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对这部剧抱有很大的期望,原因是题材绝佳。
偏居临安的南宋末年,内忧外患交困,奸邪佞臣当道。
要造王,更是造时势。
但朝廷腐朽已极,想要回天亦是乏术。
即使明知他们所做的不过是困兽之斗,但只要心中尚存忠勇血气,就是虽败犹荣。
大时代之下的风云变幻再加上人心权谋的智术匹敌,下得妙着即是好棋。
只可惜这一出剧,还是浪费了这原本可以叱咤有声的棋盘。
故事看到结尾,只觉得很荒唐。
余靖啊余靖,你愚昧坚执了25集,到了最后一集还不是得用旁门左道的招数,造就的也还是个乱臣贼子。
这莫不是一个巨大的反讽?
还是要到了最后一集,董昭在狱中对余靖一通见血的嘲笑,才将这主题点出了些许意思。
一、董昭:一念忠臣,一念权臣要说董昭的奸角变化,很是有些突兀。
抛开这一点来说,最符合这剧意的角色,倒还只有他。
所谓的权谋心计,余靖在他面前真的不过是小儿科。
够狠,够隐忍,够深藏,要在风声鹤唳的朝堂上呼风唤雨、大权在握,不是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比起余靖的忠,更真实的是董昭的奸。
倘若现实中真的有此二人,余靖根本就连站在董昭面前与他过招的机会都不会有。
董昭这个人物其实可以刻画得更好——如果不是编剧笔力所限,最后将他毫无悬念地推上谋反之路的话。
虽然郑则仕动不动地飙高音让这个人物更显疯魔和不够内敛,但他对董昭这个角色的解读却很独到。
他认为董昭的变坏,是因为无人理解他做事的苦心,是最终为势所逼。
结局董昭自己所说的那句话,是最好的概括。
一念忠臣,一念权臣。
要造王,自己得先有势。
想要权倾朝野,必得铲除异己。
这是千百年朝堂上的不二法则。
董昭之所以可以做到,正是因为他深谙此道。
会根据自身的处境审时度势,亦对政敌的情况了如指掌。
忍得辱、负得重,便是心性迥异的一双儿女,都全部做了他制胜的棋子。
看似自愿,其实不过步步都是他的安排。
权臣与忠臣,一线之差看似微妙,又似天渊,其实不过都是对权力的争取使然。
最好的例子,是明朝的张居正。
二、余靖:一昧天真,一昧刚愚说余靖愚忠,不如说他愚昧。
有勇有谋?
对不起,全剧下来丝毫未见。
满眼所见,不过是不察时务,累人累物。
刚则刚矣,很多时候未免太过自不量力。
以他这样的心性和资质,造王不过痴人说梦。
品性纯良、光明磊落是他的优点,但在尔虞我诈的朝堂上这就足以致命。
喜怒哀乐七情上面,爱恨悲喜处处软肋,如何与那些虎狼势均力敌?
偏执太甚,纰漏太多,何足为惧?
一句话尽矣:竖子不足以谋!
连刚极易折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白白辜负了他父亲临终赠予的,少去一点的“藏”字。
不信你看,结局董昭喃喃自语的“造王十式”,句句都是朝堂之道。
他余靖却依然摇头冷笑,不以为意。
崖州十年,未死已是幸运之极。
原以为他遭此大劫,已可懂得收敛锋芒、深藏不露。
但看他口口声声指责略施小计去保护妹妹的常喜,才觉此人真是愚不可及、无可救药。
秉直刚正不是你的错,你的错,在于资质不足还不自知,错在一次又一次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
之前与银豹口头定下退兵盟约已令人大跌眼镜,更因此害了三娘的一条命;后来再故技重施与太子贵诚订下十年约定,终至贵和流放、贵贤殒命。
余靖啊余靖,原来你也不懂得什么叫做与虎谋皮。
只可惜了那些心甘情愿为你牺牲的人。
余靖最后所谓的成功,不是必然,纯属运气。
倘若故事继续迁延,他被赵贵诚清算,只是时日问题。
三、赵贵诚:善为己谋,王者之道最后的赢家是太子贵诚。
他应该庆幸自己选择的是余靖而非董昭,不然哪里还有机会披上龙袍?
在最后的对决中他看似被动,却因为掌握了余靖性格里的致命弱点而一举遂愿,并在此后的宫廷变故中始终牢牢掌握先机。
余靖的正直,正好为自己利用。
余靖的愚昧,正好为自己铺路。
这才叫做精妙的算计。
最后一集的脱胎换骨来得干脆决绝。
这才是宫廷争斗的真相。
不见血腥不见杀戮,指望人人信守仁义道德,那是余靖的一厢情愿,在残酷真实的现实面前就是笑话一场。
太子贵诚显然比余靖更懂得这些道理。
金国十年,毕竟不是白捱的。
可笑的只有余靖。
之前他辅助贵诚,是看重他的宅心仁厚,可以造福民生,绵延宋祚。
但最终得他之力登上王位的,既非仁者之君,甚至亦非赵氏血脉。
这就是现实赏给他一记脆生生的耳光,他余靖知情不报瞒骗天下人是为不仁,推举逆贼之子为王是为不义,累死赵氏储君终至王权旁落是为不忠。
他与董昭、杨次山有何分别?
赵贵诚最终得以君临天下,靠的并不是余靖,而是自己。
可笑的是这些自以为是的“造王者”,以为自己的辅佐是储君夺位成败的关键。
孰不知自己也不过是棋子,成王败寇自不必说,兔死狗烹更是常情。
那一记功败垂成的摔杯之举,不过是清算的前奏。
这处处危机的权力博弈,余靖显然不是个中好手。
赵贵诚的反扑,只会比这个更加变本加厉。
登上高位既然不易,他自然更懂得如何去消弭所有会带来动摇的隐患。
首当其冲的,舍余靖其谁?
若是必要,即使是他挚爱的丽妃,也逃不过劫数。
赵贵诚只是羽翼未丰,他迟早会让余靖为自己所做出的愚蠢的决定付出代价。
四、三杯清酒祭故人余靖在望江楼祭下了三杯酒。
有些出乎意外,却又是在情理之中的,是第一杯给了玉乔。
原本整出剧最可怜的人物,当属玉乔。
可惜当中一段近乎疯癫打骂婢女的情节,莫名为这个角色加了一层无谓。
身份与遭遇的不淑,是她最大的悲剧。
十年后烟花再绽的那个夜晚,是往事已矣、覆水难收,她哭得让人一起肝肠寸断。
女人,永远是男人们争斗之下不可避免的牺牲。
余靖把第一杯酒给了她,总算是有了些许安慰。
二杯祭常喜。
可怜的余清身份卑微,有苦难言。
加之四面虎狼,更是处境堪虞。
虽然兄妹三人相认一段极为感人,但情节依然处理得浅淡了些。
若是他最终因保护兄妹逃不过悲剧命运,却至死也未能相认,那么这个角色一定能够得以升华。
就权谋智计来说,他明显比大哥余靖高出许多。
可怜的是做了无谓牺牲之后,他一心维护的大哥却连他最后的尊严都无法维护。
三杯祭三娘。
与余靖这段情与巾帼枭雄系列如出一辙。
英姿飒爽、清心解语的三娘赢尽了众人的心,江湖中人的草莽气息肝胆率真、爱恨分明,刑部大堂上怒骂奸臣昏君大快人心,与余靖的相互扶持显尽情意。
一盏清茶、一杯淡酒、一扇风窗。
关于三娘的记忆皆是情怀释然,不喜余靖做造王者,却爱他做惜花人。
不过可惜,与他情意相关的人,都注定死于这一场权与义的博弈。
这部剧最喜欢的倒是慧妃和严三娘两个角色。
一个是身处深宫懂得步步为营筹谋盘算的妃子,一个是身在江湖豪爽仗义干脆果断的豪杰女侠。
两人虽然毫无交集,却让人印象深刻。
慧妃真正是足智多谋,一眼洞悉天下事,只是成王败寇,为不争气的兄长和急功近利的儿子所累,换来结局如斯凄凉;而严三娘是真正的仗义豪爽,读书不多,却能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抛头颅洒热血毫不犹豫,绝对的巾帼不让须眉。
黎耀祥的角色余靖过为脸谱化,刚正不阿得简直就不是凡人,和董昭的老谋深算相比他简直是迂腐愚蠢得令人称奇,竟然还能在变幻莫测风云诡谲的官场如鱼得水百折不挠。
最喜欢的桥段反而是开始他和董昭为对付慧妃杨次山等人配合得天衣无缝的时候,两人一唱一和十分之精彩,后来他处处公然针对董昭都显露出此人太过张扬心机不深容易被利用,却每次都能逢凶化吉化险为夷,真的是运气实在好到爆。
那么多人为他无辜枉死都不能令他改变自己的迂腐性格,一路捧上位的皇帝最终仍是乱臣贼子之子,最后一出戏还是用了他最为鄙夷的旁门左道,真正是莫大的讽刺。
董昭在狱中对他的一番嘲笑无比一针见血,最后在小岛上对狗说的造王十式句句真言,他余靖只是轻蔑的笑笑摇摇头拂袖而去。
只怕赵贵诚对余靖的清算是志在必得,只是尚需时日罢了。
以余靖这样固执迂腐的性格,被赵贵诚杀只是早晚的事。
郑则仕的两面形象其实可以很出彩,但不明白他为何随时随地都会突然来点咆哮,不仅对着女儿儿子咆哮,还会对着黎耀祥咆哮,对太子咆哮,甚至对皇后咆哮,似乎咆哮已成为一种习惯。
偶尔为之的话还觉得不错,经常这样就有点生厌,让人觉得表演实在很戏剧化。
不过倒是要赞下他的表情,足够丰富多彩,大部分时候都勾着背耷拉着脑袋,那面上表情却会透过这双几乎睁不开的眯缝小眼瞬息万变,一会儿老实巴交的憨厚模样,一会儿又透着无比狡黠的光芒。
现在想想,最厉害的也许还是赵贵诚。
什么造王者,最终胜利的终究是王者而已。
赵贵诚真正是应了余靖父亲留的那个“藏”字,深藏不露,表面仁义礼信样样俱到,其实为了巩固王位仍不惜痛下杀手。
这才是真正的王者风范,六亲不认,隐忍狠毒。
其实这是一个题材很好很不错的故事,如果好好发挥可以拍的更好,甚至能和《巾帼枭雄》一比高低。
但是很可惜,拍的有点索然无味,节奏控制不好,该扬的地方轻飘飘平淡而过,该抑的地方也还是轻飘飘平淡而过。
编剧能力欠缺,导致全部剧失去重点,且很多地方站不住脚。
有点可惜。
疲劳感来了。
其实看这部剧有点儿失望。
已经对黎耀祥无感,郑则仕太用力,敖家年基本上都快被逼疯了。
新晋演员还不错。
剧情不够紧凑,人物关系复杂,但是又俗套。
最大的亮点可能就是主题歌。
(不过tvb总是这样好人很好,坏人很坏。
变坏变好又总在一念之间。
)余靖;余靖这小子满腔热血,无人理解,除却少数肝胆相照之辈,少有认可,不过至刚易折 ,要是靠余靖 大殿下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
哪个帝位不是不择手段得来的,余靖是好人,不是个好的政治家。
董昭;董昭城府很深,步步为谋,摸的透人心,打得好一手如意算盘哎···我要是有这样的头脑该多好。
董昭做事不择手段,大忠大奸,这才是混官场的人才,他做了这么多,只不过为了私心,为了独占造王者的美名。
他明白他要是帮二殿下登基,得不到重用,二殿下背后除了惠妃,还有个杨次山,难掌大权。
不过他也有硬伤就是和慧妃一样有个sb的儿子。
慧妃;我觉得慧妃是个很聪明的家伙,可惜没有有用的助力,还有个不断拖后腿的儿子。
三娘;至于三娘,我觉得她的那个梦很有意思,不就是自己骗自己嘛。
哈哈哈!
三哥知道余靖是个屁啊……哈哈哈,还有这片里的古人措辞很有趣,三哥一直在怂恿三娘去‘表白’。
爱情就是精神病。
原来这句话是真的………………余晴;冲动好运嚣张的又有点莽撞的姑娘,不相比她那苦逼的好不容易逃出生天,又路不拾遗结果倒楣变成太监的哥哥,她真是太走狗屎运了。
德妃;早在大殿下对她说‘我一定会好好对你的。
’我就觉得她最后绝对会被辜负了。
杨次山;就是一个一时走运的蠢蛋,演技不错,眉毛太飞了,都到太阳穴了。。。。。。
窘。。。。。。
杨谷;这小子太帅了,迷死我了。
大殿下;太苦逼了这家伙,好在最后登上了皇位。
不过他也不是个做皇帝的好料子,但‘不是我方太强,而是敌方太弱’。
相比其他的废材,他还是比较占优势的。
董玉乔;这小姑娘是片中最苦逼的人了,亲欺爱离,各种郁闷。
杨春;长得不错,只可惜这次拿的角色不好,表情有的时候太夸张了。
有点神经大条、莽撞。
<最后说一下张国强饰的余博文,挺喜欢他的。
不知道为什么觉得他越老越有味道,以前看他演慕容复,完全没感觉,可近年一看他,就觉得很迷人。
>
宫廷女人勾心斗角的桥段,在无线剧集中永远收视成绩不俗,早期有《金枝欲孽》,去年的有《万凰之王》。
这些剧集受欢迎的原因,往往离不开一个“斗”字。
而正在热播的《造王者》也同样是激斗连场, 不过今次就由女人之间的斗争变成更有血肉的男人战争。
影帝郑则士和视帝黎耀祥继《盛世仁杰》后再次大斗演技,将于《造王者》中展开步步惊心的“造王”斗争,待看两位鹿死谁手。
郑则士和黎耀祥几年前合作的仓底货《盛世仁杰》于上半年前重见天日,意外地赢尽口碑和收视,黎耀祥更被誉为无线“收视福将”。
今次郑则士和黎耀祥在剧中将连场恶斗,二人分别饰演两位太子的师傅,为成功扶助身边太子成为皇帝而反目成仇,更阴招尽出,斗得你死我活。
上次黎耀祥在《盛世仁杰》中“奸到出汁”,今次在《造王者》轮到郑则士做奸角,二人角色对换十分有意思。
无线近年讲“情情塔塔”的剧集泛滥,受到不少剧迷批评。
如近期热爆的《飞虎》,亦不时加插一些不相关的感情线,令一心一意看飞虎队出征的观众大呼无瘾。
这次《造王者》就一反传统,强调以戏为主,摒弃一贯的小生花旦阵容,以男人之间的斗争代替男女感情线,可观性高十分之高。
影帝、视帝好戏连场就不在话下,该剧更不乏其他实力派演员撑场,例如苑琼丹、郭少芸及田蕊妮等,可观性甚高。
除了一众戏骨,《造王者》还有敖嘉年、黎诺懿、唐诗咏等有潜质的年轻演员,为剧集增加不少亮点。
当中饰演大王子的敖嘉年,演技一向不容忽视,今次在两位重量级男主角带领下,大有机会继“排骨仔”后再次弹出。
如你已看腻无线的情爱剧集,摆明车马卖演技不卖样的《造王者》,一定不会令人失望,势必吸引大批剧迷捧场。
TVB剧评网:www.ontvb.com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此后都是蓄胡的,以表示行事稳重且有威严,特别是作为官员更是如此。
官场上没有蓄胡的人群中,唯一的特例就是太监了,但有胡子的太监也有不少--通常这些都是有权势的宦官,因为胡子是可以买到并粘上去的。
黎耀祥在造王者的造型,居然是一副太监的造型,确实很糟糕啊,看来很可能又是一副肥皂剧的模样
1、小人治人,君子治国,君子为小人所治,无君子则小人治国。
先治人,而后治国,天之正道。
2、没有永远的朋友,却可能有永远的敌人。
正如黄雀虽捕了螳螂,但永远不会成为蝉的知己良朋。
每一个过程都会有结果,但每个结果又是另一段过程的开始,无极无终。
追本溯源,不能放过每一个现象。
万物皆在变,思见不变,徒增冤魂。
一种凄凉和前所未有的孤单萦绕在心头,不离不散、不厚却密不透风。
未经历共患难,情无以至骨髓;但共同经历了刀山火海之后,又有多少知己可以生死与共?
阴阳两隔,死者牵挂,生者孤零,纵有另一种归宿,心里的洞又有谁人能平?
——奠严三娘、余靖之情。
从一开始看《造王者》就觉得跟两段明朝的历史好相似啊。
太子之争, 太子被俘。
唯一不同的应该是, 权臣从来都不会天真的,余靖这种人在历史上根本留不下名字的。
TVB总是有一种很诡异的思维,他们现实构思出一个相当有看点的人物,再给她一个看似合理但又不道德的变态的理由。
然后推出来一个异常天真傻得可怜的人物,道貌岸然的抨击着前一个人。
比如姚金玲跟刘三好,比如董昭跟余靖。
不得不说,直到最后我都还是董昭党。
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才应该是官场造王的生存之道。
余靖愚昧可笑,不过只能在电视剧逍遥一把。
玉乔更是十分诡异,本来已经非常凄惨了,中间一段意图黑化,我还想这个家伙应该能整出点事吧。
结果又不明不白的为了余靖和董昭死了,一个是早就不爱她的男人,一个是根部不在乎她死活的父亲。
我只能说,玉乔的丫鬟啊,你那顿打白挨了。
郑则仕在拍完《情越双白线》后离开港剧界两年,这次重回TVB拍剧,他声称就是为了和黎耀祥合作。
于是,两大影帝和视帝便再度聚首,带来这部《造王者》。
单单剧名就已经很有意思。
以往的宫廷斗争戏都是在女人身上开展的,而这次却是男人之间的争斗。
两位好戏之人在一起飙戏,相信会让剧迷们大饱眼福。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南宋时期,两位男主角饰演的朝中重臣,分别辅助一位王子,要将他捧上帝位。
就这样展开了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好戏。
黎耀祥这次饰演的“余靖”,是怀着苦大仇深的角色,有点类似《秀才爱上兵》时的那个谢师爷吧,正直之中,又有阴暗的一面。
郑则仕的“董昭”一角,则也有别于他这几年在TVB所演的角色,因此我们看到了他脸上的表情变化,丰富了许多。
两位好戏之人把这两个角色发挥淋漓尽致,七情上面,绝对让人拍案叫绝。
敖嘉年饰演的太子,即日后的理宗皇帝,表现也一点不比两位男主角逊色。
他早在《巾帼枭雄》系列里面就有出色的演出,随着他的演技日渐成熟,几乎说他的演出都很能让人放心。
这次的赵贵诚一角,前部分要经历巨大折磨,后部分要周旋于权力争斗,每一幕都是对他的演出有极大考验的。
相信经过此剧,他又有质的飞跃了。
女主角方面比较弱,田蕊妮和唐诗咏我不多说,单说姚子羚,她是这几年进步最快的二线花旦,她能够演绎各种不同类形的角色,不过也是岁月无情吧,如今的她已步入而立之年,所以也不能再装嫩了,因此她要跟黎耀祥这样的中年演员配对了。
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她的演技得到了导演、监制们的认同,才能跟男主角相配哦。
其他的演员方面,郭少芸的奸妃、李国麟的奸国舅都可谓驾轻就熟,郭峰也演过不少皇帝,当中又以演宋朝皇帝最有感觉,早几年有一部讲“推背图”的港剧,他演的赵匡胤就不错,现在再演这个有心图强但又没有多大的能力宋宁宗同样不俗。
还有一个让人意外的角色是皇后一角,由苑琼丹饰演。
这是一位很有智慧的皇后,不过由于苑仔以往的角色太深入人心,所以总觉得这个角色和她很不衬,希望她的演技能补救这一点吧。
港剧的古装剧一向无法做到像内地那样的大气,所以他们只能另走僻径,把精力放在剧本的打造上。
以往写的宫廷剧多是妃嫔争宠,但这部《造王者》不仅有妃嫔之间的争斗,更多的是放在血淋淋的权力争夺之上。
以借古讽今的手法,揭示中国官场从古到今的许多阴暗面以及潜规则。
单看第一集开始的“全民大炼铁”就不难让人联想起现在许多所谓的“全民XX”活动。
“敢于揭示当下”一直是港剧的特色,也希望他们能够一直保持下去。
我给《造王者》打分:☆☆☆☆
《造王者》算是《大太监》前的开胃菜吧,在大太监李莲英出场前,笃信宦官误国的余靖余相国先登台了。
线上不少人吐槽批余相国迂腐,但结局证明了其实非也。
前面的情节在董昭的圆滑和诡辩承托之下,余相国循礼法,顾道义的形象相对显得太刚正,给人一种过犹不及的错觉。
但其实仔细想想,当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关乎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时,如果他没有信念和原则,不够固执和坚持,很容易急功近利,不择手段。
会像地球没了地心引力一样,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漂浮着。
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无论你走了多远,都不要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否则,人容易迷失。
所以,迂腐不成立。
况且余靖最后迫于形势,未揭赵贵诚的底,又有十年之约,当然十年之后会怎样另说,可见余靖此人,在所有的是非对错面前,兑现了他自己的信念,都以天下百姓为先。
可算不拘一格,顺势而为。
所以,有的人是真正看错了他呀!
迫切的代余相国解释之后,想说一句,董昭啊,郑则仕啊,你真是这部剧的一大亮点啊!
经常大喊大叫,吵架时喜欢尾音上翘,原来你才是咆哮体的始祖。
另一方面,眼神时而淫荡,时而空洞,时而又看不到,配合表情和动作,像从青山精神病院跑出来的资深病友。
董相国,护士妹妹喊你回院开饭,你听到了吗?
不是我歧视外形,但我从来没见过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露出笑容,都让人内心有种“靠!
这淫贼又来了”的恶心感。
真是有碍观张。
作为两届金像奖影帝,郑则仕其实没演得有多好。
至少我不能认同,虽然他的个人风格明显。
很一般,逻辑不清,故事也不好看
这部我还看完了?!
后面没有前面好看!
若余靖最先遇上的是二殿下咧?
男版大长今,宫斗太差了
个人觉得郑则仕的演绎有点过了。
不好看
剧情拖沓,没有悬念,比黎耀祥前几部差远了。
可耻的大宋朝代,还拿来拍。是想告诉我们当时的宋朝是有多蠢蛋多无能么?
看前半段我一直分不清郑肥是忠是奸 后来发现他表情越来越贱越来越猥琐越来越欠撸 于是我终于知道了。。。
目测没有我讨厌的人,可以一追。。。但是TVB的历史古装题材的一般又都很渣。。。。。= =果然。。。。
为毛最近看的TVB总有虎头蛇尾的感觉~~
我觉得还是挺好看的
看过解说版本
剧情反转之后再反转还是不错的,就是结局太草率了
余靖是傻逼,董昭是好人。
剧情总体可以,不太能猜到脉络,人物性格复杂,水平并不低的一部剧,严重被低估,远远好于黎耀祥大太监和法证3
期待良久,然而第一集观感甚差。开头先剧透,剪辑处理飞快,情节铺垫草率,节奏完全乱了套。所谓两大影帝斗演技,指的就是比吹胡子瞪眼睛吼得声嘶力竭吗?
还是喜欢看这种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摸下巴