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上大学交了几个狐朋狗友之后才知道男人喜欢的女人居然会有那么大差异——总觉得爷们儿嘛,对他们来说,杀伤力最大的女性应该都差不多——我一个同学竟然喜欢中年妇女,就跟《美国派2》里的那个练瑜珈的神叨叨小子似的,可是他一点都不神叨叨,我怎么也没看出来他一个18岁的小伙子,心目中的女神是三十四岁的阿姨!
相比之下,我很正常,审美标准中的美女形象没有那么离谱,但是要形容起来,还真不容易,关键是个气质问题——不能太傻,不能太聪明,不能阴险恶毒,不能懦弱受气,不能太神经质,不能不神经质,不能心机深沉,不能粗心大意,不能过分刁蛮,不能单调无味,不能心眼狭窄,不能太过宽容,不能经历复杂,不能无知茫然,不能我行我素,不能什么事都赖着……总之吧,没法说清楚。
扯远了,其实我说的是,看完《代码46》,BINGO,这个女人出现了。
其实这个电影情节很简单,简单得如同一个童话,虽然是科幻,但和《I,ROBOT》完全两码事。
大意是,他爱上了她,但她和他母亲是基因100%相同的克隆体,因此不能交往,她的记忆被抹去了。
他忍不住把她找了回来,自然,天雷地火,又再爱了一次,这次,他的记忆被抹去了,而她则扔到了城市之外。
陪着她的,只有记忆。
我一直相信,好的童话往往是简单的,这是因为好的童话是悲伤的,而悲伤是一种简单纯粹的情绪。
《代码46》表面上似乎是说克隆人的道德问题,实际上,我个人觉得,它不过是努力证实一个古老的命题:爱情是宿命而不是偶然——只要是那两个人,无论在什么时空,以什么身份,多么大的困难,他们都是彼此唯一的THE ONE。
这是一个浪漫到极点的命题,但有无数的电影在暗示或者坚持它,这么说吧,浪漫电影大抵都在表达这个思想,代表就是那个我觉得毫无道理的《西雅图不眠夜》——但是现在,也许是看了太多这样的电影,我开始相信这个观点了。
这部2003年的电影里,让我着迷的是SAMANTHA MORTON,她演的角色叫MARIA,其中的隐喻显而易见。
我是说她的样子,总是让我觉得很熟悉。
在电影中,她蓝色的眼睛是茫然而不是锐利的,仿佛了然一切却又对一切绝望。
她的两腮有一点婴儿肥,让她看上去显得简单而易碎。
至于男主角TIM ROBBINS,大名鼎鼎不用介绍了,他主演的《肖申克的救赎》至今是我喜欢的经典。
值得一说的,还有场景——所有的主要场景都是以上海为背景,不同于以前好莱坞电影中的破败拥挤脏乱不堪,在《代码46》中,上海是以一个非常现代化的未来城市面目出现。
空旷宽阔的马路,后现代工业风格的建筑,东方明珠和浦东机场反复出现,甚至高架公路都以空旷现代的面目出现,我印象中永远水泄不通的上海道路仿佛是个错觉。
我相信这个中国城市在好莱坞的电影里,会更多地以这种方式出现。
我不是想说《代码46》是一部好电影,它只是一部对我个人来说,比较有趣的片子。
它有一个简单而近乎梦幻的故事,只是我个人恰巧很喜欢它罢了,它让我想起我自己写的《咒语》。
记住那个女孩的脸,突然抿住嘴笑起来的样子一闪一闪的club灯光下面寂静的眼睛危险的阳光下寂静的城市让情节随便老套去吧作者似乎本来就不在意那是什么故事只是那些忧伤,和失落只是寂静的脸
看之前以为是游戏《代码47》的电影版,游戏本身是一个杀手完成各项任务的角色扮演游戏。
电影《代码46》却讲述了一个的未来的爱情故事,地球上的基因库缺乏多样性,生育下一代之前要做“近亲”检查,否则就违反了代码46。
这部电影,以前曾经看过,最近却又下了一遍,大致看了一次。
不过有几个有趣的地方:* 电影拍摄的外景是在上海,上海从一些特别的角度来看非常具有未来特色,而不需要特别的外景布置。
* 电影中采用的语言是混合语,英语为主应该是照顾观众。
语言中混杂中文(Nihao)、法语(pourquoi)、意大利语(si、grazie)、西班牙语等等,其实应该是对于未来语言不错的设想。
现实生活的例子不断,例如意大利语中的Ciao,在德国人口中一直出现;例如现在英语对于其他语言的渗透,历史上法语对于英语的渗透等等。
* 男主角(Tim Robbins扮演)第一次到女主角公寓,读了一本书,说这本书已经很久没有人读了,然后读了几句,从英语猜是本《圣经》。
这些东西,并非是电影的关键情节,却应该是导演故意布置的,以前就发现了,不过当时没有记录就丢弃在记忆的角落。
电影对于未来的设想,虽然没有太多的布景和场面,却在细节中给出了一个合理的图像,特别是在文化层面上,例如语言和信仰。
相比而言,库布里克的《2001漫游太空》(1968),之所以成为科幻经典(其实这本电影节奏慢,容易催眠),就在于导演对于未来而构筑的设想景象。
http://ganyx.spaces.live.com/blog/cns!58DE4DD15D043620!1739.entry
一个百无聊赖的周末的晚上,情绪也异常很平淡,在这个平淡时刻看了这部03年拍摄的平淡的电影。
把这部电影下载下来基于两个理由,一个是看介绍它是一部科幻电影,算是我最喜欢的电影类型,另一个是主演是Tim Robbins。
事实上,我应该只看过他的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而正好前两天也下载到了这部电影重新看了一遍。
电影主要在上海拍摄,开始的镜头是汽车飞奔在上海广袤荒凉的郊外,而开头的音乐也深深的吸引了我,平静舒缓有些慵懒的音乐,像许巍的‘情人’,也很像“百万美元大酒店”中开头U2的那首The First Time。
上海成了一个巨大的被隔离的城堡,看上去有对暂住制度的影射和讽刺之意,很巧妙,我很容易把它描述成为一部有政治含义的电影,但懒得引申了,保持平淡吧。
科幻只是这部电影的一个背景,事实上它是一部爱情片:出于对未来基因克隆技术可能造成乱伦现象的出现的防范,code 46是严格控制这种情况出现的一个条例,Tim爱上的正是一个跟自己有相同基因的女子不惜违反这个条例,而最终的结果是Tim被清除这段记忆后回家跟家人团聚,而那个女子被放逐到荒凉的城外,一个人在荒野上行走,回忆着那段不可能被他再记起的往事。
整片都非常沉闷,即使在结尾,被放逐的女主角喃喃自语的一句I miss you,也是说的很平淡,导演似乎没有煽情的想法,记忆可以轻易被清除的时代,大概没有什么让人震撼的感觉了。
没有什么特别的评价,因为电影跟生活一样,没有能让我产生激情的感觉了,无话可说反而成了最能让我震撼的感觉。
(2006)
code基本意是代码,可是还有规则的含义,从内容来看明显应该理解为46规则。
这个故事发生在未来。
未来克隆,基因技术高度发达,记忆技术也发达,可以有选择地抹除人的部分记忆。
克隆技术的发达,造成了有很多一模一样基因的人存在,46规则就是指不能让基因相同的人结合在一起,有点像现在的禁止近亲乱伦的道德伦理,到了未来伦理转变为规则。
基因技术的发达使人可以得知哪些人由于有缺陷只能呆在某个地方,不能去外面的世界。
那些人不能结合,会造成劣等的下一代。
故事其实很好玩,一个外面世界的男人,应该算基因优越者在一次工作任务中,认识到一个某个地方(上海)的女人,男人中了情毒,和女人结合在一起,还为女人遮掩她的罪行。
算一次工作中的外遇吧,他回家后,上司告诉他的工作有问题,叫他回去再调查。
于是,他再次回到某个地方,结果女人被抹除了关于他们在一起的记忆,女人怀着的他们俩的孩子也被拿掉了。
他检查自己和女人基因的关系,结果发现女人和他母亲的基因一模一样。
好吧,这就是乱伦。
也就是违反了46规则。
他不是他母亲的亲生的,试管婴儿类似的出生,电影里说硫酸泡出来的,囧。
他帮助女人恢复记忆,还和她一起私奔出城。
到了另一个某个地方(迪拜),女人感染了病毒(也不知道什么病毒,诚实病毒吧,嘻嘻),自己打电话举报了他们在一起。
他们在路上飙车出了车祸,男人醒来后被清除了和女人在一起的记忆,过上以往的生活。
他的妻子宽容他,他的社会包容他,没有谴责。
他也米有任何出轨后的内疚感什么的,记忆消除了嘛。
女人就比较惨,被驱逐了,还不消除她私奔的记忆,让她在城外自生自灭,她还想念着男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出轨的后果,女人比男人严重。
嘻嘻。
影片中不够严谨的情节:比如那个由于私自出城染病毒流血死亡的喜欢蝙蝠的黑人,机构如果不批准他的出境,为什么不告知理由?
让他知道出去会死翘翘,他还会那么想出去吗?
人民有知情权的啊。
她讨厌过自己的生日,每个生日她都会做相同的梦,在开动的地铁上,她寻找着一个人,她没有见过他,不知道寻找他的理由,地铁要过19站,当地铁开过一站的时候,她就醒了,第二年,同样的梦,不同的是,她寻找了两站,第三年,三站,第四年,四站,剩余的站点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直到这一天,她明白,该是揭开宿命答案的时候了。
他是斯芬克斯的调查员,天生有异于常人,可以清楚地读得到别人的心理活动。
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美丽的妻子,一个可爱的儿子。
现在他需要在上海待24小时,侦查一件伪造证件的案件。
犯罪嫌疑人就是她。
“papelles”是斯芬克斯公司发行的一种特殊证件,凭此证件才可以进入城市生活,没有持有证件的人只能生活在“外面”的沙漠地区,条件恶劣,难于生存。
她是斯芬克斯公司的雇员,利用工作之便,她偷出一些证件给予一些想进入城市的人,他很明白把她交给组织是他分内的事情,然而他保护了她,并没有揭发她的作为,他爱上了她。
他们在她的房间里做爱,在午夜之前,他义无反顾地离开她,他的证件只够在上海停留24小时。
他回到他的妻子和儿子的身边。
由于证件被偷的事件并没有解决,他继续被公司派回上海,仍然只有24小时的停留时间。
当他再次见到她的时候,她却已经不记得他了。
因为克隆人的增多,传统的伦理受到了挑战,政府为此颁布了所谓的代码46,当两个人基因有100%,50%,25%相同,那么他们就没有生育的权利,否则为违法。
她正是他亲生母亲基因的克隆品。
由于违反了46号代码,他留在她身体里的精子,连同她关于他的那一部分记忆都被清除。
然而,他们无法清除她那个做了20年的梦,她还是记起他。
他们去了一个叫做杰贝阿里的地方,那里不需要证件,虽然四周是她所讨厌的沙漠,但自由,快乐,爱情,还有他,足以让她忘掉一切,幸福的光环环绕着他们。
但一切都是暂时的。
一场车祸让他们都晕了过去。
昏睡中,他被消除了有关她的所有记忆,醒来后的他,微笑着亲吻他的妻子,说我想你。
斯芬克斯还给她所有的记忆,然后驱逐了她。
她带着她的记忆,坐在沙漠中,面对着枯树和天空。
开头竟然是上海。
这不是未来,就是中国雾霾天啊。
证件的设定类似《最后的敌人》。
男主会读心术,声东击西的读心术。
还是没搞明白女主是怎么把身份证带出来的。
又是白人救世主,买身份证的都是黑人中国人。
这么多的慢镜头,不是跟印度片学的吧,当然印度片是跟早年港片学的,可现在港片都没这些了啊,此片是觉得慢镜头是亚洲电影的一大特点吧。
男主问了医生半天话原来不是麦林诊所。
没搞懂女主为毛要打电话自首啊,为了让男主和自己一起被放逐么?
根据女主被送进医院情况来看,不用打电话自首,斯芬克斯也能知道违法行为并阻止啊。
女主“试图欺骗斯芬克斯”是因为伪造通行证还是与男主ML?
为毛男主只被消除记忆没被放逐啊,通行证他也知假用假,46条他也知法犯法了啊, 看到有人说“不过代码46的医学作用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当你再次和触犯代码46的人做爱时,你的大脑会无意识的向“里面”报告。
”原来是无意识,我说女主怎么会自首呢,还以为是要拖男主下水,不让他回家。
片子在哪里交代的?
我忽略了。
情节可以说很简单,也没有宏大的场面和华丽的特效。
全靠很棒的配乐、明快的节奏和艺术的叙事方式吸引观众,整体感觉非常好。
当然演员的精彩演出和个人魅力功不可没,男主角是我最喜欢的《肖申克的救赎》的主演。
就是这个结局实在让人受不了。
今天一觉睡醒,发现窗外的上海竟和昨晚看的code 46里的上海一般模样。
空气里漂浮着橘红色的灰尘,天空被厚厚灰色的云层所笼罩,看不见太阳,一派末世景象。
当然末世离我们还是有点远的,这一切不过是大雨将至的前兆。
从小就喜欢看科幻片,总是着迷于片子里描绘的未来和一切未知。
Code 46是一部科幻片,我们这样定义是因为片子里的故事发生在未来,而且牵涉到克隆人DNA等组成科幻片的要素。
但它同时也是一部情爱片,因为里面的男女主角发展了一段他们自己也无法解释清楚的禁忌之恋,或者说是在特殊社会体制下的不伦之恋。
女主角从有记忆起每年生日都会做同一个梦,梦里的她站在地铁车厢的一端急切的要朝地铁另一端找去。
地铁有20节车厢,而每年在梦里她只能向前走一节车厢的距离,她相信当她走到最后一节车厢时她会找到自己的命运。
于是她耐心等待,直到这一天的到来。
男主角在自己身上种了一种病毒,于是他能轻易的猜出他人心里的想法,并通过这种能力使自己成为了一名侦探。
他有稳定的工作,有完美的家庭,可是他想要的真的是这些吗?
或许他真正想要的不过是一次放逐,一次脱离于主流社会的自由之旅。
男女主人公因为一桩悬案而相遇相知,女主角勇敢的迎着自己的命运而去,却无法预知将给自己和对方带来的是什么。
整个故事的情节是简单的,可是却拍的引人入胜,一点也不让人觉得枯燥无聊,导演和编剧的功力还是了得。
在片尾男主角的孩子唱的一首歌我觉得是全片点睛之处,“Life is but a dream”,人生如梦,我们如此相信自己的头脑和记忆,却往往无法肯定地说出过去的一切是真实发生的抑或仅仅是一场梦。
当初选择看这部片子是因为此片由Tim Robbins和Samantha Morton主演,当然还因为片子大部分讲的是发生在未来上海的事。
上海是一个我已生活3年还感到陌生的城市,但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却让我产生了一种有如老朋友相见的亲密感。
南京路,高架桥,东方明珠,外滩,您别说,上海这样一个庞大,拥挤,复杂,带一点后现代感觉的城市到真的很适合拍这种有末世情节的影片。
晚上看了《code 46》,结局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于是整个心似乎被弥漫在一种悲伤的氛围之中。
看这部片子,也是因为大部分在上海的取景:外滩、南京路、浦东机场。
只是镜头里的上海,对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
就如同这部片子给我的感觉,既清晰又朦胧。
故事发生在遥远的未来,那个时候的人类生活在城市中,大部分是克隆人。
由于外界环境的恶化,基因的缺陷,因此人们必须需要通行证。
如果没有通行证,将寸步难行,将被排挤在城市生活之外。
威廉生活在西雅图,有深爱的妻子,可爱的儿子。
他有一项特殊功能,能够通过别人描述一件关于自己的事情从而获悉那人的内心。
此时发生了通行证伪造事件,威廉被派往上海调查事件主谋,于是他遇上了玛丽。
他明知玛丽就是偷携通行证并获利的那个人,可是他犹豫了。
也许是因为他感染了情毒,也许因为她微笑的样子让他情不自禁地受到感染。
总之,他背弃了他的公司,放纵了玛丽。
只是他鬼使神差地跟着她,上海拥挤的地铁、上海迷乱的酒吧,上海苍白的公寓,在玛丽25岁生日的那晚,她圆了她每年生日都会做的那个梦。
而他,在雪白的床单上尽情的放纵了一回。
第二天,他不得不走,尽管她想挽留。
有个道理,其实不一定人人知道。
当你不能选择的时候,你其实是已经选择了。
于是威廉回到了西雅图,回到了家。
只是他的心并没有回来,于是面对温情的妻子,他的借口是很累。
他通过他的公司探询玛丽的过去,她所游历的地方。
因为玛丽说过她花了10年才拿到了进城的通行证,因此她偷通行证出售的目的也不是为了钱,而是知道那些人得不到通行证的痛。
威廉的上司开始怀疑他,因为他调查后又出现了三例非正常途经的通行证,为此还死了三人。
于是威廉不得不再次来到上海。
结果他发现玛丽被带至城外治疗,通过他的特异功能,他了解到了玛丽作为克隆人拥有和他妈妈一样的基因,于是他们的结合违反了code 46。
因此玛丽被抹去了一切和他有关的记忆,被中止了妊娠。
只是强烈的感情致使威廉带走了玛丽,他们偷偷去了玛丽的家乡,他们希望可以快乐地生活。
只是玛丽在被抹去记忆的同时,也被注射了相应的病毒。
尽管她朦胧地知道可以跟这个男人走,但是病毒控制她打了告密电话。
一起车祸之后,威廉被抹去了记忆,回复了以往的平静生活。
而玛丽则被剥夺了通行证,恢复了记忆并被驱逐到沙漠生活。
影片的结局,是在荒凉的沙漠。
玛丽孤寂地一个人走着,神情安然。
然而回忆令她想起两个人曾经有过的幸福,难解的痛楚也是可以暂时压抑。
画外音低沉地说着“I miss you ,I miss you ."。
也许她的人生将在寂寞中幽幽地流逝,但也许人生所有的意义,就是可以回想曾经在一起的甘甜。
尽管身处漫无边际的荒凉的沙漠,但是不是只要拥有曾经深爱的记忆,就已经足够?
人生最为重要的是爱的记忆,也许就是这部影片想告诉我们的。
(6.4)呃,这部片还挺闷的,到底想表达什么啊,爱情?记忆?克隆?真的有点看不懂。。。PS:上海的外景拍得倒还不错。。。
我觉得他们俩之间未见的是多么深刻的爱情。更多是无以寄托的反叛。
哪里科幻了。
伦理?爱情?我们到底被什么所束缚?
过分抒情的软科幻真是令人尴尬。故事的点子其实还行,但剧作实在太弱了,两人的爱情空洞乏味,以至于主题难以得到凸显。
遗忘世界背后的冰冷双眼
凡是还能让人忍受看完的电影全给3星。配乐,背景,色调,真颓,镜头晃来晃去就让人想到那个装B的王家卫电影。
山寨王Winterbottom。
迷人的半成品 she reminds me of... just so many things
思念是病毒,过度迷恋是病毒,爱是病毒。只有冷漠的多dna。精彩的作品!
再次,我觉得挺值得一看的。不明白为啥没有评分?
看完豆瓣的分析,我很混乱又很清晰这个整个故事。不愧是带有科幻色彩的电影,一切确实是那么的虚无缥缈……
很像想說些甚麼道理,但編劇和導演都很失敗,結果寓言不成寓言、愛情故事不成愛情故事,只有沙漠和城市的景觀和氣氛漂亮。
not my cup of tea...其实想表达的主题格局还蛮大的,但我不喜欢这样私密的演绎方式。
21世纪了,他们还是在拍上海,上海仍然是变异秩序与地下混乱的集合,负载浪漫与危险,萨曼莎·莫顿有特殊气质,别人来演感觉要完。配乐好,胆子大,什么都不必交代,就讲飞蛾扑火,注定失败的飞蛾扑火。
三星四星之间啦,上海的夜景还是好迷人。文艺科幻小清新,Samantha Morton长得就很“未来美”。导演在这之后就拍出来《九歌》了。最后竟然是Coldplay的歌做结尾,I miss you.
奇葩类科幻小清新爱情片
Samantha Morton选片果然够水平 虽然演的就那么回事 不好也不坏 配乐不错
慢性中毒的寂寞小清新电影
人类的可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