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以女儿之名

Au nom de ma fille,以我女儿之名,Bamberski: The Kalinka Case,Kalinka

主演:丹尼尔·奥特伊,塞巴斯蒂安·科赫,玛丽-乔西·克罗兹,克里斯特尔·科尼尔,利拉-萝丝·吉尔贝蒂,艾玛·贝松,克里斯蒂安·米厄特克,塞尔日·费拉德,弗雷德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德国语言:法语,德语,英语年份:2016

《以女儿之名》剧照

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1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2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3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4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5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6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13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14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15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16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17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18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19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20

《以女儿之名》剧情介绍

以女儿之名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根据法国的一个真故事改编,1982年7月的一天,男主得知了女儿的死讯。他的女儿只有14岁了,在去世之前在德国和妈妈、继父一起度假。不过很快,她的死亡状况出现了疑点。生父为了女儿的真实死因跟法国法院和德国检察院纠缠了30年,但德国一直不肯引渡女儿的继父到法国进行审判,最后还是生父把他绑架到法国,才得以审判。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金牌梦想明治击剑-1874-龙行天下探案录财宝大劫案调情魔师我和我的儿女们了凡四训他们/她们我的另一面鼠王黑神驹永无止境落魄保镖之危机疑云COSPLAY侠·缘起重返1993第二季超能手机神树之叶圣达菲的美好假期我的梦中情人恋爱偏差值我们的成长日记第二季黑塔利亚第6季平地风云第一季我们的家族极客们〜警察局的怪人们〜拓荒野女孩空气人偶鲁邦三世:名为峰不二子的女人房战狼少女

《以女儿之名》长篇影评

 1 ) 全网热议的“货拉拉事件”,让我想起了这部真事改编的良心好片

最近一则新闻震惊了很多人:“23岁女生在货拉拉车上跳窗身亡”。

生命的逝去固然可惜,而因平台缺少监控,女孩的离世几乎死无对证。

这才是人们愤怒的原因。

对女孩的父母来说,不仅要承受失去爱女,可能余生都要因那无人知晓的死亡真相饱受煎熬。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一个关于女儿离奇死亡,父亲追凶30年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它——

以女儿之名 (2016)8.32016 / 法国 德国 / 剧情 传记 / 文森特·贾洪 / 丹尼尔·奥特伊 塞巴斯蒂安·科赫

1974年的摩洛哥,男主安德烈原本是个事业有成的商人。

有自己的公司、相爱的妻子达妮和一对可爱的儿女。

这宁静的幸福,在科拜医生的出现后被打破了。

科拜医生是安德烈女儿卡琳卡同学的爸爸。

他在卡琳卡车祸时伸出援手,获得了安德烈一家的好感。

谁料,情场高手科拜很快俘获了达妮的心,演变成一场老套而不伦的婚外情。

发现妻子出轨的安德烈并没有大发雷霆,反而大度地表示愿意离婚,成全妻子和科拜。

达妮虽表示愿意回头,可最终还是没能抵御科拜的死缠烂打。

忍无可忍的安德烈只好出动律师,结束了这场婚姻。

离婚后,安德烈带着一双儿女在法国生活,达妮和科拜住在德国。

适逢假期,双方商量好让孩子们去德国与妈妈小聚,顺便度假。

安德烈亲自把孩子们送到机场,目送他们离开。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这趟度假之旅,却成了父女俩的诀别。

不久,安德烈接到一通电话,说女儿卡琳卡意外身亡,放下电话的安德烈痛哭失声。

当他再次见到女儿,是在停尸间里。

几天前还健康活泼的女儿,现在却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

安德烈抱着女儿流泪不止。

然而最蹊跷的是,女儿的死因含糊不清,没人能给安德烈一个确定的回答。

科拜认为死因可能是中暑。

一旁的达妮也附和着说那几天很热,卡琳卡一直待在游泳池。

他们甚至还强行解释,说也可能是几年前那次车祸的后遗症。

科拜说:叫卡琳卡起床的时候,就发现她已经失去意识。

身为医生的他尝试了各种急救方法,包括注射刺激她的心脏。

现在能揭开女儿死因的只有尸检报告了,安德烈等了很久,才拿到一份德文的验尸报告。

报告显示女儿手臂上有淤青,还有注射痕迹,但科拜说那是为卡琳卡注射的补铁剂。

此外,科拜承认为了抢救卡琳卡时,还施打了兴奋剂、强心剂和降血压剂。

尸检报告认为这些药物的选择相当诡异。

尸检还发现卡琳卡下体有撕裂伤,阴道内有粘液,明显是有过性行为的迹象。

但报告的结论仍说无法判定确切死亡原因。

安德烈越想越觉得有问题。

他把女儿的尸检报告拿给医学教授看,医学教授很震惊,他认为卡琳卡的性行为可能就和她的死亡有关。

他还建议安德烈忘了这份报告,因为真相很可能带给安德烈无法承受的痛苦。

愤怒的安德烈来到德国质问科拜和达妮。

为什么给女儿注射那些药物?

为什么科拜也要参与尸检?

科拜一推干净,声称自己是医生,至于注射的药物是因为急救时太慌张。

而卡琳卡的母亲还站在科拜一边,斥责安德烈无理取闹。

身为父亲的直觉告诉安德烈,科拜一定对卡琳卡犯下了不可告人的罪行。

安德烈来到德国慕尼黑中央法院,要求重新调查卡琳卡的死因。

德国检察官却说案件已经结案,以缺乏证据为由,断然拒绝。

尽管尸检已经提供那么多线索,他们就是视而不见。

安德烈不顾语言不通,站起身怒斥德国检察官:你才是那个想保护杀人犯的人。

走投无路的安德烈,只好每天在德国街头发传单揭露科拜的罪行。

他希望得到舆论的支持,扩大影响力,结果却因“扰乱公共秩序”“藐视法庭”“诽谤科拜”被警察逮捕。

为了给女儿讨回公道,公司也顾不上了,安德烈甚至开始自学法律。

科拜找来一位擅长跨国案件的律师,准备在巴黎法院跨国控告科拜。

律师建议开棺验尸,找到卡琳卡被性侵的证据。

开棺后,令人发指的是卡琳卡盆腔内的器官,以及外生殖器官都被摘除了。

盆腔内是空的,没有任何残留。

显然,这是科拜在上次尸检时,把关于强暴的证据全部销毁了。

第二次尸检也终于确定了卡琳卡的死因,因为科拜当晚给她注射的丧失意识的药剂,导致卡琳卡在昏迷中被呕吐物呛死。

之后的日子里,安德烈一直没有放弃为女儿奔走伸冤。

转眼来到1990年,此时距离卡琳卡遇害已过去8年。

要起诉科拜,需要达妮的配合调查,但执迷不悟的达妮却拒绝配合。

连调查人员都忍不住反问:为什么一个母亲会拒绝帮助调查自己女儿的死因?

尽管此时的科拜已经抛弃达妮,和一个更年轻的女人结婚生子。

可达妮仍然坚持认为科拜不是凶手,这一切只是安德烈在报复当年出轨的事。

之后,安德烈辗转多国,奔走13年之后,这起案件终于在法国正式开庭。

本来根据法律,科拜至少要被判30年。

可由于科拜生活在德国,迫于政治压力只好把刑期减半,只判了15年。

奔走十几年才换来这15年,也是来之不易。

判决是下来了,但法国判决的结果根本无法在德国生效。

而且德国不愿意引渡科拜,逞凶之日遥遥无期。

后来,安德烈听说科拜最近因强奸16岁女病患,已经在德国被捕。

开庭当天,安德烈也来旁听。

听着受害者在法庭上陈述自己的经历,也是先被注射了不明药剂,意识清醒但无法动弹的情况下遭到科拜的性侵。

安德烈仿佛看到了女儿被害当天的情景,他忍不住跑到洗手间呕吐出来。

然而,如此恶劣的性侵案,竟然只判了2年。

听到这个结果,众人一片哗然。

安德烈知道,只有把科拜引渡回法国,才能让他接受应有的惩罚。

他把国际通缉令送到边境周围的邮局和车站。

希望科拜出现时,第一时间实施抓捕。

终于,距离案发17年后,1998年,科拜在奥地利被捕。

同样是迫于政治压力,奥地利并没有将科拜引渡到法国服刑,而是把他放了。

再次陷入绝望的安德烈几近疯狂,他每天在家写信给检察官、司法部长、总统、总理,希望他们尽快抓捕科拜。

此后的8年间,安德烈关掉了公司,来到德国寻找科拜的下落。

终于被他找到了科拜的住址,此时距离案发已经过去24年。

最终,走投无路的安德烈找了几个壮汉绑架了科拜。

一路闯过边境线,进入法国境内,这才让科拜得以接受那15年的刑期。

安德烈传奇的追凶经历,立刻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记者争相报道他的遭遇,这让他获得了空前的舆论支持。

科拜终于被送进监狱,虽然只有15年的刑期。

但这场为女报仇的战役,却打了30年。

影片结尾,安德烈带着鲜花来到在女儿墓前悲伤地说:“看吧,我遵守了我的承诺,从没放弃。

这场战役,我是为你而打的。

尽管路途崎岖,牺牲了漫长的岁月,我丝毫没有后悔。

今天,你就44岁了,我很想你。

我不太认同那句广为流传的“正义或许会迟到,但从不缺席”。

在这个案件中,如果不是这位父亲30年的坚持和努力,谁会真正关心少女猝死的原因呢?

真实事件中的安德烈天下最悲伤的事恐怕莫过于此,小心呵护着养大的孩子惨遭杀害。

最可恨的是很多时候因为证据不足等原因,难以让凶手得到应有的惩罚,眼睁睁看着他逍遥法外。

真实事件中的卡琳卡、科拜和达妮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些不幸的故事总会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但做父母的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可能会穷尽余生、倾其所有,只为给孩子讨回公道。

所谓“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希望世间能少一点这样的悲剧。

*本文作者:RAMA

 2 ) 永远记得那句话“感谢绑架者,因为他们代替了司法”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 黑暗永远存在 “我感谢绑架者 因为他们代替司法完成了这件事”一部优秀的电影就是这样没有特效没有过多的渲染平凡安静的叙述方式却更能让人体会到真实和现实亲人已经死去,作为父亲,我是应该用30年换得女儿的安详,还是应该带着“女儿”更好地活下去?

突然想起东野奎吾的作品《虚无的十字架》如果犯人并未把死刑视为惩罚,至死仍未反省,死刑又有何作用?

和这部电影一样,人死不能复生,对于遗族,司法很无力,死刑很无力。

死刑的最大意义,就是这个凶手再也无法杀害其他人!

 3 ) 。

在2009年的清晨德希斯先生在米卢斯酒店被捕我现在要起诉你被控绑架 非法监禁 故意伤害和教唆犯罪我会将你绳之以法且持续监禁扣留个人执行私法正义是犯罪听着女检察官口中的指控德希斯嘟囔了一句我从未想过惩罚自己就是受不了法国司法的懦弱德希斯的故事要从1974年说起当他们一家还在摩洛哥时候说起当时德希斯忙于工作所以忽略了我的妻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妻子达尼开始和一个叫大卫的德国医生混在一起还被德希斯逮了个正着然后在他妻子的央求下德希斯原谅了妻子但同时他也提出他们必须马上搬家因为他再也不想再看到大卫了然后一家人就搬离了摩洛哥不过即便如此达尼还是食言了她其实还在和大卫来往而且再一次被德希斯抓了个现行就这样德希斯和达尼解除了婚姻关系然后独自抚养一双儿女时光如梭

 4 ) 以女儿之名

文章内容首发于个人公众号:裴三说电影更多内容敬请垂阅关注公众号 本片基于真实案件改编,该起案件在法国曾经轰动一时,具体案件相关信息可以通过电影片名搜索找到。

法国一个四口之家,母亲出轨女儿同学的父亲并随后改嫁之,该男子为一德国医生。

1982年,14岁的女儿死于母亲与该男子共同生活的德国家中。

身为医生的继父声称这是一起意外,亲生母亲则是完全信任现任丈夫的说法。

一切似乎就此盖棺定论。

但面对尸检报告上的诸多疑点女孩的亲生父亲显然无法相信这是一次意外,在德国报案无果的情况下,他回法国报案。

法国警方随即展开调查,1995年法国的法院以强奸致死罪判处该德国医生15年监禁。

但离谱的是德国方面却并不配合引渡此人到法国受审,于是此项判决也就变得徒具虚名而根本没有实际的执行力。

女孩的亲生父亲显然不甘心就此罢手,在此后数十年时间内他不惜一切代价一直努力试图把该德国医生引渡到法国受审,但无奈两国之间法律上的相互扯皮使得他的这一愿望一直无法达成。

事情就这样一直拖到2009年,百般无计的亲生父亲不得已之下只好雇黑帮人士找机会把该德国医生绑架到法国受审,德国医生最终才得已入刑并被判15年监禁。

这起案件的大致过程就是如此,而这部电影基本上也是如实还原了这一过程。

说实话这样的电影就算拿它当作一部记录片来看也无妨,谈论这样的电影其实也就是在谈论这起案件本身。

电影在这里成了一个很好的展示窗口,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部电影,那么又有多少人会知道并且关注这起事件呢?

通过电影回溯这起案件本身,至少有三个地方让人印象深刻: 1、父亲的态度。

说实话在这起事件中要不是这位父亲自始至终的坚持,那么他的女儿显然就这样含冤而死了。

如果不是他对真相的坚持,女儿的惨死就只可能是一个意外而得不到任何的追究;如果不是他三十年来对正义的始终坚持,那个丧尽人性的人间恶魔显然也不可能最终被绳之以法。

但这位父亲为此又得到了什么呢?

这所谓的迟来的正义对他而言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就像身边几乎所有人到后来的不理解和善意劝说一样,不再刨根究底去寻求那残忍的真相有时候显然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毕竟悲剧已经无可挽回,而生活却还要继续,耗费如此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这样一件很可能并不一定会成功的事显然在常人看来是不值得的。

但身为父亲的男人却宁可牺牲当下的一切也要坚持追究下去,对他来说这是身为一个父亲对女儿所应有的职责,他显然不能让女儿死得如此不明不白。

因此当三十年后这起案件终于因为男人的不懈努力而得到最终的解决时,我们看到男人站在女儿的墓前说“我遵守了我的承诺,从没放弃,这场战役,我是为你而打的,尽管路途崎岖,牺牲了漫长的岁月,我丝毫没有后悔,今天,你就44岁了,我很想你。

”这既是他对女儿最好的告慰,也是他个人最好的解脱。

相信这一刻很少能有人不为之动容。

2、母亲的态度。

与父亲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这位母亲的自私与冷漠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如果这不是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估计很多人都会认为把母亲塑造成一个如此糟糕的形象显然有失于偏颇。

世人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守护者,但现实却是并非所有的父母都能做到这一点,有些人可能天性就不适合为人父母。

这个女人显然就是如此,她从一开始的出轨到后来不思悔改继续偷情被发现导致夫妻离婚,说实话作为一个母亲来说女儿出事之前她对于现任的劣行没有一丝的察觉和警惕就已经明显存在失职之嫌了。

而女儿死后一开始她的态度也许我们还能理解,毕竟就像她自己所说的一样,当时的她把这一切理解成了是前夫因为怀恨在心而对她进行的报复。

但当后面前夫一次次告知她事实真相并且把确凿的证据展示给她看后她却还是一副无动于衷的冷漠态度,这就完全令人不可接受了,毕竟这也是她的亲生女儿啊,换作任何一个正常人显然都不可能会是她这样的反应。

不知道这部电影公映时现实中的这位母亲有没有勇气去看这部电影,如果看的话她又会作何感想呢,这显然不是一句“我根本没想到事情会是这样的”所能自我开脱的。

3、法律在整起事件中所起到的作用。

试想一下,如果不涉及跨国间的法律,那么这起事件解决起来也许并不会如此的困难重重,毕竟法国方面审理案情后在一开始就已经对该德国医生定了罪。

但这种跨国间的法律却成了这起事件事实上的阻碍,本来并不复杂的一件事,而且该恶魔后来在自己国家因为类似的案件也面临过审讯,但我们的主角花费那么多年的时间和精力却等不来那完全合理合法的引渡。

如果说法律的初衷是用来维护正义的话,那这种国际法间片面的对本国公民的保护在这里却实际上变相地成了一种对恶行的庇护。

最后想提的一点是,这部影片在叙事和人物处理上所采用的这种过于冷静的手法显然很容易让人造成误会,不知道有多少人观影的时候会像我一样甚至一度偏离了电影的主题误以为这个男人真的像他周围的那些人所认知的那样是一个患有迫害幻想症的偏执狂。

不过从最后的效果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手法显然是十分恰当的,这种手法明显使得影片在叙事上形成了前后间的巨大反差,正是这种巨大的反差才可能使观众的情感在最后可以得到更强烈的释放。

 5 ) 以女儿之名

与其说这部电影是关于父女情,不如说更多的是对世界司法机关和权力机构的真实写照。

一位父亲,为被继父性侵而亡的女儿,奔波三十年,只为得到一个正义公平的结果,让凶手得到应有的惩罚,不求多,只求应有。

中间经历了各种坎坷和波折,被两国的高层不停地打压,现任妻子离他而去。

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用各种自己的办法为女儿平反,比如去德国的各个街道发罪犯的信息,去德国周围的城市的每个医院和入境处发布罪犯的国际逮捕令,去美国用绑架的方法引发媒体的注意扩大事件影响力,等等。

30年的等待和奔波,没有辜负他,正义和公平仍然是占上风的。

看的过程中很多社会事件在脑海中闪过。

鲍毓明性侵案,司法机关的漏洞,权力机构的控制;杭州杀妻案,利用媒体进行渲染扩大事件影响力从来为破案助力.......果然,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6 ) 卡琳卡,爸爸想你

分2次,把《以女儿之名》看完了,非常喜欢。

即使提前看过十分详细的剧情解说,看的过程中,仍然是眼泪不断。

80多分钟里,不知道哭了多少次。

是的,知道自己泪点低,硬着头皮也要看!

这是一部传记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然而事实比影片更残酷。

影片里的女儿卡琳卡和弟弟一起跟着爸爸生活,假期去找妈妈,而真实案件里,女儿和儿子是跟着妈妈的。

这点不同,让我更难受了。

说回影片,当在开头看到卡琳卡和禽兽医生的女儿是好朋友时,“他是怎么下得去手的?

”这个问题立刻浮现在脑海里。

但他就是做了,不止是卡琳卡,还有不少女孩被他伤害。

这种禽兽心里根本没有正常的伦理道德,所以肆意践踏法律!

卡琳卡的妈妈也不是多有道德底线的人,不然也不会在出轨被发现,得到丈夫给的机会后,继续跟禽兽医生勾搭。

说到出轨,我不认同爸爸给出轨的妻子机会这个做法,出轨跟家暴一样,有一次,就会有后边的无数次。

但对他的做法表示理解,他是一个有主意的人,他爱他的家庭。

他愿意给妻子机会,然而她再次辜负了他。

当看到爸爸带人捉奸在室的时候,吐了一口浊气。

出轨已经很恶劣了,说明她道德底线低,不是一个好妻子,后面她居然还有更恶劣的表现,让她不配做一个母亲。

从女儿的死开始,她一直在自欺欺人,无条件相信禽兽医生。

归根究底,是因为她既懦弱又自私。

她的人生非常失败,真是悲哀,活该!

爸爸是跟他们完全不同的人。

影片里的爸爸,作为父亲,在我心里他趋近完美。

他有能力,有责任感,能包容错误但不是无底线的包容,有勇气,不惧困难险阻,坚强,坚毅,行动力和学习能力极强,遵守承诺…… 他是卡琳卡的爸爸。

作为父亲,他只是想为死去的女儿做些父亲应该做的事——让加害者受到惩罚。

这一做就是30年。

30年里,从有人理解帮助,到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

他失去了工作和正常的生活,女友离开了他,朋友也没有陪他到最后,就连儿子不理解。

倾尽所有,他终于做到了。

垂垂老矣,一无所有。

但他终于能在女儿墓前,说出那句“我很想你”。

卡琳卡,生日快乐。

卡琳卡,爸爸想你。

 7 ) Kalinka

这件案子在法国非常有名:一个法国家庭,父母离异后,母亲再嫁一德国医生,也把一双儿女接去德国生活。

1982年,14岁的女儿Kalinka在德国继父家中死去,她继父向警察解释说他继女是因为中暑去世的...尸检草草进行,虽然法医看到了女孩儿私处有撕裂,血痕及白色液体,但没有详细检查,只是在报告中说死亡原因可疑...因为这位继父是很有名的医生,在当地很有声望,在政商圈很有人脉....人在法国的Kalinka生父不相信女儿就这么死去,在德国报案无果的情况下,他回法国报案,法国警方展开调查,再次尸检时发现,女孩儿的私处已经消失不见了。

1995年,法国法院以强奸致死罪判德国医生15年监禁,但德国拒绝遣送医生到法国受审...调查期间有其他德国少女报案,告德国医生给她们治疗时注射安眠药并侵犯她们,医生却说双方是自愿的...其它案件要么过了追诉期,要么没有证据,只有一例案件有证据,医生也只是被判两年缓刑...2009年,遇害女孩儿生父雇人把德国医生绑架到法国受审,引起轰动。

德国医生被判15年,现在法国监狱服刑。

此案引起了连锁效应,其中一例是一位法国富二代,有法国+摩洛哥双重国籍,父母在娱乐界人脉很广,他在巴黎指挥杀人后,潜逃回摩洛哥,摩洛哥拒绝遣送他到法国受审。

Kalinka事件后,受害人的父亲,也是法国有名的赛车手,通过媒体威胁要以同样的方式绑架他回法国受审。

几天后,摩洛哥乖乖地把他送回了法国...

 8 ) 杂聊几句

1真实故事改编,法国1982年7月发生在一位父亲身上的故事,他突然得知远在德国的女儿的死讯,面对前妻与女儿继父的重重疑点,他竟花了30年,与这对夫妻、与法国法院、与德国检察院、与律师、与法官、与警察、与形形色色的人不断纠缠,自己的人生也从那一刻按下暂停键。

2没有迟到的正义,迟到的不叫正义,那部分只能算是利息。

3犯罪的人在逍遥,受伤的人在磨难,转机在于,犯罪之人继续犯罪。

4女性要复述被性侵的经过,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事情。

5母亲是个疯子,她绝对是已经疯了。

6“如果你还在,今年44岁了。

”这句话泪目了。

或许我会是爷爷,我在这个世界上还会有一段父女情,是可以真切感受到温度的那种。

——2022.12.21看完《以女儿之名》

 9 ) 以女儿之名

这部剧的整个灾难中,母亲真的没脑子,轻信医生,因为父亲长期工作不在家,一被勾引就跟着,父亲给过机会,没有珍惜。

女儿死去后,盲目相信医生,平常生活里也总是被医生用安眠药放倒,是一位有美貌,不懂得好坏的,不聪明的母亲。

这样的母亲在这场事故里,给女儿带来了灾难!

医生因为有名誉,有药,得到性太容易,以及被治罪机会太少,就肆无忌惮越发放肆了,直到女儿过世,才被父亲揭发出来。

 10 ) 没有一个理由

看完整部影片,心情是难过而及忿懑。

惶不论影片和真实事件还有多少出入,至少就影片能提供的事件脉络而言,这样的结局不是事件应该完结的模样:罪犯被羁押且判了15年,这应该是他的下场吗?

一个多次强奸,伤害未成年的罪犯,如果他身体不错熬过这15年或者更少的刑期,他就可以出来继续享有天伦之乐?

如果再在生命最后挤出两滴悔恨的眼泪就算个人救赎了?

公义是这样子的吗?

换言如果以相同的标准来处理类似案件,是否能够震慑另一个想做类似罪行的罪犯?

代价只是15年的时间成本。

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

没有一个理由,让影片中提及的德、法、奥所有涉及此案的司法工作人员继续担任相关工作并不受任何惩处!

德国相关人员难道就因为迪特的打点或人情而百般维护?

遮羞布要盖的是受尽屈辱的生命啊!

奥地利人员为什么在德国方面施压后就放人?

可以想见无非是一些政治交换,可是你用的并不是自己公民的生命,应该交换对你有利的条件吗?!

法国人员更甚,有明显疑点的案子还束之高阁,要靠主人公持续30年的坚持才能伸张正义,这样的维护成本是普通人能承受的吗?

是法治的目的吗?!

他们的工作应该是维护社会公义,而不是因为所谓政治因素,官场规则等这些狗屁理由来将一个花季少女的死放进档案室,然后置若罔闻。

没有一个理由,让罪犯的父母、家人继续正常的生活。

一个人做出禽兽不如的罪行,我觉得跟父母对他的教育,让他参与的场合、听到的对话都有莫大关系。

看现今社会无数‘熊孩子’从小就任性妄为,全不管他人感受,哪个背后不是一家溺爱,放任的‘熊家长’。

这样成长出来的人,才会只顾自己欲望满足而不去考虑别人的痛苦。

没有一个理由,不让女孩的妈妈在愧疚和羞愤中活着或死去。

自己的孩子遭受这样的苦难,不仅不去积极为她查明真像,还因为自己一厢情愿而放弃最大嫌疑的线索方向。

她之所以觉得不信情夫下毒手,明显是因为她相信自己的眼光看的人不会错,自己的情夫肯定最爱的是自己,被自己对爱情的幻想而蒙蔽。

这样一个在生死大义面前还在想着自己爱情的人,是最可恨的人。

因为她自己的主人翁精神,所以遇事都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永远觉得自己的每一条理由都应该最重要。

就像‘江歌案’中的刘姓母女的‘巨婴’逻辑:为什么未经我同意要来打扰我的生活?

因为那是含冤待雪的人命啊!

你的想法,你的爱情,你的敏感,你的自我在别人的一生面前都不值得被关注。

这样的人最让人切齿。

同样没有一个理由,不将罪犯找到,给他注射相同的药,在他同样有意识的时候将他的双手切割并用硫酸盖浇,因为他侮辱了这个神圣的职业,然后当面将他罪恶的器官取出剁为肉糜并喂他本人吃下,最后再让他慢慢在等待中消亡。

这样他才能意识到自己自私的行为给别人带来怎样的伤害,从而为自己带来怎样的恶果,不仅能立即让他悔悟自己的错误,而且就算转世也再不敢再做相同的恶行。

并且对当世有犯恶之心的人起到实实在在的警示作用。

影片男主的理智、坚持和法治精神让人敬仰。

每一个女孩都应该由一个人来守护,父亲是最不需要提醒的一个。

每一个灿烂的美好都应该守候,所有打断美好的行为都应该被打断。

我知道结果不是这样,但我希望是这样。

《以女儿之名》短评

观后反省,开始怀疑现代司法的理念是否真的走向进步和人权的方向?它是否变得越来越不像是“伸张正义“,而像是为了“保障表面权益“的程序玩具?个体公义失衡,寻找正义和真相的成本被极大增加,现代的人权法治到底是什么?

6分钟前
  • Aries
  • 推荐

对外国人脸盲,阻碍了我看电影。(特别是西方中年男人。

10分钟前
  • 芫殊
  • 还行

最可怕的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已经让人觉得离奇和难以接受,而现实情况比电影还让人愤怒。父亲这场为女儿而打的战役,耗费了30年的光阴,让人敬重。

14分钟前
  • 莱尼圆
  • 推荐

21:9【百度网盘】画质一般

17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力荐

看吧 为你打赢了这场战 泪目的父爱 和对社会残酷的认知 全程理智果敢

19分钟前
  • roucy猫与风太
  • 推荐

拍的很碎,可能是三十年真的太長了,不過拍的實在太過平淡,若不是片尾交代兩人的結局,我完全不知道這竟然是一部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

20分钟前
  • 這個人
  • 还行

最近刚好读到这个真实案件的文章,特别震撼,什么样的毅力和决心才能坚持这三十年。三十年,为了一个正义,牺牲了自己整个后半人生,有时候幸福和痛苦就那么一瞬之间。有些人选择忘记,有些人却选择了坚持。最后的判决还是让人觉得极度不公平,该到的正义还是没有到。有时候特别厌恶欧洲那套用在罪犯身上的人道主义,罪犯坐牢跟住五星级酒店一样,受害人的身心谁又来关注呢?不过是东郭先生的“善良”

23分钟前
  • 管他冬夏与春秋
  • 力荐

如果没有前妻的婚内出轨,女儿又怎么会遇到那个人渣医生,所以说婚内出轨才是万恶之源!! 老父亲的不放弃很感动人,做母亲的直到最后一个镜头所给出的态度都非常令人失望。 女儿很美

24分钟前
  • Vivian
  • 力荐

疑点太多,拍得也很沉闷

27分钟前
  • 装B大队负主任
  • 较差

虽然题材先行,但剧作一般,故事还可以写得更精彩些

30分钟前
  • 游泳的鱼
  • 较差

真实案件改编但是就改成流水账了?多好的题材,你给大卫芬奇给韩国人都能拍的很好。导演和编剧对待一个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年的案件完全掌控不了,没有重点。法国电影你可以没有高潮,但是这部电影连重点都没有,跟过分的是镜头的运用剪辑都很无效,只会用音乐去煽情。

35分钟前
  • 落灰
  • 较差

2.5 PPT电影,非常好的原型故事,被拍得很刻板。反派真是各种躲得起的人,那个妈也是颇为神奇。

36分钟前
  • 徐若风
  • 较差

今天你就44岁了……泪崩啊。一个父亲三十年追凶坚持,最终还是挑战了法律才让渣医生服刑,往小里说是垃圾妈祸害了一家人,大里说发达国家就是这样体现民主的吗?

39分钟前
  • hangain
  • 力荐

父亲的坚强与隐忍让人印象深刻

44分钟前
  • scofieldd
  • 还行

部分角色的设定好刻板印象😅

49分钟前
  • Ykerman
  • 还行

低分是想说这个亲妈过分的真的不符合逻辑,虽然说真实改编,但还不能相信。父亲也太过的理智。都那么的极端,连我这个容易流泪的人都很理智的看了。也可能是压缩了30年的事情,有点儿赶?

51分钟前
  • Vivian
  • 较差

无聊

53分钟前
  • 梦想高飞
  • 较差

为何公允常常要花费数十倍的努力才能获得,这是时代的悲哀

54分钟前
  • 囍弗斯
  • 还行

结尾还是挺感人的,作为真实事件改编实在太难给分,作为电影的观赏性一般,也没学到什么法律知识,就是挺震惊的德国的强奸罪也判那么轻,法国的也没有多重。

58分钟前
  • 小鱼@苏樱
  • 还行

哪里都有这么操蛋的官僚和政府,中外都一样。

1小时前
  • 黑色南极洲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