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号称是以比较真实的战争场面,描述那段历史的战争电视剧,除了前几集的战斗场面,还算值得一看之外。
整部电视剧,基本可以用垃圾来形容(看的时候需要不断快进跳跃)。
丑陋百出的剧情,晚上进攻,准备战斗之前却是大白天,运输线和运输大队又不止一个,反敌特明明已经圈中目标,但却无厘头放弃监视(为了最后一集的剧情让路)。
而且为了拍满38集,还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了很久。
至于战争场面越拍越差,我也可以忍,尽管一个已经严重缺员的连队,不可能在重新恢复建制后,压根不可能,再被投入到朝鲜战争中(恢复建制需要时间比较长),尽管志愿军在一二次战役后,很多都更换了装备,尽管连有迫击炮(志愿军从来不缺这种武器),尽管三人小组曾经出现过,后来却不再出现。
但你不至于让老一连的人,都死光吧?
而且就算死,也得死得合情合理。
老连长(后来的营长),居然连通讯员都不带,自己一个人跑到一连,说了几句话就无厘头地,在阵地上被炸死,两个老班长嘢死得莫名其妙(运输班的开着着火的汽车爆炸,一班老班长,明明是晚上发现救助站被困,却非要等到大白天才去救人,不死你也得死)。
机枪班班长,已经成为二排排长了,居然还用前置平行式,而不是后置交叉式机枪布局,疯狂地用机枪扫射(在编制完整的时候,排长敢这样做,不处分降职就是怪事),所以他也不得不死。
更郁闷的是,在最后一集,多次受伤的一连新连长(李长顺),及指导员及班长栓子,明明是在后方负责安防,却无厘头的组成三人狙击小组,奔赴前线做狙击手,而上级居然也根据编剧的意愿同意了(把一个连的连长指导员及老兵班长都抽走,除非志愿军是脑袋灌水了,否则是不可能同意的,而且志愿军有的是兵,不需要在后方拉人)。
而且导演为了让他们斗死去,居然也快速的上演了一场狙击战(不好意思,栓子和指导员,改轮到你们牺牲了)。
谈判胜利了,和平了,小李子,连长你们也不能活下来,否则太对不起广大人民群众了,小李子送花给美女文工团员,居然跑到阵地上摘花(阵地上会有花吗?
),而连长居然也在这个时候,才告诉大家停火前,按照国际惯例,会疯狂地将炮弹,打向对方阵地。
结果为了叫小李子回来,他就不得不在导演的安排下,一起死在和平到来的时候。
(问题就是导演似乎也忘记了,一连已经是被安排到后方的 ,美军的火炮就是厉害非常,也你可能打到后方吧?
)好吧,好有一个金顺没死,导演当然不会放过他,所以当几个小孩,玩美军留下的手榴弹的时候,他就飞扑过去,死在导演的手下(美军的手榴弹,拉开保险后,只有不扔出去是不会爆炸的,你自己跑过去,把手榴弹抢过来就算了,居然还扔出去不远的地方,所以你不得不死)。
不过,导演还是有点值得表扬的地方,直到剧终的时候,一个女孩子都没有死,也没有受伤,估计是导演自己非常喜欢女孩子,基于怜香惜玉方面的考虑,不让她们死去吧。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中死伤也是正常的,但你要反应战争的残酷性,没有问题,但你得让那些百战不死的主角,合理地牺牲,而不是为了剧情需要,都安排在最后一战,全部死在大家面前吧?
专门因为这个电视剧注册了豆瓣账号。
因为对抗美援朝了解还不错,本来只是想看看现在电视剧会怎样拍抗美援朝,会不会有更新奇的雷人剧情。
一开始的表演还是有些矫情,特别是女主演,我一直觉得表演不自然,矫情。
但是后面我觉得越来越有看头。
特别是供龙缘峰时出现了三三制,有多少人知道起源和用法的?
所以觉得剧组非常用心。
还有,比较喜欢里面战卫华演的张达铁。
优点很多不说了,说缺点,看到国强大哥就想起来老七,主演年龄太大,女主女副妆太多,韩军当时就是垃圾,没必要刻意美化。
看到第十一集,哭了,对于网上的某些观点想说几句一千年之后,如果全球人类大同,发现所有的战争都不该打——不能用现在的得失去强求过去的事情解放战争的时候,四野的部分军队在朝鲜躲过,医治伤员,朝鲜也支援很多军火,从某种角度看,援朝也是一种回报,更何况当年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氛围。
因为历史的原因,朝鲜与中国关系紧密,是阿富汗巴基斯坦不能比的,做过中国郡县与藩属国,许多朝鲜人到中国谋生,朴正熙总统就参加过中央军,关系好就要多关注。
你美国千里迢迢打到了家门口,出门打你一顿是很正常的。
只要是中国的对外战争,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不管他们是哪个政权,哪个党派。
有的人把现实中的不如意投射到志愿军身上,逢共必反,只反映了自己的狭隘 偏见与失败
这部剧虎头蛇尾,并且和所有大陆抗战神剧一样,毁了军人的形象。
首先说明下,这部剧我完整的看完了,一共38集,所以应该是有发言权的。
为什么毁了志愿军的形象?
我们如何体现一个人的伟大?
我们要让观众看到这个伟大的人做了多么伟大的事,克服了常人不能克服的困难,有着常人不能有的觉悟。
那么如果这个伟人做的都是些小事甚至是蠢事,你怎么体现他的伟大呢?
我们的敌人越强大,我们的胜利才显得越伟大,敌人越渺小,我们的胜利越显得微不足道。
你想啊,是打赢了世界拳王伟大,还是打败了邻居家的小孩伟大?
而三八线这部剧(以及各种大陆抗战剧)正是要告诉你,我们的对手都是弱智,白痴,敌方的军人都是低能儿。
而我看完这部剧的感受就是一个人放着激昂慷慨的音乐,在给我风风火火的讲他怎么打败了邻居家的小孩。
结果就是我没觉得他伟大,反而我觉得我被侮辱了,我心里想的第一句话不是“哇,你好伟大!
”,而是“你逗我玩呢?
”为什么是烂剧?
一个好的故事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一个不好的故事是“意料之中,情理之外”。
一般到了这种不好的情节,观众典型的反应是“剧情真狗血”,“真假”,“俗套”。
你可能会说,这是一部历史战争题材的,那么追求故事性干嘛?
如果你看过这部剧,你就会知道,这根本不是纪录片,80%以上的情节都是编的,既然要编,你就要编好,编不好,就是烂片。
看片过程中,我没有感觉一切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是感觉的导演时刻用无形的手在操作着所有情节,这种感觉很让人厌恶。
大多主要人物,都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活了下来,但却在最后一集集体暴毙,而且死的很可笑:男主李常顺在战争胜利后停火协议生效前,为了出去找一个采花的新兵,被炮击炸死。
男二号张金旺也在战争结束后,在朝鲜村庄里看到几个小孩玩手榴弹时不小心拔下了栓,为了救小孩被炸死。
还有很重要的角色陈平指导员,被敌人狙击手杀死,这个死法倒是挺适合一个战士,倒也光荣,但是那个片段剪得十分差劲,基本一闪而过。
前面随便一个无名小辈死了都会给一大段慢镜头来煽情,最后这些主要人物死时都是一带而过,最多一个特写。
我们的敌人越可怕,我们的胜利才越伟大。
通过丑化,弱化敌人来体现我们的胜利和伟大,真的是一种病态,一种自欺欺人,就好像在显摆我们欺负小孩欺负的很精彩一样。
所以看完这部剧,我没觉得志愿军多伟大。
并不是说志愿军不伟大,而是这部剧让我觉得他们不伟大,这是两个概念。
所以志愿军是好样的,但这部剧很烂。
当时金日成对外宣称,南朝鲜李承晚部率领李部伪军大举越过三八线大举侵略北朝鲜。
实质上为金日成利用苏联的力量大力扩充军队,以机械化陆军闪电突击韩国。
并非小米加步枪的水准去攻打韩国。
当时的韩军基本上为虾兵蟹将,全国连最基本的反坦克炮都拉不出几台。
首先,如今韩国人是感谢美国人的,如果没有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支援,韩国早已不复存在,其次当朝鲜机械化军队一直打到朝鲜半岛东南边,也就是仁川,基本快吞并整个朝鲜半岛。
天空作美,那天仁川涨潮,美国海军陆战队顺利登录仁川,配合空军的力量顺利在韩国海岸建立防线,以仁川为突破口一举北上,一路打到中朝边境。
金日成找斯大林,斯大林说:你去找毛泽东!
客观说,美军的轰炸机轰炸过丹东,至今原因众说纷纭。
不管怎么样,这也为我们支援朝鲜提供了很好的一个说辞。
再谈《三八线》,我十分不理解导演为什么要把韩国人刻画的如此消极、畏战?
实质上这场战争是韩国的“卫国战争” 但是在剧情里韩国人表现的是不明白为什么去打仗,仅仅是被美国强行推上战场一样。
就像抗日剧里的伪军,打仗只是为了混吃混喝混军饷。
韩国渗透的特务为什么总要摆出一脸奸诈的表情,深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渗透朝鲜的特务?
而且,在秘密基地和老太太撂摊子那场戏,除了阴险毒辣其余什么都没表示。
历史上,那时是属于冷战时期,那时候基本上对立方碰到一起首先会是关于政治立场及谁对谁错的嘴炮之争。
基本为,韩国特工:你们侵略了我们的国土,让很多人饱受战争之苦!
你们是被XXX蒙骗的傀儡!
朝鲜老太太:在伟大的金日成XXXXXX,我们一定会统一朝鲜半岛!
你们无非就是美帝国主义的走狗!
这样的节奏才是正常的。
在韩国,那时候去赤色化运动越演越烈,大批的李承晚左翼分子会组织纠察队手拿棒子到处抓捕所谓的亲共分子,甚至动用私行。
那个救了李长顺的老太太也基本玩完了。
在朝,金日成政权的左翼分子同样。
基本上,剧情里那个村的人都会抓走进行审查,很多嫌疑人也会被处以叛国罪被冤死,那个老头他们一家也肯定玩完。
从没见过在战场上打仗谁会站着直直的一群人靠在一起边走边开枪,志愿军一般以33队形发起进攻。
美国一般以班为单位发起进攻,都是弯着腰,拎着枪,一路小跑,到处找隐蔽点,相互掩护推进。
坦克配合步兵进行火力支援发起进攻。
就像集结号里一样,坦克一攻上来,一个连的人基本完蛋。
医疗站在战争中很少被主动攻击,然而加进去只是为了狗血的爱情戏!虐杀伤兵有这个必要?
其实,说了这么多,我只想说:一方面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也就是平常抗日军电视剧里的俗套,另一方面确实是光腚他们指手画脚的结果。
所以,这部剧必将两极分化严重。
这部剧选了一个很好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多感人至深的桥段,这绝对不是一部雷剧,可惜美中不足,这部剧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在我心目中最多是良,不能算优秀首先剧情过于拖沓,故事线过多使得主题不突出,前面几集本来叙事节奏还不错,后面越来越拖沓,战场上的爱情不是不能表达,可爱情篇幅太大,难免喧宾夺主。
第二有些台词没注意口语化,让人看得很尴尬。
比如剧中张金旺在最后几集的一些台词就像念课文,这不是演员的问题,是台词太书面的问题。
第三叙事技巧和镜头语言还有待提高,慢镜头用得过多过滥,有些战斗细节有硬伤,比如最后一场阻击战,美军步坦协同进攻已经到了志愿军阵地前大约50米以内的位置了,可美军还是一步一步走着向前进攻,明明一个冲刺就冲到眼前了,可人家还是一步一步慢慢的走。
如果说表现美军怕死不敢冲,他们也该躲在坦克后面,可是这些美军就大大方方的慢慢溜达当活靶子。
第四对于战争的残酷过于轻描淡写,战士被步枪子弹击中,他还能不丧失战斗力,实际中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老班长肩胛骨被狙击步枪击穿,手臂还能抬起来,这在实际中也是基本不可能的,就是看多了这种浪漫有余残酷不足的战争剧,网络上总有一些声音叫嚣战争,真要打起来这些人跑的比谁都快。
第五剧情收尾不够有力,尤其是李长顺,死的不明不白,他已经不是新兵,是一个有丰富经验的老兵了,在敌人炮击时不是就地卧倒,而是在炮火中奔跑,这实在让人匪夷所思,如果说他要救那个小战士,完全可以喊一声卧倒,没有必要跑过去,那个小战士也不是刚上战场的新兵了,不可能连卧倒都不会吧?
现在网络上有一种声音,说抗美援朝是战略误判,没必要打,打的没意义,我想说的是,这种想法是对历史不负责任的。
从大处说,当时欧洲刚刚结束二战亟待重建,美国利益重心也在欧洲,作为苏联,希望转移美国的注意力,缓解自己在欧洲方向的压力,让朝鲜发动战争,后来美军大举登陆,战线都快打到鸭绿江了,在当时的形势下中国必须要参战,如果不参战,中国就成了东西方争霸的最前线,失去了朝鲜这个战略屏障,这对创造和平安定的经济建设环境是十分不利的,中国建设起步很多都有赖于苏联的援助,也不能不考虑苏联的意见。
从小处说,每一个志愿军战士的心中,他们都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千千万万人的幸福平安而战,说这场战争没意义也对不起牺牲在异国他乡的英烈忠魂。
所以,我想请求我们的编剧导演们,在这类题材作品的制作过程中能不能认真再认真,你可以做不到出乎意料,至少也要做到合情合理吧,如果你们不能做到精益求精,那又对得起志愿军的烈士们吗?
看了第一集,2星给演员,辛苦辛苦!
其他话不说,大家都懂!
看了第一集,2星给演员,辛苦辛苦!
其他话不说,大家都懂!
看了第一集,2星给演员,辛苦辛苦!
其他话不说,大家都懂!
看了第一集,2星给演员,辛苦辛苦!
其他话不说,大家都懂!
看了第一集,2星给演员,辛苦辛苦!
其他话不说,大家都懂!
看了第一集,2星给演员,辛苦辛苦!
其他话不说,大家都懂!
看了第一集,2星给演员,辛苦辛苦!
其他话不说,大家都懂!
就想看看朝鲜战争,百度搜索一下,看到这个《三八线》,原来以为很好看,毕竟抖音上也经常看到,就打开爱奇艺开始观看,总共看了三集多,终于看不下去了,又跑豆瓣来看看评分,居然八分,我又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了,这是什么情况?
难道真的很好看吗?
我就谈谈这三集的感受吧!
主演一家被炸死,是在打渔的时候,在船上,美国人确实炸到过中国境内,但是我不相信他们开着飞机专门去轰炸一条河里面的渔船,是飞机上炮弹太多了还是闲的没事干?
参加部队不需要这样拉仇恨,志愿军入朝作战是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决定,保家卫国匹夫有责!
然后又搞了一出上错花轿嫁对郎的戏,主演喜欢上了别人的内定媳妇(娃娃亲),既然女主角是个刚烈女子,她就应该从一而终,为何又喜欢上别的男人,至少说电视上两个男人从长相身高智商来比大差不差,于情于理说不过去,给人一种强买强卖的感觉。
主演进入部队,各种各样的毛病,我就想问一下导演,你是专门让一个傻子进去部队捣乱的吗?
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经历了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志愿军这么多的路程,是枪林弹雨过来的,不是几个傻子玩泥巴过来的,有没有组织纪律?
有没有战术素养?
你说你拿个鱼叉干什么?
需要煽情吗?
你放在你家里,给个镜头,大家也会懂,观众又不傻。
半夜三更翻墙跑女朋友家里去私会,这是闹哪样?
如果每个人都跑出去还得了?
我真的醉了,这是我们的解放军吗?
太差劲了,回来的时候班长还在门口等你,笑掉大牙的剧情。
坐火车去朝鲜,女朋友又来了,我靠,这是不是来卖香烟瓜子矿泉水的?
难道几十万部队入朝作战所有的路和火车站不是管控了的?
一个平民居然可以出现在站台,我真的怀疑这个女演员是不是导演的情人,这个时候都要来露露脸,喊上几嗓子,实在是无语了!
入朝作战,第一战就遇到了棒子军,不说韩国人怎么样?
至少懂历史的都知道我们的军队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是军团作战,一次战役就是几万人以上,多则上百万,井然有序,1955年上千名将军不是吹的,是实打实的,我真的想骂人,一个连就去和对方打上了。
彭德怀元帅如果知道了可能会把这个连送回东北吧!
整个朝鲜战争牺牲四十万,还不说是失踪,伤残。
战争如此残酷,这个电视给我感觉是闹着玩。
哎!
不说了,看不下去了,也不知道后面的三十几集说的什么?
只能说导演没文化,编剧脑洞大。
爷爷曾是志愿军的一员,我也一直对这场战争比较感兴趣。
追剧比较少,这还是我第一部提前了很久就开始关注的电视剧。
给了5星。
背景很用心。
两水洞战斗基本符合史实,只是略微减少了一下战斗规模。
龙源峰阻击战的剧情基本上来源于38军在二次战役的战斗,真实松骨峰附近有一个龙源里,真实的历史中更有整个穿着华东地区的单衣的连队在潜伏阵地上被冻成冰雕。
第三次战役协助攻克汉城,第四次战役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还有上甘岭的冷枪冷炮……每一段都不是凭空而来。
后勤和医疗不仅是电视剧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战争很重要的部分。
车队老班长的牺牲很是可惜。
收到广播《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那一段,志愿军空军的那一段。
我的泪点是不是有一点奇怪?
开头和结尾有一点点不给力,开头一股刘老根电视剧的味道,结尾呢,最后一集看到前一半还以为会是一个happy ending,结果最后差不多全都牺牲了……不管是志愿军、美军、南朝鲜军还是平民百姓,每个有台词的人物都有血有肉,少有脸谱的形象。
例外是那几个特务的,而且拍的有点拖沓,看得着急,占了很多时间,最后几集很多剧情却直接跳过了。
有女同胞出现的地方就会有感情戏,不过并不是很矫情那种,而是一直带着一种力量。
武器道具很赞。
初期的三八大盖、马克沁与捷克式,缴获的加兰德、汤姆森,后期的大转盘、莫辛纳甘、波波沙,而且不会像我的连长我的连那样用的都是改为7.62口径的民兵用枪。
谢尔曼坦克也是一大亮点。
志愿军出场电台是小八一,六十年代造。
近几年的国产影视里似乎只有集结号用了正确的(七一式报话机)。
棒子用的步话机倒确实在朝鲜战争中大量使用,志愿军当时还装备了它的上一代的仿制品(七零一报话机)。
截止目前评分8.9,还是三观正的比较多哈。
关于这场战争的意义,北朝鲜今日的情况并不是六十多年前的先辈们可以预知的,而对于中国,借用彭老总一句话吧:“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
好剧能够造就新人,老人一样败坏新剧,评论就从这里开始。
我们说两个陌生人见面,建立第一印象只需要开始那十秒,十秒后你就是表现再好,也难改变印象的初衷。
先说人物,这部剧从开始就是错的,错不在演员,错在为什么会选这么两个在军旅剧里声明赫赫的演员,一个是成功的部队首长,不管是现代高科技的解放军钢七连连长还是抗日军队的军分区司令员,哪一个都是刚强,精干,专业,智慧的军首长典型代表;另一位则在警界叱诧风云,偶尔也客串一些连长等军界人物,那好歹都是领导,好歹这两位都是四十多的大腕级人物,突然转眼变成了比三多还低几个量级的弱智型选手,抬着满脸皱纹,吊着眼袋的双颊,充满天真的大喊:班长,我知道我错了!
顿时有一种爹向儿子认错的酸爽。
再说表现,可能因为张国强,让观众不由得会联想到士兵突击。
没错,导演也联想到了,而且还运用的无所不用其极。
从刚开始的一班六班争先进班集体,到长顺第一次参加战斗搞砸,被连长批,到长顺和杨班长去救栓子,里面有太多的士兵突击的痕迹,但是曾经的连长变成了如今的长顺,原本是三多说的话被曾经的连长,现在的长顺一字不落的说了出来,顿时觉得时空错乱。
再说故事,亮剑为什么成功,因为他把所有故事围绕李云龙展开,塑造了一位鲜活的战神。
士兵突击为什么成功,因为他让一个小人物的成长历程让大家产生了共鸣。
他们都是讲的人的故事,包括雪豹也是如此,这些剧的历史背景不一定真实,人物虚构的成分更大,但观众觉得鲜活,有味道。
此剧的缺陷就在于混淆了要去塑造人物还是再现历史,冠名以三八线,大家都认为是一部史诗级巨作,当然导演和制片可能也这么认为,但呈现的是小人物的装傻充嫩,似曾相识的故事场景,以及支离破碎的战斗故事,无所不用其极的战斗场景特效,都在彰显着故事的苍白!
说到这,想必那些穿帮、那些韩国人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那些美国鬼子在志愿军面前表现的如此弱智不堪一击,那些都已经不重要。
重要的是:导演,你是真的想让人了解记住这段历史,还是用逗逼的人物展现一部逗逼的传说,还穿上一部史诗巨作的虎皮。
针对那些拿题材意义要高分的主,你真的认为他做到了吗?
实在看不下去 不是说朝鲜战争怎么样 本剧制作的水平也太次了 还不如好多抗日神剧 8.1的评分也简直是个坑
我觉得豆瓣应该弄个验证,类似12306,选中片中剧照才能评分,确保看过
七哥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虎头蛇尾 依旧是典型的中国战争片 没有吹得那么好
剧情略单薄
可歌可泣的定国之战,难得的佳作!片尾曲真不错
合格的作品 除了感情戏填补剧情空白 装备武器的还原度不高之外 的确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特有的爱国主义 结局似乎借鉴了电影高地战 英雄终究还是死于最后的炮弹
尊重并且敬重那段历史 但这部剧真的只能给2星
作为一部电视作品,我只能给7分。作为一部没有了神剧味道的战争片我给10分。向那些为了中国,投身血和火的先辈们致敬。不要去理会那些“公知,美分,SB”如何吃奶骂娘,因为它们太少,只是会喊两嗓子。
为了志愿军给三星。但是前几集真的差劲,一点也不好笑,很尴尬,很没用的剧情!不要让老演员演二十岁年轻人的年少轻狂了,真的演不出来。但是我相信他们在战场上的坚毅能演出来。唉
难得的优秀反映 抗美援朝 的电视剧。
看到豆瓣er说,好的战争片是要反战。没错啊,战争是我们挑起的吗?东北是被谁轰炸?是谁要把我国的工业基地变成战争前线?反思战争,你去跟战争贩子说啊?要我们反战,我反你个鬼哟!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配音尴尬,千篇一律的脸谱化人物设定,烂俗的剧情桥段,矮化敌人,粉饰战争,五毛钱特效,打仗这么严肃的事情,搞的像一群二逼青年过家家一样,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就是以这种水平和态度对待我们严肃的历史的吗?老兵看了都要骂街了,导演是不是《乡村爱情》看多了,就这么塑造中国军人的形象?作为一部爱国主义教育宣传片都几乎不合格,完全无可取之处。
我完整的看完了《三八线》,这么好的题材只拍了个皮毛。所谓爱情戏和反特戏太长了,战争的残酷也仅拍出了九牛一毛。上甘岭坑道作战没有体现出来。这个剧还是叫英雄儿女更合适。张国强和王挺两个大叔演二十岁小伙显然不合适。王挺的单兵战术素质比张国强高得太多了,两色应该换换。
编导疯了吧!!!!那么些金刚不坏之身那么多集都走过了,因为情怀我都收下了。最后两集搞什么名堂,一个个全他妈写死了!!还他妈有熊孩子玩儿手雷害死的,你大爷你讲情怀讲个人英雄主义你就见讲到底!最后全给瞎耽误死了你糊弄谁呢!!!!!
我喜欢的是中间的战争剧情,告诉新兵蛋子什么叫协同作战,什么叫机枪封锁线,什么叫正面强攻,侧翼夹击,背部迂回包抄,什么叫做战略目的,战术技巧,如何躲避敌机,远距离隐蔽进入敌方纵深,这特么才是解放军和志愿军优良的战术素养和单兵应具备的素质!给四星是因为中间的男女感情戏太烂太老套。
都2018年了,医疗兵取弹头 还是能拿出一个完好无伤的出来。。。 凭着良心想想 朝鲜战争这么好取材 历史细节最多最全的吧? 找几个靠谱的军事顾问就那么难么? 整整38集无限爆破 简直炸的人头皮发麻,钱花不完 不能买好点的枪械道具? 枪头都是歪的。。。 吗啡能救命。。。枪声一听就是CS游戏里的AK47的录音(而且 当面CS很多枪械都是用 架子鼓等乐器 弄出来的), 这些该花的钱 一分不花,不该花的钱 在那里乱搞。 说不好听点 朝鲜战争 是重中之重, 除了吃炒面 各种艰苦环境 还原的比较好, 其他都是在撒狗血,主体上 只拍出个 接近及格的战争场景。 影视发展开倒车,真的看完有点让人心寒呐。
本来值五星,但是最后几集明显收不住了所以扣一星————————————————————想了一下,最后几集简直是灾难,还是三星算了
只针对这部电视剧,只能打3星,这么好的题材愣是拍的又臭又长,这种电视剧怎么拍?应该学学《兄弟连》和《太平洋》,10集就够了,最多不要超过15集,现在到好,这到底是要讲啥?战争的残酷?儿女情长?展示中国军人?抒发中朝友谊?反思战争呼吁和平?啥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