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现实之舞

La danza de la realidad,童年幻舞(台),舞蹈现实,现实的舞蹈,Dance Reality,The Dance of Reality

主演: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Pamela Flores,Jeremias Herskovits,布朗提思·佐杜洛夫斯基,Bastián Bodenhöfer,亚当·佐杜洛夫斯基,阿克塞尔·佐杜洛夫斯基,Francisco Pizarr

类型:电影地区:智利,法国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13

《现实之舞》剧照

现实之舞 剧照 NO.1现实之舞 剧照 NO.2现实之舞 剧照 NO.3现实之舞 剧照 NO.4现实之舞 剧照 NO.5现实之舞 剧照 NO.6现实之舞 剧照 NO.13现实之舞 剧照 NO.14现实之舞 剧照 NO.15现实之舞 剧照 NO.16现实之舞 剧照 NO.17现实之舞 剧照 NO.18现实之舞 剧照 NO.19现实之舞 剧照 NO.20

《现实之舞》剧情介绍

现实之舞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睽违影坛23年之后,尤杜洛斯基将压箱底的奇诡珍宝一次放大绝,以自己的人生作为蓝本,让亲儿子成为生命的化身,从童年阴影到成长追寻,所有情慾歌舞信仰仪式,全都化为华丽繁複的视觉元素,展演出一场又一场荒诞幽默、诡魅不安的心灵探索,宛如Cult版《八又二分之一》,比《圣山》更光怪陆离、比《鼹鼠》更直探灵魂。这是一部实验传记电影,绝非虚构,因为所有的角色、场景、事件都是真实的,但却也在尤杜洛斯基的生活导引叙事中,逼迫我们拓展想像力、逼近极限,攫取掌握所有转型衍化的可能性。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复身犯奇幻儿童雾都神探之绝情箭幻想万华镜土地公土地婆广东十虎铁桥三之王者峥嵘海底大冒险大耳窿头文字D第四季村支书浪客扳手侠海啸奇迹美国队长4天真男人敌营十八年噩夜军团开心超人之逆世营救第三布局尘沙惑雪山奇迹沉默白发魔女外传纳彦塔拉:童话背后的印度影后我们的音乐深海历险记大力神重生喀秋莎行动我的糟糠之妻心动的颜执撒旦的恐慌烈血快车

《现实之舞》长篇影评

 1 ) Origin

亚利桑达在采访里这样说到:"If I die tomorrow, it's my last will. But if I continue, it's my comeback." 这部影片是导演的童年,是他梦里一遍遍勾勒的地方,是他离开却必将回去的巢。

如果快要死去,他会再将这个梦温习,如果有来世,一生还会在这里开始。

人类一生都在分析解剖自己,我们能分辨金星和月球,却无法明了本性是善或是恶。

所以人们钟情于解读自己的童年,不被教条约束行为,不被琐碎钳制幻想,自然而生的童年。

 2 ) La danza de la realidad

去现实之中舞蹈吧!

去光怪陆离中游荡去抚慰流离失所者去抗争独裁统治者成为遵从唯心的唯物战士去看到自己成为自己去愤怒,悲伤,给予,救赎,迷离,癫狂随后再自我毁灭直到那时无力的荒诞会将你吞噬因为,你回到了起点所以,必须再次离开去现实之中舞蹈吧!

只因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亵渎!

 3 ) 《现实之舞》诗歌与成长,是现实之上,也是现实以下

Pieza 1 自己自传是最难拍的,构筑自己人生的重大转变,与琐碎的细节剥开展示,在经历了悲喜与岁月的共同侵蚀,如何能保证客观?

抽象是文明,抽象概括了具体,从千头万绪中整理出一条以感知为形状的线,供作者与观者共同咀嚼相同的情感。

《现实之舞》是佐杜洛夫斯基的自传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了自己的童年时期。

佐杜现在被广泛认识的是“超现实主义大师”,或者从电影《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里被人了解。

他的父亲是俄罗斯人,斯大林的崇拜者。

佐杜1929年出生于智利,年轻时候写诗写话剧,24岁与家人决裂,独自出走法国(这个在第二部自传电影《诗无尽头》里有更具体的描写),拥有法国国籍,说西班牙语和法语。

他的电影往往出现在午夜场,拍电影的钱通常都是好友资助(比如约翰列侬);与超现实主义大师们交好,曾经邀请过达利去饰演《沙丘》中的哈克南公爵;与莫比斯合作的沙丘分镜,之后两人又共同合作出了漫画《印卡石》与《合金男爵》(某种程度上算是《沙丘》的遗产)。

2024年的2月16日,他刚刚迎来了他94岁的生日。

Pieza2诗歌以下诗歌来自《现实之舞》,并且包含剧透。

开场,无数金币掉落,老年佐杜(导演本人出演)的脸出现在画面中,开始朗诵:

“金钱如鲜血流动的金钱能赐予生命金钱如耶稣分享的金钱能赐予祝福金钱如佛祖饱经沧桑的你才有资格用欧赠予他人鲜花者金钱予其光明反之摧毁之富人见其自省金钱与良知并无区别良知与死亡之间亦不遥远则死亡与财富仅有一线之差”随后镜头转移到了马戏团,少年佐杜和父亲出现(其实是导演本人的小儿子和大儿子扮演的),少年佐杜看起来十岁出头,一头金色长卷发,穿着水蓝色外套,画了精致的妆容,如一个小女孩一般。

父亲粗鲁的让他过来与马戏团的人一起看父亲爬绳子,少年佐杜站在远处不敢过去,年老的佐杜再次出现,捂着少年的胸口说了下面这段话“孩子囚禁在你的身旁眼神无比游离外人,永远都是个外人”

被眼前的暴力感到痛苦的少年跑向了海边,旁白老年佐杜的声音再次响起:“颤栗的托科皮亚(佐杜的出生地)石头的味道小镇的挽歌烈阳将其撕裂街道耐心的等待雨水的降临”少年佐杜跑过家里开的内衣店门口,母亲看到他问道(歌剧唱腔式念白)“你为何要跑,亲爱的父亲?

”少年佐杜生气的说“我不是你父亲,我是你儿子”。

少年跑到海边,向海里扔石头,一边咒骂着“我才不是同性恋,你们都去死”,海边的皮肤灰青吉普赛人举着酒杯过来阻止他“一块石头,就能杀死大海里所有的鱼”,少年佐杜不理会,继续扔石头,随后海啸骤起,卷起无数死鱼冲向岸边。

海鸥们如乌云一般冲过来啄取岸上的鱼,少年也在慌乱之中跑向坐在岸边的老年佐杜,老年佐杜又开始念诗:“我很迷茫沙丁鱼在悲鸣,我该为之神伤吗海鸥在欢歌,我该为之喜悦吗我该为之悲痛,因人打断了海鸥的盛宴(镜头中出现了渔民快乐的收获冲上海岸的沙丁鱼)于我,世界如此陌生在名为痛苦与欢愉的网上一切相互交织(镜头里,渔民们开始庆祝丰收)”

接下来,镜头回到了家里,广播里说新总统上任后人们将会不再贫穷,每个人都会拥有工作,父亲用治愈之水喷射广播,大声辱骂“骗子!

”少年佐杜在门口吃冰淇淋,一失去了双手的残疾人走过来,他希望在佐杜家店门口的柱子上蹭一下后背,佐杜看他蹭的很费力,便主动提出帮助他挠后背,同时将冰淇淋递给了他让他吃。

这一切让佐杜的父亲无法忍受,他殴打并辱骂那位伤残军人,留着笔直的胡子,行为作派十分的暴力。

父亲将佐杜拖进屋里,斥责他那娘娘腔一样的长发,同时质问佐杜的母亲“你为什么要叫他父亲,不叫他儿子”母亲哭着拿出梳子,一边给佐杜梳头一边唱:“在俄罗斯我的父亲与母亲相爱他是个英俊的俄罗斯舞者他们都是犹太人所以哥萨克追杀他们他们移民到阿根廷他们辛勤劳作养家糊口为了点燃一盏灯父亲爬到一个大酒桶上酒桶的盖子裂开他被活活烧死了我怀孕的时候,就是感觉到你是父亲的转世确实如此你长着一头浓密的金发这把梳子,是父亲给我的唯一遗物”随后父亲拽着佐杜去了理发店,不顾孩子的哭喊,让理发师摘掉了佐杜的假发,随后假发灰飞烟灭,露出了少年原本的棕色短卷发。

回到家后,母亲悲痛欲绝,大喊着“你们杀死了我的父亲”父亲告诉佐杜:你要是想成为我的骄傲,就需要忍受痛苦,我会打你,一次比一次用力,直到你受不了。

镜头一转,穿着制服的人们从卡车上下来,用扫把把街角那些伤残士兵扫到卡车上带走,如同清扫地面的果皮纸屑一般自然。

父亲为了锻炼佐杜的勇气,把他的牙打断了,于是他们去看牙医,父亲告诉他意志必须凌驾在肉体之上,向佐杜展示用烟头烫自己的手,然后又告诉他男人必须要坚强,拒绝了医生的麻药。

没有痛苦喊叫,没有发抖,父亲很满意佐杜的行为,买了冰淇淋他去海边,让他自己吹吹海风。

在海边,佐杜遇到一个传道者,传道者给佐杜进行了传教(一些赞美菩提的话语)。

带他去看缆车,缆车上掉落了一些石头,传道者捡起石头说“这些缆车就像我们的身体,承载着灵,魂灵魂则珍宝,上帝就在我们的灵魂之中。

”随后,他拿出来三个徽章,分别是十字架,大卫之星,星月图,他说要把他们三个融为一体,三个上帝合在一起,变成一个上帝。

接下来,镜头回到家中,几组简单的性暗示镜头,父亲想要和母亲要完成生命的大和谐。

母亲试图拒绝,面对父亲的暴力,拒绝无果。

两个人进行至半场,佐杜冲回家里,向父亲展示三枚徽章。

气不打一出来的父亲让佐杜跪在马桶前,将三枚徽章一个接一个的扔进厕所,每扔一个都要说一遍“上帝不存在”,最后对佐杜说“上帝不存在,你死了就成灰了,仅此而已”然后冲水。

老年佐杜再次出现:“我要相信谁?

少年佐杜抬头对着父亲说“爸爸我相信你,上帝不存在,我死后会变成灰”父亲周三半夜出门去参加地下运动。

整个会议在脱衣舞俱乐部召开,共同参与的还有很多cross,可以说是佐杜对自己父亲的行为巨大的讽刺。

随后父亲带着佐杜去了消防队,消防队的吉祥物狗去世了,少年佐杜成为了他们新的吉祥物。

作为条件,少年佐杜要了橱窗里的红色皮鞋。

他穿着新皮鞋去找擦鞋孩子玩,然后把鞋换给了他,擦鞋孩子卡利托斯穿着佐杜的新鞋高兴的跑了,只剩下佐杜拿着他的擦鞋盒子在原地等他。

随后他看到了卡利托斯的尸体——他跑到岩石上,橡胶鞋底很滑,他掉到海里淹死了。

卡利托斯的葬礼上,老年佐杜再次出现:“救赎,苦难周而复始,永不磨灭”同学们邀请少年佐杜一起去“打大象”,随后因为他的“大象”跟其他孩子的不一样而被嘲笑:“我们的是香蕉,你的是蘑菇,前面还很钝。

”【这里并没有器官的暴露,用的都是表现主义的手法】少年佐杜走到礁石后面哭泣,随后爬到很高的石头上,老年佐杜站在他的身后,这一段极美,两个人仿佛舞蹈动作一般,老年佐杜轻语:

“别跳!

你不是孤身一人,你有我在你已经准备好转生成为你原本应该成为的人你已经得到了你所追求的拥抱你的苦难这样你才能来到我的身边二十年后,我会成为谁?

一百年后呢?

几千几万年后呢?

我的精神是否还需要一个躯体?

对你来说,我还不存在对我来说,你已不复存在最终等一切都回到起点你我都将成为回忆我们只是一场梦拥抱你的幻想活下去!

”少年佐杜跑回家,贫民窟着了大火,火警警报声响起,佐杜穿上消防队吉祥物的服装跑上了救火车。

为了救屋子里的火,消防队员们拆掉了屋子。

贫民们冲上来抢夺消防器材,被佐杜的父亲打走,队长在这次火灾中被烧死父亲为了让佐杜证明自己的坚强,要求他不要躲避视线盯着尸体看。

走在队长的送葬队伍里,佐杜眼中所见都是亡灵,他还看到一只海星爬到了他的嘴上,他难以呼吸,转眼他又躺在坟墓里,身上爬满了蛞蝓和面包虫,最后他晕倒了。

醒来之后,父亲烧毁了他的消防队服。

小镇里来了游行的队伍,三百多人衣衫褴褛,举着黑色的伞,跪坐在海滩上,“我们要水,哪里有水?

”士兵们说:“去管上帝要吧”。

消防队的父亲用驴车载了水去救济,疯狂的暴民们杀死了他的驴,他大喊:“你们杀了我的驴,明天我怎么来送水?

”暴民们回应道:“我们今天就会死,谁还管明天”父亲跌跌撞撞的回到家,生了疫病,脸上长满了疮,倒在地板上开始抽搐。

同时士兵们与市长在他家的卷帘门外敲门让他不要挣扎赶紧出来,他会成为疾病的污染源的!

母亲祈求上帝给予自己“治愈之水”,随后治疗好了父亲,母亲称赞父亲“如偶像一般强大”,被父亲摇头拒绝,母亲让父亲好好的感受上帝存在,父亲却说自己的心里只有母亲。

打开店铺的卷帘门后,原本要杀死他的市长和士兵突然变成了他的地下同伴,父亲说找到了解救难民的方法了!

那就是刺杀新总统!

佐杜与母亲送父亲去渡口,父亲要完成自己的暗杀任务。

父亲站在船尾盯着母亲与佐杜,眼神坚定,像极了《诗无尽头》里佐杜离开父母那一幕。

随后,父亲的同僚试图在狗狗选美比赛上杀死伊瓦涅斯,父亲看到总统的瞬间,似乎被他身上某种特质所感染,某种与自己所崇拜的偶像相同的性质,父亲选择了冲上去保护总统,救下总统后,作为奖励,他得到了总统弼马温的职位。

父亲没有杀死伊瓦涅斯。

他原本计划毒死总统的马,趁他悲痛时从北口开枪。

掏出枪后,他的双手痉挛,无法扣动扳机,伊瓦涅斯以为他是要把枪递给自己,结束他可怜马儿的生命。

伊瓦涅斯感谢了他,亲自杀死了自己的马儿,给了父亲一大笔钱让他离开。

少年佐杜从噩梦中惊醒,大喊着妈妈。

老年佐杜再次出现:“在水泥的摇篮里淹没在巨大的影子中我仿佛不再存在被困在这肉体的岛屿上在记忆里寻找自我却空无一人”母亲问少年怎么了,少年说黑暗吞噬了一切,母亲告诉他“妈妈有多爱你,黑暗就有多爱你,爱不是来自妈妈,爱是来自上帝,黑暗是上帝的影子,黑暗的爱同样多。

”两个人开始在屋子里将身体涂黑,融入黑暗,老年佐杜站在门口:“母亲融入到黑暗之中我再也没怕过黑夜”

少年佐杜在街上遇到卡斯托利的弟弟,错把他认成卡斯托利的幽灵,弟弟不喜欢佐杜,说他是杀人犯,佐杜走到他擦鞋的酒吧希望得到原谅,在众人的起哄下,他们要佐杜和卡斯托利互相殴打。

但结果是众人拉住佐杜,让弟弟单方面打他。

母亲让佐杜忘记自己的白皮肤,忘记自己是犹太人,不要太高调,这样可以隐身,于是她带着佐杜,脱光了衣服,回到了刚刚的酒吧,所有人对他们视而不见。

在沙滩上,佐杜问母亲是否教过父亲“隐身术”。

母亲说父亲不信这一套,两个人用气球和石头寻找父亲,佐杜对着石头说“不要忘记我们,快点回来”。

石头随着气球飞向天空,落在了父亲身在贫民窟屋顶,身边躺着侏儒女酒鬼,父亲的双臂一只涂成青蓝色,一只涂成红色(其实是智利国旗)。

他之前失去了记忆,现在突然全部回忆起来。

父亲双手仍旧没有恢复,只能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他在街边遇到一个木匠,给木匠看了自己的双手,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赚到回家的钱。

木匠为他洗干净身上的涂料,给他穿干净的衣服,为他安排了打磨椅子的工作,木匠叫何塞,是他这辈子遇到的最好的人,他的手刚好能夹住打磨的板子。

在做好一百只椅子后,父亲与何塞一起去教堂送了椅子,在圣歌中,木匠何塞去世。

牧师在教堂为何塞筹集丧葬费,父亲把何塞给自己的全部工钱捐了出去,流着泪走出了教堂。

走出教堂后,他随着人群加入了街上的游行中,因为他的手指无法伸直,他做了不标准的游行敬礼。

随后引发了一系列骚乱,他像是殴打婴儿一样把游行宣传者全部放倒,并且要求宣传者大喊“上帝保佑堂何塞”。

很快,穿着西装的官员们发现了父亲,把他关押起来,用尽酷刑,反复的询问:谁是堂何塞?

“他是你父亲”“谁是堂何塞”“他是你儿子”“谁是堂何塞”“他是你自己”“谁是堂何塞”“他是我,是你,是我们所有人”就在他即将被击毙时,一群共产青年营救了他,伊瓦涅斯放弃了政权,逃往了阿根廷,青年们把父亲送回了家。

母亲要治好父亲的手,父亲不相信有任何方法能够治愈。

母亲在院子中摆了三张人像。

第一张是父亲的偶像,那是从前的某个联合体大国的统治者,母亲把他的像放到地上“瞧瞧你仰慕的魔鬼”。

第二张伊瓦涅斯,“你在伊瓦涅斯身上,找到了你对偶像的全部仰慕”。

母亲拿走伊瓦涅斯的像,放在地上,露出了第三张人像,是父亲自己:“瞧瞧,你和他们一模一样,你生活在一个暴君的伪装下”。

父亲无法接受,跪在地上哭泣,说着对不起。

母亲跑过来抱住他“这个有感情并且会哭泣的人,这个人就是你,我们爱现在的你,那个以前的你,重新做回自己吧!

”母亲掏出了枪,交给父亲,父亲的手扣动了扳机,射向这三个人像,火焰涌起,将三个人像燃烧殆尽,父亲的双手痊愈。

最后一幕,三个人坐上了离开托科皮亚的船,前往了圣地亚哥。

码头上,穿着消防员服饰的小佐杜缓缓走向渡口,穿过立起来的故事中其他人物的纸板,是童年的自己前来告别。

老年佐杜出现,在船上,捂住少年佐杜的胸口,他即将告别自己的少年:“我远离了过去降落在现在承受着多少年的苦楚然而那个孩子却留在心中”随后,老年佐杜走到船的上方,拥抱死亡:“就像生命的面包就像白色的金丝雀就像价值连城的珠宝就像没有四壁的思想大开着门窗风从那里吹过只有那风那风”彩蛋:一位穿着上帝服饰的侏儒,站在他们家内衣店的门口,从水杯里倒出红酒,说到:“我们的代价,是一个奇迹”

Pieza 3 现实在佐杜的作品中,你永远能看到杀死父亲的意象,《圣山》里试图杀掉上帝的酷似耶稣的探索者;《鼹鼠》里的儿子;《圣血》里,对父亲形象的厌恶。

在《现实之舞》中,儿时的痛苦来源于贫穷的街道,阶级分明的社会,无法共存的派别,以及父亲的暴力。

父亲虚妄的崇拜让他自己身陷困境,与此同时父亲又希望亚利桑德罗(佐杜的名字)成为另一个自己,用自己秉承的信念塑造他。

母亲最后让父亲摧毁自己的人像,同时也摧毁了父亲建立的虚妄自我,回归真实,父子之间的强硬关系破裂,佐杜也可以继续做自己。

母亲的力量在佐杜的作品中总是过于强大。

《圣血》里,死去的母亲成为了束缚孩子的锁链,在幻想中的母亲的规训下,精神分裂的孩子依照母亲的指示难以控制的杀人。

《现实之舞》中,母亲教会孩子如何“隐形”——忘掉自己的身份,走向人群;克服了孩子对黑暗的恐惧;用尿滋醒了自以为是的父亲;又通过直面自我,让父亲回归自己的本性。

如果过去是破碎不堪的,那么回忆会自动修复。

现实中佐杜与父母决裂,24岁远走他乡。

虽然这部作品的后续《诗无尽头》里,青年佐杜(由佐杜洛夫斯基的三儿子扮演)原谅了父亲,并且在离开之前拥抱了父亲,但是这一切的场景,是老年佐杜阻止青年佐杜的冲动与无情,是在老年佐杜的劝说下,才有了那么一个拥抱。

是不是说明,在多年之后,89岁的亚利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回忆起65年前离开的那个午后,他用电影给了过去一个圆满?

很期待自传三部曲的第三部,希望95岁的老爷爷有力气拍完它!

 4 ) 踏上佐杜的步点

两大妖孽再续前缘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一直以来就是浩瀚电影世界中的一棵异端歪脖子树。

有一位影评人如此评价佐杜倒是中肯:披着亵渎神灵的宗教外衣,在用下半身拍电影。

此外,佐杜只拿纯粹的艺术价值来衡量一部电影,丝毫不管投入产出商业上的考量,而且他是一颗永不妥协顽石。

自他的野心之作[沙丘]被所有资方回绝之后,每每拍片,资方总会派个监督天天跟着他,以防其天马行空思维乱蹿。

1990年的[彩虹大盗]佐杜称被人摁在导演椅上喊“Action”和“Cut”,拒绝承认这是他的作品。

受不了这气不玩了,佐杜放下导筒投身于漫画创作之中。

时光荏苒,2011年,纪录片[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邀他出镜,讲述那些年[沙丘]的那些事儿。

拍摄期间佐杜又遇见了当初的一起捯饬[沙丘]的制片米歇尔·西多克。

35年没见,此番相见两人畅聊颇多,再次一拍即合,筹拍这部[舞蹈现实]。

[舞蹈现实]的上映对影坛的影响,无异于乔丹玩了两年棒球又重新捡起篮球对NBA造成的冲击。

一个隐居多年的老妖怪再次出山祸害人间,先甭管法力还有当年的几成,就冲着佐杜洛夫斯基的招牌大名,去影院观摩也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开启记忆的潘多拉千万不要抱着仰视[圣山]的眼光去评判[舞蹈现实]。

这一次佐杜没有讲述荒诞狂人梦呓般的弑神旅行,而是将镜头对准了自己,聚焦自己的童年往事。

寺山修寺曾经借[死者田园祭]和12岁的自己展开了一次穿越时空关于往日琐事的探讨追问。

每个人的记忆都不是完整的,每个人都有不愿提起和不愿和外人道的私密记忆。

导演能从镜头之后走入银幕,本身就是极具需要勇气的表现。

开启记忆的潘多拉魔盒,跟随佐杜探访他碎片化的童年往事。

佐杜生长于智利海滨小镇托科皮亚,这只是是一个看似祥和的小镇。

马戏团里的怪人林立,给小佐杜留下了深深的童年阴影。

一群矿难余生断胳膊断腿的矿工在街边唱着悲伤的歌谣,诉说着命运的不公和矿主的无情。

儿时的玩伴卡托利斯穿走小佐杜的红胶鞋,在礁石海滩打滑而意外身亡。

因为是犹太人出身,佐杜和同学们也玩不到一起。

小镇远方,黑死病的人群黑压压走来,警察将他们隔离于海滩之上,父亲驾着驴车去给他们送水。

饥饿的灾民没有感恩,反而卸磨杀驴分食了驴肉,大叫着“今天吃不饱,谁还管明天!

”……一幕幕的画面通过影像呈现,托科皮亚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留下的全是佐杜黑色阴郁的童年伤痕。

影片的前半段多以小佐杜主视角呈现托科皮亚的悲伤往昔,后半段则主要表现其父贾梅·佐杜洛夫斯基诡异征程。

与其将这段历史理解为父亲的回忆录,不如将父亲引申为智利人民的典型,揭开智利的国家之殇。

高压政治环境下的军权伊瓦涅斯政府,管制学生、管制工会、管制能管制的一切。

贾梅·佐杜洛夫斯基是一名激进运动分子,他离开了托科皮亚前往首都圣地亚哥,与同行的无政府者预谋刺杀总统。

千载难逢的机会,无政府者拔枪瞄准伊瓦涅斯,贾梅挡住他面前大喊:“这种人不配就这样轻易死去”。

杀死一个人最残忍的方式是杀死那人的最爱,让他痛苦地活着。

贾梅获得看护总统爱马的马夫一职,看护过程与爱马产生了感情。

下毒后,总统到场痛哭流涕,而贾梅扣下扳机的手指却始终不能弯下,双脚被钉在了原地。

贾梅浑浑噩噩沦落街头,噩梦中醒来,他的手指还是无法弯曲,手臂已被涂上了颜色——左手血红,右手白搭蓝,上面还有一个五角星。

对,就是智利国旗的配色。

回家是他唯一的动力,他被好心的教会木匠收养,而牧师的伪善让刚皈依上帝的贾梅瞬间心死如灰。

轰隆的坦克碾过街道,贾梅如有神力般阻挡了纳粹的来犯。

随后他又被神行太保关押密室拷问,受尽虐待欺凌。

贾梅挺了过来,终于迎来了人民解放阵线的救援。

在年青人的帮助下他回到了故乡托科皮亚,手也得到了复原,受尽了苦难与伤痛的一家人,最终渡船离开了托科皮亚。

这段荒诞的旅程早已偏离了小佐杜所处的那个年代真实的历史背景。

贾梅在真实的生活中只是一位商人,不是一位激进分子。

但这些军政府、法西斯主义、解放运动等等给智利人民造成的创伤是实实在在的,画着国旗却又无法弯曲的手指也是实实在在的。

佐杜洛夫斯基13岁离开了故乡托科皮亚,18岁离开了智利去到法国巴黎,之后很长的时间都没有回到祖国的土地。

飘渺的儿时记忆,构建了一个不美好、充满悲伤的托科皮亚。

邪典疯魔渐趋温暖不疯魔不成活,佐杜没有变,即使已年过80,邪典荒诞的气息仍无消减。

佐杜惯用的三件宝——异装癖、同性恋、侏儒自然不会少,出于题材的特殊性佐杜还尝试了许多新鲜的元素。

人物的塑造充满着乖张的戏剧性。

佐杜将影片中自己的父亲塑造得格外蛮横强硬,作为一家之主,有绝对的权威。

他训诫着年幼的佐杜,要做一个坚强的男人,挠小佐杜痒痒不允许他笑,掌掴小佐杜不允许他喊疼,这样才能得到他的认同。

父亲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神论者,拒绝神明和一切信仰。

他把小佐杜的三枚勋章十字架(基督)、星月(穆斯林)、六芒星(犹太)统统扔进了马桶。

无神论的信仰决定了他激进的政治理念,激烈反对军权政府伊瓦涅斯,对着满嘴跑火车的收音机尿尿,参加聚会寻求变革之道。

他时常如此教育小佐杜:神不存在,人死亡后只会腐烂,父亲永远不会骗你!

相对于父亲极端的弑神形象塑造,母亲则是一个完全的神性的承载。

母亲曾是乌克兰的一名歌唱家,佐杜让母亲在片中开口说话便是歌唱形式,她用完全不同的理念教导小佐杜。

母亲教会小佐杜承载思念之心,融入黑暗的静谧,远离世俗的唾弃与不公。

强硬的父性对应着宽容的母性,神性母亲也会每每在危急时刻拯救弑神父亲。

父亲感染了黑死病,母亲唱诵灵与肉的赞美诗,显现神迹令父亲康复。

当父亲承载着全智利人民的创伤回到家中,又是母亲点化了他,崇拜的斯大林、痛恨的伊瓦涅斯其实本源就是他自己贾梅·佐杜洛夫斯基。

开枪射向自己的照片,一切消解,手也得到了复原。

神性母亲最终包容感化了弑神父亲,这也契合着佐杜自己的价值观。

他本就是个彻底的大神棍,通晓基督、犹太、禅宗、萨满、塔罗等各种理论的宗教学者。

佐杜从来都是一个天生的表演者,憋不住走到镜头前秀一段也是常有的事情。

[舞蹈现实]佐杜本色出演,每当小佐杜犹豫彷徨、迷茫害怕的时候,圣洁的导演便会出镜,辅以舒缓的音乐念诵诗意旁白,安抚幼小的自己。

当然也不是每次表演都如此端着,父亲要去刺杀总统,伸手做了一个要枪的姿势,佐杜自己贼溜溜跑上去递上道具枪,难掩其老顽童本色。

除了小佐杜代表的自我,自己出镜饰演的本我,影片同样设立了弗洛伊德自我认知理论的超我形象。

超我在电影中只出现过一次,小佐杜称他为圣徒,即神佐杜洛夫斯基,赤身裸体身上绘满了各种宗教流派的符号。

小佐杜在海边看风景时,神佐杜跳大神一般的出现,教小佐杜诵读《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给了他三个宗教徽章(被父亲仍进了马桶的那三个),告诉他宇宙永恒的生命哲理……小佐杜断然不会理解其中深意,而谁又能真正认识潜意识中的自己呢?

对比佐杜的其他几部CULT经典[凡多与丽丝]、[圣山]等,这部一点不失其天马行空、光怪陆离的脑洞大开,甚至在摧毁宗教摧毁信仰上丝毫不差分毫。

然而,影片主基调经过30年的时间积淀,由刚烈生猛蜕变为宁静诗意,完整的叙事结构也降低了影片整体的理解难度。

寺山修寺在[死者田园祭]说过,“如果谁不从自己的记忆中解放出来,那他就不是一个自由的人”,佐杜无疑是最自由的人之一。

在关于影片的一个采访中,佐杜洛夫斯基全身赤裸出镜,只用手人工打上马赛克,说道:“在我看来诗歌和电影没有区别,亦如我认为赤裸的身体和赤裸的灵魂没有区别。

这就是我,完全诚实,赤条条的身体,赤条条的灵魂,充满着诗意和现实起舞。

”愿上帝让这个老顽童再多活几年,踏上佐杜的步点,合着音乐,让诗意舞蹈电影吧。

原载于《看电影周刊》2014年11月上 有修改

 5 ) 现实狂舞

《沙丘1》看了,《沙丘2》也出了,看了的不置可否,第二部提不起兴趣,只遗憾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没拍成《沙丘》,他还在40年后为自己尝试拍摄最后失败的历程拍了纪录片《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丹尼斯·维伦纽瓦的沙丘是黄褐色和灰色的混合物,一阵风一阵烟的,有点辛辣;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一定是色彩斑斓的,整幅缭绕着香气,是想象力的天马行空。

看不懂佐杜洛夫斯基的以为他是个疯子,懂他的那部分知他因赤诚而圣洁。

言归正传,还是聊聊《现实之舞》。

居然第一次,佐杜洛夫斯基从魔幻中回来了现实,把镜头对准自己的家庭和童年往事,当然,怎么也离不开宗教。

影片中父亲以斯大林为偶像,忠于专制法西斯主义,并在儿子身上实践。

他摁住儿子的头扒掉了那属于外祖父的金色长毛假发;他挠小佐杜脚底心的痒痒不允许他笑,掌掴小佐杜的脸颊不允许他喊疼;他用烟头烫自己的手掌心,告诫儿子意志力一定能战胜痛苦、战胜一切;他一巴掌打落儿子的牙齿,补牙时拒绝给儿子打麻药……父亲还是彻头彻尾的无神论者,他把搞怪神棍赠予的小佐杜的三枚勋章十字架(基督)、星月(穆斯林)、六芒星(犹太)统统扔进了马桶冲掉,咆哮着不存在上帝,人死后只会腐烂;与父亲相反,母亲似乎是神性的承载。

在父亲感染黑死病临死前,母亲通过颂咏灵与肉的赞美诗,显现神迹从死神手里将父亲的命抢回来;父亲离开后小佐杜洛夫斯基开始害怕黑暗,母亲将他身体涂成碳黑融于黑暗成为黑暗的一部分,从此他再也不惧怕夜晚;当父亲承载着战争的创伤回到家中,向斯大林的照片开枪、向伊瓦涅的照片开枪,向父亲自己的照片开枪,父亲被点化了,莫名残废的手也得到了复原。

顽石般坚硬的的父亲,最终被宽容神性的母亲所拯救,在她的胸怀中得到重生,这就是佐杜洛夫斯基一向以来的宗教观。

影片点到“现实”,却并不“现实”。

童年的现实在逝去的时光中、在导演无数次的回想中得到了加工和重塑,也因为有了时间的距离,得到了重新认识的角度。

影片的以一首金钱颂开始:Money is like blood; it gives life if it flows. 钱就像血,它流动就赋予生命。

Money is like Christ; it blesses you if you share it. 金钱就像基督,如果您分享它,它将祝福您。

Money is like Buddha, if you don’t work, you don’t get it. 金钱就像佛陀,如果你不工作,你不明白。

Money enlightens those who use it to open the flower of the world, and damns those who glorify it, confounding riches with the soul. 金钱启发使用货币的人打开世界之花,并诅咒那些荣耀它的人,使财富与灵魂混淆。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conscience and death.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death and wealth. 良心与死亡之间没有区别。

死亡与财富没有区别然而,金钱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

当我们解决了温饱问题,将穷尽一生寻求解决精神危机的良药和出口。

 6 ) 关注我的公众号私信我可以分享资源

电影的象征意义太多了,最浅显的当然是以斯大林为代表的共产主义铁拳,让男主成为了一个专制暴力神经质的“无神论者硬汉”。

在辗转的命运中又偶然拜倒在智利法西斯独裁者的门下,才豁然发现自己崇拜的不是某个主义,只是单纯的慕强而已。

真是可悲,遇见信仰危机的男主从此一蹶不振,坠入真正的人间。

在经历神的感化,铁血的暴政,世俗的爱后,最终在妻子的帮助下杀死了过去那个慕强的空心的自己。

当然,男主的命运也是映射着智利这个国家的命运,先前的共产主义思潮和后面的法西斯独裁与混乱都是活生生的历史。

那个附身于小孩的大爷很有诗意。

 7 ) 影评

摘自影评:两大妖孽再续前缘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一直以来就是浩瀚电影世界中的一棵异端歪脖子树。

有一位影评人如此评价佐杜倒是中肯:披着亵渎神灵的宗教外衣,在用下半身拍电影。

此外,佐杜只拿纯粹的艺术价值来衡量一部电影,丝毫不管投入产出商业上的考量,而且他是一颗永不妥协顽石。

自他的野心之作[沙丘]被所有资方回绝之后,每每拍片,资方总会派个监督天天跟着他,以防其天马行空思维乱蹿。

1990年的[彩虹大盗]佐杜称被人摁在导演椅上喊“Action”和“Cut”,拒绝承认这是他的作品。

受不了这气不玩了,佐杜放下导筒投身于漫画创作之中。

时光荏苒,2011年,纪录片[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邀他出镜,讲述那些年[沙丘]的那些事儿。

拍摄期间佐杜又遇见了当初的一起捯饬[沙丘]的制片米歇尔·西多克。

35年没见,此番相见两人畅聊颇多,再次一拍即合,筹拍这部[舞蹈现实]。

[舞蹈现实]的上映对影坛的影响,无异于乔丹玩了两年棒球又重新捡起篮球对NBA造成的冲击。

一个隐居多年的老妖怪再次出山祸害人间,先甭管法力还有当年的几成,就冲着佐杜洛夫斯基的招牌大名,去影院观摩也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开启记忆的潘多拉千万不要抱着仰视[圣山]的眼光去评判[舞蹈现实]。

这一次佐杜没有讲述荒诞狂人梦呓般的弑神旅行,而是将镜头对准了自己,聚焦自己的童年往事。

寺山修寺曾经借[死者田园祭]和12岁的自己展开了一次穿越时空关于往日琐事的探讨追问。

每个人的记忆都不是完整的,每个人都有不愿提起和不愿和外人道的私密记忆。

导演能从镜头之后走入银幕,本身就是极具需要勇气的表现。

开启记忆的潘多拉魔盒,跟随佐杜探访他碎片化的童年往事。

佐杜生长于智利海滨小镇托科皮亚,这只是是一个看似祥和的小镇。

马戏团里的怪人林立,给小佐杜留下了深深的童年阴影。

一群矿难余生断胳膊断腿的矿工在街边唱着悲伤的歌谣,诉说着命运的不公和矿主的无情。

儿时的玩伴卡托利斯穿走小佐杜的红胶鞋,在礁石海滩打滑而意外身亡。

因为是犹太人出身,佐杜和同学们也玩不到一起。

小镇远方,黑死病的人群黑压压走来,警察将他们隔离于海滩之上,父亲驾着驴车去给他们送水。

饥饿的灾民没有感恩,反而卸磨杀驴分食了驴肉,大叫着“今天吃不饱,谁还管明天!

”……一幕幕的画面通过影像呈现,托科皮亚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留下的全是佐杜黑色阴郁的童年伤痕。

影片的前半段多以小佐杜主视角呈现托科皮亚的悲伤往昔,后半段则主要表现其父贾梅·佐杜洛夫斯基诡异征程。

与其将这段历史理解为父亲的回忆录,不如将父亲引申为智利人民的典型,揭开智利的国家之殇。

高压政治环境下的军权伊瓦涅斯政府,管制学生、管制工会、管制能管制的一切。

贾梅·佐杜洛夫斯基是一名激进运动分子,他离开了托科皮亚前往首都圣地亚哥,与同行的无政府者预谋刺杀总统。

千载难逢的机会,无政府者拔枪瞄准伊瓦涅斯,贾梅挡住他面前大喊:“这种人不配就这样轻易死去”。

杀死一个人最残忍的方式是杀死那人的最爱,让他痛苦地活着。

贾梅获得看护总统爱马的马夫一职,看护过程与爱马产生了感情。

下毒后,总统到场痛哭流涕,而贾梅扣下扳机的手指却始终不能弯下,双脚被钉在了原地。

贾梅浑浑噩噩沦落街头,噩梦中醒来,他的手指还是无法弯曲,手臂已被涂上了颜色——左手血红,右手白搭蓝,上面还有一个五角星。

对,就是智利国旗的配色。

回家是他唯一的动力,他被好心的教会木匠收养,而牧师的伪善让刚皈依上帝的贾梅瞬间心死如灰。

轰隆的坦克碾过街道,贾梅如有神力般阻挡了纳粹的来犯。

随后他又被神行太保关押密室拷问,受尽虐待欺凌。

贾梅挺了过来,终于迎来了人民解放阵线的救援。

在年青人的帮助下他回到了故乡托科皮亚,手也得到了复原,受尽了苦难与伤痛的一家人,最终渡船离开了托科皮亚。

这段荒诞的旅程早已偏离了小佐杜所处的那个年代真实的历史背景。

贾梅在真实的生活中只是一位商人,不是一位激进分子。

但这些军政府、法西斯主义、解放运动等等给智利人民造成的创伤是实实在在的,画着国旗却又无法弯曲的手指也是实实在在的。

佐杜洛夫斯基13岁离开了故乡托科皮亚,18岁离开了智利去到法国巴黎,之后很长的时间都没有回到祖国的土地。

飘渺的儿时记忆,构建了一个不美好、充满悲伤的托科皮亚。

邪典疯魔渐趋温暖不疯魔不成活,佐杜没有变,即使已年过80,邪典荒诞的气息仍无消减。

佐杜惯用的三件宝——异装癖、同性恋、侏儒自然不会少,出于题材的特殊性佐杜还尝试了许多新鲜的元素。

人物的塑造充满着乖张的戏剧性。

佐杜将影片中自己的父亲塑造得格外蛮横强硬,作为一家之主,有绝对的权威。

他训诫着年幼的佐杜,要做一个坚强的男人,挠小佐杜痒痒不允许他笑,掌掴小佐杜不允许他喊疼,这样才能得到他的认同。

父亲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神论者,拒绝神明和一切信仰。

他把小佐杜的三枚勋章十字架(基督)、星月(穆斯林)、六芒星(犹太)统统扔进了马桶。

无神论的信仰决定了他激进的政治理念,激烈反对军权政府伊瓦涅斯,对着满嘴跑火车的收音机尿尿,参加聚会寻求变革之道。

他时常如此教育小佐杜:神不存在,人死亡后只会腐烂,父亲永远不会骗你!

相对于父亲极端的弑神形象塑造,母亲则是一个完全的神性的承载。

母亲曾是乌克兰的一名歌唱家,佐杜让母亲在片中开口说话便是歌唱形式,她用完全不同的理念教导小佐杜。

母亲教会小佐杜承载思念之心,融入黑暗的静谧,远离世俗的唾弃与不公。

强硬的父性对应着宽容的母性,神性母亲也会每每在危急时刻拯救弑神父亲。

父亲感染了黑死病,母亲唱诵灵与肉的赞美诗,显现神迹令父亲康复。

当父亲承载着全智利人民的创伤回到家中,又是母亲点化了他,崇拜的斯大林、痛恨的伊瓦涅斯其实本源就是他自己贾梅·佐杜洛夫斯基。

开枪射向自己的照片,一切消解,手也得到了复原。

神性母亲最终包容感化了弑神父亲,这也契合着佐杜自己的价值观。

他本就是个彻底的大神棍,通晓基督、犹太、禅宗、萨满、塔罗等各种理论的宗教学者。

佐杜从来都是一个天生的表演者,憋不住走到镜头前秀一段也是常有的事情。

[舞蹈现实]佐杜本色出演,每当小佐杜犹豫彷徨、迷茫害怕的时候,圣洁的导演便会出镜,辅以舒缓的音乐念诵诗意旁白,安抚幼小的自己。

当然也不是每次表演都如此端着,父亲要去刺杀总统,伸手做了一个要枪的姿势,佐杜自己贼溜溜跑上去递上道具枪,难掩其老顽童本色。

除了小佐杜代表的自我,自己出镜饰演的本我,影片同样设立了弗洛伊德自我认知理论的超我形象。

超我在电影中只出现过一次,小佐杜称他为圣徒,即神佐杜洛夫斯基,赤身裸体身上绘满了各种宗教流派的符号。

小佐杜在海边看风景时,神佐杜跳大神一般的出现,教小佐杜诵读《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给了他三个宗教徽章(被父亲仍进了马桶的那三个),告诉他宇宙永恒的生命哲理……小佐杜断然不会理解其中深意,而谁又能真正认识潜意识中的自己呢?

对比佐杜的其他几部CULT经典[凡多与丽丝]、[圣山]等,这部一点不失其天马行空、光怪陆离的脑洞大开,甚至在摧毁宗教摧毁信仰上丝毫不差分毫。

然而,影片主基调经过30年的时间积淀,由刚烈生猛蜕变为宁静诗意,完整的叙事结构也降低了影片整体的理解难度。

寺山修寺在[死者田园祭]说过,“如果谁不从自己的记忆中解放出来,那他就不是一个自由的人”,佐杜无疑是最自由的人之一。

在关于影片的一个采访中,佐杜洛夫斯基全身赤裸出镜,只用手人工打上马赛克,说道:“在我看来诗歌和电影没有区别,亦如我认为赤裸的身体和赤裸的灵魂没有区别。

这就是我,完全诚实,赤条条的身体,赤条条的灵魂,充满着诗意和现实起舞。

”愿上帝让这个老顽童再多活几年,踏上佐杜的步点,合着音乐,让诗意舞蹈电影吧。

原载于《看电影周刊》2014年11月上 有修改

 8 ) 我让你们现实

如果一切皆流,记忆的水放满了,倒掉,再放满,再倒掉。

佐杜罗夫斯基的河流,掩藏着人生价值的宝石,肆意波涛汹涌,情绪,欲望,想象,魔幻,诗人在岸边用母亲的嗓音唱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然而《现实之舞》的水不是河水而是海水,海边有腐鱼,天上有飞鸟,意识形态,宗教符号,国家历史,童年秘密,心理成长,都平衡地关在海边佐杜罗夫斯基的童话世界之中。

无边无穷的大海,带着父亲母亲爱的余温,一帆孤舟在白茫茫的大海深处的水中涤荡旋转,白发童颜的老者执鞭剃打着地上的陀螺,高速舞蹈的陀螺花纹像海水一样的蔓延浸润,诗人边玩边念咒语:我让你们现实!

让你们现实!

 9 ) 遗作

第一次听闻到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其实很诧异,因为我对这部电影曾经期待了太久。

但那也只是曾经。

据说在从之前的一部片子到拍摄出本片的这段时间里他也曾有过许多的电影项目,可惜它们都流产了。

除本片之外最近的一部是与曼森合作的,名字我忘了,图纸画了一大堆,可策划了10多年却也没开拍。

我知道之后有点哭笑不得,但是,如果他的片子也能这么顺利的拍出来,就像一部普普通通的电影那样,那他也就不是他了吧。

因为这个人,我穷其全部的人生,都无法真正的了解他。

从我看电影的第一天开始,从没有过一个导演会让我失去理智为其顶礼膜拜。

因为他只拍我在梦中才会拍出来的电影,那种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的电影。

他总是在电影里创造出一个没有遮掩,纯粹的世界,一个涵盖世间万物的世界,一个颠覆一切的世界。

如果连我这么苛刻的人都会对他的想象力所征服,那么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人会不爱他的电影了吧。

曾几何时我近乎如痴如狂,将其奉若神灵,但在数次,也只是简单的失落之后。

我对他也并不抱什么过大的期待了,因为在电影的世界里,还有太多眼花缭乱的东西使我转移了注意力,而且从客观上来说,看到他的新作也已经是不太现实的了。

毕竟,他今年85岁,而且已经有20多年没有拍过一部真正的电影了。

其实这部电影从它的预告片就让我有些失望了,因为这部电影并不是一个画面极致精致绚丽的电影,以数码设备所呈现出的影像总会让我不自觉的出戏,也许是我不习惯,但是那些最让我痴迷的画面,能让我一帧也不敢错过的画面,那些神一样的画面,铁定是在这部片子里不存在的了。

毕竟这部电影也只是小制作,比不上《圣山》那样的大手笔这是一部自传电影,只属于他自己一个人的电影,但在这部电影里,他却变了很多那个曾经那个操纵她,霸占他的女人变得幻梦却又充满活力那个曾经在他的胸口上刺上血鹰的放荡男人成了一个压抑却又极端理想主义的革命者,而他最终却选择回归家乡那些在银幕前血洒满墙的动物死时,也变得无比煽情那些让他曾经戏谑到颜面无存的信仰,又成了一个个精美的小饰品,挂在他的脖子上不变的是他自己,还有陪伴他的孩子,侏儒和残肢者,只有他们才是他真正的朋友母亲,一个以唱代语的女人,一个活在梦里的女人,她教会了他如何克服恐惧,如何去爱,如何去信仰父亲是他父亲本人,也是他自己,那个曾一度怀揣着纯洁梦想,一度想改变世界的男人,经过来自各个方面的打击之后,饱尝了世间艰苦,也最终学会了回归妻子和孩子的怀抱。

人有时真的只会在亲自体验过之后才会真正相信一些事情吗?

而那匹骏马是否是寄予他希望,当他亲自杀死它时的不甘与痛苦又有谁能知以往的那些野心,颠覆一切的野心,改变世界的野心都消失了,煽情弱化了思考,情怀取代了奇想。

而回忆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唯一的主题我们不能苛求他像以前那样天马行空,因为天才已然垂垂老矣也许每个人在老之后都会回想自己的少年时代吧,因为太多的事发生在那时,改变了我们,影响了之后的一切,而当时的我们却无法理解这部电影,就好像一个历经沧桑的老者在向我们这些孩子所讲的一个故事,一个关于他的,充满着爱的故事。

这是一个在关于世界的无穷思考中挣扎了半个世纪的人,在古稀之时所提炼出的最后的主题。

原来爱才是他电影中永恒的灵魂。

在影片结尾,在看到他驾着船,挥着手,向站在码头的自己说再见,消失在雾中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我看到的最后一部他的作品了这是一部遗作,一部献给自己过去和未来的电影,是最后的电影我不知道上帝会留给他什么样的位置,但是我愿意追随他,直到地狱——谨以此文献给我最爱的导演,亚历桑德罗.左杜洛夫斯基PS:我对电影的几个看法1,小男孩和父亲穿的中山装应该是映射毛泽东2,影片出现的智利总统应该是智利的军政府的某位领导人3,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小演员是他的曾孙子演的,因为他和左杜长得好像。。

而且他之前拍电影时曾让自己的儿子,也就是本片的父亲当过男主演,所以可能性很大

 10 ) 我坚信我的信仰

我坚信我的信仰我坚信一个男人应该坚强孩子,你向我证明了你是强大的我无法保证我一生的政治正确最后,还是神救了我以爱之名aj的电影是一种深层意识的探索,我惊艳於他有办法把这麽多的议题融为一体。

关於回忆,关於归属,关於父权,关於战争,关於共产,关於种族,关於认同,关於表象世界,关於上帝,关於成长,关於爱。

在戏里他追求的不止是模糊的意境或是精神,而是一场极端私密的自我对话,甚之自我救赎。

重点台词1“金钱如同血液,流动时赋予生命,金钱如同基督,分享时受到祝福”2“感知那个孩子吧,困陷在你胸口的孩子,眼中是永恒的迷失,一直是局外人,永远的局外人”3“赤手空拳打吧,像个男人一样”4“一颗小石子就足够杀死海里所有的游鱼”,“别为不属于你的东西感到痛苦”5“男人懂得自我控制,我挠你脚心,你要是不笑,才配做我儿子”6“你不合群皮诺曹,走开吧”7“我不想活在一个乔装打扮的狗的世界,它让我恶心”8“我的母亲融入了黑暗,从此我再也不惧怕夜晚”

《现实之舞》短评

说说你看过之后的感受吧...

8分钟前
  • 半垠黯崚
  • 很差

失望。一堆堆的视觉奇观,怪咖情节,加上宗教政治找寻,奥德赛式的故事,真的不是特别想看下去。

10分钟前
  • VVN
  • 较差

现实之舞蹈。延续了一贯的风格,而且一家子人都上了。今年看过的最有意思的电影,午夜在LES HALLES看这个电影真是奇幻,里面的诗很不错。强烈推荐!!!

14分钟前
  • 艾洛
  • 力荐

这么多年,还是能找到《鼹鼠》的影子,救赎和蜕变的母题也依旧,却有滞留不前之嫌。比起父亲如何觉悟,更吸引我的倒是孩子丰富又绝望的心。佐杜洛夫斯基是懂大爱的。

17分钟前
  • 懸蛛
  • 推荐

好现代的滤镜…再粗糙一点吧,再粗制滥造一点吧

20分钟前
  • 巴卡林奇
  • 还行

诗无尽头的前传,不过主要是讲他爹的政治祛魅,视角转换有点不够自然。。

25分钟前
  • zitsunari
  • 还行

没明白

27分钟前
  • 梦馨
  • 还行

诶,不知道在看什么

30分钟前
  • 是巴卫啊
  • 还行

非常独特的自传体作品,童年、父权、疯狂、脆弱、母爱、神性,有如行为艺术,却是一次救赎之旅,并充满了仪式感。这是佐杜洛夫斯基84岁的作品,很担心他会像很多大师一样晚节不保,昏庸懒散,但没有想到竟然还是一部极富先锋性与创造性的作品。影片的父亲由佐杜洛夫斯基的儿子亲自出演。

35分钟前
  • Clyde
  • 力荐

全是爱,可以跟《开车》比照着看

38分钟前
  • RKO
  • 力荐

si。

42分钟前
  • NVHZ
  • 力荐

看不懂

47分钟前
  • 速冻饺子🥟
  • 还行

一種疲軟的自我重複

49分钟前
  • 𐀞𐀔𐀒
  • 还行

与其说此片是一部家族史诗 不如说这是一部浓缩智利近现代史 反犹 矿难 纳粹 左派运动 反抗暴君毒菜 套上一个魔幻超现实的外壳 最后统统化为历史的烟尘

51分钟前
  • 电子眼泪
  • 推荐

魔幻感的乡愁,神性在巨乳中,爹味在父权里,爹味过浓轻则影响家庭幸福,重则误国误民还会被电卵蛋。老佐在少年彷徨中的温柔呓语,诉说着苦难终会在时间中消解。

56分钟前
  • 娘额老蛤
  • 还行

《诗无尽头》的前传,幼年故事没什么看头,倒是信仰共产主义的父亲的经历更曲折离奇

59分钟前
  • FWSWU-LLDAF
  • 推荐

佐氏是一位导演,更是一位诗人

1小时前
  • 工藤新一的猴子
  • 还行

勉勉强强

1小时前
  • Hello piggy
  • 较差

3.5。有点琐碎,想要呈现的东西太多反而溢出了。

1小时前
  • 好睇
  • 还行

佐杜洛夫斯基模板温情回忆,四佐杜出演,下接诗无尽头。

1小时前
  • 偏執機器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