也很崩溃吧:明明如此白痴的一段话,还要说的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当然这都是小事,关键情节是硬伤啊!
这谈家遭这么大陷害,连个路人甲(道士)一听,都知道是太医院的人做的,这谈家自己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人能想到。。
全家笨蛋。。
你们都是没念过书的埃德蒙唐泰斯?
这个程十三也是变态,从皇上的调查来看,他陷害了杭院判那时,自己也并未当院判,而是又过了很多年才升任。
你一个小兵,陷害比你大n级的老大干啥啊?
他倒了又轮不到你!
那太皇太后照理是聪明人,可是因为谈院判害她丢了孩子,就杀人家全家。
喂!
他的动机是啥啊?
他一个太医院老大,杀皇子有啥好处啊?
你们不调研一下吗?
皇家脑子都坏掉啦?
说到皇家脑子都坏掉,这是这个剧我觉得最为称道的点了。
我对明朝不咋了解,只看了百度百科里的朱祁钰朱祁镇词条。
这俩家伙绝对是两个渣皇帝没错,而剧里也准确的体现了。
总有人说这剧洗白,我看不出来。
明明两个皇上都不具备王者资质,倒是太后靠谱。
目前大部分都是朱祁镇,不会识人啊,好大喜功啊,情绪控制很烂啊,没有政治手腕啊,etc. 那个也先来上朝,他无法使其下跪,太后却可以,虽说也是也先有意为之,但也看出皇上那家伙糟糕了吧,换成康熙帝试试?
朱祁钰也是,人家瓦剌要钱赎皇上,他就给。
这种人当什么皇上啊,当诗人不是好好的么。
两兄弟绝对当得起昏庸二字!
所以这是剧的优点,因为显然两位男主角的设定都是复杂的有好处有坏处的,太后也是。
其他人嘛,就很糟糕了。
女主是全无弱点,上阵杀人都可以哇靠。。
好人都对女主好,坏人全程无动机虐待女主。
尤其是那个什么村霞,莫名其妙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说的话做的事全无逻辑。。。
女主当医生的线是最有趣的。
天性愚笨,奶奶前几天刚说的方子,过两天就忘了。
从小显然也不是啥小天才,跟奶奶学的都是半吊子。
神奇的是,出去给几个人看了病,就成了活观音,奶奶就说你的医术很好了,比奶奶强了(潜台词是,奶奶医术非常一般。。
)后来学的都是民间偏方。。
天啊。。
跟着第二个师父学了,靠吃饭治病,以及心理纾解。
由此走上了瘟疫中活菩萨的康庄大道。
后来终于找了个靠谱师父,但好像没啥时间学习,因为每天都在情感漩涡与被陷害中挣扎。
喂,编剧你以为医生好当吗?
医学院的学生要多努力,每天要背多少书,要轮转多少科室,看多少临床病例,才算真正的医生啊!!
杭姑娘这种家教老师是最惯孩子的老人,后来学的都是吃东西这样的路数,真的医术高级吗!!
那些鸡屎泥巴姜汤甘草神马的,这么牛掰,还要药干啥啊?
这是明显的反智啊!
看过大长今吗,我还是比较赞同,要花费最多的时间与努力,在最高等学府学出来的,才是技术好的。
可是可是,我又看了百度百科!
谈允贤词条!
这个阿姨好像就是走食疗心理疗亲民路线的!
所以这个剧又神还原!
但既然如此,就不要好像她医术最好,全国第一了啊,这就是反智嘛。
至于杜撰的这些爱情呢我就想说,女主好像脑子有洞。。
明明每次遇险,帮你的都是皇上,事业上升期,扶住你的是皇上,帮你完成梦想,提供给你资源的是皇上,对你有心理需求在你面前敞开像小孩子,你从他身上得到释放母爱的开心感觉的人,是皇上,长得那么帅睫毛那么长的人,你竟然不爱??
看起来好像就因为郕王先表白了,女主就先入为主的接受了郕王。。
因为从表情上看不出来嘛,女主对两个人的表情都是那样的。。
郕王这家伙,一副深情款款的样子,听说女主落水而亡竟然喷!
血!
晕!
倒!
喷血哎。。
可是当自己的母亲明目张胆的羞辱女朋友的时候。。
他对女生说,你能不能忍着。。
当女生说,说好的可以行医呢。。
他说,我当时只是和你玩了个文字游戏。。。
你凭良心说,这还不是渣男吗!
而且还笨的要死。
娶了郡主就为了救被陷害的杭江军。。
天啊,这么简单的事情你都猜不到,还要去求对头?
还要按照人家的谱子照做?
从郡主崴脚,他抱人家来看,我更倾向于认为:其实郕王就是个大情种,段正淳那种,他虽然无比爱女主,却潜意识里觉得郡主这么美,娶回家也挺好。。
不然在强调什么男女大防的时代,他不喜欢人家妹子还抱着人家走那么远。。
一个王爷,没有跟班可以做此事吗,不能叫个轿子吗,不能让宫女扶着吗,只是想抱人家而已吧。。
女主人设实在太不讨喜了,爷爷妈妈哥哥大娘丫鬟各种。。
全因为她死掉了。
好好的兄弟,因为她,反目了。
我在想为什么道士刘院判和丁香还没有死。。
哦,对了,这剧里还有一个绝对完美又讨喜的角色:皇后。
这么好的妹子,一点弱点都没有,聪慧美丽大方仁爱。。
只能突出皇上眼瞎。。
演技的事,我一点都不懂。
只是看的时候,我几乎时时内心都在咆哮:为什么这也要哭,为什么那也要哭,为什么总在哭。。。
刚才看了一小段,治疗也先妹子被狗咬。
那个妹子刚醒来咆哮的时候,诗诗倒是无比淡定,后来妹子平复一些,诗诗近前来,倒是一副波涛汹涌内心紧张无比起伏并且要哭了的样子。。
为啥啊。。。
然后这个姑娘给我感觉就是,从开始到现在,永远是紧张无比惴惴不安的状态,像个机警的小白兔,随时准备好要跑掉的样子。
因为看完琅琊榜对胡歌很迷恋,我就去扫了下仙三,大家也可以去回顾下,简直就是一个人!
杭允贤和龙葵!
妥妥的一个人啊!
就是龙葵那种很没安全感,总是惴惴不安的状态。。
于莎莎的扮相太丑了,明明在自己的剧里是个挺漂亮的妹子。。
最后,为什么以后不要看电视剧呢。。
这么糟糕的全是漏洞的本子,竟然好多人说什么剧情好每个人智商都在线??
天啊,除了皇后,还有人智商在线吗??
那个程十三,身为一个反派,也太笨了吧!
还明目张胆的抄人家书,是不是傻。。
那个王振,身为历史上有名的反派,也太笨了啊!
从头到尾没有做什么奸臣该干的事情啊!
连贪污一下都弱弱的没有远见啊!
这都只能说明编剧的功力。。
然而然而,这么多这么多的说不完的大槽点,竟然很少看到人提及,新闻上唯一提到的槽点竟然是汉语翻汉语??
这种小事也值得吐槽吗?
而且看演员口型,明明说的不是汉语啊,配音时偷懒而已吧。。
这算什么大事呢。。
综上,我认为,看电视剧看久了,思维能力会退化,会越来越只喜欢看简单的剧情,关注一下人物的衣服啥的。。
刚看完13集,皇后说刘诗诗溺水而亡了,结果霍建华腿一软跌坐在龙椅上,黄轩一个趔趄,一口鲜血喷出。
看到他们这么悲痛,我笑得刚喝的水都喷了。
还说演员表演浮夸,这剧情没有最狗血,只有更狗血。
在看15集,终于知道杭允贤为什么是灾星了,下定决心去学医,见到病人都敢试;逆耳之言都不听;不通人情,什么台都敢拆。
试想这么多人都因女主执著学医而死,怎么还敢心中无愧任性妄为?
刘诗诗这颜,谈个恋爱就得了。
这样有理想有抱负,还不遇神医(杀)神,遇佛医(杀)佛,一医成名万骨枯啊。
也真是够不容易的,编剧能脑残到如此地步。
看了今天预告,英宗回京居然有脸问景泰皇帝:为什么叫皇兄不叫皇上。
我去,编剧据说还是高考过的文科生。
这脸也太大了...能不能要点脸架空历史写啊?
简直误人子弟。
你觉得明代于谦、朱祁镇朱祁钰是冷门历史人物可以随便YY,那是你不属于正常有历史常识的人群。
简直怀疑中国高中的文科基本教育真是吡了狗了。
据说这个编剧还写过陆贞传奇什么的,因为服装一看就草台班所以没看。
拜托以后这个编剧的古装片都使用奇幻服饰风格,自动过滤有常识的观众。
服装这个事很重要,一定要得体。
其实太子妃升职记我也挺爱看的,这编剧脑残在于又不够新锐又不够古典。
完全一个教育程度不够的中年妇女。
以后多写点时装剧是正经,什么汪国公财团支持的家族企业明朝公司,董事会的后妈老夫人还不肯放权,兄弟总裁为杜拉拉反目成仇的并且争夺公司控制权的故事,难道编剧不觉得整个故事这么移植一下会得体得多嘛?
关注这部剧,比起演员,更吸引我的是剧中的服饰,虽然不是真正的汉服,多少有些型式还算凑合,特地搜了下关于这部剧的服装见解,以下转载的一篇杂谈,我觉得说的很好了,值得借鉴。
————————————————————————————————————分割线———————————————————————原作者:洛梅笙链接:中国古装服设的问题到底差在哪儿来源:微博中国古装剧现在基本形成一个奇特的模式,就是每一部制片方还自认为不错的片子,都会打着制作严谨,高度还原等等旗号,当然,在商言商,一句话,都是生意,大家也就不必苛责了,但往往有粉丝痛心疾首,说,制作方都这么努力了,你们不能用考据的标准来要求古装剧,这中间真的有很大的误会,这里不是用考据的标准在谈古装剧,而是基本的影视服装的要求,中国古装服设到底差在哪儿?
这就好比一个学生回答问题,不是你答的多你的分就高,是你有没有答到点上,显而易见,这点中国古装服设做的是很差很差的。
一个误解:因为是影视服装,所以是可以凭空设计的;到底什么是影视服装,可以查查影视服装设计的定义:Costume design is the envisioning of clothing and the overall appearance of a character or performer. Costume may refer to the style of dress particular to a nation, a class, or a period. 影视服装设计是对一个角色的塑造和想象,它的设计必须配合这个角色的特定背景,比如国家,阶级或是所处的阶段。
就是说,虽然不一定是完全写实的作品,但至少应该是能体现某些时代特征的,而非凭空捏造,单纯为了艺术而艺术的。
一向都不认为《泰坦尼克》有啥深度,可人家的服设可是一丝不苟的,请问这不就是个小言剧情吗?
但就是小言,人家也是发生在20世纪初的小言。
问题一:缺乏统一的风格和时代特征;什么叫时代特征,举个例子吧,比如最近的《女医明妃传》,里面有的人穿袄裙,有的人又穿长披风,这就是把明代几百年的服装一锅炖的典型,当然这并不是女医一部剧的问题,是很多很多剧的问题,全世界的服装史,在60年代以前,大家的服装都不是多元化的,就是说即使在上世纪有了服装设计这个概念,在没有完全走向个性化以前,大家在服装的外形上基本是非常整齐一致的,女医明妃传这部戏的背景是明中期(不要跟我说剧是虚构的,影视服装不管你人物情结是否虚构,除非你像星球大战那样完全架空到一个异空间去,只要你有特定的背景,就可以认定你讲的是那个空间的事),当时还是短衣时代,也就是说那个时代的女人走出来就是整齐划一的短衣,从宫廷到民间都是。
而且麻烦去看看日本,韩国,还有西方,我不敢讲人家做的就是百分百符合历史,但人家这点在大部分的剧里还是拎的清的。
或者我换句话讲吧:哪怕你没做对时代特征,也一定要对应一些具体的风格,否则你做出来的东西,那不叫款式多样,那叫杂乱无章。
你应该去搜集的是明中期的资料,而不是明代的资料,其它同理。
披风在明代即便在它流行的明晚期,它也不是礼服,它的地位相当于今天休闲服的开衫,设计在使用这些款式之前,要考虑的首先不是你有多少款式可以用,而是这个款式使用的场合是否合适,以及他跟别的风格放在一起是否冲突
大奥的服装在时代性上其实也是有很大问题的,但它至少做到了风格统一,古装剧跟时装剧不同,他的思维与现代人是反其道而行之的,那种整体性的美,才是重点。
有些人总爱笑人家没衣服穿,其实真的是因为我们的服设太杂太乱,完全没有统一风格可言。
古装有时候不是使足吃奶的劲去堆积元素,反而是要不断的去强化其中一些比较明显的特征,才能达到画面上的和谐。
对比之下,上世纪80年代的影视造型,虽然也谈不上很尊重历史,细节上有很多问题,但至少在风格上他是统一的。
《茜茜公主》,这个故事是19世纪中叶,女士穿的都是克里诺林裙,但请认真看他们如何在款式一致上寻求细节的变化的,是装饰,局部的设计,还有色彩,面料——而不是像中国的古装反其道而行之,去改造外部的轮廓。
相比电视剧的《都铎王朝》,讲述共同题材的《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的服设要高出许多个段位,也许你会认为这样的衣服不讨好,风格沉闷,但这比电视剧要更贴近那个时代的风格。
不要总嫌衣服难看,你的任务是在不破坏特征之下让他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否则要你们设计的干嘛?
到今天为止,服装设计做的最好的明代题材的是《新龙门客栈》,就是因为他统一了画面感,不会有一种其中某人是从异世界而来格格不入的感觉。
问题二:服设戏剧衣箱化特征太浓;中国的古装剧很多时候给人一种非常虚的印象,就是整个风格你无法相信里面的东西是真实存在过的,可以说中国的古装服设是从戏曲衣箱里一脉相承的印象——一种只存在于大脑的脑补想象而与客观现象没有太大关系的东西,而这种风气从上世纪初开始拍摄一些戏曲题材的电影之后就有如顽疾挥之不去。
衣箱化特征的表现就是,衣服穿着不是现实,只是象个标记似的,让大家了解这个人物的身份罢了,比如,杨贵妃是凤冠蟒袍,这个凤冠蟒袍并不是源于生活中她这么穿的,而是她穿了大家就知道她是杨贵妃,这是舞台设计的思路,因为他必须突出某些重点才会加深观众对于人物的印象,但这种东西拿到影视剧里,就变的非常假。
皇上也好,妃子也好,他们也是人,他们在生活中有不同的打扮,当然他们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会有显示其身份的打扮,但平时他们并不会那么突出,比如南宋萧照的《瑞应图》里的宋代皇后,她被一群宫女簇拥着,但除了冠饰或细节上不同以外,她穿的也无非就是和边上的宫女们款式一样的裙衫。
这个霞帔元素设计就是典型的戏装思路,霞帔必须搭配翟冠大衫,明晚期可以是蟒袍圆领,它是礼服,这种衣服在正常人的思路里,是不会天天穿的。
礼服或常礼服,是指在款式,色彩,纹饰,都有非常严格规定的服装,打个比方就好像你不会乱改公司分给你的制服一样。
相比上世纪60年代的李丽华版本的《武则天》,可以说是毫无进步,当时人就是这样想的,改造过的凤冠,改造过的霞帔,但就算是这个老版本,武则天也没有老披着一条霞帔走动。
奇特的画风,就因为人家做了皇后就天天顶着个大帽子?
南宋 萧照瑞应图里的皇后至于那个斗篷我都不想讲了,斗篷作为衣服仅流行在清代,它穿越到清以前任何时代都是错误的。
而且他在现实生活中也只是厚重的冬装,像舞台化的那种薄斗蓬,可以说放在现实生活中毫无用处,他就是一个在舞台上产生为肢体语言服务的道具装而已。
问题三:从不按场合穿衣;这个问题是上一个问题的延续,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不要求你非常严谨,但有一些特别的地方就不需要太多自我的设计了,比如像皇上登基啊,皇后册封啊,还有官员的常(礼)服啊,婚礼啊,这些是属于特别制度化的部分,需要的是严肃端正的气氛,还要重新设计一遍干吗呢?
该穿什么就穿什么,不要该穿常服或礼服的时候不穿,比如特别恶劣的从日本学来的千篇一律的大拖把,平时皇上又老穿黄,那不是正常人的思路,非说现实中有吗?
当然有,陈朕冰嘛。
从没正常出现的冕服,甚至冕服也不是给你用来坐朝问政用的,还是那个问题,古装设计请注意一些特殊场合的穿着。
中国古装似乎太爱这个学日本羽织的外套了,几乎贯穿历史几千年,这件也不知好在哪儿的外套死活舍不得脱下来。
就算打着艺术的名义,请问这个设计又比这些原型好看在哪里?
大明王朝1566别的不讲,单说服装的话,他的水平不会比任何一部甚至于妈的偶像剧水平高,说狠一点,就是糟透了,而且还丑。
别人复原的明代朝服,真的比上面大明王朝1566的剧照差?
话不多讲,此文也不是吐槽,这是一个从小爱看时代剧,却对中国古装非常失望的观众提的一点小小意见而已。
做到以上三点,我们再来谈考据。
我被《女医明妃传》的宣传骗了。
在我还未观剧之前,我便被这部剧的定妆照牢牢吸引了。
片方以几乎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剧未播出前一年就开始大肆宣扬其精良的制作,优质的演员,契合历史的造型,以及一代女国医的成长史诗。
带着至少是有着新丽制作的基本水准期待而来,在看过所有片花和追剧之后,我还是太失望了。
总的来说,这还是一部只有惊吓,没有惊喜的“传奇大制作”。
看一部剧首先看剧情。
因着如今玛丽苏炒的风风火火,然而都收不到好口碑,所以该片甫一开始主打的宣传点就立足于个人成长励志传奇。
是的,即使是三个皇帝都爱我,我一有困难就有人帮助我,开着金手指大杀四方无往不利,在宣传方的眼里,这仍旧是一部“不狗血”的女性史诗。
当然,奔着市场的需求,玛丽苏也没什么错。
但一部号称“良心出品”的“古装剧”中频频出现“老子飞车而来”等高雷台词,也是让人瞠目结舌,更别提片花后面剧情中的“霸道总裁”款台词,和人设极为不贴合。
然而,如果上述这些都可以忍耐的话,最重要的也是最让人无语的就是对明英宗的洗白。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明英宗是一个及其恶心的昏君,妒忌贤能杀害忠良,因一己私欲害的百姓流离失所,土木堡之战更是丢尽了皇家脸面。
就像很多豆瓣er说的,即使他爱上了再好的女人,依旧是一个最烂的人。
其次,看剧当看演员。
本是被刘诗诗的造型吸引而来,却在观剧之后只能接受一个以前并不太认识的黄轩。
作为绝对女主的刘诗诗在沉寂一年之后的第一部剧不仅没有给人带来惊喜,反而是苍白的面容和无处不在的囧字眉再一次不断消耗观众对她个人本身的好感度。
原本喜欢她低调不争的性格,但对于表演一道,想必还是资质有限。
而霍建华饰演的昏君明英宗则更令人失望透顶。
告别了他擅长的“面瘫式”表演,这一次他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就是“浮夸式”放大表情。
原本以他的年龄出演剧中的年轻君王就颇为吃力,而为了显示出少年的矫揉造作更是无限放大观众的尴尬情绪。
演技是演员立身的根本,混迹这么多年仍旧在女人戏中不愠不火也是有所原因的。
反倒是黄轩成了令人眼前一亮的风光。
不算高颜值,亦不是小鲜肉,上次看他的表演还在《红高粱》,这次的朱祁钰又是另一番的公子如玉。
温雅翩翩,气质彬彬,古韵古色,像极了诗书中所描绘的少年郎君,难得的书生感的意气飞扬,无怪乎受到大导演的青睐。
最后,谈谈宣传中最令人哭笑不得的制作。
全员女角脸色都一水儿的苍白无力,毫无血色,打光粗糙到即使是少女的造型+少女的配音,仍旧让刘诗诗看起来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少女气息,反倒带着几分老气。
更不要提原本就已近40的霍建华,更是油光满面一脸褶子,再加上硬凹造型的浮夸感,不仅荒唐滑稽,还平添一丝猥琐大叔。
在《无心法师》中颇受好评的金晨也让人委实再爱不起来了。
除了打光,声音忽大忽小的BGM也让人在观剧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不适感,很想问问制作团队是没有其他的背景音进入吗,除了主题曲就是插曲,有时候嘈杂到人声都听不清,我是看电视剧,不是看MV啊!
有时候,烂剧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报着好剧的期待而来,然而发现只是寥寥可观。
《女医明妃传》便是这样一部电视剧,心疼那些闭着眼睛刷好评的粉丝们了。
看完女医明妃传各片花与首集,还是有忍不住想大大吐嘈一番,说是历史大戏,却有太多与历史相悖逆的情节,这样的剧本洗白历史上的明英宗(朱祁镇),太不尊重历史,过度美化霍建华所饰演的昏君,实在不能接受。
英宗(霍建华饰)的一生并不算光彩,他宠信过奸邪小人,打过败仗,当过俘虏,做过囚犯,杀过忠臣,要说他是好皇帝,真是连鬼都不信。
他和代宗之间就是政治上的权力斗争,两者都是有黑有白的人物,要说历史评价,黄轩所饰的代宗要比老干部所饰演的英宗还好。
另外关于好官于谦被模糊消失,本人也深表不能谅解,于谦是明朝这段历史上重要的大臣,他聪颖机智,勤奋好学,进士出身,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
是非常有能力的,为官清廉,勤政爱民。
明英宗时期,因得罪英宗宠信的奸臣王振而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
土木堡之变后,代宗重用于谦令其继任兵部尚书,指挥明军取得京师保卫战的胜利。
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并成功復辟之初,对协助其復辟的徐有贞、石亨和曹吉祥等人恩宠无比,视为心腹,言听计从。
而他们也经常以“功臣”自居,骄纵恣肆,不可一世。
在石亨和曹吉祥的极力劝说下,英宗以谋逆罪冤杀了北京保卫战的功臣于谦、大学士王文等人。
当时,因朱祁钰被废而受株连的人很多,除于谦外,还有不少在朝官吏和妃嫔家族以及代宗朱祁钰信用的太监等。
还有瘟疫事件,竟颠倒黑白,明明是代宗的功劳卻硬给了英宗,竟然将代王這方改成在瘟疫来袭时弃百姓于不顾,关城门杀百姓的昏君,将英宗塑造成爱百姓大力控制疫情,得到百姓赞扬的英雄,然而历史上反而是代宗得到了百姓的赞许!
英宗真的不是好皇帝,反而代宗和于谦才是值得推崇的。
真不知道将朱祁镇设定为男一到底是怎么想的。
历史上这个皇帝可是渣到极点了。
退一万步暂时撇开悖逆历史真相不谈,霍建华饰演的朱祁镇,让人觉得演技浮夸特别油腻,痞气太重,看到允贤分分钟想扑上去睡了人家的色狼样与露骨调戏的对话实在噁心,本人也觉得霍建华越老面相越刻薄,大尖鼻子和凸起的眼睛,实在欣赏无能。
他的配音台词也很差,分分钟让人尴尬,一姐虽然美丽气质温婉,但是演技欠灵动活力、表情单一似面癱,若拿演古装宫廷剧的孙俪相比,实在差孙俪太多,配音也出戏。
还有黄轩在芈月传原声那么好听,唐人居然用配音,遗憾。
我个人觉得最喜欢黄轩,真觉黄轩饰演的朱祁钰有貴氣、沉稳有层次、内心情绪拿捏到位、风度翩翩,不论是气质、颜值、演技都秒杀霍建华。
<图片1>这真的是明朝皇帝吗,这确定不是流氓?
笑cry,表情浮夸。
<图片2><图片3>这表情不看衣服还以为是白子画?
太出戏了,霍被成为面瘫,不是空穴来风。
当然,他的长相限制了戏路,只能演高冷型成功人士,牛逼哄哄的角色。
<图片5><图片4>这即使是个放荡不羁的皇帝,也要有一点帝王之气,那种贵族风范,霍完全演不出,就一个屌丝的感觉。
<图片6><图片7>就问你这像不像一个面无表情的机器人。
万年冰山脸。
In a word,霍连演员最基本的表情控制都无法掌握好,不懂得张弛有度,还能说他演技好?
就不吐糟他在这部剧的动作表演了,尴尬😅。
PS:这部剧的编剧是谁,这台词也太low了吧。
“明妃”特指王昭君羊城晚报 电视上正热播《女医·明妃传》,老爸眼神不好,漏了前面两字,看了两集,奇怪地自言自语:“咋回事啊?
这不是讲王昭君的故事吗?
咋窜到明朝了啊?
” 捧腹之余,笔者也不禁感慨,咱们的编剧、导演真应该恶补一下国学了。
明朝的皇妃就成了明妃,那《红楼梦》里的元妃贾元春岂不成了元朝的皇妃了?
如果说唐妃、宋妃、清妃,还问题不大,说明妃就有些错离谱了。
因为明妃在文学史上是一个专有名词,她的确是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另一个称谓。
这是怎么回事呢?
王昭君名王嫱,字昭君,她本是西汉元帝的宫女。
传说她因不愿贿赂画师毛延寿,入宫数年都见不着皇帝的面。
后来,匈奴的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昭君自请出塞,汉元帝才发现昭君“丰容靓饰”。
昭君出塞和亲后,为汉匈和平作出了贡献。
称王昭君为明妃,则是晋代避讳的缘故。
晋朝是晋武帝司马炎建立的,他老爸就是那位路人皆知其心的司马昭,司马炎追封老爸为晋文帝。
皇帝老爸的名讳自然要避讳了,所以晋朝人称昭君为明妃,昭、明意思相近。
南朝梁有个太子叫萧统,他死后谥号叫昭明太子,他编辑的书也被称为《昭明文选》,可见昭、明的意思基本相近。
晋朝之后,虽然不用避讳昭了,但称昭君为明妃因习惯成自然而保留下来。
南朝梁江淹在《恨赋》里说:“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
”诗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北宋王安石《明妃曲》中写道:“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足见明妃已成了王昭君的习惯称谓。
那么,电视剧不称“明妃”,该起个什么剧名呢?
以笔者愚见,倒不如像《甄嬛传》、《芈月传》、《大长今》那样老老实实叫《允贤传》。
古傲狂生转载自羊城晚报2016年2月24日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6-02/24/content_952029.htm?div=-1
《女医明妃传》讲了一个少女毕生对医学事业的执着追求,谭允贤出生医学世家,带着家族被毁的血海深仇,立志学医,从家族医学到民间偏方,从江湖医术到正统医学,从外族医理到最终悬壶济世,成就一代女国医。
(◐‿◑) 霍建华的英气之霸,以及黄轩的儒雅之情跃然人前,既凸显了该剧唯美古朴的风格,也让观众对三人在剧中的戏份更添想象空间。
但是,其陈旧套路、乏善可陈的剧情、拖沓的节奏很难勾起人的追剧欲望,倒是那些颇让人有生理不适的重口病例经常能成一时的话题热点。
总体观感太过沉闷,其人物关系套用了已自带黑点的“一女三男爱”结构,却空有玛丽“苏”的架子,缺少能撩动人心的互动细节,感情戏干瘪腻歪,不过总体看下来,我霍的颜值可以弥补一切了,(⁎⁍̴̛ᴗ⁍̴̛⁎)
我最不能容忍的就是随意篡改历史,居然还出来个百姓上万民书请求英宗复位?
编剧当观众是傻子吗?
他干的那些都是万死不恕的大罪,不说别的,那些在土木堡无辜死去的二十万精兵,他们的父母亲人会上万民书?
那些北京保卫战战死的将士的亲人朋友会上万民书?
那些国难当头,人心惶惶的百姓会上万民书?
一个当过俘虏被也先带着到处去命令将士开城门,索要财帛的软骨头,在百姓心中只会是国家之耻!
君主死社稷。
我们的亲人都死了,你怎么不去死?!
我好奇编剧怎么变成百姓上万言书求英宗复位?!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在编剧眼中什么是大事?
什么是小事?
虽然是偶像剧,但既然涉及这些历史事件,就不能稍微靠谱些吗?!
治理瘟疫同土木堡之变的差别,打一巴掌给个甜枣是能糊弄人,但是把人家儿子丈夫害死,多少孤儿寡妇,多少白发人送黑发人?
再给个甜枣,百姓就能对你感恩戴德?
上万民书请求你复位?
就算代宗如编剧编的那般龌龊无担当,大明朱家没有别人了?
别糊弄我,我脑子笨。
猜得到的劇情
论剧情,让我这个看历史书长大的简直是无法直视;论演员,刘诗诗依旧是面无表情脸,霍建华就更是演技颜值双堪忧,唯一能看到也就是黄轩了。
话说刘诗诗真是一如既往的演啥都是一个样,当初霍建华那个金玉良缘看的我就觉得够够哒了,没想到这部里也给人如此油腻的感觉!黄轩的配音和演员一对,简直分分钟出戏吧,这剧不弃也不行了!
剧情太多硬伤,霍建华真不适合演这种角色
整体还好,但剧情方面不免有瑕疵,尤其受不了顺天府审问完女主后,平民百姓在高喊青天大老爷,我去,哪一点清了?还有女主落水后从京城一路漂到了淮阴,还不死,真是药师菩萨保佑……
看睡着。一星是作为脑残粉的我勉强赠送给我霍的同情分。
目前在电视上追了一二集,毕竟好久不追国产剧,居然这么紧凑带感!刘诗诗扮相粉嫩hold住了,而且少女的执着演得很真实,男主两位目前比较偏向黄轩那种翩翩公子的设定。目前是很看好成为今年古装的精品,很期待
还不错,节奏不拖沓,剧情还得看看。
本来不想评这个烂剧,可是这么黑我于大人不能忍,民族英雄都不放过编剧你底线在哪
就这一分还是给诗诗的
头两集不错,追着先。虽然看过明朝那些事知道这是俩糟心皇帝,但反正明朝也没几个不糟心的。
本来也能有四星我打五星,看不起没看过就打低分的low黑
你朱祈镇宠幸王振!酿土木堡之变!甘当俘虏!舔着脸向自己臣民要赎金!夺门之变杀收拾烂摊子的弟弟!冤杀于谦!鸩杀忠臣!千古罪人!还妄想洗白?!!笑话!!!偶像剧也不能无底线!!!
看了几集,先记着初印象,以后有改观再来改:看了宣传片,也先是被雷劈死的?!我也要被雷翻了😂剧情方面,女主缺乏施针经验居然敢扎老太太,还要求多扎几下?!然后这三男一女的设定和芈月也太像了吧,初恋也是同一个人😂虽然有黄轩,但也无法阻止我打一星的冲动。
诗诗还是美。就是剧情能不能更紧凑一点。。。
服装考究,细节用心了
刘诗诗还是适合演活泼俏皮的角色,她一哭我就脑子发炸,服装简直已无力吐槽,感觉从十年前大长今剧组借来的服装道具,既然要还原古代妆容就还原的再认真点儿行吗?虽然高丽那时候什么都模仿咱们,但也不是没有足够差距的
剧情太过雷人,不过闲暇剧荒的时候看看也挺有趣的。
刘诗诗和霍建华,都好喜欢~哦,对了,还有黄轩
因为轩辕剑的好感,所以开播前特别期待,兴冲冲地给同学安利了,说服装特别好看,女主演技也提高了巴拉巴拉……结果她看了之后和我说,服装是好看,面瘫还是面瘫……然后我自己去看了,真的再也安利不出口……玛丽苏的剧情,空洞的眼神,男女主演技都烂,唯一能看的就是黄轩,他穿古装真的很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